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最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最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最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机械效率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组装滑轮组。

三、教学难点:测量物体的上升的高度、绳子自由段通过的距离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实验法

五、教具: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细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a: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机械效率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实验用品:

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细线。

c:方法步骤

(1)操作方法: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如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从刻度尺读出钩码和弹簧测力

计的位置;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从刻度尺读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4、算出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

(2)记录结果:

实验次数物重

G/N

上升的

高度

H/M

有用功

W有/J

拉力

F/N

绳子上

升的距

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

率η

1

2

3

(3)实验结论1.分析:

a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是:①装置相同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大;②重物相同时,动滑轮个数越少,机械效率越高。另外滑轮组机械效率还与绳重和摩擦有关。

b、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动滑轮多的做的额外功多,机械效率低(填高或低)

c、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功多,机械效率高(填高或低)。

2.结论:

a、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动滑轮多的做的额外功多,机械效率低低(填高或低)

b、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功多,机械效率高(填高或低)。

c、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重、动滑轮的重力、以及绳重和摩擦力

有关。

五:实验作业

1.用同一滑轮或滑轮组提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2.在上面的实验中,哪一种装置省力?为什么?

3.在上面的实验中,哪一种装置的机械效率较高?为什么?

滑轮组机械效率 教案

大关学区九年级物理示范课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桐城市大关初级中学 胡海燕 【中考要求】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η=W 有/W 总 ×100%进行计算。其中滑 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是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等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此类问题涉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等诸多概念,是初中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根据公式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重点】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微视频显示)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做的功(从滑轮组直接对物体施加的力处入手) 为了达到目的而必须做的功。W 有=G 物 h(或fs) 总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W 总=W 有 +W 额 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动力一般为人手处入手)W 总 =FS 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 额=W 总 —W 有 2、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符号η表示 (2)公式:η=W 有/W 总 100% (3)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由于机械总会做一些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4)意义: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二、典例分析(课件展示题目,板书解题过程)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力为180N的物体时,动滑轮重10N,小明向 下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匀速提升了2m,用了10s,则 (1)若不考虑摩擦和绳重,此过程中有用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又是多少 (2)若实际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10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如图所示,用F=50 N的力通过滑轮组水平拉重力为 80 N的物体,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在这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40 J,已知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60 N,求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忽略绳子和动滑轮的重力) 三、课堂提升 类型一:利用滑轮组匀速竖直提升物体(板书公式) (1)当忽略摩擦和绳重,只考虑动滑轮自重时 由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1、被提升物体的重力G 2、动滑轮重G动 (2)当同时考虑动滑轮自重、摩擦和绳重时,此时由于物体沿竖直方向被匀速提起,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总功为W 总 =FS或W 总 =W 有 +W 额 , η=== 或η=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1、被提升物体的重 2、动滑轮的重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专题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专题 一、复习目标: 1、了解滑轮组的特点 2、会解答简单的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二、知识储备: 1.对于简单机械来说,提升重物时,克服___________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实际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那么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写作η=_____________. 2、在力学中,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分别是和,计算功的公式W= 。克服重力做功的公式为W= ,克服阻力做功的公式为W=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 3、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三、典例解析: 例题:用滑轮组将重6×102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拉力所做的功为2×103J,所用的时间为20s。求: (1)有用功;(2)拉力的功率;(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跟踪练习: 1、如图1是伍实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的图形,重物的质量 为100g,每个滑轮的质量都为50g,不计绳子与滑轮、滑轮轴之间的摩擦, 使用滑轮组使钩码匀速直线上升10㎝,则人的拉力大小为 N,有 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机械效率为。 步骤: 2、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150N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6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当所吊重物为300N时,10s内重物被匀速提高2m时,绳端拉力做 功的功率是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来匀速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的摩擦力F 1为 1200N ,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速度为1m/s . ①拉绳的速度是多少? ②拉绳的力F 至少为多大? 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④如果想用更小的力拉动钢锭,请你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五、达标测试: 1、如图3所示,物重G 为600N ,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升5m ,所用的拉力F 为25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若不计摩擦,被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6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 以0.5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 重为20N ,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N ,则在2s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3、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4、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B.额外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C.总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F 1

[机械制造行业]物理实验探究专题滑轮组机械效率

(机械制造行业)物理实验探究专题滑轮组机械效 率

专题14: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 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请计算出后两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测力计的 示数F/N 测力计移 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2 0.1 0.9 0.3 74.1 2 4 0.1 1.6 0.3 3 4 0.1 1.1 0.5 2、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 ②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③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 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8 3 6 8 2.5 24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控制因素物重 G/N 绳端拉力 F/N 机械效率η /% 较小提升速度10 4.2 79.4 中等提升速度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10 4.2 79.4 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人做的总功为______J。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5 0.05 1.4 0.15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北师大版

第六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②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③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 ②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 ③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同学们进一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④培养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⑴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⑵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9—32(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⑶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⑷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⑸在测完课本图9—32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再做图9—32丙图的实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⑹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⑺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讨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6.布置作业: 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 教后记:

滑轮组机械效率(非常好哦)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的讨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等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此类问题涉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等诸多概念,许多学生由于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深,不能正确领会这些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往往在解题时感到困惑。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就以下四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首先要明确的几个物理概念 (1)有用功是由使用机械的目的所决定的。当用滑轮组沿竖直方向提升物体时,滑轮组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若使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物体时,滑轮组对物体水平方向的拉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2)额外功是由机械克服本身的自重,相互接触物件间的摩擦阻力及绳重所做的功,而其中由于摩擦阻力及绳重所做的功是不易直接求出的,只能间接计算。 (3)总功是指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一般情况下使用滑轮组做功时,动力作用于绳子自由端,但也偶有例外,因此找准动力很重要。 (4)绳子的自由端和动滑轮移动的距离之间有一定的几何关系。一般情况下为:或s=nh(其中:s是指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L是指动滑轮或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n 是动力拉动滑轮绳子的股数,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 (5)由功的原理:“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而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就包含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即:。 (6)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只能小于或等于1,并且无单位 二、当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物体时,忽略对动滑轮的重力做功 利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拉物体时,总功为,有用功为,若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应有:,这时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为 例1. 如图1所示,用一滑轮组拉着重为的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汽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此时要在绳端加以F=1000N的水平拉力,试求: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②若汽车移动的速度为0.2m/s,1min内拉力F做了多少J的功?(滑轮和绳的自重不计,绳足够长)。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陈楚彬 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 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 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 [1][2][3]下一页 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 ,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 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 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 做准备。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 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 结果。 2、数据分析: ①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 <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 的值一般不同;

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题(答案)

1.如图甲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9N . (1)若拉力大小为5N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2)若不考虑绳重.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只改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如图乙所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若只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小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 丁所示。 (1)根据上面的实验数据,计算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写出计算步骤)。 (2)若增加提升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影响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还有 。 5.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帮小明完成滑轮组的装置图。 (2)在表中空白处写出机械效率的值。 (3)实验后小明积极思考如果该滑轮组的滑轮个数及绕绳方式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他想可能改变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会影响机械效率。你还能提出一个猜想吗?并针对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猜想; ; 实验方案: 。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 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 在图16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如果将重为3N 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 丁 甲 乙 丙 丁

滑轮组机械效率 教案

大关学区九年级物理示范课 滑轮组机械效率得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桐城市大关初级中学 胡海燕 2018、4、12 【中考要求】理解机械效率得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η=W 有/W 总 ×100%进行计算。其中 滑轮组机械效率得计算就是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等物理知识得综合应用,此类问题涉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等诸多概念,就是初中力学中得重点与难点,也就是中考得热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得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得普遍意义,并根据公式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重点】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会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总功与额外功,理解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会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微视频显示)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做得功(从滑轮组直接对物体施加得力处入手) 为了达到目得而必须做得功。W 有=G 物 h(或fs) 总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得总与,即W 总=W 有 +W 额 动力对滑轮组做得功(动力一般为人手处入手)W 总 =FS 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得功。W 额=W 总 —W 有 2、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得比值,用符号η表示 (2)公式:η=W有/W总100% (3)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由于机械总会做一些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4)意义:机械效率就是衡量机械做功性能好坏得物理量。 二、典例分析(课件展示题目,板书解题过程) 1、如图所示得滑轮组提起重力为180N得物体时,动滑轮重10N,小明向下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匀速提升了2m,用了10s,则 (1)若不考虑摩擦与绳重,此过程中有用功就是多少?额外功就是多少?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又

机械效率实验题典型例题

机械效率实验题典型例题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小杰和小华 各选取一种方法做实验。 (1)小杰采用了如图23甲所示的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他通过滑轮组 用3N 的拉力F 将重4.8N 的物体匀速提升了0.1m 的距离,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 22乙 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2.图15甲是小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实验时,他用弹簧测 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总重为6N 的钩码从A 位置匀速提升到B 位 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 '位置,在 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5 乙所示。则: (1)钩码上升的高度是 cm ; (2)拉力F 做的功是 J ; (3)滑轮组机械效率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刚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 (1)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改正后计算出其机械效率为 。 (2)根据另一组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的机械效率为 ;比较两次的机 图23 乙 甲 甲 图15 乙 0 N

(3)实验中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 。 (4)小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示数有忽大忽小现象,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造成的。为改变这种现 象,小刚让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读数,这样他测得的 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19甲是小刚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 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 将重为6N 钩码从A 位置匀速提升到B 位 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 位置匀 速竖直上升到B ' 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如图18乙所示。则: (1)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 (2)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 cm ; (3)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 。 5.某学习小组要用实验研究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 响,他们用如图17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多组实验,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 图18 甲 9 乙 0 N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内容。在前几节中已经学习了功、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机械做功。机械做功就涉及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本节课将更多地和生活相联系。针对这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总体上按照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的步骤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1、复习提问:我设计了3个简单的问题,如:功的两个主要因素和计算公式等问题,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为接下来新课做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做功的例子引入了新课教学。例子的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求知欲。 3、新课教学: (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例子简单,学生容易掌握。 (2)通过对总功的公式W总=W有+W额的理解,逐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再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计算一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让学生利用探究的七个要素,分成小组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测量并总结出结论,进行交流。教师再逐步的引导学生知

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课堂小结:让2到3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目的是让老师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通过课件和书后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加以巩固。从对学生的反馈练习中来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 二、不足之处 1、在讲授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时,虽然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概念,如果能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例子,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例子,真正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由于课前部分学生的实验器材没有安装好,时间有限,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没有做完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一方面,同时,还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 姓名 实验目的: (1) 学习组装滑轮组 (2) 学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是个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根据机械效率公式 η = w 有/w 总 有Fs Gh = η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总重力G 2. 把刻度尺固定在铁架台上 3.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一定一动、两定两动 4. 弹簧测力计用竖直向上的力向上拉绳子使重物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同 时分别记录绳端和物体在刻度尺上的始末位置 5. 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实验一)

实验结论: (1)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相同的高度,___________滑轮组机械效率大。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用力.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钩码重力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而不是根据钩码的额定值计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s、h,应分别记录始末位置,求差值。 (3)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比较,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而不是求平均。建议在每一个组装中: 第(1)(2)次实验控制提升高度相同,取不同的钩码数,比较滑轮组效率跟被提升重物的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公开课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到s=nh、什么条件下F= + G G n 动成立. 2、分析影响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做了哪些额外功. 3、通过实验研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滑轮组提升重物时S与h的关系、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2、在具体实例中,运用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向同伴学习,在展示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用具: 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学案 教学重点: 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η= F= + G G n 动成立的条件 教学难点: 运用η=G Fn 解题,“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绳重及摩擦不计”时F与G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内容 同学们学过功率机械效率后,老是感觉这里的题难做,从同学们平时所问问题当中,我发现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理解,这一节,我们就要针对这些疑点专门进行一次学习. 自主学习 结合学案同学们把一些疑点问题先进行一些自我的考虑,并准备与大家一齐交流. 班内交流,解决疑点问题 1、s=nh 2、在理想情况下[忽略动滑轮重、滑轮摩擦、绳重]时F=G n

若不考虑动绳重和摩擦时F= + G G n 动 3、在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做了哪些额外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η= ______________ 5、试题中出现下列条件的含义 1.“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绳重及摩擦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知识,巩固练习 学会应用题中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内容: s=nh 在理想情况下[忽略动滑轮重、滑轮摩擦、绳重]时F=G n 若不考虑动绳重和摩擦时F= + G G n 动 3、在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做了哪些额外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题中出现下列条件的含义 1.“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绳重及摩擦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滑轮组机械效率 计算题

1、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N的物体A沿长,高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N,所有时间是12s,求: (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 (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 (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2、建筑工地用如图l7所示的简易滑轮组提升砖块,某工人将重500 N的砖块一次性匀速提升到离地面4 m高的砌墙处,所用拉力为200 N,时间为20 s,这次提升砖块过程中:(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求:(1) 利用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工人做功的功率;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农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小明同学某次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时,将重为100N的土以s的速度从井中匀速提升,此时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拉力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大小.

4、“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设备,在汶川地震灾区救援现场,用“塔吊”可将很重的水泥板方便地吊起并安放到工作区域内。(g取10N/kg) (1)现有一“塔吊”如图所示,它有一水平臂AB,AO叫平衡臂,OB叫吊臂。C为可移动的滑轮组,C移动的范围是从O点到B点。已知:AO=10m,OB=50m。若“塔身”的宽度和铁架、滑轮组所受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在A端所装配重的质量为5t,要想起吊质量为的水泥板,为安全起吊,C应移动到离O多远的地方? (2)若“塔吊”20s内将质量为的水泥板匀速提高了4m,那么,“塔吊”提升水泥板的功率是多少?如果机械做的额外功是3×104J,“塔吊”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G甲=150N,动滑轮重G轮=50N,人重G人=650N。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OA∶OB=5∶9。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F1=210N。求: ⑴物体乙受到的重力G乙。 ⑵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如图乙所示,当轻杆AB 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F2=780N。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3。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Experiment: teaching plan example of measur ing mechanical efficiency of pulley block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详细介绍: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xxx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效率计算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效 率计算

典型计算公式 基础过关: 1.大军用某机械将一500N的重物匀速提高1m,做的额外功是100J,则他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2、某人用图中的滑轮组提升重G=100N的物体,所用拉力F=60N,使其匀速上升1m,求:拉力做的有用功、总功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200牛的重物匀速拉到10米高的楼房顶部,在拉动过程中绳端所加的拉力为90牛,已知动滑轮重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机械效率 4.建筑工地上工人利用滑轮组使2000N重物匀速升高5m所用的时间是50s。如果工人做的功是12500J。求: ⑴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⑵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所示,某人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120N的物体,在2s内,绳的自由端移动了6m,求: (1)物体上升的高度和速度。(2)人的拉力为多大?(3)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大? 6.小华用一个动滑轮在1s内将重800N的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1m,所用的拉力为250N,若物体A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为200N,则在这一过程中小华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J,额外功是多少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W。 7、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所做的功是600J,物体向左移动了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1)额外功时多少?(2)拉力F是多少?(3)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多大? 8.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套滑轮组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图所示。若车重为8×104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问:(1)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2)若拉动汽车时,汽车前进的速度为0.1m/s,则司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9、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生成概念】 1.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理解】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四、板书设计

(完整版)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题.doc

专题讲解机械效率计算专题 重难点突破方法归纳、要领1.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s内将24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 , 已知工人的拉力为100N 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求:(1)工人做功的功率;(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300N 的重物,拉 力应为多大? 2.湛江港一装卸工人用如图 1l 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 80 kg 的货 物,所用的拉力 F 为 500N ,绳子自由端在 50s 内被匀速拉下 4m ,求: (g 取 10N / kg)(1) 提升前货物静止在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 04m 2,求货物对地面的压强. (2) 提升时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3) 拉 力 F 的功率. (4)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201 4·遵义 )一体重为600 N 、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 m2的工人,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 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 m ,此时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2)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使用该滑轮组,这个工人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

4.如图所示,在 50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 , 重 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 120N.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若物体的速度为 0.2m/s, 则 1min 内拉力做的功为多少?( 3)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 A,已知 A 物质的密度是 2 × 103kg/ m3 ,底面积是 0.3m3 ,重力为 600N。物体 A 在 F=100N 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2m 。 (g 取 10N/ kg)求: (1)物体 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 (2)物体 A 的体积是多大 ?(3)若该装置的机械效 率为 80%,物体 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6. 如图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装卸工人将重为800N 的货物提至高处, 人对绳的拉力F1 为 500N,货物在1min 内匀速上升了5m。( 1)请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法;(2)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重物是 600N,要把重物提升5m,求拉力做的功。 G 7.如图所示,斜面长 S=10m ,高 h=4m .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 F ,将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由斜面底端 A 匀速推到顶端 B .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 100J 的功.求: (1) 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 斜面的机械效率;(3) 推力 F 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教案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_0370文档

2020 八年级物理教案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_0370 文档

EDUCATION WORD 八年级物理教案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_0370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