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1、抽血困难:①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②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①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③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④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⑤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⑥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2]。

3、抽血器具不合格:①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可以造成溶血。②使用玻璃试管时由

于试管不干燥或不清洁可造成溶血。

4、存放不当:①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放置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②冬天血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窗口处,因温度太低而冻结。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对策1、因末梢循环差而导致抽血困难时,扎止血带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可将肢体下垂片刻,扎上止血带后再握拳,仍抽血不畅,可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上止血带。必要时,更换穿刺部位,可用热敷的方法,对要穿刺的部位热敷片刻,再行抽血。

2、如确实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应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

3、采血标本时,应选用专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及含负压的一次性密闭塑料试管,真空采血可缩短采血时间,避免血流不畅。

4、对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取的血标本,应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针头与针栓是否衔接。抽血时应徐徐转动抽动针栓,向试管中注血时要沿着试管壁徐徐注入。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抽取血标本,避免在输液处针头抽取血标本。

6、严格把好采血器具质量关,避免使用不合格试管。

7、妥善放置采集的血标本,避免标本受冻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污染而溶血。严禁全血冷冻保存,以免造成溶血。

8、抽取的血标本要由专门人员及时送检,避免家属送检血标本,以免血标本剧烈震荡而溶血。

9、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采血环境,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告知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

治疗溶血病的方法一、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就要做好各项工作

a.分娩时,就要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b.胎儿娩出立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宝宝体内。

c.保留脐带,以备严重溶血病患儿换血用。

二、对小宝宝的治疗

abo溶血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临床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者常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严重者可有明显的症状。新生儿出生后要严密观察黄疸出现时间,一般第2~3天,严重者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并要注意黄疸加深速度,如胆红素浓度过高,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以后影响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疗。

a.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副作用:光照疗法时有的宝宝可出现一过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这些症状不需要处理,停光照后可自愈。

b.药物治疗

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可用抑制抗原反应的药物以减少继续溶血,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可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或阻止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及中药利胆

退黄。

c.补充铁剂或输血

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新生儿abo溶血病常同时伴有贫血,其程度与溶血程度一致。轻度溶血者常贫血较轻,严重溶血病患儿可有较重的贫血,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充铁剂或输血等相应的治疗。

减少溶血病发生的方法⒈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⒉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⒊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⒋自预产期前2周开始口服肝酶诱导剂,可加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院于2004年3~7月份临床科室对采血的血样标本的溶血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溶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3~7月份共采集血标本6420例,溶血50例,对每一份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对病人的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操作方法及标本的存放、送检等各方面进行追查。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50例情况原因略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操作不当在发生溶血的50例标本中,大部分与抽血困难有关。其低血容量25例,新生儿10例。(1)给这些病人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再加上用力拍打穿刺部位。(2)将空针一次抽到510ml处,等待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中。(3)由于针头固定不好,使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上,造成血液中混有大量的泡沫。(4)操作者没有按操作规程执行,将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而是注入速度太快。造成泡沫与血液一同注入试管,从而造成溶血。(5)操作者过于用力晃动标本瓶,造成溶血。 2.2 标本容器不合格空针质量不过关,密封不好,造成溶血。 2.3 标本冻结将标本置于窗台上,没有及时送检,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冻结。 3 对策 (1)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一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将所采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2)尽量及时送检,要放在远离气低温的地方。(3)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所抽部位,如:血管隐藏不清。可用热敷,让病人休息片刻,重新选择穿刺部位。(4)注意加强医药管理,防止劣质空针的采用。

血液检验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分析

血液检验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5T15:29:50.8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纪元盖明芸 [导读] 可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进而使临床诊断出现漏诊、误诊,所以有必要实行质量控制,以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 264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接受血液检验的100例患者,都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根据患者血清标本不同制备条件将其分为合格组、溶血组均50例,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检验指标涵盖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葡萄糖、肌酸激酶等,各指标都检验5次,取平均值,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溶血组的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葡萄糖、肌酸激酶都高于合格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时对生化检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进而使临床诊断出现漏诊、误诊,所以有必要实行质量控制,以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关键词】血液检验;溶血现象;影响 血液检验属于检验科的一项基本工作,具有应用广泛、涉及科室多等特征,对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1]。但是,进行血液检验期间,当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时,其检验结果的精准度将会大受影响,进而降低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临床疗效[2]。因此,血液检验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基于此,本研究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接受血液检验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见如下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出本科室接受血液检验的100例患者,都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根据患者血清标本不同制备条件将其分为合格组、溶血组各50例。合格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55岁,平均(32.6±7.2)岁。溶血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9~55岁,平均(32.9±7.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主要材料 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控物(朗道公司),脂肪乳注射液(吉林敖东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公司、上海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1.2.2标本制备 用竹签搅碎溶血组血液标本,以3000r/min的速率分离5min,即可获得溶血血清标本。 1.2.3生化检验方法 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清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检验指标涵盖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葡萄糖、肌酸激酶等,各指标都检验5次,取平均值。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溶血组的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葡萄糖、肌酸激酶都高于合格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溶血组与合格组的血液检验结果对比(±s) 3讨论 血液检验作为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其结果能为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常规血液检验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干化学法在其干片涂层中附着特殊胶膜,以达到过滤、吸收杂质的目的[3]。但是,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指出,在生化检验期间,溶血的情况极为多发,这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尤其是对血钾、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葡萄糖等指标而言,其影响力较大,通常是造成这些指标处于偏高水平[4]。 导致溶血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穿刺困难、真空管负压不及格、血清分离方法不正确等,均是其相关因素[5]。临床上将标本溶血分成体外溶血、体内溶血两类,前者形成的原因通常和标本的采血、运送、储存等环节有关,主要原因涵盖机械性振荡、突然冷冻或解冻、乙醚/甲醇等化学物的运用等;后者形成的原因通常和手术、患者病情、药品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破裂溶血。当血液标本处于溶血状态时,可造成血液高浓度物质逸出,导致检验指标异常升高,如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葡萄糖、肌酸激酶等,进而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误差。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合格血清标本与溶血血清标本的血液检验结果,发现溶血组的血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葡萄糖、肌酸激酶都高于合格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提示溶血可对血液检验结果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血清标本发生溶血时对生化检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进而使临床诊断出现漏诊、误诊,所以有必要实行质量控制,以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真空静脉采血器造成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真空静脉采血器造成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陈宁1,陈健2 (11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甘肃兰州730000;21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020) 关键词:采血器;标本;溶血 Key Words:hemostix;specimen;erythrocytolysis 中图分类号:R47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780(2003)12B-0044-01 真空静脉采血器又称自动定量静脉采血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产品。其产品种类多样,适用于各种不同标本的采集及化验,其特点为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干净无污染、准确可靠,对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都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时出现溶血,影响了血标本的顺利采集,同时也使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血清(浆)离子的化验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在分析溶血原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及改进措施。1真空静脉采血器原理 采血试管口加橡胶塞后经真空处理,管内呈负压状态,由于静脉血管内有一定压力,故采血时静脉内血液通过针头流入采血试管,当静脉血压与试管内压相等时,血液自动停止流出。 2溶血原因 2.1因空置的采血管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过快过猛,直接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细胞破裂,造成标本溶血;在采血过程中,因吸入血量不足,管内仍存有真空而导致溶血。 2.2在标本混匀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被破坏而导致溶血;采血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2.3采血技术。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如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如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 3防范及措施 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负压过大、吸力过猛的特制真空采血管,以减少溶血机会;在采集血标本时,使采血双向针尾部插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血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用与检验项目相适宜的采血管,避免因采血量不足而造成管内负压的残留,导致溶血;在使用抗凝采血管时,采血后立即将试管颠倒数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动作要轻柔;采血时选择与患者年龄、体质相适宜和配套的采血针及采血管;同时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mi n。 作者简介:陈宁(1972-),女,护师,本科毕业。 收稿日期:2003-06-04;修回日期:2003-08-28 (责任编辑:李长贵) 3讨论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运动恢复级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2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都被施加了主要的干预措施,如PO、O T、针灸、T EN S、生物反馈等;这些措施对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主要作用。 肩痛方面,无论是在新发生率还是疗效上,2组均未有明显差异。这是由于肩痛是由多因素所致(半脱位、拉伤、受压、异常姿势、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痉挛模式等),不仅仅是血液循环障碍的结果。 实验组的本体感觉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本体感觉是对自身肢体位置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深感觉。对脑损伤而言,本体感觉严重障碍的患者其预后不良;同时,本体感觉及障碍也是医疗和康复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气压式四肢循环促进装置对肢体能产生较强的压力性刺激,有助于增加肢体的实体觉刺激,因此,可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尤其在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早期,效果较为理想。实验组有2例患者在观察期内本体感觉障碍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明显的异常,与患者丘脑较大面积的出血,严重影响感觉有关。 在观察期内对照组新发生的手肿、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似高于观察组,但由于观察时间偏短,样本偏小,尚不能进行统计学处理,其长期大样本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表明,气压反搏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本体感觉,减轻患者的手肿及肩手综合征,并有助于预防肩手综合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于偏瘫患者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简介:祝(1962-),女,吉林长春人,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03-02-08 (责任编辑:李惠敏) # 44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December2003,Vol.19,No.12B Total No.234

溶血会影响哪些检验结果

溶血会影响哪些检验结果 检验人都知道,在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破坏造成溶血。原因有很多,包括采血不顺、压脉带过紧、抗凝血混匀用力过猛、离心破管等等。溶血会影响部分检验结果。在此,我查阅文献,汇总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生化项目 (1)结果偏高的项目 溶血对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最大,可使测定值升高达100-180;其次是肌酸激酶(CK),高达约69倍;;再次,是血清磷(P)和钾(K),前者为50倍,后者为20-30倍。还有谷草转氨酶(AST),10-30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倍;谷丙转氨酶(ALT),7倍。其他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尚不明确的有钠(Na),镁(Mg),铁(Fe),氯化物(CL),总蛋白(T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低密度脂蛋白(LDH)等。 (2)结果偏低的项目 溶血导至某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高外,还可导至有的项目值偏低。如γ-谷氨酰转肽酶(γ -GT)。 (3)影响不大的项目 多种文献报道显示,白蛋白(Alb)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受溶血的影响不大。 二、凝血项目 溶血标本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要比不溶血的标本测定值分别升高约7.22%和26.26%;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则降低约9.88%。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约8.48%,但也有人认为溶血对此项目影响不大。 三、免疫项目 在免疫项目检测中,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所检测的项目的影响报道较多。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最大,可使结果升高达到20倍。其次,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T3(FT3)、游离T4(FT4)、心肌肌钙蛋白I(cTn)、肌红蛋白(MYO)也有一定影响。再者,有研究显示,溶血本身对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但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胰岛素降解酶,溶血后该酶释放,随着溶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不断降解,从而导至浓度降低。对于ELISA方法的影响,有研究认为HIV抗体检测实验中,溶血可造成约3.75%的标本出现假阳性。 溶血对有些项目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例如血钙(Ca)、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容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标本的溶血程度有关。 总之,作为检验人,我们要明确受溶血影响的检验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观察标本质量,以避免给临床提供不可靠的的实验室数据。同时,溶血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尚不明确,我们不妨继续研究,提供数据以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谯娟, 冯涛倩, 邓华, 等.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求医问药,2012, 10(11):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大磊1,史文华1,刘志峰1,2 1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烟台大学药学院山东省烟台市 26400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长期毒性试验数据的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份正常大鼠血液标本在溶血前和溶血后血清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胆固醇(CHO)、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钙(Ca++)、镁(Mg++)、钠(Na+)、钾(K+)、氯(Cl-)的值,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溶血后AST、TBIL、ALT、K+的值比溶血前的值高,具有统计学意义;Cre的值比溶血前的值低,统计差异显著;GLU、TP、ALB、BUN、CHO、ALP 、Ca++、Mg++、Na+、Cl-的值溶血前后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溶血对血清AST、TBIL、ALTK+、Cre 有明显的干扰影响,提请在分析测定结果时注意溶血情况。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sericem biochemical tests LI Da-lei1,SHI Wen-hua1,LIU Zhi-feng1,2 1.Shand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Drugs, Yantai, Shandong 264003 2.School of Pharmacy,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et:Aim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tests. Methods The blood collected from the rat divided into 2 samples, one of which is to process hemolysis serum, the other is to process normal serum. The serum biochemical data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which include glucose(GLU),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total protein(TP), albumin(ALB), creatinine(Cre), Blood uric nitrogen (BUN), cholesterol (CHO), alkaline phosphal ase (ALP), total bilinibin(TBIL ),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natrium(Na+), kalium (K+), chlorin(Cl-). The data were treated with paired-test. Resluts The level of serum AST, TBIL, ALT and K+ increased in hemolysis samples than normal. The level of serum Cre in hemolysis samples is lower than normal.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GLU, TP, ALB, BUN, CHO, Ca++, Mg++, Na+ and Cl- . These

溶血性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建立与实施

溶血性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建立与实施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1版)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输血科(血库)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4.19.5.4 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注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或输注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发生率可达1%-10%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输血反应是指发生于输注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后24小时内的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两种,免疫性:溶血反应;发热性非溶血反应;过敏性休克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等,非免疫性:细菌污染与感染性休克、循环超负荷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空气栓塞及输大量库存血导致枸橼酸钠中毒等慢性输血反应(又称:迟发性输血反应)是指发生于输注血液制品后数日、数周或数月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可分为传播性和非传播性两种 传播性:输血传播性肝炎、AIDS、梅毒、疟疾等疾病 非传播性:迟发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输血后铁超负荷等 1.组织机构 1.1成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分管院长任组长,医务处(科)分管处(科)长与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分别任副组长,相关临床科室负责经治医生任组员 1.2制定溶血性输血反应紧急处置相关制度与流程 1.3定期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医生进行溶血性输血反应紧急处置培 2.汇报与告知义务 2.1经治医师发现患者因输血疑是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实施治疗,同时应汇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领导小组 2.2经治医师有义务告知患者近亲属或相关陪同人员 3.溶血性输血反应 3.1临床特点 ABO血型不合主要导致急性溶血即使输注5~10ml异型血也可以引起严重溶血Rh 血型不合可导致急性溶血或迟发性溶血急性溶血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DIC等 3.2临床治疗主要步骤 3.2.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 3.2.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1)应记录尿量 (2)根据尿量与尿色大量补液,输注生理盐水20~30 ml/kg (3)碱化尿液,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125~250ml静滴,可根据血pH值进行剂量

体检中心血标本溶血原因及对策

体检中心血标本溶血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总结溶血原因得到的效果。方法通过体检中心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698份,进行溶血原因分析,并且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后。结果体检中心抽血溶血率从2%下降到0.2%,保障了体检人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论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对策,提高了体检人员对体检中心满意度和信任度。 标签:抽血;溶血;原因;对策 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4月,我院体检中心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698份,其中发生溶血标本34份,溶血率为2%。溶血原因:采血技术欠佳12例占35%,穿刺抽血困难15例占44%,容器不合格5例占15%,采血器使用不当3例占9%,服药及饮食4例占11%。 采取防范措施后,2016年7 月~8月在体检中心采集的血标本2104份,溶血标本4份,溶血率占0.2%,溶血原因为患者血管塌陷,不充盈所致。 2 溶血原因 2.1护士的因素采血过程当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穿刺也会发生溶血[1];体检工作量大,参检人数多,而且空腹采血时间集中,护士繁忙中往往不仔细选择穿刺血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形成局部血肿,标本溶血;含抗凝剂的血常规管、血沉管、凝血管等抽血后没有及时摇匀或是摇匀时用力过大,都会造成红细胞破坏,标本溶血;另外,有的体检者检验项目全,所需的采血管多,止血带束缚时间相对延长,也会造成红细胞破坏,出现标本溶血。 2.2体检者因素由于部分年老体弱者,血管弹性差,血容量不足以及小儿静脉充盈不良、血管细小、不能很好配合,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2]。另外,极少数体检者采血前一直在治疗输液或是应用抗凝类药物,也会出现标本溶血。 2.3抽血器具不合格目前,体检用的抽血器为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溶血。负压相对较大,血液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反之如果负压不足、漏气或抗凝剂计量不足,使血流速度过缓,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也会造成溶血。 2.4采血管使用不当血沉、血常规一类加入抗凝剂的抽血管抽入血液后如果放置过久,没有马上均匀摇动同样造成溶血。如1人操作给患者同时抽数管血时,若先抽抗凝管,然后依次抽血清管,待抽血完毕后再来摇动抗凝管,此时血中的纤维蛋白原以凝固,用力的摇動抗凝管可人为造成血球破裂、发生溶血。在标本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检验科每天承担包括病区、门急诊、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等大量标本的检测工作,每一项检验过程要经历从标本采集到出报告的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造成不良后果。为提高检测质量及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差错发生率和医疗风险,现就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及预防性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供参考。 一、标本差错概念及分类 1、标本差错的概念:标本差错指某标本在实验室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整个过程中,由诸多人为或其它原因导致被检标本信息或检测结果与该被检测人真实信息或实际结果不符的差错行为。涉及标本差错的科室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后勤、实验室四个部门。 2、标本差错的分类:标本差错按差错性质分为标本信息差错、标本质量差错。 二、医生诊疗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1、标本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如医生给某患者做了HPV取材及开单,但拿来的标本却为TCT瓶子,检测标本放错了瓶。 2、标本信息与检测标本不符,一种是患者拿错别人的标本,另一种是患者未听懂或听懂医生的吩咐,做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标本到实验室变成了尿液标本。 3、标本质量差错,主要是需要医生取样的标本达不到要求,如TCT取材过少、病毒检测未在宫颈“鳞柱”交界处规范取样、标本保

存液瓶或袋发生渗漏等,严重影响检测质量。 4、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问题。 三、护理操作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1、标本信息差错,主要为采血时未核对标本管信息,错拿了贴了其他患者信息的标本管,或者采完血后再贴了错误的条码信息。 2、标本质量差错,主要存在几种情况,采血项目先后次序不正确、采集血液有凝集或溶血现象、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的真空管与所检测项目要求的真空管不符、采血时间不符合检测要求、采血部位选择不当、采集后血标本未在规定时间送检等。例如抽血时,由于抽血速度太快等原因,致使血液红细胞变形破裂,或采血后抗凝管未充分摇匀、在挂盐水的一侧静脉采血等情况,标本质量差错严重影响检测项目结果,是影响实验室报告正确的主要原因之一。 3、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问题,其次是平时岗位工作中缺少规范化操作培训或未执行规范化操作所致。 四、后勤传送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主要是标本质量方面的差错,未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检测,导致送检标本发生成分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如民政部门的婚检标本,疾控中心送检标本,病区漏送检标本等。 原因主要是工作责任心问题、操作程序不规范或未执行操作规程。 五、检验检测过程所致标本差错及其原因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生物分析中溶血对检测的影响及其对策

生物分析中溶血对检测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是目前体内药物分析的首选方法,但 LC-MS/MS生物分析中仍面临着溶血样品测定失败的难题。溶血导致的样品测定数据不准确,将直接影响药物的药动学研究,如何进行溶血样品的测定已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和全球生物分析行业探讨的重点。本文从溶血样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溶血对检测的影响和作用方式以及溶血效应的考察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溶血样品的测定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溶血;生物分析;串联质谱;色谱法,高压液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是将分离能力强的液相色谱与能够提供结构信息的串联质谱结合在一起,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LC-MS/MS技术的应用,可获得丰富、有效的化合物结构信息,建立快速、高效的分析研究体系,目前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的首选方法。体内药物分析的样品一般为人血浆或血清样品,涉及被测样品少,样品复杂及干扰物质多等问题,在实际测定工作中,采集的血浆或血清样品常出现溶血的现象。一项针对欧洲分析协会的调查显示溶血为方法学验证失败的原因之一,目前也有不少文献报道了溶血样品测定失败的案例,溶血样品测定过程中面临

着溶血样品响应低、样品稳定性差以及基质效应等问题,导致阿托伐他汀、去氧肾上腺素、氟伏沙明等药物的检测失败。可见,溶血对测定的影响成为体内药物分析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也受到了各国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中国药典2015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指导原则》指出“除正常基质外,还应关注其他样品的基质效应,例如溶血或高血脂的血浆样品等”。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同样要求考察溶血样品的基质效应。而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的要求则更加明确,基质效应需分析八个不同来源的样品,包括4个正常血浆样品、2个脂血样品以及2个溶血样品。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近年的白皮书中也多次讨论溶血样品的测定问题。然而各国监管机构的要求都相对模糊,缺乏明确的做法和标准,因此溶血样品的检测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大研究者应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溶血样品测定现状,对溶血样品测定失败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溶血测定失败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生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样品的产生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释放到血浆或血清中。一项针对18项临床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试验的10640个样品的调查显示,溶血样品为211个,占样品总量的1.98%。溶血会造成血浆或血清颜色和密度的改变,溶血血浆根据溶血程度不同颜色呈粉红色或红色;溶血的血浆中血红蛋白、胆红素、磷脂等生

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

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演练 时间:2013.4.11 参加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及值班医生 指挥:×××护士长 演练场景及记录 场景:12床患者发生输血反应 演练记录: 1、责任护士×××巡视观察12床患者输血时发现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疼等,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生理盐水维持输液通路,保留血袋及输血器。 2、值班护士×××立即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 3、值班医生查看病人。 4、责任护士×××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同时责任护士王贺给患者心电监护及测量体温、责任护士刘冬艳给患者吸氧。 5、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责任护士鲍春花立即给予建第二路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血压稳定时呋塞米60mg静推。 6、护士×××给予患者保暖及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家属,稳定患

者情绪。 6、护士×××做好抢救记录,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和输血管道,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报护士长、科主任、上报输血科。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8、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总结本次演练总体反应及时、指挥有条不紊、各组人员能各就其位、分工明确、不混乱、各组人员配合较好。 存在问题 1、有些护士不严肃,与护士认为只是演练有关。 2、熟练程度稍有欠缺。 改进措施 1、将存在的问题立即反馈给个人,及时整改。 2、护士长将演练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室会议上反馈。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意识。 记录人: ×××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03-19T16:55:30.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杨培琴刘敏[导读] 针对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我们经过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杨培琴刘敏(十堰市中心血站湖北十堰 442000)【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89-02 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成了血站成分制备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及时满足临床病人的需要又不致血小板因为效期短而报废,对于血小板的供应,我站基本上是采取临床病人预约后采集,机采科接到预约单,及时通知献血员,进行采前抽样初筛,但所抽取的样本时有溶血现象的发生,给检验科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反复实践,总结了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为检验科提供了合格的血标本。现将2009.1.1-2010.12.31的溶血标本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采集标本使用的器具与设备一次性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5ml、2ml,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0.5%合力碘,TDZ4-WS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皮肤消毒后,将双向采血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刺穿采血管,采血完毕,将血样做完初筛项目后送检验科。 2 结果(表1) 表1 血标本溶血原因情况分析 表1示,09年血标本溶血原因因器具不合格引起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血管情况不是太好,比如有血管太细,血液循环不好,选择血管不当,静脉穿刺技术不好,止血带扎得时间过紧过长,过度拍打血管,采血管内的负压过高或过低造成的等等。再就是未及时混匀抗凝剂试管,消毒剂未待干就进行穿刺等操作原因引起的血标本溶血。还有些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需要我们提出并进一步分析讨论,并采取有效方法给检验科留取合格的血标本。2011年经过我们近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出现4例不明原因的标本溶血,溶血标本所占比例由09年的4.62%下降至010年的0.19%,防范效果好。 3 讨论 通过我们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器具质量不合格外,更多的是我们操作过程中,在选择血管方面不够仔细,操作不规范如未及时混匀抗凝管,消毒剂未干就进行穿刺等等。 3.1血标本溶血原因 3.1.1穿刺困难和采血操作不当①献血者血管太细,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致穿刺困难,使采血时间延长,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1]。②操作人员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红细胞撞击试管壁导致破裂溶血[2]。③采血定位不准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局部血肿和血样溶血。 3.1.2抽血器具不合格①我们使用的采血针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标本溶血。刘贤等[3]报道1998年6-7月抽血器具不合格引起标本溶血多达37例。②抽血试管质量不合格,抗凝管中抗凝剂偏少或有水分导致溶血;抗凝管内有絮状物产生;抗凝管有裂隙、瓶塞有松动现象;抗凝管内负压过高或过低,负压相对较大时,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而破裂溶血;负压不够时,相对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采血管内剩余负压造成血细胞被压迫而破裂溶血。③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包装有漏气,针套有脱落、针尖有毛刺、弯钩现象等。 3.1.3操作不规范①抽取抗凝标本,在混匀过程中动作过猛,引起红细胞破裂而溶血。②采血完毕未及时混匀血标本,使纤维蛋白原凝固,此时再用力摇动试管可人为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3.1.4试管离心操作不当离心过程速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溶血。 3.1.5血标本存放和运送不当①血标本采集好后未及时送检,放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处造成溶血。②运送途中剧烈振荡造成溶血。 3.1.6其它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 3.2血标本溶血的防范措施 3.2.1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通常我们机采科会把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等充盈良好的血管留在采集血小板时用,而抽血样本时,我们会选择手臂侧边较细的血管,此时我们一定要定位准确和进针准确,实在没有合适的血管,我们不能盲目进针,可以在肘窝以下重新选择血管,甚至可以在手腕和手背部寻找合适的血管进针,经过观察,我们这种选择血管的方法是正确的,进针率≥99.9%,采集血标本顺利,所以静脉穿刺,选择血管这一关非常重要。最后,采血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针,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得时间过长,遇抽血困难时不要进行强烈挤压,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性刺激造成溶血。 3.2.2抽血器具的质量控制①我站总务科从源头上实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材的准入制度,建立合格产品供方目录,索取合格产品供方的资格文件,对国内生产企业进行实际考查;②站质管科对所购进产品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③机采科工作人员要从产品外观和产品标识上进行质量控制,采血针塑化的导管均匀无气泡、有弹性、透明,无明显的机械性杂质异物、扭结等;采血针的针尖锋利、无毛边、毛刺、平头、弯钩等缺陷;抗凝管无裂隙、瓶塞无松动、脱落,管内无絮状物等;另外要看产品包装的标识,标识要明显、清晰、牢固,不应因经受所采用的灭菌、运输和贮存而脱落或模糊不清等;如发现有如上述不符现象,立即停止使用该批器材,和总务科进行沟通,直接退货,更换新的批号或更换生产厂家,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3.2.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留取标本过程,要及时混匀标本,均匀摇动,摇动时避免上下暴力振动引起溶血。 3.2.4注意离心的速度和离心时间机采科在初筛时,离心分离血清时速度不宜太快,时间适宜。我们机采科做初筛时离心速度通常是3000r/min,时间3min,离心效果好。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及对策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方法:对2891份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溶血标本占总标本的2.87%。 其中:抽血困难51.81%,试管不合格37.35%,存放不当6.02%,操作不当4.82%。 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选用合格的采血器具是避免血标本发生溶血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血标本溶血原因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7~2008年采集血标本2891份,其中溶血标本83份,占2.87%。 方法:对每一份溶血标本,都由质控小组对病人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时操作方法、标本的存放、标本的送检等环节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 溶血的原因,见表1。表1 溶血的原因(略) 1、抽血困难: ①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 ①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1]。 ③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⑥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2]。

溶血对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溶血对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份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在溶血前和溶血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胆固醇(CHO)、血清葡萄糖(GLU)的值,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溶血后AST、TBIL、ALT值比溶血前的值高,具有统计学意义;CRE的值比溶血前的低,统计差异显著;GLU、BUN、CHO的值溶血前后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溶血对血清AST、TBIL、ALT、CRE有明显的干扰影响,提示在分析测定结果时注意是否溶血。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 在工作中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标本溶血,而血清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哪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所有检验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客观地分析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应当详细了解标本溶血对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观察了部分常用生化指标在标本溶血前后检测结果的变化,旨在为标本溶血时血液生化结果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尽量增加生化测定数据的可利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HITACHI 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胆固醇(CHO)、血糖(GLU)生化分析试剂盒,均购自北

京康大泰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2 溶血的血清标本的制备健康体检者50人,禁食不禁水12h,各抽取静脉血4ml,分别注入两支干燥试管各2ml。其中一支让其自然凝固,另一支在血液凝固前用金属棒搅拌使其溶血,然后以3000r/min 离心10min,去上清液分别为未溶血和溶血的血清标本。 1.3 生化指标的测定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GLU),连续检测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尿素酶—GLDH法测定尿素氮(BUN),苦味酸法测定肌酐(CRE),氧化酶法测定胆固醇(CHO),以上指标均用HITACHI 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溶血后AST、TBIL、ALT的值比溶血前的值高;CRE的值比溶血前的值低;GLU、BUN、CHO的值在溶血前后未见明显改变,见表1。表1 溶血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P<0.01 3 讨论 3.1 谷草转氨酶(AST)人红细胞中AST活性约为血浆中的40倍[1]。当标本溶血时,势必引起血清中AST活性的升高,从而使溶血标本的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AST主要是作为肝损伤的敏感指标,测定结果的偏高会导致假阳性的产生。故出现溶血标本应当在报告中注明。 3.2 谷丙转氨酶(ALT)细胞内ALT含量比血浆中高约7倍,因此溶血后ALT含量测定的增高主要来源于细胞内ALT的大量释放。可见与AST相比,ALT受溶血影响轻些,故对标本的要求低一些,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 溶血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临床上血液标本的检测,大大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虽然目前医院检验科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来避免出现标本溶血,但是标本溶血现象仍然会出现。本文首先阐述了溶血的原因,其次,分析了溶血对标本检测项目影响机理、溶血对检测项目影响程度,同时,还探讨了减少溶血的方法和溶血标本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Hemolysis will more or less affect the blood samples to detect clinically,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Although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has taken various measures to avoid hemolysis,but still appear specimen hemolysis.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auses of hemolysis,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impact specimens project hemolysis mechanism,the degree of hemolysis effect on test items,while also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processes to reduce hemolysis hemolysis,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Hemolysis;Inspection;Result 溶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在保存、分离、运送、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情况[1]。红细胞的破裂会出现血清被稀释或者血浆中进入大量细胞内物质等变化。溶血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临床上血液标本的检测,大大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虽然目前医院检验科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来避免出现标本溶血,但是标本溶血现象仍然会出现,本文就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溶血的原因 溶血可分为两种,分别是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体外溶血可由代谢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如冰冻、机械性破坏)等引起,体内溶血可由药物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如大血管手术或者人工心脏瓣膜)等引起。常见的体外溶血原因主要有四点:①在输送血液时,由于动作幅度过大而振荡血标本;②血标本在混匀时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③注射器推注太快,产生大量气泡;④抽血时进针不准或者定位不准,进而出现血样溶血或者血肿情况。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原因,如采血针头过细、注射器中存在着气泡、消毒酒精没有干、采血量不足等[3]。 2溶血对标本检测项目影响机理 标本多项检测项目都会受到溶血的影响,可以将其影响机理归纳为:①细胞破裂,造成血浆量增多、细胞内物质释放,检测物被稀释。②一些细胞内高浓度的酶或离子等物质在红细胞破裂后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进而增高测量结果。③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血红蛋白引起的测量误差。④测量结果会受到红细胞内外液之间的反应而改变。如基本全部ATP肌酸磷酸转移酶检验方法都会被腺苷酸酶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