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学课件

玉米学课件

玉米学课件
玉米学课件

课件

玉米学初级班重点知识介绍

第一章概论

重点章节:第三节我国玉米产区划分

重点内容:1、产区划分;2、气候特点;3、种植制度。特别要熟悉本区的产区划分范围以及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

第二章玉米生长发育周期与器官

重点内容:

一、玉米生长周期

1、玉米生长发育时期

常用的生育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出苗期: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日期,这时苗高一般2-3厘米,温度、水分、氧气等环境条件对出苗有很大影响。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为严格和统一记载标准,现均以雄穗生长锥进入伸长期的日期为拔节期。它标志着植株茎叶已全部分化完成,将要开始旺盛生长;雄花序开始分化发育,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时期之一。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这时植株的节根层数不再增加,叶片即将全部展开,茎秆下部节间长度与粗度基本固定,雄穗分化已经完成。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这时籽粒变硬,干物质不再增加,呈现出品种固有的形状和粒色,是收获的适期。

2、玉米生长发育阶段

按器官出现,一般划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生育阶段。

(1)苗期即从播种至拔节期间经历的天数,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过程。

播种后,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发,首先胚根突破皮层伸长下扎,随后胚芽向上生长,第一片真叶出土展开,进入出苗期。幼苗在发芽出苗过程中消耗的养分及能量均由种子胚乳提供,是异养过程。随着根系扩大,展开叶增多,绿色面积及光合产物增加,幼苗营养逐渐全部自给,一般从第三叶展开时就过渡到自养过程。在大田条件下,一般土壤水分不足,温度偏低,是影响玉米发芽出苗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播种期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为苗全,苗齐、苗壮创造条件。

苗期阶段,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这期间植株的节根层、茎节及叶全部分化完成,形成了胚根系,长出的节根层数约达总节根层数的50%,展开叶约占品种总叶数的30%。因此,从生长器官的属性来说,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由器官建成的主次关

系分析,这阶段是以根系生长为主。

在玉米生产中,壮苗是丰产的基础。苗期,壮苗的个体长相是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鞘扁宽,苗色深绿,新叶重叠;群体表现在为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穗期从拔节期到雄穗开花期这段时间为穗期阶段。

在穗期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一般增生结根3-5层,占节根总层数的50%左右,而根量增加却占总根量70%以上;节间伸长、加粗、茎秆定型;展开叶数约占总叶数的70%。在这阶段,玉米完成了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过程。可见,

穗期是营养器官生长与生殖器官分化发育同时并进阶段。本阶段地上器官干物质积累始终以叶、茎为主。拔节期至雄穗四分体期,以叶为主,全叶干物质占地上总干重67%以上;之

后茎生长加快,到开花期茎、叶干重仍占地上干物质重的90%以上。

在穗期,植株的内在矛盾,主要是器官建成数量、大小与有机养分合成量多少、分配比例间的矛盾,尤其居主要地位的营养器官和尚未占据增长中心位置的生殖器官间争用养分的矛盾,应根据玉米长势长相,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协调。这期间玉米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是调节植株生育状况,促进根系发展,使茎秆中下部节间短粗、坚实,保证雌、雄穗分化发育良好,建成壮株,为穗大、粒多、粒重奠定基础。

(3)花粒期雄穗开花期至籽粒成熟期经历的时期为花粒期。

从开花期始,玉米进入开花、吐丝、受精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籽粒居该阶段生长和营养物质累积的主要地位。玉米成熟籽粒干物质的85%-90%是绿叶在这阶段合成的,

其余部分来自茎叶的贮存性物质。

依据玉米各生育阶段分化建成器官的属性、养分输送方向和生长中心,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则分别属于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的起止时间与苗期相同。这期间玉米只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分化和生长,物质分配和积累也仅在这些器官中进行。植株生长中心是在根系。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时间与穗期相同。玉米在这期间既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又有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故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玉米本阶段养分分配积累趋势为:拔节期至雌穗分化四分体期,主要供应以叶为主的营养器官,以后向茎秆输送的份额逐渐增多,到抽雄穗期,茎秆重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叶。在并进阶段,雌、雄穗虽然也在迅速的进行分化发育,但体积很小,干物质积累很少,干重占全株总干重的比例也很低,一直未居生长中心和营养供应中心的地位。植株生长中心是茎、叶。

生殖生长阶段即玉米花粒期。植株在这期间主要进行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及灌浆成熟等生殖生长活动,故称生殖生长阶段。玉米该阶段的生长中心是籽粒。

玉米在三个生育阶段中,各有其主要生长器官和营养物质主要输送部位,并按一定的顺序转移,即根-叶、茎-穗、粒。首先是根系生长,为吸收水肥奠定基础;相继是叶、茎建成,再为穗、粒分化形成创造条件;最后是雌、雄穗生长及籽粒形成、物质充实和成熟。从玉米栽培管理分析,三个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培育壮苗、形成壮株和实现穗大、粒多、粒重。

在田间管理上,要根据植株不同生育阶段的基本特点,结合田间的实际长势长相,灵活运用促、控措施,协调群体与个体、植株地下生长与地上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的矛

盾,让玉米沿着群体较大、结构合理和壮株、穗大、粒多、粒重的方向发展。

二、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生长

这是了解玉米植物学的重要内容,应该熟悉、掌握。

玉米的器官分根、茎、叶、花(雌、雄花)和种子(籽粒)五部分:

1、根:玉米的根为须根系,一般能深入土层140-150厘米,最深可达200厘米以上,但80%以上的根系多集中在0-30厘米的表土层内。根系分布范围一般在1米左右。

(1)根的组成: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①胚根胚根也叫初生根或种子根,它在种子胚胎发育时形成,大约从受精10天后即由胚柄分化而成。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胚根鞘,从种胚伸出一条幼根,称为主胚根或初生胚根。

a、主胚根:是主轴下端延伸形成的,也是胚根原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的第一条根,较粗。主胚根露出种皮后即垂直向下生长,一般入土深达20-40厘米。

b、次生胚根:在主胚根伸出1-3天后,向下延伸达5厘米左右时,在中胚轴基部、盾片(内子叶)节的上面又陆续长出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最先长出的2条根,是由胚轴左右两侧根原基发育而成,位于轴与盾片之间。第三条根发生于盾片着生处以上的部位。这层次生胚根实际为第一层节根,但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起胚根的作用,故在栽培上将这层根与主胚根一起合称为胚根,而不把它计算为第一层地下节根。次生胚根一般在授粉后30天开始形成,所以在成熟种子的胚内已分化形成突起状态。次生胚根较细。

主胚根和次生胚根组成了初生根系,它是玉米幼苗初期的主要根系,以后随着地下节根不断发生与增加,其重要性逐渐被地下节根所代替。

②节根节根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基部,生长在地下茎节上的为地下节根,一般通称次生根;生长在地上茎节上的为地上节根,一般通称气生根或支持根。节根在植物学上称不定根。

a、地下节根:当幼苗出土约一周左右,长出2-3片叶时,在着生第一片完全叶的地下节间基部开始发生第一层(实际为第二层)地下节根,一般为4条,有的为5-6条。此时胚根己有很多根毛。第一层地下节根伸出后,在10-12厘米土层内先横向伸展,然后再垂直向下伸入土层之中。这一层根由于发生在着生胚芽鞘的节上,故也称为胚芽鞘根。当幼苗出土2周后,第二层地下节根已长出并伸长,这时第一层根已有根毛和分枝。以后随着茎节的形成和加粗,在地下缩短的每一个茎节基部由下而上继续轮生一层层地下节根,它们都是由节间分生组织分化出的根原基继续生长形成的。其根层数,因品种和肥水条件而不同,一般4-7层,而1-4层节根因节间短而较密集。

地下节根及其分枝组成了地下节根系,一般在抽雄穗前已完全形成。地下节根是玉米最主要的根系,对玉米中后期的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起重要作用。

胚芽鞘节与盾片之间的节间为中胚轴,伸长以后称为地中茎或根颈。在种子发芽时中胚轴伸长,而推动幼芽出土,当它伸到地表下3厘米左右时便停止生长。因此播种浅时,地中茎较短;播种深时,地中茎细而长,消耗的养分较多,致使幼苗生长细弱。玉米地中茎伸长的这种自动调节作用,可以使着生地下节根的节位处于较适宜的土层中,有利于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b、地上节根:玉米约从大喇叭口至抽雄期,在靠近地表以上的茎节上环生1-3层气生根,多者可达-5层,当湿度大时,倒伏植株近地面一侧也常产生气生根。气生根比地下节根粗壮坚轫,细胞中含有色素,表皮角质化,有胶质,厚壁组织特别发达,阳光照射后呈紫绿色。气生根入土前能分泌粘液,一般露于空气中的根,表面较光滑,入土后,使产生大量粗壮分枝和根毛。空气湿度较高、营养条件较好时,上部的根有时也能产生根毛。但有相当一部分气生根在达到5-8厘米以后就停止生长,而后衰老。气生根粗壮,数量大,分枝多,因而吸收力强,对维持玉米后期器官的长与功能,以及籽粒的形成和灌浆,起着重要作用。

(2)根的功能

①吸收作用:根系除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质营养外,也吸收有机营养物质,如氨基酸、酰胺、葡萄糖、蔗糖等;另外还吸收自由的二氧化碳,输送地上器官参与代谢过程。

②合成作用根系是合成氨基酸、有机磷化合物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场所。这些物质参与植株代谢过程,对玉米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③固定支持作用玉米植株比较高大,主要靠庞大的根系将其固定在土壤中,抵抗风雨袭击,防止倒伏。

(3)根在地上器官建成中的作用

玉米根系生长与地上器官建成关系密切,它吸收的水分、矿质营养及合成的有机物质,是地上器官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根干重与地上器官干重(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根系重与籽粒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

不同层位根对器官建成作用不同,根层位越高,吸收能力越强,在穗器官建成中的作用越大;低层位根在中后期吸收能力相对较弱,但其功能期长,已在前期对茎、叶、穗和高层根系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玉米在整个生育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和同器官的不同部分建成的时间早晚和顺序不同,因而不同根系和根层对地上器官建成和生长的作用大小也不同。玉米胚根系在种子发芽出苗期间形成,主要作用于基部叶的生长。地下1-4层节根于拔节期前产生,与胚根系一起主要作用于中下部茎叶的生长;到苗期结束时,1-4层节根的作用也超过胚根。5-6层地下节根和地上节根在穗期发挥作用。

(4)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和功能的因素

①品种特性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根层数、根条数差别明显。一般生长期长的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根系发达。

②土壤物理性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玉米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通气性良好、养分充足的土壤中,更有利于根系的深扎与分布。

③土壤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玉米根系有向水性,当土壤表层干燥,下层湿润时,可促使根下扎,向深度发展,下层根比重增加。一般田间持水量在60-70%时,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严重干旱或受涝时,根系易老化甚至会停止生长,从而减少吸收表面积,降低吸收速度。

④土壤通气性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玉米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很高,土壤中氧气不足,根部呼吸作用降低,生长、吸收、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和活跃的中间产物减少,不能满足正常生育的需要。

⑤施肥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玉米根系具有向肥性,会追逐肥料,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耕层以下的养分状况,能影响扎根深度。土壤缺肥,根系生长较差,生理机能降低。

⑥温、光条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土壤温度是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根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比地上部略低,即地温应为20-24℃,当地温降低到4.5℃时,根系即停止生长;超过35℃时,根系生长、吸收速度也会降低。

2、茎

(1)茎的发生:茎由胚轴发育而成。一般胚内有5-6片胚生叶,故胚内已有5-6个节间未伸长的茎。种子萌发成幼苗,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增添新叶,扩大茎轴,从而分化出明显的节和节间。

(2)茎的形态结构:茎由节与节间组成。节间数与叶片数一致。一般玉米有15-24个节,最少只有8个,最多可达48个。其中4-6个节密集在地下部,而第1-4节较紧密,节间也很短,仅0.1-0.5厘米,从第5节开始伸长。地上部节数因品种有所不同,通常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节数较少,而高秆晚熟品种的节数较多。同一品种晚播比正常播种的节数少。节间粗度自茎基部向顶端逐渐减小。过度密植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基部节间则较细。

玉米茎部节间的横切面,最外一层为表皮,由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略呈方形的表皮细胞组成,其细胞外壁增厚,有角质层,表皮上还有为数较少的气孔。玉米茎秆细胞壁里含有大量的硅盐,可增加细胞壁的硬度。

表皮内有2-3层小型厚壁组织,细胞壁往往角化,排列紧密,形成机械组织;茎中其余部分均为大型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有细胞间隙,属基本组织;外层薄壁细胞含有叶绿体,所以茎呈绿色。

茎的基本组织中,分散着很多椭圆形的维管束,愈靠近表皮,其数目愈多。

玉米茎的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茎部除了依靠在初生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细胞体积的增长来加粗外,还借助初生增粗分生组织来增粗。

(3)茎的功能:玉米茎有输导、支持、贮藏等功能。

①输导作用:茎具有同时向上向下输送水分、无机及有机养分的作用。这种作用由维管束系统完成,其中木质部输送水分及溶于水的各种养分,韧皮部输送有机营养物质。

②支持作用:茎是玉米植株的中轴,承受着地上部各器官的全部重量,还抵抗风雨的压力。在茎秆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是机械组织、维管束系统和表皮组织。

茎秆支持力和基部节间粗度、长粗比值、茎粗系数、穗位系数等形态指标以及机械组织的厚度、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密度等解剖结构指标密切相关。

③贮存作用:玉米茎秆粗大,具有贮存有机养分的功能。抽穗开花以前,光合产物除满足植株生长发育需要外,还有剩余暂贮于茎中,到花粒期,待籽粒发育时再向籽粒转移。这些贮存性有机养分对增加籽粒干物重具有显著作用,与茎秆抗倒伏、抗茎腐病也有密切关系。

(4)茎的生长

玉米的茎节早在拔节以前的幼苗期即已形成,茎的伸长及茎中各种组织的形成,在后期主要由节间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的结果。每一个节间是一个生长单位,依靠节间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使茎略有增粗,节间则向上伸长。居间分生组织生长到一

定时期后即老熟,节间不再生长。居间生长能使倒伏的植株弯曲向上生长,对植株的重新直立,起着重要作用。

各节间伸长的顺序,自下而上依次进行。每一个节间都经历一个慢-快-慢的伸长过程。

(5)环境条件对茎生长的影响

①温度对茎生长的影响:玉米茎秆增长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茎秆则伸长迅速。春玉米生长前期气温较低,茎秆伸长较慢,温度上升至20℃以上,茎秆开始迅速伸长;夏玉米生长初期,即处在高温条件下,茎秆伸长早而快。

②施肥对茎生长的影响:增施有机肥料,并适当施用氮肥,植株高度及其重量都有所增加。玉米施用氮、磷、钾肥料,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时,茎秆生长健壮。如果土壤氮、磷丰富而严重缺钾时,玉米茎秆基部节间易碎裂,导致倒伏。当土壤严重缺磷时,植株往往表现矮缩。

③光照和密度对茎生长的影响:玉米为短日照作物,对光比较敏感。增加每日光照时数会延长营养生长期,推迟雄穗分化进程,茎节增多,节间延长,植株高大。因此,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茎秆的生长影响甚大,特别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产物的数量影响更为明显。

在肥水充足的土壤上,于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茎生长速度和最后株高都超过适宜密度。密度过高,拔节后茎生长速度虽快,但由于群体内光照严重减弱,光合产物减少,植株节间细长,使茎秆的硬度和韧性降低,倒伏率增加。

④水分对茎生长的影响:水分对玉米茎秆的生长有间接和直接作用两个方面。天气干旱,植株含水量减少,光合能力降低,供给茎秆生长的有机物质减少,间接影响生长速度,使植株矮小。水分多少,直接影响茎尖和居间分生组织的生长活动,如水分充足,细胞体积大,节间生长速度快。

3、叶

叶是玉米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产物,是植株各器官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的来源。所以叶片对于维持植株的生命活动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叶的发生

玉米最初的几片叶子(早熟种约5片,晚熟种约6-7片),在种胚发育时即已形成,故称胚叶。以后的叶片则在玉米植株生长期间不断分化形成。

玉米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形成向外突起的叶原基相继分裂,即成为叶片。

叶片以居间生长方式继续伸长。这种伸长位于叶片基部叶舌之上,居间生长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伸长数量,因叶位而不同。一般中部叶的居间生长时间长,伸长量大,所以中部叶面积大。当叶片从包围它的叶鞘中完全伸出来以后,其全部伸长过程就完成了。

(2)叶的形态结构

玉米茎秆上每节着生一片叶,叶互生并呈二行排列,它是由叶鞘、叶片、叶舌组成。

①叶鞘:紧包节间。其长度在植株的中、下部比节间长,而上部的比节间短,叶鞘质地坚硬,有保护茎秆的作用,能增强茎的抗倒和抗折能力。

叶片基部与叶鞘交界处有环状而加厚的叶环。

②叶片:由表皮、叶肉和维管束组成。叶片上下表皮布满许多极为细小而呈半圆形的气

孔。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和两个副卫细胞纽成。叶内维管束有特别发达的维管束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叶片边缘常有波状皱褶。玉米多数叶片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的几片胚叶是光滑无毛的。

③叶舌:叶片与叶鞘交接处有一无色薄摸状的叶舌,紧贴茎秆,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进入叶鞘的作用。

(3)叶的功能

①光合作用: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玉米成年叶最大光合能力为60-80毫克C02/分米2.小时。群体最高光合生产率可达54.7克/米2.日。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营养基本上来源于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主要是叶片利用蒸腾压力,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养分运送到地上部分的主要原动力,同时又能降低植株叶面的温度,防止高温伤害叶部组织。

玉米主要依靠叶片表皮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同时蒸腾散发植株体内的水分。气孔具有自动关闭的能力,天气干早时气孔闭合,可减少水分蒸腾;另外,叶片上表皮还有一些特殊的大型运动细胞,其细胞壁很薄,液泡较大,也有控制叶面水分蒸腾的作用。水分充足时运动细胞吸水膨大,可使叶面保持平展状态;天气干旱,运动细胞内水分减少,使体积缩小,叶片即向上卷曲而成筒状,以减少叶的蒸腾面积,降低蒸腾强度。

③吸收作用:玉米叶片还可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把呈溶液状态的矿质养料吸入叶片内部参与各种代谢。

④呼吸作用:它不仅是释放能量的异化过程,也是同化作用的一部分。玉米光呼吸极小,占不到光合强度的6%。

玉米不同节位叶片对器官建成的作用不同。根据其光合产物在各个器官中分配的数量和规律,按主要供长叶和供长器官的生理功能,可将玉米整株叶片分为四组:第一,根叶组:玉米从出苗到拨节(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期阶段,主要生长器官是根系,主要供长叶是叶龄指数30以下的展开叶片。

第二,茎叶组: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雄穗四分体和雌小花分化期),主要生长器官是茎秆,其次为雄穗,主要供长叶为叶龄指数30-60的展开叶片。

第三,穗叶组:从大喇叭口到孕穗(雄穗花粉粒内容物充实期),主要生长器官是雌穗,主要供长叶为叶龄指数60-80的展开叶片。

第四,粒叶组:孕穗期以后,雌穗即进入以粒数、粒重形成为中心的时期,主要供长叶则为叶龄指数80-100的展开叶片。

(4)环境条件对玉米叶片生长的影响

①光照对叶片生长的影响: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植株叶片数量和大小都有影响。缩短光照时数,叶数减少;而温度越高,影响越大。

②温度对叶片生长的影响:玉米苗期的生长点处于土壤表层,叶子出现速度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当茎秆伸出地面以上时,则主要受气温影响。苗期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分裂速度加快,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期缩短,叶出生的速度加快,叶数增多。但超过了32℃,叶片生长速度反而变慢。

③施肥对叶片生长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施肥主要影响叶面积的大小和功能期的长短,

而对叶数影响不大。对于一个具有20片叶的品种来说,到12片叶展开时,几乎所有叶片的大小已基本定局。因此,只有早期施肥才对叶面积产生影响。所以,肥料对维持叶片寿命有重要意义。

④水分对叶片生长的影响:水是细胞分裂和扩大的必需条件,细胞体积的扩大对含水量的反应更为敏感。在氮素营养适宜、水分充足时,细胞分裂繁殖较快,体积增加,叶面积扩大。水分对叶片寿命也有明显影响,水分充足,不仅叶片光合强度高,寿命长,光合势也高。干旱时,叶片水势降低,气孔关闭,光合能力降低;严重干早时,叶片内物质分解代谢旺盛,会使叶片早衰枯黄。

4、雌雄花序

(1)雄花序

雄花序又称雄穗,属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部。雄穗主轴与茎秆相连并向四周分出若干分枝;雄穗主轴周围着生成对排列的小穗。

每对雄小穗中,一为有柄小穗,位于上方;一为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雄小穗基部两侧各着生一个颖片(护颖),两颖片间生长两朵雄性花。同一小穗中两朵小花结构相似,但上部的第一朵小花先成熟。每一朵雄性花,由一片内稃(内颖)、一片外稃(外颖)及三个雄蕊组成。雄蕊的花丝顶端着生黄绿色的花药;雄蕊未成熟时花丝甚短,成熟后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使花药露出颖片外面,散出花粉,即为开花。

玉米雄穗抽出2-5天后开始开花。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时进行。雄穗开始开花后,一般2-5天为盛花期。

雄穗的分化与形成,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根据变化过程中的形态发育特征,可分为生长锥突起期、生长锥伸长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等五个主要时期。

①生长锥突起期:玉米主茎顶端分生组织在完成茎节及幼叶分化后,生长锥突起,表面呈光滑的半球状圆锥体,其基部有叶原基包围。此时外部形态是茎尚未开始拔节,叶龄指数为25左右。这是雄穗分化的原始阶段,该期约延续3-4天。

②生长锥伸长期:茎顶生长锥开始显著伸长,长度大于宽度,生长锥仍是表面光滑的圆锥体,随着生长锥的伸长,其下部形成叶原基突起,以后在其叶腋处发生分枝原基;生长锥中部开始分节,以后形成穗轴节片,其节上着生小穗原基。从外部形态判断,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茎秆总高度约2-3厘米,即进入拔节期,其叶龄指数在30左右,此期延续时间约3-5天。雄穗生长锥伸长时,雌穗尚未开始分化,故雌穗分化较雄穗为迟。

③小穗分化期:生长锥进一步伸长,基部出现分枝原基,中部出现小穗原基(裂片)。每个小穗原基又迅速分裂为成对的两个小穗突起,其中大的一个在上,将来发育为有柄小穗,小的一个在下,成为无柄小穗,尔后在小穗的基部可以看到颖片原基的形成。同时,生长锥基部的分枝原基又迅速发育为雄穗的分枝,然后再按上述方式分化出成对排列的小穗。在雄穗的主轴上,四周均能形成小穗,而分枝上仅在远轴的一面形成两列小穗。这个时期植株开始迅速生长,进入小穗原基分化期,其叶龄指数在37左右,延续时间约5-7天。

④小花分化期:每一个小穗在颖片原基上进一步分化出两个大小不等的小花原基。小花原基进一步分化,在其外围形成三个雄蕊原始体,中央形成一个雌蕊原始体。大的在上分化较快,小的在下分化较慢。雄穗分化到这一时期即表现为两性花。小花继续分化,雄蕊出现

药隔后开始伸长,雌蕊原始体逐渐退化;两朵小花的雄蕊发育不均衡,位于上部的第一朵小的雄蕊,比位于下部的第二朵小花的雄蕊发育旺盛,体积较大,雌蕊最后完全退化。每朵小花均形成内、外稃和两个浆片。玉米进入小花分化初期,植株外部形态约为小喇叭口期,叶龄指数为47左右,此期延续时间约6-8天。

⑤性器官形成期:雄蕊迅速生长,花药进一步增大,花粉囊中的花粉母细胞形成“四分体”。首先在雄穗主轴中上部小花内形成,尔后向上向下逐渐进行。这时整个雄穗显著伸长,植株外形呈大喇叭口状,叶龄指数为60左右。“四分体”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粒,先形成外壳,出现萌发孔;继而进入内容物充实和细胞核分裂时期。这时穗轴节片迅速伸长,整个雄穗体积约可比小花分化期增大30倍,主轴开始变硬,颖片和稃强烈生长,穎尖呈黄绿色,尔后整个颖片呈淡绿色,主轴与分枝均变硬,外形似“孕穗”,不久即进入抽雄期。花粉粒形成初期,叶齡指数为67左右,全期约延续9-12天。

雄穗进入“四分体”,对肥、水、温、光要求迫切,反应灵敏,这是决定花粉粒形成多少、生活力高低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雌穗小花分化时期。此时及时追肥、浇水,并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则能促进花粉粒发育,提高结实率。

(2)雌花序

雌花序又称雌穗,为肉穗花序。雌穗由茎上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着生在穗柄的顶端。当茎顶生长锥分化为雄穗原始体时,叶与叶芽均停止发生。

玉米果穗为变态的侧枝,果穗柄为缩短的茎秆,各节着生一片仅具叶鞘的变态叶,即苞叶。它包着果穗,起保护作用。

果穗的穗轴由侧枝顶芽形成。穗轴粗大,呈白色或红色。

穗轴中部充满髓质,有很多维管束分布在边缘的厚壁组织中。穗轴节很密,每节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排列成行,每小穗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实,下位花退化,故果穗上的籽粒行数常呈偶数。

每一雌小穗的基部两侧各着生一个颖片(护颖);其中一个为退化的小花,另一个为结实小花,其中包括内、外稃(颖)和一个雌蕊及退化的雄蕊。雌蕊是由两个心皮组成,它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花柱和柱头通称为花丝。花丝实心,略呈扁状,其上有两条陷沟,表面密布茸毛,分泌粘液,有粘着外来花粉的作用,所以花丝任何部位都能接受花粉。花丝颜色分绿、红、棕、紫等。柱头是花丝顶端分杈的部分。

雌穗花丝开始抽出苞叶,即为雌穗开花(抽丝),一般比同株雄穗开始开花晚2-5天。

与雄穗分化一样,雌穗的分化与形成,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根据变化过程中的形态发育特征,可分为生长锥突起期、生长锥伸长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等五个主要时期。

①生长锥突起期雌穗分化是指主茎最上位腋芽生长锥的发育过程。这个腋芽在生长锥未伸长以前,圆锥体基部宽广,表面光滑,宽度大于长度,但体积很小,与雄穗生长锥突起期近似。在生长锥的下面已分化出节和缩短的节间,将来即成为穗柄。每节上有叶原始体,以后发育为雌穗苞叶。这一时期约在雄穗小穗分化期以前,叶龄指数在42以下。

②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开始显著伸长,长度大于宽度。随后在继续伸长的生长锥基部出现分节和叶原基突起。在这些叶原基突起的叶腋处,于下一期便形成小穗原基,以后叶原

基突起退化消失。此期大约相当于雄穗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为47左右。一般延续时间约3-4天。在植株外形上看,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

③小穗分化期生长锥进一步伸长,出现小穗原基(裂片)为每个小穗原基迅速分裂为两个成对小穗突起。继而形成两个并列的小穗,并在其基部出现褶皱状的突起,即将来的颖片。小穗原基的分化从雌穗中下部开始渐次向上向下进行。当生长锥中下部出现成对并列的小穗突起时,其顶部还是光滑的圆锥体,在条件适宜时,可继续分化出小穗原基,并延续到以后几个分化期。因此,在小穗分化期间给予充足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条件,可以分化出更多的小穗,从而可能获得长而大的果穗。这一时期相当于雄穗小花分化后期的雄蕊生长、雌蕊退化时期。叶龄指数为55左右。此期延续时间约4-6天。

④小花分化期每个小穗又进一步分化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小花原基。在小花原基外围形成三角形排列的三个雄蕊原始体,在中央则隆起形成一个雌蕊原始体。雌蕊原始体由于子房壁不均衡地围绕着胚珠生长,顶端出现凹陷,四周为少许伸长的柱头,中央为胚珠,这时雄蕊停止生长。玉米的雌花序和雄花序一样,在其分化过程中都是两性花,但到后来雄穗中的雌蕊和雌穗中的雄蕊分别退化而成为单性花。短日照处理或平时在田间偶尔能见到雄穗上长有雌花,或雌穗上出现雄花,并发育成雌、雄穗的现象,特称为“返祖现象”。

雌穗进入小花分化初期,正值雄穗“四分体”,叶龄指数为60左右。此期延续时间约为6-8天。

⑤性器官形成期小花雌蕊的柱头逐渐伸长,基部遮盖着胚珠并形成花丝通道,顶端出现分杈,尔后出现茸毛。同时子房体积增大,子房中胚珠分化,胚囊卵器发育成熟,整个果穗急剧增长,不久花丝即抽出苞叶。此时肥水充足,有利于花丝迅速伸长和性细胞的良好发育;能提高雌穗的受精和结实能力。在这一时期的初期,正处于雄穗花粉粒的内容物充实时期(即孕穗期),叶龄指数在80左右,全期延续时间约6-9天。

(3)授粉与受精

①花粉粒发育:当玉米植株生长到大喇叭口期时,雄穗就进入性细胞形成阶段;当花药长1-2微米时,花粉囊中便形成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小孢子(四分体),每个小孢子发育为一个花粉粒。小孢子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两个核,称二细胞花粉粒),大的叫营养细胞(营养核),小的叫生殖细胞(生殖核),其后生殖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两个精子。因此,由每个小孢子所形成的一个成熟花粉粒中,都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精子,特称为三细胞花粉粒,此时玉米即开始授粉。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营养细胞逐渐退化消失,花粉粒成熟时就难以察见。成熟的花粉粒近乎球形,具有较为粗糙的外壳及小而明显的萌发孔。玉米在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如果遇到严重干早,会产生大量的不育花粉粒,这在生产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胚囊的发育:当玉米植株生长到雄穗孕穗期时,果穗中、下部花丝开始伸长,果穗上部发育较迟,约在开始抽丝时雌穗即进入性细胞形成阶段,子房内的胚珠开始弯曲,在胚珠的珠心部位分化出一个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纵裂的四个大孢子(四分体),其中靠近珠孔的三个大孢子退化消失,只有靠近合点的一个大孢子发育,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成熟的胚囊。大孢子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两个核,一个移向珠孔的一端,一个移向合点的一端。每个核再经过第二次和第三次有丝分裂,

使胚囊的两端分别产生四个核,靠近珠孔一端的四个核中,有两个发育成较小的助细胞;一个发育成较大的卵细胞,还剩下一个发育成极核。合点一端的四个核中,有三个发育成反足细胞,剩下的一个也发育成极核。在胚珠发育的后期,两个极核逐渐移向胚囊的中央,于是形成了由一个大孢子发育的含有一个卵细胞、两个极核、两个助细胞和三个反足细胞的八核成熟胚囊,此时极核即可受精。

③授粉与受精:玉米花粉借助风力或其他媒介传送到花丝上的过程,称为授粉。花粉在柱头上发芽和完成受精过程需用时间的长短,随条件而异。一般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的情况下,花粉授在柱头上10分钟后就开始发芽,30分钟后大量发芽,1-2小时左右,花粉管就进入花丝中。

花粉萌发时,它的内壁通过外壁上的萌发孔向外突出、伸长,形成一个细长的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丝进入子房,经珠孔、珠心,最后到达胚囊。花粉粒发芽时,两个精子顺着管道不断向前移动。花粉管到达胚囊内,管端破裂,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中央细胞)结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反足细胞在授粉时细胞分裂增多,形成复合体,在受精后还存在一段时间,供作胚乳和胚发育时的养料,最后完全消失。从授粉到受精结束,约需经过24小时,多者达36小时。

(4)影响穗分化的环境因素

①温度和水分:春玉米出苗后,幼苗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生长,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8℃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即雄穗开始分化,并以较快的速度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但以20-23℃较为适宜。在穗分化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抽雄前后需水最多,缺水将降低雌穗小花原基出现的速度,减少小穗、小花数目,最后容易形成秃顶、秕粒。所以此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吸收养分应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才能促进穗分化顺利进行,促使穗大粒多。水分不足又会使雄、雌穗抽出的间隔时间拉长,造成花期不遇、影响正常授粉。

②肥料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有利于促进果穗生长。但在氮素充足而缺乏磷素时,穗分化速度迟缓,开花延迟,籽粒数目少,空穗增多。

③光照玉米无论在短日照或长日照条件下都能抽穗开花,但在短日照条件下,其抽穗开花期则可提前。玉米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光质有密切的关系。在长波光较少而短波光较多的光照条件下,玉米雌穗生长锥小穗小花的发育较快,而在长波光中,小花的发育则会受到很大限制。

5、种子

(1)种子的形态与构造

玉米的种子实质上是果实,植物学上称为颖果,通掌叫种子或籽粒。

玉米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不尽相同。有的种子近乎圆形,顶部平滑,如硬粒型玉米;有的籽粒长而扁平,顶部凹陷,如马齿型玉米等。种子色泽有黄、白、紫、红、花斑等色。栽培上最常见的为黄色与白色两种。种子大小因品种和栽培水平而异,一般千粒重约200-350克。

玉米种子纵切观察,主要由果皮、种皮、胚乳和胚等四部分组成。

种子的外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和内珠被发育而成的种皮所构成,两者紧密相连,不易区分,习惯上均称为种皮(籽实皮)。生产上用的玉米品种,种皮大多数是无色

透明的,极少数呈红、褐色。种皮有保护内含物的作用,约占种子总重量的6-8%。

胚乳位于果皮的下面,占种子全重的80-85%。胚乳的最外层为单层细胞所构成,其细胞是含有多量蛋白质的糊粉粒,所以称为糊粉层。糊粉层下面的胚乳,分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粉质胚乳结构疏松,不透明,含淀粉量多而蛋白质少。角质胚乳的淀粉粒之间充满蛋白质和胶体状态的碳水化合物,使胚乳组织紧密,呈半透明状,并且蛋白质含量较多。

胚位于种子一侧的基部,占种子总的10-15%。胚实质上就是尚未成长的幼小植株。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盾片)所组成。胚的上端为胚芽,胚芽的外面有一胚芽鞘,胚芽鞘为顶端有一小孔的空锥体,有保护幼芽出土的作用。胚芽鞘内包着几个普通的叶原基和以后发育成茎叶的顶端分生组织(生长锥)。胚的下端为胚根,胚根外包着胚根鞘,胚根鞘在幼胚中连接着胚柄。胚芽与胚根之间由胚轴相连。在胚轴上,面向胚乳的一面有一片大的内子叶(盾片,外子叶退化),紧贴胚乳,在种子萌发时,有吸收胚乳养料的作用。胚轴在盾片节与胚芽鞘节之间的节间部分,称为中胚轴。

另外,在种子的下端有一尖形的果柄,它可使种子附着在穗轴上,并且保护胚。果柄与种皮连接,在植物学上是穗轴的一部分。脱粒时,果柄常常留在种子上,如果将它去掉,则可看到胚的黑色覆盖物(黑层),即标志着种子已达到生理成熟的最高干物质重量,此时即可开始收获。当然,干旱也可能形成黑层,故应多加注意。

(2)种子的发育

①胚的发育:玉米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经过分化发育而成的。一般在授粉后30-34小时(受精后10-12小时),受精卵(合子)进行横向分裂,成为两个大小不等的细胞,下面较大的一个细胞发育为胚柄,是胚获得营养的暂时结构,上面较小的一个细胞继续分裂发育为胚。授粉后4-8天,胚胎变成大头棍状,上面增大的部分形成胚的本体,下面部分是胚柄,而后停止生长。授粉后10-12天胚胎伸长,形成盾片,胚芽鞘开始出现,尔后胚根和胚轴显现出来。胚的第一片真叶约在授粉后第13-14天开始形成,而与第一片真叶相对应的第二片真叶,在授粉后15-16天分化出来,将近授粉后20天时,第三和第四片真叶开始分化,第五片真叶在授粉后30天才出现。从授粉后30天到40天之间,真叶已经完成分化过程。中胚轴在授粉后17-20天形成。授粉后15-20天胚根分化明显,出现根冠和生长点。根的输导系统在授粉后12-15天开始分化,22天即清晰可见。另在盾片节的上面发生不定根,第一对根分别发生在中胚轴的左右侧,第三条根发生在胚的外表,相当于小麦产生外胚叶的地方。这些根属于初生根系中的次生胚根,亦称种子根,约在授粉30-50天内形成。

②胚乳的发育:在极核受精后,紧接着开始分裂。受精后10-12小时,胚乳具有20-30个游离核。因此,胚乳的发育要比胚的发育开始得早些。胚乳所形成的核是沿着胚囊的周边排列,授粉后3天,游离核充满了整个胚囊,这时开始转向胚乳细胞形成阶段;授粉后5-7天,胚乳细胞充满整个胚囊;授粉后7-8天,胚乳细胞周边层转变为糊粉层,它大致和胚开始分化是同时进行的;授粉后8-10天在糊粉层的细胞里充满了小球状蛋白质的糊粉粒,授粉后10-15天左右,胚乳细胞质中先形成多糖,尔后形成淀粉质体(造粉体);授粉后15-20天,胚乳细胞内形成淀粉粒,授粉后20天,胚乳细胞体积达到最大限度,逐渐为淀粉粒所

充满。淀粉粒的大量出现是乳熟期的开始。玉米种子中造粉体和淀粉的积累,是从种子顶端开始的,逐渐向下并沿着四周边缘扩展;授粉后大约25天,在整个种子中,胚乳细胞为淀粉粒所充满。但是淀粉粒还不十分紧密,细胞核变形弯曲这可作为乳熟期和转向蜡熟期的特征;授粉30-35天以后,淀粉粒增大,充满了每一个细胞,胚乳细胞核仁几乎变得没有结构,且往往观察不到,但是并没有完全丧失活细胞的特性,这时大约处于蜡熟期。蜡熟后期贮藏物质的积累已经结束,随后种子脱水变硬,并向完熟期过渡。

(3)种子的形成

种子在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其形态、干重和含水量等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按其特点,可将种子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①形成期:自受精到乳熟初期止。一般早、中熟品种约在授粉后15天左右,晚熟品种约在授粉后20天左右。此期胚的分化基本结束,胚乳细胞已经形成,籽粒体积迅速增长,其体积约占最大体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而干重积累很少,但己初具发芽能力。进入种子形成末期,粒积约达最大体积的75%左右。干物质积累速度慢而数量少,粒重约占籽粒最大干物重的10%左右。这一时期籽粒中水分含量高,约在90-80%;籽粒外形似珠状,呈乳白色,胚乳清浆状,后期稍带白浆,这时果穗轴基本定长、定粗,苞叶呈浓绿色,如果温度等外界条件不良,水分、养分供应不足,易形成膜片状“秕粒”,造成果穗秃顶。

②乳热期自乳熟初期至蜡熟初期止,约15-20天。一般早、中熟品种自授粉后15天起,至30或35天止;晚熟品种约自授粉后20天起,至40天左右结束。此期胚乳细胞内各种营养物质迅速积累,籽粒和胚的体积均接近最大值,整个籽粒干物质增长较快,粒重累积干物质总量约占最大干物重的70-80%,阶段绝对累积量约占60-70%。胚的干物质积累亦到盛期,累积总量占成熟期的70%左右,阶段累积量约占60%左右,胚已具有正常的发芽能力;籽粒中的水分含量约在80-50%,胚乳逐渐由乳状变为浆糊状。由于在较长时间内籽粒胚乳呈乳白色,故称乳熟期。这一时期如水肥充足,温度适宜,光照良好,保持有较大而稳定的绿叶面积,将有利于籽粒增重,而不良条件容易造成秕粒,影响粒重。

③蜡熟期自蜡熟初期至完熟以前,为期10-15天。一般早、中熟品种自授粉后30或35天起,至40或50天止,晚熟品种约自授粉后40天起,至55天止。此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慢、数量少,其干重累积总量和胚的体积均已达到或接近最大值,故为粒重缓慢增长和定局的时期。阶段累积量约占籽粒最大干物重的20-30%;籽粒水分含量逐渐下降为

50-40%,籽粒内的胚乳因失水而由糊状变为蜡状,故称蜡熟期。此期苞叶呈浅黄色,籽粒也呈现该品种固有的形状和颜色,但硬度不大,用指甲仍可掐破。

④完熟期在蜡熟后期,干物质积累己停止,主要是籽粒脱水过程,含水量由40%下降到20%。籽粒变硬,表面呈现鲜明光泽,用指甲已不能掐破,靠近胚的基部出现黑层,苞叶开始枯黄,即称完熟期。完熟期结束时,茎秆往往因其中一部分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的分解而倒伏,此期时间较短,故需及时收获。

第三章玉米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及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重点内容:

一、玉米生长发育环境条件

土壤、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水分、养分在玉米植株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而光照、温度、土壤等则是通过其他因素而起作用,这些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不可分割。只有在水分条件适宜时,玉米才能有效地利用养分,促进生长发育。土壤中缺乏某种养分时,玉米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缺素症状。因此,生产上必须通过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改善温度、水分状况,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1、温度

(1)玉米全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一定的有效积温,只有满足其一生所需要的积温,才能正常成熟,获得高产,否则就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减产。

一个品种一生所需的有效积温数一般比较稳定,而其生育期的长短则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温度较高时,生育期相应缩短;温度较低时,生育期则延长。因此,同一品种春播比夏播的生育期更长。同为春播,则早播比晚播的生育期长。

(2)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时,只有满足玉米各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才能协调并促进其生长发育良好,最终获得理想的产量。

①播种至拔节玉米籽粒播入土中后,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温度达到6-7℃时即可开始发芽,但发芽极为缓慢,容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而发生霉烂。所以在田间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对种子的发芽比低温直接对种子发芽的为害性更大。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5℃。但在生产上晚播往往要耽误农时,而过早播种又易引起烂种缺苗,通常把土壤表层5-10厘米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时期,作为春播玉米的适宜播种期。

玉米苗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其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由于玉米苗期是以根系生长为主,因此土壤温度状况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土壤温度在20-24℃时,对玉米根系的发育较为有利。而当土壤温度较低时,即使气温适宜,也会影响玉米根系的代谢活动,抑制磷向地上器官的转移和各种含磷有机物的合成。磷素营养不足影响植株体内的氮素代谢,致使玉米苗色变黄、变红,同化作用减弱,生长迟缓。当地温下降到4.5℃时,玉米根系即完全停止生长。

玉米苗期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幼苗在-2~-3℃时虽然会受到伤害,如及时加强管理,或低温持续时间短,气温回升快,植株还可恢复生长,对产量不致有显著的影响。但在生长后期遇到上述温度的秋霜冻害,则会导致玉米在成熟之前死亡,对产量的影响甚大。因此在生长季节短的春播玉米区,早播虽然会使幼苗遭受短期春霜为害,但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要比因晚播而受后期秋霜为害的影响轻得多。

②拔节至抽雄春玉米在日平均温度达到18℃时开始拔节。这一时期玉米的生长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成正相关,即温度愈高,生长愈快。所以穗期在光照充足,水分、养分适宜的条件下,日平均温度在22-24℃时,既有利于植株生长,也有利于幼穗发育。

③抽雄至成熟玉米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为26-27℃,此时空气湿度适宜,可使雄、雌花序开花协调,授粉良好。当温度高于32-35℃,空气湿度接近30%,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70%时,雄穗开花持续时间减少,雌穗抽丝期延迟,而使雌、雄花序开花间隔拖长,造成花

期不能很好相遇。同时由于高温干旱,花粉粒在散粉后1-2小时内即迅速失水甚至干枯,丧失发芽能力;花丝也会过早枯萎,寿命缩短,严重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因此,及时灌水,提高土壤湿度,改善田间小气侯,可以减轻高温干旱的影响。

玉米籽粒形成和灌浆成熟期间,仍然要求有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同化作用。成熟后期,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在这一时期内,最适宜于玉米生长的日平均温度为22-24℃。在此范围内,温度愈高,干物质积累速度愈快,千粒重愈大。反之,灌浆速度减慢,经历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因此千粒重降低。当温度低于16℃时,玉米的光合作用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淀粉的合成、运输和积累。由于低温使灌浆速度减慢,延迟成熟,故易受秋霜为害。当温度高于25℃以上时,又同时遇到干旱影响,将使籽粒迅速脱水,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因此在温度低于16℃或高于25℃时,都会使籽粒秕瘦,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3)玉米生育期间对有效积温的要求

玉米播期不同,各生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亦不同,但其有效积温却是相对稳定的。尽管不同播期之间各相同生育阶段有效积温有所差异,但远不及天数的差异显著。

在生产上,春玉米适时早播,并配合其他措施,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干物质生产;而夏玉米和秋玉米抢时早播,则是为了避开后期低温,保证灌浆、成熟的重要措施。

2、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短日照条件会加速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温度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光照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长光照则起抑制作用,使生育期延长。在低温条件下长光照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

玉米的光照反应特性对各地互相引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玉米栽培地域广阔,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由于日照时数和温度条件的差异,会引起生育日数的明显变化。一般是随着纬度的升高,发育逐渐延迟,生育日数逐渐增多;反之,生育期缩短。

在同一纬度上,同一品种由海拔较低的地区移到海拔较高的地区栽培,尽管日照长度相同,但也会随着海拔增高,气温逐渐降低,从而延长其生育期。

3、水分

水是玉米活体细胞原生质胶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活的原生质,含水量都在80%以上。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将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代谢强度减弱,生理活动减缓;如果缺水程度加重,时间延长,就会引起植株的萎蔫或死亡。

水不仅是玉米代谢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的重要媒介,而且还作为重要的成分直接参与有机物质的合成、分解、氧化和还原等代谢过程。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矿质营养和有机养分,都必须先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而具体到营养物质的运输也都以水作为溶媒,以水溶态运送到各个器官中去。

玉米的生长是建立在细胞增长的基础上的,有了充足的水分才能使细胞正常分裂、扩大。细胞中保持大量水分,可以增加细胞膨胀压,使植株茎秆挺立,叶片伸展,以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玉米在高温生长季节,士壤水分充足,植株才能吸收大量水分,并通过叶面蒸腾作用散发热量,以避免高温灼伤,减少体内有机养料的消耗。

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玉米主要吸收利用1米土层

以内的水分,特别是0-50厘米土层的水分占很大比例。因此,0-50厘米土层的水分状况,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玉米根系的生长,不仅要求适量的水分,同时也要求有充足的氧气,以供根系呼吸利用。土壤水分适宜,才能使玉米形成强大而深广的根群,这对加强根的吸收能力,防止根倒伏,保证地上部生长健壮有重要作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空气条件,能促进土壤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把有机质分解为有效态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在玉米主要根系活动层中,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适宜,土壤过于干旱,会引起植株萎蔫。

4、矿质营养

(1)氮素的作用

氮是玉米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氮是组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总量的17%左右。玉米植株营养器官的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是蛋白质代谢的结果,所以,没有氮,玉米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氮又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酶参加许多生理生化反应;氮还是形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之一,而叶绿素则是叶片制造“粮食”的工厂;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核酸、磷脂以及某些激素(激动素,吲哚乙酸等)也含有氮,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对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至关重要;此外,植株体内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如果缺少了氮也不能合成。所以氮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氮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不可缺少的。

(3)磷素的作用

玉米对磷的需要量较氮、钾要少,但磷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磷是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

磷进入根系后很快转化成磷脂、核酸和某些辅酶等,对根尖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幼嫩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磷素有助于苗期根系的生长。同时,磷还可以提高细胞原生质的粘滞性、耐热性和保水能力,降低玉米在高温下的蒸腾强度,从而可以增加玉米的耐旱能力。磷能使玉米植株对干旱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和恢复能力。干旱胁迫可导致玉米根系导水率急剧降低,磷可通过影响水通道蛋白质活性或表达量来调节根系导水率。

磷素直接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过程均有促进作用。提供充足的磷不仅能促进幼苗生长,并能增加后期的籽粒数;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磷还能促进茎、叶中糖和淀粉的合成以及糖向籽粒中的转移,从而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钾素的作用

玉米对钾的需要量仅次于氮。钾在玉米植株中完全呈离子状态,不参与任何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但钾几乎在玉米的每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中起作用。

钾主要集中在玉米植株最活跃的部位,对多种酶起活化剂的作用,如钾可激活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磷酸激酶等,因此钾能促进呼吸作用。

钾能促进玉米植株糖的合成和转化。钾素充足时,有利于单糖合成更多的蔗糖、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茎秆机械组织发育良好,厚角组织发达,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如果缺钾,再加上重施氮肥,则会引起根倒伏和茎倒伏。

钾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促使胶体膨胀,使细胞质和细胞

壁维持正常状态,保证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理生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钾可以调节气孔的开闭,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叶水势和叶片持水力,使细胞保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强玉米的耐旱能力。

(4)钙钙是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它与中胶层中果胶质形成果胶酸钙被固定下来,不易转移和再利用,所以新细胞形成需要充足的钙。钙又影响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生长。

钙影响玉米体内氮的代谢,能提高线粒体的蛋白质含量。钙能活化硝酸还原酶,促进硝态氮的还原和吸收。钙对稳定生物膜的渗透性起重要作用。钙离子能降低原生质胶体的分散度,增加原生质的粘滞性,减少原生质膜的渗透性。

缺钙使玉米叶片受到膜脂过氧化伤害,SOD活性尤其是Cu、Zn-SOD活性急剧下降,细胞器破坏,首先是叶绿体类囊体解体,随后质膜、线粒体膜、核膜和内质网膜的内膜系统紊乱和伤害。而钾离子能增加原生质膜的渗透性,钙钾配合能调节细胞渗透性,使细胞的充水度、粘性、弹性及渗透性等维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钙是某些酶促反应的辅助因素,如淀粉酶、磷脂酶、琥珀酸脱氢酶等都用钙做活化剂。钙还能与某些离子产生拮抗作用,以消除离子过多的毒害。如NH4+、H+、Al3+、Na+的拮抗。

钙可以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质膜相对透性的增大及其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说明钙能提高玉米耐旱性。钙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盐性,钙浸种能减轻玉米胚根在盐胁迫下的膜伤害和提高胚根在盐胁迫下的细胞活力。

玉米种子活力和GR活性受Ca2+调控,钙浸种可提高种子萌发活力和GR活性。Ca2+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原因,可能是Ca2+促进胚和胚乳中α-和β-淀粉酶的活性,加速胚乳中贮藏物质如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动员。

(5)镁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与光合作用直接有关。缺镁则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片褪绿。镁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有利于玉米体内的磷酸化、氨基化等代谢反应。镁能促进脂肪的合成,高油玉米需要更充分的镁素供应。镁参与氮的代谢,能使磷酸转移酶活化,促进磷的吸收、运转和同化,提高磷肥的效果。

(6)硫硫是蛋白质和酶的组成元素。蛋白质中含硫的氨基酸有三种,即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供硫不足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导致非蛋白质氮积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硫是许多酶的成分,这些含有硫基(-SH)的酶类影响呼吸作用、淀粉合成、脂肪和氮代谢。硫是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如维生素B1、辅酶A、乙酰辅酶A等都是含硫化合物。

(7)锌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大田作物之一。锌是玉米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一系列的生理过程。无氧呼吸中乙醇脱氢酶需要锌激活,因而充足的锌对玉米耐涝性有一定的作用。锌参与玉米体内生长素的形成,缺锌生长素含量低,细胞壁不能伸长而使植株节间缩短,生长减慢,植株矮化,生长期延长。施锌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生长后期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降低氧自由基的伤害。

(8)锰锰在酶系统中的作用是一个激活剂,直接参与水的光解,促进糖类的同化和叶绿素的形成,影响光合作用。锰还参与硝态氮还原氨的作用,与氮素代谢有密切关系。

锰在植株体内运转速度很慢,一旦输送到某一部位,就不可能再转送到新的生长区域。因此缺锰时,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新叶上。缺锰现象多发生在PH>6.5的石灰性土壤或施用石灰过多的酸性土壤中。

(9)铜铜是玉米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许多主要的代谢过程,铜与叶绿素形成

有关,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缺铜时,叶易失绿变黄。铜还参与蛋白质和糖类代谢。

O的形式被吸收。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10)钼钼主要以二价阴离子Mo 24

能促进硝态氮的同化作用,使玉米吸收的硝态氮还原成氨,缺钼时这一过程受到抑制。钼被认为是植株中过量铜、硼、镍、锰和锌的解毒剂。

(11)铁铁是叶绿体的组成成分,玉米叶子中95%的铁存在于叶绿体中。铁不是叶绿素的成分,却参与叶绿素的形成,因此,铁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铁还是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成分,所以,铁与呼吸作用有关。铁影响玉米的氮代谢,铁不但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组分,铁还增加玉米新叶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12)硼硼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通过影响根和叶中其他养分浓度而起作用。在养分通过植物膜的运转中,硼起着重要作用。硼对受精过程有特殊作用,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硼能调节有机酸的形成和运转,作物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硼能提高光合作用,增强耐寒、耐旱能力。在土壤湿度低时,缺硼的影响更大。硼也易于从土壤和植物的叶子中淋溶掉,降雨多的地区土壤中经常缺硼。当硼不足时会导致玉米果穗畸形或发育不全,因而当开花时遇干旱或大雨,可能因硼不足而果穗发育不全,降低产量。

5、土壤

土壤性质可以影响到土壤的水分、温度和空气状况。一般地,质地粘重的土壤,结构紧密,通气不良,春季地温上升缓慢,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质地疏松的砂质土壤虽然通气性较好,春季地温上升快,有利于幼苗生长,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

玉米对土壤中空气含量反应十分敏感,是要求土壤通气性好、空气容量大的喜氧作物,一般最适于玉米生长的土壤含氧量为10-15%。根系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主要依靠土壤空气提供。玉米根系的呼吸强度比小麦高10倍左右,因此,当土壤中空气不足时,即会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代谢活动及其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对钾和氮的吸收影响最大。在土壤通气不良的条件下,玉米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能力降低,其顺序是:钾>钙>镁>氮>磷,而在土壤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增强,其顺序则是:钾>氮>钙>镁>磷。

玉米一生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稳性团粒结构多,潜在肥力大,各种养分比例适当,速效养分丰富,不仅能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而且能持续均衡地供应养分,保证玉米生长期中不脱肥,不早衰,正常成熟,获得高产。

土壤的酸碱度和含盐量对玉米生长也有很大影响。适宜于玉米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

PH5-8。强酸性、强碱性土壤都不适宜玉米生长。土壤溶液的酸碱度为PH6.5-7.0,接近中性

反应时,对玉米生长最为有利。同时酸性土壤一般都缺乏有机质、可溶性的磷、钾和有效氮、镁,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和氮、镁肥料。

玉米对盐碱浓度的反应,随玉米生育期的不同而异。发芽时耐盐能力最强,苗期最差,拔节、抽穗期较强。苗期土壤中含盐量为0.3%时,对幼苗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7-8叶期株高40-50厘米时,受盐为害最为明显。因此,在盐碱较重的土壤上栽培玉米,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二、玉米光合器官的结构及其光合特性

玉米植株的总干物质产量,称为生物产量。这些干物质中,除5%左右为矿质元素外,其余95%左右是来源于光合作用产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光合产物的同时,太阳光能可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光合产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玉米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子,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直至最后籽粒成熟。

1、玉米光合器官的结构

玉米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叶片的解剖结构与水稻、小麦等作物有明显的不同;玉米叶片的同化组织以维管束为中心,呈放射状层状排列,最内层为薄壁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很多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周围又包围着叶肉细胞,它比维管束鞘细胞小,也含有叶绿体,两者都可进行光合作用。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相连,为两种细胞间物质交流的通道。

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与维管束鞘中的叶绿体结构不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一些深绿色的区域,称为基粒。此外还有一些均匀的基础物质,称为间质。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除含有淀粉粒外,其余全是比较均匀的间质,没有基粒。

玉米叶子的叶绿体,主要含有两类色素,一类是叶绿素,呈绿色,它又分为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种;另一类是类胡萝卜素,它包括两种色素,即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以上四种色素都能吸收光能,其中以叶绿素a在光合作用中最为重要,称为反应中心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性;其他三种色素称为聚光色素,它们吸收的光能,要传给叶绿素a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三、玉米产量的形成

1、产量的形成

玉米产量由三个因素构成,即

每平方米产量=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每穗实际粒数×实际粒重(1)影响有效穗数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应状况、通风条件以及病虫害等,都是影响有效穗数的重要因素。

除个别遗传型造成的空秆外,外界条件不正常而使雌穗不能完成其全部发育过程,或产生不正常的雌穗,如丝黑穗病植株等,也都可能形成空秆。

光照不足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雌穗分化和发育所需要的有机养分的供应。所以,在过度密植时,玉米的空秆率成倍增加。

晚苗和三类苗也是产生空秆的主要原因之一。

双穗对穗数的影响也很大。在密植条件下,具有双穗性的品种,空秆率比单穗品种低,其稳产性也较好。产生双穗首先要求上、下两个雄穗自始至终基本上处于同一分化阶段或相邻阶段,否则,即使下面的雌穗能抽丝开花,也可能授不上粉。

其次要求植株生长健壮,同化产物多,否则即使上、下两雌穗同时开花授粉,位于下面的雌穗也可能因得不到有机营养的供应而逐渐停止发育。

(2)影响穗粒数的主要因素玉米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在叶片形成时呈半球形,分生组

织开始伸长以及雄穗小花开始分化,就标志着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束。当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时,上部茎节上的腋芽即进入生长锥伸长期,此时正是拔节期。直到雄穗抽出时雌穗花丝才开始伸长。在雌穗分化过程中,决定粒行数的关键时期是雌穗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因为到了性器官形成期,顶部生长锥即不再伸长,且粒行数已经固定。但是,在小穗、小花分化期分化的粒行数,不一定都能得到发育。开花授粉期和灌浆初期的条件对实际发育的粒行数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决定穗粒数的时期一般应该包括从小穗分化开始到灌浆初期45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时期的营养状况,包括有机营养和水分条件,是影响玉米粒行数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玉米播种

重点内容:

一、玉米的发芽与出苗

干燥的玉米种子,在充足的氧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就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开始新的生长发育,这个过程称为萌发。玉米种子的萌发,首先决定于种子本身的发芽能力,其次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是否适宜。

1、玉米种子萌发的条件

(1)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一般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10℃,但此时发芽缓慢,易受土壤中腐生菌的侵染而发生霉变,造成田间出苗率降低。温度达到10-12℃时,发芽则比较正常,所以生产上通常把5-10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12℃作为春玉米适时播种的重要依据。玉米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32-35℃,此时发芽迅速,但呼吸强度高,消耗营养物质多,不易形成壮苗。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高温度为40-45℃,高温条件对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水分

在温度和氧气等条件的配合下,玉米种子吸收一定的水分后,种皮软化,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增强,呼吸强度也随之增高,种子内贮藏的物质由凝胶状态转变成溶胶状态,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被活化,物质的分解加快,新细胞才能形成、伸长和分化;最后胚根和胚芽才能突破种皮,形成幼苗。

玉米种子吸收的水分,相当于种子绝对干重的48-50%,或风干重的35-37%时,就可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出苗对水分的需要,这时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土壤通透性不良,容易烂种,影响出苗。土壤过于干旱,玉米种子又往往因水分不足而不能发芽。

(3)氧气

种子发芽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充足的氧气是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玉米种胚大,脂肪含量高,分解一个单位的脂肪比分解一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需氧量多,因而玉米种子发芽时要求较多的氧气。创造一个通透性良好、含水量适宜的土壤环境,是争取一播全苗的重要措施。在水分饱和或板结的土壤上播种玉米,由于缺氧而种子进行无氧呼吸,则消耗物质多,能量转化效率低,不能形成壮苗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洒精,使幼芽中毒死亡。

2、玉米的出苗过程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最棒的玉米教案

西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最棒的玉米》 教 学 设 计 黄自云 2011-12-5 《最棒的玉米》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最棒的玉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棒玉米的情感变化。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个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棒玉米的情感变化。 教法与学法: “问议导练”教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学生收集有关自信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做出棒的手势,学生回答,师板书:棒。学生一齐说一句话:“行,行,行,我真行!棒,棒,棒,我真棒!” 2.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有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你……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听《最棒的玉米》,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 3.板书课题,齐读,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师梳理问题板书。 (从哪里看出是最棒的玉米:课文围绕棒玉米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一)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用横线画出描写玉米“棒”的句子。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一下。 (二)学生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 1.检查词语:渺茫漆黑感悟估计躯体 交口称赞自我安慰颗粒饱满 2.指名读玉米棒的句子。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 指名说 B 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C 师总结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棒玉米情感变化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学生交流。 (六)汇报交流。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大田中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一类植物,又称“大田作物”。 2. 作物生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工-贸易”全过程,确保生产能实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其核心是“种-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栽培。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4.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5.定日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 6.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 7.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伸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伸长的现象。 8.有效分蘖: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 9.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10.一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 11.二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12.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 13.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14.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所组成的根系。 15. 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16. 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17.发育:器官、机能的质变过程,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特殊花、果实、种子形成,狭义指生殖生长转变的开始。 18.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根据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划分成几个阶段称之为生育时期。 20.营养生长:一般指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21.生殖生长:一般指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22.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23.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 25.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

最棒的玉米

最棒的玉米 寇晓锋教学内容及简析:《最棒的玉米》讲述了一个最好的玉米满以为老爷爷肯定先摘走,收获那天老爷爷却摘走了其他的玉米,在一次次打击下,它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下它,要拿它当种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一个自信的人。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先读后议小组合作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做一个最棒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如果你经过努力,成为了“最棒的”,可是别人却没有发现,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最棒的玉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板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指名说) 教师归纳:棒玉米“棒在哪儿”?长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板书:棒玉米?)看来大家都很关注棒玉米,让我们带着这份关注走进课文。 2、出示自学导纲: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课文是怎样描写玉米的“棒”的? (4)你觉得这个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体会出来的? (5)棒玉米经历了什么样的感情变化? 3、自学质疑。(1)自学课文(2)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合作互动: 1、针对疑难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展示评价: 1)出示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绘玉米的不同表情。 2). 学生快速默读,找出文中与漫画对应的段落。(第2、6段)3)自读第2段,你觉得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从棒玉米的样子“颗粒饱满”和语言“长得最好”以及周围玉米的“交口称赞”中体会棒玉米的乐观自信。 4. )想象棒玉米说话的样子、神情,读出棒玉米自信的感觉。练一练,推荐读、自荐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

作物栽培学(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1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善了玉米的水肥温度等生态因素,为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生育环境,使高产品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1 增温效益 透明的薄膜覆盖地面后,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地面,转化为热能,又因为地膜上夜间凝的露珠可阻隔长波通过,因而使地温升高,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面气层的一部分热量以及因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能得以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所以,地膜覆盖下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到了夜间,这些多贮存下来的热量,不断被输送给膜内地面及各土层。这样,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都高于裸地。据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2010年~2012年在朝阳市喀左县实验,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这样增温效应可使晚熟玉米品种铁源3号早出苗4d~6d,早抽穗2d~4d,提早成熟8d。 1.2 保墒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流回土壤,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在喀左县对覆膜玉米测定结果如下: 表1 覆膜土壤水分含量 测定时间土层深度含量较未覆膜增加 2012年 0cm~5cm 11.5% 5月20日 5cm~10cm 1.3% 10cm~12cm 1.7% 由此可充分看出地膜覆盖对土壤保墒和提墒的作用,显然由于地膜覆盖一部分水分只能在膜下循环。因而水分能够较长时间存在土壤当中,提高了土壤对水分的利用率。 1.3 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高,水分大,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促速效氮﹑磷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表是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2012年三年测定结 果。 实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用地养地相 结合的效果。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 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2.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 3.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4.生长: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机能和功能的质的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10.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的地上部(包括茎,叶,花和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的器官。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是茎叶,而后期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 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秆都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3)营养丰富。玉米籽粒能量高,含脂肪约4%,且含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亚油酸。 (4)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作为原料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油、玉米酒精。 (5)综合利用价值高。淀粉可生产饲料、化学肥料等;秸秆可作食用菌的培养基;穗轴可用来生产电木、漆布、黑色火药、人造纤维等,玉米穗轴和秸秆是提取糠醛、制造尼龙和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胶版、纸张、人造纤维等,玉米苞叶是编制精美手工艺品的良好原料。 17.玉米的分类 1)按生育时期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2)按植株形态分: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 3)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蜡质型、有(捊)型、粉质型 18.玉米的生育时期(了解):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 19.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品种一般生育期较长的根层数也多。 (2)温度根系最适温度24~25度,过低根系停止生长,大于40℃则抑制生长。 (3)水分水分适宜根系生长迅速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尤其苗期(芽涝)。 (4)养分土壤肥沃,根系发达,土壤贫瘠,根系生长不良,根具有向肥性。 (5)氧气玉米称为中耕作物需氧多,中耕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20.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 1)温度:最适温度24~28℃,小于10~12℃停止生长,大于30度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降低。

作物栽培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1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1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6.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7.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21.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22.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24.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25.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 26.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例。 27.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28.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29.作物的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30.作物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1.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32.玉米的攻苞肥:又叫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 33.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34.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100%。 35.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 全生育时间。 36.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作物栽培学(常用玉米品种介绍)

常用玉米品种介绍 豫玉22 (稀植大穗)穗大粒大,果穗微弯,中熟,活杆成熟,穗长23cm,穗粗5.5cm,行数16—18,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产量水平500—600kg。密度每亩2600株左右,宽窄行种植,苗期注意蹲苗,分次追肥,重施拔节肥。 农大108 中熟,株高中等,穗位适中,根系发达,抗倒伏,抗旱、耐瘠薄,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产量水平500kg以上。适宜范围广,亩密度3000—3500株,苗期当控制肥水,大喇叭口期重施追肥。 济单7号 中熟,株高260cm,穗位105cm,穗长18—22cm,粗5. 5cm ,行数16,结实性好,无秃尖,出籽率高达90%,抗倒伏。产量水平600—700kg。亩密度3000—3500株,前期注意蹲苗,拔节、大喇叭口期两次追肥30—40公斤尿素,4—5片叶注意用粉锈宁防治褐斑病(黄叶)。 晋单42 (稀植大穗)中早熟,秆较低,穗位低,株型好,根系发达,抗倒伏,抗旱性好,籽粒固重,商品性好,抗病、丰产、稳产。产量水平550—700kg。亩密度2800株,足施底肥,注意氮、磷、钾搭配,10—13片叶时亩追尿素20公斤。 正大12 株高270cm,穗位102cm,果穗长20—22cm,粗5.4cm,行数16,成熟早,籽粒品质优(橙色),茎杆硬,抗倒伏,株高260cm,穗位100cm,穗长26cm,行数16—18行,综合抗性好。产量水平600—700 kg。亩密度2800—3000株,重施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苗期4—5片可见叶时施尿素10公斤,穗期10—12片叶施尿素20公斤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丢芯,防治玉米螟。 临奥1号 (稀植大穗)中熟,穗大,籽大,粒多,适应性广,茎杆粗壮,根系发达,高抗倒伏,株高260cm,穗位100cm,穗长26cm,行数16—18行,综合抗性好。产量水平700 kg左右。亩密度2800株,适时早播;如发现分蘖,及时去除,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前控、中促、后补,轻施苗肥,浇好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泰玉2号 秆低、穗位低,穗长25—30cm,穗粗5cm,籽粒黄色,商品性好,抗病,中熟,活杆成熟,抗蚜虫,根系发达抗旱,抗倒能力强。产量水平600—700kg左右。密度2800—3000株,一般肥水条件下皆可种植,肥水管理上前轻后重。 郑单958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6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_6 交卷时间:2016-04-27 15:03:5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抽雄期 ? B. 大喇叭口期 ? C. 挑旗期 ? D. 现蕾期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2.3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 A. 甲哌鎓 ? B. 甲哌鎓复配剂 ? C. 矮壮素 ? D. 乙烯利 以下属于小麦生育时期的是( )。 小麦生育时期 一般会选择()药剂催熟棉花。

得分:0 知识点:4.5 当前推广的几项棉花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 A. 氮 ? B. 钾 ? C. 硅 ? D. 磷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4.3 棉花栽培的生理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 A. 陆稻 ? B. 水稻 ? C. 糯稻 ? D. 旱稻 化控技术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最主要的肥料因素是( )。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素 水稻按生态亚类可分为( )。

得分:0 知识点:5.1 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A,B,D 解析 2. (5分) ? A. 合理灌溉施肥 ? B. 精整田块 ? C. 合理用种 ? D. 适时播种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5.3 水稻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B,D,C,A 解析 3. (5分) ? A. 秘鲁 ? B. 美国 ? C. 印度 ? D. 墨西哥 纠错 水稻分类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是( )。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 )和( )安第斯山麓一带。

知识点:3.1 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D,A 解析 4. (5分) ? A. 适时收获 ? B. 隔行去雄 ? C. 追攻粒肥 ? D. 浇灌浆水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3.4 玉米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C,D,B,A 解析 5. (5分) ? A. 干热风 ? B. 高温 ? C. 渍涝 ? D. 干旱 纠错 得分:0 玉米原产地 玉米花粒期的主攻目标是( )。 花粒期 以下属于极端温度危害的是( )。

作物栽培学(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光能利用 玉米产量的形成可用以下公式表示:生物产量=(光合强度×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呼吸消耗 从上式不难看出:光合强度×光合面积×光合时间,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即光合作用;而呼吸消耗,即呼吸作用对产量的形成是一个负值。这告诉我们,提高玉米产量,首先是提高光合作用,即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是降低呼吸消耗。目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经一是提高种植密度,二是控制成熟期,三是缩短生育期,增加复种指数,四是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就玉米高产栽培而言,就是将玉米种植密度,按照当地的光照、温度、降水和土壤肥力等条件,调节到最合适的种植密度范围之内,通过早中熟品种,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种植次数,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玉米的“库”与“源”关系 简单的来讲:“源”即制造或供给光和产物的器官,如玉米的叶等绿色器官;“库”即接受光和产物的器官,如玉米的果穗等。它们两者之间关系一方面存在着协作关系,即互为生存的条件,没有源,库就不能成为库;没有库,源就不能成为源;另一方面源库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源大库小,就不能发挥源的作用,只有通过增大库容才能增加产量,源小库大,源是产量的限制的因素,只有通过扩大源才能增加产量。源库之间的关系说明:当源库平衡时,且源库都较大时,才能高产,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就是源大库足且源库协调。 据研究: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源”还是“库”常因不同的杂交种而异。高产品种是“库”限制了产量潜力的发挥,如果能改善雌雄小穗分化期和吐丝后的营养条件,增加果穗数和穗粒数,将有利于提高产量。据贵州大学农学院2001年研究认为,“库”是限制披散型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源”是限制紧凑型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但不同类型玉米产量的高低将最终有“源”(叶片光合能力)决定的。 3.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因素 (1)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在玉米群体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由小到大,一般在抽雄期前后达到最大,以后又下降。但是,不同的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群体,其叶面积指数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叶面积指数,即提高种植密度,可

作物栽培学-玉米实验报告1(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用)

农学院(院、系)专业班组作物栽培学课 玉米植株形态观察及亚种识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 认识玉米形态,掌握形态特征;认识玉米类型,掌握类型特点。 (二)实验要求 观察玉米的植株形态及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通过玉米籽粒形态及结构认识玉米的类型;了解各种用途玉米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一)实验材料 玉米九大类型的果穗、籽粒标本、干制标本、玉米植株。 (二)实验用具 钢卷尺、玻璃杯、放大镜、剪刀、镊子、小铲。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玉米植株形态 玉米的器官有根、茎、叶、雄穗、雌穗等。 (二)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类(玉米的栽培种类型) 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 四、作业 1. 绘制玉米植株模式图,玉米幼苗生长图,并标明各部位名称; 2. 绘制玉米茎和根的生长图,玉米雌雄花序,玉米籽粒结构,并标明各部位名称; 3. 列表比较各亚种籽粒的特征,或制作分类检索表。

农学院(院、系)专业班组作物栽培学课 玉米生育生长观察与田间管理的实践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 学生学习玉米栽培理论课程后,根据季节特点让学生亲自参加田间诊断和农事操作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二)实验要求 掌握玉米栽培过程中苗期、穗期、花粒期3个关键时期的田间观察诊断方法、以及应采取的主要农艺措施及实践操作方法。通过田间诊断和农事操作实践锻炼,要求学生获得参加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便更好的适应专业课程发展的需要,为以后科研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实验场地、材料和仪器 (一)实验场地(在具体实验基地前打√) √省农科院钟落潭基地;□校科研教学基地;□其它基地:。 (二)实验材料 玉米品种、农用地膜、肥料、锄头、喷雾器、除草剂和农药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的苗期、穗期、花粒期等生育生长关键阶段,对玉米田及周边生长环境、玉米生育动态(种子种苗、田间长相、肥水丰欠、病虫草鼠鸟雀等)进行调查观察和综合诊断,调查掌握玉米生产关键环节必需采取的农艺措施,并检查各阶段农艺措施的执行实施效果。 四、作业 1. 围绕某一生育阶段,对玉米田及周边生长环境、玉米生育动态(种子种苗、田间长相、肥水丰欠、病虫草鼠鸟雀等)进行调查观察和综合诊断,拍摄该生育期玉米生长相关照片; 2. 根据所学理论和调查结果,提出该生育阶段的特点、主攻目标及该生产关键环节必须采取的农艺措施。

《最棒的玉米》教案.doc

《最棒的玉米》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8课《最棒的玉米》。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6个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棒玉米的情感变化。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个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棒玉米的情感变化。 教法与学法: “问议导练”教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 学生收集有关自信的名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做出棒的手势,学生回答,师板书:棒。学生一齐说一句话:“行,行,行,你真行!棒,棒,棒,我真棒!” 2.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有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你……不用着急,读了《最棒的

玉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3.板书课题,齐读。 4.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二、学习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一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看孩子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那老师也来和大家互动一下,看看这些词语宝宝有没有难倒大家。) (课件出示词语:渺茫漆黑感悟估计躯体 交口称赞自我安慰颗粒饱满) (生读完词语后:孩子们真不错,读得那么准确,那么铿锵有力,真是有自信的孩子,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挑战另一个任务吧!)(二)出示课件: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下。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先请生答,然后师总结:课文讲了玉米地里一个最棒的玉米,自信地等待老爷爷最先摘,可是老爷爷却迟迟没有摘它,在它失去自信而伤心、绝望的时候,老爷爷来摘它并把它作为明年的种子的故事。)(孩子们说得真好!那老师就奖励大家一个小礼物吧!(出示漫画)今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四节玉米

第四节玉米 一、生产消费与分类 (一)生产消费 玉米(Zea mays L.)是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英文名corn,maize,别名苞谷、玉蜀黍、棒子、苞米、玉麦、珍珠米、玉茭等。玉米原产中美洲,由印第安人培育、驯化,已有4000年栽培史。但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才为世界所知,并开始向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当时从北美洲的东北部到整个南美洲已有各种玉米栽培,被称为“印第安古代文明之花”。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可能通过几条途径传入。我国玉米分布很广,但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及西南地区。 (二)分类 按照籽粒形状、胚乳淀粉的性质结构以及稃壳大小,玉米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硬粒型(f1int corn) 也称燧石种。籽粒一般呈圆形,质地坚硬平滑,顶部和四周大部分胚乳为致密、半透明的角质淀粉,使表面光泽好,籽粒中间有很少疏松、不透明的粉质淀粉。籽粒有黄、白、红、紫等色,适于高寒地栽培,食用品味好,成熟早,但产量较低。多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以往中国的多数农家品种属这一类型,如小粒红、野鸡红等。 2.马齿型(dent corn) 植株高大,果穗圆筒形。籽粒顶部凹陷成坑,棱角较为分明,近于长方形,很像马齿。籽粒四周为一薄层角质淀粉,中间和顶部由粉质淀粉所充,成熟时由于粉质淀粉收缩,造成粒顶下陷呈马齿形。籽粒有黄、白等色,不透明,子粒大,食感较差,是栽培最多的品种。主要用作饲料、淀粉、油脂原料。高油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糯质玉米等变异品种多与马齿形近缘。较耐肥、水,丰产性能高,但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代表品种有金皇后、白马牙,以及杂交种中单2号等。 3.粉质型(soft corm) 又名软粒型。籽粒胚乳全部由粉质淀粉组成,表面暗淡无光泽。由于粉质淀粉质地松软,所以又可称为软质型,子粒外形与硬粒型相似。粉质玉米产量偏低,不耐储藏。它是较古老的类型,是印第安人的喜食。南美有种植,美国有零星分布,东半球罕见。中国部分省区曾有种植。 4.爆裂型(pop corn) 果穗和籽粒均较小,坚硬光亮,胚乳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胚乳几乎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加热后有爆裂性。有的可达原来体积的20倍以上。爆裂玉米有圆形和尖形两种,有黄、白、红、紫等不同粒色。这种玉米产量低,一般专做爆米花食用。籽粒小,坚硬,光滑,顶部尖或圆形。有米粒型和珍珠型两种,前者如山东的麦玉米,后者如浙江的紫多穗玉米。爆裂玉米是一种专门用来制作爆玉米花食用的特用玉米。好的爆裂玉米爆裂率达99%,膨胀倍数达30倍。一般家庭中用铁锅、微波炉均可加工爆米花,食用简易方便。主要品种有黄玫瑰、黄金花、沪爆1号、泰爆1号等。 5.甜质型(sweet corn) 又称甜玉米。籽粒几乎全部为角质透明胚乳,含糖分较多,淀粉较少,成熟后外形呈皱缩或凹陷状。一般在乳熟期采摘,作为嫩玉米食用,茎叶用作青饲料。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两种。普通甜玉米的胚乳由角质淀粉构成,一般种皮较薄,成熟后籽粒呈半透明状。乳熟期含糖分可达8%左右。采摘后一部分糖分会逐渐转化为淀粉,因此甜味就会降低。它含有多量水溶性多糖,故有很好的风味。超甜玉米完熟于籽粒外表皱瘪凹陷,并不透明。乳熟期含糖分高达18%~20%,但胚乳中缺乏水溶性多糖,种皮较厚,不宜用于制罐头。超甜玉米籽粒中糖分转化淀粉的速度比普通甜玉米慢,所以比普通甜玉米存放时间长。甜玉米品种有苏甜8号、超甜15、东农超甜、甜单8号等。 6.糯质型(waxy corm) 也叫蜡质型玉米。果穗较小,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外观似蜡状。它的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碘液检验呈褐红色,煮熟后黏软,富于糯性,具有甜、糯、香、软的特点,流通中因为可能混有其他变异种,所以交易时质量必须保证支链淀粉含量在95%以上,俗称黏玉米或糯玉米。糯玉米在中国常作为嫩玉米鲜食,可做糯性食品,工业上用作布匹的浆剂。它是20世纪初由我国云南传人美国,唯一

最棒的玉米一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感知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读这句话:行,行,行,你真行!棒,棒,棒,我真棒! 2.但是,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有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你……不用着急,学了《最棒的玉米》,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板书课文题目。(板书:最棒的玉米)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自主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二句话简要地归纳故事内容。 要点:一个最棒的玉米,一次又一次地被老爷爷冷落,误以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走它,是要拿它作种子。 (二)师生互动,检查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裹.着肯.定安慰.估.计搏.斗躯.体柔.和 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注意读准前鼻音“肯”,翘舌音“柔”。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概括: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三)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结构。 1.齐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中表示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 时间:从前地点:屋子后面人物:老爷爷事件:老爷爷种了一片玉米 2.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思考:你认为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3.找出第一自然段中,表示事情起因的句子。(眼看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老师相机补充。 (1)提问: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几个要素及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2~6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过程。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叶龄指数展开叶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2. 支持根玉米地上1~3节长出的起着支持和吸收作用的根。 3. 有限结荚习性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整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步开花,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 4.结荚高度大豆植株最下面的荚与地面的高度 5. 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二、填空 1.作物栽培具有以下(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技术的实用性)和(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特点。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将作物分成为( 4 )大部分,(9)个类别。 1.3.小麦产量成因子为(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 粒重

)。 4.按株型可将玉米分为(紧凑型)、(平展型)和(紧凑型)等几种类型。 5.我国的栽培稻可分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 6.大豆叶子有(子叶)、(单叶)和(复叶)之分。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划╳) 1、(对)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天数随品种而变化,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天数大致固定不变。 2、(对)玉米是较耐连作的作物。 3、(错)水稻旱育稀植靠主穗增产。 4、(对)高纬度地区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5、(错)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四、简述题: 1. 简述水稻的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3 ~5年施一次农家肥,磷钾全部作基肥,氮肥的50%~60%作基肥。 2)早施分蘖肥: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0%,第二次占氮肥总量的10%。 3)巧施穗粒肥:后期施氮占氮肥总量的10%

作物栽培学-山西农业大学-玉米习题(附解析)

玉米习题 一、填空 1.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品种为马齿型和半马齿型。 2.玉米从光合作用途径上看属于C4作物,其叶片维管束为双圈式结构。 3.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方式有2种,分别是先覆膜后播种与先播种后覆膜。 4.玉米根系为须根系,其次生根形成后处生根的作用便减弱。 5.玉米拔节期,其雄穗分化处于生长锥伸长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其雄穗分化正处于四分体期。 6.衡量玉米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的三个主要生理指标是光合势净同化率及经济系数。 7.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运动细胞,花生叶片下表皮与海绵组织之间有一层大型薄壁细胞,常 称为贮水细胞。 8.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雄穗属圆锥花序,雌穗是肉穗花序。 9.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群体透光好,光能利用率高。 10.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甜”及“糯”性状均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在种植时必须要求有一定的间隔距 离。 二、选择题 1.玉米特有的生育时期是(D)。 A.越冬、吐丝 B.抽穗、开花 C.抽雄、拔节 D.大喇叭口 2.玉米需水临界期是(C)。 A.拔节—大喇叭口 B.大喇叭口—成熟 C.大喇叭口—灌浆 D.出苗—抽雄、 3.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C)。 A.经济产量不断增加 B.经济产量不断地下降 C.穗粒数和千粒重不断下降 D.穗粒数、穗数直线增加 4.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品种为(A) A.马齿型和半马齿型 B.甜玉米 C.高油玉米 D.硬粒型 5.以下属于玉米生育时期的有(AC)。 A.拔节期 B.现蕾期 C.抽雄期 D.分蘖期 E.鼓粒期 三、判断是非题(对者写“∨”,错者写“×”) 1.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2.甜玉米在种植时必须要求与普通玉米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3.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甜”及“糯”性状均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在种植时必须要求有一定的隔离距离。 (∨) 4.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5.在一定范围内,玉米单位面积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率越来越慢。(∨) 四、问答题 1.普通玉米高油化栽培管理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A.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B.减氮、增磷、补钾,提高产量和品质;C.及时去雄,人工辅助授粉;D.预防倒伏;E.适时收获,提高子粒产量和品质。 2.举一例说明优质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答:8种优质专用玉米,任举一例即可。说明品质特性和栽培要点。 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青饲青贮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笋玉米。 3.简述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答:①品种与密度:生育期长者宜稀,短者宜密;平展型宜稀,紧凑型宜密;春播宜稀,夏播宜密。 ②水肥条件与密度:地力高、水肥好者宜密,地力低、水肥差者宜稀;水浇地宜密,旱地宜稀。 4.玉米地膜覆盖为什么能增产? 答: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保墒、提墒,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等。 5.举例说明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的产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答:答案要点和要求;①采用立体种植;②采用抗病品种和高新技术;③多种类型玉米的开发。要求举出实例说明。 6.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什么?分析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答: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根系生长为中心,其次是叶片,属于营养生长阶段。苗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具体促控措施为间苗、定苗,蹲苗

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

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范文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玉米地里一个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地等待老婆婆最先摘,可是老婆婆却迟迟没有摘它,在它失去自信而伤心绝望的时候,老婆婆来摘它并把它作为明年的种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有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学习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语文学习的拓展与迁移,把课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是金子总会闪光的,经得住考验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4.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它就是“快乐读书屋二”的第2 篇文章《最棒的玉米》。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直接引入课题,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都吸引到课文的内容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同学们自曲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现在我想请儿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谁愿意来读?选出一名同学后,提出要求:读的同学要读得正确、流利;听的同学既要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还要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体现先整体后部分的学习方法。)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本文以玉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可以按照这条线索学习,用一个中心问题 “从哪看出这是个最棒的玉米”,来引导学生的独立阅读。 1 .默读思考。 有声地读书是一种表达,无声地读书则有助于思考。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 想一想:从哪儿看岀这是个最棒的玉米?如果找到了,动笔画一画。(师巡视) 2 .学生汇报、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