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肿瘤细胞(LP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C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巴细胞削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四个形态学亚型。各型免疫表型相似,肿瘤细胞(HRS 细胞)均CD30+、CD15+(80%病例)、LMP1+/-、CD45-、CD20-/+、CD79a-/+、J 链蛋白-、CD3-、CD68-、EMA-、ALK-,Oct2和BOB.1两者中至少有一者失表达。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C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0+、CD15+/-、LMP1+/-、CD45(LCA)-、CD20(L26)-/+、CD79a-/+、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四.诊断

基本检查:

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

行为状态(PS)

B症状

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

胸片,B超

颈、胸、腹、盆CT

IB、IIB、III、IV期行骨穿

可选: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2008.12(版本二) PET/CT

五.治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IA、IIA 累及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

IB、IIB 化疗+累及野放疗

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

IIIB、IVB 化疗±放疗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I和II期:化疗+累及野照射

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

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

六.化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推荐方案:

ABVD±美罗华

ADM 25mg/m2 i.v. d1, d15

BLM 10mg/m2 i.v. d1, d15

VLB 6 mg/m2 i.v. d1, d15

DTIC 375 mg/m2 i.v. d1, d15

美罗华375 mg/m2 i.v. d1

四周重复

CHOP±美罗华

CTX 750 mg/m2 i.v. d1

VCR 1.4 mg/m2 (最大2mg) i.v. d1

ADM 50 mg/m2 i.v. d1

Pred 60 mg/m2 po. d1-5

美罗华375 mg/m2 i.v. d1

三周重复

EPOCH±美罗华

CTX 750 mg/m2 i.v. d1

ADM 50 mg/m2 i.v. d1

VCR 1.4 mg/m2 (最大2mg) i.v. d1

VP-16 100 mg/m2 i.v. d1-3

Pred 60 mg/m2 i.v. d1-5

美罗华375 mg/m2 i.v. d1

三周重复

CVP±美罗华

CTX 750 mg/m2 i.v. d1

VCR 1.4 mg/m2 (最大2mg) i.v. d1

Pred 60 mg/m2 po. d1-5

美罗华375 mg/m2 i.v. d1

三周重复

单药美罗华

美罗华375 mg/m2 i.v. d1

三周重复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1)最常用方案:ABVD , Stanford V 。高危病人(IP I≧4)可选剂量递增的

BEACOPP.

(2)IA、IIA预后好:ABVD×4周期+RT

或Stanford V×2周期+RT(适合非大肿块)

I、II预后差:ABVD×4,达CR、PR者加ABVD×2周期,+RT.

或Stanford V×3周期,对肿块﹥5cm或PET/CT有残留处+RT.

III、IV :ABVD×6-8. 4疗程达CR、PR者加ABV D×2,有大肿块的局部+RT.

或Stanford V×3周期+RT

或剂量递增的BEACOPP×8+RT

常用的方案:

ABVD

ADM 25mg/m2 i.v. d1, d15

BLM 10mg/m2 i.v. d1, d15

VLB 6 mg/m2 i.v. d1, d15

DTIC 375 mg/m2 i.v. d1, d15

四周重复

Stanford V :

ADM 25 mg/m2 i.v. w1,3,5,7,9,11

VLB 6 mg/m2* i.v. w1,3,5,7,9,11

HN

6mg/m2 i.v. w1,5,9

2

VCR 1.4 mg/m2(max 2mg) i.v. w2,4,6,8,10,12

BLM 10 mg/m2 i.v. w2,4,6,8,10,12

Vp-16 60 mg/m2 i.v. w3,7,11

PND 40 mg/m2** p.o. qod (12w)

* 50岁者自第10周起每周减量1 mg/m2至4 mg/m2

**第10周起逐渐减量,隔天减10 mg

十二周重复

BEACOPP

BLM 10 mg/m2 i.v. d8

VP16 100 mg/m2 i.v. d1-3

ADM 25 mg/m2 i.v. d1

CTX 650 mg/m2 i.v. d1

VCR 1.4 mg/m2 (最大剂量2 mg)i.v. d8

PCZ 100 mg/m2,po qd d1-7

Pred 40 mg/m2 po qd d1-14

三周重复

剂量递增的BEACOPP

BLM 10 mg/m2 i.v. d8

VP16 200 mg/m2 i.v. d1-3

ADM 35 mg/m2 i.v. d1

CTX 1200 mg/m2 i.v. d1;

VCR 1.4 mg/m2 (最大剂量2 mg)i.v. d1

PCZ 100 mg/m2,po qd d1-7

Pred 40 mg/m2 po qd d1-14

三周重复

MOPP(有心脏病史)

6 mg/m2 i.v. d1, d8

HN

2

VCR 1.4 mg/m2(max 2mg) i.v. d1, d8

PCZ 100 mg/m2 p.o. d1~14

PDN 40 mg/m2 p.o. d1~14

四周重复

二线方案:

MINE

IFO 1333 mg/m2 i.v. d1~3(mesna 解救) MIT 8 mg/m2 i.v. d1

Vp-16 65 mg/m2 i.v. d1~3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2008.12(版本二)三周重复

Stanford V

ADM 25 mg/m2 i.v. w1,3,5,7,9,11

VLB 6 mg/m2* i.v. w1,3,5,7,9,11

6mg/m2 i.v. w1,5,9

HN

2

VCR 1.4 mg/m2(max 2mg) i.v. w2,4,6,8,10,12

BLM 10 mg/m2 i.v. w2,4,6,8,10,12

Vp-16 60 mg/m2 i.v. w3,7,11

PND 40 mg/m2** p.o. qod (12w)

* 50岁者自第10周起每周减量1 mg/m2至4 mg/m2

**第10周起逐渐减量,隔天减10 mg

十二周重复

ICE

IFO 5000 mg/m2 ivgtt (24h, 同时用mesna)d2

CBP AUC=5(最大800mg) i.v. d2

VP-16 100 mg/m2 i.v. d1-3

两周重复 G-csf支持

MOPP

6 mg/m2 i.v. d1, d8

HN

2

VCR 1.4 mg/m2(max 2mg) i.v. d1, d8

PCZ 100 mg/m2 p.o. d1~14

PDN 40 mg/m2 p.o. d1~14

四周重复

DHAP

DXM 40 mg i.v. d1-4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2008.12(版本二)Ara-C 2000 mg/m2 i.v. bid d2

DDP 25mg/m2 i.v. d1-4

三周重复

ESHAP

VP-16 40 mg/m2 i.v. d1-4

MP 500 mg i.v. d1-5

Ara-C 2000 mg/m2 i.v. d5

DDP 25mg/m2 i.v. d1-4

三周重复

GVD

Gem 1g/m2 i.v. d1,8

DXM 40mg po d1-4

DDP 75mg/m2 i.v. d1

三周重复

七.放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IA-IIA期累及野放疗 30-36 Gy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a)I-II期无大肿块

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

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

b)I-II期大肿块

化疗后CR者,累及野放疗 30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36Gy

化疗后PR者,累及野放疗 36Gy, 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

c)III-IV期大肿块

化疗后大肿块病灶处放疗36-40Gy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2008.12(版本二)

附:NCCN预后不良因素

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

血沉≥50

>3个淋巴区域

B症状

≥2个结外病变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NCCN 2008):

前躯淋巴肿瘤

B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T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成熟B细胞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

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

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变型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α重链病

γ重链病

μ重链病

浆细胞骨髓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2008.12(版本二)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FL)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

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

老年人EBV阳性DLBCL

慢性炎症相关性DLBCL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

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Burkitt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种痘水疱样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

2008.12(版本二)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TCL, NOS)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阳性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阴性

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

组织细胞肉瘤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交指树突细胞肉瘤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

未确定性树突细胞肿瘤

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早期病变

浆细胞增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

多形性PTLD

单核性PTLD

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

二.分期(COTSWALDS)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各种亚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表型

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肿瘤细胞CD45阳性、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阳性、CD79a 阳性、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阳性、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κ-/λ+或κ+/λ-)。

此外,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分化的DLBCL特征性免疫表型为CD10+、BCL6+,活化B细胞起源/分化的DLBCL特征性表型为MUM1+、CD138+、VS38c+。少数DLBCL表达CD5,但一般不表达CD23、cyclin D1,而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有所区别。

间变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以表达CD30为特征。

富于T细胞及组织细胞亚型以肿瘤中存在大量反应性增生的T细胞(CD3+、CD45RO+)和组织细胞(CD68+)为特点。

伴有ALK表达的DLBCL典型免疫表型为CD45+、EMA+、VS38c+、CD4+、CD57+、ALK+、全B标记物阴性。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DLB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肿瘤细胞表达CD45、CD2、细胞浆CD3ε、CD43、CD45RO、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 B、perforin)、CD95(Fas)和Fas配体,不表达细胞膜CD3其他T 细胞(CD4、CD5、CD8、TCR等)和NK细胞标记物(CD16、CD57),绝大多数病例可检出EB病毒(EBER原位杂交法)。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56+/-、CD20(L26)-、细胞毒颗粒蛋白+、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对于少数CD56阴性的病例,必须以原位杂交法检测EB 病毒(EBE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毒颗粒蛋白,二者均阳性者才能诊断NK/T细胞淋巴瘤。

3. T/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B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 T/B-LBL/L)

T-LBL/L肿瘤细胞CD45+、TdT+、CD99+、CD1a+/-、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4、CD7、CD8)+/-、CD45RO+/-、CD10+/-、CD79a-/+、CD34-/+、CD117-/+。

B-LBL/L肿瘤细胞CD45+、TdT+、CD99+、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

CD22)+/-、CD79a+、CD10+/-、CD24+/-、CD34-/+。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T/B-LBL/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TdT+、CD99+、CD10+/-、CD34-/+、MPO-、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CD79a、CD20(L26)、CD3、CD45RO(UCHL1)等抗体染色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和IgH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对区分T系抑或B系LBL/L有帮助。

4.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

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膜免疫球蛋白(IgM+/-IgD、IgG、IgA)、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CD79a、CD10、BCL6,不表达CD5、CD23、cyclin D1。绝大部分FL病例表达BCL2(皮肤FL一般BCL2阴性),而有助于与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鉴别。肿瘤性滤泡内滤泡树突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网络可用CD21、CD23、CD35等标记物染色显示。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F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 +、CD10+、BCL6+、BCL2+/-、CD5-、CD23-、cyclin D1-、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5.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SLL/CLL)

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膜IgM或IgM+IgD、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CD79a、CD5、CD23、CD43、CD11c(弱),不表达CD10、cyclin D1。少数病例可呈CD5+CD23-或CD5-CD23-表型。SLL/CLL根据细胞起源(经过生发中心发育与否,即:有无免疫球蛋白VH突变)可分为两组,无VH突变的病例通常表达CD38、ZAP-70,相比有VH突变的SLL/CLL(ZAP-70阴性)有着更高的生物学侵袭性。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SLL/CL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CD5+、CD23+、CD10-、cyclin D1-、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6.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膜IgM+/-IgD、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CD79a、CD5(少数病例CD5阴性),不表达CD10、BCL6,不表达CD23或CD23弱阳性,所有病例(包括CD5阴性者)均表达cyclin D1。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M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 +、CD5+、CD43、cyclin D1+、CD10-、CD23-、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7.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肿瘤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IgM>IgA、IgG)且示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κ-/λ+或κ+/λ-)、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CD79a,不表达CD5、CD10、CD23、cyclin D1,部分病例表达BCL10(核)。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MALT淋巴瘤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 +、CD5-、CD23-、CD10-、cyclin D1-、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8.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 NOS)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例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 B、perforin),偶可检出EB 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PT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20(L26)-、CD79a-、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9.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肿瘤中CD4+细胞多于CD8+细胞,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CD10阳性。此外,病灶中可见多量增生的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CD23+、CD35+),许多肿瘤中尚可见较多反应性的、转化的大B细胞,且后者常感染EB病毒(LMP1+)。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AIT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10+/-、CXCL13、PD-1、CD20(L26)-、CD79a-、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反应性转化大B细胞CD20+、CD30+/-、LMP1+/-。

1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肿瘤细胞CD30+、ALK+(60~85%病例)、EMA+/-、CD43+/-、CD45RO+/-、LAT+/-、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 B、perforin)+/-,常出现CD45及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失表达、LMP1-。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AL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0+、ALK1(P80)+/-、细胞毒颗粒蛋白+/-、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20(L26)-、CD79a-、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LMP1-。

11.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BL)

肿瘤细胞表达膜IgM和全B细胞抗原(CD19、CD20、CD22)CD10、BCL6、CD38、CD77、CD43,通常BCL2-、TdT-,几乎100%细胞Ki-67阳性。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B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20(L26)+、CD79a+、CD10+、BCL6+、BCL2-、CD45RO(UCHL1)-、CD43(Leu22)-、CD68(KP1)-、Ki-67+(100%)、LMP1-。

典型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t(8;14)(q24;q32)或t(8;22)(q24;q11)、t(8;2)(q24;p12),导致MYC基因与IGH或IGL基因重排。

四.各种常见亚型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规范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1诊断(治疗前检查)

基本检查:

体检: 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有无骨压痛,皮肤、乳腺、睾丸

行为状态(PS)

B 症状。

国际预后指数(IPI)

血常规

肝肾功能

LDH,β2-M。

乙肝两对半, HBV-DNA(必要时)

育龄妇女行妊娠试验。

颈、胸、腹、盆增强CT

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扫描检测LVEF

骨髓穿刺涂片+/-活检.

腰椎穿刺: 肿瘤累及鼻窦、睾丸、乳腺、脑膜旁、眶周、腰、中枢神经系统、椎旁、骨髓(有大细胞),2个以上结外器官时, 以及HIV相关淋巴瘤

可选:

HIV

头颅CT 或MRI

PET/CT

1.2治疗原则

Ⅰ,Ⅱ期,非大肿块,无不良预后因素*:,CHOP±美罗华 4疗程+局部放疗。有放疗禁忌者选择CHOP±美罗华6-8疗程

Ⅰ,Ⅱ期,非大肿块,有不良预后因素: CHOP±美罗华 4疗程+局部放疗;或CHOP±美罗华化疗6-8疗程后加或不加局部放疗

Ⅰ,Ⅱ期大肿块:CHOP±美罗华6-8疗程后+局部野放疗

Ⅲ,Ⅳ期:CHOP±美罗华 6-8疗程或参加临床研究。

推荐一线化疗每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若在4疗程后达到CR可按上述

原则完成治疗;若疗效为PR可选择参加临床研究,对于I,II期患者也可采用局

部加量放疗;若无效或疾病进展可按复发、难治病例进行二线方案治疗。二线方

案治疗后达CR或PR考虑进行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发结外淋巴瘤(如睾丸、鼻旁窦、眶周、椎旁、脑脊膜旁)加用鞘内预

防性化疗:MTX 10-12mg 4-6疗程。

* 预后不良因素:LDH高于正常,II期,年龄大于60岁,ECOG评分大于等于2分

1.3化疗原则

一线推荐方案:

CHOP,CEOP,R-CHOP,R-CEOP

CTX 750 mg/m2 i.v. d1

ADM 40-50 mg/m2 i.v. d1 (可换用EPI 60~70mg/m2或THP 60 mg/m2)

VCR 1.4 mg/m2(max 2mg) i.v. d1(年龄≥70岁者建议用量1mg)

PND 100 mg p.o. d1~5

Rituximab 375 mg/m2 i.v. d-1

三周重复

一线可选择方案:双周CHOP/R-CHOP;剂量调整的R-EPOCH

R-EPOCH:

Rituximab 375mg/m2 i.v. d1

ADM 15mg/m2 civ d2-4

Vp-16 65 mg/m2 civ d2-4

VCR 0.5mg d2-4

CTX 750 mg/m2 iv d5

Pred 60 mg/m2 po d1-14

三周重复

二线方案:

MINE±R,DHAP±R,ICE±R,GDP±R,Gemox±R MINE

IFO 1333 mg/m2 i.v. d1~3(mesna 解救)

MIT 8 mg/m2 i.v. d1

Vp-16 65 mg/m2 i.v. d1~3

三周重复

DHAP

DXM 40mg d1-4

Ara-C 2g/m2 q12h *2次 i.v. d2

DDP 25mg/m2 i.v. d1-4

三周重复

ICE

IFO 5g/m2 +等量Mesna ci.v. 24h d2

Vp-16 100mg/m2 i.v. d1-3

CBP AUC=5(MAX=800mg) iv d2

+G-CSF支持

二周重复

GDP

Gem 1g/m2 i.v. d1,8

DXM 40mg po d1-4

DDP 75mg/m2 i.v. d1

三周重复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概述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来源于造血淋巴组织的肿瘤。包括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按发病人数统计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6位。属较常见的青少年和壮年的肿瘤。因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不同,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各具不同特点。 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它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接触化学毒物和放射性以及环境污染等有关。有研究发现,某些微生素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如EB病毒、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ATLV)、幽门螺旋杆菌和某些特殊衣原体等。有可能是由于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抗原的长期刺激,在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障碍的情况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失去正常的反馈调控,出现恶性增殖,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淋巴细胞在分化、成熟和转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恶变,形成肿瘤。不同阶段发生的肿瘤,在形态和免疫特征方面虽与其相应的正常淋巴细胞有相似的一面,但恶性细胞内和细胞表面的分子结构也有其独特的变化。通过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认识各型淋巴瘤的发生及其特点。 病理及分类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决定如何治疗及判断预后。霍奇金淋巴瘤(HL)以瘤组织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特征性的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为特征。R-S细胞的来源尚未肯定。目前认为RS细胞98%以上来 源于生发中心或生发中心后B细胞,<2%来源于T细胞。2000年WHO新分类将HL 分为结节性富于淋巴细胞的HL(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NLPHL)和经典型HL(CHL),其中CHL占95%, LPHL仅为5%。CHL又分为淋巴细胞为 主型(lymphocyte predominance type,LP),结节硬化型(nodular

淋巴瘤的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一、霍奇金病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预后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平均存活9.2年结节硬化型较好,平均存活4.2年混合细胞型较差,平均存活2.5年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二、非霍金奇淋巴瘤其病理分类在1940年以前简单地分为三类,即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据淋巴结病变是否有结节性,将其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又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成分进一步分类(表5-6-2)。晚近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多,发现从前分类中的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绝大多数是转化中的淋巴细胞。真正的组织细胞淋巴瘤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同时存在。1980年提出了国际工作分类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据病理学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5-6-3)。此分类法与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提出成都会议分类法(表5-6-4)。其与工作分类法相比,类型增加,免疫功能属性更明确,绝大多数病例能归入。目前我国正采用此分类法。表5-6-2 Rappaport分类法(1966)结节性型弥漫性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混合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表5-6-3 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G.弥漫性大细胞型高度恶性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I.原淋巴细胞型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杂类复合型、蕈样霉菌病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表5-6-4 成都会议工作分类(1985)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小淋巴细胞性弥漫型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弥漫型裂-无裂Burkitt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滤泡型裂-无裂滤泡型无裂透明细胞性细胞性细胞性多形细胞性分化好髓外浆分化差髓外浆淋巴母细胞性细胞瘤细胞瘤(曲核与非曲核)蕈样霉菌病不能分类组织细胞性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作者:————————————————————————————————日期: ?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 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

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 疗指南(完整版) 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1年版CLL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 1.诊断: 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

弱表达(dim)。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 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是指健康个体外周血存在低水平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诊断标准:①B细胞克隆性异常;②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③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长径均<1.5 cm); ④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⑤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其他临床症状。根据免疫表型分为三型:CLL表型、不典型CLL表型和非CLL表型。对于后二者需全面检查,如影像学、骨髓活检等,以排除白血病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2.分期及预后: C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0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性别、年龄、体能状态、伴随疾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倍增时间,以及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胸苷激酶1(TK1)等临床和实验指标是重要的传统预后因素。而临床上评估预后最常使用Rai和Binet两种临床分期系统(表1)。这两种分期均仅依赖体检和简单实验室检查,不需要进行超声、CT或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淋巴瘤专家共识 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专家共识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 与治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原发于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限于颅脑、软脑膜、脊髓和眼球组织侵犯,而无其他组织或淋巴结浸润。PCNS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1%,病理类型90%以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0%·70%BCL-6高表达,90%以上MUM-1高表达,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该病中位发病年龄60岁左右,且近年来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PCNSL的发病部位特殊及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目前暂无标准治疗方案。由于眼球组织侵犯,以局部治疗为主,不在此讨论。PCNSL的影像学诊断PCNSL由于发病位置特殊,活检困难,影像学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目前标准的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主要依赖T1加权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尽管免疫正常PCNSL患者中约50%在T1加权MRI上可见增强病灶,但有约25%的患者表现为T2/FLAIR上的高密度非增强病灶,因此 T2/FLAIR有助于检测出一些无症状非增强的中枢神经淋巴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放化疗及退行性变导致的脑白质病变亦可导致T2/FLAIR的脑白质变性,因此亟待新的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弥散加权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影像学检测手段,有助于区分细胞较多弥散受限的PCNSL和少细胞的肿瘤如胶质瘤,也与预后相关。Wieduwilt等发现低弥散系数患者预后更好。代谢影像学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MRI、波谱分析亦是新的研究方向。 PCNSL诊断标志物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PCNSL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PCNSL侵犯部位多为深部脑实质,活检较为困难。研究人员对于PCNSL协诊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驱化因子(如CXCL13)和细胞因子(如IL-10)可以与影像学结合协助诊断。同时也可在脑脊液中检测microRNA(21、19b、92a)等协助诊断。但目前这些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恶性淋巴瘤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恶性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年) 2006年12月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二.分期(COTSWALDS)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 S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肿瘤细胞(L&H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C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修订稿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朱雄增);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林素暇);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小鸽);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高子芬);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姜文奇) 执笔人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E-mail:leexiaoqiu@https://www.doczj.com/doc/302941696.html,)、朱雄增(E-mail:xiongzengzhu@https://www.doczj.com/doc/302941696.html,)];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E-mail:kunru@https://www.doczj.com/doc/302941696.html,);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E-mail:naichengang@https://www.doczj.com/doc/302941696.html,)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 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 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

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题库1-1-7

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题库1-1-7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原发淋巴结病变影响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如胃肠道)浸润见于(). A.恶性肿瘤转移 B.霍奇金淋巴瘤 C.非霍奇金淋巴瘤 D.淋巴结炎 E.以上都不正确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灶可以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晚期病变浸润骨髓后外周血常规为(). A.血红蛋白减少,其他正常 B.全血细胞减少 C.白细胞减少,其他正常 D.血小板轻度减少,其他正常 E.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 部分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有轻度到中度的贫血,可为正色素正细胞型,或小细胞低色素型。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正常。但在疾病晚期,尤其病变浸润骨髓后,可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也有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者。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穿刺涂片可找到下列何种细胞(). A.幼稚淋巴细胞 B.R-S细胞 C.组织细胞 D.纤维细胞 E.白血病细胞 典型的R-S细胞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302941696.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确诊淋巴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 A.血常规检查 B.淋巴结活检 C.骨髓检查 D.免疫学检查 E.淋巴造影 组织病理学上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诊断必须发现R-S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有赖于活体组织切片、淋巴结穿刺涂片或印片。瘤细胞较典型的有: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未分化型四种类型。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

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 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 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 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 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那些不适合做组织学评估(例如:严重的器械性损伤或大量坏死而导致诊断性组织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要点 (一)病理分级诊断 滤泡性淋巴右(FL)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则必须重新活检。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如表所示。 1 级:O-5中心母细胞/hpf 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 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 3a: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 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二)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F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0(+)、CD10(+/—)CD23(+/—), CD43(—), CD5(—), cydinD(—), bcl-2(+)(~90%)。当怀疑FL 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 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CD20 (L26/Pan B )、CD3, CD5, cyclin Dl, CD10和bcl-2等表型即可确立诊断CD43-和k/入为备选项目. 2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k/入、CD19, CD20, CD5, CD23, CD43和CD10等标志即可确立诊断。 3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K/入,CD5, CD23, CD10, CD43和bd-2等表型有助诊断。 (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t(14; 18) (q32; q21)和BCL-2重排均见于80%FL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FL诊断。 (四)临床分期检查 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FL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CT等检查。 二、治疗 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RT,30-40Gy)为主。扩大部位RT或R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OS)。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I/II期FL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II期FL及Ⅲ、Ⅳ期FL病人的治疗 这些病人的治疗指征如下:①有症状;②危及脏器功能;③继发于淋巴瘤的血细胞减少;④有巨大肿块;⑤在6个月期间病情稳定进展;⑥病人偏爱。 无治疗指征者,每3个月体检1次,直至1年,以后每3-6个月体检1次。 有治疗指征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如下方法:①临床试验:由于常规治疗不能治愈FL,应考虑研究性治疗为一线治疗;②局部RT:为减轻局部症状的姑息性治疗方法;③单药或联合化疗加或不加干扰素;④抗体治疗;⑤抗体联合化疗。 初始治疗后达CR或PR后可进行随访,直至疾病进展.初始治疗无效(NR)者,如果有治疗指

淋巴瘤指南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已逐步居于各类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10位。18F- 2-氟-2-脱氧-D-葡萄糖(FDG) PET 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2007年美国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1],对国际工作组(IWG)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1999年版)进行了修订,在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标准中融入了免疫组织化学(IHC)、流式细胞术以及18F-FDG PET显像。修订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被推荐用于霍奇金淋巴瘤(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他分类中的应用尚需进行验证。

为了规范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临床应用指南。相关应用推荐见表1。 1.淋巴瘤的诊断和最初分期。淋巴瘤患者初治方案的确定依据包括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治疗前是否伴有危险因素以及准确的疾病分期等。18F-FDG PET及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的初始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常规的CT显像[2]。研究[3]显示,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分期中的作用高于18F-FDG PET 及增强CT显像。目前,18F-FDG PET显像是HL以及多数侵袭性NHL 治疗前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HL和DLBCL(强力推荐),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部分患者也有助于诊治[4,5]。研究[5]结果还显示:治疗前18F-FDG PET显像可检测出部分常规显像未显示的病灶,改变了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1]。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MCL 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由于临床少见,国内对MCL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认识的不统一性和不规范性,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中国MCL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一、定义 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t (11;14)(q13;q32)异常导致Cyclin D1核内高表达是其特征性标志;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 (一)诊断 1.MCL的临床特征: 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8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骨髓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部分患者有

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类似于慢性(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骨髓受累。 2.组织形态学特征: MCL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脾脏滤泡的套细胞区。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变" ,母细胞变异型又可分为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弥漫性、结节状、套区型或少数的滤泡性生长模式。少部分患者仅仅侵犯淋巴结套区的内套层内或仅表现为套区变窄,称之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 3.免疫表型特征: 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阳性,CD23和CD200[2]阴性或弱阳性,CD43阳性,强表达sIgM或IgD,但CD10、CD11c和BCL6常阴性。我国MCL患者CD23阳性率近50%,高于国外报道,而sIgM阳性率仅50%,低于国外报道[3]。免疫组化染色几乎所有患者均Cyclin D1和BCL2阳性(包括少数CD5阴性MCL)。Cyclin D1核内强阳性是MCL特异性的免疫标志,少部分患者Cyclin D1阴性,但Cyclin D2或Cyclin D3阳性,SOX11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Cyclin D2、Cyclin D3在其他B细胞淋巴瘤中也表达,不具有特异性,SOX11在其他类型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中不表达,故其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10-14分享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 我国2011 年一项由24 个中心联合进行、共收集10 002 例病例样本的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DLBCL占所有NHL的45.8%,占所有淋巴瘤的40.1%。 作为一种侵袭性NHL,DLBCL的自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既往,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患者在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1/3 患者生存期在5 年以上。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出现进一步将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而PET-CT引入疾病评估体系后,能更精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现参照《ESMO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推荐》以及《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本指南。 一、定义 DLBCL 是肿瘤性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大小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通常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 倍。 在WHO 的2008 年分类中,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将DLBCL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以及间变型,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二、诊断、分期及预后 1.诊断: DLBCL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明确诊断。需要针对CD20、CD3、CD5、CD10、BCL-2、BCL-6、GCET1、FOXP1、IRF4/MUM1、Ki-67 及CD21 进行检测。某些病例可选做cyclin D1、κ/λ、CD138、EBV、ALK、HTLV1等。 疑有病变的淋巴结应尽量完整切除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一般不适用于初发淋巴瘤的诊断。 在特定情况下,无法对可疑淋巴结进行切除活检时,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联合其他辅助技术[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PCR技术扩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轻、重链基因(IgL、IgH)和T 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针对t(14;18)、t(8;14)、t(3;v)FISH 检测等]可以对淋巴瘤进行诊断(参照2012 版NCCN指南的建议)。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方案(2017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淋巴瘤

淋巴瘤概述及护理 一、概念: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二、病因:感染、免疫、遗传、理化因素等有关。 三、分类: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霍奇金淋巴瘤(HL) 一、概念:主要原发于淋巴结,特点是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典型的病理特征是R-S细胞存在于不同类型反应性炎细胞的特征背景下,伴有不同程度纤维化。二、病理和分型: 2001年WHO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NLPHL)和经典HL(CHL)两大类。前者占HL的5%,后者占HL的95%。其中CHL又包含: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三、临床表现及分期 (一)临床表现 1、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进行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60%-80%)。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相互粘连,触诊有软骨样感觉。 2、淋巴结外组织受累:浸润和压迫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3、全身症状:发热、盗汗、瘙痒、消瘦等。约30%-40%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 4、其他:少部分有带状疱疹,饮酒后淋巴结疼痛(HL患者所特有的,而不是必有的症状) (二)临床分期 Ⅰ期:单个淋巴结区域或局灶性单个结外组织受累。 Ⅱ期:膈肌同侧两组或多组淋巴结受累或局灶性单个结外器官及其区域淋巴结受侵犯,伴或不伴横膈同侧其他淋巴结区域受侵犯。 Ⅲ期:横膈上下淋巴结区域同时受侵犯,可伴有局灶性相关结外器官、脾受侵犯或两者皆有。 Ⅳ期:弥漫性单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侵犯,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肿大,或孤立性结外器官受侵犯伴远处淋巴结肿大。如肝或骨髓受累。 全身症状分为A、B两组。凡无以下症状者为A组,有以下症状之一者为B组: 1、不明原因发热大于38℃ 2、盗汗 3、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和骨髓 常有轻或中度贫血,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骨髓涂片找到R-S细胞是HL骨髓浸润的依据。骨髓被浸润出现血细胞减少。 (二)影像学和病理学 诊断淋巴瘤不可缺少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及PCT。检查浅表淋巴结、纵隔与肺、腹腔与盆腔淋巴结、肝脾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