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11场面调度

视听语言11场面调度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中的那些字母形调度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中的那些字母形调 度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视听语言知识是场面调度技巧中的字母形调度 有一类调度我们可用英文大写字母的字形来加以概括,便于记忆、便于掌握,如用“C”、“S"、“L”、“V"、“O”等字母。 导演对演员个人或群体(如军队、工人等)利用场景的天然位置,结合剧情进行调度。 我们先来讲“C”字形调度。“C”字形,也可以是反“C”字形,因势利导如影片《法国贩毒网》(导演:威康·弗里德金),警长的汽车在“C”字形的公路上行驶。苏联影片《雁南飞》,片头鲍里斯与薇洛尼卡沿莫斯科河湾奔跑的镜头,便是一个精彩的“C字形调度。 “S”字形调度 S"字形调度在表现山冈、河流、道路时都是十分优美的调度方法,它让观众看到来龙去脉,画面富于流动的美感,既可壮观,又可细致入微如电影《百色起义》中,写起义军风起云涌,导演将农民起义军置于“S 字形的地理环境中,又是夜景灯火通明,十分壮观。 电视剧《长征》、《延安颂》中,也不乏这类调度镜头。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无论是《生生不息》,还是《樱桃的滋味》、《橄榄树下的情人》,每部影片都用了“S”字形或它的变种“Z”字形调度,收到别有一番风味的艺术效果。《橄榄树下的情人》中最后这对情人经过“S"字形调度,融入密密的橄榄林中。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了,无论是壮观或是抒情,这种对演员调度的技巧,都可各尽其妙!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L”字形调度“ L”字形调度可以是双向的,如“」”型,而演员的进出,可以由上至下,也可以由下至上。可以是独行,也可以驾驶车辆,骑着骏马,或赶着牛羊可以是城市带拐弯的街道、楼宇,也可以是山林和羊肠小道。 一般由演员所处的环境而定如陈逸飞导演的影片《理发师》中,孙嘉仪去叫“表哥”陆平吃饭那个镜头,便用的是“L”字形调度。 “V”字形调度 任何城市街道,任何小镇村落都有交叉的通道。由于现实生活提供了选择的真实环境,导演在选择机位、研究剧情时,可把演员置于如此的调度中。 斯皮尔伯格在中国上海拍《太阳帝国》时,无论是在上海外滩的街道,是闸北的穷街陋巷,都多次运用了“V"字形调度。他指挥吉米从街道的尽头迎着镜头正面跑来,到拐角处(摄影机的位置正在这里),一个右摇,角色又转弯跑入与之紧密相联的另一条街道(背出画)。吉米的美国伙伴,他驾车急驶的镜头也如此拍摄。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日军进攻蓝桥埠的镜头,也是“V”字形处理V”字形调度的关键在于导演和摄影师或摄像师,将机位设置在“V 字尖上。 “O”字形调度 一是演员成圆桌定位,摄影机从外圈逐一拍摄,一是在桌子中心放上摄影机或摄像机进行旋转拍摄,获得圆桌周边的角色形象。 如在苏联影片《复活》中,导演为了表现俄国那些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腐败官员,使用了这种调度取得圆满的效果。

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的依据和场面调度的作用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的依据和场面调度 的作用 像线条、颜色和声音一样,不同的动态有不同的感情。在图像艺术中水平线一般让人想到静止、平和、宁静;垂直线条让人想到庄严、力量;曲线让人想到流态、温暖、女性气质等等…“上升的动态有助于表现昂扬、振奋、释重、解脱…旋转与回转的动态会增加快乐的气氛……向下的动态表现沉重、危险、粉碎性的力量(雪崩、瀑布等);钟摆式动态表现单调、冷酷无情(单调的散步、监狱场面、笼中动物等);瀑布状动态诸如球的反弹运动,表现活泼、快乐、轻松等(道格拉斯、范朋克式);扩散的、离心式动态如一石投入池中水面上泛起的涟漪,表现生长、溃散(群众恐慌场面)、爆炸、广播等。 我坚信任何一部电影中的场景全可以通过赋予其适当的节奏,为其设计出最能表现所要气氛的那类寓语动态而拍得更见成效—感情更强烈,艺术更持久。 ——美国电影教育学家斯拉夫科·沃卡皮切什么是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指导演根据影视剧本的内容,对影视片(剧)拍摄时的场面设计和安排,具体协调演员和景物间的关系及合适的位置,借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造成预期的情绪效果。它是导演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个性、环境气氛、生活节奏等经过艺术构思后的独特造型手段。 简言之,场面调度中的演员调度是把演员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影视片(剧)中的场面调度,不同于戏剧舞台的场面调度,因为它不仅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活动进行调度,而且经常运用摄影机或摄像机的机位、运动来表现场景的变化和人物与场景关系的变化。 导演对画框内的人和事物的审视及安排,正是影视艺术“场面调度”的内涵。 场面调度的依据 1。生活是场面调度的源泉。 2。剧本的内容,如人物心理活动、矛盾冲突、环境与人等,都构成角色行动的动作依据。 3。导演依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创作需要,对场面调度进行艺术再现和创造性发挥。 三、场面调度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如电影《诺丁山》中,威廉与女友安娜发生矛盾,安气愤地离他而去。接着一个长镜头,威廉从家出走,穿越诺丁山的市场,历经夏秋冬春,突出了他内在坚韧的性格2。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如邦达尔丘克导演的《战争与和平》第三部中彼埃尔公爵来到波罗底诺战场,他在图拉的炮兵阵地踱来踱去,见到不怕牺牲的俄罗斯炮兵,几乎还是少年的指挥员,引起深深的自责,他放弃养尊处优,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 3。渲染环境气氛:如《雁南飞》中,薇洛尼卡在德军轰炸莫斯科的夜晚被马克强吻,薇洛尼卡打他三十几个耳光的调度。 表现特定意境:如匈牙利导演杨素的《红色赞美诗》,用农民对三个上身棵露的少女和青年妇女的层层围护,则刻画了匈牙利民众对地主、军警和政府的默默反抗。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 1.从学习“视听语言”的角度来看,视听语言也是“看电影、电视的艺术”,掌握它就相当 于掌握一个思维工具,能拿来分析别人的东西。2 2.“视听语言”中的语言一说是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2 3.如何学习视听语言?2-3 (1)要理解进入影像的形象; (2)必须以新的眼光和思维看电影和电视中的形象; (3)掌握关于视觉、镜头、画面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知识,才能对自己的、别人的作品,在画面视觉上、叙事特点、声画关系上有所见解,作出自己独到的评价,进一步在自己的创作中全面运用。 4.视听语言的元素包括镜头、场面调度、画面造型、声音、剪辑。3 5.视听语言的特征:3-5 (1)有意义的形象; (2)叙事性的视听语言; (3)表现性的视听语言; (4)象征性视听语言; (5)视觉构成。 6.“视听语言”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4 7.视觉构成是指如何运用画面造型语言来拍摄,从而控制视觉元素的成像效果,造型语言对 视觉构成的作用相当于文学写作中的“修辞”。5 8.电影视听语言分为四部分: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形式、剪辑和蒙太奇、声音和声画关系。 6 9.学习视听语言的目的:6 (1)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 (2)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3)建立起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10.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包括景别 意味着距离及暗示空间。8 1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8 12.景别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 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8 13.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8 14.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可以交代特征和强调细节。9 15.景别的划分与功能:9-14 (1)大远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适用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一般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常用大远景。 (2)远景: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用于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和所处的具体位置。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也是对具体的某个场景的介入,情绪表现比较超脱。 (3)全景: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

视听语言 整理版重点

1、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特写的基本类型:细节特写,道具特写,运动特写,环境特写,心理特写 2、景深: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镜头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不过,景深大小不仅取决于焦距,而是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光圈越窄景深越深 长焦\短焦\标准焦 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由于长焦摄影的视域较小,如果被拍摄物体是运动的,为了避免视角,往往需要配合变焦摄影。长焦镜头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的空间,让需要被观众看清楚的人或物对焦清楚,让其他层面失焦、成像模糊。长镜头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响风格中。 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造成前景画面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 标准镜头:无论是长焦镜头还是短焦镜头,往往都展现了一种人为的、主观化的影像风格。因此,如果我们需要拍摄纪实风格的影像,还原生活原汁原味的视觉质感,往往需要避免使用非标准镜头。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它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间中一切应有之物,因而也就相对更为符合窗式电影美学观念。 3、视觉残留: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视觉残留是每个人都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1829 比利时普拉托 4、焦距:焦距是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5、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连接关系、组合结构。所谓被摄元素,可以使明显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造型元素。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 线条构图、例子:塑造空间的透视表现力量冲突对比《战舰》“敖德萨阶梯”对角线(或“X”形)构图与“丁”字形(或十字架形)构图两种图式交替出现,动荡的状态与平稳的状态交替出现,画面构图形式本身就形成了一种视觉节奏的变化。本段落大量运用对角线的构图、倾斜的画面,画面在构图形式上协调统一,保持了剪辑的连贯性,有效表现了屠杀场景所要体现的极度动荡不安的状态。相比于水平的、平稳的线条构成的画面,交叉点、倾斜的线条构成的画面,更有助于表现动荡与不安的情境。 几何形状构图、例子:承担审美的意义、叙事的功能《公民凯恩》三角形构图构图分析:1、观察画框内各被摄元素的位置、重心,是否对称、平衡或失重;2、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是紧或松;3、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中是否水平、垂直或倾斜;4、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线条;5、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几何形状;6、观察面框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7、观察光影、颜色的构成; 构图原则: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动态构图的原则 6、《战舰波将金号》苏联蒙太奇爱森斯坦体现导演对于画面形式表现力的严谨追求 《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十月》 7、灯光照明:灯光照明在影视拍摄中的作用是对于摄影的配合,灯光部门应该成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影视语言表现力的开掘,灯光照明本身逐渐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审美功能。灯光照明的作用主要包括:曝光(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是灯光照明的最基本的作用。在场景已有的自然光源照明不足的前提下,有必要人为地增强场景中的照明,以增强胶片的感光,提高画面的亮度。)、造型、构图、强调、抒情、其他作用。 光的性质:硬光、软光 光的主次:主光、补光 光的方位:水平方向(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垂直方向(平角光、顶光、底光)

视听语言、整理

视听语言 全景 远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1.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2.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 ?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摄像机所用的镜头的焦距长短。 3.景别的种类 4.远景 作用 ?表现自然环境和宏大场面的气势 ?加强画面的真实性;

?常用于影视片的开头、结束或场景的转换,形成舒缓的节奏。 拍摄远景注意事项 ①远景画面容量大包括景物多,为看清画面内容,拍摄时要有一定长度; ②电视屏幕小,远景画面的处理应删繁就简; ③远景画面地平线突出,拍摄时应注意水平; ④远景画面拍摄运动镜头时,摄像机的运动不易太快; ⑤、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 5.全景 以表现某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用来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果以人来作拍摄主体,则主要表现被射人体的全身。 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被摄主体的全身被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全景如图所示。 全景图例 远景全景 全景作用与小类 ?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视听语言考题

视听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B)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 2、远景的定义是( D )。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 B.表现广泛空间 C. 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B )。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B ) A.分割式 B. 重复式 C.平行式 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B )。 A .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D)。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B )。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B ) A.焦距 B.焦点 C.主体 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D)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d)。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 b )所在的位置。 A.仰视 B.俯视 C.侧视 D.后视 12、( C )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下面名词中选5个)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影视视听语言》复习题

1、在()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2、远景的定义是()。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 7、摇镜的定义是()。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所在的位置。 12、()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15、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的组接方式是() 16、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两个演员可以采取同样的姿势或各自选择不同的姿势,坐姿,倚姿(或向后靠在支撑面上,或向前以肘支撑着)、立姿都很常见。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述哪一项原理?( ) 17、下列哪一个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 18、场面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 19、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和最突出的形式特点是( ) 20、有时候动画片导演为了更好的表达剧情,突出角色的表演和动作展示 自然景色就会采用哪种技术手段。()\ 1、场面调度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2、表现蒙太奇具体分为哪些() 3、拉镜头的作用() 4、镜头运动中跟镜头和移镜头的区别() 5、镜头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和综合运动镜头一些常见的镜头外,其他还包括哪些运动镜头() 6、轴线分为一下哪些() 7、蒙太奇的艺术功能() 8、视听语言的元素包括()1、移镜头和跟镜头的景别都不变话。() 2、当一个镜头中出现运动轴线和关系轴线两条轴线时,关系轴线要让位于运动轴线。() 3、拍摄中的越轴,会导致被拍摄主体与前面所摄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和方向不一致,出现镜头方向矛盾,造成前后画面无法组接。() 4、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从分解到重组的整个过程。( ) 5、场景转换属于蒙太奇。() 6、打斗、跑步时的声音,是环境音效。() 7、空镜头只有场景,没有人物。() 8、大画面和特写部分使用直径0.9 mm的自动铅笔配用2B铅笔芯。() 9、声音的转场是利用声音的相似性或关联性进行场景的转换,经常出现在动画中。() 10、远景的作用是确定人物和事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某一片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 11、中景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空间深度,突出主体物。() 12、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实际上可以看做观众的眼睛,它决定观众观看画面主体的角度。() 13、镜头运动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1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 15、镜头组接必须符合观众心理和生活逻辑。() 16、摇镜头是主观镜头。() 17、景别就是影片主体对象在镜头画面中所占的比例。() 18、剪接点分为动作剪接点和画面剪接点。() 19、从主体物背面打光,是逆光。() 20、三角形构图属于三分法构图的一种。() 1.特写: 2.场面调度: 3.对比调度: 4.人声: 5.声画同步: 6.理性蒙太奇: 1.什么叫做轴线,轴线分为哪几类? 2 “蒙太奇”的含义? 3长镜头的含义? 4.变焦镜头的作用有哪些? 1 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