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核定标准

小学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核定标准

小学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核定标准
小学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核定标准

为了继续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参照《萍乡市教育局2008年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及本省外县区的做法,结合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对我区中小学领导深入教学、教师工作量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小学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核定标准

1. 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工作量为12-16节,其它课程教师为16-20节。

2. 城市小学校长(书记)每周2—4节,副校长(副书记)6—8节,或担任一个班的语、数教学任务,中层干部8—10节;农村小学校长(书记)不少于6节,副校长(副书记)及中层干部为不少于10节。

3. 以上标准为学科教师幅度工作量,对学校安排的其他兼职或年龄、身体等原因需要适当照顾的教师,由学校自行决定,但不能使其他教师突破周课时工作量的上限。

二、初中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核定标准

1. 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工作量为12-14节,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周课时工作量为14-16节,其他教师为16-18节。

2. 城市学校校长(书记)每周2—4节,副校长(副书

记)6—8节或担任一个班的语、数、英教学任务,中层干部8—10节;农村学校校长(书记)每周不少于6节,副校长(副书记)及中层干部每周不少于10节。

3. 以上标准为学科教师幅度工作量,对学校安排的其他兼职或年龄、身体等原因需要适当照顾的教师,由学校自行决定,但不能使其他教师突破周课时工作量的上限。

请各中心校、中学、区直学校、街道学校将修改意见于8月15日之前交区教育局办公室。

桑杭小学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桑杭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量,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桑杭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2、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公平合理的原则。 3、结合实际,适用和可操作的原则。 二、教师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标准 A、教师岗位设置 教师岗位包括管理岗位、教师教学、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等岗位。 教师教学:指学校中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管理岗位:我校校长(负责全面工作的指导)、教导主任(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师生读书及教师考勤、文件收发布置、党建、学籍管理等)、总务主任(负责后勤管理及卫生、安全、家长学校等)、教科研主任(负责教研培训及文体活动等)大队辅导员(负责少先队工作、学生节日读书活动及社团活动等)、办公室主任(兼教研组长、各科组长等)、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管理及早自习、卫生、劳动、绿化、午餐、午休等)。 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目前兼职从事校级社团活动指导、图书阅览管理、仪器试验管理、音乐器材及教室管理、美术器材及教室管理等。 工勤人员:指学校中兼职从事后勤服务的会计(兼固定资产管理及物资管理)、现金保管(兼食堂管理)、物资保管(兼维修)、昼夜值班、协管(兼报刊收发)、导护、冬季取暖(办公室及教室)、

班级助理等职位的人员

等。 学校依据编制人数及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把教学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制定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期工作目标。 B、教师周岗位工作量标准 根据平教体发【2014】17号《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关于确认教职工基本工作量的通知》要求制定学校教师岗位工作量标准:课时工作量:指教师完成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任务,含计划制定、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组织检测等。 (一)教学人员周工作量考核办法: 教师周工作量按周标准课时量计算。教学工作量=实际上课时数×学科类别系数。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小学40分钟/节)授课,教师实际每上 一节课,计算1课时标准工作量,若需合堂则按标准工作量的1.3倍计算。 学科类别系数=备课系数+批改作业系数+…,指对各学科的调整 系数。 具体标准如下:

教师周课时量标准

教师周课时量标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教师周课时量标准 1、小学教师周课时量: (1)数学任教两个班,英语任教多个班或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并兼任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7节; (2)音乐、美术、微机、科学或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8节; (3)体育周课时不少于16节; (4)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语文、数学或英语,周课时不少于16节;其他学科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7节; (5)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一校两址、镇中心小学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4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退下来的县属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或农村中学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10节; (6)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8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2节; (7)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8)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10%; (9)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2、中学教师周课时量 (1)高中 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0节;政治、历史、地理周课时不少于10节,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2)初中 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3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2节;政治、历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地理、生物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音乐任教8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 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2节。 ③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2节(一校两址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6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④对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可在上述规定课时减少1-2节; ⑤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⑥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⑦专职教辅人员每校不超过3-4人;实验室教师为专职教师。 三、工作要求 1、教师课时工作量是指学校根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求,通过课程表给教师下达的教学工作任务。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doc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除必须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网络教室维护、教学资源开发、计算机辅助学校管理等若干项工作,其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并长时间处在电子辐射环境条件下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根据我国《劳动法》,建议教育部门、学校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及满工作量 1、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 2、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周期短、技术形态变化快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师经常处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更新换代的状态下工作,建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满工作量为课时。 二、承担其他任务的工作量 信息技术教师除完成教学任务外,如果在本校还承担其他工作,其工作量应累计到总工作量中去,建议如下: 1、校园网、网络设备和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等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每周可计算2-4个课时的工作量。 2、校园网的开发、升级、信息更新等,每周可计算2-5个课时工作量。

3、教学用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每间机房每周计算6-8个课时工作量。 4、学校计划内的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每培训一课时折算为1-3课时工作量,期末时再将总课时数除以教学周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 5、独立承担学校活动的新闻及图片上网,每周可计算3-5个课时工作量。 6、本校大型活动、示范课拍摄、制作、视频广播、刻录等,按每操作一课时折算为2-4课时工作量,期末时再将总教学课时数除以教学周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 注:计算工作量在参考范围内的取值,由工作效果决定 实验员、电教员和网管员工作量标准 三、实验员、电教员和网管员工作量标准 (一)学校实验人员总工作量标准 1.省重点高中24个班以下(含24个班)的平均6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4个班以上的超过24个班部分平均9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2.普通高中28个班以下的平均7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8个班以上超过28个班部分平均10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3.乡镇初中24个班以下的平均9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4个班以上的超过24个班部分平均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4.城镇小学及乡镇完小按平均18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

中小学教师周任课时数暂行规定

中小学教师周任课时数暂行规定 牙克石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周任课时数 暂行规定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以及中小学课程计划每周活动总量中各学科授课时数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确定中小学教师周任课时数,以供参考。 一、专任教师周任课时数: 1、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任课时数表: 学校类别语文、数 学 外语 物理、化 学、政治、 历史 地理、生物 音乐、体 育、美术、 研习 其他学 科 高中10 10 12 12 14 14 初中12 12 14 16 16 16 小三—六年 级 13 15 16 18 学一、二年级15 幼儿园2名教师完成一个教学班教学工作 2、上表中课时为小学40分钟/节,中学45分钟/节。各学科教师除完成以上周任课时数(教学常规)外,还应承担与学科相关的辅导、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学生德育引导、教育管理、作业批改、家访、教科研等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3、学校在音、体、美教师未多余的前提下,应确保音、体、美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 4、班主任工作按教师任教学科标准课时数的一半计算周任课时数。 5、凡有体育教师指导的体育锻炼,每45分钟可按1/4课时计入周任课时数。 6、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每节课可按1/2课时计入周任课时数,具体应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活动的内容、时间、参加人数等情况,由学校综合平衡后实施。 7、学校课程或选修课每节课可按1课时计入周任课时数,对少数需有任课教师编写教材,视实际,每节课可按1-1.5课时计入周任课时数。

8、跨年段、跨学科教师按每跨一个学科增加2节课时,每跨一个年段增加1节课时计 入周任课时数。 9、兼职学校其它工作的教师可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工作情况折算1-4节课时计入周任课时数。 10、班会课由班主任组织开展,不计入周任课时数。 二、环节及以上干部周兼任课时数 环节及以上干部周兼任课时数 级别 24个教学班及以上24个教学班以下副校(园)长、副 3 4 书记 环节干部 5 6 三、学校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 按学校作息时间实行坐班制。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资料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2009.12.15)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 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

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 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 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3.6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4.6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5.500个人以上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

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

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标准工作量及计算办法 一、周标准工作量 农村小学 16节农村初中14节 县城小学14节县城初中13节 二、周标准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工作量: 按公式 N1 =∑(XiKini/50 )计算。其中Xi 为所授第i班某学科的课时数,Ki 为所授第i班某学科的课时折算系数,ni为第i班的学生人数,一个标准班的学生人数小学取50初中学科课时折算系数(Ki)表 语文数学外语国学物理化学生物思品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其它 1 1 1 1 0.9 0.9 0.85 085 0.85 0.85 0.8 0.8 0.8 0.8 0.7 小学学科课时折算系数(Ki)表 语文数学国学外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其它 1 1 1 0.85 0.85 0.8 0.8 0.8 0.8 0.7 (1)同科同头多班,取其中一个班按表中折算系数计算,其余班的折算系数降低。 (2)同科不同头多班,按表中折算系数计算。

例如:某校小学教师,上三年级一个班(60人)的语文,同时又上一个班(65人)的科学。按部颁课时计划,他的周工作量为:N1=(8×1×60/5 0)+(2××65/50)= 2、早读和晚自习辅导工作量; 早读:按标准课时乘以计算 3、职务工作量(课时计/周): 职务工作量表职务 类别校级副校级中层正职中层副职会计出纳 小学 12 10 8 6 8 初中 10 8 6 4 6 4、教师周工作量:N=N1+早读和晚自习辅导工作量+职务工作量 5、教师月工作量:A=4N 6、其它人员月工作量:按全校教师月平均工作量×(~)计算。 三、教师周标准工作量的使用 各校教师周工作量计算出后,与周标准工作量相比较,超出周标准工作量,计算超课时工作量,未超出周课时工作量,不计算超课时工作量。各校教师的周工作量应该在开学的时候,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排好课后,计算出全校周总工作量,再算出本校人平均周工作量。最后根据人平周工作量安排教师工作。 几点说明: 1、本方案只是对教师工作量的一种计算方法。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 准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 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

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 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 2-3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3.6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4.6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5.500个人以上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学衡量中小学教师工作业绩,促进学校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规范化,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现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如下: 专任教师课时工作量标准 1、小学:语文、数学每周14-16节,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每周16-18节,其他学科每周18-20节。 2、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周10-12节,思想与品德、历史、地理每周12-14节,其他学科每周14-16节。 3、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执行,即:“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说明 1、各市、县(市、区)在具体执行上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学科专任教师工作量标准数,必要时可向下浮动2课时。 2、上述各学科周课时数是以标准班额(小学45人、初中50人)为基准确定的。对于非标准班额教学班和单师校、复式教学班、教学点、单轨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等任课教师的标准工作量,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可进行合理调整。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周课时数,也可由各校适当调整。 3、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教师,其周课时数可由各县(市、区)或学校适当调整。 4、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工作量。 5、各学科教师除周课时工作量外,必须承担学校其他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科研工作。 6、学校管理、教辅及工勤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

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 新泉中心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为适应新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计算教师工作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此工作量计算标准,作为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奖金分配的依据。一、适应对象: 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 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缺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3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小学40分钟/节)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4条:备课工作量。 各学科备课。任教平行班级不计算备课工作量。 第5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 (2)课堂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 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语文 2 2.2 2.5 数学 2 2 2

英语 0.9 1 美术 0(2 0.2 0.2 (3)语文、数学家庭作业按课堂作业的50%折算工作量(每班每周): 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语文 1 1.1 1.3 数学 1 1 1 第6条: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每周计10课时工作量;一、二年级班主任每周12课时的工作量 第7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1)学校负责人,每周各计20课时工作量。其它部门工作,按学校负责人工作的30%——70%计算工作量。 (2)少先队辅导员,每周记4课时。 (3)教研组长,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4)安全工作。各班学生健康安全,一周内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每周计1 课时工作量。班主任每周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有备课、安全资料,经查属实,每周计2课时工作量。 (5)所有老师,周会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两操每周计2课时工作 (6)两操负责老师计5课时工作量。 第8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1:教师满工作量=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教师总数公式 公式 2: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总课程教学工作量+学校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量+ 学校总业务学习工作量。 第9条:业余训练队教练员工作量。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标准工作量及计算办法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标准工作量及计算办法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标准工作量及计算办法 一、周标准工作量 农村小学 16节农村初中14节 县城小学14节县城初中13节 二、周标准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课堂教学工作量: 按公式 N1 =∑(XiKini/50 )计算。其中Xi 为所授第i班某学科的课时数,Ki 为所授第i班某学科的课时折算系数,ni为第i班的学生人数,一个标准班的学生人数小学取50初中学科课时折算系数(Ki)表 语文数学外语国学物理化学生物思品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其它 1 1 1 1 0.9 0.9 0.85 085 0.85 0.85 0.8 0.8 0.8 0.8 0.7 小学学科课时折算系数(Ki)表 语文数学国学外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其它 1 1 1 0.9 0.85 0.85 0.8 0.8 0.8 0.8 0.7 (1)同科同头多班,取其中一个班按表中折算系数计算,其余班的折算系数降低0.1。 (2)同科不同头多班,按表中折算系数计算。 2、早读和晚自习辅导工作量; 早读:按标准课时乘以0.3计算 3、职务工作量(课时计/周): 职务工作量表职务 类别校级副校级中层会计出纳 小学 12 10 8 8 初中 10 8 6 6 4、教师周工作量:N=N1+早读和晚自习辅导工作量+职务工作量 5、教师月工作量:A=4N 6、其它人员月工作量:按全校教师月平均工作量×(0.7~1.0)计算。 三、教师周标准工作量的使用 各校教师周工作量计算出后,与周标准工作量相比较,超出周标准工作量,计算超课时工作量,未超出周课时工作量,不计算超课时工作量。各校教师的周工作量应该在开学的时候,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排好课后,计算出全校周总工作量,再算出本校人平均周工作量。最后根据人平周工作量安排教师工作。 几点说明: 1、本方案只是对教师工作量的一种计算方法。 2、周课时应以国家颁布的课时计划为准。应该说凡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必需的,都同等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工作量还是有差异的。 3、学校中特岗教师如实验员、搞远程教育的、学校办公平台等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参照有关人员(其它人员周工作量:按全校教师周平均工作量×(0.7~1.0)计算)的执行。 4、学校各个职务岗位,都有相应的具体管理工作,并不是只有上课才叫做事。管理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很重要。因此,各种关于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都对领导管理工作计一定工作量。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 标准 https://www.doczj.com/doc/741219736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2009.12.15)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 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

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 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3.6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4.6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5.500个人以上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

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小学校工作量的计算方案 一、专任教师 (一)备课工作量:任教主学科按0.5时/节(同一主学科不同年级只计一主学科,其余按兼任计算),兼任学科按0.2时/节计算。 (二)上课工作量:①严格按课表,1时/节;②担任双班语文、数学、英语,除按1时/节计算外,数学另加:实际数学(数选)课时×20%,语文另加:实际语文(语选)课时×30%,英语另加:实际英语课时×10%。 (三)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1. 过程性监测学科(中心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中心校信息技术: 0.2时/节 2. 统考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按班级人数计 (1)50人以上:0.6时/节;(2)40-49人:0.5时/节; (3)30-39人:0.4时/节;(4)20-29人:0.3时/节; (5)20人以下:0.2时/节。 3. 除统考学科、中心校信息技术、中心校过程性监测学科外,其余学科不计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区上不会对分校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过程性监测)(四)其它 1. 晨会:0.5时/节; 2. 课外体育锻炼:1时/次;(如与社团活动冲突,则不计) 3. 社团活动不纳入计算。(另有考核) 二、行政(含分校负责人):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最高不超过8节) 三、工勤人员: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1. 完全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 2. 每周上1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85%计算; 3. 每周上2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0%计算; 4. 每周上3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5%计算; 5. 每周上4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计算; 6. 每周上4节课以上: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4计算。 四、特殊人员:教师因特殊病不能担任统考学科教学任务,得到学校认可并同意到校工作的特殊人员,每周至少担任4节及以上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

教师周课时量参照标准(骄阳教育)

江夏区中小学教师周授课时数参照标准 各中小学校,现将《江夏区中小学教师周授课时数参照标准》下发给你们,请根据各校实际,均衡安排,参照标准执行。 一.小学教师周授课时数: 1.按照《湖北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小学教师标准周授课时数为16-22节; 2. 对跨年级、跨学科的,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12课时; 3.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周课时量参照《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执行; 4.校长、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8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0节(班级在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酌情减少2-4课时); 5.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6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 6.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可在规定周课时中相应减少; 7.班额在60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可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二.初中教师周授课时数 1.初中教师周授课时数14-16节; 2. 对跨年级、跨学科的,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12课时; 3.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周课时量参照《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执行; 4.校长、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副校长(副校级干部)周课时不少

于6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8节,(班级在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酌情减少)。 5. 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可在规定周课时中相应减少; 6.实验室教师为专任教师,其周课时参照相应学科教师执行。三.高中教师周授课时数 1.高中教师周授课时数为12-14节; 2. 对跨年级、跨学科的,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10课时; 3.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周课时量参照《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执行; 4.副校长(含副校级干部)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6节; 5.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可在规定周课时中相应减少; 6.实验室教师为专任教师,其周课时参照相应学科教师。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 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

24-36课时;7个班级计18-24课时;5个班级计12-18课时;4计.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 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个人以上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 个人以上500个人以下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

2018年最新款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时)核算标准

2018年最新款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时)核 算标准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劳好多得,客观公正地衡量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工作量基本趋于合理,本着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对我校全体教师的工作量做出定量指标与定量标准。 一、学科标准系数(A ): 根据各学科的难易程度,把学科的完整教学过程看成备、教、改、考、辅、评、析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分别赋予学科标准系数:(表一) 科目 初中 语文 初中 数学 初中 英语 初中 物理 初中 化学 初中 思品 初中 历史 初中 地理 A 1 1 1 1 1 1 1 1 科目 初中 生物 体育 音乐 微机 美术 劳技 社实 法制 A 1 0.9 0.8 0.8 0.8 0.8 0.8 0.8 科目 小学 语文 小学 数学 小学 英语 小学 科学 小学 思品 班团 安全 学前 科目 A 1 1 1 1 1 1 1 二、班容量标准系数(B ): 由于班容量不同,工作量大小也不同,以45人为标准,各班参照得出班容量标准系数(表二): 三、周课时(C ): C =∑A ×B ×实际任课节数 四、学校分管工作和兼职工作周标准课时数(D ): 根据各职能工作的特点,分别赋予相当的周标准课时数(表三): (注:周标准课时=岗位系数×人均周标准课时) 班容量 标准人数 40-45人 以年报数为准,每超1人,增加0.01。每少1人,减去0.01。 系数 B 1.0

类别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 办公室 主任总务 主任 教科 主任 岗位系数 1 0.8 0.6 0.6 0.6 1 0.6 岗位数 1 1 2 1 1 1 1 周标准课时15 12 9 9 9 15 9 类别 工会 主席团总支 书记 党支部 书记 少先队 辅导员 政教员实验员 远教 多媒体 岗位系数0.4 0.2 0.2 0.2 0.3 0.5 0.5 岗位数 1 1 1 1 1 3 1 周标准课时 6 3 3 3 4.5 7.5 7.5 类别 班主任 学前—3 班主任 4—9 教研 组长 图书园艺 管理员 寝室 管理员 门卫水电 岗位系数0.5 0.55 0.2 1 1 1 1 岗位数 4 14 5 1 2 2 1 周标准课时7.5 8.25 3 15 15 15 15 类别公物管理总务员后勤出纳锅炉工 微机室办公 电脑维护学宣 校园 消毒员 岗位系数0.3 0.3 1 1 0.1 0.2 0.1 岗位数 1 1 1 1 1 1 1 周标准课时 4.5 4.5 15 15 1.5 3 1.5 类别食堂管理 岗位系数0.4 岗位数 1 周标准课时 6 五、周工作课时总量(E): E=C+D 六、人均周标准课时: 人均周标准课时=全校在编教师周工作课时总量÷全校在编教师总人数七、本方案自 2010年5月1日开始使用。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为适应新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计算教师工作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此工作量计算标准,作为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奖金分配的依据。 一、适应对象: 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缺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3条:教学工作量。参考科目(语、数、外、物、化、政、历、生、地)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40分钟/节)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非参考科目:品德与生活、科学、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按照(特长在内同算)0.8计算;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按照0.6计算;自习课上课教师按照0.4计算。 第4条:备课工作量。 各学科备课每跨一课头每周计一课时工作量。 第5条: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每周计5课时工作量;学生无打架,晚自习、自习吵闹现象,一周内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每周加1课时工作量。每周上好一节班会课或者安全教育课,有备课、安全资料,经查属实,每周加1课时工作量。计7课时工作量。 第6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1)学校负责人,计20课时工作量。教学、科研、政工、后勤副校长、幼儿园长70%计工作量;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按60%计算工作量。其他按30%计入工作量。 (2)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周记7课时工作量。 (3)教研组长,干事、九室(微机室、农远室、科技室、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科学、录播、监控)负责人每周计2课时工作量。 (4)党委委员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5)考勤员计1课时工作量。 (6)两操负责老师计2课时工作量。 第7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公式 1:教师满工作量=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教师总数 公式 2: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总课程教学工作量+学校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量+ 学校总业务学习工作量。 第8条:业余训练队教练员工作量。 业余训练队指由学校批准成立的体育运动队、文艺活动队、书画活动队、手工社团纸艺社团等,且每周定时开展训练活动的。其教练员、辅导员每周按活动次数与质量计工作量。按要求开展一次计1课时工作量,有授课费用的训练小组不再计算工作量。

国家工作量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标准试行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荣昌县实际,现制定《荣昌县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标准试行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规范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标准,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编制标准为依据,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更好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编制原则 1.匹配原则: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人事编制标准来设定教师基础工作量的,以确保二者相互匹配。 2.适用原则:课程改革使课程内容、结构、科目、实施、评价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编制本《试行意见》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校关注并重视新兴学科的培养与建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3.实事求是原则:本《试行意见》的编制结合了重庆市基础教育的现状,综合考虑了我县各学校目前学科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力争形成一个便于学校操作、符合学校实际、具有一定激励作用的指导意见。 二、教职工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标准 (一)教职工岗位设置 中小学教职工岗位包括教师、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等岗位。 教师:指学校中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管理人员:指在学校管理岗位上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从事教学实验和图书、电教、计算机管理、安全、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工勤人员:指学校中从事后勤服务的工人。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老河口李河小学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李河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适应对象 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老河口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4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1课时工作量。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1节,计算0.8课时工作量。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 (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小学跨学科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0.6课时工作量。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两类制定。大班额指每班46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班额指每班45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不足均以满5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 小学: 第7条:辅导工作量 (1)辅导课每节折合0.5课时 (2)早自习辅导、护导每节折合0.3课时,晚自习辅导每节折合 0.4课时 第8条:班主任工作量。 大班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3课时工作量;村小班主任每周计2.0课时工作量。 第9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学校部门负责人员包括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卫生专干(或卫生老师)等。(1)校级干部每周10课时工作量。 (2)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每周各计6课时工作量。 (3)年级组长、办公室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 (4)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小校每周计1.5~3.5课时工作量。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 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

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 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3.6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4.6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5.500个人以上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 6.200个人以上500个人以下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