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创新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及对策

姓名:崔振忠

摘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侧重于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本身应给受教育者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技术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推行创新教育,才能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正文: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大量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得到传播,人们已经习惯每天从互联网中查找和利用信息,信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将引发教育的改革。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从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问题,依然是我默恩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应该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提出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

我们的这门课程自它诞生那一天起,其教学内容就一直在变,因此其“课程标准”也很难像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那样相对固定。多年来,我们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的大汇编,我们的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人们把信息技术课称为计算机课并非出于习惯,恰恰道出了一个事实。10年前,在计算机普及教育刚刚起步时,私人拥有计算机还是罕见之事,那时的计算机课在中小学计算机知识普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根据近两年的调查统计,现在很多的学生家庭已经拥有计算机,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能接触到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要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我们更高明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介绍操作系统的界面、几个常见的办公软件,或是上网浏览、搜索、下载等等,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也很难维持本课程的水平。即使我们再改进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发展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

2、考核形式单一,缺乏考核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填写成了

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中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削减了学生、家长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3、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有德育淡化倾向

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电脑和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伦理、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中学生思想尚不成熟,自我克制力较弱,但网络对他们的诱惑又很大,因此而引起的一些列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重视技术和知识是不够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凸出技术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因素,并努力使之成为滋润学生心田、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的养分”。那种只“教书”不“育人”或者淡化“育人”片面追求“实用”和“应试”等种种情形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4、教师队伍薄弱,教学模式单一

有些学校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有时教师一个人讲一节课;有些老师虽然能带学生去机房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接受老师灌输的被动地位。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都会认为教材就是经典,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不容质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型的人才,而很少是创造性人才。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我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些看法:

1、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上大胆突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除了教师每节课要总结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锻炼学生集中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给学生机会去总结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2、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序要兴趣来维持。在利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探求欲望的问题,让学生不断的思考、总结,引发求知欲,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如利用Windows画图工具,让学生绘制奥运五环时,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绘制同样大小的五个环?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教师可以提示前面学过的文件的复制内容,启发学生。个别学生会想到用复制的方法,可是怎样复制呢?这时教师再演示怎样复制,这样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复制、剪切、粘贴等操作。通过学习画图,学生不仅长我了如何使用画图工具画图,而且对文件的保存、打开、新建、编辑等都有了认识,在进行Word教学是也可以推广到教学中。

3、教学中要点到为止,留有知识空白

任何创新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创新只能是无米之炊无稽之谈是空想。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将一些即将

用到的基本技能教授给学生,不可一次教授过多,要根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来确定教授的内容。也可事先将任务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留下适当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有一定自学的空间。所留的知识空白要经过筛选不可太难也不可太多,如果太难或者太多在创新过程中就会打击学生的创新热情,诱发学生的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好选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就可以有所收获的知识点作为知识空白留下来。适当的知识空白可以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4、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愿意被老师肯定,都希望自己被别人注视,都喜欢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作品,是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操作优秀的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自己的方法。对于展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5、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

学生在上机实践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做个别指导。在教师机和学生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做巡回指导。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喜欢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这时候教师要耐心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6、课后总结时留下疑问,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一节课后进行完整的总结,看起来很满意,但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圈子里,因为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所以每节课在总结的时候,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

例如:学习了画图中的选定工具以后,问:除了用右键菜单来进行复制操作外,还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创新教学是面向未来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王丽丹

《从信息技术的视角看创新教育》仲建国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袁贵仁

《创新学导论》殷石龙湖北人民出版社

《新课程评价》龚孝华和徐勇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美)Priscilla Norton,(美)Karin M.Wiburg著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纪律教育来维持教学秩序,以讲授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视学生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探究性学习”一词最早是1964年由美国教育学者施瓦布力图提出的,在中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育部在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的理念,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建议者的角色。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参与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活动,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探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 误区一:探究性学习就是进行探究性实验。 由于新教材把某些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改为探究性活动,因此一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进行探究性实验。如人教版高中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1 / 6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 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根据《师资建设》 2004 第 3 期,李丽君《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编写) 2、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 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 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 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 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最典型的代表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 20世纪前期,苏联凯洛夫创立五环节教学法,凯洛夫师承赫尔巴特派。中心内容归纳为三点: 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 强调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它与当时苏联30年代的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大批初级文化的劳动者的社会需要是相适应的,从50年代末开始,苏联逐步抛弃了这种过时的思想。 解放初期,中国教育苏化,凯洛夫所著《教育学》被我们奉为法典、圣经,直到现在,大学“教育学”课程基本理论框架仍是凯洛夫模式。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得到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广泛深入推广,它的庞大惯性力量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新课改已经提出了十多年,但是在现实中,班级授课制没有改变,秧田式的座位面对讲台,太多的学校、太多的老师仍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传统教学是“教师中心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今的广大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和专职教研人员都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多都在尝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尽管无论变什么方式,尽管怎样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要是教师主宰课堂,表现为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说生做,这样的教学都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分数的高低。 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学校都主要立足于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要干出成绩,就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系统地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围绕考点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这就导致许多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考试而教。再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

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及方法

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 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职责本分,即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文化童子功是各种基础的基础。经典所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眼前的成绩,更是一种远行的力量。多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身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自觉的追求。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经过漫长时光的淘沥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且常读常新。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可以连续、固定带班的班主任,这种优势让我能够分学段、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学生的经典诵读。在实践过程中,我将经典的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通过每周一节的专门的国学课来系统地讲解,同时也坚持通过晨诵、午读等零散的时间带领学生通观通览,了解大义并适当背诵。在内容上,低段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经典为主,在识文断字的同时让学生规范言行举止,浸润君子风范;中段以《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诗词格律为主,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声律美;高段则以《论语》《孟子》等四书经典为主,让学生体会经典中的辞气和意味,实现与圣贤心境和情操的契合。在进度上,基本保持了每半年一部经典的速度,这样小学六年下来,学生的积累不少于10部,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童子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几年来,我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虽然有过困惑,有过踌躇,但仍然认真地坚持了下来,陆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参加海淀区举办的传统文化系统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2016年11月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中,提交的案例被评为“一等奖”;指导的《论语伴我去远行》学生情景剧在2017年曹灿杯颁奖典礼上展演,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提交的论文《趣味导向有机融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评为二等奖,并发表在《北京教育》上。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诏安县边城中学(实验高中) 沈瑞林摘要:本文将从教师角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析谈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共存与变革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的数学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一种教学诉求的需要,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认识的一种认同与支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引导。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认为: 一、按新课程标准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深化,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教学理念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1.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将不再是“一桶水”,他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融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 二、用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 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引领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结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等诸多方面进行多理性的建构性联结与行为探索。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1.必须从偏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要实现《标准》中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下面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改观念,建立同学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出许多令人意外的答案,也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异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不能象以前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观念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课堂应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有效的途径。如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某堂课中设计了一个活动,原计划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可是在活动中出现老师未曾预料到的情节,这一情节激起了学生们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应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如在上到画三角形的中线怎么画时,我顺口讲了一句“目前,我们画三角形的中线是用刻度尺算出线段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顶点和中点,而中点的确定还可以用尺规来找。”有一学生马上就说:“老师,用尺规怎么找中点,能不能说一下。”我说“这一说,今天这节课就完不成任务,你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感兴趣。”我只好停下当天的教学内容,讲起用尺规如何找中点,刚讲完,又一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个点就是中点?”我又给他们分析了菱形的性质。后来,我又把如何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都告诉他们。虽然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全班同学加深了对尺规作图的理解,为后继课程做了准备,且及时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事件,也使我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一堂课的不完整,正是为了求得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求得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 三、活动应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新教材中有这样的两节课,一节是“截一个几何体”。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用白箩卜,红箩卜为原料,切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用小刀切出截面,再研究截面的形状,虽然制作出来的几何体不规范,截出来的面也不规范,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整节课都在动手,都在展示自己几何体的截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很好。课堂小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

将为目的的。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列队练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1.强调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淡漠创新能力,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2014-04-18教育信息化 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

1 认清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1 认清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创新教育良好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要“破旧立新”,就要首先搞清楚旧的教育模式都有哪些弊端。中国教育模式历经百余年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特别是传统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导致教育的种种弊端短期内无法根除。例如,“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教育理念与“官本位”思想的天然结合,使得学校教育一直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以升学率为终极目标,形成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发展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绝对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受到极大的抑制。另外,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也容易雷同,最终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反复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缺乏个性、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我国中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从某种层面上说明我们的教育优势;但是建国50多年来,我们还没有独立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不足。这种重知识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面临的这一尴尬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必须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高校创新教育快步发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主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它在传播知识时具有集中、短时和高效的特点,只要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并能为进一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打好基础。所以讲授法无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对于我们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做好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讲授法存在的必要性 1、纵观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到各个学校走走看看,讲授法仍然占据着大部分课堂。只有在公开课,示范课时才有教师刻意使用其他方法。各地区教学条件、环境不同,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不同,短期内彻底拒绝讲授法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讲授法的优点(1)讲授法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生动的描绘,有启发性的提问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与“探究教学法”课堂内难以完成任务,教学时间难以把握相比,讲授法显得优越得多。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更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非得让他们先去遭遇“巨人”曾经的坎坎坷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确定用钨做灯丝比较合适。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爱迪生的这番曲折经历和实验结果,以此激励学生立志去发挖掘、研制比钨更合适的灯丝材料,但绝对没有必要让学生把爱迪生曾经做过的上千次实验再都做一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肩负着教学的计划、设计、组织、讲授、辅导、批改和考查等项责任。这些工作都与教学质量的高低相联系。不过,其中有的在课外进行,有的并不多占课堂时间。而教师的讲授则不同,它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析、思维启迪、思想教育、情绪感染、方法和语言的示范,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能够树立教师的威信,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的言行有效地对学生施以影响。(3)可控性强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其中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和概念,有从情绪上感染人的效果;讲演是教师就教材中的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如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论、原理、公式和定理的时候多采用讲解的方式。讲授法可以以让教师选择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由此看出,讲授法的明显优点是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大多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4)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适用范围广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而没有过时,不仅仅在于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系统的知识,还在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10585797.html,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作者:周世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0年第05期 当前,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比较,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上课时教师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照着课本领读领练,读了单词读句型,读了句型读课文,学生只是跟读跟练,“打钩”做题,死记硬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丝毫不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是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技能来 培训,而是当作为升学服务的“敲门砖”。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和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眼里只有英语知识和分数,而没有作为人的活泼的学生,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一样的容器和工具,训练中用语言却不见思想,会话中有交流却不见情感,其根源就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表面上参与教学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参与。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考虑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决定一切;教师满足于发号施令,学生习惯于听从顺从;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的权威得以确立,学生的创造性遭到扼制。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上,偏重语法条条、机械的单词和句型操练,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英语学习上,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收效不大。这样的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学习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对学习的兴趣则是构成人们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中学生爱说爱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及视频综合运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以及难以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

传统英语教学法PK现代英语教学 - 副本

传统英语教学法PK现代英语教学 土门镇龙王庙河小学张静Language use in real life vs. traditional pedagogy.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一般只重知识传授,而轻全面素质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一钟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从而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性。教师在传授知识上只是一味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跟读跟读在跟读,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我读一遍你读三遍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习成为被动接受、机械识记、乏味重复的过程;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销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抑制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学作为师生的互动过程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教师主导地位被变相地强化,这种“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形同虚设。学习成为一种没有思想的活动。 ⑵剥夺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生活的准备”的教育观,促使传统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过度关照,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学习成为一种冷漠的过程。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过分强调接受,学生成为纯粹的容器,知识的获得成为最重要的目的。学习成为一种毫无激情的活动。⑷扭曲了学生的人性人格。在知识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目标的教育里,学生除

了获得知识之外的各种兴趣、爱好、专长被视而不见。学习成为一种痛苦的活动。⑸异化了学习的根本目的。正因为学习成为一种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主见、枯燥、单调、苦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不再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 2 、冲破“以知识为本”的观念束缚,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英语教学模式。 通过本次赛教,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教师就单词叫单词,机械式的重复已有所改变。在叫单词的过程中穿插着游戏教学。Game 1.1:sentences and numbers .Ss follow the T to read the sentence. 1.T reads the sentences, Ss say the numbers; 2.T says the numbers, Ss say the sentences; Gam12:trick game 1.T and Ss do the gestures together; 2.T does the right gesture , Ss follow the T; T does the wrong gesture, Ss mustn’t move; Game 1.3:Magic fingers 1.Order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he key points;“C at “ shows the fingers, “mice” do the gestures; Game 2.1:Sentences Dragon 1.T says “It’s blue” 2.S1 says: “The ceiling is blue”------ S2 says “The ceiling is blue. The chair is blue”----S3 says “The ceiling is blue. The chair is blue. The

谈教学方式的改变

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个实验班班主任的教改总结 古人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多元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还按照旧有的教学方式固步自封裹足不前,那么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作为一名实验班的班主任和学年组长,我也常常强调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永不落后。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发展,才能引导所教育的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网脉实验班是我校的一个新引进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化的“网脉工程”教育资源为支撑,以数字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为手段,以“师生互动式交流”和“生本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全力打造信息技术时代的特色教学平台,运用网脉信息技术最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多元的兴趣,其中的预习复习系统、智能测评系统、互动答疑系统、共享空间以及各类资源的搜索功能,使教师的备课、授课,学生的学习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监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从不同的学科,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一年多实验班的教学,我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不仅呆板,粉尘污染也会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电子白板使用到课堂中可以代替传统黑板,进行无尘书写,自由触摸使用,而且操作简便易行设备简单。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示中可以直接投影演示画画,其配备的多色彩笔和板擦可在白板上实现笔记书写、图形绘制、擦除、文字输入、删除复制、遮挡、缩放大小、视频播放回放、直接打印等多种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互动,使原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当我把电子白板应用到课堂上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劣之比较及互补之策略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劣之比较及互补之策略 加入时间:2010-2-24 点击:1482 ●朱鹏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不断推广,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增多,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课堂在使用多媒体,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究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不是点石成金的万应灵丹,一好百好?传统教学是不是陈旧落后的破落户,一无是处?它们究竟是新旧更替、此消彼长的关系,还是各有千秋、和谐共存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为此,2006年我们在成为安徽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同时,积极申报课题《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获得省级立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不足。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而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关系。而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必须首先研究和总结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自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然后才谈得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 一、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可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 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 1、备课省时省力。传统教学,备课时也需要查阅搜集资料,也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但无需像多媒体教学那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搜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并进行加工制作。因此,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备课环节相对省时省力。 2、教学成本较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无需像多媒体教学那样必须有成本较高的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操作台、话筒等),只要有一支粉笔,有几件简易教具(挂图、作图工具)、一般的电化教学设备(录音机、投影仪)或实验器材即可应付裕如,而这些教学设备的成本比多媒体设备的成本要低得多。 3、操作灵活自如。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非常方便非常灵活,拿起粉笔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