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文化建设文献综述

班级文化建设文献综述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进而优化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班级的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1]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
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不少农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利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同时,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而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家长与教师的意识当然也影响到学生,久而久之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班级物质文化滞后。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看到小红星可以增进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习园地,以及卫生工具整齐的排放、饮水机的摆放则是属于教室功能型的区域。另外在教室后方的角落可以养盆花和金鱼,在讲台上适时摆放鲜花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
3.班级观念文化形成缺乏有效载体识淡薄、认识片面。
班级观念文化,是在班级成员(教师和学生)相互的学习生活相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里的交往活动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更多的课外活动作为载体来为班级观念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目前,就了解到的情况看来,农村小学班级活动从数量和质量上讲都还很欠缺。主要表现为: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不少班级几乎没有这方面的预算经费;前期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

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也就使班级观念文化的形成成了纸上谈兵。
4.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因为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校长的理想、价值、行为准则等都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使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是指导作用,教师的个性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必然会带领出一班具有创造力或创造意识的学生。由于现时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慢慢失去个性,失去个性的教师所带领的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失去了特色。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直接影响着班级里的学生。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对班级文化建设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王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精神文化、激励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这几个方面;徐英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中指出,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观念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吴水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认为,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的另一重要内容,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三位专家的论述,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管理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内容。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唐惠芬《新课程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指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班级文化建设要反映出“四化”,即凸现人文化、实现自主化、创造个性化和力求开放化。戴联荣、薛晓阳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强调: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要构建建设目标;其次要营造优雅环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班风、班训、班徽与班歌)和创设环境的原则等三个方面;再次要用制度指引行动——制度建设。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
钟家胜在《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出,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不但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8]吴水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强调,建设班级文化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

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
1 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 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 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 制度文化建设
钟家胜在《谈谈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出,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认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功能,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功能,提炼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三是制约和规范功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
3 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 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1]
四、在班级文化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琼 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79-80
[2] 《现代学校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191页
[3] 王芳.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2006,(11):28-29
[4] 徐英.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教育前沿,2007,(3):16-18.
[5] 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3):109-110.
[6] 唐惠芬.新课程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 山西教育,2005,(9):25-26.
[7] 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9.
[8] 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 教育教学,200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