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农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湖南农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湖南农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湖南农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湖南农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维护学术诚信,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校各组织及其教职工、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维护严谨学风,坚持学术诚信,反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第四条学校接受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对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与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

第五条积极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

成立学风与学术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工作

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学校改革发展处、纪委、监察处、人事处、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科技处、继续教育学院(处)、法律事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学校学风与学术诚信建设工作的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等工作。

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依规独立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各组织及其教职工、学生在学术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六条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将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作为教职工入职培训、研究生指导教师岗前培训和学生学员入学教育等培训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学校各组织及其教职工、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以下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规范:

(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有关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的规定。

(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技术权益,遵循学术界关于引证的公认准则,不得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在论文、著作中引用他人成果,必须注明出处;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著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引文原则上

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凡转引他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对自己观点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论著,应列入参考文献。

(三)在科研立项、评审、验收,成果评价及奖励申报以及论文撰写等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不得买卖论文,也不得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未经授权不得代他人签名,不得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姓名及相关资料,不得伪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出具的证明。

(四)在参与各种评审、论证、评奖、学位论文答辩等学术评议活动中,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按章办事,不得利用职务便利或学术地位、学术评议评审权力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成果署名者应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合作成果应按照对成果所作贡献大小或遵从学科署名惯例或完成者共同约定,来确定合作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者署名顺序;论文在投稿前应经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均应对论文中自己所完成的相应部分承担责任。

(六)发表学术成果应依照各资助机构的相关规定,如实标注各类资助项目的全名和项目级别,禁止重复发表。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不故意夸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或社会效益。

(七)学术评议活动中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如夫妻、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

亲关系、被评议人提交的成果中的合作者等在学术评议活动中应严格回避。

(八)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位论文和学术成果审查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过程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应当进行指导和审核。

(九)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保密的规定,对涉密的学术事项、研究进展、学术成果等,应按照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严格保密。

(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及实验伦理等方面的规定。

第七条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建立和实施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检查制度、学术成果公示制度、论文答辩前实验数据审查制度、毕业和离职研究材料上缴制度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在合理期限内保存研究的原始数据和资料,保证科研档案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八条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强化全方位的监督和约束,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异议材料复核、网上公示和接受投诉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建立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诚信记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课题立项、人才计划、评优奖励中强化学术诚信考核,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将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处理列入学术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受理与调查

第九条学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评判机构,下设的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认定工作。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学术诚信和不端行为举报相关事宜的咨询、举报材料的接收等工作。

第十条对我校各组织及其教职工、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学校举报。学校各部门收到有关我校各组织及其教职工、学生在我校期间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后,应转交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处理。

第十一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应当予以接收。

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我校教职工、学生和学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核实相关情况后应提请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受理。

第十二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接收举报材料后,提请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

组织有关专家就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调查的可能性等进行初步审查,并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进入正式调查的决定。

决定进入正式调查的,应通知被举报人;被调查行为涉及资助项目的,可以同时通知项目资助方。

决定不进入正式调查的,应当告知举报人。举报人如有新的证据,可以提出异议。异议成立的,应当进入正式调查。

第十三条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对举报的调查程序:

(一)在决定正式调查后,由主任委员根据举报内容所涉学科范围指定5名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调查小组,负责对被举报行为进行调查。必要时可包括学校纪检、监察机构指派的工作人员,也可邀请校外同行专家或者第三方参与调查。

(二)调查小组通过查询资料、现场查看、实验检验、询问证人、询问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等方式进行调查;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委托无利害关系的校外专家或者第三方专业机构就有关事项进行独立调查或者验证。

调查时应当认真听取被举报人的陈述、申辩,对有关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采取听证方式。

调查小组应该做好原始记录。与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的面谈记录,被面谈人须在原始记录上签字并保留记录副本。

(三)调查小组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在30个工作日内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确认、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及理由、调查结论等。

学术不端行为由多人集体做出的,调查报告中应当区别各责任人在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十四条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凡与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有利害关系的,不能参加整个调查处理过程。

举报人和被举报人也有权提出理由申请有关人员回避,如经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认定回避理由成立,则应予实施回避。

第十五条在受理举报、获取证据、调查处理过程中,举报人、被举报人、相关部门和人员有义务积极配合和支持。调查过程应严格保密,并切实保护调查人员、举报人、证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认定

第十六条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在认真审查调

查小组提交的调查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对被调查行为是否构成学术不端行为以及行为的性质、情节等作出认定结论。

对于争议较大的问题,可召开学校学术委员全会讨论裁决。

第十七条经调查,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

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使用虚假信息或学术成果。

(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七)重复或变相重复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等。

(八)违反保密和国家安全有关规定、使用危险化学物和放射性物质有关规定、实验伦理有关规定等造成的学术不端行为。

(九)其他根据有关规定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五章处理

第十八条学术不端行为经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调查认定后,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经学风与学术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提交学校校长办公会或党委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七条第(一)、(二)、(三)、(八)款规定的,给予下列处理或处分,处罚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对于教职工,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或给予警告处分;1年内暂缓职称和职务晋升;是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停招研究生1-2年。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处分;2-3年内暂缓职称和职务晋升;取消专业技术职务和撤消行政职务;辞退或解聘;是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停招研究生3-5年或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对于学生,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

育或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暂缓学位论文答辩。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处分;取消学位论文答辩资格、暂缓授予学位或取消学位授予资格。

对于已经获得学位者,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撤销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相关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备案,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七条第(五)款规定的,应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下列处理或处分,处罚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对于教职工,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撤销或报请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终止、撤销或报请终止、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警告以上处分;撤销或报请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终止、撤销或报请终止、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1-2年内取消项目、奖励或荣誉的申请资格;1-2年内暂缓职称和职务晋升。

对于学生,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或给予警告处分;撤销或报请撤销获得的有关奖励或其他资格。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严重警告或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撤销或报请撤销获得的有关奖励或其他资格;取消参加各类奖励或项目评定资格;取消学位论文答辩资格或学位授予资格。

对于已经获得学位者,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进行批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撤销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相关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备案,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七条第(四)、(七)款规定的,给予下列处理或处分,处罚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对于教职工,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警告以上处分,1年内暂缓职称和职务晋升。

对于学生,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警告以上处分。

对于已经获得学位者,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撤销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相关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备案,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七条第(六)款规定的,应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下列处理或处分, 处罚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对于教职工,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专业技术职务,给予开除处分,辞退或解除聘任。

对于学生,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对于已经获得学位者,情节较轻或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撤销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相关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备案,同时,通报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七条第(九)款规定的,参照第十九条、二十条、二十一条和二十二条处理。

第二十四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者是党员或团员的,可以给予党纪或团纪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被调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未造成重大影响的;

(二)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配合调查的;

(三)主动消除或减轻学术不端行为不良影响的;

(四)经批评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

(五)其他应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被调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罚:

(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藏匿、伪造、销毁证据,干扰、妨碍、不配合调查工作的;

(三)有组织实施学术不端行为,或同时涉及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

(四)对举报人或相关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其他应从重或加重处罚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处理和处分决定,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载明以下内容:

(一)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学术不端行为事实;

(三)处理意见和依据;

(四)救济途径和期限;

(五)其他必要内容。

第二十八条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将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决定书送达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应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举报人。

若无法送达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发布公告。

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属于外单位在职人员的,还应当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九条经调查认定,不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据被举报人申请,学校通过一定方式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现举报人存在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等恶意或不负责任的举报行为,应当认定为举报不实或者虚假举报,举报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属于本校人员的,学校责成举报人向被举报人公开赔礼道歉,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进行相应的教育、警示和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不属于本校人员的,通报其所在单位并建议给予处理。

第三十条参与举报受理、调查、认定和处理的人员违反保密等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或其他处理。

第六章复核

第三十一条举报人或者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通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或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异议或者复核申请。

第三十二条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或相关职能部门接到异议或者复核申请后,应当递交学风与学术诚信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并于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决定受理的,属于调查和认定问题,由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复核,或另行组织调查组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属于处理和处分问题,由学风与学术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复核。

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对复核决定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异议或者申请复核的,不予受理。但当事人可以向学校教职工或学生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学校此前发布的有关文件中相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三十五条本细则由学校负责解释,具体执行中的问题咨询由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答复。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风建设汇报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进步,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订了《贵州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积极征求意见和贯彻细则精神,主要通过学院政治学习两次学习学风建设的重点,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校园网把细则和相关文件发给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自学,并把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在公告栏上公示,提醒教职员工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近年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积极为教师和学生科研服好务,年年完善学院的科研奖励制度,增大科研奖励的广度,在做好科研奖励的同时,也在项目申报和指导学生科研时提醒注意学风,不能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在学院创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氛围。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学术规范建设工作,建议实施细则在“建设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控制机制、建设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理互为补充的教育手段”两方面加强。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学术活动公序良俗的行为。全体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抄袭、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窃、篡改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等行为。 (二)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伪造、拼凑、篡改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结论、注释或文献资料等行为。 (三)伪造学术经历: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息及学术情况时,不如实报告个人简历、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伪造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行为。 (四)成果发表、出版时一稿多投。 (五)未如实反映科研成果:虚报科研成果,或重复申报同级同类奖项,或随意提高成果的学术档次,在出版成果时未如实注明著、编著、编、译著、编译等行为。 (六)不当或滥用署名:未参加科学研究或者论著写作,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于自己的实际贡献的行为;未经被署名人允许的随意代签、冒签;损害他人著作权,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七)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它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对竞争项目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

关于印发《江西财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的通知

江财字〔2016〕 111号 关于印发《江西财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的 通知 校属各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经学校2016年第19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江西财经大学 2016年12月6日

江西财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预防学术腐败,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江西财经大学在编在岗、人事代理等所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以江西财经大学名义发表著作或公布科研成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或进修教师也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认定与处罚 第三条下列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一)捏造、篡改实验数据、资料等科学事实; (二)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三)在反映个人学术情况时,虚报研究成果或伪造相关证明材料; (四)未按规定或科学社会惯例经学校或其他学术组织机构认定,擅自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科研结论、数据、科学事实陈述; (五)违反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学校有关保密规定的泄密行为; (六)其他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四条有下述学术不端行为之一的,给予当事人开除公职或按干部管理权限建议开除公职处分: (一)发表在著名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文字复制比在10%以上,存在严重的抄袭行为,并对学校声誉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发表在著名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文字复制比在10%以上,存在故意捏造、篡改实验数据、资料等科学事实的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五条有下述学术不端行为之一的,给予当事人降职或降级处分。同时,是领导干部的,解聘其所有行政职务或按干部管理权限建议解除其行政职务;具有高级职称的,降级聘用。 (一)发表在一般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或在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中,文字复制比在10%以上,存在严重的抄袭行为,并对学校声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二)发表在一般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或在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中,文字复制比在10%以上,存在故意捏造、篡改实验数据、资料的行为,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有下述学术不端行为之一的,给予当事人行政记过处分。同时,具有博士学位的,停发三年博士学位津贴和高层次人才补贴,降级聘用一年;是学科带头人的,取消其相应津贴;具有高级职称的,降级聘用一年;享受学校高层次人才补贴的,

最新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资料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随着社会媒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一系列的学术不端行为被纷纷爆出,从较早的北大教授“王铭铭剽窃事件”,到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的论文造假,再到今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撤销中国作者的107篇论文。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风气,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也因此,学术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和学术规范的重视也日益增长。 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讨论,多集中在学者和导师身上,而较少将目光放在研究生身上。我国科研事业的重心在高校,研究生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的科研实力。随着国家出台研究生扩招政策,研究生在培养数量迅速上升的过程中,其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部分学生因为科研成果不能满足学校毕业要求或者其他原因采取了学术不端的行为,严重影响可我国未来科研事业的发展。 研究生不同于学者和导师,研究生并不是长期或者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以及科研的道德规范的认知可能有欠缺,其学术不端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作为其中一员,在此就探讨一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从事学术与科研人员的不良学术行为”,而如何定位“不端”的范畴是评判、惩戒“不端”行为的关键,也是科研工作者自我约束的准绳。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是中科院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具体行为表现在:在学术领域内做虚假的陈述,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等;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情况中,研究生做出情节严重的重要造假、剽窃行为并不十分普遍,而往往是非有意识的、非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容易踩到的雷区大概有以下几点:(一)编造和修改数据。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常常面对数据处理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因为数据的偏差过大舍去某些数据,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两个样本没有试验数据,为了实验的完整性而随意编造相近的的数据。这样的行为不一定是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多数情况都是对于科研规范知识的缺乏和对于科研精神的忽视。 (二)科研成果和发表文章的署名不当。高校的科研工作往往以实验室为单位,由于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经常会由多人同时承担同一课题研究,科研成果的归属、文章的作者顺序等可能会出现问题。此时,需要实事求是明确每个人所做的贡献,真实的反映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上,因为科研成果不仅以为着荣誉,也同时承担着责任,切不可模棱两可,危及研究成果的真实性。 (三)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正确的科研态度应该如实的呈现科研人员在工作所呈现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不仅包括达到预期效果的结果,也包括不良结果。而研究生在从事研究中,可能会因为毕业、发表论文以及课题成果鉴定等原因而选择性的忽视一些不好的结果,只公开发表具有良好效应的一部分结果。虽然这样的行为并没有篡改和编造数据,但确实违背科学的真实性原则,并且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例如,浙江大学将瘦肉精推广到中国的许梓荣就被广泛质疑当年发表的文章中蓄意隐匿了试验中生猪的不良反应。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一)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学术不端行为 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即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被限定在“伪造、篡改、抄袭”(FFP,即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三者之中。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7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我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认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辞海》关于抄袭的解释: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关于剽窃的解释: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以为己作。 通常,抄袭和剽窃为同义语。认为抄袭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来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己有。可以看出,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然而复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不能认为是抄袭。 对于期刊论文,认为有超过3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 自我抄袭: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 2、一稿多投 表现形式: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 危害:一稿多投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违反学术传统,侵害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损害期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 特点: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如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 3、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 表现形式: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 特点:作者相同;多篇文章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作者过度追求发表数量)。 4、不当署名 表现形式: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却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无端侵害他人成果,使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或提高署名者的成果数量;无功者在作

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摘要:最近10余年来,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和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高频进入公众视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至为迫切,刻不容缓。本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作了六点剖析,并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之不愿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使之不必为;推进法制规范建设,使之不能为;加大惩戒处置力度,使之不敢为等四条应对之策。 关键词:科研诚信;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1-0091-02收稿日期:2011-09-25 作者简介:吴坚(1970- ),男,中共浙江仙居人,中共仙居县委党校教学科长、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党建、文化、 县域经济研究。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毒化我国的学术环境、学术生态,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本性放纵无度,容易诱使人阻碍学术创新、学术进步,而且还损害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们背弃诚信为本,滋生“一切向钱看”拜金思想。科研工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加重全社会的诚信危机。如今我国者一旦红尘迷眼,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将功名利禄凌驾于科的学术不端行为,其花样之多、手段之奇、关涉之广,流学研究、职业操守之上,各种学术不端现象自然应运而生。 毒之深,几乎到了令人侧目而又莫之奈何的地步。有鉴于(二)学术规范缺失。在美国,有两本学界人士熟知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已是至为迫的学术写作指南:《芝加哥手册》和《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切,刻不容缓。 册》,它们对学术写作的各个细节,包括注释该如何标,引文该如何引,甚至对人名、地名、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作了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2007年《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严格规定;除上述两本通用手册外,美国不同的学术领域,见》对学术不端行为作了以下六大分类: 还有各自的专有规范。由于我国没有类似的通用手册,科(一)故意虚假陈述。比如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研工作者对学术写作等科研规范普遍缺乏应有认知,很多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时候只能“凭科研良心与从业感觉”做出“或然”判断。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因为对科研规范不甚了解,工作中难免就会出现这样那样(二)侵犯他人著作权。比如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一些问题。 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三)评价体系扭曲。目前很多单位的科研评估主要(三)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是考评发表论文数、论文的影响因子数、承担科研项目数、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 申请到的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等。简言之,基本上是以数(四)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比如字量化指标为主,并据此给被评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分档、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定级,与个人职称评定、收入挂钩。“人在江湖,身不由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己”,这样的评价体系极易催生浮躁、急功近利思想,诱使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 一部分人超越底线伦理弄虚作假。袁隆平获评国家科技最高(五)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 奖曾因没有SCI论文受到非议、海归博士涂序新因申报副教(六)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授职称未果跳楼以求“解脱”,此类事件皆因不良评价体系费、装备和其它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或严重浪费科而起。 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四)权力深度介入。我国的学术研究单位几乎全为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以及故意隐公立性质,权力介入太深,学术行政化、科研“官本位”现瞒重要信息。 象突出。一方面,官员掌控大量学术资源,地位强势;另一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剖析 方面,单位学术成就又事关单位排名、官员政绩。相互需要(一)社会环境影响。一方面,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的结果,是使官员与科研人员链结成官研一体化的利益共同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体系不断受到怀疑、否定,现代道德体。一旦发生学术腐败,官员一方往往不愿事态扩大而是选择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体系又未及重构、强化,人们的社会大事化小,息事宁人。比如:杨杰和陈进造假案东窗事发,二生活处于“自主”的道德放纵或道德真空状态。另一方面,人所在校方在收到揭发报告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郑重辟谣”,经济转轨中,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甚至都表示要采取法律措施捍卫学校和造假者的名誉。 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吴 坚 (中共浙江省仙居县委党校,浙江 仙居 317300)

关于印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模板】

南华研〔2011〕02号 关于印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现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请各相关单位将文件精神通过有效方式广泛宣传,组织召开本单位研究生导师和全体研究生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做好学位论文检测工作。希望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位导师及研究生与学校一起共同维护良好的学术声誉,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附件:《**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附件: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为加强我校学术道德建设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树立求实、诚信、向上的学术风气,杜绝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鉴别和惩处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精神,在已经实施的《**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现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原创性及创新点是反映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是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和科研 创新精神,使其恪守学术规范,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工作。 第二条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各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提高研究生自 律意识;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力度, 坚决杜绝抄袭他人学术成果,剽窃他人学术观点,伪造、篡改 实验数据与体系。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川大校〔2010)2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大校〔2010〕2号 校内各单位: 为维护学术尊严,规范学术行为,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在已经实施的《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和《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四川大学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学术行为规范办法通知 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印发打字:贾盛庆校对:秦远清印数:500份附件 2

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指导思想 为维护学术尊严,规范学术行为,保障学术自由,加强我校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文件,并在我校已经出台实施的《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学位(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防范和惩治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攻读我校学位(指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研究生、本科生等撰写的以我校为著作权人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我校教职工和学生都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杜绝学术不端。本办法专门针对学位(毕业)论文中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其它学术不端行为按《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和《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处理。 第三条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定义 本办法定义学位(毕业)论文的抄袭和剽窃为同一概念,以 3

写论文时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这断时间以来学术不端丑闻频频见于报端,从校长到学生,从历史陈案到史上最牛,可以说是一片腥风血雨,在这个时候,一套名为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TMLC)的产品悄然走红于各大高校,张伟所在大学使用的就是这套系统。 反剽窃就像“找不同” 这个“反抄袭”系统是世界首个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来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公司联合研发,耗时三年,在2008年12月底研制成功,2009年3月研究生院开始使用。官方宣称目前已涵盖上千家期刊编辑部,360多家高校,基本上覆盖了全国重点院校。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向记者介绍,到目前为止,光是研究生学术论文检测,TMLC的检测量就已达到20万篇次。 该人士表示,该系统的技术核心是自适应多阶指纹特征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抗干扰性强等特征。这里的“指纹”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每个人说话都有口头禅,这个口头禅就是你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叫信息指纹。具体到一篇文章来说,比如研究金庸小说,金庸喜欢用什么字,用字的规律是多少,每个字在整个文章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这就是一个指纹。 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待检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层处理,然后创建指纹,而比对资源库中的比对文献,也采取同样技术创建指纹索引。通俗来说,就是将论文和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重合处的比例,判断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不过,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网络工程师冯骋认为,这种技术原理上比较简单,已经有很多现成的算法,而且根据中文的特征,算法上也不可能有太大突破,依赖的还是数据库的采集,然后拿文章进去对比,相似度达到多少,就认为抄袭。 在这套系统里,最小能检验到句子。只要论文与数据库的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因此这也是张伟担心所在,“谁不用CTRL+C和CTRL+V呢?” 和所有善于钻空子的大学生一样,张伟也不至于傻到一字不漏地照搬。他老早就未雨绸缪,上论坛求助一些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有“高手”告诉他,可以尝试将全篇论文的个别字符替换,如用查找替换功能,把所有的全角逗号换成半角逗号、把所有的“为什么”换成“为何”、把“把”替换成“将”,就可以绕过检测。 这正是张伟最担心的地方。在得知学校采用反剽窃系统后,他立即打听到开发公司的情况,并伪装成院校老师,打电话向对方求证一些技术细节。对方告诉他,简单的替换都会被系统识破,就是因为当系统检测单位精确到句子而不是段落时,传统的破解方法已经失效,重合比率技术可以进行防范。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林川副教授指出,这种检测技术也有技术漏洞。首先关于特征提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比对结果。其次是匹配效率问题,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技术指标并不相同,特别是一些特殊领域的文献。比如做历史的研究,很多时候把历史材料、文献梳理出来就是好的论文,这就必然涉及到对很多材料的引用,评价,论述,但这样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抄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东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实施细则

东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和《东北大学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意见》等,健全和完善不良学风的预防和惩治机制,根据《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和《东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受理 第二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视情况予以受理。 第三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组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条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将应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交至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处在10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组报告。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 第五条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组在收到上述应受理的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后,通知被举报人,组织被举报

人所在部门、学术不端内容涉及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听取被举报人的书面或口头申辩,研究决定是否对该项举报进行调查。被举报人拒不回应通知或不进行申辩则视为放弃权利,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组直接启动调查程序。时限一般不超过20个工作日。 举报人有义务配合调查,举报材料不齐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可根据有关规定通知举报人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在规定期限内举报人未按要求补正的,视为举报人主动撤销举报。 第六条确定进行调查的举报,具体的调查核实工作由被举报人所在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学术不端行为涉及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一)涉及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专利、科学研究成果及奖励等方面学术不端的举报,由被举报人所在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学术不端行为涉及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处[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军工项目管理处][“2011计划”办公室][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具体查实工作。 (二)涉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生教学成果及教材等方面学术不端的举报,由被举报人所在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学术不端行为涉及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负责具体查实工作。 (三)涉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本科教学成果及奖励、教材、开放课程、慕课、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学术不端的举报,由被举报人所在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学术不端行为涉及部门学术分委员会和教务处负责具体查实工作。 (四)涉及教职工学术不端的举报,由被举报人所在部门学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第 1 页 共 1 页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20种常见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认定要点

20种常见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认定要点 本文试图将常见的科研不端行为穷举为6类20种。 第一类:学术造假。 造假是主观虚构和描述了不存在的事实,或将客观事实加以修饰,使其失去客观真实性。包括伪造、篡改和虚假陈述等。这些行为严重背离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情形严重或造成重大后果的,也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欺诈罪。 1.伪造。利用各种不实手段,编造科研结果、结论和产品。 学术造假调查有时并非易事,辨别一些实验图表的真伪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手段,认定的要点是由小同行专家仔细地审看科学实验的原始记录与已发表论文的一致性。一般地,不能简单地以相关试验不能重复为依据确定造假。 2.篡改。篡改是造假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已有的科学实验数据、图表等加以修饰、改动等,使其符合自己的预设结论,进而谋求不当利益。 事实上,大多数造假都是通过篡改等来实现的。和“伪造”相类似,判定“篡改”行为,核对研究的原始记录是判定的要点。此外,使用专业的电子工具审看电子文本,特别是审看图表数据的修饰过程等可以成为辅助的手段。

3.买卖和代写论文。是使用委托撰写或购买论文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一般来说,这些论文均为伪造,属于造假论文,也不会有任何学术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媒体披露科研人员(包括学生)为获得学位和其他学术荣誉,购买“枪手”代写论文的现象猖獗;一些医务人员也因为升职的压力,购买了“论文工厂”生产的“论文”投稿发表。 判定这样的案件相对容易,其要点是由专业人员对买受论文者进行问询、要求其提供并核对原始实验记录等。 4.代投稿论文。是指中介机构以以盈利为目的,以润色加工论文文稿为幌子,以保证发表为诱饵,接受科研人员委托代投稿发表论文的行为。该行为的本质是伪造同行评议意见,故归于“造假”一类。 论文写作是科研人员的基本责任,委托中介进行“润色”不能确保所发表论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代投稿机构通过网络欺诈等手段向期刊编辑部提交虚假的同行评议意见。如果是“吸金”的不良黑期刊,则编辑部的审核就更加形同虚设了。 在实践中我们应对那些不使用作者单位公务电子邮件地址的科学论文保持警惕。代投稿论文的认定通常以编辑部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议意见对论文进行撤稿而败露。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一类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某些细节上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的是理工科领域,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 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

遵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近年来,经常听到很多关于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学术本来是对未知或者已知知识的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或者创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社会道德的建设,对人的价值观也会照成很大的影响。作为现代的研究生首先应该了解学术不端的涵义,其次要学会如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自身发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对研究生来说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良药。 学术不端行为指的是违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这三种行为,主要有不正当署名、篡改、抄袭和一稿多投与伪造这几种。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和对应方法,但是学术不端还是越演越烈,对学术界、对社会又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陷,诚实缺失 其次,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再次,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滋长了学术人的浮躁之风和功利之心 最后,损坏了国家声誉和形象。 学术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学术的兴衰往往成为国家兴旺的象征之一,学术风气的邪正

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既然学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呢?有哪些措施必须建立起来? (一)、学术自治和独立。学术必须独立起来,淡化学术运作中的官本位意识,使行政、集团利益与学术分开,权力因素与集团利益的渗透是影响学术独立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界能够形成一种缺乏超越利益集团之上的行业权威和论压力,也能对涉事单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必碍于面子问题和人情世故,敢于说真话。 (二),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惩罚力度不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泛滥的原因,明确作者的权利与责任,“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不但有荣誉的分享,有责任也要承担”[18]。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应当积极推进科研诚信立法,深入开展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制研究。逐步完善科研诚信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科研相关主体的主要负责人,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19]。 (三) 三是不仅建立系统内的自查自纠,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和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发挥社会舆论的压力。治理学术不端一定要釜底抽薪,必须从改革高校评价机制,该改变“学术权力化、行政化”入手;让学术委员会、评议员等等学术自治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用这些民主监督机制发现并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意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端正学术风气,弘扬学术正气,是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2010年7月29日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不良学风预防惩治机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处理院属各单位科研及科研辅助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所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抄袭、剽窃、伪造等违反社会公认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四条以下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1.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2.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3.编造虚假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文献、资料、数据、图表、个案等。 4.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研究成果上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创作,而在其研究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5.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参考引用他人作品和数据、资料过程中,不注明出处或来源。 6.在新作品中大量重复使用本人已发表过的研究作品。 7.擅自更改课题研究方向或最终成果形式、数量和质量要求。 8.在申报课题、成果、奖项、职称等过程中,提供虚假个人学术信息,伪造学术经历、研究成果、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

9.学术期刊、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违规收取版面费,或使用人情稿、关系稿,谋取不正当利益。 10.作为评审专家或管理工作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违反规定泄露评审内容。 11.其他违背著作权法等法律或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机构 第五条设立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由学部委员和著名学者组成,主任由主管科研的院领导担任。 第七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责: 1.指导和监督院属各单位规范学术行为工作,制定、修订、实施院有关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 2.受理对学部领导、研究所领导、院职能机构人员、跨所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按照学科属性,指定相关研究所及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取证或性质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3、审议核准研究所提出的处理意见。 4.受理研究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重大异议的申诉,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临时审定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和裁定。 第八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办公室,由科研局和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由所学术委员会成员组 成,必要时,可吸收同行专家参加。其职责是: 1.制定和修改本研究所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2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细则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细则

————————————————————————————————作者: ————————————————————————————————日期:

附件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细则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及界定学术不端行为具体表 现形式 处罚措施 学生导师 教职工 (指非前述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学生导师的教职 工) 抄袭 在不涉及论文/著作或其他形式成果的结果、结论部分,完全照抄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成果的行为,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内容而使用他人成果的行为。(1)公开发表的论文/ 著作或其他形式成果 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其 内容为学位论文的组 成部分 (1)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造 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警告至记过 处分。 (2)责令一年内修改学位论文,并 在满足答辩要求后,重新答辩申请 学位;逾期未答辩者,取消学位,同 时报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 (1)通讯作者: A.全程指导研究,但对抄袭行为确不知 情,进行批评教育。 B.对研究过程缺乏指导,对论文/著作或 其他形式成果写作、发表过程没有核查。1-2 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停招研究生1年。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 的,同时予以警告处分。 C.参与抄袭行为的,予以降低岗位等 级或撤职处分。 (2)合作作者。进行批评教育,1年内不得 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情节严重 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停招研究生1年。 (3)非作者。有确切证据证明对该学术不 端行为不知情,进行批评教育。 (1)进行批评教育,1-2年内不得晋升 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情节严重 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同时予以警告处分, 停招研究生1年。 (2)责令1年内修改学位论文,并在满 足答辩要求后,重新答辩申请学位;逾期 未答辩者,取消学位。 (2)公开发表的论文 /著作或其他形式成 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该论文/著作为申请学 位答辩资格支撑材料, 但不是学位论文的组 成部分 (1)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造 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警告处分。 (2)同上(2)。 (1)通讯作者: A.同上(1)A。 B.对研究过程缺乏指导,对论文/著作 或其他形式成果写作、发表过程没有核查。1 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停招研究生1年;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 的,同时予以警告处分。 C.同上(1)C。 (2)合作作者。同上(2)。 (3)非作者。同上(3)。 同上。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学术不端行为具体表处罚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