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擦力》能力测试

《摩擦力》能力测试

《摩擦力》能力测试
《摩擦力》能力测试

摩擦力·能力测试

A卷

1.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2.如图1-34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为G的木块压紧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当把水平力增加到2F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A.是原来的2倍.

B.是原来的4倍.

C.和原来的相等.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4.一木块重G=30N,按图1-35中四种方法放置时施加的外力分别为

F1=10N,F2=20N,F3=30N,F4=40N,则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别为

N1=______,N2=______,N3=______,N4=______.

5.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G=20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F1=15N、F2=30N、F3=80N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______,f2=______,f3=______.

B卷

1.如图1-36所示,一个重G=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2.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图1-37),则此时()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3.一块长l、质量为m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当木板受到水平推力F向右运动伸出桌面1/3时(图1-38),木板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4.如图1-39所示,A、B两物体均重G=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等于______,B对A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参考答案与提示

A卷

1.A,B,C,D.

提示:只有最大静摩擦力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2.C.提示:由竖直方向二力平衡条件得.

3.A,B,C,D.

4.30N,10N,0,40N.

5.15N,30N,40N.提示:按题意,fm≈μN=μG=40N.

B卷

1.D.

2.B.

3.μmg.提示:木板与桌面间的正压力仍为mg.

4.0,1N.

提示:由A在水平方向的二力平衡条件和AB这一整体在水平方向的二力平衡条件得.

中小学生学习注意力测试题[1]

中小学生学习注意力测试题 下面每行中都有一些两两相邻、其和等于10的成对数字,在每对相加等于10 数字的下面画上线,例如:879564367822691 测试要求: (1)小学生在8分钟内,初中生在5分钟内做完,不要超时,否则测试成绩不准确。(2)从一开始做,就一直到做完为止,中间不能停顿 测试标准: 下面数字行有相加等于10的邻数,每答对一对数字,则得1分,例如:孩子答对下面共130对,则得分130分。 评分标准: 得分138—150 注意力非常强,学习效率高 得分116—137 注意力比较强,学习效率比较高,需要提高注意力. 得分102—115 注意力一般,刚好及格,学习效率比较低,更需要提高注意力. 得分101以下注意力比较差,学习效率很低,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最需要提高注意力. A 7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B 91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4 C 128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D 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265190 E 51982774675370988028382032465934 F 20563770895749745505533554465505 G 64328976378209382457864018258640 H 76554744466688831345178313141561 I 3283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J 98798787682676570198684743289619 K 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67 L 24682468369118194455566667777738 M 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1199 N 91827364558183729108207456789234 O 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P 63868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Q 97543354682254668574635296645342 R 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S 5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T 83654289664036826754698457342891 U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V 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W 64286497628018365283607788991122 X 48295163837846752866337744885599 Y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此测试不是全面的注意力测试,仅供参考)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人教版

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语文九年级下册 目录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3 祖国啊,我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单元自我测评(一) 5 孔乙己 6 蒲柳人家 7 变色龙 8热爱生命 单元自我测评(二) 9 谈生命 10 那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单元自我测评(三)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15 枣儿 16音乐之声 单元自我测评(四)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单元自我测评(五)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单元自我测评(六) 期末自我测评 参考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7412824116.html,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412824116.html,] 1 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乡愁 「目标·兴趣」 一、我知道,艾青原名叫,成名的诗篇是《》。《我爱这土地》寄予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二、古诗中写思乡之情的诗很多,我能列举的是: 三、我们以前积累了一些有关读诗的常识,我认为,读诗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 「积累·运用」 四朗读课文,给两首诗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初中物理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江苏南师附中王峰210003 本次公开课既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DIS实验系统教学,所以课前准备工作要求特别高:一方面要充分领会和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DIS实验系统的操作培训。同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调控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课前准备 1、提出相关的引导问题,让学生事先有重点的进行预习。主要问题如下: (1)什么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请比较滑动摩擦力条件) (2)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3)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怎样测定? (4)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5)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它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可能有何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吗? (6)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的现象,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2、明确DIS 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DIS的操作技术,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不被操作技术拖累,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学习。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利用“数字”显示和“示波”显示方式来观察力的变化情况; (2)利用“组合图线”选择合理区域,可求出滑动摩擦力平均值; (3)利用“组合图线”坐标轴测出某时刻的力的大小,也可点击鼠标右键直接在鼠标尖端处显示坐标值; (4)力传感器拉木块时:传感器必须保持水平,且挂钩方向应与细线一直线;同时细线也要保持水平,且不能左右偏转。 (5)力传感器拉木块时,木块静止时,力的增大过程尽量缓慢一些,当木块滑动时,尽量控制木块速度恒定,且速度适中一些(太慢容易停顿,太快容易变速)。

3、明确小组学习的要求,各学习小组组长课堂上应发挥组长的职责 (1)调动组内同学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任务较多或较复杂时,要进行合理的学习任务安排和调整; (2)督促每位同学按质按量地完成实验任务,提醒同学不能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 (3)收集同学的实验数据,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论,并安排同学准备汇报实验结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2、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 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 3、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2、体会应用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2、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重新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审视和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 2、静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3、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4、摩擦力生活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 1、DIS实验探究 2、学生互动实验 五、实验器材 DIS实验系统毛刷木块砝码木板毛巾面玻璃直尺 六、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1)筷子提米(教师演示) (2)两本书夹在一起,请学生上台来拉(学生参与),再请同桌学生用物理书做实验感受。课堂思考: (1)为什么筷子能将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 (2)为什么两本普通的书页面交错相叠后很难被拉开? (一)静摩擦力的概念 课堂实践:用手掌心压紧桌面,稍微用力向前推,但保持手与桌面相对静止,则手有什么感觉?课堂思考:实验时手在沿桌面方向受力吗?此力与滑动摩擦力有何差别? 定义: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课堂思考: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那么静摩擦力的产生也有条件吗?(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思考) 产生条件: (1)接触且挤压;(3)接触面粗糙;(4)有相对滑动趋势。

四年级上册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能力测试题 (1)四年级上册数学能力测试题一、填空(每题 4 分,共 56 分)。 1. 用 2、3、8、9 与 3 个 0 组成一个最大的只读两个 0 的七位数是( 2. 9+99+999+9999=())条线段。 )3.一个圆上有 5 个点,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最多可连成( 4.一张圆形纸对折 3 次后得到()度的角。5.把一个平角分成∠1、∠2、∠3,其中∠3 是∠2 的 3 倍,∠2 是∠1 的 2 倍,那么∠1 是()度。6.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20 米,长宽都是整数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小是()。 )7. 3000??0÷5000??0=( 9999 个 0 9998 个 08. 1、4、9、16、25、36??按照这样的规律,第 20 个数是( 9. 一个数除以 50,商是 50,要使余数最大,这个数是()。)。10. 某商场举行促销活动,“满 300 减 50,满 600 减 100,满 900 减 150,上不封顶。 ”小王在该商场买了一件 1420 元的西服,他可少付( 11. 100 个 2 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 )元。12.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 125,余数是 1,如果甲数和乙数同时乘 100,余数是(13. 一个六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 8,十万位是 6,任意相邻三个数字的和是 19,这个六位数是()。 )种不同14. 小王、小李、小陈和小林四人排成一排合影留念,他们共有(的排法。

二、解决问题(第 2 题和第 5 题每题 8 分,其余每题 7 分,共 44 分)。 1.一座大楼有 18 层,小明从一楼到 4 楼用了 6 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到顶层还需多少时间? 2.一个边长是 15 厘米的正方形,横竖各切两刀分成 9 个相等的小正方形,这些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是多少?面积总和呢? 3. 甲乙两数相除商是 4,甲乙两数相加和是 650,甲乙两数分别是多少? 4. 小林向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 195 页的童话书,借期是两个星期,他前三天看了45 页,按这样的速度,他能按期归还吗? 5. 孙老师到工商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数的一半还多 230 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少 50 元,这时还剩 980 元,孙老师原来存款多少元? 6. 有 10 盒同样的茶叶,如果从每盒中都取出 100 克,剩下的茶叶质量刚好是原来每盒茶叶质量的 8 倍,原来每盒茶叶的质量是多少?

专注力三分钟测试试题

专注力训练方法 注意力训练方法(大全):一、预备动作:深呼吸放松目的:放松全身,同时可训练集中注意力。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要缓慢、平静地吸进去,呼出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 一、预备动作:深呼吸放松 二、目的:放松全身,同时可训练集中注意力。 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要缓慢、平静地吸进去,呼出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尽量不去想其他事情。但要注意一点,不要憋气。一旦习惯了,你很快就会感到心情平静、头脑清醒,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步骤:1.坐在椅子上,双肩自然下垂,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2.做深呼吸5-10分钟。开始时静不下心,可以配合呼吸,心里反复默念: “呼……”、“吸……”(也可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 3.收功。慢慢的数5下,睁开眼睛。 二、舒尔特表”训练法: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3 18 9 16 11 7 14 23 4 20 21 25 1 24 8 5 10 6 1 7 13 15 19 12 2 22

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

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 1. 条件法 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这是分析静摩擦力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例1. 如图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 放有两上质量为m 1和m 2 的小木块,m 1 >m 2 。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小木块都是静 止的,试分析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摩擦力。 分析三角形木块和两个小木块都静止,则可将三者看成一个整体,如图2。整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作用,合力为零;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其它力的作用,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因此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没有静摩擦力。 2. 假设法 假设不存在静摩擦力,分析物体将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例2. 如图3,杆AB静止地靠在直角墙上,墙的竖直部分光滑,水平部分粗糙,试分析杆受到的静摩擦力。 分析假设杆没有受到静摩擦力,那么杆的B端将会向右滑动,说明杆的B端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阻碍杆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趋势。 3. 平衡法 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来分析。

(1)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F =0 合 例3. 如图4,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在一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和斜面间的摩擦力f。 分析如图5,物块受到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N和外力F的作用。若物块与斜面间有摩擦力,则为静摩擦力。要确定物块相对于斜面的运动趋势,应先确定外力F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mgsinα的大小关系。由于F大小未知,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讨论如下: ①若F=mgsinα,物块与斜面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物块和斜面间没有摩擦力。 ②若F>mgsinα,物块相对于斜面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并且有F=mgsinα+f,即 f=F-mgsinα ③若F

《圆周运动、向心力》能力提升

《圆周运动、向心力》提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长度为L =0.50 m 的轻质细杆OA ,A 端有一质量为m =3.0 k g 的小球,如图5-19所示,小球以O 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v =2.0 m/s , g 取10 m/s 2,则细杆此时受到:( ) A .6.0 N 拉力 B .6.0 N 压力 C .24 N 拉力 D .24 N 压力 图5-19 2.在质量为M 的电动机飞轮上,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重物到转轴的距离为R ,如图9—19所示,为了使电动机不从地面上跳起,电动机飞轮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不能超过:( ) (A ) g mR m M + (B )g mR m M + (C )g mR m M - (D )mR Mg S 3、质量为m 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 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 ,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受到向心力为R v m m g 2+ B. 受到的摩擦力为 R v m 2 μ C. 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D 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4、物体m 用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间小孔与砝码M 相连,并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2所示,如果减少M 的重量,则物体m 的轨道半径r ,角速度ω,线速度v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 . r 不变. v 变小 B . r 增大,ω减小 C . r 减小,v 不变 D . r 减小,ω不变 二、计算题 5、A 、B 两球质量分别为m 1与m 2,用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一长为l 1的细线与m 1相连,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细线的另一端拴在竖直轴OO`上,如图所示,当m 1与m 2均以角速度w 绕OO`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长度为l 2。 求:(1)此时弹簧伸长量多大?绳子张力多大? (2)将线突然烧断瞬间两球加速度各多大? V 图 2 图9— 19

注意力测试舒尔特方格量表

注意力测试舒尔特方格量表 19 24 21 5 12 10 22 8 3 24 22 11 8 15 6 1 20 13 18 6 7 14 1 13 16 14 7 2 19 11 3 18 9 20 2 21 17 5 23 25 10 23 25 17 4 4 12 16 9 15 舒尔特方格001 舒尔特方格004 15 4 13 9 21 25 18 14 5 23 20 16 23 18 25 15 10 22 8 3 1 22 6 24 17 11 21 7 2 19 5 12 3 8 14 6 1 20 13 17 10 7 19 11 2 24 4 12 16 9 舒尔特方格002 舒尔特方格005 4 12 16 9 24 21 8 3 2 5 18 10 22 8 3 15 20 13 17 6 1 1 20 13 1 7 6 7 2 19 11 14 14 7 2 19 11 23 15 10 22 5 1 8 21 5 23 25 9 24 4 12 16 舒尔特方格003 舒尔特方格006 注意力测试舒尔特方格量表 19 24 21 5 12 10 22 8 3 24 22 11 8 15 6 1 20 13 18 6 7 14 1 13 16 14 7 2 19 11 3 18 9 20 2 21 17 5 23 25 10 23 25 17 4 4 12 16 9 15 舒尔特方格001 舒尔特方格004 15 4 13 9 21 25 18 14 5 23 20 16 23 18 25 15 10 22 8 3 1 22 6 24 17 11 21 7 2 19 5 12 3 8 14 6 1 20 13 17 10 7 19 11 2 24 4 12 16 9 舒尔特方格002 舒尔特方格005 4 12 16 9 24 21 8 3 2 5 18 10 22 8 3 15 20 13 17 6 1 1 20 13 1 7 6 7 2 19 11 14 14 7 2 19 11 23 15 10 22 5 1 8 21 5 23 25 9 24 4 12 16 舒尔特方格003 舒尔特方格006

注意力分配

注意力分配测试实验 一、背景 注意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它是人根据当前活动需要主动调整注意指向的一种能力,与注意分散有本质区别。其实现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需要加以集中注意的,而其余的动作则必须是相当熟练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即可完成的。此外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是在人的不同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的,否则不可能实现一心二用或多用。 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的程度和个体熟练程度。通常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处于邻近空间内,复杂程度低,个体熟练程度高时的利于注意分配,否则注意难于分配。 二、实验目的 测量被试者注意分配值的大小,即检验被试者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利用该仪器也可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现象。 三、实验要求 本实验两人一组,一人为主试另一人为被试,轮换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数据记录分析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归纳注意力分配的基本规律。 四、实验原理 1、被试者对仪器发出的连续、随机,不同音调的声刺激做出判断和反应。用左手按下相 应按键,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操作。仪器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S1。 2、被试者对仪器发出的连续、随机,不同位置的光刺激作出判断和反应。用右手食指 按下相应按键,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操作。仪器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F1。 3、仪器随机的、自动的、连续的按规定时间,同时呈现声刺激和灯光刺激,要求被试者 左、右手,分别按下声、光按键,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操作,仪器分别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S2 和F2 。则注意分配量Q的计算公式如下: ______ __Q=√S2/S1 ×F2/F1 其中:S1 为被试对单独声刺激的反应次数; S2 为声、光两种刺激同时出现时被试对声刺激的反应数;

(精品)初中物理专项练习之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80.0 分) 1. 如图是用于锻炼身体的体育器材--跑步机.人在跑步机上可 以实现快走或跑步动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下面关于人在跑 步过程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在跑步机上快走或跑步时,跑步机受到人对它的一个向后的力 B. 人对跑步机没有做功 C. 人体消耗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跑步机的内能 D. 脚底与跑步机间有摩擦作用 2.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受摩擦力的作用 B. 摩擦力随物体的重力增加而增加 C. 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 D. 在压力一定时,两物体间越粗糙,当他们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越大 3.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始终匀速向右运动,现把一 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侧,物块将随传送带先做匀 加速运动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块匀速时,物块没有惯性 )B. 当物块匀速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不受力作用 C. 整个过程中,物块一直受摩擦力的作用 D. 整个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

4. 如图所示,穿久了的运动鞋鞋底磨损得厉害,原因是鞋底受到() A. 重力 B. 摩擦力 C. 压力 D. 支持力 5. 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 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 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 M ,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 M 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 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 B. 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C. M 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 用 D. M 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6. 对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静止的,是因为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B. 它是静止的,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C. 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与它所受的重力是平衡力 D. 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7.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 F 拉着长木板 A 在水平地面 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 B 始终静止不动,若不计绳 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块 B 不受摩擦力)

注意力测评标准

注意力测评标准 目前高品质的注意力判断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能够迅速进入注意状态。如打了上课铃以后,学生进入教室,回到座位上就能够迅速地进入注意状态,专心听老师讲课,在家里写作业,摊开作业本,马上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作业上面来,相反的情况就是,孩子上课迟迟不能进入不了状态,听课心不在焉,在家中写作业也是一会上厕所,一会儿喊饿,要吃零食,很难静下心来写作业; 第二、能够排除干扰。比如上课时孩子专心学习,即使外面再吵再闹也不为所动。在家做作业的时候,不会受到客厅里面电视的干扰。相反的,孩子上课时,教室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哪怕有个人走过,他就会掉头张望,在家写作业,大人在客厅一开电视,他马上就坐不住,有人敲一下门,他马上就会伸出头来看一下。 第三、能够快速反应。如孩子在上课时,老师一提问,马上就能快速反应,积极举手发言,在家写作业也是速度很快,相反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跟不上,不能快速反应,很少主动举手发言,被老师点名了,也往往回答不上来,在家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明明很简单的题目,全都会做,别的孩子半小时就能做完,他要磨磨蹭蹭一两个小时; 第四、能够及时转移。比如孩子虽然在课间休息的时侯与同学的发生争吵,让自己心情很不好,但是一上课,马上能放下不愉快的心情,专心听讲,在家里,即使被爸爸妈妈批评了一下,受了委屈,一旦写作业,马上能遗忘不快,相反的,有的孩子被老师和父母批评后,心里越想越委屈,上课想,写作业想,根本无法自拔,学习当然也就无法专心了,还有些孩子,第一天晚上看了好看的

动画片,或者参加了有趣的活动,到第二天上课还在回想,甚至上课时就与同桌讲话,注意力还无法及时转移到学习上来; 各位家长,你们可以按照以上的判断标准给孩子评估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注意力水平究竟好不好?如果你的孩子能达到以上四个标准,那么祝贺你!你孩子具备了成功人士必备的一个素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无论他干什么事,他都能排除外界干扰,整个身心都沉浸其中。他除了学习成绩比较好,在其他方面也容易取得佳绩。 如果你的孩子只能达到其中的一二项,或者一项也达不到,那么需要提醒你,你孩子做事总是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做作业粗心大意,成绩也不怎么理想。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本想集中精力干一件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他总是分心,或者她本身就是一个好动的人,静不下来,结果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一事无成,常常后悔不已。如果不想办法提高她的注意力,不管她的天资如何好,做的许多事都会事倍功半。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新)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能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2.过程与方法:体会应用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重新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审视和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 难点: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主要教学方法 DIS实验探究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得出关系F =μFN。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首先,把教材中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基本概念上一课时,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另一课时为习题练习及深理解;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结合;第三,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互相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二、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在初中已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只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计算并不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学二个月的教学,本人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3.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5.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由静摩擦力增大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外力则受滑动摩擦力,使同学培养辩证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训练题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 1)找出下面字母行的字母”w”,并用圆圈把字母”w”圈出来 r t y w t y h t u e x w I y g s x I u w o r e u d h l o w u e x c v t r s y w t u e c s x h w d t u e w m u e c t e h t w c h n x y u e t c v u t w q s e h c x I t p b q w y e t x c I j k e r t h w c r e e u g w r y t a z e h t w c I l p q u d u n v w h t u y e o u e c w v h m f g w s x 2)把字母行中的u和v找出来,并画上线,例如:udhrtudvhv Hertduieiopnemucnjvsuieshyeunxaliw Jiklehunshanvyehjxoiuenvjsukienytabvmnbe Hiejgehunveuvbnimehygyyenunesievbeynjxiwgheg Gheunvsiwkjnxheubegvhnjsonnubehnnzbvhuejngabu 3)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下列数字中重复的三个数字,并记录总共的个数。 例如:5986446668321283666 记录:(2 )对 24666423662466678389876664286662355 5566738977666886621066655489666743655 2089666265466628788774466622117743554 记录: 共有()对 4)从下面的数字行中把所有的7117圈出来 7171 1717 7117 1771 7711 1177 1717 1771 7171 1771 1771 7171 7117 1717 7711 1771 7171 1717 7117 7171 1717 1771 1717 7117 7171 1177 1717 7171 1717 1177 1717 7711 7117 1771 7171 1717 1771 1717 1177 1717 7171 1717 7171 7711 1177 5)在1秒钟观看一组数字,然后再重复说一遍 第一关:五位数:47826 73147 88477 68588 77513 32264 第二关:六位数:984432 973921 904856 703875 879650 第三关:七位数:7363924 7489593 7762649 9506070 8789437 第四关:八位数:47829404 38987511 76334456 89125463 第五关:九位数:389875198 971405128 887314255 6)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不一样的数字字母和汉字,用圆圈把它们圈起来并记录下来bbqbbbbqbbbbbqbbbbqbbbbqbbbbbqbbbbbqbbbbbqbbbbqbbb 共( )个CCCCDCCCCDCCCCDCCCCDCCCDCCCDCCCDCCCCCDCCCCCDCCCDCCCC 共( )个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YWYYY 共( )个 正正正五正正正正五正正正正正正五正正正正五正正五正正五正正五正共( )个 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又又叉又叉又又又叉共( )个 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少少少小小少少少共( )个 6)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不一样的数字字母和汉字,用圆圈把它们圈起来并记录下来 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目目目共( )个 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国共( )个888888988898889888988889888889888889888988898888898898 共( )

能力培养与测试(跨越)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 观潮 一、笼罩横贯恢复沸腾称为依旧 二、1. mēn mèn 2. háo hào 三、1.④①⑤② 2.②①④③ 四、1.观看 2.奇观 3.参观 4.观察 五、1.①⑤⑥ 2.②③④ 六、1.江面笼罩着薄雾。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3.去掉“清清楚楚” 七、1.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远近声音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 3.比喻夸张水墙白色战马 4.示例: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银镜。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1. zànɡ cánɡ 2. bì mì 3.juàn juǎn cánɡ 二、峰锋锋峰锋锋 涌通涌通涌通 三、置疑姿罕至苍苍莫测笔 四、1.体现 2.展现 3.呈现 五、1.A 2.B 六、1.√ 2.× 3.√ 4.× 七、⒈浩浩荡荡纷纷扬扬栩栩如生津津有味2. A. ⒊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 人感觉如神来之笔沸腾的温泉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4.示例:从白山黑水之间到长江之南,从世界屋脊 的喜马拉雅山到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亲自 去走一趟,就无法真正体会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山河 有多美。 快乐周练一 二、潮水蒙蒙细雨宽阔昂首挺胸 奔腾漫天卷地 三、⒈滔涛滔滔涛 ⒉姿资咨姿 四、1.奇异 2奇特 3.横卧 4.横贯 5.号称6.美誉 7.堪称 五、⒈C ⒉A ⒊C ⒋A 六、1.天下的奇观把人们吸引住了。 2.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的奇观吗?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4.“犹如”前加人称,如“我” 七、5 2 4 1 6 3 八、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江面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多心情迫切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九、1.2 3 4 总分山奇水急船险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 示例:天上的云真美啊,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狮子,有的像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白兔。 4.景象三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十、指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方 3 鸟的天堂 一、灿烂规律缝隙照耀寂静竹竿 二、⒈shù shǔ 2.jīn 3. sì⒋ dí de 三、支株声片灿烂翠绿平静有规律 四、1.“渐渐”“缓缓”任意去掉一个 2.我们发现了小船。 3.昨天是我的眼睛把我骗了。 昨天我被我的眼睛骗了。 五、1.巴金傍晚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鸟儿栖息了早晨鸟飞鸟鸣 2.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那棵大榕树作者亲眼所见后,认为大榕树确实是鸟的天堂 六、1. R 木 2逼近面目颤动不可计数 3. 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4.巨大 5.有生命力(茂盛)赞美、喜爱 6.示例:榕树真是一棵神奇的树啊! 4 火烧云 一、zháo shì hào tán mú mó chénɡ yínɡ 二、烧火浇水喂鱼依偎跪着诡计笑盈盈盘子 三、1.得的 2.地 3.得的 4.地 五、 1.恍恍惚惚 2.凶猛 3.镇静 六、⒈霞光把小孩子的脸照得红红的。小孩子的脸被霞光照得红红的。⒉马变。⒊火烧云真神奇啊! 四、 1.梨茄子 2.灿灿油油 3.红紫黄绿 五、⒈霞光把小孩子的脸照得红红的。小孩子的脸被霞光照得红红的。⒉马变。⒊火烧云真神奇啊! 六、2.√ 4.√ 七、1.√ 2.√ 八、⒈绚丽多彩苹果红鹤顶红翡翠绿 ⒉快

中小学生注意力测试_自评量表+评分规则

中小学生注意力测试 指导语:您好,这份测试由华南师大教科院组织实施,此次测试仅供调研使用,不作为评定您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依据,请您按照下面的题目要求认真作答,您的配合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谢谢合作! 测试说明:下面每行中都有一些两两相邻、其和等于10的成对数字,在每对相加等于10数字的下面画上线,您只有五分钟的作答时间,不要超时哦! 举例:879564367822691 测试开始: A 7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B 91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4 C 128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D 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265190 E 51982774675370988028382032465934 F 20563770895749745505533554465505 G 64328976378209382457864018258640 H 76554744466688831345178313141561

I 3283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J 98798787682676570198684743289619 K 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67 L 24682468369118194455566667777738 M 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1199 N 91827364558183729108207456789234 O 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P 63868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Q 97543354682254668574635296645342 R 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S 5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摩擦力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摩擦力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A卷 1 ?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 .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2. 如图1 - 34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为G的木块压紧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 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当把水平力增加到2F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 A .是原来的2倍. B .是原来的4倍. C.和原来的相等. E1-34 D?是原来的]倍*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由占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N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4. 一木块重G=30N 按图1 — 35中四种方法放置时施加的外力分别为 F 仁10N, F2=20N F3=30N, F4=40N 则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别为 2= _______ ,N2= _____ ,N3= ______ N4= _____ . 7777777777 (1) El-35 5.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 G=200N 的木 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2,设桌 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分别用水平拉力 F 仁15N F2=30N F3=80N 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1= ______ , f2= ______ , f3= ______ . 1. 如图1 — 36所示,一个重 G=200N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 2. 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 A 和B 两个物体,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 平力F 拉B,而B 仍保持静止(图1 — 37),则此时 A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 F ,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 F . th 7777777777 间的摩擦因数 卩=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 10N 方向向右的水平力 F 作用,则水平面对 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C .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 B .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D .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G — 7777777777 E1-36 B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 F ,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⑷

专注力三分钟测试试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专注力训练方法 注意力训练方法(大全):一、预备动作:深呼吸放松目的:放松全身,同时可训练集中注意力。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要缓慢、平静地吸进去,呼出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 一、预备动作:深呼吸放松 二、目的:放松全身,同时可训练集中注意力。 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要缓慢、平静地吸进去,呼出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尽量不去想其他事情。但要注意一点,不要憋气。一旦习惯了,你很快就会感到心情平静、头脑清醒,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步骤:1.坐在椅子上,双肩自然下垂,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2.做深呼吸5-10分钟。开始时静不下心,可以配合呼吸,心里反复默念: “呼……”、“吸……”(也可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 3.收功。慢慢的数5下,睁开眼睛。 二、舒尔特表”训练法: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3 18 9 16 11 7 14 23 4 20 21 25 1 24 8 5 10 6 1 7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