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明确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提出师生互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指出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开放的外部空间;并提出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是指没有思维则没有收获,历史教学主要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变成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的做法,改变过去重灌输、轻思维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并使其成为这一学科的教学风格。

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要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是记住几个历史知识,主要是通过历史学习掌握相关的常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加以了解,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学生对历史上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认识。(2)明白我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产生于问题与惊讶。所有的发明、发现与创造都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所有的创造力要从学生的疑问开始。有所作为的人,一般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在中学历史的研究性学习中要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为目的。

七年级(上)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七年级(上)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课题:陶瓷艺术欣赏 活动目的 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在自己身边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存在的历史痕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陶瓷艺术的情感,唤起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与人合作及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学习历史,学会表述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的准备实施阶段 1、明确活动目标 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了解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 分组: 2、根据合作的原则,全班46位同学自由组合成8个小组,每组约6

人,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合理调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活动要求进行分工,确定活动工作岗位。 3、选定考察对象: 小组讨论,根据服从大多数的原则选定自己小组感兴趣的一个考察对象。确定考察日期。将考察对象名称和考察日期上报老师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尽量避免项目重复。 4、实地考察: 考察完毕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考察情况,老师对其考察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不足者要再进行补充。 5、资料收集: 各小组针对考察对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6、撰写考察报告和活动感想: 每小组根据收集情况写成一篇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历史、概况、对考察对象的过去和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如何宣传、保护历史文物提出自己的意见。小组组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所负责的工作和所遇到的事情写一篇活动感想。 具体的活动案例 案例题目:陶瓷艺术欣赏 活动主题:收集陶瓷图片,了解陶瓷历史,欣赏陶瓷艺术。 活动目的:1、了解一些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增长见闻的目的。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点看法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点看法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9-12-05 14:18:45 一、什么是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 古希腊人曾将历史教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叙述过去;第二,为理解现在而追述过去;第三,为了展望未来而探索过去。这一见解至今仍然启示着我们:历史学习活动,包括“叙述”、“追述”和“探索”在内,离不开对过去的回溯、思考和探究,历史教育本身也内涵了探究的性质。这样说来,研究性学习的提倡不仅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历史教育本质的回归。由此出发,研究性学习的本质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或生活中选取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由此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表述基于以下认识: 其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应当有步骤地渗透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共同推动历史认识和历史课程的发展。 其二,研究性学习试图从现实出发选取问题(课题),由问题解决或课题研究走进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断碰到问题,不断对话、交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与现实、内容和方法之间超越了二元对立,逐步趋于统一。 其三,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历史本体,体验历史情境,培养基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而不是在灌、记、背中接受概念性的结论。由此,教学方式和课程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其四,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个性特征,如知识储备、兴趣特长和生活经验,也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 进一步说,在本质上,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在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中,深化着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弘扬着学校历史课程开发的个性。 二、怎样开展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 1、布置课题 例如高一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子课题仅供学生参考如下:(1)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 (2)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 (3)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春天”; (4)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 (5)评价革命成败的标准; (6)孙中山的让位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7)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风尚; (8)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9)历史终极意义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10)辛亥革命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比较; 2、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真正开始。刚开始,学生收集资料遇到诸多困难。在中学里,辛亥革命的资料相当匮乏,学生能够直接获取的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相当有限。为此,一方面,要给足收集资料的时间,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多方指导和帮助。我们建议学生在业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各种书刊,上互联网搜索,广泛查找有关资料,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上述资料和六家有关辛亥革命的网站以及网上搜索的具体方法。经过紧张忙碌,学生普遍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要对获得的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002年1月——2002年9月,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2001年9月——2002年1月,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对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再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近几年来,我校文科高考成绩年年再创新高,在全市多次摘取文科桂冠,使我校文科类学生英才济济,汇聚一堂,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为全校所公认。 2、高考改革的趋势。2000年广东省高考(3+X+ 1)文理综合试题第十九题(上海市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题)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考题;2001年高考上海卷第37题(老山汉墓走出西域美女题)亦属研究性学习的考题,这两题的出台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它表明研究性学习的考题在高考中开始出现,紧跟高考改革的方向,是高二年级文科班历史教学的任务。 3、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历史课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杨柳、周雪红老师任教,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行较为便利。 4、班主任支持。这几个班的班主任都较为支持,使得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工作

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只能利用历史课及一些班会课时间进行动员。首先,请教科所苏敏老师作专题报告(2002年1月),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研究性学习的最新动态,以及柳州市几所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请周梅莉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同学们明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而且能够锻炼大家的学习、工作能力,是高中阶段不可多得的一次锻炼机会。最后,杨柳、周雪红老师利用本班历史课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程序,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任务。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这一任务只能利用寒假时间进行,所以,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以寒假作业(作业全文另存)的方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将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做好,放假时进行研究,开学后再整理研究成果。 三、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在将寒假作业布置下去后,我们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们组织学生组成课题组,规定1——5人一组,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联络等,并负责将研究课题和本组成员名单交给老师。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体现全体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其次,为了把握研究方向,保证进度和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课题的名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时间进程,小组成员的分工,预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并规定了研究方案交给老师的时间。最后,进行开题论证工作,研究方案交上来后,我们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浅论,初中, 篇一: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贾冬云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对此,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现,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当今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所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研究学习是指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结论、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 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如今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已经非常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用。”同时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中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儿童从问题情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儿童共同展开探究过程。”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

纸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纸的历史——造纸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纸”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造纸术”更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此可见纸的影响力和作用。纸的生产与树木生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生对纸的历史认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纸的现象,基于此我设计了《纸的历史——造纸术》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小组交流探析纸的演变的过程,由此感知古人的智慧,能从自身做起,珍惜纸,爱惜纸,提升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纸的来源,探寻纸的历史,感知“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等方式探索发现纸的历史,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纸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品质,传承纸文化,提升珍惜纸、保护纸的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调研、研究纸的历史,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难点:感知纸发明的意义,传承纸文化,珍惜爱护纸。 四、活动准备 1.PPT课件、纸的工艺品、纸制作过程的视频、纸的发明历史视频

2.学生搜集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确定探究主题 1.PPT课件出示纸的工艺品 提问交流: (1)猜一猜这些是用什么做的? (2)纸是由什么制作而成的? (3)纸的制作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 (4)纸一次性就能发明成吗?经历怎么历史演变? (5)纸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教师小结:虽然小小的一张纸,纸中却暗含着太多未解之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走进纸,探究“纸的发明”。 2.生成的研究课题 探究一:探究纸的原材料来源和使用现状 探究二:探究纸的发明和演进进程 探究三:探究纸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探究四:探究纸的制作过程 探究五:探究“造纸术”的传承与创新 3.指导学生自由成6人小组,根据兴趣特长、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探究课题,合理分工,并制作探究计划。 (二)阶段一:小组合作、探究材料 (三)探寻纸来源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Word版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题目: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发展与消逝 班级:高二《13》 指导老师:罗云芳 组长:陈秋成 组员:王嘉伊庄淑晔潘雅静林琦竣林航霆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语文历史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音乐文艺政治 研究目的:我国皮影艺术遍布民间,历经几次兴衰。然后现状却呈现濒危之势,后继乏人。为了挖掘我国皮影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俗文化。使青少年更多更好地接触将已消逝的非物质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延续文化发展。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非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皮影戏等一些文化面临消逝后继无人的危险,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重视且广大青少年能够引起一定的影响。我们仍要为文化的继承发展奉献一份力。 目标:1。为了呼吁当代青少年关注国家皮影戏文化遗产。 2.通过宣传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3.在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更该具备文化内涵。 假设:高中生对皮影戏文化并非了解,通过这次研究,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皮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 内容:从皮影戏的起源,发展,现状,艺术价值,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 方法:可以在网上查相关资料,运用调查问卷,图表,统计方法,归纳总结,了解青少年对皮影戏的认识。 人员安排: 制导老师:罗云芳 指定调查问卷:庄淑晔潘雅静 写作:陈秋成 收集资料:林琦竣林航霆 总结排版:王嘉伊 时间安排和活动步骤: 1,2周确定研究课题并写出开题报告 第3周调查问卷的资料总结 第4周将收集的资料整理 第5周写出开题研究报告 可行性分析:我们对皮影戏充满浓厚兴趣,运用业余时间多方面了解这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物质条件:家中有电脑,查阅资料方便。 时间条件:有充裕的时间讨论总结。 预期目标:尽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皮影戏。 总结:研究性课题涉及课内课外的知识,较为广泛,能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研究各领域课题中,有利于我们掌握运用更多的知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首先搞清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教师教学的目标。学习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而往往启发学习之门的钥匙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的情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的目标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都是在教学中解决的首要问题。有鉴于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须把德育与情感教育视为教学创新的根本。这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优良传统。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上的转型期,一方面,他们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概括、想象、逻辑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更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关键时期;存在智能性心理特征的学生兴趣不限于事物表象,他们开始探究事物的本质,更多的不满意、不满足书本的结论和老师的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 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全情投入。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如果在哪节课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平和的)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不一会儿,班上的同学就“倒下一大片”了。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就必须保证在每节课上都充满激情,不管碰到什么烦恼,都得暂时无条件地把它抛开,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我们激昂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及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使学生深受感染,进入学习角色,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容易就营造出来了,也意味着这一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二、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即墨古县衙历史研究学习性报告》 2017年7月2日 | 2017年8月3日 实验学校:八年级八班 组长:仲志 组员:仲诚,范一川,李宗林 指导老师: 电话:

正文: 即墨古县衙简介 即墨古县衙位于即墨市博物馆北面,为元末知县董守中始建,后多次修葺和扩建,是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迁城立衙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了。历经沧桑,城内的古建筑大都随岁月的流失而烟消云散,惟独县衙的一至三堂幸存下来,成为山东省唯一能看到的三堂老县衙。此衙初建时的规模与结构,已不可知。元代至正年间知县董守中进行了重建,明清两代先后进行了10余次修葺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县衙建筑群。一堂,即正堂,或称"大堂"和"公堂",是诉讼、审讯的场所。当年康霖生曾在这里蹙眉思计智审顽妇,黄培受"文字狱"之祸跪此对薄……正堂后面为二堂,曾名"印堂"、"鸣琴"和"致远",是议事办公和会客的地方。再后为三堂,是县令与眷属的内宅正寝。正堂于1999年秋做了全面维修,在主体结构未动的情况下,更换了房顶、新制作了栅栏门及堂内匾额,重建了东西两配房。门口的立柱上镌刻着施政楹联:"堂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维修后的正堂古朴典雅,雄浑庄重,在一片古柏的映衬下,重现昔日风采,为古老的即墨城增添了一大景观,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有意义的历史建筑物。特别是这次在西配房原址内发现的"地库",为它处县衙所不见,这一发现,给这座尘封着千年历史的古县衙撩开了一角神秘的面纱。插入图片 研究过程 一、2017年7月2日-2017年7月20日,选题 在网络(例如:《中国即墨网》《即墨信息港》和《百度》等)、报刊(例如:《新即墨》《青岛早报》等)和书籍(例如:《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中查阅了大量与即墨交通运输业现状和未来规划的资料,并向师长请教了相关的问题,最终拟定以《关于即墨古县衙历史研究学习性报告》为题,意在在了解即墨古县衙的悠久历史。 二、2017年7月21日-2017年7月30日,开题 一)小组成员“全体总动员”,“兵分多路”,到即墨市图书馆、即墨市新华书店等处广泛查找有关即墨古县衙的历史资料,确定调查研究的几条 线索,再会和整理资料。插入图片 二)小组成员将资料汇合整理后,经研究决定,通过对史书、电脑资料、实地查看、询问老人等多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即墨古县衙的悠久历 史。但是,这次活动过程将不同以往,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全组统一 行动模式”,而是将任务明细到个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有 时单独行动,一人身兼搜集资料、发放问卷、采访、摄影等多职,有 时又全组集合,共克难关,使得组长的权力充分下放,给予组员们自 由发挥的空间,这样调查的范围将会更加广阔,更有利于研究。 三)部分现场采访记录插入图片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模板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 【摘要】新的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地推广开来,各种教育实践探索方案也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研究性学习、双语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本文以一个基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丝绸之路为例,探索如何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中设计基于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双语教学多元智能目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互连技术的整合,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本文所介绍的“丝绸之路”案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一、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任何教育行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有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起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活动,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操作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在认知目标上体现得更具体。所以,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但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有研究价值,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以“丝绸之路”为例,丝绸之路沟通了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纽带和桥梁,它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科书上对于丝绸之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以后只是了解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经过、意义及丝绸之路的简单路线,东汉班超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所做的努力。但总体上对丝绸之路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什么是河西走廊?地图上标注的古地名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汉朝以后,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上又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我们国家现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曾经繁荣、辉煌的丝路今天又能发挥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间,而这也就是我引入“丝绸之路”这一课题的原动力。二、设计课题内容由于对象是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中生,所以课题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如果对象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逐步减少活动提示,甚至活动建议,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课题并完成课题。“丝绸之路”是给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初识丝路”、“丝路初创”、“丝路古道”、“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贡献”等七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提示。初识丝

最新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收集、交流、展示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照片。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家庭照片,培养学生对实物的收集、筛选、鉴赏的能力。2.通过学生为照片配文,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展示家庭不同时期的照片,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 变迁。 4.通过家庭生活变化,看到国家的强盛与进步,培养爱国情操。 课前指导 1.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自己家庭的照片,要求“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社 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家庭的和美”。要求清晰度要好。 2.布置学生自己拍摄一些符合活动目标的照片。 3.布置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照片配文字说明。 活动过程 一、导言: 一定有同学看过自己家庭的老照片!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用历史的语言来诉说:那就是承载 着历史的遗迹,记录着历史。它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让人浮

想联翩。小小的家庭照 片,传递着温馨的家庭寄语,它可能饱含着辛酸与痛楚,也可能娓娓道来一个个的故事和传 说。家庭连接着你、我、他;照片诠释着昨天、今天、更昭示着明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 乘着照片这艘小船,共同驶进回忆的港湾。 二、讲授新课 师:先出三组学生最为熟悉的明星照片,分别代表三个年代,邓丽君,刘德华,李宇春,这 些照片看后,让我们激动不已,赏心悦目,那么从照片的观察中,同学们发现有什么变化? 生:穿的衣服越来越好看了, 生:头型越来越酷了, 生:衣服的款式越来越时尚了…… 生:舞台效果越来越好…… 师:从明星的成长照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些什么呢? 生:(互相交流) 生:从明星的成长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审美观点在不断 上升,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 师:明星的生活如此,同学们说我们身边的生活有没有变化呢? 生:有!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邹运礼 一、用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习历史课只要把知识点背熟就行,学生对它的难度认识不够,所以对它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精心设置问题外,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因为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在课上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提问就不会再胆怯,而且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 二、用讨论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式,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阐明一个问题时,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深入讨论、彼此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口才,更突出了主体地位,其思维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 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它为我们所用。历史中包含了前人的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我们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把这些经验和教训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作为我们行事参谋和借鉴的对象,让历史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就是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凡是经济发达、出现盛世局面的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经济才能得到更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活动课教学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就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我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纲要》指出,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课堂和学生的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动机来解读课堂,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又有哪些方面要引起我们这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注意的呢?下面我就结合在历史活动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历简要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从实际出发,学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的课题不宜大,应结合学生实际,量力而行,从主客观条件(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物质条件等)方面考虑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不要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选题提出的依据要充足,内容要明确,还要考虑学校或社区是否能提供课题实施的必要条件。例如,我在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一课时,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因此,我针对活动课的要求布置了学习内容,姓氏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姓氏,因而,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探究学习的内容。因此,我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兴趣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研究一个活动课题。第一组研究姓氏的起源,第二组研究姓氏的变迁,第三组研究从姓氏看民族的融合,第四组研究自己小组内同学姓氏的来历。这样,无论从实际,还是可操作而言,对学生来说,目标都比较容易达成。因而,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研究任务的完成,一般离不开课题组内学生的合作及课题组外(如教师、社会力量)的沟通合作。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要发扬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历史教师也应为历史研究性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搞笑的纸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了解纸文化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纸的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试过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宏大志向吗? 你们试过用彩纸折成一只只带着自己完美祝愿的纸鹤送给父母吗?你们相 信用纸做的锅能烧水吗?你们了解纸的历史吗?你们了解纸的分类和特点 吗?带着纸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齐走进搞笑的纸世界吧! 2、板书课题:认识纸。 二、填写表格。 1、把查到的纸的历史记录下来。 2、填写自己喜欢的书的页数、厚度、重量。

三、小组讨论: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纸? 四、搜集各种纸的纸样,制作纸样大全。 五、研究不同用途的纸。 1、举办“纸”运动会 2、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六、根据采访所得,填写有关纸的文化特点。 1.油纸伞 2.春联 3.纸风筝 4.纸灯笼 三、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纸艺术品。 四、小制作:学生动手做小帽子折纸。 五、剪纸艺术欣赏。 1、欣赏书中剪纸。 2、贴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大家齐欣赏。 六、朗诵诗歌:纸船_____寄母亲 七、课后延伸:让家长欣赏自己的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课题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 1.透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 2.使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前学情分析 透过对植物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早有了这样的概念:环境的好坏对人类来说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了。但多数学生还不是对环保这件事情很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馈 一、查一查 1.要求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找一找大自然为我们带给了哪些生存条件,哪些生存条件遭到了破坏 部分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 部分学生能够从课外书中抄写资料 2.引导学生汇报资料 提示学生要认真听取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自身不良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几位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其他学生认真听取 学生从生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感知 看一看 1.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种种行为必然对自然界着重下面或负面的影响 2.人类还有许多的做法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说明。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 观察图片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一个学期的对南平乡土史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对本地历史了解甚多,收获甚大。 南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们小组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曾是南平国、南平郡之府地,清末同治年间始建为县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四军团会师于此,1955年以前一直是公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南平曾率先在全国兴起畜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1998年,全镇人民英勇顽强的夺取了抗洪史上称之为"南平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在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洪战歌。我们组也概况出南平历史的沿革。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

家乡历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家乡历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额穆中心校四年组 一、选题背景 额穆镇,古老而年轻,它位于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清初名为“俄莫惠之耶”,传为清朝发祥地之一。清代曾为额穆索罗县治,1948 年为敦化县第十区,1956年建额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建镇。1996年,面积2585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文化财富。烤烟350公顷,有机大豆,水稻优质米;特色产业:养梅花鹿1500头,食用菌,草莓果系列产品;药品材类:人参系列产品;主要加工业:“富强粉条“系列产品然而,我们的不少学生却对额穆镇的历史了解得极为粗浅,甚至一无所知。如何让我们熟悉额穆镇,热爱额穆镇,编织乡土情结,珍惜民族传承,融入社会进程,弘扬额穆镇传统成为了我们教育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设计思路: (一)本次活动由多名教师参加协同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各科教学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四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参与的面较广,是师生共同探讨的大型实践活动。 (二)让学生了解额穆镇历史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额穆镇、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立足于额穆镇,以额穆镇的历史文化为载体,就地取材。

(三)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收集资料、编排整理、展示交流与评价等探究活动,亲切地触摸额穆镇的历史,倾心地热爱祖先留下的传统和文化,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活动目标 (一)了解额穆镇的历史名胜古迹,认识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知道额穆镇历史名胜古迹的概况、建筑特点和文化底蕴。 (二)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如何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综合运用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通过纪实、摄影、绘画、表演等形式,宣传介绍额穆镇历史文化。 (三)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考察活动,自己收集资料、处理、分析、筛选和运用信息,经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培养、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开展实验,记录过程,并根据结果推测答案。感受名胜古迹文化对额穆镇历史的影响,懂得保护文化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主题生成阶段(1周) 1.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历史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历史知识和应用历史知识。 应树立以下理念: 第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所以该学习的目标应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核心,从而把历史学习的方式由被动接受性转变为主动探究性。 第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理解,并提出自已对历史的理解。 第三、该学习主要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通过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第四,该学习的组织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且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历史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一些与一般历史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谈不上研究,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维固化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 3.以学生自主为形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是历史研究性学生活动得以真正开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挫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