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高中物理 物理量单位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 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初中物理公式和常用物理量大全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2、【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物理资料单位名称单位符号物理量符号公式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F 浮=ρ水gV 排 F 浮=G

p=S F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 ∴2 2 1 1 S F S F = 或 2 1 2 1 S S F F = F1L1=F2L2 或写成:1 2 1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 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大全

1 / 8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密度公式: V m = ρ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压强公式: P=F/S 该公式:固体为主,液体也适用 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1、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规律:1、同一深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2、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不用液体同一深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1dm 2=10-2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3、6km/h质量(m)千克(kg)1t=103kg=106g=109mg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3)1g/cm3=103kg/m3力(F)牛(N)浮力(F浮)重力(G) 摩擦力(f)压强(P)帕(Pa)1kPa=103Pa=103N/m2功(W)焦(J)1J=1Nm功率(P)瓦特(W)1W=1J/s机械效率(η)无热值(q)焦 每千克(J/kg)热量(Q)焦耳(J)比热容(C)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电荷量(Q)库( c )电流(I)安(A)1A=103mA=106A电压(U)伏(V)1kV=103V106mV电阻(R欧(Ω)1MΩ=103kΩ=106Ω电功(W)焦(J)1kWh= 3、6106J电功率(P)瓦(W)1kW=103W=103J/s电热(Q)焦(J)名 称常用公式备注速度v=s/t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与t 成反比都是错误的说法,只能说s与t成正比。密度ρ=m/Vρ与m、V没有关系,由它们的比值决定重力G=mgg= 9、8N/kg合力F=F1F2同向取“+”,反向取“-”压强P=F/S 适用于固体液体压强p=ρgh适用于液体,h为液体深度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ρ液gV排ρ液为液体密度,V排为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F浮=G-F拉 F浮=G 物 F浮= F向上-F向下杠杆平衡F1l1=F2l2功W=Fs (W=Gh)适用 于力学中功率P=W/t P=Fv适用于力学中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Gh/ Fsη<1,用百分数表示,无单位热值q=Q/m热量Q=cm△t

Q=qm△t为温度差,等于高温减去低温电流I=Q/t=U/R电荷量 Q=It电压U=IR电阻R=U/IR大小与U、I没有关系,由它们的比值决定的电功W=Pt=UIt=I2Rt=(U2/R)t电功率P=W/t=UI=I2R=U2/R 焦耳定律Q=I2Rt(普遍适用) Q= W=Pt=UIt=I2Rt=(U2/R)t(只适用于纯电热器电路)需要记住的数值:水的比热容是:c= 4、2103J/(kg℃)我国照明电路电压220v;交流电频率 50HZ水的密度是:ρ= 1、0103kg/m3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安全电流不高于10mA在空气中:声速340m/s(15℃);光速3108 m/s;一节干电池电压 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一标准大气压: 1、013105pa=760mm汞柱步行速度 1、1 m/s;骑自行车速度5 m/s人耳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不小于0、1s 普通照明灯功率40w,空调1000w,电视100w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凝固点0℃。1 m/s= 3、6 km/h1kwh= 3、 6106J1km=103m=104dm=105cm=106mm1m2=102dm2=104cm2=106mm21m 3=103dm3=106cm3=109mm31 dm3=1L1g/cm3=103kg/m3

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

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 物理量名称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m 长度L,l 米 面积S 平方米m2 体积V 立方米m3 时间t 秒s 速度v,u,c 米每秒m/s 加速度а米每二次方秒m/s2角速度ω弧度每秒rad/s 角加速度β弧度每二次方秒rad/s2质量m 千克kg 力 F 牛顿N 功 A 焦耳J 能量 E 焦耳J 功率P 瓦特W 动量P 千克米每秒k g·m/s 力矩M 牛顿米N·m 转动惯量I,J 千克二次方米k g·m2角动量L 千克二次方米每秒kg·m2/s 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 摄氏温度t 摄氏度℃压强P 帕斯卡Pa 摩尔质量μ千克每摩尔Kg/mol 分子平均自由程米m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次每秒1/s 热量Q 焦耳J 摩尔定体热容Cv 焦耳每摩尔开尔文J/mo l·K 摩尔定压热容Cp 焦耳每摩尔开尔文J/mo l·K 熵S 焦耳每开尔文J/K 电量Q,q 库仑 C 电流I,i 安培 A 电荷线密度λ库仑每米C/m 电荷面密度σ库仑每平方米C/m2电荷体密度ρ库仑每立方米C/m3电场强度 E 伏特每米V/m 电势U 伏特V 真空介电常数εo 法拉每米F/m 电偶极矩p 库仑米C·m 电极化强度P 库仑每平方米C·m2电位移 D 库仑每平方米C·m2电位移通量Фe 库仑 C

电容 C 法拉 F 电动势ε伏特V 电阻R 欧姆?磁感应强度 B 特斯拉T 磁导率μ亨利每米H/m 磁通量Ф韦伯Wb 磁化强度M 安培每米A/m 磁场强度H 安培每米A/m 自感L 亨利H 互感M 亨利H 电磁能密度ω焦耳每立方米J/m3振幅 A 米m 周期T 秒s 频率V 赫兹Hz 波长λ米m 波速μ米每秒m/s 波的强度I 瓦特每平方米W/m2光程差Δ米m 辐射出射度M 瓦特每平方米W/m2核的结合能 E 焦耳J 衰变常数λ每秒 半衰期τ秒s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名称[符号] 单位名称[符号] 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 =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Pa 帕斯卡(帕)P=F/S 功W J焦耳(焦)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比热:c 焦/(千克°C)J/(kg°C) g :9.8牛顿/千克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 P=F/S (固体)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物理学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导出量大全

国际单位制2008-01-09 14:35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1)米: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以上定义的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生效的以铂铱国际米原器为标准的米定义. (2)千克: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 kg. 国际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权度大会批准制造的.它是一个高度和直径均为39 mm 的,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原型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 (3)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 起初,人们把一昼夜划分为24 h,1 h为60 min,1 min为60 s.但一昼夜的周期,即太阳日是变动的,所以定义1 s等于平均太阳日.后来又发现,地球公转周期也是变动的,于是又需确定另外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原子能级跃迁时,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非常稳定.于是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确认了上述定义. (4)安培:在两条置于真空中的,相互平行,相距1米的无限长而圆截面可以忽略的导线中,通以强度相同的恒定电流,若导线每米长所受的力为2×10-7 N,则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1 A. 1948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作了这样的规定.1960年10月,第十一届国际权度大会上确认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七种基本单位之一. (5)开尔文: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为1 K. 该单位是以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的名字命名的."开尔文"的温度间隔与"摄氏度"的温度间隔相等.但开氏温标的零度(0 K),是摄氏温标的零下273度(-273℃). 1968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开尔文"作为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6)摩尔:简称摩,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相等. 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摩尔拉丁文的原意是大量和堆量.它是用宏观的量来量度微观粒子的一个单位.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对摩尔的定义.我国1977年国务院公布了介绍摩尔的文件,同时取消克原子,克分子,克分子浓度,克分子体积等概念. (7)坎德拉:简称坎,一个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瓦特每球面度. 国际单位制辅助单位 平面角弧度rad 弧度是一圆内两条半径之间的平面角,这两条半径在圆周上截取的弧长与半径相等 立体角球面度sr 球面度是一立体角,其顶点位于球心。而它在球面上所截取的面积等于以球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国际标准单位制 2006-10-26 13:09 1. SI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代号定义量纲代号 长度米m 米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67个波长的长度。L 质量千克Kg 1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M

常见物理量和公式

常见物理量和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公式单位换算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1m/s=3.6km/h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ρ=m/V 1g/m3=1×103kg/m3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Fv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1kw/h=3.6×106J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Δ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其它常用公式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压强P :P=F/S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液体内部压强:P=ρgh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液排=ρ液gV排。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 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 ρ物=ρ液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F浮 =G物--F拉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 f2f 倒、大、实幻灯机 u

一倍的焦距是成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两倍的焦距是成放大实象和缩小实象的分界点。成实象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热量计算:Q=cm△t 电功率的计算 P=W/t P=UI P=U2/R P=I2R 电功W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P瓦特 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通常取10N/kg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千克ρ 温度摄氏度° 速度米/秒 密度千克/米3 3 力(重力)牛顿(牛) 压强帕斯卡(帕) 功焦耳(焦) 功率瓦特(瓦) 电流安培(安) 电压伏特(伏) 电阻欧姆(欧)Ω 电功焦耳(焦) 电功率瓦特(瓦) 热量焦耳(焦)△ 比热焦每千克摄氏度(?°) =△ 评论 四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速度 、密度ρ 、重力 、压强压 、液体压强液ρ深 、浮力浮ρ液排 、杠杆平衡 、滑轮拉力(竖式理想) (竖式忽略绳重摩擦)动 (竖式现实)η (横式理想)? (横式现实)?η 、机械功 、功率 、滑轮机械效率(竖式忽略绳重摩擦)η有总动动(竖式现实)η有总 (横式现实)η有总?物绳?物物? 、吸放热Δ(大小) 、电流 、欧姆定律 、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评论 二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初中物理公式及物理规律大全 物理量及符号单位转换基本公式

速度() 密度(ρ)ρ 重力() 固体压强() ρ(自由柱体时,水平支撑面地压强) 液体压强() ρ (柱体容器装液体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地压强) 功() 功率() (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效率(η) 无单位η有用总物物有总 η物(物动)(不计绳重与摩擦) 吸放热() △ 燃烧燃料放热(放) 放 电功( ) × (为电荷量)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率()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实额(实额)(导体电阻一定) 欧姆定律无单位(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物体沉浮条件无单位浮>物,ρ液>ρ物上浮浮物,ρ液ρ物悬浮 浮<物,ρ液<ρ物下沉 阿基米德原理无单位浮排(ρ液排) 杠杆平衡条件无单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 面积换算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 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 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 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 1英加仑(gal)=4.546升(1)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

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有限元分析中的材料性能单位 邹正刚(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 摘要:本文对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工程问题时的材料性能单位问题作了一些探讨,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统一各物理量的单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 关键词:有限元、材料性能、单位 大多数有限元计算程序都不规定所使用的物理量的单位,不同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只要在一个问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就可以。但是,由于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可能用到多种不同单位的物理量,如果只是按照习惯采用常用的单位,表面上看单位是统一的,实际上单位却不统一,从而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比如,在结构分析中分别用如下单位:长度– m;时间– s;质量– kg;力- N;压力、应力、弹性模量等– Pa,此时单位是统一的。但是如果将压力单位改为MPa,保持其余单位不变,单位就是不统一的;或者同时将长度单位改为mm,压力单位改为MPa,保持其余单位不变,单位也是不统一的。由此可见,对于实际工程问题,我们不能按照手工计算时的习惯来选择各物理量的单位,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物理量的单位与所采用的单位制有关。所有物理量可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在结构和热计算中的基本物理

量有:质量、长度、时间和温度。导出物理量的种类很多,如面积、体积、速度、加速度、弹性模量、压力、应力、导热率、比热、热交换系数、能量、热量、功等等,都与基本物理量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确定了所用的单位制,然后可根据相应的公式得到各导出物理量的单位。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各物理量的量纲,再根据基本物理量单位制的不同得到各物理量的具体单位。 基本物理量及其量纲: 质量m; 长度L; 时间t; 温度T。 导出物理量及其量纲: 速度:v = L / t; 加速度: a = L / t 2; 面积: A = L 2; 体积:V = L 3; 密度:ρ= m / L 3; 力: f = m · a = m · L / t 2; 力矩、能量、热量、焓等: e = f · L = m · L 2 / t 2; 压力、应力、弹性模量等:p = f / A = m / (t 2 · L) ; 热流量、功率:ψ= e / t = m · L 2 / t 3; 导热率:k =ψ/ (L · T) = m · L/ (t 3 · T);

人教版_初中物理_公式大全—公式变形—精华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v s t = G = mg 公式变形:求质量——G m g =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公式变形:求质量——m =ρ 求体积 ——m v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公式变形: 求密度——V F g 排 浮液 =ρ 求排开液体体积——g ρ 液 浮 排F V = V 物理量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V m =ρ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公式变形:求压力——S F ρ= 求受力面积—— ρ F S = 液体压强公式: P =ρ gh 公式变形:求液体密度—— gh p = ρ 求物体所处深度——g P h ρ= *帕斯卡原理:∵p 1=p 2 ∴ 2211S F S F =或21 21S S F F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公式变形:求动力—— L L F F 2 2 21= 求动力臂—— F L F L 2 2 22= 求阻力—— L L F F 2 1 1 2 = 求阻力臂—— F L F L 2 1 1 2 = 或写成:1 2 21L L F F = 物理量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阻力臂 m

物理量单位制换算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 Complete Listing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7515331152.html,/constants Quantity Value Uncertainty Unit ----------------------------------------------------------------------------------------------------------------------------- {220} lattice spacing of silicon 192.015 5714 e-12 0.000 0032 e-12 m alpha particle-electron mass ratio 7294.299 5361 0.000 0029 alpha particle mass 6.644 656 75 e-27 0.000 000 29 e-27 kg alpha particle mass energy equivalent 5.971 919 67 e-10 0.000 000 26 e-10 J alpha particle mass energy equivalent in MeV 3727.379 240 0.000 082 MeV alpha particle mass in u 4.001 506 179 125 0.000 000 000 062 u alpha particle molar mass 4.001 506 179 125 e-3 0.000 000 000 062 e-3 kg mol^-1 alpha particle-proton mass ratio 3.972 599 689 33 0.000 000 000 36 Angstrom star 1.000 014 95 e-10 0.000 000 90 e-10 m atomic mass constant 1.660 538 921 e-27 0.000 000 073 e-27 kg atomic mass constant energy equivalent 1.492 417 954 e-10 0.000 000 066 e-10 J atomic mass constant energy equivalent in MeV 931.494 061 0.000 021 MeV atomic mass unit-electron volt relationship 931.494 061 e6 0.000 021 e6 eV atomic mass unit-hartree relationship 3.423 177 6845 e7 0.000 000 0024 e7 E_h atomic mass unit-hertz relationship 2.252 342 7168 e23 0.000 000 0016 e23 Hz atomic mass unit-inverse meter relationship 7.513 006 6042 e14 0.000 000 0053 e14 m^-1 atomic mass unit-joule relationship 1.492 417 954 e-10 0.000 000 066 e-10 J atomic mass unit-kelvin relationship 1.080 954 08 e13 0.000 000 98 e13 K atomic mass unit-kilogram relationship 1.660 538 921 e-27 0.000 000 073 e-27 kg atomic unit of 1st hyperpolarizability 3.206 361 449 e-53 0.000 000 071 e-53 C^3 m^3 J^-2 atomic unit of 2nd hyperpolarizability 6.235 380 54 e-65 0.000 000 28 e-65 C^4 m^4 J^-3 atomic unit of action 1.054 571 726 e-34 0.000 000 047 e-34 J s atomic unit of charge 1.602 176 565 e-19 0.000 000 035 e-19 C atomic unit of charge density 1.081 202 338 e12 0.000 000 024 e12 C m^-3 atomic unit of current 6.623 617 95 e-3 0.000 000 15 e-3 A atomic unit of electric dipole mom. 8.478 353 26 e-30 0.000 000 19 e-30 C m atomic unit of electric field 5.142 206 52 e11 0.000 000 11 e11 V m^-1 atomic unit of electric field gradient 9.717 362 00 e21 0.000 000 21 e21 V m^-2 atomic unit of electric polarizability 1.648 777 2754 e-41 0.000 000 0016 e-41 C^2 m^2 J^-1 atomic unit of electric potential 27.211 385 05 0.000 000 60 V atomic unit of electric quadrupole mom. 4.486 551 331 e-40 0.000 000 099 e-40 C m^2 atomic unit of energy 4.359 744 34 e-18 0.000 000 19 e-18 J atomic unit of force 8.238 722 78 e-8 0.000 000 36 e-8 N atomic unit of length 0.529 177 210 92 e-10 0.000 000 000 17 e-10 m atomic unit of mag. dipole mom. 1.854 801 936 e-23 0.000 000 041 e-23 J T^-1 atomic unit of mag. flux density 2.350 517 464 e5 0.000 000 052 e5 T atomic unit of magnetizability 7.891 036 607 e-29 0.000 000 013 e-29 J T^-2 atomic unit of mass 9.109 382 91 e-31 0.000 000 40 e-31 kg atomic unit of mom.um 1.992 851 740 e-24 0.000 000 088 e-24 kg m s^-1 atomic unit of permittivity 1.112 650 056... e-10 (exact) F m^-1 atomic unit of time 2.418 884 326 502 e-17 0.000 000 000 012 e-17 s atomic unit of velocity 2.187 691 263 79 e6 0.000 000 000 71 e6 m s^-1 Avogadro constant 6.022 141 29 e23 0.000 000 27 e23 mol^-1 Bohr magneton 927.400 968 e-26 0.000 020 e-26 J T^-1 Bohr magneton in eV/T 5.788 381 8066 e-5 0.000 000 0038 e-5 eV T^-1 Bohr magneton in Hz/T 13.996 245 55 e9 0.000 000 31 e9 Hz T^-1 Bohr magneton in inverse meters per tesla 46.686 4498 0.000 0010 m^-1 T^-1 Bohr magneton in K/T 0.671 713 88 0.000 000 61 K T^-1 Bohr radius 0.529 177 210 92 e-10 0.000 000 000 17 e-10 m Boltzmann constant 1.380 6488 e-23 0.000 0013 e-23 J K^-1 Boltzmann constant in eV/K 8.617 3324 e-5 0.000 0078 e-5 eV K^-1 Boltzmann constant in Hz/K 2.083 6618 e10 0.000 0019 e10 Hz K^-1 Boltzmann constant in inverse meters per kelvin 69.503 476 0.000 063 m^-1 K^-1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of vacuum 376.730 313 461... (exact) ohm classical electron radius 2.817 940 3267 e-15 0.000 000 0027 e-15 m Compton wavelength 2.426 310 2389 e-12 0.000 000 0016 e-12 m Compton wavelength over 2 pi 386.159 268 00 e-15 0.000 000 25 e-15 m conductance quantum 7.748 091 7346 e-5 0.000 000 0025 e-5 S conventional value of Josephson constant 483 597.9 e9 (exact) Hz V^-1 conventional value of von Klitzing constant 25 812.807 (exact) ohm Cu x unit 1.002 076 97 e-13 0.000 000 28 e-13 m deuteron-electron mag. mom. ratio -4.664 345 537 e-4 0.000 000 039 e-4 deuteron-electron mass ratio 3670.482 9652 0.000 0015 deuteron g factor 0.857 438 2308 0.000 000 0072 deuteron mag. mom. 0.433 073 489 e-26 0.000 000 010 e-26 J T^-1 deuteron mag. mom. to Bohr magneton ratio 0.466 975 4556 e-3 0.000 000 0039 e-3 deuteron mag. mom. to nuclear magneton ratio 0.857 438 2308 0.000 000 0072 deuteron mass 3.343 583 48 e-27 0.000 000 15 e-27 kg deuteron mass energy equivalent 3.005 062 97 e-10 0.000 000 13 e-10 J deuteron mass energy equivalent in MeV 1875.612 859 0.000 041 MeV deuteron mass in u 2.013 553 212 712 0.000 000 000 077 u deuteron molar mass 2.013 553 212 712 e-3 0.000 000 000 077 e-3 kg mol^-1 deuteron-neutron mag. mom. ratio -0.448 206 52 0.000 000 11 deuteron-proton mag. mom. ratio 0.307 012 2070 0.000 000 0024 deuteron-proton mass ratio 1.999 007 500 97 0.000 000 000 18 deuteron rms charge radius 2.1424 e-15 0.0021 e-15 m electric constant 8.854 187 817... e-12 (exact) F m^-1 electron charge to mass quotient -1.758 820 088 e11 0.000 000 039 e11 C kg^-1 electron-deuteron mag. mom. ratio -2143.923 498 0.000 018 electron-deuteron mass ratio 2.724 437 1095 e-4 0.000 000 0011 e-4 electron g factor -2.002 319 304 361 53 0.000 000 000 000 53 electron gyromag. ratio 1.760 859 708 e11 0.000 000 039 e11 s^-1 T^-1 electron gyromag. ratio over 2 pi 28 024.952 66 0.000 62 MHz T^-1 electron-helion mass ratio 1.819 543 0761 e-4 0.000 000 0017 e-4 electron mag. mom. -928.476 430 e-26 0.000 021 e-26 J T^-1 electron mag. mom. anomaly 1.159 652 180 76 e-3 0.000 000 000 27 e-3 electron mag. mom. to Bohr magneton ratio -1.001 159 652 180 76 0.000 000 000 000 27 electron mag. mom. to nuclear magneton ratio -1838.281 970 90 0.000 000 75 electron mass 9.109 382 91 e-31 0.000 000 40 e-31 kg electron mass energy equivalent 8.187 105 06 e-14 0.000 000 36 e-14 J electron mass energy equivalent in MeV 0.510 998 928 0.000 000 011 Me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