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作者:朱少君,李艳红,张伟,王旭霞,巩丽,李爱宁,兰淼

【关键词】淋巴瘤Detect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generearrangementsindiagnosisoflymph omas

【Abstract】AIM:ToestablishawaytodetectthegenerearrangementsofIgHandTCRandtoas sesstheapplicationofthedetection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malignantlym phoma.METHODS:Fiftythreecasesofmalignantlymphomaand20casesofreac tivelymphoidhyperplasiawerechosenformakingtissuesections.GenomicDN Awasextracted,andamplifiedviaPCR.Theproductswereresolvedondenaturin gpolyacrylamidegelsandvisualizedthroughsilverstaining.RESULTS:Generearr angementsofIgHandTCRwerenegativein20casesofreactivelymphoidhyperpl asia.Inallof18casesofTcellnonHodgkinslymphoma(TNHL),generearrangeme ntofTCRγwasfoundin12casesandthatofTCRβwasfoundin3cases,andIgHgene rearrangementwasnotfound.IgHgenerearrangementwasfoundin28casesou tof32casesofBcellNHL(BNHL),in2casesofwhichgenerearrangementsofTCRγa ndIgHwerebothfound.TherewasIgHgenerearrangementin3casesofsuspecte dlymphomas.TherewasaremarkabledifferencebetweenNHLgroupandbenig ngroupingenerearrangment(P0.05).CONCLUSION:Thedetectionofgenerearr angementsofIgHandTCRbyPCRcanbeakindofsubsidiarymeanstodiagnoseth

elymphoproliferativedisease.Particularly,theclonalityshowedintheformalinf ixedandparaffinembeddedsamplesmaybeusefulintheretrospectiveresearch es.

【Keywords】lymphoma;generearrangement;polymerasechainreaction;neoplasm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 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肿瘤

0引言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是免疫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发

生于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学特征可分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disease,HD)及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nonHodgkinsmalignantlymphoma,NHL),淋巴瘤的诊断一直是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部分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单纯通过HE和免疫组化很难明确性质,另外NHL由于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给临床病理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淋巴细胞从原始的胚系构型到分化成熟,其抗原受体(Ig和TCR)基因通过基因重排而形成有功能的基因.一个T,B细胞或其克隆性后代,均只含一种独特的分子遗传学标记.一旦某一克隆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变化,即可呈现特异的基因重排〔1〕.因此,对基因重排类型进行检测可用于对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此研究拟应用这一手段,探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性质,并对该技术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53例恶性淋巴瘤标本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病理科(1995~2005).其中男性29例(55%),女性24例(45%);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44.2岁.所有标本均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其中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32例,T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18例,未能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例.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作为阴性对照.所有淋巴瘤病例均在取PCR模板前经临床病理HE和免疫组化标记(B细胞:CD20,CD79α;T细胞:CD3,CD45RO)证实,以确定为相应病例且所取部位确为病变部位,包含有需检测的部分.3例未能定性的淋

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怀疑为BNHL(免疫组化标记CD79α阳性),但诊断仍未明确.

1.2方法

1.2.1石蜡包埋组织DNA的提取每例标本制备厚度为4μm的切片6张,贴于载玻片上,常规烤片、二甲苯脱蜡、乙醇冲洗,切片自然干燥.用无菌双面刀片将组织刮入1.5mL的离心管中,按以前的方法〔2-3〕提取基因组DNA.

1.2.2引物合成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β球蛋白基因内对照PC03:ACACAACTGTGTTCACTAGC,PC04:CAACTTCATCCACGTTCACC;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IgH)FR3A:ACACGGCTGTGTATTACTGT,LJH:TGAGGAGACGGTGACC,VLJH:GTGACCAGGGTACCTTGGCCCCAG;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β链和γ链)Db1:CAAAGCTGTAACATTGTGGGGAC,Jb2:AGCACTGTGAGCCTGGTGCC,TVG:AGGGTTGTGTTGGAATCAGG,TJX:CGTCGACAACAAGTGTTGTTCCAC,Vγ11:TCTGGAGTCTATTACTGTGC,Vγ101:CTCACACTCTCACTTC,Jγ12:CAAGTGTTGTTCCACTGCC,Jp12:GTTACTATGAGCTAGTCC.

1.2.3PCR扩增及循环条件PCR扩增在PT200型热循环仪(MJResearch)上进行.反应体系为25μL,含10mmol/LdNTP(GibcoBRL)2μL,10×缓冲液2.5μL,50mmol/LMgCl20.75μL,TaqDNA聚合酶(GibcoBRL)1U,20pmol/L引物1μL,DNA样品1~5μL.IgH基因采用半巢氏PCR扩增:第一轮引物为FR3A和LJH,95℃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40s,62℃退火

50s,72℃延伸40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经1∶100稀释后取1μL进行第二轮扩增,引物为FR3A和VLJH,95℃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40s,60℃退火50s,72℃延伸40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FR3A与VLJH扩增产物为100~120bp.

TCRβ和TCRγ采用40个循环,其中TCRγ引物为Vγ11,Vγ101和Jγ12或Vγ11,Vγ101和Jp12的混合物.95℃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40s,56℃退火50s,72℃延伸40s;最后72℃延伸10min.TCRβ扩增产物为65~85bp.TCRγ各组扩增产物在70~200bp不等.

β球蛋白基因引物作为内对照进行扩赠,共40个循环.95℃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40s,60℃退火50s,72℃延伸40s;最后72℃延伸10min.产物长度为110bp.

1.2.4电泳及结果观察琼脂糖凝胶(20g/L)电泳评价扩增效果后,将3μL 产物和等体积的上样缓冲液〔4〕(990mL/L甲酰胺,1g/L溴酚蓝,1g/L 二甲苯青)混匀后加到厚度为0.8mm的聚丙烯酰胺凝胶(100g/L,含尿素8mol/L),应用miniVE系统(AmershamPharmaciaBiotech)泳动8h(80V).取出后按以前的方法〔2〕银染,分别用UVP凝胶分析系统(UVP,Cambridge,UK)和光学照相记录数据,根据IgH及TCR相应阳性位置判断结果.

1.2.5结果判定阳性结果判定标准:①PCR扩增电泳条带清晰,宽度不大于1mm,边缘锐利;②片段大小与预计范围相符,与期望值相差不超过5bp;③若出现期望值大小之外的其他条带或期望值内出现两条

或以上可接受的条带,应判定为重排阴性.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组间率的差别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流程

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流程《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精确诊断(MICM)和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课题组 赵小英 细针穿刺(FNA)或空芯针活检不能作为淋巴瘤初始诊断的依据,但在某些情况下(淋巴结不易切取或切除活检时),FNA或空芯针活检只要取到足够组织,或结合恰当的辅助鉴别诊断技术(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检查、PCR检测bcl2基因突变、IgH、TCR基因重排、FISH检测可能的染色体易位)可以为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对于CLL/SLL,一般血液及骨髓流式细胞学就可以诊断,基本上无需淋巴结的 备注:Ki-67并非分型必须,但与NHL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在此可作为预测NHL患者的预后因素并指导治疗。

备注:1、在CD30+、ALK-的情况下,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CD30+、ALK-、PAX5+ 为DLBCL(T细胞抗原表达假阳性,此时CD3+) 2.)CD30+、ALK-、PAX5+、CD15+、EBV-LMP-/+、LCA-为霍奇金淋巴瘤 2、PD1+有助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的诊断

备注:某些MCL病例可能为CD5-或CD23+,如果诊断可疑,应做cyclinD1或FISH检测t(11,14)

备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为前体细胞肿瘤,因此NCCN未将此类归在在成熟B细胞肿瘤和成熟T/NK肿瘤中。 LBL可分为:LBL-B:sIg-、CD10+、CD19+、CD20-/+、TdT+ LBL-T:sIg-、CD10-、CD1a+/-、CD2+、CD3-/+、CD4/8+/+、CD7+、CD19/20-、TdT+ 特别鸣谢:何旭华、王照明、陈丽荣、孙文勇、吴梅娟等病理学专家在百忙之中为我们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并进行修改。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FL) (ICD-10:C82)并具备治疗指征需要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NCCN 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 主要诊断依据有: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表浅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原发于深部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淋巴器官或组织。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可自行缩小,极少数可消失。淋巴结肿大有时被患者

忽视,经多年后才发现。就诊时淋巴结多为轻度到中等度大。有时患者由于深部淋巴结的缓慢肿大造成相应压迫症状而发病。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淋巴结活检是获取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FL 中价值不大,一般也不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普通病理学检查,其特征为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呈结节样或滤泡样生长,部分可以弥漫性生长。淋巴滤泡紧密相连,一般缺乏边缘区和套区,滤泡内细胞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无星空样外观。小和中等大小细胞核不规则,有切迹,胞质少而淡染,大细胞核可呈泡状。 根据2008年WHO标准,按照每个高倍视野中中心母细胞的数量将FL分为3级。在不同的滤泡内观察10个不同的高倍视野,平均每高倍视野中心母细胞数0-5个为1级,6-15个为2级,>15个为3级。同时根据有无中心细胞将Ⅲ级分为3a(有中心细胞)和3b(无中心细胞)。病理学分级对预

201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_吴书一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分析及意义 吴书一1,秦亚溱2,刘文刚1,熊灵军3,刘艳荣2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干细胞与器官移植实验室,郑州450000;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北京100044;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检测方法及其在监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MRD的关系。结果39例B-NHL初诊未经治疗患者IgH基因重排检测34例阳性,阳性率87.1%(34/39)。34例初诊阳性患者,治疗后19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中16例IgH基因重排转阴,3例持续阳性;15例临床部分缓解者,IgH基因重排持续阳性。分析发现13例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标本IgH基因重排均呈阳性。结论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以作为B-NHL的辅助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22(2011)03-0072-0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patients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WU Shu-yi,QIN Ya-zhen,LIU Wen-gang,XIONG Ling-jun,LIU Yan-rong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Zhengzhou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patient with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Methods Detect IgH gene rearrangements of39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case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and monitoring of these gene rearrange-ments.Results Totally39cases of B-NHL without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IgH gene rearrangements detected34cases of positive,positive rate of87.1%(34/39).34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positive,after treatment19patients achieve complete clinical remission,16cases in which negative,3cases of continuous positive.15cases were partial remission,IgH gene rearrangement continued positive.Conclusions IgH gene rearrangement can be detected as a B-NHL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KEY WORDS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Gene rearrangement;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 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细胞的恶性克隆表现为多种基因异常,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被认为是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的特异性标记之一,可作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诊断和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标志分子[1]。本文应用PCR-SSP方法对B-NHL患者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39例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动态检测结果来了解其与临床诊断及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 27 ·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2月第32卷第3期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2-09-13T17:48:59.4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群芳彭淑娟[导读] 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李群芳彭淑娟(厦门莲花医院超声科福建厦门 3 6 1 0 0 7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男42岁(转移性淋巴瘤),女,27岁(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a10、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3H M z,常规超声检查,根据检查所需不同深度调整探头频率,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浸润深度及周围是否有淋转移及血流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2 结果 病例一:男,42岁,右侧腋窝处无痛性肿块多年,2011年8月来我院做彩超检查。 超声所见:右侧腋窝腋中区腋血管旁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1.9x23.0m 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后方无明显衰减,其旁探及二个大小约13x5m m、11x4m m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形态失常,包膜完整,皮质区呈非对称性增厚,髓质和淋巴门消失,团块后方无衰减,C D FI: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见附图一。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低回声占位—性质待定(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瘤,后经C T全身检查未发现原发病灶,目前正进行系统治疗。. 病例二:女,27岁,右侧腋窝无痛性肿块,2011年9月24日来我院行彩超检查。 检查所见:右侧腋窝腋下区及腋中区腋血管旁、右颈部均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呈串珠状排列,包膜完整,皮质区明显增厚,髓质区及淋巴门明显变窄及消失,C D F I: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腋下区较大者约27x26mm,腋中区最大的约15x11mm,颈部较大的约24x10mm,图略。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目前正接受系统治疗。 3 淋巴瘤临床表现 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是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全身性。(2)多样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二个特点: a.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除惰性淋巴瘤外,一般发展迅速。 b. NHL有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倾向,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发表现者,对各器官的压迫和浸润较多见,常以高热或各器官、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文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4 讨论 4.1淋巴结转移癌研究发现某些转移瘤具有如下特异表现:结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及砂砾样点状强回声。有学者认为转移瘤内无回声为囊变坏死,有认为当转移瘤细胞低分代及未角化时,为无回声或囊性表现。Yi n gM和Ah u j a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淋巴结纵径>8mm,横径>5m m多为恶性;淋巴结纵横比<2多为恶性淋巴结。国内亦有相关报道称腋窝淋巴结>8mm考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4.2非霍奇金淋巴瘤 4.2.1基本病理变化病变的淋巴结体积增大,质地稍软,切面均质状,灰白或灰黄,可见出血、坏死。镜下,淋巴结部分或全部被破坏;瘤细胞成分较单一,形态较一致,弥散或结节状排列;淋巴结小梁、被膜及其外周脂肪组织不同程度地被非霍奇淋巴瘤瘤细胞浸润。尤其是瘤细胞成片浸润淋巴结外周脂肪组织是诊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4.2.2分类 ①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绝大多数属B细胞系,少数属于T细胞系,多发于老年,男性较多。多隐性发病,病情进展慢。 ②滤泡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最常发生于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 ③弥漫型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见。 ④B u r k i tt淋巴瘤:是一种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临床上有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 I V相关性三种形式。 ⑤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湿疹样皮损,有不规则红色或棕红色斑疹,逐渐发展使皮肤变硬呈斑块状。 ⑥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4.3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优势超声通过对颈部、锁骨上窝、腋窝等浅表及腹部各后腹膜等结内淋巴结的扫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信息。 不足之处:由于空气与人体软组织间特异性阻抗差异较大,遇腹腔气体过多时可使腹腔内及腹膜后结构模糊不清,大量腹膜后脂肪亦降低超声图像的分辨力,对此类病人如超声诊断不满意而临床高度怀疑大血管周围病变可选择性做C T扫描等检查,超声显像技术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诊断恶性淋巴瘤,与TC、X线、胃肠钡餐造影等其他检查方法密切配合,能减少漏、误诊,提高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参考文献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

淋巴结形似肾,由皮质髓质组成。 淋巴结的构造可因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与年龄、部位,有无病变等有 关

解剖区域 淋巴结大小 纵横比(L/T) 淋巴结边界 淋巴门 淋巴结皮质 淋巴结内部回声 辅助特征 与邻近血管关系 彩色血流显像及多谱勒

②淋巴结大小 ?在同一切面图上测量最大纵径L与横径T,横径比纵径更有价值。(图4-4-1) ?正常淋巴结横径上限为5-8mm,若以5mm为限,则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下降;若以8mm 为限,则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增高。 ?下颌下、上颈部淋巴结通常较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要大,这可能与口腔经常发炎有关。 ?二腹肌区域淋巴结横径>8mm、或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横径>7mm,都应考虑恶性淋巴结,特别要怀疑鼻咽喉部肿瘤。 ?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纵横径均匀性增大。 ?转移性淋巴结一般都很大,然而感染性淋巴结可以和转移性淋巴结一般大小,也有较小的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灶。 ?对已知原发肿瘤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相关部位淋巴结肿大,则高度提示淋巴结转移。 ③纵横比(L/T) ?又称淋巴结圆形指数,在同一切图上纵径L除以横径T,是诊断淋巴结肿大的主要指标。?良性淋巴结:多趋向于棱形、长椭圆形、长卵圆形,L/T≥2。(图4-4-2)但正常情况下,下颌下、腮腺淋巴趋向于圆形,95%的下颌下淋巴结,59%的腮腺淋巴结L/T≤2。 ?恶性淋巴结:形态趋向于圆形,(图4-4-3)但恶性淋巴结早期可能呈卵圆形。 ?L/T为1.5时,超声区分正常反应性淋巴结与病理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65%;L/T为2时,敏感性提高到81-95%,特异性提高到67-96%。 ④淋巴结边界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要点 (一)病理分级诊断 滤泡性淋巴右(FL)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则必须重新活检。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如表所示。 1 级:O-5中心母细胞/hpf 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 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 3a: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 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二)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F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0(+)、CD10(+/—)CD23(+/—), CD43(—), CD5(—), cydinD(—), bcl-2(+)(~90%)。当怀疑FL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 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CD20 (L26/Pan B )、CD3, CD5, cyclin Dl, CD10和bcl-2等表型即可确立诊断CD43-和k/入为备选项目. 2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k/入、CD19, CD20, CD5, CD23,

CD43和CD10等标志即可确立诊断。 3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K/入,CD5, CD23, CD10, CD43和bd-2等表型有助诊断。 (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t(14; 18) (q32; q21)和BCL-2重排均见于80%FL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FL诊断。 (四)临床分期检查 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FL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CT 等检查。 二、治疗 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RT,30-40Gy)为主。扩大部位RT或R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OS)。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I/II期FL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II期FL及Ⅲ、Ⅳ期FL 病人的治疗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一) 作者:朱少君,李艳红,张伟,王旭霞,巩丽,李爱宁,兰淼 【关键词】淋巴瘤Detect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generearrangementsindiagnosisoflymph omas 【Abstract】AIM:ToestablishawaytodetectthegenerearrangementsofIgHandTCRandtoas sesstheapplicationofthedetection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malignantlym phoma.METHODS:Fiftythreecasesofmalignantlymphomaand20casesofreac tivelymphoidhyperplasiawerechosenformakingtissuesections.GenomicDN Awasextracted,andamplifiedviaPCR.Theproductswereresolvedondenaturin gpolyacrylamidegelsandvisualizedthroughsilverstaining.RESULTS:Generearr angementsofIgHandTCRwerenegativein20casesofreactivelymphoidhyperpl asia.Inallof18casesofTcellnonHodgkinslymphoma(TNHL),generearrangeme ntofTCRγwasfoundin12casesandthatofTCRβwasfoundin3cases,andIgHgene rearrangementwasnotfound.IgHgenerearrangementwasfoundin28casesou tof32casesofBcellNHL(BNHL),in2casesofwhichgenerearrangementsofTCRγa ndIgHwerebothfound.TherewasIgHgenerearrangementin3casesofsuspecte dlymphomas.TherewasaremarkabledifferencebetweenNHLgroupandbenig ngroupingenerearrangment(P0.05).CONCLUSION:Thedetectionofgenerearr angementsofIgHandTCRbyPCRcanbeakindofsubsidiarymeanstodiagnoseth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作者:————————————————————————————————日期: ?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 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

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

ALK基因重排:多中心试验结果

GeneDiagnostic, ZytoVision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 rearrangeme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ALK-testing V Laffert M,Warth A,Penzel R,et al. BACKGROUND:The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with chromosomal breaks in the gene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is crucial for the induction of therapy with ALK-inhibitors.In order to ensure a reliable detection of ALK-breaks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testing,round robin tests are essential.In preparation of a nation (German)-wide round robin test we initiated a pre-testing phase involving8experts in FISH-diagnostics to identify NSCLC cases(n= 10)with a pre-tested ALK-status.In addition,ALK immunohistochemistry(IHC)was performed to assess ALK protein expression. MATERIAL AND METHODS:Sections derived from a tissue microarray,each consisting of3cores from10NSCLC cases,were independently tested for ALK protein expression by IHC and genomic ALK-breaks by FISH involving8institutes of pathology.Based on a pre-screening,5cas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clearly ALK-break negative,whereas the remaining5cases were ALK-break positive including one case with low percentage(20%)of positive cells.The latter had been additionally tested by RT-PCR. RESULTS:The5unequivocal ALK-break negative NSCLC were almost consistently scored negative by means of FISH and IHC by all8experts.Interestingly,4of the5cases with pre-defined ALK-breaks revealed homogenous FISH results whereas IHC for the detection of ALK protein expression showed heterogeneous results.The remaining case(low number of ALK-break positive cells)was scored negative by3experts and positive by the other5.RT-PCR revealed the expression of an EML4-ALK fusion gene variant1. CONCLUSION:ALK-break negative NSCLC cases revealed concordant homogeneous results by means of FISH and IHC(score0-1) by all8experts.Discordant FISH results were raised in one ALK-break positive case with a low number of affected tumor cells.The remaining4ALK-break positive cases revealed concordant FISH data whereas the ALK-IHC revealed very diverse results.The cases with concordant FISH results provide an excellent basis for round robin ALK-FISH testing.As long as standardized ALK-IHC protocols are missing,ALK protein expression cannot by regarded a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eligible for treatment with ALK inhibitors. ALK基因重排:多中心试验结果 背景: 用可靠的手段确认非小细胞肺癌(NSCLC)ALK基因断裂对于选择ALK阻断剂治疗是致关重要的。为了确认采用FISH手段诊断ALK断裂的可靠性,需要做一系列的验证(round robin test)。为做全国(德国)范围内的系列验证,我们在此启动了一个预试验,内容是要求8位FISH诊断专家来确认NSCLC病例(n=10)的ALK状态(原先已经做过相应检测)。此外,ALK IHC用于评估ALK的蛋白表达水平。 材料与方法: 以10例NSCLC病例的组织制作成的每例三芯点组织芯片为样本,由8家病理科分别采用IHC方法检测ALK蛋白表达和采用FISH方法(ZytoVision,德国蔡图微)检测ALK基因断裂。基于实验前筛选,5例为明确的ALK阴性,5例为ALK阳性,其中1例为以低百分比(20%)阳性细胞数确定的阳性标本,并经RT-PCR进一步确认。 结果:5例ALK断裂阴性的NSCLC标本经8个病理专家采用FISH和IHC方法检测评分的结果几乎一致为阴性。有意思的是,原选定为ALK阳性的5例样本中,有4例FISH检测结果一致,但是经IHC检测ALK蛋白表达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余下的1例(ALK阳性细胞值较低)有3位专家判定为阴性,其余5为判定为阳性,RT-PCR结果显示引物1EML4-ALK基因融合。 结论: 8位病理专家对ALK阴性的NSCLC样本的FISH和IHC(0-1)结果评判表现出一致性。4例ALK阳性标本的FISH评判结果一致,另1例ALK阳性样本FISH评判结果不一致,其原因是由于阳性细胞值低造成的;而IHC检测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这些样本的FISH结果一致性为ALK FISH系列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ALK IHC操作未规范化,ALK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就不能作为确定ALK抑制剂治疗的标准。 点评:建议IHC ALK用作筛查,FISH ALK用于确诊;严重病情情况下即使IHC ALK阴性,也可FISH ALK复查,因为IHC 约有4%的假阴性(Savic S et al.2015).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如何诊断呢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如何诊断呢 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2%的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想必到如今您还是不熟悉。而它可是一种还比较严重的病,患有它的病人就知道它能给人体带来多大的灾难。而您知道吗,诊断出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对于能及时治疗是十分有用的。那么,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如何诊断呢?马上就来为您介绍!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 血液病理学专家评估一个合适的活检足以作出滤泡性淋巴 瘤的诊断。该肿瘤由小裂细胞和大细胞以不同比例构成滤泡型生长。证实B细胞免疫表型,存在t(14;18)和BCL-2蛋白异常表达可以肯定诊断。大多数鉴别诊断是淋巴瘤和反应性滤泡增生之间。滤泡性淋巴瘤病人经常被再分类为小细胞为主型,大小细胞混合型,和大细胞为主型。而这种区分不能简单或很正确地做出,这些分类有预后意义。大细胞为主型滤泡淋巴瘤病人有更高的增殖比例,进展更快,单独应用化疗方案有更短的总生存期。

知道了滤泡性淋巴瘤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当然也不能缺少对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以下就是详细的介绍。 它是对化疗和放疗最有效的恶性肿瘤之一。另外约25%的病人可以发生自发缓解——经常是暂时的。对于一个无症状的老年病人,开始观察等待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对于极少数局限性滤泡性淋巴瘤,受累野的放疗将会产生极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需要治疗的病人,以前单药瘤可宁或环磷酰胺或联合化疗方案CVP或CHOP最经常被应用。最近几年多个临床试验已证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方案或R-CVP或R-CHOP方案更有效,已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年老或体弱患者的一线方案可选择单药烷化剂(瘤可宁或环磷酰胺),但更推荐利妥昔单抗单药应用。而且已经证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能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单克隆抗体的疗效也得到肯定。肿瘤疫苗的试验是令人鼓舞的。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病人产生高的完全缓解率,可以产生长期缓解。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介绍就好了,您不懂的话,就好好细读里面的意思。而您一旦真的患上的话,建议您要及时的治疗,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修订稿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朱雄增);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林素暇);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小鸽);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高子芬);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姜文奇) 执笔人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E-mail:leexiaoqiu@https://www.doczj.com/doc/7411043917.html,)、朱雄增(E-mail:xiongzengzhu@https://www.doczj.com/doc/7411043917.html,)];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E-mail:kunru@https://www.doczj.com/doc/7411043917.html,);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E-mail:naichengang@https://www.doczj.com/doc/7411043917.html,)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 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 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摘要】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n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关键词】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微阵列 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欧美和日本占成人NHL的30%~40%[1]。许多NHL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这些异常能帮助辅助诊断疾病并与其它疾病鉴别。如滤泡性淋巴瘤有t(14;18),影响bcl-2基因;伯基特淋巴瘤有t(8;14),影响c-myc基因;位于3q27的bcl-6基因的重排,通常见于DLBCL[2]。bcl-6基因由于在DLBCL中涉及3q27染色体易位而得以克隆,也称LAZ3或bcl-5基因,研究表明,正常bcl-6基因组全长26kb,具有l0个外显子,它编码一个含有70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98kd,属于一种转录抑制因子[3]。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病理科DLBCL存档蜡块53例,经2位副主任医师重新阅片,明确诊断并排除可能由惰性淋巴瘤转化为DLBCL的病例。存档蜡块全部重新制作HE切片,参照2008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诊。另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20例做对照组。 1.2 方法 1.2.1 DLBCL组织芯片的构建与制备 1)组织芯片模块制做:将熔化石蜡(加入等量的蜂蜡)制作成2.5×2×0.5大小的空白蜡块,设计制作受体蜡块。 2)组织芯片的设计和制备:将原蜡块放在45℃温箱中烘5-10min待蜡块变软,然后,先在显微镜下定位,避开出血坏死区,选取肿瘤组织丰富的区域,用穿刺针从组织块选定部位逐个取出组织芯,放入预先设计的阵列模块中,制成组织芯片。将制成的组织芯片面朝下放在铜板上,于55℃放置30min,轻压模块使组织柱在模块中排平。待冷却后放入72℃烤箱中,维持时间1小时,目的是使组织芯与受体蜡块充分融合。 3)组织芯片蜡块采用连续切片,切片厚度约4μm,用多聚赖氨酸处理过的玻片捞片,置37℃电热恒温箱中烤片过夜,以备实验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