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涉及的有关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合同法涉及的有关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合同法涉及的有关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合同类型反映的是交易的性质,交易的性质不同交纳的流转税也不相同的。合同类型涉及流转税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和营业税。涉及的所得税种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由于所得税的区分主要在于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属性,即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所以区别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即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收入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法人或其他组织取得应税收入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我们将主要讨论在国税机关征收管理范围内,合同类型涉及应纳税税种以及税目的区分。

一、合同类型涉及应缴纳流转税税种以及税目的区分。

合同法根据合同标的不同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也称典型合同。其他合同(无名合同)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合同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如商标权、著作权转让合同适用商标权和著作权的规定,商品房销售合同适用不动产买卖法律的有关规定,保险合同适用保险法的特殊规定。

(一)买卖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按照合同标的物的不同分为动产的买卖合同和不动产的买卖合同。有形动产的买卖合同即商品货物的

买卖合同,按规定应当依法缴纳增值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买卖合同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属于有形动产买卖合同,应当依法缴纳增值税。

(二)赠与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个人捐赠对于捐赠人一般不负纳税义务,仅受赠一方负有纳税义务,依法缴纳企业或个人所得税。单位捐赠的,捐赠与接受捐赠一方都可能负有纳税义务。单位捐赠动产的,应按增值税视同销售的规定缴纳增值税。单位捐赠不动产的应按营业税视同销售的规定,依法缴纳营业税。接受捐赠的一方应依法缴纳所得税。

(三)承揽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承揽项目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

承揽合同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别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承揽合同征收增值税的项目包括(1)加工劳务。所谓的加工劳务是指受托加工货物所发生的劳务,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劳务活动。(2)修理修配劳务。所谓的修理修配劳务是指受托方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劳务活动,但不包括对不动产的修缮业务。属

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的项目包括复制、测试、检验等劳务。这里增值税和营业税可能发生交叉的是复印行业。提供复印劳务的收入虽然包括了纸张的价款,但主要是劳务服务。如果复印社复制大量的书刊资料出售,则属于复制销售产品,就应当征收增值税。

(四)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和居间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委托合同的特点是:(1)是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2)以双方当事人的相互信任为基础;(3)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的费用由委托人垫付。委托人应按双方的约定支付报酬。有偿委托收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中代理业的征税项目。

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最常见的是受托代购代销货物,即受托购买货物或销售货物,并按实购或实销额进行结算并收取手续费的合同。代购代销合同取得的收入是缴纳增值税还是缴纳营业税在区分上比较复杂。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或销售代销货物,作为委托人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只是销售方式的变化,因此应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受托方将代销商品销售后取得的收入也应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对代购货物的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分确定征收增值税还是营业税。按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取得的收入征

收营业税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1)受托方不垫付资金;(2)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3)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果代理进口则为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凡不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均应缴纳增值税。对行纪合同取得的手续费或报酬则按规定征收营业税。

(五)关于混合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或征收营业税的界限区分。

增值税和营业税都有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所谓的混合销售行为就是从整体看一个销售行为即包括应税销售行为,又包括非应税劳务行为。混合销售行为从合同法的角度分析就是一个交易行为即含有主合同又包含一个从合同的交易关系。所谓的主合同是不依赖其他合同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所谓的从合同就是自身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其他合同的存在才能存在的合同。混合销售行为的特点从合同关系上分析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交易关系具有主从性。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表现为销售货物与非应税劳务的混合,其中货物销售是主合同关系,非应税劳务是从合同关系。如一个货物生产销售企业,在与某一客户签订了一个销售合同的同时,在合同中又约定由甲方送货上门,而送货又是由甲企业自己的非独立核算的机构的运输工具运送的,价款和运费是

分别标明的,这无疑是在主合同之外又订立了一个运输合同。其中销售合同是主合同,运输合同是从合同。因为双方也可以约定由购买方自己运输,还可以约定由销售方代办运输。甲方负责运输的劳务收入就属非应税劳务,就应当作为混合销售收入一并征收增值税。如果是甲方代办托运,代垫运费并且发票是运输方直接开给并由甲方转交给买方的,则是另外一种合同关系,对这部分运费不征收增值税。再有销售某种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收取调试费,这也是一种混合销售行为,对设备销售收入和调试收入应一并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混合销售是指销售应税劳务的同时又涉及销售货物的销售行为。如移动通讯服务部门组织开展的“交话费、赠手机”活动,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移动电信服务合同另外加一个赠手机的附赠合同。其中电信服务合同是主合同,赠手机合同是从合同,附赠手机的合同以服务合同的成就和履行为条件。所以,对此类混合销售行为应征收营业税。对附赠手机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反过来如果经销电信器材的商店附赠手机的行为,则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2)混合销售行为的交易发生时间具有同时性。即混合销售中的货物销售和非应税劳务,或者应税劳务和销售货物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分别发生的。(3)合同当事人的同一性。这种混合销售行为必须发生在同一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如果当事人不一致则构成另外的合同关系。这三点特征也是混合销售行为区别于兼营行为的

主要之点。

二、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凡是双方务有偿合同都应当约定付款方式、付款条件和付款时间。这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销售额实现的时间就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照增值税条例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其销售额的实现时间为收到销售额或者取得索取销售额凭证的当天。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到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收到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款项好理解,关键是对取得索取销售额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凭据)如何认定和把握。而要准确认定是否取得索取销售额(营业收入款项)凭证,则必须对合同法关于付款时间的约定以及法律对付款时间的规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合同法规定的各种销售方式付款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销售时间为收到销售款或取得索取销货款的凭据的当天。这种收款方式有的可能是按约定或交易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可能约定先交款后提货,有的可能是先发货、后付款。这里关于付款和发货时间的约定,都是纳税人取得索取货款凭据的依据。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销

售时间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如果合同约定了采取委托收款或托收承付方式付款,纳税人按约定发运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也应当属于取得索取货款凭证的情况。

(3)采取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销售货物,销售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期限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赊销合同和分期付款销售合同都是销售方为购买方提供的商业信用,一般情况下是卖方先交货,买方后付款,双方约定一个付款的期限,约定一次付清货款的为赊销合同,约定分几次付清货款的为分期付款销售合同。对采取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关键取决于合同对付款时间的约定。所以,必须把纳税人有关账簿记载的发货记录与销售合同认真进行核对无误后才能确认。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销售时间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代销售销货物的销售实现的时间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货物的代销清单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委托他人代销货物一般应有书面合同来约定代销货款及代销手续费的结算方式。由于代销货物在实现销售的时间上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所以只能

在代销人实现销售后的一定时间内凭代销清单进行结算,所以必须加强对代销合同及清单的管理和检查。

(6)销售应税劳务的实现时间,为提供劳务同时收取销售款或取得收讫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7)纳税人除委托代销、受托代销以外的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销售实现时间为移送货物的当天。

(8)纳税人进口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三、合同法关于合同价款确认规则在确定计税依据中的作用

合同法和税法都分别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合同价款及计税价格的确认方法。合同法关于合同价款不明确的情况下合同价款确认的规定,是一种法定的价格确认方法,在确认计税价格中具有重要作用。

1.合同法关于特殊情况下价款或报酬确定方法的规定。

合同法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法62条第二款规定,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执行。

合同法63条规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遇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这条规定,也称之为价格罚则。

2.增值税关于核定销售价格或营业额的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销售(营业)额:

(一)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二)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3.合同法的规定对确定计税价格的作用。

(1)当合同对价格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从而导致计税依据无法确定的时候,我们应当同意纳税人按照合同法规定的确定方法来明确合同价格或报酬。

(2)当纳税人已经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确认了合同标的物价格或报酬后,尽管可能低于其他企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也可能低于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方法核定的价格,但由于其价格确定是有法律依据的,特别是在执行价格罚则的情况下,即使价格明显偏低,也应当认为其是具有合法依据的。

四、合同无效、撤销、解除、违约涉及的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1.无效合同、撤销、解除以及合同违约的法律后果

(1)合同法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返还必要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合同法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合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3)合同法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法111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仍不能明确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金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合同法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金额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合同法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据《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充抵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条规定,也称之为定金罚则。

合同法116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对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2.合同无效、撤销、解除、违约涉及的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合同无效、撤销、解除、违约主要涉及的税收问题有以下几个:(1)返还财产(主要是退货)问题;(2)减少价金或报酬问题;(3)支付违约金问题;(4)没收定金问题。

(1)销货退回的税务处理。合同无效、撤销、解除、履行质量不符合约定的,都可能采取退货的方式予以补救。退货是指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后,因货物品种、质量等原因的销货退回。增值税条例细则对退货规定了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在购买方未作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发生的退货,应将原发票联和抵扣联主动退还销售方。销售方收到货物和凭证后,若当期未作账务处理,不用调整销售额,只将发票联、抵扣联粘贴在原存根联、记账联一起,并注明“作废”字样。如果已经作账务处理的,可以冲减原已登记的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具体操作方法是:依据退回的发票联、存根联填开同样名称、数量、金额和税额的红字发票,将红字发票的记账联撕下,登记“产(商)品销售收入”、“应交增值税”等有关账户。同时将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粘贴在填开的红字发票联的后面,并注明红字、蓝字发票记账联的存放地点。二是在购买方已作账务处理后发生的退货,在发票联、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买方必须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送交销售方作为销售方开具红字发票的合法依据。销售方在未收到《进货退出证明单》以前,不得开具红字发票。收到《退货证明单》后,根据退回货物的

数量、价款、金额向购买方方开具红字发票。红字发票的存根联和记账联作为销售方冲减当期销售额和销项税额的凭证,并将证明单粘贴在红字记账联的后面,作为开票附件和税务机关检查的证明。其发票联和抵扣联作为购买方冲减进项税金的凭证。

(2)减少价金或退货涉及税收问题的处理。

合同履行标的不符合约定,双方协议采取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的方式进行补救的,这在商业上称为销货折让。按增值税的有关规定,在销售方对已销售货物需要进行折让的,购货方已将原发票联和抵扣联退回的,销售方如果对原记账联未作账务处理,可将退回的发票按作废处理,再按实际销售额重新填开发票。如果对原记账联已作账务处理则按退货的方法处理,在填开相同的红字发票将原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冲销后,再按实际销售额重新填开发票。购买方对原发票联、抵扣联已进行账务处理而要求折让的,销售方一律凭对方主管税务机关开出的《折让证明单》填开红字发票。否则,不能填开红字发票冲减销售额和销项税额。

关于企业发生退货不按规定开具红字发票,而是采取发票对开的方法进行处理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税务报》2004年11月24日刊登了作者艾平、张力钧等写的一个题为《“发票对开”图省事如此退货合法吗?》的案例。

案例的基本情况是:远华商贸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

人,主要从事服装批发及零售业务。2004年7月17日,该企业从福建省威自达公司购人价值10万元(不含税)的服装一批。8月13日,由于服装质量原因,远华商贸公司与威自达公司双方协商一致后达成了退货意向。但由于随货送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于上月作了账务处理,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及抵扣联无法退还给威自达公司,远华商贸公司当即就给威自达公司开了一张销售价格同样为10万元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即,采取“发票对开”的方法,解决了这批服装的“销货退回”问题。

某市国税稽查局在对远华商贸公司进行的专项税收稽查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对此,该商贸公司的财务人员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由于当时对方企业要票时间很紧,未能来得及到税务部门开具进货退出证明单,所以就采取了这样的简便办法。同时,这位财务人员还解释说,用“发票对开”这种方法解决“销货退回”问题只是等于把这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又“卖回”了销货方,并不造成购销双方的税款流失,因为远华商贸公司已将这张发票作了账务处理,也计提了销项税金,不存在少缴或逃缴税款问题。对于供货一方的福建威自达公司来说,也只是拿这张发票抵顶了原来应计提的销项税金,同样也不存在偷逃税款的问题。

某市国税稽查局稽查人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这张专用发票应如何定性的问题出现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

为,这张发票并没有实质的货物或劳务交易存在,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范畴,既不合情理,更不符合税法规定,因此应当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进行处理。第二种意见认为,目前我国现行税法并没有对销售商品(个别特定商品除外)的流向作出过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将“销货退回”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流向也未尝不可,因此,这种形式的“发票对开”不应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范畴。但由于《发票管理办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均已明确规定,发生“销货退回”时,在发票联及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买方必须将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送达销售方,销售方在收到证明单后,方可向销售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购买方收到红字专用发票后,再将红字专用发票所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所以,此行为属于合情不合法,应以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我国现行税法并没有对销售普通商品的流向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况且也没有造成实际偷逃税款的后果,因此将“销货退回”视同销售既合情又合法,不应作出税务处罚。

有关专家认为,判定某一行为是否合法,应重点审查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行为是否为法律所禁止;其二,是否对他人造成损害。因此,就本案件而言,笔者同意第三种认定。

理由有二:一是用“发票对开”解决“销货退回”问题。其实质是将退货看作是对销货方的一种重新销售,对于这一点,法律并无禁止,而根据我国司法界定,不禁止即视为不违法;二是用“发票对开”形式解决“销货退回”问题,从操作目的上看购销双方并不存在偷逃税款的主观故意,从实质上看也不造成税款流失的客观结果。综合以上两点,不应对远华商贸公司作出相关税务处罚。

结果.某市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支持了第三种意见,即,不对远华商贸公司作出税务处罚。

对这个案件的处理,我个人倾向同意第二种处理意见,而不同意第一种和第三种处理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种意见是把所有的没有实质交易开具专用发票的行为都认定为虚开,并且应当按虚开发票的处理规定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我认为这种理解过于牵强,并且于法理不通。当事人在处理退货时为图省事采取对开发票的方式处理,虽然违反了税法和刑法有关规定,但没有违法合同法的规定。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不违反民法规定的、没有主观违法故意且未造成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会成为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刑事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种意见是把发票对开处理退货方式看作是既合情又合法的行为。这无疑是混淆了一般民事违法与行政违法的界限。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行政违法

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违反行政法律的规定。由于民法与行政法的立法原则和具体规定不同,不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也可能构成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

第二种意见认为对开发票处理退货的行为虽然不违反合同法的规定,也未造成实质性的危害,但违反税法关于发票管理的规定是明显的。因此,按照发票违章的规定处理是合情合理的。

这个案例的处理也提示我们,在制定税收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考虑税收管理的需要,而要充分考虑其他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交易习惯,尽量简化管理程序,方便交易。

(3)收取合同违约金涉及的税收问题及处理。

合同守约方向违约方收取的违约金(包括延期付款的利息),在税法的规定上称之为价外费用。根据增值税《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随同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增值税劳务收取的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应当按规定并入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按照营业税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因受让方违约而从购买或受让方收取违约金收入(包括赔偿收入)应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收

入是否征收流转税,主要依据是否有主营业务发生。如果销售业务已经发生,那么销售方因购买方违约而收取的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应并入主营业务收入征收增值税或者营业税。如果合同未能履行,销售方从购买方取得的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就不应当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购买方向销售方收取的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也不能征收增值税或者营业税,只能作为营业外收入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

关于收取违约金的税务处理,中国税务报2005年12月19日刊登作者为萍生写的题为《两笔合同违约金涉税处理不相同》的案例。

案例的基本情况是: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率。2005年6月初,A公司分别与两家原材料供应公司(一般纳税人)签订了原材料采购合同,合同要求两家供应公司应在6月底之前将原材料发给A公司。签订合同时,A公司分别收取了两家单位的保证金各5万元。可是,由于原材料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两家供应公司均未按照合同规定时间提供原材料,其中一家逾期一个月供应,另外一家表示不再履行合同。因此,A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扣取逾期供货公司合同违约金1万元,没收毁约公司违约保证金5万元。公司将这6万元违约金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没有作任何增值税方面的税务处理。

2005年7月,税务管理员对A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税收评估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管理员认为,违约金属于购货方向供货方收取的收入,要求公司将这6万元违约金作增值税进项转出处理,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0000÷(1+17%)×17%=8717.95(元)。

A公司办税人员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处理,税务管理员提供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作为依据。该文件规定,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应冲减进项税金的计算公式调整为: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文件最后还规定,其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的纳税处理,比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因此,尽管A公司不属于商业企业,但是向供货方收取的违约金收入还是要比照该文件执行,即按照规定的公式计算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8717.95元。

笔者认为,虽然税务管理员提供的税法依据是正确的,但是却忽略了一个细节问题:文件规定应该作进项转出的收入是指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而没有包括向非供货方收

取的收入。A公司6万元违约金收入中,只有1万元属于供货方的收入,而其中5万元属于事实上没有发生供货关系的违约收入,不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所以,A公司只要将1万元收入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A公司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为:10000÷(1+17%)×17%=1452.99(元)。

违约金是双向的,可能是销售方给购货方的,也可以是购货方给销售方的。同样的处理也适用于销售方向购货方取得的违约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销售方向购货方收取的违约金属于价外性质收费,均应并入销售额缴纳增值税。而且也要并入营业额中缴纳营业税。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应并入营业额中征收营业税。在执行这两个文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如果伴随着业务合同已经履行,购销事实已经存在而发生的违约金收入,则可以根据主营业务适用的税种、税率,按照规定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如果业务合同未履行,业务没有发生,因一方违约而收取的违约金就不要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只需要将这部分营业外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可。

对以上这个案例,无论是税收管理员的处理意见,还是作者的分析意见,我都持有不同的意见。一是根据增值税、

(整理)合同能源管理税收政策分析及税务筹划.

合同能源管理税收政策分析及税务筹划 北京道正国际税务咨询公司杨继美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简称EPC,在国内广泛地被称为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节能服务公司的出现,既解决了高能耗企业的节能减排资金的短缺,又为高能耗企业的节能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是一种崭新的节能减排运作机制。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主要源于向客户保证实现合同中所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各项指标均呈成倍增长,具体数字详见下表: 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发展整体发展现状 我国“十二五”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目标是: ?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782家发展到2500家, ?行业从业人员突破100万人, ?其中大型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年产值5亿以上)50家,大型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年产值2亿元以上)100家。 面对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蓬勃发展,研究节能服务企业的税收政策和税务筹划便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能服务企业涉及税种分析 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它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自由竞争或

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涉及以下税种: 1、营业税:节能服务公司取得的节能服务收入,包括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工程施工、人员培训等收入应按服务业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 2、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服务收入过程中涉及的动产销售及修理修配劳务,应缴纳增值税,税率为17%,如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缴纳的进项税额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销项税额。 3、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根据我国城建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企业,还应按照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4、企业所得税:节能服务公司经营取得的利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以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5、个人所得税:节能服务公司的员工取得的与受雇有关的各项所得,应按工资薪金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节能服务公司的自然人取得的分红还应缴纳股息红利项目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由个人承担,企业代扣代缴。 6、行为税:节能服务公司经营中签订的各类应税合同,应缴纳印花税,购置的各种应税车船应缴纳车船税。 7、财产税:节能服务公司的房产应缴纳房产税、占用土地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承受的土地房屋应缴纳契税,销售不动产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二、节能服务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 节能服务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财税[2010]110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和各种税务处理。该文件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1、免征营业税。文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这里的符合条件是指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相关技术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规定的技术要求; (2)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其合同格式和内容,符合《合

合同责任--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三章讲义5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7419287573.html, 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三章讲义5 合同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假借订立合同,实施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或实施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时应负的赔偿责任。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在订立合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4)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提示: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订立阶段,如果进入合同履行阶段,则承担违约责任。 【例题·单选题】根据规定,张某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导致王某丧失与其他主体订立合同的最佳时机,且损失50万元。则张某应承担()。 A.侵权责任 B.缔约过失责任 C.违约责任 D.行政责任 [答疑编号649223040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假借订立合同,实施损害对方利 益的行为或实施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时应负的赔偿责任。 (二)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1.继续履行 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2.补救措施 (1)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2)买受人依约保留部分价款作为质量保证金,出卖人在质量保证期间未及时解决质量问题而影响标的物的价值或者使用效果,出卖人主张支付该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买受人在检验期间、质量保证期间、合理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出卖人未按要求予以修理或者因情况紧急,买受人自行或者通过第三人修理标的物后,主张出卖人负担因此发生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损害赔偿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支付违约金 (1)当事人就延迟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继续履行债务。

解读2010年第13号公告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 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解读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10年第13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明确了承租方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问题,并强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此前因与公告规定不一致而已征的税款的,可以申请退税。下面就此公告的具体内容进行以下说明: 一、 相关概念 2010年13号公告相 关文件 1、什么叫融资租赁 根据合同法第十四章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2、融资租赁的当事人 有出租人、承租人、出卖人 3、中国融资租赁业务需要什么机关批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商务部按照《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批准开展融资业务试点的内资融资租赁企业。 4、什么叫融资性售后回租 是指承租人将自有资产出卖给出租人,同时与出租人签定融资租赁合同,再将该资产从出租人处租回的融资租赁形式。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承租人和出卖人为同一人的融资租赁方式。 二、本文议论的业务模式: 三、承租人的相关税收问题 1、出售环节是否应征收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根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而在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出租人应当保证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使用租赁物,承租人应当履行占有租赁物期间的维修义务。据此出售环节不应征增值税。 2、出售环节是否应征收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因在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让或销售行为,不能征收营业税。 3、出售和租赁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 在出售环节,根据国税函〔2008〕8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企业销售商品应确认收入实现的条件之一是: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而根据上文,风险和报酬并未完全转移,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在租赁环节,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和第五十八条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但在此文件中针对融资性售后回租,明确为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但折旧期是按租赁期还是尚可使用期未明确。 文件还规定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什么叫融资利息,是指会计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应付租金总额扣除出售资产价格后的差额,个人理解为后者,并应参照国税函〔2008〕8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关于售后回购的处理方式,即: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

合同法涉及的有关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合同法涉及的有关税收问题及其处理 合同类型反映的是交易的性质,交易的性质不同交纳的流转税也不相同的。合同类型涉及流转税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和营业税。涉及的所得税种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由于所得税的区分主要在于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属性,即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所以区别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即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收入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法人或其他组织取得应税收入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我们将主要讨论在国税机关征收管理范围内,合同类型涉及应纳税税种以及税目的区分。 一、合同类型涉及应缴纳流转税税种以及税目的区分。 合同法根据合同标的不同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也称典型合同。其他合同(无名合同)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合同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如商标权、著作权转让合同适用商标权和著作权的规定,商品房销售合同适用不动产买卖法律的有关规定,保险合同适用保险法的特殊规定。 (一)买卖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按照合同标的物的不同分为动产的买卖合同和不动产的买卖合同。有形动产的买卖合同即商品货物的

买卖合同,按规定应当依法缴纳增值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买卖合同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属于有形动产买卖合同,应当依法缴纳增值税。 (二)赠与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个人捐赠对于捐赠人一般不负纳税义务,仅受赠一方负有纳税义务,依法缴纳企业或个人所得税。单位捐赠的,捐赠与接受捐赠一方都可能负有纳税义务。单位捐赠动产的,应按增值税视同销售的规定缴纳增值税。单位捐赠不动产的应按营业税视同销售的规定,依法缴纳营业税。接受捐赠的一方应依法缴纳所得税。 (三)承揽合同应当缴纳的税种。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承揽项目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 承揽合同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别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承揽合同征收增值税的项目包括(1)加工劳务。所谓的加工劳务是指受托加工货物所发生的劳务,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劳务活动。(2)修理修配劳务。所谓的修理修配劳务是指受托方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劳务活动,但不包括对不动产的修缮业务。属

包税合同条款的法律有效性和涉及税务处理分析

包税合同条款的法律有效性和涉及税务处 理分析 包税合同条款的法律有效性和涉及税务处理分析 关于“包税”条款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合同中作此种约定明显有转移纳税义务的企图,且有故意降低计税基数以逃避税款的嫌疑。实践中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也常常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款“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一律无效”的规定而否定“包税”条款的法律效力。这些做法正确吗?对此,笔者认为应当结合税法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包税”条款并未转移纳税义务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根据上述规定,缔约双方签订“包税”条款,约定由非纳税义务人负担纳税义务人应该缴纳的税款,是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商业民事合同。该合同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第、第和第项规定的无效合同行为。对于,“包税”条款是否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笔者认为,“包税”条款并非是约定谁负有法律上的纳税义务——“应然”,而是对税款实际负担主体——“实然”的确认,属于缔约双方交易环节中经济利益的分配,因而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纳税义务人的强制性规定并不抵触。另外,纵观各个税种的立法,均明确规定了纳税义务人,但却未见任何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有禁止纳税人不得约定税款由他人承担的规定。再者,作为合同双方的经济理性人,在约定由非纳税义务人承担税负的情况下,必然会将税负通过合同价款或其他经济利进行了转嫁。 二、从立法看“包税”条款的合法性 基于第一部分的分析,实践中有些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款“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一律无效”的规定而否定“包税”条款的法律效力,是错误的。因为“包税”合

合同负债的税金处理计算

合同负债的税金处理计算合同负债的税金处理计算 甲方:(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乙方:(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就负债的税金处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同的目的及相关定义 1、本合同的目的是为明确甲乙双方在负债的税金处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履行方式,明确期限,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 2、本合同所述“税金”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税种。 3、本合同所述“未税收入”是指扣除税金前的应税收入。 二、权利和义务 1、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收到税务机关对经审查认定应纳税款及滞纳金、罚款的认定书后的七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相应税款、滞纳金、罚款;

(2)提供必要的证照和材料,及时配合乙方开展负债税金处理,保证提供的证照和材料真实有效。 2、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甲方提供的证照和材料,核对和确认甲方未税收入及相应应纳税款; (2)在确认甲方应纳税款后,及时向甲方通报应纳税款额度及缴税期限; (3)对甲方缴纳的税款进行核对,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甲方。 三、履行方式和期限 1、甲方在收到乙方通报的应纳税款额度后的七日内缴纳税款。 2、乙方应在甲方缴纳税款后五个工作日内提供发票和相应的税务凭证。 四、违约责任 1、如甲方在履行期限内未能按时缴纳税款的,甲方应承担相应的滞纳金和罚款及其他相关责任; 2、如乙方在履行期限内未能按时发票或者提供相关的税务凭证,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1、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确认即生效,具备法律效力。

违约金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违约金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由违约的一方支付给对方的一定金额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违约金的收付,对当事人来说是双向的,此收彼付或彼收此付,在财务与税收上处理不一。本文就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违约金收付业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财税处理的区别,简要分析如下。 违约金并非都作增值税、营业税价外费用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明确将违约金作为一种价外收费,一并计算缴纳增值税。对收取的违约金一般视为含税收入,应将其换算为不含税收入后并入销售额征收增值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同样规定,单位与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与销售不动产时,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应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例如,甲乙双方签订购销协议,甲方将价值100万元(不含税价)的货物销售给乙方(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适用税率17%),协议约定,甲方在协议签订后10日内交付货物,乙方于货到之日起30日内付款。如一方违约,须向对方支付5万元违约金。后来,乙方违约,甲方在收取货款的同时收取乙方违约金5万元。

则甲方应纳增值税:1000000×17%+50000÷1.17× 17%=177264.96(元)。 当然,并非所有的违约金都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如果上例中甲方违约,没能按期付货,向乙方支付违约金5万元,对乙方来说,从甲方取得违约金收入5万元,但不符合作为价外费用计征增值税的条件,不作为价外收费征收增值税;同样也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对上述业务,甲方可以将违约金与货款一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乙方,乙方可以按照规定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但对因甲方违约、乙方收取的违约金,乙方不能开具国税机关监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同样因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也不得开具地税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 违约金收付,税收及会计处理要区别对待 企业所得税法将违约金收入作为税法定义的其他收入,构成企业的收入总额。税法规定,企业的其他收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当确认收入:一是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二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企业其他收入金额,按照实际收入额或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明确,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而税法上的违约金,不仅限于

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和税务处理

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和税务处理股权转让在商业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企业的股东来说,了 解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和税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股权转 让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如何处理与之相关的税务问题。 一、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双方需依法履行相关程序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下为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 1. 公司法规定 根据我国《公司法》,股权转让需要通过签订书面股权转让协议完成。协议应明确转让双方的身份信息、转让的股权比例和价格、转让 期限、附加条件等内容。在签署协议后,双方需向公司董事会和股东 大会申报,并获得相应的批准或通过决议。 2. 合同法规定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权转让双方应当遵循我国《合同法》的相关 规定。双方应明确约定转让的价格、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 并签署书面合同。如若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解除合同或 者要求赔偿。 3. 监管部门的规定 股权转让涉及到监管部门的审批和备案,具体规定根据不同情况而异。以证券市场为例,股权转让需要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CSRC)的核准。此外,根据相关证监会规定,股权转让还需要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股权转让的税务处理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到的税务处理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以下为常见的股权转让税务处理方式: 1. 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 在我国,个人股东通过转让股权所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从股权转让中所得收入,按照不同的持有期限和适用税率进行计税,计税依据为转让所得减去成本支出。 2. 股权转让的公司所得税 在公司股权转让交易中,需要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在股权转让中取得的所得应纳入公司所得税的计税范围,根据适用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对于非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还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投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3. 股权转让筹划与税务优化 为减少税务负担,许多企业在进行股权转让时会进行筹划,采取合理的税务优化措施。例如,利用合理的税务筹划架构来转移股权转让收益,以降低税务成本。然而,税务审查机关将对相关的税务筹划进行审查,必要时可要求企业进行相关的解释和证明。

税务合同法律

税务合同法律 税务合同是指涉及税务事项的合同,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载体。税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权力。为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规范税务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解决等事项。 一、税务合同的签订 税务合同的签订需遵循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并应符合税务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签订税务合同时,纳税人应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和申报情况,并承诺遵守税法规定。税务机关则要依法提供具体税务政策和法规,并与纳税人达成一致意见。签订税务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加盖双方公章,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税务合同的履行 税务合同的履行是双方共同的责任,纳税人应准确履行申报、缴税等义务,遵守税法规定。税务机关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税收政策、便利和服务,同时履行税收征管职责,保障纳税人的权益。在税务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三、税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税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需依法进行。当合同中的预计税收额度发生变化,或者纳税人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双方可根据情况协商变更合同内容。如遇不可抗力、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违反法律法规等情

况,双方可依法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后,应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税务注销手续。 四、税务合同争议的解决 税务合同争议应本着互利共赢、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双方可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进行争议解决,也可以向税务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双方应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并依法接受调查和审理。 税务合同法律的完善和实施,对于维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应共同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协商,为税务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解决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税务合同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公众的税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共同推动税收法治建设的进程。 在实践中,税务合同的制定和履行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税务合同法律的规范还不够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仍需加强;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签订合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流不畅的情况;争议解决的程序不够简便和高效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税务部门应加强对税务合同法律的研究和分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应加强信息沟通和合作,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和评价体系;司法机关应提供有效的争议解决途径,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 总之,税务合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范税

合同中的税务风险防范

史上最全:合同中的税务风险防范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合同显得十分重要,是契约双方维护权益、恪守义务的依据。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往往只关注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风险,却很少关注涉税条款的描述。 经济合同中常见这样的条款“双方的纳税义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孰不知这只是一句废话,负责起草合同的律师或企业有关购销部门往往并不了解税法是如何规定的。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许多纳税争议均源于经济合同中涉税条款的不明确。税收政策多如牛毛,如果经济合同中没有针对性的约定条款,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错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 经济合同中的税务风险主要是表现以下五方面: 纳税义务的风险(税负转嫁); 纳税时间的风险(递延纳税); 税收发票的风险(合法凭证); 关联交易的风险(转移利润); 税收成本的风险(多纳税)。 为了防范经济合同中的涉税风险,必须做到以下防范策略。 一、规范合同发票条款 1.明确按规定提供发票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基于此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承包商)采购货物或提供劳务,必须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按规定提供发票的义务。企业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应考虑发票因素,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对能提供规定发票的供应商(承包商)优先考虑。 2.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提供发票的时间 购买、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有不同的结算方式,企业在采购接受时,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合同中明确结算方式,并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提供发票的时间。合同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有以下几种:

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 告范文 关于电子合同印花税征税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在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又为税收制度改革及征管手段的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诸多税种中,印花税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如不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善《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就难以有效避免印花税的税款流失。 一、调查的原因及内容 近几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据电文交换信息来订立合同。电子合同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与传统书面合同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书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二是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及电子签名)所代替。三是电子合同的生效地点为收件人的主营业地;没有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四是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电子合同虽然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传统纸质书面合同的特点,但其性质和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

仍然是为了规范交易,确定交易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经济交往迅捷正常地进行,具有书面凭证性。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电子商务示范法》第六条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假若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该条规定在不要求各国取消国内法关于书面形式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了“书面形式”一词的解释,将数据电文纳入“书面形式”的范畴之内。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综上所述,国际法和国内法都明确了电子合同书面凭证性,它当然符合《印花税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应纳税合同要求,应按规定缴纳印花税。为掌握企业电子合同的签订情况,我局开发区税务到辖区内四家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电子合同所占比例较大。 在实际调查中,调查人员对四家公司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认真核实、统计。发现这些企业尤其是以电子行业为主的生产型企业,与供货商或销售商进行业务往来之前,签定一段时间的购销框架协议,这个框架协议只反映出货物名称、供销时间、规格要求,而没有反映出任何价格金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完全依靠网络传递购销数据。这四家企业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企业中北京乐金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购销合同与技术合同全部为

巧签经济合同促降税收成本的7个案例

巧签经济合同促降税收本钱的 7 个案例引导语: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环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按照上面的条款发展相关的经济活动。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巧签经济合同促降税收本钱的 7 个案例,希翼对你有所匡助。 (一)在合同中要明确有关的价格是否含税以及税收本钱的直接承担者 1、在合同价格条款中应明确价格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许多不懂得税务管理与筹画的采购人员只注意合同中写明价钱的上下,却没有看清晰合同里面的价格是不是含增值税。因为含税与不含税的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缴纳税额或者抵扣额的大小。因此,签订经济合同时,要明确价格里面是否包含增值税。 一辈子产型企业作为买家,按 100 元的含税价格购置,支出 100 元,可以抵扣 14.53 元的进项税,实际本钱是 85.47 元;按 100 元的不含税价格购置,直接支出 117 元,可以抵扣 17 元的进项税,实际本钱 100 元,显然对买家来讲,含税价更有利。所以采购时一定要注意分清卖方提供的价格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 其实,通过对以上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同样的价格条件下,价格含税对买家有利,对卖家不利;价格不含税对卖家有利,对买家不利。 2、在合同中要明确有关税费的实际承担者。 在采购原材料特殊是采购固定资产时,涉及金额大,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十分谨慎,当合同中已经明确了供应商承担有关的税费负担,但供应商没有缴纳税费的情况下,除非在当地税务局发展了

备案手续,否那末,有关税费的实际承担人还是购置方,因为有关税收的约定与税法相冲突时,要以税法为准。 甲企业为销售建材而购置了一间临街旺铺,价值 150 万元,开发商承诺买商铺送契税和手续费。在签订合同时也约定,铺面的契税、印花税及买卖手续费均由开辟商承担。按合同规定,企业付清了所有房款。但不久后,企业去办理房产证时,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缴契税 6 万元,印花税 0.45 万元,滞纳金 5000 多元。企业以合同中约定由开辟商包税为由回绝缴纳税款。但最后企业被从银行强行划缴了税款和滞纳金,并被税务机关罚款。 税法与合同法是各自独立的法律,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时是按照税法来执行的。在我国境内转让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在本案例中,甲企业就是契税和印花税的纳税人,是缴纳这些税款的法律主体,而甲企业与开辟商所签订的包税合同并不能转移甲企业的法律责任。因为开辟商承诺的契税等税费,意思只是由开辟商代企业缴纳,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当开辟商没有帮企业缴纳税款的时候,税务机关要找的是买房的甲企业而不是开辟商。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不要以为对方包了税款就同时也包了法律责任,对方不缴税,延期缴纳税款和漏税的责任要由买方甲企业发展承担。 要逃避甲企业承担开辟商没有支付在经济合同中承诺的铺面的契税、印花税及买卖手续费,必须在签定经济合同时,拿着该份经济买卖合同到铺面所在地的主管税务局去发展备案,同时要及时催促开辟商把其在经济合同中承诺的铺面的契税、印花税及买卖手续费缴纳完毕后,才付清铺面的购置价款。或者在经济合同中修改条款“铺面的契税、印花税及买卖手续费均由开辟商承担,但是由甲

企业向个人借款的合法性及税务处理

企业向个人借款的合法性及税务处理 因国家近来银根紧缩,公司流动资金比较紧张,银行不给贷款,只能向其他单位或个人借款,因此民间借贷大量出现,很多人非常关心民间借贷的效力问题,是否受法律保护呢?本文就是详细的解释了这一问题。 一、公司向其他企业借款的合同效力问题 1、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 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借贷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的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因此,企业之间的借贷显属违法,其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借贷合同无效。 2、关于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合同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二款规定:“ 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因此,此类联营合同名为联营,但实际为借款,依法应当认定无效. 3、关于对企业间横向借贷的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相互借贷的合同出借方尚未取得约定利息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问题的解答》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对企业之间直接的相互借贷及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企业联营,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1)确认企业之间拆借资金的借款合同或者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联营合同无效。 (2)判令借款方返还出资方本金。 (3)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予以收缴,对另一方应处以相当银行利息的罚款。此外,对自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还款期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的利息,亦应当收缴。该利息按借贷双方原约定的利率计算,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利息未约定的,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4)借款人未按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二、关于企业向个人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 1、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的批复》中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

合同的订立之税费负担条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建议

合同的订立之税费负担条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建议 税收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事和商事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合同对税费负担做了约定,因税费负担问题而产生的合同纠纷也逐渐增多。准确把握合同中税费负担条款的效力,区别不同条款在实践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并妥善处理,已经成为我们在订立合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合同中较少对税费承担作出专门的约定,主要是因为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对纳税义务人已经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合同税费负担条款的需求并未因此消除,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民商事行为对此问题作出了约定,例如:约定由非纳税义务人承担税费的条款,该类条款对税费在合同当事人及第三人之间的如何承担作出约定,即通常所称的“包税”条款;不开具发票条款,即收款方如不开具发票,付款方在付款时可扣除税费等。对这些条款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涉税条款的认识和应用。 一、非纳税义务人承担税费条款的合同效力分析 (一)纳税义务人在税法上的界定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向个人和单位征收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并无偿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也明确了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第一、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其他税种如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也对其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种、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等作出了规定。从现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来看,纳税义务人已经基本没有遗漏。 然而,由于税种的不同,销售价款中是否含税也不同,同时,部分税款实际由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代扣代缴。因此,作为消费者的

印花税合同

印花税合同 印花税合同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合同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场景和场合需要用到合同,签订合同可以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合同要怎么拟定?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印花税合同,欢迎阅读与收藏。 印花税合同1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属于正列举,未列入印花税列举的征税范围的不征税。现对工作中常见的22种无须缴纳印花税的业务合同归纳总结,希望对纳税人有所帮助。 1.既有订单又有购销合同的,订单不贴花。在购销活动中,有时供需双方只填制订单,不再签订购销合同,此时订单作为当事人之间建立供需关系、明确供需双方责任的业务凭证,根据国税函(1997 )505 号文规定,该订单具有合同性质,需按照规定贴花。但在既有订单,又有购销合同情况下,只需就购销合同贴花,订单对外不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仅用于企业内部备份存查,根据国税地字第025 号文规定,无需贴花。 2.非金融机构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和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或个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企业向股东贷款是企业进行融资的常见方式,和股东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如果双方都不属于金融机构,无需贴花。 3.股权投资协议股权投资协议是投资各方在投资前签订的协议,只是一种投资的约定,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无需贴花。 4.继续使用已到期合同无需贴花企业所签订的已贴花合同到期,但因合同所载权利义务关系尚未履行完毕,需继续执行合同所载内容,即继续使用已到期合同,只要该合同所载内容和金额没有增加,无需再重新贴花。但如果合同所载内容和金额增加,或者就尚未履行完毕事项另签合同的,需要按照《印花税暂行条例》另行贴花。

税收与经济合同法

税收与经济合同法 袁森庚 (第二教研部法学教研室教授律师)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契约经济。所谓的契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经济合同。即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之间设立、变更、消灭经济权利义务的协议。市场是由大量纷繁复杂的交易行为构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易活动又都是通过订立和履行合同来完成的,所以说订立和履行合同,是经济交易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合同关系也就是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 合同法是国家调整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民法中的特别法。它以合同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对规范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税收属于经济法,合同法属于民法,虽然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但由于二者调整的对象在本质上都属于经济活动,所以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系统地研究税收与合同法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纳税主体、课税对象、计税依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税收与合同法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合同法的基本内容;二是合同设立、变更、解除、违约等涉及税收问题及其处理;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合同效力问题。 一、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合同法基本内容 合同是交易的法律形式,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无效等都反映了交易行为的发生与变化,这些与税收义务发生的时间、地点、计税依据和税额的计算等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研究解决税收与合同法的有关问题时,必须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合同法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一)合同的订立 1.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订立和合同,由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所说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口头形式好理解,就是双方口头达成的约定。其他形式主要有默示和沉默。默示是指当事人的一定的积极行为表达于外,以此可以推定其意思表示的形式。比如说一个人看到一则可以邮购商品的广告,马上到邮局寄出了购货款,就属于积极的行为做出购买商品的意思表示。沉默不语是一种不作为的消极形式,只有在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当事人之间有特定的交易习惯,法律有特殊规定时才能认定为意思表示。如两个当事人之间没有特别约定,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要约,规定对方接到要约后3日内不答复的,视为合同成立。这样的约定显然是不成立的。 2.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格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在以上这些一般条款中只有当事人和标的物及其数量是必备条款,没有必备条款合同不可能成立。缺乏一般条款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按照上述方式仍不能确定的,适用合同法62条的规定确定。即:(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特定目的特定标准履行。(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3)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4)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