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学部分的练习题

酶学部分的练习题

酶学部分的练习题
酶学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填空

1、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2、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3、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的表观 Km _______________ ,而 Vmax_

____________ 。

4、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5、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

m a、K

m

b和K

m

c,且K

m

a﹥

K

m b﹥K

m

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_________,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_________。

6、_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V

max

, _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

应K

m

7、全酶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

m a、K

m

b和K

m

c,且K

m

a﹥

K

m b﹥K

m

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_________,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_________。

9、辅酶和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结合,后者与酶蛋白结合。

10、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是Km值的倍。

11、酶活力是指,一般用

表示。

12、酶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一般为。

13、在适当浓度的-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巯基乙醇可使RNA 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4、T.Cech从自我剪切的RNA中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称之为这是对酶概念的重要发展。

15、酶的活性中心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功能部位。

16、1981年以前发现的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均由活_________产生。

17、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_________,不改变反应的____________。

18、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19、酶的活性中心包括______和 _____两个功能部位,其中_______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_______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20、改变酶结构的快速调节,主要包括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酶的特异性包括. _____________ 特异性, ____________ 特异性与立体异构特异性。

22、K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 _______________ 时的 ___________ 浓度。

23、酶促反应速度(ν)是最大速度( Vmax )的 80 %时,底物浓度( [S] )是 Km 的 _____倍;当ν达到 Vmax 的 90 %时, [S] 是 Km 的

_____________倍。

24、_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Vmax,_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Km。

25、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第二部分单选题

1、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2、根据米氏方程,有关[s]与Km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s]< < Km时,V与[s]成正比;

B、当[s]=Km时,V=1/2Vmax

C、当[s] >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当[s]=2/3Km时,V=25%Vmax

3、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4、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5、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A、活性中心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锁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6、根据米氏方程,有关[s]与Km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s]< < Km时,V与[s]成正比;

B、当[s]=Km时,V=1/2Vmax

C、当[s] >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当[s]=2/3Km时,V=25%Vmax

7、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 )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8、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引起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变化是():

A、Vmax减小,Km减小

B、Vmax增加,Km增加

C、Vmax变小,Km不变

D、Vmax不变,Km增大

9、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下列哪种抑制剂或抑制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 )

A、非竞争性抑制剂

B、竞争性抑制剂

C、可逆的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剂

10、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主要区别是()。

A、当作用物浓度很低时,增加酶的浓度则酶促反应速度升高

B、只促进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

C、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

D、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平衡点

E、专一性强,催化效率极高

11、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E、所有抑制剂全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12、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是酶分子中直接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的部位

B、对简单酶类来说,活性中心一般有少数几个氨基酸组成

C、必需基团一定在活性中心内

D、活性中心一般只占酶分子很小一部分结构

1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引起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变化是():

A、Vmax减小,Km减小

B、Vmax增加,Km增加

C、Vmax变小,Km不变

D、Vmax不变,Km增大

14、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下列哪种抑制剂或抑制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

A、非竞争性抑制剂

B、竞争性抑制剂

C、可逆的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剂

15、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下列哪种抑制剂或抑制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

A、非竞争性抑制剂

B、竞争性抑制剂

C、可逆的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剂

16、下列不属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为:()

A、对环境变化敏感

B、共价催化

C、靠近及定向

D、微环境影响

17、下列那一项符合“诱导契合”学说:()

A、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

B、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与底物进行反应。

C、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向改变而酶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D、底物类似物不能诱导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18、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速度达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9、胰蛋白酶原经肠激酶作用后切下六肽,使其形成有活性的酶,这一步骤是: ()

A、诱导契合

B、酶原激活

C、反馈调节

D、同促效应

20、下列哪一项不能加速酶促反应速度:()

A、底物浓集在酶活性中心

B、使底物的化学键有适当方向

C、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D、提供酸性或碱性侧链基团作为质子供体或受体

21、下面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共价修饰调节酶以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两种形式之间由酶催化共价修饰反应相互转化

C、经常受激素调节、伴有级联放大效应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调节形式

22、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A 不可逆抑制作用

B 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23、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 反馈抑制

B 底物抑制

C 竞争性可逆抑制

D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24、测定酶活性时,通常以底物浓度变化小于多少时测得的速度为反应的初速度?()

A 0.1%

B 1%

C 2%

D 5%

25、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 ):

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E.增加活化能

26、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 ):

A.V

max 减小,K

m

减小 B.V

max

增加,K

m

增加

C.V

max 不变,K

m

增加 D.V

max

不变,K

m

减小

E.V

max 减小,K

m

增加

27、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A、传递氢

B、转移基团

C、决定酶的专一性

D、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28、酶的比活力是指():

A、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B、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C、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D、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

29、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D、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30、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

A、降低活化能

B、增加活化能

C、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D、上述3项都错

31、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

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

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变构剂

32、别构酶通常是()。

A、由两种以上酶缔合而成

B、单体酶

C、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缔合而成

D、上述三项都不对

33、酶蛋白变性后其活性丧失,这是因为()

A、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

B、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受破坏

C、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D、酶蛋白不再溶于水

E、失去了激活剂

34、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专一性的是()

A、酶蛋白

B、辅酶或辅基

C、底物

D、金属离子

E、变构剂

35、酶分子中能使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基团是()

A、调节基团

B、结合基团

C、催化基团

D、亲水基团

E、酸性基团

36、全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酶是酶与底物的复合物

B、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C、酶与辅助因

子的复合物 D、酶的无活性前体 E、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3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的浓度

C、反应环境的pH

D、反应温度

E、

酶原的浓度

38、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A、加速代谢

B、恢复酶活性

C、生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D、保护酶的方

39、酶的特异性是指()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

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

择性 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 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40、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41、有关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错误的是()

A、pH改变可影响酶的解离状态

B、pH改变可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pH改变可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D、酶促反应速度最高时的pH为最适

pH E、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42、Km值是指()

A、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与底物的浓度无关

C、在

一般情况下是酶-底物符合物的解离常数 D、同一酶的各种同工酶具有相同的Km值 E、是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必需的底物浓度的一半

43、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4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

45、Km值的概念是( )

A、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B、是达到Vm所必须的底物浓度

C、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的Km值相同

D、是达到1/2Vm的底物浓竞争性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是()

A、Km↑,Vmax不变

B、Km↓,Vmax↓

C、Km不变,Vmax↓

D、Km↓,Vrnax↑

度 E、与底物的性质无关

46、关于Km值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Km是酶的特性常数

B、Km值与酶的结构有关

C、Km值与酶所催化的底物有关

D、Km值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酶的浓度

47、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是()

A、Km↑,Vmax不变

B、Km↓,Vmax↓

C、Km不变,Vmax↓

D、Km↓,Vrnax↑

48、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对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常数

49、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50、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

B、RNA

C、DNA

D、糖蛋白

51、酶促反应速度为其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

A、[S]

B、1/2[S]

C、1/4[S]

D、0.4[S]

52、下列关于辅酶和辅基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起转移电子的作用

B、决定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

C、起转移氢的作用

D、可转移特定的化学基团

53、乳酸脱氢酶(LDH)是一个由两种不同的多肽链组成的四聚体。假定这些链随机结合成酶,这种酶有多少种同工酶()?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E.六种

54、L-氨基酸的氧化酶只能催化L-氨基酸氧化,这种专一性属于()

A、几何异构专一性

B、旋光异构专一性

C、结构专一性

D、键专一性

E、绝对专一性

第三部分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米氏常数(Km)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2、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3、Km等于v=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4、酶有几种底物时,其Km值也不相同。()

5、某些调节酶的V---S的S形曲线表明,酶与少量底物的结合增加了酶对后续底物的亲和力。()

6、酶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

7、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8、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底物无关。

9、辅基与辅酶的区别在于它们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并无严格的界限( )

10、别构酶都是寡聚酶( )

11、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12、酶有几种底物时,其Km值也不相同()。

13、所有酶只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 )

14、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15、如果没有维生素的参与,所有酶都没有催化活性。( )

16、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17、别构酶除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部位外,还有与别构效应物结合的别构中心。( )

18、酶的最适 pH 值是一个常数,每一种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 pH 值。()

19、蛋白质和酶原的激活过程说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变化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

20、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不紧密,可以用透析的方法除去。()

21、酶之所以有高的催化效率是因为它可提高反应活化能。( )

22、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23、变构剂与酶的催化部位结合后使酶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变构作用。()

24、酶原激活过程实际就是酶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25、酶促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6、在反竞争性抑制物存在的条件下,酶反应动力学的特点是Vmax↓,Km不变。()

27、酶辅基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离。()

28、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该是最小。()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1、同工酶

2、酶原

3、米氏常数

4、竞争性抑制作用

5、酶的活性中心

6、K

m

7、别构效应

8、酶的抑制剂

9、酶的专一性

10、核酶

第五部分问答题

1、酶的活性中心有何特点?

2、简述酶具有高效催化的因素。

3、酶为何有高效的催化效率,其机制如何?

4、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5、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组氨酸残基参与,请解释原因。

6、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比较有何共性及其个性?

7、简述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区别

8、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9、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10、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第六部分论述题

1、论述Km值和Vmax的意义。

2、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及机理。

3、可逆性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特点。

4、试比较不同酶的专一性并解析之。

5、在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His残基参与,为什么?请解释。

生化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唾液淀粉酶应属于下列那一类酶( D ); A 蛋白酶类 B 合成酶类 C 裂解酶类 D 水解酶类 2.酶活性部位上的基团一定是( A ); A 必需基团 B 结合基团 C 催化基团 D 非必需基团 3.实验上,丙二酸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但可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消除其抑制,这种抑制称为( C ); A 不可逆抑制 B 非竟争性抑制 C 竟争性抑制 D 非竟争性抑制的特殊形式 4.动物体肝脏内,若葡萄糖经糖酵解反应进行到3-磷酸甘油酸即停止了,则此过程可净生成( A )ATP; A 0 B -1 C 2 D 3 5.磷酸戊糖途径中,氢受体为( B ); A NAD+ B NADP+ C FA D D FMN 6.高等动物体内NADH呼吸链中,下列那一种化合物不是其电子传递体( D ); A 辅酶Q B 细胞色素b C 铁硫蛋白 D FAD 7.根据化学渗透假说理论,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在线粒体内产生了膜电势,其中下列正确的是( A ); A 内膜外侧为正,内侧为负 B 内膜外侧为负,内侧为正 C 外膜外侧为正,内侧为负 D 外膜外侧为负,内侧为正 8.动物体内,脂酰CoA经β-氧化作用脱氢,则这对氢原子可生成( B )分子ATP; A 3 B 2 C 4 D 1 9.高等动物体内,游离脂肪酸可通过下列那一种形式转运( C ); A 血浆脂蛋白 B 高密度脂蛋白 C 可溶性复合体 D 乳糜微粒 10.对于高等动物,下列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B ); A 丙氨酸 B 苏氨酸 C 谷氨酰胺 D 脯氨酸 11.高等动物体内,谷丙转氨酶(GPT)最可能催化丙酮酸与下列那一种化合物反应( D );

酶习题

第三章酶 [学习目标] 1、掌握酶的化学本质、组成、酶反应特点和酶原的概念; 2、熟悉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与药学的关系; 3、了解酶的命名、分类、活性测定和酶的催化机制。 [学习内容纲要] 5.1基本性质 5.2催化机理 5.3反应动力学(酶活性分析-方法) √ [学习要点] 5.1酶的一般性质 酶的概念: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和高度的底物特异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核酸。酶按照其分子结构可分为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体系(多酶复合体和多功能酶)三大类。 5.1.1 酶的一般性质 酶催化反应具有许多化学催化剂不具备的特点: ①较高的催化反应速度。 ②较温和的反应条件。 ③较高的反应专一性。 ④许多酶的催化过程受到调控, 5.1.2酶的分类与命名 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命名委员会(1984年)制定了酶系统命名法,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分类命名酶,共分为六类,类下有亚类和次亚类,如表1-1所示: 表1-1 按反应类型分类酶

5.1.3酶蛋白催化反应需要帮助—辅助因子和辅酶 酶的分子组成: 酶分子可根据其化学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全酶)两类。全酶(结合酶)则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两部分构成,辅助因子则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 与酶蛋白疏松结合并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的耐热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牢固结合并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的耐热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辅基。许多维生素是辅酶的前体,如生物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人类机体本身不能产生这些物质,他们只能来源于膳食。这也就是人们把这些物质称作维生素的道理。 5.1.4酶单位 酶活性通常以活性单位u来表示,其定义为在标准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1个单位(u)。 比活是另一个有用的酶活性表示法,比活即每单位重量酶的活性单位数(例u毫克-1),这是酶纯度的一种表示,一般来讲酶的纯度越高,比活值也越大。 在上述酶活性单位的定义中的“标准条件”是指在酶发挥活性最适条件,其中主要包括pH值、离子强度、温度、底物浓度和辅因子和辅酶的存在和其浓度条件。 5.1.5酶的来源和制备 原则上可以从任何生物体中提取出生物活性酶。 提纯酶所用的方法与前述蛋白质分离、纯化手段相同,主要是各类层析和电泳法。与一般蛋白质不同的是需在纯化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酶活性。为此,要注意最常引起酶失活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热变性与操作pH效应,除个别耐热性酶而外,抽提和纯化酶都应该在低温下操作。 5.1.6酶催化反应机理 其作用在于与反应物形成过渡态(a transition state)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2酶催化的结构基础 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上具有一定空间构象的部位,该部位化学基团集中,直接参与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一部位就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的化学基团,有些是与底物相结合的,称为结合基团,有些是催化底物反应转变成产物的,称为催化基团,这两类基团统称为活性中心内必需基团。在酶的活性中心以外,也存在一些化学基团,主要与维系酶的空间构象有关,称为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 酶原(Zymogens) 酶原的激活:处于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质就称为酶原。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过程通常伴有酶蛋白一级结构的改变。酶原分子一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精选.)

第一章 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 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5.酶的结构特点? 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 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 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 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完全破碎酵母和细菌细胞。 3.膜蛋白的释放: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有关细胞器的膜上。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外周 蛋白和固有蛋白两种类型 4.胞外酶的分离:胞外酶是在微生物发酵时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发酵后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弃去,所得发酵清液通常要适当浓缩,然后再作进一步纯化。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是超滤法。 (二)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浓缩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干胶吸附法、渗透浓缩法、超滤浓缩法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酶学习题演讲稿.doc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2.酶催化底物时将产生哪种效应 A.提高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D.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3.酶催化的反应与无催化剂的反应相比,在于酶能够()。 A. 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B.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C.促使正向反应速度提高,但逆向反应速度不变或减小 4.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有辅酶 B.酶的催化作用与其空间结构无关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酶不能在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5.对于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酶对底物都有绝对特异性 B.有些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作用 C.酶只能在中性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D.所有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6.关于酶催化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B.催化反应所需要的条件温和 C.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D.催化效率极高 E.催化作用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7.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反应 C.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 D.酶对所催化的反应具有选择性 E.酶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 8.酶促反应作用的特点是: A.保证生成的产物比底物更稳定 B.使底物获得更多的自由能 C.加快反应平衡到达的速率 D.保证底物全部转变成产物 E.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9. 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酶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 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酶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 D.酶对所催化反应有绝对专一性 10.以下有关酶与一般催化剂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B.其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结构和性质上的改变 C.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 D.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E.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11.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是错误的。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作用条件温和 D.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 12.酶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原因是()。 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13.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 A.高度特异性 B.高度催化效率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14.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15.辅酶与酶的结合比辅基与酶的结合更为: A.紧 B.松 C.专一 D 有选择性 16.下列关于辅基的叙述()是正确的。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因的传递

分子生物学实验复习题附答案(最新整理)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实验一DNA的制备 (1)为什么分子生物学实施时要担心EB?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是DNA诱变剂,溴化乙锭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具有高致癌性(接触致癌) (2)DNA加样缓冲液的用途是什么? 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线状DNA大小/kb60-520-110-0.87-0.56-0.44-0.23-0.1 (4)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的原理是什么 DNA分子在pH值高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DNA分子在电场中通过琼脂糖凝胶而泳动,除了电荷效应以外,还有分子筛效应。由于DNA分子可片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移动速度也不同,所以可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或构象不同的DNA分离。DNA片段迁移距离(迁移率)与碱基对的对数成反比,因此通过已知大小的标准物移动的距离与未知片段的移动距离时行比较,便可测出未知片段的大小。但是当DNA分子大小超过20kb时,普通琼脂糖凝胶就很难将它们分开。此时电泳的迁移率不再依赖于分子大小,因此,就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时,分子大小不宜超过此值。 (5)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胶中DNA是靠什么发出荧光的?为什么? 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可插入DNA双螺旋结构的两个碱基之间,形成一种荧光络合物。在254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橙黄色的荧光。用溴化乙啶检测DNA,可检出10-9g以上的DNA 含量。 (6)制备基因组DNA时用到的以下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 CTAB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氯仿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无水乙醇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75%乙醇,乙醇轻轻洗涤管壁 实验二RNA的制备 1.制备RNA时通常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应该要注意(1)不要徒手操作,必须带手套;(2)加样时不能够大声说话,防止唾液等进入; 由于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容易受RNA酶的攻击反应而降解,加上RNA酶极为稳定且广泛存在,因而在提取过程中要严格防止RNA酶的污染,并设法抑制其活性,这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 2.制备的RNA通常有哪些用途?制备的DNA通常又有哪些用途? 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时常常要从组织和细胞中分离和纯化RNA。 质粒DNA构建克隆载体,分离目的基因 3.RNA制备好后是通过什么方法检测其有没有降解的?从胶上检测什么指标来判断RNA质量好坏?为什么?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_张丽萍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 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 )、羰基(C O )、羧基(—COOH )、巯基(—SH )、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 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 端、C 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 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2,4―二硝基氟苯(DNFB 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2,4―DNFB )反应(Sanger 反应),生成DNP ―多肽或DNP ―蛋白质。由于DNFB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 ―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② 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 ―Cl )反应生成DNS ―多肽或DNS ―蛋白质。由于DNS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 ―氨基酸,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③ 苯异硫氰酸脂(PITC 或Edman 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 )反应(Edman 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 ―末端的PTC ―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 ―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是完整的。 ④ 氨肽酶法:氨肽酶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的N 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按反应时间和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的N 端残基序列。 (2)C ―末端测定法:常采用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 肼解法:蛋白质或多肽与无水肼加热发生肼解,反应中除C 端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存 在外,其他氨基酸都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酰肼化物。

酶学习题范本

酶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理解酶的专一性;掌握酶的概念.化学本质与组成,酶促反应的特点;掌握酶活性的测定与酶活性单位概念。 2.了解酶促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及其测定方法。掌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酶的抑制作用。熟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掌握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分类及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了解酶催化反应的有关实例;熟练掌握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二.教学具体内容 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识记并掌握酶和一般催化剂的比较;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2.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化学组成;识记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概念。 3.酶的命名和分类:一般性了解习惯命名法;国际系统命名法;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六大类酶的特征和举例。 4.酶的专—性:了解关于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5.酶的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一般性了解 6.酶促反应动力学:了一般性解反应速率及其测定;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各级反应的特征;重点识记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温度.pH.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包括抑制作用的类型.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概念及鉴别.一些重要的抑制剂等;领会米-门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及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能分析并掌握不可逆抑制的作用,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理学意义;能较好掌握一些重要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7.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机理:识记活性中心定义及特点。了解领会酶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机制; 8.酶活性的调节控制:识记别构调节.酶原的激活.共价修饰.同工酶等概念;能分析并掌握酶活性调控的原因。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2.酶催化底物时将产生哪种效应

第五章 酶

第五章酶 (Enzyme)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功能以及酶专一性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而讨论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思考题? 第一节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酶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第四节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和 高效催化的策略 第五节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重要的酶类及酶活性的调控 第七节酶工程简介 目录 第一节酶概念及作用特点 一、酶的概念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类别和组成 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生物反应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及核酸;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的专一性 易失活 活性可调控 有些酶需辅助因子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催化效率很高: 比较Fe3+和H2O2酶同样条件下的催化效果: 1mol/L H2O2酶 104M 1mol/L Fe3+ 10-6M 酶促反应比非催化反应高10-1020倍; 比一般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 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在一定温度下1mol 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

0℃,分解H2O2量 2、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是指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十分相似的反应。底物(substrate ,S):酶作用的物质。 酶专一性类别(P332) 酶专一性类型( p332) 1 、结构专一性 概念:酶对所催化的分子(底物,Substrate)化学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选择。 类别: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2 、立体异构专一性 概念:酶除了对底物分子的化学结构有要求外,对其立体异构也有一定的要求 类别: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不作用于其它任何物质。 相对专一性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比上述绝对专一性略低一些,它们能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 1)键专一性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而对键两端的基团并无严格要求。 2)基团专一性另一些酶,除要求作用于一定的键以外,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要求,往往是对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基团则要求不严 格。 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 (苯丙.酪.色-COOH) (精.赖-COOH) (脂肪族) 胰凝乳蛋白酶 胃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羧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羧肽酶 3、酶易失活: 凡使pr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破坏, 酶在温和条件下作用。 4、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食品酶学复习题(1)

1.酶的特性有哪些?(1)催化效率高:比一般的酶高106-1013倍;(2)酶作用的专一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3)易变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酸、强碱等破坏(4)酶的催化条件温和;(5)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8. 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酶学委员会提出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作为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 要依据,每一种酶都给以三个名称:系统名,惯用名和一个数字编号。 2、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不同?脂肪酶水解脂肪,产生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脂肪氧化酶催化顺,顺-1,4-戊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的氢化氧化作用。4、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Km值代表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优点: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的使用;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稳定性显著提高;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败的速度;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26.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操作稳定性(2)贮藏稳定性(3)热稳定性(4)对蛋白酶的稳定性(5)酸碱稳定性。 27.什么是糖酶?常见的糖酶有哪几种?(四种以上) 糖酶:裂解多糖中将单糖连接在一起的化学键,使多糖降解为小分子,催化糖单位结构上的重排形成新的糖类化合物的酶。 常见的糖酶: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乳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最常见的微生物产酶发酵类型是液体深层发酵 2. 琼脂糖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法等纯化酶的机理各是什么? 琼脂糖凝胶过滤:不同式样通过凝胶时,能进入颗粒状凝胶的微孔的小分子被阻滞,不能进入微孔的大分子未被阻滞,改变颗粒状凝胶的微孔大小可能改变凝胶量分级分离范围。(琼脂糖凝胶过滤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 离子交换法:改变PH或提高溶液离子强度,根据酶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的能力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开。(离子交换法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5. 一些乳制品中为什么添加乳糖酶? 乳糖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冷冻乳制品中容易析出,使得产品带有颗粒状结构,乳糖部分水解可以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酶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图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对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来讨论诸如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 酶制剂的保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 温度:在低温条件下(0-4℃)使用、处理和保存,有的需要更低的温度,加入甘油或多元醇有保护作用。(2) pH与缓冲液:pH应在酶的pH稳定范围内,采用缓冲液保存。(3) 酶蛋白浓度:一般酶浓度高较稳定,低浓度时易于解离、吸附或发生表面变性失效。(4) 氧:有些酶易于氧化而失活。(5) 为提高酶稳定性,常加入下列稳定剂:如钙离子保护淀粉酶,锰离子保护溶菌酶,二巯基乙醇保护巯基酶。(常加入下列稳定剂:①底物、抑制剂和辅酶,它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局部的能级水平,使酶蛋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扭曲部分转入稳定状态。②对巯基酶,可加入-SH保护剂。如二巯基乙醇、GSH(谷胱甘肽)、DTT(二硫苏糖醇)等。③其他如Ca2+能保护α-淀粉酶,Mn2+能稳定溶菌酶,Cl-能稳定透明质酸酶。)

细菌学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立克次体 B.真菌 C.衣原体 D. 病毒 E.螺旋体 2.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 B.真菌 C.衣原体 D.病毒 E.螺旋体 3. 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各种形态的微生物的伟人是: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柯霍 D.伊凡诺夫斯基 E.弗莱明 4. 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 mm C. μm D. nm

E. pm 5.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 细胞壁 B. 芽胞 C.细胞膜 D.细胞质 E. 核质 6. 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芽胞 E. 细胞质 7. L型细菌是 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无核质的细菌 C.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D.质粒丢失的细菌 E.无致病力的细菌 8. 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的致病力无关

A.磷壁酸 B.荚膜 C. 鞭毛 D.普通菌毛 E.以上均不是 9. 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基因 C. 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 可从一个细菌转移给另一个细菌 E. 可自行丢失 10. 关于菌毛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B. 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 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11. 观察细菌动力最常使用的培养基是 A.液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D.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12. 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A.充足的营养 B.合适的酸碱度 C.适宜的温度 D.必需的气体 E. 充足的光线 13.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的 A.迟缓期 B.对数期 C. 稳定期

(整理)酶学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填空 1、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2、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3、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的表观 Km _______________ ,而 Vmax_ ____________ 。 4、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5、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 m a、K m b和K m c,且K m a﹥ K m b﹥K m 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_________,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_________。 6、_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V max , _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 应K m 。 7、全酶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 m a、K m b和K m c,且K m a﹥ K m b﹥K m 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_________,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_________。 9、辅酶和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结合,后者与酶蛋白结合。 10、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是Km值的倍。 11、酶活力是指,一般用 表示。 12、酶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一般为。 13、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 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4、T.Cech从自我剪切的RNA中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称之为这是对酶概念的重要发展。 15、酶的活性中心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功能部位。 16、1981年以前发现的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均由活_________产生。

生物化学酶试题及答案.docx

【测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酶 13 .最适PH 2 . .固定化酶 14 .不可逆性抑制 3 . .同工酶 15 .可逆性抑制 4 . .酶的特异性 16 .激活剂 5 . .酶的活性中心 17 .抑制剂 6 . .酶原及酶原激活 18 .核酶 7 . .抗体酶 19 .变构酶 8 . .活化能 20 .酶的共价修饰 9 . .诱导契合假说 21 .酶的VmaX 10 .初速度 22 .结合酶 11. Km 值 23 .酶活力 12 .最适温度 24 .比活力 一 、、填空题 25.酶是由 产生的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 26.酶加速反应的机制是通过降低反应的 ,而不改变反应的 。 27 .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 ,非蛋白质部分称 ,二者结合其复合物称 。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团称 ,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团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Km 值近似 ES 的解离常数K S 时,Km 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特异性包括_特异性, 特异性和 特异性。 31 .米曼二氏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 V 与[S ]的数学方程式简称为 ,式中的 .. 为米氏常数, 它的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 _____ 一半时的 ____ 。 32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S ]对酶促反应V 作图呈 线,双倒数作图呈 线,而变构酶的动 力学曲线呈 型。 33 ?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进行 ______ 结合影响酶的反应速度, ______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 合, ____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34. 反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表观 Km_,VmaX 。 35. 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 ,在一定条件下转变 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 。其实质是 的 形成和暴露过程。 36?丙二酸是 酶的 抑制剂,增加底物浓度可 抑制。 37、同工酶是指催化化学反应 ______ ,而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 _______ 的一组酶。 38. 辅酶与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 ,后者与酶蛋白 。 39. ____________________ 肌酸激酶的亚基分 型和 型。 40. _____________ 最适温度 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当反应时间延长时,最适温度可以 ____ 。 41?某些酶以 ____ 形式分泌,不仅可保护 ____ 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而且可输送到特定的部位与环境 转变成—■发挥其催化作用。 42. 不可逆抑制剂常与酶 以 键相结合使酶失活。 43. 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如下 Km _,Vma _______ 。 44. 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 80%寸,底物浓度是 Km 的_ 倍。 三、选择题 A 型题 45. 关于酶概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生物化学复习题 (1)

年等通过什么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 答: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核酸分为哪些类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是什么 答:(1)核酸分为两大类,即: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2)核酸的分布: DNA的分布:真核生物,98%在核染色体中,核外的线粒体中存在mDNA,叶绿体中存在ctDNA。 原核生物,存在于拟核和核外的质粒中。 病毒:DNA病毒 RNA的分布:分布于细胞质中。有mRNA、rRNA、tRNA (3)功能: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RNA主要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tRNA:转运氨基酸TrRNA:核糖体的骨架 mRNA: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RNA的功能多样性。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催化作用;遗传信息的加工;病毒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说明Watson-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答:(1)DNA分子有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形成的亲水骨架在双螺旋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螺旋旋转一周约为10个碱基对(bp),螺距为,这样相邻碱基平面间隔为,并有一个36o的夹角,糖环平面则于中心轴平行。 (3)两条DNA链借助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根据碱基结构的特征,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既A与T配对,G与C配对,A-T间有2个氢键,G-C间有3个氢键。 (4)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这两条沟特别是大沟对蛋白质识别DNA双螺旋结构上的特定信息非常重要,只

第五章 酶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酶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体内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都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 E.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并加速反应的进行 2.有关酶的辅酶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的金属离子B.分子结构中不含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C.在催化反应中不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D.在反应中参与传递氢原子、电子或其他基团E.是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3.酶和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下列特点,例外的是 A.具有更强的催化效能B.具有更强的专一性 C.催化的反应无副反应D.可在高温下进行 E.其活性可以受调控的 4. 酶能使反应速度加快,主要在于 A. 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增加反应的活化能 C. 减少了活化分子 D. 增加了碰撞频率 E. 减少反应中产物与底物分子自由能的差值 5. 在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无机离子 B. 溶液pH C. 酶蛋白 D. 辅酶 E. 辅助因子 6.酶的特异性是指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7.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酶分子的空间构象B.酶的电泳行为 C.酶的活性中心D.酶的基因来源

E.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8. 在心肌组织中,哪一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含量最高 A. LDH1 B. LDH2 C. LDH3 D. LDH4 E. LDH5 9.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A. 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B. 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C. 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D. 具有高度特异性 E. 能降低活化能 10.关于活化能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初态底物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 B. 是底物和产物能量水平的差值 C.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程度与一般催化剂相同 D. 活化能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 E. 是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过渡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11.酶与一般催化剂具有下列共性,例外的是 A.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度 B. 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 C.降低反应活化能 D. 反应前后自身没有质与量的改变E.由特定构象的活性中心发挥作用 12.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具有下列作用,例外的是 A.稳定酶蛋白活性构象B.中和阳离子 C.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D.连接酶和底物的桥梁 E.中和阴离子 13. 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时 A. 只有酶的构象发生变化 B. 只有底物的构象发生变化 C. 只有辅酶的构象发生变化 D. 酶和底物的构象都发生变化 E. 底物的构象首先发生变化 14.有关酶蛋白或辅助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有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可与多种辅助因子结合成全酶 C.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特异性的全酶 D.酶蛋白参与传递氢原子或电子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