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等式评课稿

不等式评课稿

不等式评课稿
不等式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评课人---李彬

这节课,张军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室让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闪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开始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能以常见例题为例,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在紧跟其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二、巧妙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让学生们在自己观察,自我猜想,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教学中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

在教学上利用教具与课件有效的进行教学,单凭老师的语言阐述不够深入,这时恰当的利用教具和课件,形象直观,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应用与拓展新知。

总之,张军老师的课是一节不错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和效仿。但也有不足之处,时间安排有些紧,但这堂课虽然有一些缺憾,但并不影响这堂课整体的美,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追随完善、不断在生成的缺憾中逐渐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看到了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 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现目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完成了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归纳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预设方案: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几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 学生做题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①、②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在上课时,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作为本堂课的难点,也就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变号问题,我认为: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了,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移项变号的法则不应是让学生记住其概念,而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练习,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备课就是备学生,要充分朝学生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题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再者,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练习,让其巩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对于本堂课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一、基础知识 1.性质 对称性a>b?b<a 传递性a>b,b>c T a>c 加法单调性a>b T a+c>b+c 乘法单调性a>b,c>0 T ac>bc;a>b,c<0 T ac<bc开方法则a>b>0 T移项法则a+b >c T a>c-b 同向不等式相加a>b,c>d T a+c>b+d 同向不等式相乘a>b>0,c >d>0 T ac>bd 乘方法则a>b>0 T a n>b n倒数法则a>b,ab>0 T 2.证明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换元法 证明技巧:逆代,判别式,放缩,拆项,单调性 3.主要公式及解题思路 公式:a2+b2≥2ab(a,b∈R) a3+b3+c3≥3abc(a,b,c∈R+) 思路:① ② ③ ④正数x,y且x+y=1,求证:≥ 二、例题解析 1.(1)a,b∈R+且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B. C.D. (2)若0<x<1,0<y<1且x≠y,则x2+y2,x+y,2xy,中最大的一个是() A.x2+y2B.x+y C.2xy D.

(3)若a,b为非零实数,则在①a2+b2≥2ab ②≤ ③≥ ④≥2中恒成立的个数为() A.4B.3C.2D.1 (4)下列函数中,y的最小值是4的是() A.B.C.y= D.y=lgx+4log x10 (5)若a2+b2+c2=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a2+b2+c2>1 B.ab+bc+ca≥ C.|abc|≤ D a3+b3+c3≥ 2.(1)已知x,y∈R+且2x+y=1,则的最小值为 (2)已知x,y∈R 且x2+y2=1,则3x+4y的最大值为 (3)在等比数列{a n}和等差数列{b n}中,a1=b1>0,a3=b3>0,a1≠a3,试比较大小:a5b5 (4)已知a>0,b>0,a + b=1,则的最小值为 (5)已知:x+2y=1,则的最小值为 (6)已知:x>0,y>0且x+2y=4,则lg x + lg y的最大值为 (7)若x>0,则,若x<0,则 (8)建造一个容积为8 m3,深为2m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造价分别为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元。 (9)某工厂生产机器的产量,第二年比第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a,第三年比第二年增长的百分率为b,第四年比第三年增长的百分率为c,设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P,且a+b+c 为定值,则P的最大值为 3.求证:a2+b2≥ab+a+b-1 4.已知a>0,b>0,c>0,求证:≥ 5.已知:a,b,c∈R+且a+b+c=1,求证:

一次函数评课稿(1)

《一次函数复习课》的评课稿 今天按照学校的安排,数学组全体老师听取了江老师的初二数学课,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观点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整节课听下来总体感觉是姚老师这节课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考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上的非常成功的复习课。 他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姚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姚老师虽是刚分配的年轻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他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他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姚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他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姚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他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 我的二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开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姚老师这节课已对一次函数常见9个考点的六个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不足的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这一重要考点用力不够,是否可以把横向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例2放在下节课,再在本节复习重点“三个一次”上纵向再深入点、多花点时间呢?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重点难点题型全覆盖试卷附详细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重点难点题型全覆盖试卷附详细答案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方程2- =- 去分母得( ) A. 2-5(3x -7)= -4(x+17) B. 40-15x -35=-4x -68 C. 40-5(3x -7)= -4x+68 D. 40-5(3x -7)= -4(x+17) 2.某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需8天完成,现由甲先做3天,乙再参加合做,求完成这项工程共用的时间.若设完成此项工程共用x 天,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312+x 8=1 B. x+312+ x?3 8 =1 C. x 12+x 8=1 D. x 12+ x?3 8 =1 3.某种衬衫的进价为400元,出售时标价为550元,由于换季,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持利润不低于10%,那么至多打( ) A. 9折 B. 8折 C. 7折 D. 6折 4.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200元,标价为1575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持利润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 ) A. 6折 B. 7折 C. 8折 D. 9折 5.某中学向西部山区一中学某班捐了若干本图书.如果该班每位同学分47本,那么还差3本;如果每位同学分45本,那么又多出43本,则该班共有学生( )名. A. 20 B. 21 C. 22 D. 23 6.若x =2是方程k (2x -1)=kx +7的解,那么k 的值是( ) A. 1 B. -1 C. 7 D. -7 7.商店同时以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则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 ) A. 不赔不赚 B. 亏损8元 C. 盈利3元 D. 亏损3元 8.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2y=1 B. ?5x +1 C. x 2=4 D. 2t+3=1 9.某商店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价降低了5%,出售价不变,使得利润率由m%提高到(m+6)%,则m 的值为( ) A. 10 B. 12 C. 14 D. 1 10.一个教室有5盏灯,其中有40瓦和60瓦的两种,总的瓦数为260瓦,则40瓦和60瓦的灯泡个数分别是( ) A. 1,4 B. 2,3 C. 3,2 D. 4,1 11.一益智游戏分二阶段进行,其中第二阶段共有25题,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扣2分,不作答得0分.若小明已在第一阶段得50分,且第二阶段答对了20题,则下列哪一个分数可能是小明在此益智游戏中所得的总分(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主讲老师嘉鱼县渡普中学张茂林 评课人:嘉鱼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明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张茂林老师讲了一堂数学教研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张老师选择方法,巧妙化解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是一堂高效的课。下面我就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张老师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问题,按不同的时段进行有效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其次,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注重讲练结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恰当地点拨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张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他主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同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讲授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和由解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都要求学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明运行趋势,同时运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关量的关系,很自然地明确解题的思路。复杂问题出现时,张老师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动笔求解,而是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张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讲解详略得当,该讲的就讲细讲透,让学生听得清楚,能真正掌握运用,该略的地方一带而过。注重变式练习,学生训练及时有效。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得益于平时对教材、教法、学情的研究。我们只要有一份责任,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的课堂都会有精彩呈现,课堂效果一定会有效,甚至高效。 评课人:渡普中学段善祥校长 这节课,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室让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闪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开始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能以常见例题为例,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重难点突破习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重难点突破(配套习题) 知识点1:不等式组基本性质(一看系数,二看符号) 1.若(m ﹣1)x >m ﹣1的解集为x <1,则( ) A. m >1 B. m <1 C. m >0 D. m <0 2.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5a >4a B.x+2<x+3 C.-a >-2a D. a a 24> 3.关于x 的不等式(m +1)x >m +1的解集为x <1,则( ) A. m <0 B. m <﹣1 C. m >1 D. m >﹣1 4.当m ______________时,不等式(1 )8m x 的解集为81 x m 。 5.如果0< C 、a b x -< D 、a b x -> 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的解集为2x ,则2ax b 的解集为 ,则不 等式2ax a bx b 的解集为 7.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2ax x a 的解集为2x ,则a 的值为 若其解集为2x ,那么a 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2:不等式组的解集(5种基本形式,注意是否取“=”) 1、若不等式组? ??<<-a x x 312的解集是x<2,则a 的取值围是( ) A.22 32 a x a x 无解,则常数a 的取值围是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要点重温之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 ?a n >b n ; 当a<0,b<0时,a>b ?a 2b 2?|a|>|b|。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 x 1<2推得的应该是:x>21或x<0,而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 00即可。以下用“取倒数”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31x f ->31或3-f(x)<0得)(31x f -<0, ∴g(x )∈(-∞,0)∪(31,+∞);f(x)+3>3?0<3)(1+x f <31?1③b a <;④2>+b a a b 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 2>bc 2;②若ac 2>bc 2,则a>b ;③若a>b,c>d 则a -d>b -c ; ④若a>b,则a 3>b 3;⑤若a>b,则),1lg()1lg(22+>+b a ⑥若aab>b 2; ⑦若a|b|;⑧若a;⑨若a>b 且b a 11>,则a>0,b<0; ⑩若c>a>b>0,则b c b a c a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迁移]若a>b>c 且a+b+c=0,则:①a 2>ab ,②b 2>bc ,③bc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重难点复习

一元一次方程的重难点复习 授课教师:中山市东升旭日中学 何 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本章所学知识,梳理重要知识点,进一步系统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培养总结归纳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解方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和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3.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互动,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通过知识点的回顾,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部曲,准确计算; 2.学习难点:掌握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活动1----独立思索与合作探究◆◆ ◆解下列方程 (1) (2)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PPT,每小组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知识回忆,训练学生解回忆求解方程的步骤,为整节课的学习铺垫基础. ◆展示成果,查找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部曲 1.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最小公倍数、两边同 时,带上括号) 2.去括号(先定符号,再绝对值相乘) 3.移项(移动位置的项要改变符号,不动不变) 4.合并同类项(系数合并) 5.系数化为1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PPT ,学生整体快速齐回答,学生整体齐读. 设计意图:计算练习过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熟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部曲,为学生后面熟练地计算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快速集中精神投入整节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2----看图回忆,激趣诱思◆◆ 等式性质1:.,那么如果c b c a b a ±=±= 等式性质2:;,那么如果bc ac b a == ().那么 如果c b c a c b a =≠=,0 43135x x ---=21136 y y -= -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评郑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直观判断某些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试解的方法明确不等式的解是一个范围。教学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寻求不等式的解。难点是:不等式解的探索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的构建,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郑老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紧紧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不等式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可以有效刻画现实问题,教学时郑老师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充分发挥学习心理中的正向迁移作用,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郑老师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不等式、如何列不等式、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值的寻找,遵循这样一条主线,教师通过列一列、判一判、想一想、练一练等多种方式,强调问题中的基本不等量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 可见郑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节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不等式等多个概念,老师做了大胆的调整,充分利用类比与概括,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2、知识点落实的比较扎实。设未知数、列不等式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的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郑老师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概念的理解清晰透彻。3、借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3篇)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的《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 *老师的课: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老师的课: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6)所选例题习题有梯度。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二)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问题(重难点培优)-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原卷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 专题9.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问题(重难点培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24题,选择10道、填空8道、解答6道.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覃塘区三模)不等式1 2x +1<3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2019春?霍邱县期末)使代数式4x ?32的值不大于3x +5的值的x 的最大整数值是( ) A .4 B .6 C .7 D .8 3.(2020春?莒县期末)已知不等式2x ﹣a ≤0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4,5,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0 B .10≤a ≤12 C .10<a ≤12 D .10≤a <12 4.(2019?广元一模)不等式﹣4x ﹣k ≤0的负整数解是﹣1,﹣2,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8≤k <12 B .8<k ≤12 C .2≤k <3 D .2<k ≤3 5.(2020秋?青田县期末)若关于x 的不等式3x +1<m 的正整数解是1,2,3,则整数m 的最大值是( ) A .10 B .11 C .12 D .13 6.(2020春?嘉祥县期末)若一个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2,则该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可能是下 列的( ) A . B . C . D . 7.(2020秋?余杭区期末)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2<03x +4>a ?x 恰好只有2个整数解,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 的值之和是( ) A .3 B .4 C .6 D .1 8.(2020?南山区三模)关于x 的不等式组{2x?13<2?1+x >a 恰好只有4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变形的应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因而这节内容我更加费劲心思的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上较合理,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本节课先让学生明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再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加深,让学生经历了回顾、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判断、找方法、合作交流等过程。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出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节时,要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 (1)从概念上来说:两者化简后,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但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2)从解法上来看:两者经过变形,都把左边变成含未知数(如x)的一次单项式,右边变成已知数,解法的五个步骤也完全相同;但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变号,而方程两边都

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等号不变。 (3)从解的情况来看: 1、为加深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应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2、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性质3。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的基础。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反思 错误分析引入有效的提问,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巩固前面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问过程中可以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提问中,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在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基础上,类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出对“等号”与“不等号”的不同,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又有点差别,特别是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不同,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的理解。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课堂教学提问中,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尽可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会做。 三、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识,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重在学生参与完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范文篇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的《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 *老师的课: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老师的课: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重难点突破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突破建议: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的形成,同方程组一样,教材中未知数x满足两个不等量关系,即满足两个不等式,教师可类比方程组形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的概念.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突破建议: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称之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一点等同方程组的解. 2.解集公共部分有三种情况:①公共部分为各自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②公共部分为一个点;③无公共部分.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方面从形上借助数轴来求,直观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从数来说,利用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夹,大大小小是无解”来求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和步骤: ①解出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题:1.解不等式组 ②利用数轴或解集规律即口诀求公共部分. 解析:解不等式组时,要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画数轴找它们的解集的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注意实心点和空心圆圈的区别. 例题:2.解不等式-3≤<7 解析:这是一个连续的不等式,其实就是一个不等式组,先化为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方程 把不等式和方程知识点结合,熟练掌握不等式和方程的解法,体会相互转化的思想. 例题: 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x<2,求a+b的值 解析:本题为不等式与方程的综合运用,先用含a,b的式子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有对应关系建立含a,b的方程,求出a,b的值. 例题: 2.已知方程组的解满足x+y<1,且m为正数,求m的范围.解析:可先解方程,用含m的式子表示x,y,再代入x+y<1中转化为关于m的不等式,也可以应用整体思想将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相加得到x+y与m的关系,再代入转化为m的不等式.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重温(11)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知识点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重温(11)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 ?an>bn ; 当a<0,b<0时,a>b ?a2b2?|a|>|b|。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x 1<2推得的应该是:x>21或x<0,而由x 1 >2推得的应该是: 00即可。以下用“取倒数” 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31x f ->31 或3-f(x)<0得)(31x f -<0, ∴g(x)∈(-∞,0)∪(31,+∞);f(x)+3>3?0<3)(1+x f <31?1③b a <;④2>+b a a b 中, 正确的不等式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2>bc2;②若ac2>bc2,则a>b ;③若a>b,c>d 则a-d>b-c ; ④若a>b,则a3>b3;⑤若a>b,则 ),1lg()1lg(22+>+b a ⑥若aab>b2; ⑦若a|b|;⑧若a;⑨若a>b 且 b a 11>,则a>0,b<0; ⑩若c>a>b>0,则b c b a c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迁移]若a>b>c 且a+b+c=0,则:①a2>ab ,②b2>bc ,③bc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修订版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数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五、教学策略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三)、手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一对一教育授课记录 说明:1、考纲要求I、II :I 是考试大纲,针对老教材的;II是新课程标准,针对新教材的; 2、课堂掌握情况以分值来评判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1,2,3,4,5代表5种分值,1代表了解,2代表理解,3代表基本掌握,4代表熟练掌握,5代表综合运用; 3、作业完成情况指学生本堂课针对此知识点进行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

【知识要点】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 1. 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使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注:其标准形式: ax+b <0或ax+b ≤0, ax+b >0或ax+b ≥0(a ≠0).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x a >或 )x a x a ≥≤或或的形式,其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 系数化为1。 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同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如:13 1321≤---x x 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 6)13(2)13≤---x x ( (不要漏乘!每一项都得乘) 去括号,得 62633≤+--x x (注意符号,不要漏乘!) 移 项,得 23663-+≤-x x (移项,每一项要变号;但符号不改变) 合并同类项,得 73≤-x (计算要正确) 系数化为1, 得 3 7 -≥x (同除负,不等号方向要改变,分子分母别颠倒了)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