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详]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详]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详]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详]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诊断

基本检查:

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

行为状态(PS)

B症状

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

胸片,B超

颈、胸、腹、盆CT

IB、IIB、III、IV期行骨穿

可选:

PET/CT

三.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四.治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IA、IIA 累及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

IB、IIB 化疗+累及野放疗

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

IIIB、IVB 化疗±放疗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I和II期:化疗+累及野照射

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

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

五.放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IA-IIA期累及野放疗 30-36 Gy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a)I-II期无大肿块

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

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

b)I-II期大肿块

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36Gy

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6Gy, 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

c)III-IV期大肿块

化疗后大肿块病灶处放疗36-40Gy

附:NCCN预后不良因素

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

血沉≥50

>3个淋巴区域

B症状

≥2个结外病变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NCCN 2008):

前躯淋巴肿瘤

B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T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成熟B细胞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

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

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变型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α重链病

γ重链病

μ重链病

浆细胞骨髓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FL)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

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

老年人EBV阳性DLBCL

慢性炎症相关性DLBCL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

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Burkitt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水泡痘疮样样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TCL, NOS)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阳性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阴性

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

组织细胞肉瘤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交指树突细胞肉瘤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

未确定性树突细胞肿瘤

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早期病变

浆细胞增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

多形性PTLD

单核性PTLD

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

二.分期(COTSWALDS)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

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各种常见亚型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规范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 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有无骨压痛,皮肤、乳腺、睾丸

行为状态(PS)

B 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乙肝两对半, HBV-DNA(必要时)

育龄妇女行妊娠试验。

颈、胸、腹、盆增强CT

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扫描检测LVEF

骨髓穿刺涂片+/-活检.

腰椎穿刺: 肿瘤累及鼻窦、睾丸、乳腺、脑膜旁、眶周、腰、中枢神经系统、椎旁、骨髓(有大细胞),2个以上结外器官时, 以及HIV相关淋巴瘤

可选:

HIV

头颅CT 或MRI

PET/CT

1.2治疗原则

Ⅰ,Ⅱ期,非大肿块,无不良预后因素*:,CHOP±美罗华 4疗程+局部放疗。有放疗禁忌者选择CHOP±美罗华6-8疗程

Ⅰ,Ⅱ期,非大肿块,有不良预后因素: CHOP±美罗华 4疗程+局部放疗;或CHOP±美罗华化疗6-8疗程后加或不加局部放疗

Ⅰ,Ⅱ期大肿块:CHOP±美罗华6-8疗程后+局部野放疗

Ⅲ,Ⅳ期:CHOP±美罗华 6-8疗程或参加临床研究。

推荐一线化疗每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若在4疗程后达到CR可按上述

原则完成治疗;若疗效为PR可选择参加临床研究,对于I,II期患者也可采用局

部加量放疗;若无效或疾病进展可按复发、难治病例进行二线方案治疗。二线方

案治疗后达CR或PR考虑进行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发结外淋巴瘤(如睾丸、鼻旁窦、眶周、椎旁、脑脊膜旁)加用鞘内预

防性化疗:MTX 10-12mg 4-6疗程。

* 预后不良因素:LDH高于正常,II期,年龄大于60岁,ECOG评分大于等于2分

1.3放疗原则

1.I-II期无大肿块

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6Gy

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6Gy,残留病灶加量至40Gy

2.I-II期大肿块

化疗后,累及野放疗 36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40Gy

3.III/VI期:以化疗为主。

放疗指征:

1.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40 Gy,分次剂量1.8-2.0Gy/次

以上累及野照射范围如包括纵隔,则纵隔放疗至30Gy后,缩野加量至36-40Gy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2. NK/T淋巴瘤

2.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间接鼻腔、鼻咽、喉镜

体检

行为状态(PS)

B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鼻腔MRI

颈部、胸部、腹部CT

骨髓穿刺或活检

EKG

可选:

鼻腔、鼻咽、口咽内窥镜检查

PET/CT

头颅CT或MRI

腹部MRI(怀疑肝脾肾浸润)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2.2治疗原则

IE局限期:放疗(±化疗)

IE超腔期:II期:化疗(2-4疗程)+放疗

III、IV期:化疗(酌情加用放疗)

2.3放疗原则

1.I期仅累及一个解剖结构(局限期)

a)单纯局部放疗50Gy/25次

b)如有B症状,治疗方法同I期超腔

2.I期累及两个及以上的解剖结构(超腔期)及II期

化疗×2后疗效评价:

如为CR/PR,则原方案继续化疗×2后,累及野放疗 50Gy

如为SD/PD,则累及野放疗 50Gy+化疗?

3.III/IV期化疗为主,局部症状明显者予姑息性放疗40-50Gy

以上放疗分次剂量均为2Gy/次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相邻的解剖结构(如累及颈淋巴结,则包括患侧颈

淋巴引流区)

3.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3.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行为状态(PS)

B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尿酸、磷酸盐

胸片

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

骨髓穿刺或活检和流式细胞术与细胞遗传学检测

乙肝两对半, HBV-DNA(必要时)

MUGA扫描/超声心动图

可选:

脑部MRI

PET/CT

讨论生育和精子储存问题

3.2 治疗原则

本病为高度恶性淋巴瘤,为全身性疾病,治疗以化疗为主。放疗仅限于

姑息性减症治疗。

采用类似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案。

达完全缓解者,观察或进入临床试验,或行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

达部分缓解者,进入临床试验,或行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或最佳支持治疗。

复发病例再次联合化疗诱导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临床试验。

3.3放疗原则

不做全颅预防性照射;

纵隔放疗的作用还不确定;

放疗仅限于姑息性减症治疗。

4.滤泡性淋巴瘤(FL)

4.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行为状态(PS)

B症状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

乙型肝炎检测 HBV-DNA(必要时)

胸部、腹部、盆腔CT

骨髓穿刺或活检

LVEF检测(ECT或心超)

可选:

颈部CT

PET/CT

β2-M

丙型肝炎检测

4.2治疗原则

4.2.1 病理1-2级

I、II期: 局部淋巴结区域放疗±免疫治疗±化疗

II期腹部大包块者,III、IV期: 等待观察。或有下列治疗指征时治疗:

①疾病所致的局部症状如肿块压迫或全身B症状

②终末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③大肿块

④疾病持续进展

⑤骨髓浸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所导致的造血功能下

⑥患者的选择

治疗选择:化疗或免疫治疗或局部有症状者用累及野放疗

化疗方案:

单药:美罗华、CLB、CTX

联合:CHOP±美罗华、CVP±美罗华、氟达拉滨±美罗华、

FCM±美罗华、FND±美罗华、放射免疫药物±CHOP

4.2.2 病理3级

参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4.2.3复发后治疗:可再次活检。转化为弥漫大B 细胞者预后较差,若一线未用化疗或仅使用少量药物治疗者,可考虑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美罗华±放疗; 已接受多次治疗者,可选用放射免疫药物或累及野放疗,疗效佳者可考虑干细胞移植。如无病理转化,有治疗指征者可选用的治疗方案同一线治疗,主要为烷化剂、氟达拉滨、美罗华或放射免疫药物(替伊莫单抗或托西莫单抗)以及苯达莫司汀等药物单药或联合方案。或选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方案。再次缓解后可考虑美罗华维持治疗。年轻、缓解时间短,含有较多不良预后因素者,

推荐大剂量化疗后干细胞移植,对于这些准备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有骨髓干细胞毒性的药物和方案, 如氟达拉滨、放射免疫药物等。

4. 3放疗原则

1.I/II期

1)病理1-2级:

a)累及野放疗30-36Gy加或不加用化疗

b)单纯化疗或免疫治疗

2)病理3级:参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2.III/IV期

等待观察, 有指征者化疗, 加用放疗的指征如下.

1)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30-36Gy

分次剂量均为1.8-2.0Gy/次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 SLL)

5.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行为状态(PS)

B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乙型肝炎检测 HBV-DNA(必要时)

胸部、腹部、盆腔CT

骨髓穿刺或活检

LVEF检测(ECT或心超)

可选:

颈部CT

PET/CT

头颅CT或MRI

贫血者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直接Coombs试验

5.2治疗原则

SLL (I期): 局部放疗→进展→有治疗指征时治疗 (化疗或化学免疫治疗)

SLL (II-IV期),CLL (Rai分期低中危): 等待观察, 有治疗指征时化疗或化学免疫治疗

CLL (Rai分期高危): 化疗或化学免疫治疗

治疗指征

①有症状

②终末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③大肿块

④疾病持续进展

⑤血细胞减少

⑥病理转化

⑦反复感染

⑧患者的选择

化疗方案:

CLB±强的松、

CTX±VCR±强的松、

氟达拉滨±CTX、

CHOP

以上方案均可加美罗华

诱导治疗达CR或PR后,予以观察。疾病进展后的治疗指征同一线治疗,二线治疗方案可参考一线化疗方案未耐药者,并可加用美罗华或阿伦单抗,二线治疗也可选择阿伦单抗单药治疗。部分复发的患者可在缓解后行干细胞移植。

CLL (17染色体缺失) 通常对常规化疗反应差,70岁以上患者选用阿伦单抗。70岁以下者联合化疗,无效者用阿伦单抗,有效者考虑大剂量化疗后干细胞移植。阿伦单抗对肿大淋巴结疗效较差,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CMV 感染。

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加用直接对抗自身免疫性病变过程的治疗。

6.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6.1 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淋巴结,包括韦氏环,肝脾大小

行为状态(PS)

B症状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

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如治疗前未做则治疗后须做以证实完全缓解)

粪常规加隐血

骨髓活检+/-穿刺

乙肝两对半, HBV-DNA(必要时)

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扫描检测LVEF

可选:

尿酸

腰穿(对于有原始细胞变异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β2-M

HIV检测

PET/CT

讨论生育和精子储存问题

6.2治疗原则

Ⅰ、Ⅱ期:综合治疗(包括诱导后干细胞巩固)或放疗

Ⅲ、Ⅳ期:临床试验或联合化疗±美罗华或选择病例观察(无症状、负荷低、仅淋巴结受累者)

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观察随访。部分缓解或疾病进展或完全缓解后复发者参加临床试验或二线姑息治疗(嘌呤类似物联合治疗或放疗)。

6.3放疗原则

I-IV期均以化疗为主。

放疗指征:

1.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40 Gy,分次剂量1.8-2.0Gy/次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7.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7.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

行为状态(PS)

国际预后指数(IPI)

眼科裂隙灯检查

腰穿

MRI

胸片

血常规

肝肾功能

胸部、腹部、盆腔CT

骨髓穿刺或活检

老年患者睾丸超声检查

HIV检测

可选:

PET/CT

7.2 治疗原则

KPS≥40,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50ml/min):大剂量MTX方案化疗±全脑放疗(WBRT)。

1)如果腰穿结果阳性或者脊髓MRI检查阳性,考虑鞘内化疗。

2)如果眼科裂隙灯检查阳性,给予眼眶放疗。

KPS≤40,肾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肌酐清除率≤50ml/min):给予全脑放疗(WBRT)。

1)如果眼科裂隙灯检查阳性,给予眼眶放疗。

2)如果腰穿结果阳性或者脊髓MRI阳性,考虑鞘内化疗+局部脊髓放疗,或者化疗。

疾病进展病例,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既往曾行WBRT者,考虑给予化疗±鞘内化疗±脊髓放疗,或者最佳支

持治疗。

2)既往曾行大剂量MTX为基础方案治疗,未行WBRT者,有效且缓解时间长者,重新给予大剂量MTX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3)既往曾行大剂量MTX为基础方案治疗,未行WBRT者,无效或缓解时间短者,给予WBRT,或者受累野放疗±化疗。

8. 边缘区淋巴瘤 (Marginal Zone Lymphoma)

可分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MALT),结内边缘区淋巴瘤和脾边缘区淋巴瘤。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可分为胃和非胃边缘区淋巴瘤。

8.1 胃MALT淋巴瘤

8.1.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

行为状态(PS)

B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乙肝两对半, HBV-DNA(必要时)

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扫描检测LVEF

胸部、腹部、盆腔CT

内窥镜:多部位活检

骨髓穿刺或活检

上消化道GI

H.P. 非创伤性检测 (粪抗原检测、呼气试验、血液抗体检测等)

可选:

超声内镜

颈部CT

PET/CT

8.1.2治疗原则

ⅠE期、H.P. (+) 且无11、18和14、18染色体易位者→抗H.P.抗生素治疗

ⅠE、H.P. (-)/Ⅱ期或有染色体易位者→放疗(30-36Gy)

上述治疗3个月再分期和随访内窥镜活检:

H.P. (-)、淋巴瘤(-) →观察

H.P.(-)、淋巴瘤(+) →无症状→再观察3个月或局部放疗

→有症状→放疗(30-36Gy)

H.P. (+)、淋巴瘤(-) →二线抗生素治疗

H.P. (+)、淋巴瘤(+) →病情稳定→二线抗生素治疗→疾病进展→放疗(30-36Gy)

6个月再次分期并随访内窥镜

H.P. (-)、淋巴瘤(-) →观察

H.P. (-)、淋巴瘤(+) →局部RT(若既往未治疗者)或继续观察

H.P. (+)、淋巴瘤(-) →抗生素治疗

H.P. (+)、淋巴瘤(+) →局部RT(若既往未治疗者)或其它抗生素治疗

重复内窥镜

完全缓解→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而后3-6个月随访一次

→放疗后复发→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

→抗生素治疗后复发→局部复发者局部放疗,全身复发者参考滤泡型淋巴瘤1-2级播散期处理

无反应

→先前放疗→参考滤泡型淋巴瘤1-2级处理(有治疗指征时治疗)→先前抗生素治疗→局部放疗(30-36Gy)

Ⅲ/Ⅳ期:治疗指征和治疗同滤泡型淋巴瘤1-2级III/IV期。

8.3非胃MALT淋巴瘤

常见累及部位:肺、甲状腺、腮腺、乳腺和眼周围组织。

8.3.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

行为状态(PS)

B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乙肝两对半, HBV-DNA(必要时)

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扫描检测LVEF

胸、腹部、盆腔CT

骨髓穿刺

内窥镜:多部位活检

可选:

MRI

内窥镜:多部位活检

PET/CT

8.3.2治疗原则

ⅠE/Ⅱ期或多个结外部位累及→局部放疗(30-36Gy), 某些部位病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皮肤、甲状腺、结肠、小肠和乳腺),若切缘阳性则可加

霍奇金淋巴瘤7页

病理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性坏死。[1] 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 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

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 1. 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扫描。 2. 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增强CT扫描者,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进展+刘明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刘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邮编:050051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观念的演变 从1832年托马斯.霍奇金第一次描述淋巴瘤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霍奇金淋巴瘤(HD)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世纪20~60年代,因当时缺乏化学治疗手段,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依靠局部放射治疗,疗效很差,认为霍奇金淋巴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完善,Easson 和 Russel 撰文强调放射治疗可以治愈霍奇金淋巴瘤,Kaplan 和 Rosenberg 通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规范了早期HD放疗技术。人们对HD转移的特点也逐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始做淋巴结预防性照射。70年代以后放疗设备快速发展,随着钴机和直线加速器的出现,大面积不规则照射野应用于HD的治疗,成为早期HD的有效治疗方法,治愈率显著提高,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报告I-II期 HD 10年生存率为85%,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报告II期 HD 10年生存率79.75%。当时HD的放射治疗原则是:IA和IIA 期LP和NS型给予次全淋巴照射;IA和IIA期MC 和LD 型及IB、IIB、IIIA病人给予全淋巴照射(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1993)。 20世纪90年代后,挪威(1996)、荷兰(1997)、法国(1999)等国家的学者相继发表文章认为大范围放疗疗效是肯定的,使大多数HD患者可以得到长期生存,但是,长期生存的HD患者的远期(10~15年后)严重并发症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面积照射远期严重并发症主要有放射性肺、心脏、血管损害以及与放射有关的第二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化学治疗新药不断出现,多药联合化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是一些学者提出建议以综合治疗代替单纯放疗,减小放射野、降低放射剂量。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在不降低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的前提下,降低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心血管疾病、第二原发肿瘤等)。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陆续做了大量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选择最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减少照射剂量和照射靶区。 1.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比较 Specht【1】(1998)荟萃分析全世界23组早期HD临床随机研究(1974例病人),包括预后好和预后不良I-II期HD和极少部分IIIA期。化疗多应用MOPP或MOPP类似方案。其中13组随机研究比较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10年复发率分别为15.8%和32.7%(P <0.0001),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6.5% (P >0.1)。IA期单纯放疗和综合治疗10年复发率分别为20.4%和11%。得出结论综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无病生存率,但未提高总生存率。德国GHSG HD7【2】临床研究,643例预后好的临床IA-IIB期患者随机分组,次全淋巴照射组和2周期ABVD方案化疗+次全淋巴照射组,结论是综合治疗优于单纯放疗,其无治疗失败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P=0.05),总生存率无差别。美国Ⅲ期临床研究【3】(J Clin Oncol. 2001)膈上CS IA~IIA期(未做剖腹探查)HD 348例分为两组:次全淋巴照射(STLI)和次全淋巴照射(STLI)+化疗组,结果次全淋巴照射(STLI)组中途因为失败率太高被终止,无治疗失败生存率(FFS)为 81% 和94%,中位随访3.3年,死亡或复发两组分别为34例和10例。 2004年CSCO会议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谭文勇为了探讨ⅠA期霍奇金

恶性淋巴瘤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恶性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年) 2006年12月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二.分期(COTSWALDS)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 S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肿瘤细胞(L&H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C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治疗 *导读:目前,放射治疗和联合化疗可以使80%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随着治愈率的增加,治疗相关的晚期毒性亦明显增加,特别是年轻患者。主要的治疗相关晚期毒性有二次肿瘤(特别是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和心血管疾病(如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冠心病)。……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见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病例 3-4/10万,而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占恶性淋巴瘤的8% 左右,其发病与EB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典型的病理学改变为巨大的霍奇金和 Reed-Sternberg(HRS)细胞。 目前,放射治疗和联合化疗可以使80%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随着治愈率的增加,治疗相关的晚期毒性亦明显增加,特别是年轻患者。主要的治疗相关晚期毒性有二次肿瘤(特别是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和心血管疾病(如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冠心病)。有报道称:20、30年后患者死于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的风险甚至高于死于疾病本身的风险,所以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HL治疗的挑战是如何在维持或进一步提高HL治愈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治疗相关毒性。为此众多研究者在尽量减少化疗周期数、降低放疗剂量或照射范围,以及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 (一)早期预后好的HL 长期以来,扩大野(包括所有受累部位和邻近淋巴结区域,EF-RT)放射治疗被认为是该组患者的标准治疗,但有1/3的患者最终复发,其随后的10年生存率仅60%。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人们 对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了测试:增加放疗剂量或放疗前加入短周期的化疗。众多临床研究均证明:放疗前加入化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减少放疗范围和剂量,将扩大野减为受累野 (IF-RT)放疗。因此目前普遍接受的标准治疗方案是2-4周期ABVD+30Gy IF-RT。因复发率较高,目前暂不推荐单用联合化疗 治疗早期HL。 (二)早期预后不好的HL治疗 放化疗联合被公认为该组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但哪种联合方案最为有效仍存在争议。尽管4周期 ABVD+30 Gy IF-RT被推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5%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疾病进展,15%患者5年内复发,这促使研究者目前正在探索一些更强的治疗方案,包括:Stanford V方案(12周),BEACOPP剂量爬坡方案(BEACOPP Escalated)等。 小编推荐:你对恶性淋巴癌熟悉吗?[详情请看警惕恶性淋巴癌的发生] 防癌多吃这些蔬菜古稀老人练太极对抗胃癌生活中的防癌水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导读: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 在第四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到来之际,为了给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疗效标准,《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国版)》(以下简称《指南》)日前出台。 专家表示:随着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非霍奇金淋巴瘤已经成为一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随着《指南》的出台,对治疗进 行规范,肿瘤的治愈率将大大提高。 据介绍,中国版的指南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牵头,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在内的19位专家,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 合癌症网络(NCCN)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据北大三院血液科主任克晓燕教授介绍,《指南》对非霍 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为中国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提供最权威的科学指导。她表示,

中国版指南的推出,不仅解决当前国内诸多指南、共识并存但缺乏权威性的问题,还有利于医生和患者在癌症面前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据悉,该指南已被NCCN官方网站收录,全球医生均可参阅。 作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超过100万名患者,每年约有36万名患者因无法救治而辞世。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3.5,每年新发患者约4万5千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呈急速上升趋势。淋巴瘤在男性十大好发恶性肿瘤中占第9位,在女性中位列第10位。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试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根据国际大型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应用,以免疫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无论是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还是总生存时间都得到明显延长。作为国际上第一种被证实能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高效且安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医生的一线用药。

淋巴癌的小食谱

淋巴癌患者在饮食方面的禁忌是什么?下面就此方面进行说明。 1、淋巴癌患者宜多吃具有抗恶性淋巴瘤作用的食物。淋巴结肿大症状者宜吃荸荠、芋艿、核桃、荔枝、黄颡鱼、田螺、羊肚、猫肉、牡蛎。发热症状者宜吃豆腐渣、无花果、大麦、绿豆、苦瓜。盗汗症状者宜吃猪心、羊肚、燕麦、高粱、豆腐皮。 2、喝茶、木瓜汁、番茄、橘子、胡萝卜等食物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人们远离癌症的威胁。吃大蒜能刺激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能提升免疫力。 3、切忌吃刺激性食品。淋巴癌患者切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忌食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海鲜、公鸡等发物以及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温热性食物。 1.羊骨汤 原料:羊骨10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适应症:恶性淋巴瘤放疗后肝肾阴虚。每日1~2次食用。 2.枸杞松子肉糜肉糜100~150克,枸杞子、松子各100克。将肉糜加入黄酒、盐、调料,在锅中炒至半熟时,加入枸杞子、松子,再同炒即可。适应症:恶性淋巴瘤放疗后阴虚内热。用法:每日1次,作副食服之。 3.猪肾茨菰汤 原料:光茨菰30克、猪肾及睾丸各1个,盐、葱、姜各少许。制法:将光茨菰浸泡2小时后,煎汤,滤过汤液,再将猪肾、睾丸洗净,去掉杂物,切成方块状,加入光茨菰滤过后汤液,一同煮后加入盐、葱、 姜文火煮至熟即可 淋巴瘤食疗之紫菜南瓜汤:老南瓜100克,紫菜10克,虾皮20克,鸡蛋1枚,酱油、猪油、黄酒、醋、味精、香油各适量。此汤具有护肝补肾强体之功效,适宜于肝肾功部不全患者食用。 五谷饭大米、小米、红豆、麦子、大豆 胡萝卜果汁(加菠萝) 午餐:山药泥冷荞麦面、橙肉酸奶、绿色果汁 晚餐:马铃薯煎蛋卷、柠檬汁泡蔬菜、玉米汤、酸奶果汁

淋巴瘤指南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居于各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18F- 2-氟-2-脱氧-D-葡萄糖(FDG) PET 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2007年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1],对国际工作组(IWG)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1999年版)进行了修订,在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标准中融入了免疫组织化学(IHC)、流式细胞术以及18F-FDG PET显像。修订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被推荐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他分类中的应用尚需进行验证。

为了规范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相关应用推荐见表1。 1.淋巴瘤的诊断和最初分期。淋巴瘤患者初治方案的确定依据包括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治疗前是否伴有危险因素以及准确的疾病分期等。18F-FDG PET及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的初始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常规的CT显像[2]。研究[3]显示,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分期中的作用高于18F-FDG PET 及增强CT显像。目前,18F-FDG PET显像是HL以及多数侵袭性NHL 治疗前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HL和DLBCL(强力推荐),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部分患者也有助于诊治[4,5]。研究[5]结果还显示:治疗前18F-FDG PET显像可检测出部分常规显像未显示的病灶,改变了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规范

附件5-2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规范 (2019年版) 一、概述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痛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原发瘤多呈离心性分布,起源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逐渐蔓延至邻近的淋巴结及组织。霍奇金淋巴瘤约占儿童时期恶性肿瘤的4.8%,占儿童淋巴瘤的15%~20%。其发病情况与社会经济状态相关,社会经济地位不高者通常与EBV感染相关,发病年龄相对早,男孩更多见。 二、适用范围 依据患儿临床特点,经肿物活检、胸腹水或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并经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病理专家会诊结果一致,按WHO2016淋巴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的18岁以下经典型及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三、诊断 应当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儿童淋巴瘤的常见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

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持续的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儿童HL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受累的淋巴结易于触及,典型为橡皮样、质硬而无触痛。全身症状可有间断反复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盗汗和体重减轻。部分肿瘤特征与预后相关,治疗前需进行常规检查、详细询问。90%的HL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多起始于一组受累的淋巴结,以颈部和纵隔淋巴结最常见,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淋巴结区域,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患者初诊时多无明显全身症状,20%~30%的患者可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还可以有瘙痒、乏力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及具体大小径线、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非特异的血象异常包括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以及单核细胞增多。通常活动性HL患者可能伴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需测定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与预后相关的血液及生化检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沉、β2-微球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是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所有晚期(临床Ⅲ或Ⅳ期)或症状明显(B症状)以及复发需重新分期的患者都应当进行骨髓活检。

淋巴瘤放疗原则和靶区勾画-李晔雄

淋巴瘤放疗原则和靶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放疗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李晔雄

淋巴瘤放疗原则和靶区 ◆HL治疗原则 ◆HL放疗靶区和剂量 ◆NHL的治疗原则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照射靶区和剂量◆惰性淋巴瘤照射靶区和剂量

HL预后分组的定义EORTC/GELA标准GHSG标准 早期HL危险因素 A 大纵隔 B 年龄≥50岁 C 无B组症状但ESR>50; 或B组症状和ESR>30 D ≥4个部位受侵A 大纵隔 B 结外受侵 C 无B组症状但ESR>50; 或B组症状和ESR>30 D ≥3个部位受侵 预后分组 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D, 膈上CS I-II, 无危险因素NLPHD, 膈上CS I-II,无危险因素 预后好早期HD膈上CS I-II期, 无危险因素CS I-II期, 无危险因素 预后不良早期HD膈上CS I-II期, 伴一个或 多个危险因素CS I-IIA伴一个或多,危险因素或CS IIB伴C/D, 但无A/B 晚期HD临床III-IV期CS IIB期伴A*/B*或CS III-IV期

HD的标准治疗原则 预后分组定义治疗原则 预后极好早期HD LPHD, IA期, 无预后不良因素 单纯放疗 预后好早期HD临床I-II期, 无预后不良因素2周期ABVD + IF 20 Gy 或根治性放疗(化疗不能耐受或抗拒)或化疗?? 预后不良早期HD临床I-II期, 有预后不良因素 4周期ABVD + IF 30 Gy 晚期HD临床III-IV期6周期ABVD ±放疗 (PET残存肿瘤时做放疗)

早期HD综合治疗化疗周期数研究入组条件例数治疗方案5年FFTF (%)5年OS(%) GHSG-HD10 (2010)预后好 IA-IIB 288 287 288 287 2 ABVD + IF 20 Gy 2 ABVD + IF 30 Gy 4 ABVD + IF 20 Gy 4 ABVD + IF 30 Gy 91.2 90.9 93.1 92.8 P>0.05 96.6 96.6 97.3 96.9 P>0.05 EORTC-H8U I和II期, 预后不良 336 333 327 6 MOPP/ABV + IF 4 MOPP/ABV + IF 4 MOPP/ABV + STNI 84 (5年) 88 87 88 (10年) 85 84 EORTC H9U 1988-1992I和II期, 预后不良 336 333 327 6 ABVD + IF (36 Gy) 4 ABVD + IF 4 BEACOPP + IF 84 (5年) 88 87 88 (10年) 85 84

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常规

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常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恶性肿瘤 , 分为霍奇金病 (HD)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两大类。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位于十大肿瘤之后 , 近年来 , 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和欧美国家比较 , 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比例多于霍奇金病。 第一节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发生于 B 淋巴细胞 , 病理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及淋巴细胞削减型 . 主要沿邻近淋巴结转移,纵膈受侵多见 , 较少侵犯结外器官。 【诊断要点】 1. 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 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中或硬、活动或融合。抗炎治疗时 , 肿块可有暂时性的缩小。发生部位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 , 其次为纵隔、腋窝、腹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原发于纵隔淋巴结的 HD 常有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 , 盗汗 , 体重减轻。 2. 临床检查病理检查应做淋巴结切除活检而不是淋巴结穿刺 , 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体格检查包括行为状态评分、全身浅表淋巴结、韦氏环、心肺、肝脾、腹部肿块、皮肤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 LDH )、血沉、心电图和骨髓穿刺或活检是最基本的检查。可做免疫功能检查。 4. 影象学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 ? CT: 胸部 CT 检查纵隔淋巴结和肺,腹盆腔 CT 主要检查肝、脾和腹盆腔淋巴结。 ?B超:在经济困难时 , 可考虑腹盆腔 B 超代替 CT 检查。 ?同位素扫描 : 纵膈大肿块或淋巴结大肿块 (>10 cm) 时 , 镓 67 同位素扫描应作为常规检查。 5. 临床分期 目前国内外主要根据 Ann Arbor 进行临床分期 ,分期标准如下。 Ann Arbor 临床分期

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 (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 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霍奇金淋 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切面呈[1]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 性坏死。疾病分类 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 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 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 这其中在我国混合细胞型最常见,结节硬化型次之,淋巴细胞消减型最少见,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RS50%患者的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霍奇金EB细胞中可检出99淋巴瘤的发病危险增加。单合子孪生子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同胞的发病危险增加相同的免疫异常。)倍, 可能是由于对病因存在相同的遗传易感性和(或 临床表现流行病学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肿瘤的0.1%~0.2%。年发病率1/10万~4/10万人口,在亚洲较少见。我国上海市1989年统计标准化年发病率1.1/10万人口,在淋巴瘤中占16.5%~22.5%(西方国家为34.6%~51.6%)。男性多于女性(1.3~1.4:1)。发病年龄发达国家呈双峰分布,第1年龄高峰在15~35岁,第2年龄高峰在55岁以后。我国和日本发病无年龄的双峰分布,发病者多为40岁左右。 霍奇金淋巴瘤是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变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最为常见,其次是纵隔、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病变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通常表现由原发灶沿淋巴道向邻近淋巴结有规律的逐站播散。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部位。 临床表现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诊疗规范 (征求意见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1. 概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 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NCCN2014版明确指出PTCL包括4类亚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和肠病相关T 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 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 EATL)。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是PTCL中最常见的亚型。所谓“非特指型”,是强调这一亚型与已明确的各种独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均不符合,即PTCL-NOS其实是一大组不属于已明确的任何一类独特亚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PTCL-NOS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在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特异性。本病属于排除性诊断,即只有在排除其它独立分型的T细胞淋巴瘤后,方能做出PTCL-NOS的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为侵袭性病程,对化疗不敏感,易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25~45%。 2. 流行病学 PTCL-NOS是最常见的T细胞淋巴瘤亚型。在西方国家,PTCL-NOS占所有NHL的7%~10%,占PTCL发病的30%。而亚洲国家发病率更明显高于欧美,占所有NHL的15%~22%,占PTCL发病的50%。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5岁,儿童少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EBV感染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降低或周围环境影响有关。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淋巴瘤诊疗规范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何时发现淋巴结肿大,有无红肿热痛,生长速度如何,抗炎或抗痨治疗效果如何。 2.有无发热、皮痒、盗汗、消瘦、乏力及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物理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浅表淋巴结:注意部位、大小、质地、与皮肤有无粘连,有无融合或破溃。 (2)有无咽淋巴环受侵、肝脾肿大、皮肤损害、骨骼压痛及叩击痛;有无上腔静脉受压体征及腹部包块等。 【诊断】 1.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皮肤、肝脾活检。并通过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法区别肿瘤来源于T细胞或B细胞 2.骨髓穿刺及活检(最好取双髂嵴)。 3.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注意有无恶性细胞)、血小板计数、血沉等。 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清蛋白电泳等。 5.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 6.放射学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等。 7.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 8.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亚型、NK细胞和OT试验等。 9.超声检查:腹部、盆腔、淋巴结等。 以下检查必要时进行: 10.腹部体层摄影、消化道造影、胸部CT(增强)、腹部CT、MRI检查等。 11.核医学检查如骨ECT等。 12.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13.双下肢淋巴管造影。 14.部腹探查:只在有选择性病例中进行,尤其对NHL更应慎重。 【分类、分型与分期】 1.分类:分为何杰金病(Hodgkin disease,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2.分型: (1)HD病理组织分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2)NHL病理组织分型: B细胞淋巴瘤: 1)低度恶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滤泡中心淋巴瘤、临界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 2)进展性(弥漫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纵隔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Burkit 淋巴瘤、前B细胞淋巴瘤样淋巴瘤/白血病。) T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题库32-1-8

淋巴瘤题库32-1-8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女性,35岁,诉2个月来发热、乏力伴消瘦。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4.0×1012/L,HGB120g/ L,WBC5.6×109/L,PLT150×109/L,ESR80mm/h 本例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A.应用干扰素 B.手术切除 C.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 E.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性,45岁,诉周期性高热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4.0×1012/L,HCB95g/L,WBC5.6×109/L,PLT70×109/L,ESR80mm/h;骨髓涂片查见淋巴肉瘤细胞5% 最大可能诊断是() A.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粒白血病 C.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D.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MDS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性,45岁,诉周期性高热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4.0×1012/L,HCB95g/L,WBC5.6×109/L,PLT70×109/L,ESR80mm/h;骨髓涂片查见淋巴肉瘤细胞5% 木例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A.应用干扰素 B.手术切除 C.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E.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天津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7417352804.html,)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方案(2017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