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克特简介

贝克特简介

贝克特简介

贝克特简介

贝克特的典型代表作是什么

贝克特《终局》 1 荒诞派戏剧概述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一般认为,“荒诞派”戏剧这个概念由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斯林提出。他在1961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中化用了加缪的“荒诞”概念,认为“荒诞”不仅仅意味着“荒唐”,更意味着人在被切断了宗教和形而上学根基后,行动上缺乏目的和意义,进而产生痛苦的感觉。代表作家有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内热等。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造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剧作的主题是面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所引起的抽象的恐惧不安之感。在表达这个主题时,故意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均被抽掉,行动被压缩到最小极限,甚至行动不复存在。他们用抽象的、还原到人的原型的形象去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概括。他们借助语言本身的空洞无物,以显示存在的空虚。正如象棋游戏中的终局阶段,此时已经是一种僵局状态,人们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自拔。因为结局早已经注定,不论是放弃还是继续游戏,结局都将是一样。所以,《终局》这部戏剧的题目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助和窘迫其实,这部戏剧到最后也未能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甚至剧中的四个人物也无一个做出他的最终选择。

2 《终局》情节解读 孤独、寂寞就像怎么也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终局》的整个环境氛围。在一间狭小封闭、只在高墙上开了两个小窗户的地下室里,有着这样四个奇怪的人:主人公哈姆是个盲人,整天坐在轮椅上,由屋里唯一能行走的仆人克罗夫侍候;哈姆的父母早在骑双人自行车的时候出了车祸,摔断了双腿,只得生活在两个大大的垃圾桶中,靠儿子的施舍度日。他们是父子、是夫妻、是主仆、也是朋友;他们相互依赖又彼此厌倦;他们分不开,却又沟通不了;他们没话找话、喋喋不休,是废话,是生活;他们无所事事,仿佛都在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死亡又是不那么确定;他们就这样苟延残喘,在相互牵扯间走向了一个终局……剧中,哈姆是主人,他自私自利、专横武断、贪图享受;克洛夫作为仆人,对哈姆充满仇恨,一直想要离开那个不见天日的鬼地方。最后,克洛夫终于下决心要离开这生不如死的坟墓,他穿戴整齐,打开关闭已久的房门,然后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听着哈姆的长篇大论。在戏剧的结尾,他仍然守在门外,进行着最后的抉择,谁也无法确定他是否真的要离开。就是在这种昏暗绝望的基调中,贝克特准确描摹出战后人们真实的心理体验:一切都是徒劳,活着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人生是无聊的,整个世界都是荒诞的。事实上人们所面临的是关于生存的问题。经过了无数次梦魇般的战争和动乱,人们要做的抉择却始终未变--死亡或生存。贝克特用戏剧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战后世界的荒谬。当世界已然死亡,这些身陷绝境人儿,能否冲破茧缚,走出终局,走进新生活,剧作给观众留下无限回味与遐

英国留学须知:2016年TIMES英国大学排名

http://www.jiemo.net/ 英国留学须知:2016年TIMES英国大学排名 2016年TIMES英国大学排名新鲜出炉,剑桥大学荣登榜首!还有哪些学校的名词有变化呢? 跟芥末酱一起看看吧~~ 2016排名2015排名学校名称学校英文名 1 1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 1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3 4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4 3 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5 6 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 6 8 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 7 7 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 8 11 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9 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Science 10 9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1 12 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 12 10 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 13 13 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 14 17 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http://www.jiemo.net/ 15 16 约克大学(英国)University of York 16 18 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17 15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8 14 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19 25 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 20 19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21 21 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2 22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3 30 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 23 22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Newcastle University 25 22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6 26 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27 29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28 20 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 28 28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30 34 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 Birmingham 31 38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32 33 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 33 27 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34 37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35 32 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 36 34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年轻——塞缪尔

轰动全球的短文:《年轻》 年轻 ——塞缪尔·厄尔曼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 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 英文全文如下: Youth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 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 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 ep spring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ts i

贝克特的典型代表作是什么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2月22日)爱尔兰作家,创作的领域主要有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爱尔兰人,但长期居住在法国,并曾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他是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主要剧作有:《等待戈多》(1952)、《结局》(1957)、《那些倒下的人》(1957),《最后一盘录音带》(1960)、《啊!美好的日子》(1963)、《喜剧与小戏数种》(1972)等。1969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在小说和戏剧上追求新表现形式的先锋,继承了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文学传统,而他早年的戏剧作品则受益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法国文学和埃尔弗特·吉尔瑞的《乌布·诺伊》。贝克特的小说在结构上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大多采用一种环形封闭的结构,情节不断繁衍而又不断消解。主要情节被不断打结和扯断,直至被叙事彻底解构。总体来看,贝克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由于语言和结构实验走得过于极端,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很难解读的私人写作。 社会评价:英国作家及剧场导演、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说:“他不引领我走上任何一条花园小径,他不偷偷给我使眼色,他不向我灌输疗救的办法、前进的道路、上天的启示,也不端给我一盆面包屑;他不会卖给我任何我不想买的东西——不论我买不

买,他都不会跟我胡扯——他的手从不高过他的心。不过,我乐意买他的货:不论是钩子、线,还是锤子,因为他把所有的石头都翻了个底朝天,一只蛆也没剩。他催生了美的事物。”

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

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百分。而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所以,爱孩子的父母要加油呀!关掉电视、强迫他坐在书桌前,不一定有效。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用有“杀伤力”的儿童读物去吸引他们。本年级我们除了童话、小说,还推荐了诗歌---它是最美的文学语言;还推荐了科普作品“神奇的校车”,看看老外是如何把故事、知识、搞笑冶为一炉的;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写作文了,这真是让老师、家长伤神、孩子头疼的事,读一读《亲爱的汉修先生》,相信你和孩子都能悟到一些为文之道。 1、《父与子全集》: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阅读这样的连环漫画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同样需要借助阅读经验与技巧。引导孩子们阅读这种健康、幽默、充满智慧的漫画杰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父与子》漫画的版本很多,但整理得最完整最好的版本当属译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推荐年龄:5-99岁。 2、《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这部讲述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童话故事,出自美国散文大师怀特之笔。它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被许多大人奉为生命中的经典,不可不读。 3、《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4、《格列佛游记》: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

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

WWW.SLL.CN 利兹贝克特大学 利兹贝克特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824年利兹理工学院的成立,大学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前。作为教育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为当地的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2年,学校获得大学资格,并就此更名为利兹城市大学,于2014年9月更名为利兹贝克特大学。达到世界一流标准的利兹贝克特大学面向世界开放。今天,利兹贝克特大学已经成为英国规模最大的新型大学之一。立思辰留学360老师指出,学生通过在利兹贝克特大学的学习将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利兹贝克特大学所颁发的许多资格证书均获得英国以及外国专业机构的承认。利兹贝克特大学荣获“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的“年度大学”称号。 利兹贝克特大学位置 利兹贝克特大学所处的英国名城利兹是一个集商业,工业和制造业于一体的繁华城市,是宜于学习和生活的动感之都。交通方便,距离首都伦敦仅2个半小时的车程。利兹是座落于英国中部地区约克郡的一个美丽,历史悠久以及拥有大量公共开放场地公园与花园的绿色城市。

WWW.SLL.CN 利兹贝克特大学设施 学校有多功能图书馆、电脑设备及多媒体设施,学校有多于365,000部文集,约11,000种期刊,还设有200多个学习室。学校的图书馆及IT设备都24小时开放,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子信息资源。利兹有许多的职业中心,如果你想找一份工作,可以到镇中心的那个医疗,医疗方面,学校的健康中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那里的医护人员经验丰富,你可以去那里看病或咨询健康问题。

WWW.SLL.CN 利兹贝克特大学住宿 利兹的宿舍区可以给你以社区的感觉,宿舍和公寓遍布在城市的不同地方,但都有便利的交通到达三个校区。学校的宿舍在建筑和设计上都别具特色,Opal One学生公寓还有健身室、游泳馆、桑拿以及按摩浴池。学校住宿区共可住1000多名学生。

最新整理《青春》作者:塞缪尔·厄尔曼(德国)教学内容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青春》作者:塞缪尔·厄尔曼(德国)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愉,奇迹之感召,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的心灵应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心海枯竭,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虚怀若谷,让喜悦、达观、仁爱充盈其间,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关于《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坎特伯雷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描写10世纪英国俗世生活的人间喜剧,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介绍 作者介绍 简介 创作经历 创作背景 作品特色 文章摘录 故事赏析 书目一览 作品赏析 内容精要 专家点评 妙语佳句 基本信息 内容介绍 作者介绍 简介 创作经历 创作背景 作品特色 文章摘录 故事赏析 书目一览 作品赏析 内容精要 专家点评 妙语佳句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者:杰弗雷·乔叟原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7532719782

《坎特伯雷故事集》 页数:125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印张:4.25 字数:77000 印次:2 印刷时间:2000/05/02 用纸:胶版纸 编辑本段内容介绍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不是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甚至让一群人中每人讲一个故事这种形式也不是什么新主意。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就有十个人,为了躲避1348年在佛罗伦萨肆虐的温疫逃到城郊的庄园。他们就是通过讲故事来消磨时间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也有一群人,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我们不仅对故事本身感兴趣,而且对讲述故事的人也感兴趣。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真实的。乔叟在引言中把他们一一作了介绍。然后,我们又在故事中与他们相识。很快,我们就觉得对他们每个人都有所了解。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简介 乔叟(约1343—1400) 英国诗人。伦敦酒商的儿子。十几岁起进入宫廷当差。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赎回。乔叟与宫廷往来密切,当过廷

乔叟 臣、关税督察、肯特郡的治安法官、郡下议院议员。他曾因外交事务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到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有机会遇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乔叟在庇护者失宠期间,被剥夺了官位和年金,经济拮据。他曾写过打油诗《致空囊》给刚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诉自己的贫穷。1400年乔叟逝世,安葬在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诗人之角”。 创作经历 乔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①法国影响时期(1359—1372):主要翻译并仿效法国诗人的作品,创作了《悼公爵夫人》,用伦敦方言翻译了法国中世纪长篇叙事诗《玫瑰传奇》等。 ②意大利影响时期(1372—1386):诗人接触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进步思想。这一时期的创作如《百鸟会议》、《特罗伊勒斯和克莱西德》、《好女人的故事》,反映了作者面向生活现实的创作态度和人文主义观点。 ③成熟时期(1386—1400):乔叟在这最后15年里从事《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创作。无论在内容和技巧上都达到他创作的顶峰。他首创的英雄双韵体为以后的英国诗人所广泛采用,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4月的一天,一群香客去坎特伯雷朝圣,投宿在泰巴旅店。次日,店主、香客与在此住宿的作者一起出发。店主提议在去坎特伯雷的路上每人讲两个故事,回来时再讲两个,被大 《坎特伯雷故事集》插图 家公认为最佳的讲故事者可以在回来时白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乔叟只完成计划中120个故事

荒诞派戏剧和贝克特(廖可兑)

荒诞派戏剧和贝克特(廖可兑) 荒诞派戏剧在20世纪各种流派的戏剧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种戏剧并非一时形成的,而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作为一个流派,它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方各国。 和其他的一些现代戏剧流派不同,荒诞派没有它自己的纲领,也不曾掀起过运动,而是由一群认为现实生活荒诞并将这种生活反映到戏剧创作中来的戏剧家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严重破坏和可怕的灾难,首先就使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到痛苦、惶惑、迷惘、压抑、孤独、失望,甚至满腔愤怒,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认为现实世界已经走进死胡同,窒息着人们的生命,并且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荒诞派戏剧家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着力反映的大体上是下列的一些问题: 第一,人们被荒诞的生活所奴役,被各种非人的因素所控制,处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人类的智慧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第二,现实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狭隘,人们彼此隔绝,互不来往,互不通气,互不了解,互不关心,没有交流,过着孤独生活。第三,人们被各种虚伪的口号、意识形态,甚至各种艺术风格所约束,而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政治统治则是最可怕的奴役人们的力量。第四,人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彼此敌视,把生活变成了战场。如此等等。 荒诞派不仅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且反对资产阶级文化传统。荒诞派戏剧被称作“反戏剧”。也就是说它是反对戏剧传统的。这是一种笼统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荒诞派戏剧和20世纪西欧的其他戏剧流派一样,主要是反对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戏剧,而不是反对所有的戏剧传统。当然,这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恰当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荒诞派戏剧要求重新评价西欧戏剧传统,对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传统更要有所突破,以便在创作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所谓“荒诞”,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942年加缪写的《西西弗斯神话》中。它表明人类的处境艰难。因此,荒诞派戏剧便将反映某种特定的生活情境这一内容提高到作品中的首要地位。这种情境也不是一般认为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是带有夸张性质的某些生活问题。事实上,在这一点上,荒诞派戏剧和残酷戏剧多少有些类似之处;不同的是,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更是一些不连贯的事件,它们往往处在一种静止状态,人们仿佛生活在梦中,原地踏步不动。如果说,这也算得上是故事情节,那无论如何不是通常意义的故事情节,而是利用某些事件来表现各种困难问题或表达剧中人物焦急不安的心情,以说明人类被难于认识的生活现实或周围世界所困扰。 由此可见,荒诞派戏剧是不重视故事情节的。与此同时,荒诞派戏剧也不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它的人物缺乏行动,更谈不上有什么斗争行动,因此不能形成真正的戏剧动作。要说有行动,那往往也只是叙述某种观念,而且并不一致。他们讲得很多,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甚至几乎和他们的行动无关。他们的行动也缺乏明确的动机,使人难于了解其中的意义,结果反映的问题是严肃的,其表现形式却并非如此,有时近乎游戏文章。在荒诞派戏剧中,以喜剧性或闹剧性的人物居多。这些人物从阿里斯托芬、莫里哀、即兴喜剧直到现代马戏团那里都可以看到;但是一般说来,他们也赋有他们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他们彼此需要,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无事可做,在一处絮絮叨叨,讲些废话、假话,一再加以重复,有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颇有闹剧色彩,使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却是以此来消磨时间,忘掉烦恼,忘掉他们自己的。在这种喜剧或闹剧的表现形式中,包括着深刻的悲剧性质的内容。他们的处境很像古希腊悲剧或中世纪神秘剧所表现的情况,人们的生活前途仿佛不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而是掌握在命运或神的手中。须知荒诞派戏剧家并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上帝,更没有表现超自然的东西。他们所表现的是他们对人类的看法,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年级阅读书目()

一年级阅读书目(上) 必读书目 师生共读书目 1.《小猪唏哩呼噜》(上,下2本)童话作者:(当代)孙幼军 内容简介:唏哩呼噜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一只着名的小猪。唏哩呼噜是一只不平凡的小猪,别看他小,经历过的事情可不少,小猪唏哩呼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可是,小猪唏哩呼噜才不在乎这些呢,因为他是那只着名的小猪啊。 2.《经典中国童话》童话作者:(当代)任溶溶,方素珍,汤素兰等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导读:《经典中国童话》选取的都是最优秀的儿童故事。当一个孩子捧着这套华美的童书,听爸爸妈妈讲述着精彩的故事,他一定是最幸福的孩子,拥有着一生都值得回味的童年。 3.《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童话作者:(当代)周锐 内容简介:大个子老鼠是男生,小个子猫是女生,他们是好朋友,不光因为大个子老鼠真诚、友爱,也不光因为小个子猫善良,她也挺漂亮的,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在一起互相关怀,才使共同经历的每件事情看上去都那么美好 亲子共读书目 4.《我和妈妈》绘本作者:(英国)艾莉森·里奇 内容简介:小熊妈妈是那样与众不同,她有一双巧手,能编出长长的花链,她非常勇敢,一点也不怕黑,她很灵巧,能像鱼儿一样自由游……有妈妈的地方,熊宝宝都会觉得快乐和安全,熊宝宝就能如愿以偿,变得和妈妈一样吗? 5.《妈妈的吻》绘本作者:(英国)克菜尔·弗莱德曼 内容简介:清晨,猫宝宝在妈妈的轻吻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探险,花园里有什么在等着它?它能爬上最喜欢的大树的树顶吗?那个神秘的旧水缺罐里藏着什么?是什么在躲在草丛中?星星升起,宝宝在妈妈的吻中睡去,明天,宝宝将在妈妈的吻中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6.《我爱爸爸》绘本作者:(英国)吉利安哈克 内容简介:小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他也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充满疑问。幸运的是,无论是他的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总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他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获得帮助之后,小熊都会对家人说“我爱你”,而小熊的家人也总是温情地回应说“我也爱你”。 7.《小巴掌童话》童话作者:(当代)张秋生 内容简介:读张秋生所写的小巴掌童话,总那那么平平常常,平平淡淡;他并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作为他苦心追求的目标,他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的

泰晤士英国大学专业排名:传媒.doc

2016泰晤士英国大学专业排名:传媒 《泰晤士报》(The Times)泰晤士大学排名是英国媒体中最早发布英国大学排名的单位,自1992年起每年发布英国大学排名。排名依据和权重包括九项指标:学生满意度(15%),科研质量(15%),入学标准(10%),师生比(10%),生均经费(10%),设施和设备(10%),优秀学位获得率(10%),毕业生前景(10%),毕业率(10%)。自2014版起,《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合并发布英国大学排名。下面请看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6泰晤士英国大学专业排名的传媒专业排名详情,供大家参考。 传媒专业 近几年,随着留学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机会接触到传媒这门学科。尽管传媒专业比较强调理论学习,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在强调学生在传媒业中的实习,以及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在传媒业中的应用。同时传媒专业还需要学生学习语言及文学、信息传递及社会组织机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或人与组织之间的行为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排名

教学质量 学生体验 研究质量 入学标准 毕业展望 总得分 1 兰卡斯特大学85.30% 82.10% 51.40% 406

100 2 拉夫堡大学82.10% 86.90% 62.30% 370 81.00% 99.8 3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92.30% 92.80% 37.80% 408 75.80% 99.6 4 卡迪夫大学 89.70% 88.10% 55.40% 407

67.40% 99.3 5 华威大学93.00% 92.50% 61.70% 423 49.60% 98.4 6

Youth青春SamuelUllman 塞缪尔 厄尔曼 英语原文中文翻译

Youth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s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s,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ring back to dust.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青春

世界著名桥梁赏析

世界著名桥梁赏析
Appreciation of World Famous Bridges 李伟东
1

目录 / CONTENTS
Forth Bridge
1
7
Brooklyn Bridge
2
8
Sydney Harbour Bridge
3
9
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
4
10
Golden Gate Bridge
5
11
Bixby Bridge
6
12
London Tower Bridge Storseisundet Bridge
Millau Bridge Rion-Antirion Bridge Samuel Beckett Bridge Salginatobel Bridge
2

近代哲学家对美学的看法
“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 美学的创立者 鲍姆?加登
“美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以最完善的方 式,表达最高尚的思想,那就是美。“
—— 黑格尔
“最动人的美好像是最完善地表达材料强 度与荷重之间的斗争所形成的。”
—— 叔本华
“功能合理就是美。” —— 路易斯?沙利文
“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 衡关系。”
—— 弗朗西斯?培根的标准
“桥梁艺术”
有其独特的美!
3

01
WORK REPORT
Forth Bridge—福斯桥
4

贝克特的生平及创作

贝克特的生平及创作 贝克特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 贝克特 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 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 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 1932年漫游欧洲,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生平 1906年4月13日(或者是3月13日),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出生 贝克特 于爱尔兰都柏林郊区福克斯洛柯的斯底劳根,确切的地点是一座名叫库尔俊纳的都铎王室建筑。在孩提时代和中小学期间,他发现自己喜爱体育活动,而丝毫没显露出日

后博学和善于驾驭语言的迹象。后来他就读于三一学院,师从拉德莫斯-布朗攻读现代语言。在这里所受的教育使他的才智得到了表现。1928年至1930年,贝克特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语言讲师,并经常光顾咖啡厅,从而使自己步入30年代令人振奋的巴黎文坛——他在这里为自己定下基调和主题,并和詹姆斯·乔伊斯、托玛斯·麦格里韦等人交往。回到都柏林后,他先在三一学院教授法语,以后有一段时间照料父亲,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定居巴黎。他与后来成为妻子的苏姗·德克沃-迪梅斯尼尔一起参加法国地下抵抗组织,躲在鲁西荣生活了一段时间。战后(即 1950年他母亲去世后),随着编辑和剧院老板开始发现他作品中的双语天才,贝克特的经济逐渐宽裕起来,但名声也出乎意料地跌落。随着他的作品日渐出名,他却越来越退缩到自己的隐居状态之中。贝克特只是偶尔鼓起勇气迈出国门,主要是1956年因参加《等待戈多》的首演式而去过美国的迈阿密,1975年因导演该剧去过德国。此后他便隐居巴黎,只是通过他的出版商和外界联系。 文学历程 最早创作的小说 贝克特的文学生涯始于两部非小说作品和几首诗歌,而最终则以小说和戏剧创作著称。1928年至1930年在巴黎逗留期间,贝克特为乔伊斯尚未定名的作品《为芬尼根守灵》的系列评论撰写了一篇论文。文章标题相当古怪:《但丁…布鲁诺·维柯乔伊斯》(其中的圆点代表作家之间间隔的世纪数)。人们研究这篇文章常常是为了寻找贝克特日后成为天才的线索,而不是考虑它对乔伊斯作品的阐述。《普鲁斯特》(1931年)是一篇篇幅更长的专题论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小说语言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详尽的探讨,同时也表现出贝克特对语言的交际作用和不确定性的复杂感受。诗歌《婊子镜》(1930年)和《回声的结构及其他急就之篇》(1935年)典故迭出,晦涩难解,除了最勤勉的学者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读懂。 贝克特最早创作的小说是《平庸女人的美梦》,但没有完成。接着他写了几篇短篇小说,后来收入《刺多踢少》于1929年出版。这部短篇小说集仅仅因为书名就遭到不止一家出版商的拒绝,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标题出自于《圣经》。贝克特的幽默在这些短篇中初露锋芒,同时也表现出他驾驭语言的能力,他用精心选取的意义、隐晦的词语,代替了冗长的现实主义描写。 第一部出色的小说《莫尔菲》 在回到爱尔兰照料父亲的时候,贝克特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出色的小说《莫尔菲》,但此书被拒绝42次之后才于1938年找到一家出版商出版。这是个晦涩滑稽的故事,描写一个无法就业的爱尔兰人如何躲避工作,又如何卷入了一场爱情纠葛。《莫尔菲》暗示着即将成为贝克特自己的那种痛苦孤立的世界景象,但作者却把它掩盖在欢快滑稽的复杂情节之中——三角 (或四角)恋爱,对都柏林社会底层游手好闲之辈

2017《TIMES》英国大学商科排名

去年的《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显示:41.2%的意向留学生选择就读商科,商科毕业后就业面广、薪资待遇高、工作体面;全球范围内接受过商科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表示:商科教育帮助自己获得了个人回报93%、职业回报89%、财务回报75%。 学科排名总体排 名 大学 1 3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圣安德鲁斯大学 2 2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 3 12University of Bath 巴斯大学 4 6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 5 9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开斯特大学 6 11Loughborough University 拉夫堡大学 6 7University of Warwick 华威大学 8 48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斯克莱德大学 9 27King's College London 伦敦国王学院 10 13University of Leeds 利兹大学 11 4Durham University 杜伦大学

12 8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3 19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 13 9University of Exeter 埃克塞特大学 15 20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诺丁汉大学 16 18University of Sussex 萨塞克斯大学 17 23University of Kent 肯特大学 18 17University of York 约克大学 19 26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20 24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谢菲尔德大学 20 33Aston University Birmingham 阿斯顿大学伯明翰 22 44University of Aberdeen 阿伯丁大学 23 31University of Reading 雷丁大学 23 32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 23 16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伯明翰大学

书名:我幻想着粉碎现有的一切:苏珊·桑塔格访谈录

书名:我幻想着粉碎现有的一切:苏珊·桑塔格访谈录 书号:978-7-300-19494-3 著者:(美)乔纳森·科特(Jonathan Cott) 责任编辑:陈曦 成品尺寸:135*190 32开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定价:35.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美国公众的良心”:苏珊·桑塔格的传奇 ◆读者定位 ●希望深度了解苏珊·桑塔格的读者 ●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作者简介 乔纳森·科特著作颇丰,包括最近出版的《与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共度的日子》(Days That I'll Remember: Spending Time with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自《滚石》杂志创刊起,他就是《滚石》的特约编辑,并为许多报刊写稿,包括《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纽约客》(New Yorker)。目前他定居纽约。 苏珊·桑塔格(1933—2004)创作了许多非虚构作品,包括开创性的文集《反对阐释》、《论摄影》和《疾病的隐喻》;她著有四部长篇小说,包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在美国》(In America)。

◆内容简介 苏珊·桑塔格是20世纪后半叶蜚声国际、颇具争议的知识分子之一,至今仍然是一个话题人物。1978年,《滚石》杂志特约编辑乔纳森·科特先后在巴黎和纽约对苏珊·桑塔格进行了采访。科特曾与约翰·列侬、鲍勃·迪伦、格伦·古尔德和伦纳德·伯恩斯坦进行过深入的对话。他与桑塔格的这次长达12小时的访谈,1/3的内容曾发表在1979年的《滚石》杂志上;30多年后,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访谈的全文。桑塔格的思考和观察揭示了她的批判精神和强烈好奇心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在科特巧妙的提问和引导下,访谈让一个“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和“离群索居的道德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简要目录 1.疾病的隐喻 我觉得似乎有一些奇妙的事正在发生,似乎我正要投入一次伟大的冒险——生病和可能死亡的冒险,而愿意迎接死亡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2.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和离群索居的道德家 我就是个异端。当然,我还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异端,虽然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中庸之道。 3.论摄影 生命不是关于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被一道闪光照亮,永远地凝固。照片却是。 4.论风格 从根本上说,世界充满了谬误,真理是拒绝谬误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真理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摆脱谬误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解放。 5.写作与阅读 你永远背负着你的身体,还有所有这些感觉,你不用刻意去白日做梦:它们就在你的头脑中,身体也在头脑中。 6. 爱与性 当我说我在恋爱,就意味着我的整个生活都和那个人一起:我们同居,我们是情人,我们一起旅行,一起做事情。 7.自画像:作家眼中的自己

2020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精品教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4.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重点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难点 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 1.识字写字教学 生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目标之一,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从低年级学段过渡到中年级学段,生字教学不能只是反复强调,也要重视识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本课的会认字,可以组成词语“水洼、脚印、凌乱、增加、棕色、靴子”,在进行认读时,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进行理解。比如,“水洼、脚印、靴子”可分别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棕色”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教室内找颜色的方法理解词语,“增加”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3种结构,需要归类指导,提高效率。“晶”这个字比较特殊,需要单独指导,可以借助字源识字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掌握这个字的书写方法。甲骨文=(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代表发光的天体)+(日,代表发光的天体),表示众日同天、闪烁发光,即天穹夜幕中群星闪烁。这样的识字方法有趣味性,学生喜欢学,在识字过程中还对中国传统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 2.阅读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项目自评报告

项目自评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介绍 1.1办学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1.1浙江工业大学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学校现有70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设有27个学院1个部。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涉及一级学科8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5个,涉及一级学科32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土耳其、瑞典、芬兰、奥地利、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加纳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学校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共有来自10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程。 1.1.2利兹贝克特大学(原名:利兹都会大学)简介 利兹贝克特大学(Leeds Beckett University)(原名:利兹都会大学)始建于1824年,是英国规模较大的新型大学和最受欢迎的高等学府之一,现有三个校区,五个一级学院和23个系(二级学院)。在读学生将近4万人,教职员工3000多人。英国利兹都会大学几乎在各大洲都有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教育高水平国家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办学。在英国本土以外学习该校课程的学生近万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