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环工院)2018--2019年考博真题博士入学试卷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环工院)2018--2019年考博真题博士入学试卷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环工院)2018--2019年考博真题博士入学试卷

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2014 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计30分)

1.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

(A) 不稳定、可逆系统 (B) 不稳定、不可逆系统

(C) 稳定、可逆系统 (D) 稳定、不可逆系统

2. 根据以下数据判断,用白锡制成的纽扣在273 K和101.3

kPa的条件下存放,是否会变成灰锡的粉末? [已知:Sn(白) (s, 273 K, 101.3 kPa) →

Sn(灰) (s, 273 K, 101.3 kPa)的摩尔反应焓变和熵变分别为 -2.18 kJ·mol-1和-6.61 J·mol-1·K-1]( )。

(A) 会变 (B) 不会变 (C) 升高温度才会变 (D) 不能确定

3. 已知水溶解某物质以后,其表面张力γ与溶质的活度a呈如下关系:γ = γ0-

A In(1+Ba),式中γ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 B为常数,则溶液表面过剩Γ2为( )。

(A) Γ2 = -Aa/[RT(1 + Ba)] (B)Γ2= -ABa/[RT(1 + Ba)]

(C) Γ2= ABa/[RT(1 + Ba)] (D) Γ2= -Ba/[RT(1 + Ba)]

4. 戊烷标准摩尔燃烧焓是-3520 kJ·mol-1,CO2 (g)和H2O (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是-395 kJ·mol-1和 -286 kJ·mol-1,则戊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

(A) 2839 kJ·mol-1 (B) -2 839 kJ ·mol-1 (C) 171 kJ·mol-1 (D) -171 kJ ·mol-1

5. 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Co(NH3)5Br]2+ + OH- →[Co(NH3)5OH]2+ + Br-

如果增加离子强度,此反应的速率将( )。

(A) 不变 (B) 降低 (C) 达到爆炸极限 (D) 增大

6. 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动能超过E c

(C)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

(D)互撞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超过E c

7. 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 C在自然界中正常含量约为总碳量的1.10×10-

第 1 页共 7 页

药学《物理化学》山东大学网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A 1.1mol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PV=nRT A. 8.314J B. 4.18J C. 0 D. 29.099J D 2.恒温恒压下,在A与B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书P73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C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运动、散步、读报、看电 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C 4.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4(l)及I2(g)。水和CCl4共存时完全不互溶,I2(g)可同时溶 于水和CCl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2(g)、H2O(g)及CCl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f=K-φ+2=5-φ:水中有两相,再加气相,所以5-3=2 A. 0 B. 1 C. 2 D. 3 A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f=K-φ+2=5-φ A. 5 B. 2 C. 3 D. 4 D 6. 在300K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p=1.02kPa。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K(300K)应为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A. 1.02 B. 3.06 C. 1.04×10-4 D. 1.03×10-6 K=1。若温度恒定为T,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A、B、D A 7.反应A(g)+2B(g) 2D(g)在温度T时的θ 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101.3kPa。在此条件下,反应书P91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Λ对c作图外推至c→0而求得 B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 m A. NaCl B. CH3COOH C. CH3COONa D. HCl A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书P172ΔG=-ZFE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B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I对反应速率常数k有影响。当两种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A. k随I增大而增大; B. k随I 增大而减小; C. k与I无关; D. k与I的关系难以确定 A 11. 反应CO(g) + 2H2(g)CH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活化能为E a,存在催化剂时为K'和E a',则 A. K'=K,E a'>E a B. K'E a C. K'=K,E a'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 m c H ?=θ m c U ?+ ∑RT v )g (B = (--×××10-3 )kJ·.mol -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 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 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 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 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 都是相对值 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 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 2

3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 =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 =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 =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 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 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H =p < 0 (B )Q =H p >0 (C )Q =H =p <0 (D ) Q H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物理化学1-4--答案

物理化学1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1. 1mol 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A A. 8.314J B. 4.18J C. 0 D. 29.099J 2. 恒温恒压下,在A 与B 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 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 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B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 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 。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D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4. 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 4(l)及I 2(g)。水和CCl 4共存时 完全不互溶,I 2(g)可同时溶于水和CCl 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 2(g)、H 2O(g)及CCl 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C A. 0 B. 1 C. 2 D. 3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 C A. 5 B. 2 C. 3 D. 4 6. 在300K 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p =1.02kPa 。 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 K (300K)应为 D A. 1.02 B. 3.06 C. 1.04×10-4 D. 1.03×10-6 7. 反应A(g)+2B(g) 2D(g)在温度T 时的θ K =1。若温度恒定为T ,在一 真空容器中通入A 、B 、D 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101.3kPa 。 在此条件下,反应 C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m Λ对 作图外推 至c →0而求得 B A. NaCl B. CH 3COOH C. CH 3COONa D. HCl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 A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 I 对反应速率常数 k 有影响。当两种 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B A. k 随 I 增大而增大; B. k 随 I 增大而减小; C. k 与 I 无关; D. k 与 I 的关系难以确定 11. 反应CO(g) + 2H 2(g)CH 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 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活化能为E a ,存在催化剂时为K '和E a ',则 C A. K '=K ,E a '>E a B. K 'E a C. K '=K ,E a '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山大物化实验

实验二十蔗糖的转化 【目的要求】 1. 测定不同温度时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求算蔗糖转化反应的活化能。 2. 了解旋光仪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蔗糖转化反应为: C 12H 22 O 11 + H 2 O → C 6 H 12 O 6 + C 6 H 12 O 6 蔗糖葡萄糖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常以酸为催化剂,故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由于反应中水是大量存在的,尽管有部分水分子参加了反应,但仍可近似地认为整个反应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而H+是催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因此,蔗糖转化反应可 视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 (1)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为时间t时的反应物浓度。 将(1)式积分 得: (2) 式中,C 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当C=1/2C 时,t可用t1/2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由(2)式可得: (3) 蔗糖及水解产物均为旋光性物质。但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衡量反应的进程。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种类、浓度、溶剂的性质、液层厚度、光源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旋光能力,引入比旋光度的概念。比旋光度可用下式表示:

[α] tD (4) 式中,t为实验温度(℃);D为光源波长;α为旋光度;l为液层厚度(m);C为浓度(kg2m-3)。 由(4)式可知,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旋光度α与浓度C成正比。即: α=KC (5) 式中的K是一个与物质旋光能力、液层厚度、溶剂性质、光源波长、温度等因素有关的常数。 在蔗糖的水解反应中,反应物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 20D =66.6°。产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 20D =52.5°;而产物中的果糖则是左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 20D =—91.9°。因此,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右旋角不断减小,最后经过零点变成左旋。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并且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成的旋光度之和。若反应时间为0,t,∞时溶液的旋光度分别用α ,αt,α∞表示。则: α0=K反C0 (表示蔗糖未转化) (6) α∞=K生C0 (表示蔗糖已完全转化) (7) 式(6)、(7)中的K反和K生分别为对应反应物与产物之比例常数。 αt=K反C+K生(C0-C) (8) 由(6)、(7)、(8)三式联立可以解得: (9) (10) 将(9)、(10)两式代入(2)式即得: (11) 由(11)式可见,以ln(α t -α ∞ )对t作图为一直线,由该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反 应速率常数k。进而可求得半衰期t 1/2 。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上学期)每章典型例题.doc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1mol, T 1=27℃, p 1=101325Pa ,V 1)→(1mol, T 2=27℃, p 2=p 外=?,V 2=?) →(1mol,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 例题2 计算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的△H 、△S 、△G 。已知θ)(,,2l O H m p C ,θ )(,,2s O H m p C 及 水在 θ p ,0℃的凝固焓θm con H ?。 解题思路: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θp ,0℃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p 2O (s ,1 mol ,-5℃,θp ) ↓△H 2,△S 2, △G 2 ↑△H 4,△S 4, △G 4 H 2O (l ,1 mol , 0℃,θ p H 2O (s ,1 mol ,0℃,θ p ) △H 1=△H 2+△H 3+△H 4=θ)(,,2l O H m p C (273K-268K )+θ m con H ?+θ )(,,2s O H m p C (268k-273K) △S 1=△S 2+△S 3+△S 4=θ)(,,2l O H m p C ln(273/268)+ θm con H ?/273+θ )(,,2s O H m p C ln(268/273) △G 1=△H 1-T 1△S 1 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 、- 393.51 kJ·mol - 1,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 1,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 、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dU=CvdT 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 、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复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九章 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电极表示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1)金属气体电极如Zn(s)|Zn2+ (m) Zn2+(m) +2e- = Zn(s) (2)金属难溶盐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如Ag(s)|AgCl(s)|Cl-(m), AgCl(s)+ e- = Ag(s)+Cl-(m) (3)氧化还原电极如: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 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反应所依附的惰性金属。 2.什么叫电池的电动势?用伏特表侧得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为何在测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 答:正、负两端的电势差叫电动势。不同。当把伏特计与电池接通后,必须有适量的电流通过才能使伏特计显示,这样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溶液浓度发生改变,同时电池有内阻,也会有电压降,所以只能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3.为什么Weslon标准电池的负极采用含有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一Hg齐时,标准电池都有稳定的电动势值?试用Cd一Hg的二元相图说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会随温度而变化吗? 答:在Cd一Hg的二元相图上,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一Hg齐落在与Cd一Hg固溶体的两相平衡区,在一定温度下Cd一Hg齐的活度有定值。因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在定温下只与Cd一Hg齐的活度有关,所以电动势也有定值,但电动势会随温度而改变。 4.用书面表示电池时有哪些通用符号?为什么电极电势有正、有负?用实验能测到负的电动势吗? 答:用“|”表示不同界面,用“||”表示盐桥。电极电势有正有负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的。不能测到负电势。5.电极电势是否就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单个电极的电势能否测量?如何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的还原电势?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物理化学1-4--答案汇编

更多精品文档 物理化学1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1. 1mol 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A A. 8.314J B. 4.18J C. 0 D. 29.099J 2. 恒温恒压下,在A 与B 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 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 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B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 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 。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D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4. 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 4(l)及I 2(g)。水和CCl 4共存时 完全不互溶,I 2(g)可同时溶于水和CCl 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 2(g)、H 2O(g)及CCl 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C A. 0 B. 1 C. 2 D. 3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 C A. 5 B. 2 C. 3 D. 4 6. 在300K 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p =1.02kPa 。 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 K (300K)应为 D A. 1.02 B. 3.06 C. 1.04×10-4 D. 1.03×10-6 7. 反应 A(g)+2B(g) 2D(g)在温度T 时的θ K =1。若温度恒定为T ,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A 、B 、D 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101.3kPa 。 在此条件下,反应 C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m Λ推至c →0而求得 B A. NaCl B. CH 3COOH C. CH 3COONa D. HCl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 A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 I 对反应速率常数 k 有影响。当两种 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B A. k 随 I 增大而增大; B. k 随 I 增大而减小; C. k 与 I 无关; D. k 与 I 的关系难以确定 11. 反应CO(g) + 2H 2(g)CH 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 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活化能为E a ,存在催化剂时为K '和E a ',则 C A. K '=K ,E a '>E a B. K 'E a C. K '=K ,E a '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0

期末试卷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A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方式: 闭卷 (开卷/闭卷)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 60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题分 10 20 8 10 10 10 20 12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实际气体的0???? ????=-H T J P T μ,经节流膨胀后该气体的温度将 。 2、从熵的物理意义上看,它是量度系统 的函数。 3、稀溶液中溶剂A 的化学势 。 4、在ξ-G 曲线的最低点处m r G ? ,此点即为系统的平衡点。 5、一定温度下,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的自由度数等于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标准状态下,反应 C 2H 5OH (l )+ 3O 2(g) →2CO 2(g) + 3H 2O(g)的反应焓为 Δr H m Θ , ΔC p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r H m Θ 是C 2H 5OH (l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B)Δr H m Θ 〈0 (C)Δr H m Θ=Δr Um 0 (D)Δr H m Θ 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当理想气体其温度由298K 升高到348K ,经(1)绝热过程和(2)等压过程,则两过 程的( ) (A)△H 1>△H 2 W 1W 2 (C)△H 1=△H 2 W 1W 2 3、对于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过程,(1)Q =W (2)ΔU =ΔH (3)ΔS =0 (4)ΔS<0 (5)ΔS>0上述五个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1) (2) (B) (2) (4) (C) (1) (4) (D) (3) (5) 4、某过冷液体凝结成同温度的固体,则该过程中 ( ) (A) ΔS (环)<0 (B)ΔS (系)>0 (C)[ΔS (系)+ΔS (环)<0 (D)[ΔS (系)+ΔS (环)>0 5、已知水的两种状态A(373K ,101.3kPa ,g),B(373K ,101.3kPa ,l),则正确的 关系为( ) (A) μA =μB (B) μA >μB (C) μA <μB (D)两者不能比较 6、偏摩尔量集合公式∑== k 1 B B B n X X 的适用条件是 ( ) (A) 等温,等容各物质的量不变 (B) 等压,等熵各物质的浓度发生微小改变 (C) 等温,等容各物质的比例为定值 (D) 等温,等压各物质浓度不变 7、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 (A)Δr G m (ξ)<0 (B)(?G /?ξ)T ,p <0 (C)(?G /?ξ)T ,p >0 (D)(?G /?ξ)T ,p =0 8、放热反应 2NO(g)+O 2(g)→2NO 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以下措施⑴增加压力;⑵减小NO 2的分压;⑶增加O 2的分压;⑷升高温度;⑸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 (A) ⑴ ⑵ ⑶ (B) ⑷ ⑸ (C) ⑴ ⑶ ⑷ (D) ⑴ ⑷ ⑸ 9、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气压p A *

0 ΔA>0 (B)ΔS>0 ΔA<0 (C)W<0 ΔG<0 (D)ΔH>0 ΔS<0 (E)ΔU>0 ΔG =0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准考证号和姓名必 须由考生本人填写 △△△△△△△ △△△△△△△ 该考场是 课混 考场。 混编考场代号: 考 座准 考 证 号 姓 名 ○ ○ ○ ○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准考证号、 姓名、 学 院和专业必须由考生 本人填写 △△△△△△△ △ △△△△△△ 场 代 号: △△△△△△△△△△△△△△ 座位序号由考生本人填写 位 序 号 △△△△△△△ △△△△△△△ 姓 名 学 号 ○ ○ ○ ○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学院 专业

物理化学公式集(傅献彩_南京大学第5版)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δW =δW e +δW f (1)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 (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 1 -γ(p 1V 1—p 2V 2) 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 nR -δ(T 1—T 2) 热机效率:η= 2 1 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 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 1 21 T T T - 焦汤系数: μJ -T =H p T ???? ????=-()p 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 ????+dp p H T ? ???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 B γRT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 B C T H T H 2 1 T T m p B 1m r 2m r ? ∑??,+=γ 热力学第二定律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物理化学1-4答案

物理化学1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1.1mol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A A. B. C. 0 D. 2.恒温恒压下,在A与B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 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B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 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D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4.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4(l)及I2(g)。水和CCl4共存时完全不互溶,I2(g)可同时溶于水和CCl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2(g)、H2O(g)及CCl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C A. 0 B. 1 C. 2 D. 3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 C A. 5 B. 2 C. 3 D. 4 6. 在300K 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p=。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300K)应为 D A. B. C. ×10-4 D. ×10-6 7.反应A(g)+2B(g) 2D(g)在温度T时的θ K=1。若温度恒定为T,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A、B、D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在此 条件下,反应 C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 断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 m Λ对c作图外推至c0而求得 B A. NaCl B. CH3COOH C. CH3COONa D. HCl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 A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I对反应速率常数k有影响。当两种 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B A. k随I增大而增大; B. k随 I 增大而减小; C. k与I无关; D. k与I的关系难以确定 11. 反应CO(g) + 2H2(g)CH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 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活化能为E a,存在催化剂时为K和E a,则 C A. K=K,E a E a B. K K,E a E a C. K=K,E a E a D. K K,E a E a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汇总

1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 。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 。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 答案:A 。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 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0, H =0, p < 0 (B )Q =0, H <0, p >0 (C )Q =0, H =0, p <0 (D )Q <0, H =0,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7.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ΔU、Q 、W 是否皆等于零? 答:否。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0、ΔU=0。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 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1. 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nA ,pA ,VA 和nB ,pB ,VB ,设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A )A A p V n RT (B )B A B ()pV n n RT (C )A A A p V n RT (D )B B B p V n RT 答:(A )只有(A )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 4. 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 (A )压力大于C p (B )温度低于C T (C )体积等于m,C V (D )同时升高温度和压力 答:(B )C T 是能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温度再高无论加多大压力都无法使气体液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