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_张兰兰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_张兰兰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_张兰兰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_张兰兰

文章编号:1001-4829(2011)05-1948-04

收稿日期:2011-06-02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茶叶专项

“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08-317401-016)作者简介:张兰兰(1987-),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茶资源开

发利用研究,

E-mail :zhanglanl409@163.com ,*为通讯作者。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张兰兰1,王家伦2,胡华健2

,陈

娟2,骆耀平

1*

(1.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9;2.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湄潭564100)

摘要: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

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

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 18d ,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关键词:茶叶;机械采摘;营养;采摘适期;采摘间隔期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ea Machine-plucking in

Meit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ZHANG Lan-lan 1,WANG Jia-lun 2,HU Hua-jian 2,CHEN Juan 2,LUO Yao-ping 1*

(1.Zhejiang Univresity ,Zhejiang Hangzhou 310029,China ;2.Guizhou Tea Institute ,Guizhou Meitan 564100,China )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achine-plucking in Yongxing and Southeast tea plantations in Meit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was studi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ea machine-pluck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 pluck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ing different harvesting methods in bulk tea production ,double tea-plucking machine was the best method ,hand-plucking way was the worst.Plucking time in Yongxing tea plantation was a little late ,and the fresh leaves was too old to produce high-quality tea.The interval time of summer tea pluc-king in southeast tea plantation lasted about 15to 18days.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sunshine hours ,humidity ,rainfall ,e-vaporation ,changed the quality of shoots and leaves which plucked in the same interval ,so the plucking period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these meteorological factors.The nutrition level of tea plantation was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the raw shoots ,which could be guaranteed by improving the current fertilizing amount and method in Meitan tea region.

Key words :Tea ;Machine-plucking ;Nutrition ;Optimum plucking period ;Interval time of tea plucking

贵州湄潭县位于贵州东北部,区内平均海拔

927.7m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理想的茶树种植区。调查表明“十

一五”初,湄潭县茶园面积65hm 2

,总产值1.24亿元,到2009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9hm 2

,投产

茶园面积83hm 2,产值6.16亿元[1]

,2010年,茶园

面积发展到了200hm 2[2]

。目前,湄潭茶园面积约占贵州省的15%,占遵义市的40%,是贵州省规模

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

[2]

。地方发展规划目标为,到

2015年湄潭县的茶园面积发展到267hm 2[1],可以

预计,

今后每年将新增投产园20 30hm 2

。大规模下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采摘劳动力,一般而言,手工采茶用工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的50%,采茶工资

占鲜叶价格的30%左右[3]

。针对贵州不断发展的

茶产业,如果没有机械化的支撑,大量茶园将遭受因劳动力严重缺乏引起的撂荒和茶资源的大量浪费,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茶叶机械化生产,加快贵州省茶叶机械化发展势在必行

[4]

。目前,贵州主要茶区

即湄潭茶区茶园剪采机械应用不广,

对茶叶剪采机械使用不熟炼,严重影响机械使用效率和机采品质。为此,笔者等对湄潭茶区开展了茶叶机械采摘技术

8

491西南农业学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年24卷5期Vol.24No.5

应用研究,以期为茶区机械采摘提供指导,提高采摘质量,减少茶区采摘用工,缓解茶叶采摘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地一为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的十分场,该茶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成年平缓坡地茶园,以生产大宗茶为主,供试品种为福云6号、贵州苔茶、福鼎大白茶,2009年夏季期间按照当地的生产习惯进行生产实际采摘调研;试验地二为东南茶场,该场为成年平地茶园,建场时间较短,春季生产地方名优茶,之后按地方习惯生产大宗茶,供试茶品种为福鼎大白茶,2010年春季手采名优茶后改为机械采摘。

1.2方法

1.2.1不同采摘方式试验在常规管理的茶园内设置3种采摘方式,即手采、单人采茶机采和双人采茶机采,对比不同采摘方式下的采茶数量和品质。1.2.2茶园不同营养水平对茶叶质量的影响试验茶园设置3个营养水平,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均为冬季施鸡粪300kg/667m2,追肥施尿素,设3个水平,水平1(CK):当地习惯施肥,第1次25kg/ 667m2,第2次15kg/667m2;水平2:中等施肥水平,第一次50kg/667m2,第2次30kg/667m2;水平3:高施肥水平,第1次75kg/667m2,第2次45kg/ 667m2。追肥时间分别为2010年5月10日和7月16日。

1.2.3采前茶树冠面芽叶组成调查在茶叶采摘前,随机从各处理中选择3个1000cm2样点,采下这一面积内的芽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对夹二叶,一芽三叶,对夹三叶,一芽四叶,对夹四叶,一芽五叶和其他(单叶、碎片叶、茶梗等)分类,量测芽数和芽重,以此计算各类芽叶所占的百分数,重复3次。1.2.4采下芽叶鲜叶组成调查从各试验处理小区采回的鲜叶中,随机抓取40g左右的鲜叶,按1.2.3芽叶组成调查,计算各类芽叶所占的百分数,重复3次。

1.2.5茶树鲜叶类型划分标准细嫩芽叶:单芽、一芽一叶;标准芽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粗老芽叶:一芽四叶、一芽五叶以上,及相应的对夹叶;碎叶及其他:断碎芽叶及老梗、老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方式采摘大宗茶的质量效应

到目前为止,因手采灵活,具选择性,各地的名优茶生产还多为手采。对于大宗茶生产而言,机采优于手采[5 6]。在贵州永兴茶场常规的大宗茶生产的采摘标准条件下,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上进行的手采与机采比较也显示出相似的结果(表1)。单人采茶机及双人采茶机采摘的标准芽叶与细嫩芽叶的比例优于手采,而粗老芽叶比例机采高于手采。大宗茶生产,如原料较大,芽叶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手采粗老芽叶时体力消耗大,常采用扭采、捋采等方式,因此芽叶破碎率较高,利用机械切割采摘的破碎率较低。

2.2贵州湄潭茶区机采适期的选择

2.2.1茶叶机采适期2009、2010年永兴及东南茶场不同茶树品种采前芽叶组成调查结果(表2)表明,永兴茶场的采摘原料偏大,当可采芽叶中标准芽叶比例达85%以上时,对夹叶已占标准芽叶65%以上。原料中对夹叶比例高,意味着芽叶质量低,茶叶品质受影响,此时采摘不适宜采摘。东南茶场的采摘标准掌握比永兴茶场小,5次调查的标准芽叶中对夹叶比例分别为67.65%、3.48%、19.81%、39.12%和34.66%。标准芽叶比例在60% 78 %时采摘,对夹叶比例会显著下降。从调查获得的采前芽叶机械组成中可以看出,标准芽叶比例在

表12009年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大宗茶不同采摘方式的各类芽叶的比例Table1Proportion of shoots plucked by different method in Yongxing plantation during2009

茶树品种

Tea

tree 采摘时间

(月/日)

Plucking

time

标准叶及细嫩芽叶比例(%)

Proportion of standard leaf and fresh shoot

粗老芽叶比例(%)

Proportion of rough and old leaf

碎叶及其他比例(%)

Proportion of crushed leaf and others

手采

Hand-

plucking

单人采

茶机采

Single

tea-plucking

machine

双人采

茶机采

Double

tea-plucking

machine

手采

Hand-

plucking

单人采

茶机采

Single

tea-plucking

machine

双人采

茶机采

Double

tea-plucking

machine

手采

Hand-

plucking

单人采

茶机采

Single

tea-plucking

machine

双人采

茶机采

Double

tea-plucking

machine

福云6号5/529.7429.9737.863.657.4415.5466.6162.5846.6 6/2541.5347.4140.7210.7615.9730.8147.7136.6228.47苔茶5/532.2531.9137.6111.7811.7620.7355.9656.3341.66 6/2422.2436.4149.1911.1230.9123.9666.6332.6826.85福鼎大白5/3145.1531.7349.492.687.217.5852.1761.0642.939491

5期张兰兰等: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表2贵州湄潭永兴及东南茶场不同茶树品种采前芽叶组成

Table2Shoot composition before plucked in Yongxing and southeast plantation in Meit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茶场

Tea plantation 茶树品种

Variety

采摘时间

(年/月/日)

Plucking

time

细嫩芽叶

比例(%)

Proportion

of fresh

shoot

标准芽叶

比例(%)

Proportion

of standard

shoot

粗老芽叶

比例(%)

Proportion

of rough

shoot

中对夹二

叶比例(%)

Proportion

of banjhi

with two

leaves

中对夹三

叶比例(%)

Proportion

of banjhi

with three

leaves

湄潭永兴茶场福云6号2009/4/242.0294.443.5445.8726.31

2009/6/252.1593.93.9561.7620.83苔茶2009/4/242.2293.893.8948.3316.67

2009/6/243.5371.1825.2921.1825.29福鼎大白茶2009/5/315.4285.838.7548.7517.92湄潭东南茶场福鼎大白茶2010/6/255.0493.71.2655.0412.61

2010/7/1333.5960.625.792.321.16

2010/7/2816.1377.965.918.4711.34

2010/8/1314.8881.273.8628.111.02

2010/8/316.9385.447.6315.9418.72

60% 78%时采摘,对夹叶比例显著下降,芽叶质量提高,此时较为适宜采摘。

2.2.2茶叶机采间隔期的确定东南茶场2010年7 8月的4次采摘间隔期在15 18d,在不同时期的可采芽叶中,标准芽叶比例变化为60.62% 85.44%,标准芽叶中对夹叶比例为3.48% 39.12 %。说明,固定的采摘间隔难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其原因是湄潭茶区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条件变化较大,以湄潭茶区气象条件(表3)及采摘间隔期与采摘品质的关系为例,2010年7月13日和8月31日的采摘期间隔均为18d,但两期对夹叶的比例差达30%。7月13日之前18d的时间段中,雨水较多,日蒸发量小,降水量大,日照时数短,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采下原料细嫩。8月13日之前18d的气象要素与7月13日之前的相反,因而采下原料较粗老。因此,采摘间隔期的掌握,应结合当时当地的气象要素变化进行考虑。

2.3营养水平对采摘质量的影响

对东南茶场全年生产模式下不同营养水平茶园原料质量差异进行比较(表4)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细嫩芽叶比例增加,标准芽叶中对夹叶比例下降。说明,在现行的生产条件下推广机械采茶,提高营养水平可改善茶叶原料质量。因此,要获优质的机采效果,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尤其应加强茶园的培肥管理。

3小结与讨论

(1)随着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提高,贵州茶区的茶园面积快速扩张,推广茶叶机械采摘显得十分重要,在新发展茶园进入投产期之前,有必要建立适合地方茶区应用的机采技术。本研究取得了与其他地方相似的结果,即大宗茶采摘以机采优于手采,地势平缓茶园双人采茶机优于单人采茶机。

(2)研究表明,贵州湄潭茶区标准芽叶比例在60% 78%时采摘,对夹叶比例显著下降,芽叶质量提高,此时为该茶区的最适机采时期。湖南、浙江等地均有对茶叶机采适期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掌握办法。对于大宗茶生产,王秀铿等研究提出,春季

表32010年7 8月间湄潭茶区各采摘间隔期气象条件的变化

Table3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 the interval time of tea plucking in Meitan tea area from July to August in2010

采摘时间(月/日)Plucking

time

机采间隔(d)

Machine-plucking

interval time

平均气温(?)

Mean

temperature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蒸发量(mm)

Evaporation

capability

降水量(mm)

Precipitation

日照时数(h)

Sunshine

duration

7/131825.477.036.9184.869.3 7/281525.678.136.269.586.6 8/131627.567.571.414.2146.4 8/311824.970.067.247.7117.4

注:表中气象资料引自湄潭县气象局观测数据。

Note: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Meitan weather bureau.

0591西南农业学报23卷

表4东南茶场不同营养水平的机采原料质量

Table4Quality of machine-plucking raw material in different nutrition level in southeast plantation

机采批次Machine-plucking order

细嫩芽叶比例(%)

Proportion of fresh shoot

标准芽叶中对夹叶比例(%)

Proportion of banjhi

常规施肥中等施肥高水平施肥常规施肥中等施肥高水平施肥

10.490.631.6527.7817.3916.07 20.531.092.012.4913.483.04 30.551.744.5420.1219.298.29 43.445.84.428.5901.54 50.830.672.7110.229.1811.77 63.283.977.22.485.598.39 70.985.321.3413.615.8719.59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其对夹叶在新梢总数中占比例80%,夏季占比例达60%时机采为合适[7]。另有研究提出,春季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其对夹叶在新梢总数中占比例70% 75%,夏季占比例达60 %时机采为合适[8]。骆耀平等对名优茶机采研究提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其对夹叶达80%左右时进行机采为合适,春季机采名优茶间隔期约20d;若以鱼叶展来确定开采时间,杭州茶区春季鱼叶展后15d,秋季12d时机采为合适[9]。湄潭茶区因地方气候与其他茶区有一定的差别,机采适期的掌握也须因地制宜来确定,即夏秋季当地的习惯大宗茶机采间隔约15 18d,这一间隔期可以采得较好的原料,但若间隔期内日照时数长,湿度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芽叶老化速度快,可适当缩短间隔时间,具体视当时的气候条件变化进行调节。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这几个气象要素可作为采摘期调节的主要气象参数。

(3)调查了解到,贵州湄潭茶区剪采机械应用不广,永兴茶场及周边茶区有剪采机械使用,但较多为单人修剪机改装为采茶用[10],这对采摘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地机械采摘应用面积较小,对茶叶剪采机械使用不熟练。湄潭东南茶场是因为试验开展才进行机械采摘的,双人抬采茶机使用时,各机手的走位均不合理,主机手与副机手的位置错位,以至于采下芽叶质量受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茶区开展茶叶剪采机械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

(4)机采在一个平面上切割茶树,一次性剪下的芽叶量较手采多,若不及时补充养分,会对茶树生长带来影响。在湄潭茶区,施肥只习惯是冬季施用基肥,采茶过程中不追肥或追肥量少,这样不利于提高茶区芽叶质量提高。因此,每次机采后追施一定量的养分,能有效提高机采茶的产量、质量。有研究指出,提高营养水平可使茶叶长势旺盛,持嫩性强,芽叶节间增长[11],由此能降低机采对切割芽叶时带来的破碎率。在本次试验中,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对肥效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今后将进一步改善施肥方式,调节施肥时间与施肥量,结合合理留养,使茶叶机采达到最好的效果。

致谢:浙江大学段玲靓、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段学艺、贵州湄潭永兴茶场金大红及东南茶场的杨飞虎等同志参与此研究的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骆耀平,张兰兰,边金霖,等.贵州茶叶生产规模发展中的剪采矛盾[J].茶叶,2010,36(3):140-143.

[2]邹杰.湄潭:茶之韵茶之梦[N].遵义日报,2010-07-30(1).[3]胡华健.贵州茶叶机采技术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191-192.

[4]张佩,刘静,徐良,等.贵州茶叶产业机械化发的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201-2O3.

[5]王秀铿,黄仲先,朱树林.机采茶园的效益与栽培技术[J].茶叶通迅,1985(4):1-4.

[6]毛祖法.机械化采茶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王秀铿,黄仲先,朱树林.机采茶树采摘适期的研究[J].茶叶通讯,1987(2):6-9.

[8]李金木,毛海斌.大面积茶园的机采[J].茶叶,1991,17(1):33-36.

[9]骆耀平,唐萌,蔡维秩,等.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1):9-13.

[10]边金霖,王加伦,胡华健,等.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J].茶叶,2010,36(4):213-215.

[11]骆耀平,宋婷婷,文冬华,等.茶树新梢节间与展叶角度生长变化及对名优茶机采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4):420-424.

(责任编辑姜萍)

1591

5期张兰兰等: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茶叶采摘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班级:09级茶学2班姓名:陶珊珊学号:200941736205 课程论文题目:茶叶采摘技术 课程名称:茶树栽培育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茶叶采摘技术 学生:陶珊珊 园艺园林学院09级茶学二班学号 200941736205 摘要:茶叶采摘技术是茶树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既是茶树收货过程,也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培养树冠、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采摘的方法、标准、技术是掌握茶叶采摘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及培育丰产茶园的关键。 关键词:合理采摘时期标准方法技术 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已经证明,茶叶采摘与茶树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叶用作物,采收的芽叶即茶树的新稍,既是制茶的原料,亦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新稍上成熟的叶子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茶树新稍具有顶端生长优势和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多次萌发生长的特性。茶树新稍由顶芽和侧芽萌发生长发育而成。顶芽和侧芽所处的位置和发育迟早的不同,在生长发育上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顶芽最先萌发,生长也最快,占有优势地位。但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萌动推迟,生长减慢,甚至呈潜伏状态。所以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新稍每年只能重复生长2到3次,分枝少,树冠稀。而人为的采摘,可解除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稍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密度增加。但茶叶采摘不能过度,否则茶树上叶子太少,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1]采茶和养树的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使得茶叶采摘与一般的大田作物的收货相比,要复杂的多。要正确处理好这两对矛盾,尽可能使其科学合理。通过采摘技术,抑制茶树生殖生长,促进茶树营养生长,协调好采叶与留养、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达到茶叶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2]一、合理采摘 因采期不同、采法不同,获得的芽叶征状和性质不同,并影响到当时茶树或后期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合理采摘尤为重要。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过去茶叶生产中由于采摘不当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幼年茶树采摘过度,茶树未老先衰,青壮年茶树不注意采养结合,覆盖度不大,单产不高;老茶树一直强采至鱼叶,长期处于衰老状态等。[10]60年代以后,各地在深入认识茶树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和加强水、肥、剪等管理基础上,进行不同

湄潭茶文化的调查报告[1]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和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叶生长极为有利。“湄潭翠芽”自2001年起,已连续获贵州省名茶,获“中茶杯”特等奖、一等奖,“中绿杯”金奖,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际茶博会金奖共28次。 一,湄潭茶文化的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推出了以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为代表的优质名茶,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0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2万多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3年内,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 湄江茶是肩形高级绿茶,有40年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 二,湄江翠片的制作工艺 湄江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一)杀青 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技巧

瀚茶园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技巧 茶叶质量的好坏与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采摘方法、鲜叶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采摘标准是:以茶树冠顶叶形成小开面至中开面,或芽梢已形成驻芽时采2-4叶,以3叶为佳。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同时还应注意: 1、采摘期与时间。茶树的萌芽生长是有季节性的,而且与品种、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及茶园管理等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茶园的施肥修剪、技术调节措施等,是调整采摘期的关键。优质高档生态茶叶的采摘应选择晴天,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制得高档生态茶的关键。 2、采摘方法。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手摘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的采摘。在长期实践中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刀割法和机采法,刀割法常采用半月形茶刀割茶叶。机采法是采用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都明显比手工采摘差,对叶梢选采性能差,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和工时费用的增加,能降低生产成本。 3、采摘注意事项。一是采叶成熟度要适宜,茶叶不宜太嫩或过于粗老。一般大多采摘3-6叶片,如果采2-3叶,仍有新叶留在茶树上,这样会影响产量,如果整个新梢都采下,又会影响质量,为此建议,先采芽梢2-3叶,再采新叶单片另行制作,这样做既能提高茶叶质量,又能提高茶叶产量。二是春茶持嫩性较强,可适时分批采,即“初期适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以夏茶适当嫩,秋茶适度老的原则。采摘应做到“三不带”与“三分开”,即“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单叶”,和“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早午、晚青叶分开,不同地点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作出高档生态“午青”茶。 @尚客果品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装茶菁之器具我国多用竹筐,采工每人背负一只,每区可置大箩四只,用挑茶菁至厂,印度多用麻袋或布袋,但不通空气,瓜哇印度有用椰袋者,而锡兰及巴达维亚等大茶园因用缆车输送茶菁,故用特制之沙网架装之,网上衬以Mara草,以免茶菁在运送途中,因摩擦而受伤。茶菁之运送,我国多用挑运或肩背,有用单车或牛车马车拖车者。外国大茶园,则用汽车电车或缆索,室内运送则可用升降机,循环带,或台车等。 茶菁采下后须注意下列诸点: 1.不可久握手中。 2.不可压置,以免生热而?酵,并生宿味(140F十分钟即红变曰?草)。 3.如发现有碎叶病虫害叶及变色变软之叶及其它夹杂物,应即拣除。 4.雨菁露菁,应先簸筛以去水分,并放于阴凉处以阴干之。 5.茶菁尽速运回工厂,不可久置茶园内。 6.茶箩应放于荫蔽处,并用物遮篮,忌与日光接触。 7.茶箩中间须留空隙,以免堆压发热。 8.一日至少分三次秤茶,勿使鲜叶堆置于茶园中时间太久。 9.采后之叶,尽速付制,以「即采即制」为原则。但亦须行活叶处理。 10.生叶务须当日制完,如万不得已,不能制完,则留下之生叶,明日应改制其它茶类,不可制绿茶。 11.茶菁堆置厂中,不可大厚,堆置地点,须阴凉而清洁。 12.粗嫩不一之茶菁,应分别堆置,以便分别制造。 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 1.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 2.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 3.采摘时应严格规定采摘之标准,并严格执行之,使品质划一。 4.须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5.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杀菁时又易焦变。 6.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 7.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 8.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 9.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10.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 11.养成早采嫩摘之习惯,并递年早采。 12.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 13.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 14.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 15.发育不佳时,对口叶及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16.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或鱼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 17.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 18.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19.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 20.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21.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酵或受日光雨水。 22.每株茶树,中间宜探摘较深,外围较浅,则茶树发育较佳。

湄潭县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茶业产业化发展

湄潭县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茶业产业化发展 发布日期:2007-05-30 新闻来源:遵义市经贸委 [中国中小企业贵州网驻遵义通讯员何治辉报道]据了解,湄潭县委、县政府为促进本县茶业产业的发展,树立茶叶产业大县的目标,实现由茶叶资源大县向茶叶产业强县的目标迈进,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该县茶叶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标准化茶园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实现茶叶产业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效益转变;由注重单一种植向注重产供销三个环节的转变;由注重产品向注重品牌的转变;由注重省内市场向注重国内外市场的转变。 该县在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对新建茶厂或技改投资规模达到中型龙头加工企业标准的,享受下列政策:一是建厂或技改贷款,贴息3年;二是投产后按企业当期实现的县级地方税收等额奖励3年;三是优先安排征用土地,建厂用地作农业用地管理,非永久性建筑物占地,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四是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获成功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10万元、1万元;五是建厂或技改县级规费一律缓交。 同时,在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中,对达到要求并验收合格的

企业,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获得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 在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市场化进程中,该县还积极组织企业推介“湄潭翠芽”产品,参加“中茶杯”和“中绿杯”以及国际名茶评比活动,对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税收达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并制定“湄潭翠芽”公用品牌推介方案,采取政府牵头、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到全国大中城市和湄潭茶业主销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交易会。凡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广告“湄潭翠芽”3个月以上的奖励3万元;在出省高速公路永久性广告牌上宣传“湄潭翠芽”半年以上的,每幅奖励2万元;在地级以上城市广场推介以“湄潭翠芽”为主题的品牌周活动,每次奖励2万元。 另外,该县还支持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进入超市大卖场等,构建湄潭茶叶营销网络。凡在地级以上城市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翠芽”专卖店,经营1年以上的每家专卖店补贴2万元;在全国知名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茶叶批发部,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奖励1万元。

茶叶的采摘方法与技巧

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 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2、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⑴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⑵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⑶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

茶叶的采摘技术

茶叶的采摘技术 合理采摘是茶叶获得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采茶就是要根据茶树品种、气候条件、树龄、生长势及不同肥水水平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幼龄茶树的采摘 在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成年茶树的采摘 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机械采茶 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10倍。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便携式高空水果智能采摘器

2019.10科学技术创新-185-便携式高空水果智能采摘器 薛彪叶昕房卓娅衡金龙周子健魏洁安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当前高空水果采摘应用具有广泛的市场,本文提出设计基于行程开关和红外控制的便携式高空水果智能采摘器。基 于餃轴承结构完成采摘器的360。全面旋转,基于冇■程开关和红外线控制完成水果的自动采摘,并设计水果滑道实现水果采摘传输一体化该水果采摘器不受水果高度的限制,实现水果采摘、传输、收集全过程,有助于提高水果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该装 置可操作性高、成本低、便于存放,降低劳动强度,具有市场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便橈式;行程开关;红外控制;较轴承;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S22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10-018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空水果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但当前人工采摘仍然是主要的农业劳作方式.虽然市场上已存在部分的水果采摘器.但是这些采摘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a.全自动智能采摘机器人虽然采摘效率较高,但成本高,且维修、保养费用较高叫 b.大型机器采摘装置整体笨重,不方便进行移动与存放,而且大型机器采摘装置成本高昂,并且在进行采摘时机器其他部件容易磕伤果实表面造成损失。 c.市场上小型便携采摘装置仍需要人工进行剪切、摘取等操作.在采摘过程当中任然需要大量体力;小型便携采摘装置缺少果实完成采摘后的传输装置叫 针对当前高空水果采摘器的不足,为满足广大果农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提出设计一种经济、安全、高效、便携的高空水果采摘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总体设计及工作过程 1.1总体设计 基于机械原理、电路原理及传感器等理论知识叫设计出一种便携式高空水果智能采摘器,用于人工辅助的高空水果的智能采摘,实现水果的自动采摘和收集,使其具有经济、便携、安全、高效等优势。 便携式高空水果智能采摘器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构成,其中,机械部分包括叶片式切割装置、电动伸缩杆、伸缩支架、支架与主杆间的连接装置、果实传输装置、果实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控制部分主要由红外线控制器与行程开关组成叫其3D模型图如图1所示。看到可采摘的果实时,通过控制按钮 使电动伸缩杆伸到适当的长度,直至 切割装置靠近果实,并使得果茎进入 叶片式切割装置的缝隙;最后通过控 制键触发红外线控制器启动切割装置 内的三叶刀片旋转,旋转刀片将其切 割。通过切割装置外壳的倾斜度,使果 实通过切割装置下部的通道口进入果 实输送通道内,进入果实收集装置,同 时安装在通道口的行程开关采集果实 下落信息,三叶刀片停止转动。工作结 束后,收回整理即可。 2主要部件 2.1叶片式切割装置 2.1.1切割控制流程。采摘器通过 按键启动安装在切割装置里的红外线 触发器,使得电机转动,刀片切割果实 果茎。当果实从输送管道口下落的瞬 间,触发行程开关,电机停止转动。切 割装置控制程序图如图2所示。 2.1.2设计结构。叶片式切割装置 由类似于电风扇叶片的三叶刀片和一 个保护壳体组成。在保护壳体内侧安图2程序设计框图 装三叶刀片,在刀片下方设置保护网使其与果实隔离,并在壳体上方设计多条缝隙,用于果茎进入壳体。当果实的果茎进入缝 4 隙,三叶刀片对其切割。三叶刀片的平面模型图如图3所示。 6 *7 8柳叶刀整体柳叶刀与电机轴装配 1.电机 2.切割装置外売 3.电动伸缩杆 4.控制按键 5.枝轴承 6.三脚支架 7.脚轮 8.果框 9.水果滑道10.缓冲兜.行程开关与红外线控制器 图1釆摘器的整体3D模型图 1.2工作过程 便携式高空水果智能采摘的工作过程:设计一个可移动收缩式三脚架作为采摘器采摘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支撑;当操作者 图3三叶刀片模型图 2.2电动伸缩杆 电动伸缩杆为采摘装置的主杆.由两个直径不同轻质杆组成,小杆嵌套在大杆内;大杆和小杆通过螺杆连接进行配合伸缩,通过电机控制杆的伸缩;伸缩杆的大杆的外侧装有两个小圆环,小圆环与传输管道相连接,带动传输管道的伸缩。 2.3果实传输装置(转下页 )

遵义市茶产业简介

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 —贵州遵义市 遵义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贵州茶园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茶区。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北部。古称播州,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划归贵州。1997年撤地设市,辖15个县(区、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8.6%,现有总人口770万人。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区,多云雾缭绕气候,是形成高品质茶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发展生态茶最佳地区。 遵义茶业一直位居贵州省首位。“十一五”以来,我市把茶叶作为“七个一百工程”、“八大农业产业”重要产业之一来抓。全市茶园规划区涉及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务川、余庆、遵义、绥阳、仁怀等九县市,湄潭、凤冈位列全省第一、第二位。现有茶园15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占95%,有机茶园达9.3万亩。现有加工企业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9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2013年,全市投产茶园面积80.5万亩,产量达6万吨,综合产值66亿元。“湄潭翠芽”及“兰馨”商标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成为贵州茶叶和贵州茶叶企业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湄潭翠芽”和“凤风锌硒”茶分别占据贵州五大名茶和三大名茶第一位和第三位。这里有获得基尼斯纪录高73.8米的“天下

第一壶”,有连片茶园10余万亩的“中国茶海”,有无数点缀于林茶相间中具有黔北民居风格的富裕美丽新农村。 近些年来,为加大宣传推介,我市将着力打造“中国茶城”综合交易市场,重点以“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正安白茶、遵义红”五大茶叶品牌为主,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国际性茶事活动,曾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组织“名茶之乡”、“无公害示范县”、“定点市场”及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殊荣。2009年和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及2010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遵义市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称号。 规划到2015年,全市实现茶园总面积260万亩的目标,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大市。以五大品牌为重点,进一步扶壮龙头企业,建设和打造“中国茶城”综合批发市场及全国茶叶交易和茶旅游集散中心,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体的多茶类产品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把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关,实现茶叶产量10万吨,综合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目标。把茶产业打造为遵义东部及北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热忱欢迎各位朋友莅临遵义观光、品茗、置业、安家!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茶叶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及采后之处理 2015-12-18 09:22来源:第一茶叶网浏览:305 摘要: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1. 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 树势整齐而旺盛。2. 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 产量。3. 采摘时应严格规 ... 茶叶采摘时应注意下列诸点: 1. 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 2. 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而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 3. 采摘时应严格规定采摘之标准,并严格执行之,使品质划一。 4. 须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5. 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杀菁时又易焦变。 6. 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 7. 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 8. 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 9. 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10. 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 11. 养成早采嫩摘之习惯,并递年早采。 12. 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

13. 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 14. 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 15. 发育不佳时,对口叶及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16. 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或鱼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 17. 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 18. 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19. 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 20. 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21. 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

贵州茶产业简介

2013年贵州茶产业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黔党发〔2007〕6号文件和2012年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整合资源,合力推动,全省茶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提速转型。截止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11万亩(投产茶园270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3869万亩的15.8%,居全国第一位;全年茶叶产量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8%、9.1%,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 (一)茶园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引导,整合资源集中扶持茶叶主产县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全年新增茶园87万亩,超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60万亩的45%。遵义、铜仁、毕节、黔南茶园面积分别达152万亩、126万亩、98万亩、85万亩,累计占全省3/4。茶园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3个、20万亩至30万亩的县7个、10万亩至20万亩的县12个,万亩以上乡镇186个、5000至万亩乡镇251个,万亩以上村52个、3000亩以上村503个。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89.3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6.3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全省茶农128.48万户,茶叶专业合作社781个,10亩以上的茶叶家庭农场12万余户。 (二)加工快速升级。采取财政资金贷款贴息方式,支持新建改扩建茶叶加工企业,提高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全

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1337家(加工点1789个),茶叶加工企业集群效应初现。其中,9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2家市(州)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商标数934个,350家企业通过QS认证,220家企业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全年从茶叶大省以及其他行业引进企业87个,投资17.93亿元。中粮集团关注贵州多年,已下决心投资贵州茶产业,依托贵州实施做大中粮绿茶的战略。今年高端茶叶市场销售下滑,茶青价格下降、产品成本回归理性,贵州茶叶性价比高的优势更加明显,大宗茶生产比重提高,茶青资源利用率提高。全省生产夏秋茶生产企业明显增多,占企业总数57.3%。推动组建贵州黔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魅力黔茶产销联盟(已有74家企业同意加盟),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加快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茶叶园区成为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个省级茶叶类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基地面积96万亩,入园企业536家、农民合作社245家,投资50亿元(整合财政投入16.4亿元)。实现产值72.73亿元、销售收入54.73亿元,分别占全省园区总数的22.3%、23.1%。 (三)宣传推介活动日益增多,市场不断开拓,品牌整合进程加快。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主题,围绕目标市场,全年组织企业500家次集群参加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银川、济南、青岛、成都、重庆、香港等13届(次)茶博会;在贵阳、北京、深圳、济南等城市举办5次万人品茗活动,10万人次免费品鉴贵州绿茶。承办了2013

茶叶的采摘与制作

五、茶叶的采摘与制作 1、茶叶的采摘 茶树的新梢生长到可以采收的标准时,即可及时采取,采下的芽叶为制茶的原料。 茶树通过适当的采摘,可以不断减慢新梢顶端的生长势头,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更多的新梢,延长茶树的经济生产期,增加产量,且能提高成茶品质。 茶叶萌芽分为早生、中生、晚生三大类。视各地气候环境,早生种一般在2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开始采摘;中、晚生种则各依次延迟约十几日。 中国大部分茶区,对茶树合理采摘是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的规则来进行的。不同茶类对原料茶叶要求有不同的采摘标准,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来制订。 目前我国大宗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质量兼顾,以收益最高为依据,一般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和柔嫩的对夹叶。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须等新梢生长近成熟,叶片开度达八九成时,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 名贵茶类的采摘标准,要求原料细嫩匀净,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 边梢茶对原料嫩度要求较低,主要采用粗大的叶片,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均可。 采摘分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人工采量比机械少,成本高,价格也较昂贵。然而,人工采茶选择性较大,叶片也较完整;机械采茶成本较低,但是茶叶无选择性,茶梗、老叶、嫩叶混合在一起。由于成本的不同,售价也不同。人工

采茶用手折还是用小刀切,制作出来的茶的品质是有些差异的,大量制作茶叶时,采用机械比较能稳定茶叶的质量。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决定的。所以,合理、科学地采摘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2、茶叶的制作 炒茶的工艺较复杂。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静置多长时间开始炒,是茶叶变化的关键,并由此而制造产生出三大系列茶叶,即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 鲜叶即刻炒定干燥后制成的茶叶,称为不发酵茶。由于不发酵而对鲜叶的颜色改变不大,所以是绿茶。 鲜叶经过静置到一定的时间而炒定干燥的茶叶,称为部分发酵茶,或者有人说的半发酵茶。这类茶叶是最复杂的,因为静置时间的长短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发酵10%~70%都有。因为这类茶属于部分发酵,所有干茶呈现青色,发酵越高青色越深,甚至转为青褐色。总的来说,呈现的颜色是青蛙皮的颜色,因此称为青茶。 如果将鲜茶静置时间长,让它完全“渥红”,即是全发酵茶,做出来的干茶呈暗红色,也就是红茶了。 如今,茶叶的制造大部分是以炒青的方法来固定它的发酵度,绝大部分的茶叶外形属于散茶类。因此,喝茶是以沏泡的方式,喝泡出来的茶汤。煮茶、烹茶或点茶的方法已经很少用了,喝茶的方式不同也影响到茶对人身体的保健功能和药理作用,同时也影响到不同茶文化的发展。 茶叶在现代已经是许多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茶叶的名称很多,并不是因为茶树的品种太多,所以不可把茶叶的成品名与原料名混淆。也就是说,这棵茶

水果采摘装置设计

水果采摘装置设计

水果采摘装置设计 0文献综述 0.1水果采摘实现机械化的必然趋势 在水果的生产作业中,收获采摘是整个生产中最耗时最费力的一个环节。水果收获期间需投入的劳力约占整个种植过程的50%~70%。采摘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果的储存、加工和销售,从而最终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水果收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但是由于采摘作业环境和操作的复杂性,水果采摘的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目前国内水果的采摘作业基本上还是手工完成。在很多国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不仅成本高,而且还越来越不容易得到,而人工收获水果所需的成本在水果的整个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竟高达33%~50%。高枝水果的采摘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现水果收获的的机械化变得越来越迫切,发展机械化的收获技术,研究开发水果采摘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和开发果蔬收获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对于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新鲜果蔬品质,以及满足作物生长的实时性要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采摘机器人是未来智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4年11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还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械采摘取代手工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0.2国外水果机械化采摘装置研究进展及现状 水果的机械化收获技术已有40余年的研究历史。收获作业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8年美国学者Schertz和Brown首次提出应用机器人技术进行果蔬的收获,当时开发的收获机器人样机几乎都需

湄潭农商行精心“培育”茶产业[权威资料]

湄潭农商行精心“培育”茶产业 发挥信贷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直至其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地方金融机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所扶持的客户群里,呈现并记录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群体和产业:从茶农,到茶叶加工户,再到茶叶企业;从小面积种植,到规模化,再到产业化。 如今的湄潭,茶叶已是一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而这,也恰好是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成就的目标与业绩。 与全省其他市(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样,湄潭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尤其近10年间,其改革发展的步伐更加快速:2005年8月,湄潭县18家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组建为贵州湄潭农村合作银行;2013年4月,改制为贵州湄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湄潭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农村信用社由合作社向股份合作制再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迈向市场化、商业化的改革深水区。 围绕发展理念 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黔北小江南”,又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西部茶乡”,更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是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湄潭县秉承茶产业发展理念,加大投入扶持茶叶基地建设和茶叶加工企业,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县情,湄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叶产业定位于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定位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先发展产业。因此,扶持茶产业发展一直是湄潭农商行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业务。

湄潭农商行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上来,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部署,加大对茶叶产业的信贷投入。截至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48万亩,投产茶园36.5万亩,涉及15个乡镇8万户茶农30万人,茶叶总产量3.01万吨,产值达到21.1亿元,茶业综合收入41.2亿元,茶农茶青收入13.71亿元,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和中国名茶之乡。 创新产品方式 有力助推茶产业发展 围绕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湄潭县农商行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服务方式。 为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抵押难的问题,针对茶农单户信用贷款额度不能满足自家茶叶生产资金需求的实际,湄潭农商行制定了《贵州湄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致富通”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暂行)》,由3~5户农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有效解决了茶农大额资金的需求。 “‘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以农户的信誉为条件,结合农户的实际还款能力,通过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合理确定农户授信额度,在农户授信额度内发放不需要提供担保的信用贷款。”湄潭农商行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他们对“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业务大胆创新,在农户建档评级中将茶叶种植户的茶园进行估价,作为农户资产纳入建档评级范围,以此扩大授信额度,合理满足信贷资金需求。 此外,湄潭农商行通过采用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解决经营户不能提供有效担保的问题。依据在茶青收购季节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农商行通过与大众信用担保公司、现代农业担保公司合作,解决了部分茶叶企业和种植、加工、经营户的资金需求。

茶鲜叶机械化采摘项目规划

茶鲜叶机械化采摘项目规划 1. 项目背景及意义 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 80%~90% ,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 70% 。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在名优茶生产中,由于要求鲜叶原料幼嫩、匀齐,标准严格,茶叶采摘的劳动力投入更高,有些茶区名茶采摘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0%多。 茶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速,同时茶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比较效益近年来有所下降,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茶业外的行业转移,靠大量劳动力支撑的茶业生产发展,尤其是名优茶生产发展均因鲜叶原料采摘劳动力不足而受制约,机械化采茶将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希望所在。 2015年,信阳市茶园总面积187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全市783.74万人口,其中茶农约93万,茶叶从业人员近百万。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是茶农,每7个人中就有1人是从事茶业工作的。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6个,其中国家级及省级茶叶龙头企业各1个;全市拥有百万资产的茶农30余户,茶园面积超过300亩的种茶大户300个;茶叶集贸市场100余个;茶艺馆、茶楼30多家。

机械采摘能有效的提高采摘效率,相对于手采属于无选择性采摘,采下的鲜叶匀度较差,鲜叶质量不如手采叶。采摘细嫩,芽叶均匀一致是名优绿茶鲜叶的基本要求,鲜叶质量直接影响名优茶的经济效益,如能通过一系列的栽培措施和采后分级处理,使机采鲜叶经处理后能达到不同等级名优茶鲜叶的要求,对名优茶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通过在浉河区董家河乡、浉河港乡等地建设茶园1万亩,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对茶园进行整修,统一进行机械化采摘。项目建设期五年。 3. 项目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采茶机都是针对大宗茶生产时采摘茶树鲜叶用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动力带动刀片运动,快速剪切并收集茶树芽叶,从而达到采摘茶叶的目的。日本对采茶机的研究较早,可追溯到 1910 年,从采茶剪的出现算起,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日本上世纪70 年代茶叶机械化采摘基本得到普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对六个主要产茶县的统计调查显示,春茶机采达80% 左右,夏茶机采高达91% 。其后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始应用推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

绿茶采摘技术

绿茶采摘技术 1、采摘和留养相结合。茶叶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茶树上留有适量并配置合理的成熟叶片,是维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在茶叶采摘的同时,要注意适当预留新叶,应保证每年有一批新生的叶片留在茶树上,待其成熟后形成主要的营养物质合成场所。当前我国名优茶畅销,一般应在春茶期间尽可能多采名优茶鲜叶原料,夏、秋茶可适当采摘名优茶或大宗茶原料,但应到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高山茶园或低丘生长不良的茶园,春茶后期就应留叶采,夏、秋茶少采或不采,要提早封园,集中留养。 2、采摘时要产量和质量兼顾。在茶叶采摘时,要强调鲜叶质量和数量相结合,严格采摘标准,防止鲜叶污染和变质,保证成茶品质和满足市场对茶叶的数量要求。 3、茶叶采摘要因地、因需制宜。栽种的品种和施肥水平不同,茶园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一样,导致茶园中茶树生长状况差异较大,同时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茶叶采摘标准、数量和采摘方式应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和所加工茶类对鲜叶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要因地、因时、因加工茶类和级别需要不同而灵活掌握。如对幼龄中重修剪茶园,在一定时间内要采用打顶采,对树势较弱的茶园可适当多留叶养护,而对生长良好的茶园,则可进行正常采摘。 二、鲜叶运输技术要点鲜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除茶叶加工技术外,茶叶质量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的高低,做好鲜叶采摘后的运输,是保证

为无公害茶叶加工提供高质量鲜叶原料的基础条件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进行手工鲜叶采摘时,要求盛装鲜叶的容器是可透气的竹篮或竹筐,不允许使用塑料袋或尼龙编织袋一类的不透气容器盛装鲜叶,以免鲜叶受闷发热变质,尤其是名优茶鲜叶的采摘更要注意这一点。用机械进行鲜叶采摘时,从采茶机上卸下的装满鲜叶的盛叶袋,应及时转移到阴凉的存放处,避免阳光长时间曝晒引起鲜叶变质。 鲜叶采摘后,有的是直接送往茶叶加工厂,并由茶厂设专职验收员对鲜叶进行验收,然后统一进行贮存付制;但有的茶厂,鲜叶的过秤、验收是在茶园中进行的,即直接到茶园收购鲜叶,再送回茶厂验收,均应做到鲜叶验收、运输过程中,不直接接触地面,以免受到地面微生物的污染,在茶园进行鲜叶验收时,鲜叶过秤、验收处应设在遮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经验收、过秤收进的鲜叶,一定要用透气竹筐存放,竹筐的大小要与运输车货箱相匹配。 三、无公害绿茶手工加工技术要点首先,应要求手工名优茶加工有一个卫生的加工环境,加工场所要相对独立,与家畜栏舍、厕所、粪坑等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防止异味污染茶叶。其次,手工制茶要有专门的加工间,不得与厨房、住人房间等混用。炒茶间要求采光和通风良好,房顶和墙面粉刷清洁卫生,地面光滑不起灰尘。炒制间应足够宽敞,除可以摆放炒茶锅和相关用具,以及留有炒制人员的操作空间外,还应有足够的鲜叶摊放面积。加工间不允许与加工无关的人员随便出入,更不允

湄潭茶叶历史

三茶圣陆羽何以知湄潭茶茶味极佳? 在“远古的茶事”一节里,《史话》载明:“在《茶经·八·之出》中提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从‘十一州未详’说明,茶圣陆羽并未到过这些地方,他是从别人手里得到的茶叶,品后觉得“其味极佳”。 “陆羽撰写《茶经》花费了大约20年的时间,即公元760-780年之间。在这些年中,朝廷动荡,不断贬臣流放于贵州……就是这些被贬流放的臣子来贵州认识了贵州的茶叶,通过本人或亲友或押差将茶叶带出大山为世人知晓。” “《茶经》中一句‘其味极佳’而使贵州茶叶逐渐成为上贡朝廷的方物。贵州的茶叶、骡马、金丝楠木、丹砂等方物上贡朝廷,史料没详细记载,只笼统提到‘贡方物’或‘来朝献方物’,而且进贡频繁。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才有记载:‘贵定云雾山茶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湄潭县令杨玉柱邀文士韩应时等同僚闲游湄潭城,一路漫步至湄水桥,皆被春节期间湄江岸上家家户户灯笼楹联所吸引,‘彩球高结,鱼虾争戏’的情景,使得同行心旷神怡。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再抬眼望去,象山四周茶垄之间,茶姑挥舞灵巧的双手在茶垄上跳跃。韩应时触景生情,遂吟出‘两岸踏歌声,士女采茶工且艳’?的诗句。康熙时象山的茶园,一直保留到民国年间,这也是恐怕是张天福当年选址湄潭,将实验茶场的总部设于象山脚下的万寿宫的原因吧。 湄潭,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历史上的数次战争期间,其地多为宁静的后方,一带山峦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成为名人侠士的归隐地。明朝遗臣钱邦芑、南明兵部尚书程源、贵州总督范鑛等因时局的变迁而纷纷隐居湄潭。钱邦芑隐居湄江边上的西来庵,范鑛隐居湄江琴州岸上,彼此之间相距甚近,时常邀约当地名士浏览湄江景色。他们在琴州拣干枝扫树叶生火煨茶,一边品茶一边吟诗抒发各自的情感,久久不愿离去。故而留下‘扫叶烹茗,啸歌自适,流连忘归’的史料。同治十三年(1874年),湄潭进士安盘金,在游湄潭清虚洞(今观音洞)时触景生情,留下了“诗笺扫苔石,茶鼎听松风”的佳句。 六浙江大学和湄潭茶业的发展 《史话》以“浙江大学在湄潭的茶事点滴”为题,简述了浙江大学先西迁到 湄潭办学和茶叶产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相互协作,合办省立桐茶职业学校。该校设茶叶科和蚕桑科,学制三年,中央实验茶场场长刘淦芝兼职为教授、中央实验茶场技术室主任李联标兼任茶叶科主任。每年输送农学院学生到实验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