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初级中学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初级中学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

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屏.息悄.然殚.精竭虑dān

B.篡.改cuàn遁.形不逊.xùn惨绝人寰.

C.匿.名nì教诲huì诘.责jié振聋发聩.

D.托辞.chí凄.然匮.退深恶.痛疾è

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并不完全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如果热闹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的感情都心存怀疑。

A.排斥贫乏张扬B.排除困乏嚣张

C.排斥贫瘠乖张D.排除困顿昂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

B.“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C.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D.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高山流水”,你不知道的故事

①惟楚有才。楚国无论是文学或书法、绘画,抑或是音乐、舞蹈,所取得的成就是世所公认的,其时可谓人才济济。其中造诣很深的音乐家钟子期和操琴大师俞伯牙,高

山流水,意蕴隽永,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②楚国盛行的巫祀传统以及由此而来的热爱音乐歌舞的风习,为俞伯牙、钟子期两位音乐奇人的诞生提供了一片沃土。时至春秋战国时期,当中原文化随着历史的嬗变而进入理性时代,巫官文化为礼制政治型文化所取代之时,楚地依然是巫风弥漫、巫祀盛行。《汉书·地理志》言楚俗“信巫鬼,重淫祀”。另有载“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

③原始巫乐具有集合歌唱、舞蹈、乐器演奏于一体的音乐性质。能歌善舞的巫者在悠扬的乐声中愉悦山泽草木等上界神灵。而正是“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众神”的风俗催生了楚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俞伯牙鼓琴与钟子期听琴时那热烈的向往、虔诚的心态、痴迷的情感、超现实的想像,不是与娱神时巫觋的状态很相像样吗?悠久的巫祀传统以及巫乐的盛行,催生了举国上下对于音乐的迷狂以及对于音乐技艺的潜心追求。宋玉《对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关于楚音乐文化所具有的极高水平与成就,有学者评价说,“只说达到周代的领先水平还嫌低估,要说达到古代世界的领先水平才恰如其分。”孕育出俞伯牙、钟子期这样的音乐奇才可谓理所当然。

④俞、钟的心琴合一与庄子的精神绝对自由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谓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就是指人在精神上泯灭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人混同于自然、混同于客体,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史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伯牙“三年不成”,所成的只是技艺的高超与娴熟,而尚未进入琴音与心声融合的境界,只在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海滨,“但闻海上水汨没漰澌之声,山林窅寞、羣鸟悲号”时才顿悟了其师的良苦用心,于是“乃援琴而歌之”,实现了个人与自然、心与琴之间的完美沟通融合,体现了忘却小我,以天地自然为大我的宇宙精神。

⑤俞、钟二人也表现出完全一致的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山林水泽既是栖身立命之地,更是其精神的皈依之所,具有安置生命与安放心灵的双重作用。楚文化因其巫官文化属性而具有鲜明的非宗法的、远人事而近自然的特征。老庄哲学对于宇宙自然取一种非功利的审美态度,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功利的比德自然观大异其趣。《庄子·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里的“乐”显然不是以自然山水为道德伦理的象征,而是出于对自然的一种更为纯粹的审美感受,它更具有遗世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鲜明特点。

⑥对于超越世俗等级的诗意人生的追求是二人的另一种默契。《摔琴谢知音》中伯牙对子期诚恳地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

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表现出鲜明的不拘礼法、卓然不群的文化品格。儒家之礼教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的基础上的,它将功名事业视作人生的最高要义。而伯牙却认为琴声乐理、知人知心、适情任性是远远超出做官的“大事”,在知音与功名之间,舍功名而取知音。这种生命追求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儒家宗法等级关系和人生价值观的极大篾视与超越。

5.精读①②段,选出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楚国的巫祀传统是因为楚人信鬼神、重祭祀,加之楚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推崇示范,期翼得到鬼神的福助;所以楚人对神灵世界的想象普遍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B.巫祀传统中巫者通过歌舞乐等手段娱悦神灵,由此产生了对音乐舞蹈技艺的追求,诞生了独特的楚舞楚乐,也促进了楚人浪漫主义文化的繁荣。

C.中原礼制政治型文化是历史嬗变的结果,它开始逐步从巫官文化走向礼法官僚文化,代表了中原人对自然世界理性认识,并逐步成熟为一种封建的礼法制度。

D.俞、钟对音乐的崇尚不同于巫人对神灵的崇拜,热烈、虔诚、痴迷、富有想象力,正因如此,巫人催生了楚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家文化所崇尚的绝对自由是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要在自我与自然之间划出界限,而要物我一体,注重大我,做到天人合一。

B.心琴合一的演奏者的“心”已经不是演奏者的“本心”,而是自然的“道心”。俞伯牙受道家文化的影响,修炼成了“道心”,泯灭了“本心”,忘却了小我成就了大我。C.知音故事诞生于楚巫官文化环境中,这个故事与道家的乐山乐水非功利是一致的,而道家文化跟楚文化有很深渊源,但楚文化有其独特的精神品质。

D.伯牙琴艺是将技艺境界和心琴境界合一,在心琴合一境界忘却小我,心灵与自然融合。子期听到的不只是伯牙的琴声,更是曲调中的高山流水的悠远意境。

7.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文化具有巫官文化特征,楚人重祭祀山泽草木上界神灵,因此,他们认为自然山水具有安放生命和安放心灵的双重作用。

B.儒家的自然观是将山水和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重视伦理。庄子的自然观具有更纯粹的审美感受,强调游山玩水可以修身养性。

C.对自然山水和音乐艺术的喜爱有功利和审美境界,伯牙遇子期后“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除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喜悦外,更实现了由功利境界向审美境界的超越。D.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及诗意人生的追求是俞钟友谊的根基。远人事而近自然,遗世独立,独与自然天地往来,它必然会蔑视儒家宗法等级关系和人生价值观而表现出超凡脱

俗的性质。

现代文阅读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①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②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父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造成了他长年阴沉着的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这是他的至理名言。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得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③所以,就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得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④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地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一下“钱已收到,勿挂念”等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⑤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在信中详细地讲述了父亲来信的原因: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⑥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小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太差了,叫——金

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着一边将我的名字写成了“金祥”。“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我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⑦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被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选自2006年第1期《散文选刊》作者:金翔)8.说说父亲和“我”对“金翔”这个名字,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

9.阅读③④两段,说说“我”是怎样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的。

10.阅读⑤—⑦段内容,简要叙述一下“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我”要向父亲“忏悔”什么?

三、课外阅读

古文阅读

宁戚①欲干②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③赁车④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⑤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注释)①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②干:求见。③辟:通“避”。使……离开④ 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⑤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赁车以适齐适:到,往

B.宁戚饭牛于车下饭:吃饭

C.桓公大说说:通“悦”,喜悦

D.遂举大用之举:推荐,提拔

13.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B.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C.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D.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14.下列对桓公“所以霸”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桓公善于发现人才,听宁戚歌就能发现他“非常人”。

B.桓公举贤不避亲,虽然宁戚“击牛角,疾商歌”,桓公仍准备接见他。C.桓公能礼贤下士,赐衣冠给平民宁戚,并听取他对治国的建议。D.桓公任人唯贤,即使宁戚是卫国人,也要任用他。

15.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四、诗歌鉴赏

古诗词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6.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17.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五、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

18.请列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19.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所用的兵器分别是什么?

六、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政课(或道法课)教学时提到: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此,学校准备进行“用心上好思政课,真心寻找真善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0.你班准备进行“给自己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的研究活动,你觉得埋下的种子是“真善美的种子”的标准应有哪些?请从三个不同角度写出你的看法。

示例:这颗“种子”应是要求我们遵守国家法规的

21.在班级交流活动中,你想就“好的思政课是怎样的”这一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请你就此话题写一份交流稿。

要求:要从课堂的上课形式和讲授内容两方面来说,并写清楚你对此的认识。字数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

22.写作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行(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D.托辞.cí,匮.退——溃退,深恶.痛疾wù。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A.“排斥”:指不相容、使离开或不使进入。“排除”:消除,除掉。文中是说,我并不完全反对热闹,因此选“排斥”。“贫乏”:穷困,贫困。“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动植物难以生存。“困乏”:疲乏,劳累。“困顿”:十分劳累疲倦。文中是说,如果热闹没有精神价值,在本质上就是贫困的。因此这里选“贫乏”。“张扬”:宣扬,声张。“嚣张”:放肆;邪恶之势上升。“乖张”:形容人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昂扬”:情绪饱满高涨。文中是说,我对太宣扬的感情心存怀疑。因此这里选“张扬”。故选A。3.B

【解析】

【详解】

A.词语顺序颠倒,“表决、推举、讨论”改为“推举、讨论、表决”。

C.两面对一面,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缺主语,删除“随着”。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D.将“中学生”后边的顿号改为逗号。故选D。

5.D

6.B

7.C

【解析】

5.D.从第③段“俞伯牙鼓琴与钟子期听琴时那热烈的向往、虔诚的心态、痴迷的情感、超现实的想像,不是与娱神时巫觋的状态很相像样吗?”可以看出,俞、钟对音乐的崇尚和巫人对神灵的崇拜是一致的。故选D。

6.B.从第④段“实现了个人与自然、心与琴之间的完美沟通融合,体现了忘却小我,以天地自然为大我的宇宙精神”可以看出,俞伯牙没有泯灭“本心”,而是将个人与自然实现了完美的沟通融合。故选B。

7.C.从第⑥段第一句话“对于超越世俗等级的诗意人生的追求是二人的另一种默契”可以看出,伯牙遇子期后“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除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喜悦外,更是对于超越世俗等级的诗意人生的追求。而不是“实现了由功利境界向审美境界的超越”。故选C。

8.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展翅飞翔;“我”却因为名字的缘故,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感到孤独。

9.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哭;对父亲大办酒席时的高兴劲儿,不屑一顾;在冲出家门的时候,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每点2分,答出3点全分)

10.一开始写“我”对父亲的迷信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当读到父亲竟然能够写出“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从父亲的这个举动中感受到了父亲那份沉重的爱,并开始“忏悔”自己。

11.对父爱的不理解,对自己多年来对父亲的不尊敬和仇恨表示忏悔。

【解析】

8.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后,先对问题进行定位,找到相关段落,再根据要求提炼概括答案。父亲对“金翔”这个名字的感受在第①段“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而“我”对“金翔”这个名字的感受也在第①段“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因此答案分别是: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展翅飞翔;“我”却因为名字的缘故,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感到孤独。

9.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先对问题进行定位,再筛选提炼。题干明确要求,阅读③④两段,回答“我”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第③段“我”的不满情绪有:

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哭;对父亲大办酒席时的高兴劲儿,不屑一顾;在冲出家门的时候,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第④段“我”的不满情绪有: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

10.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我”对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集中在第⑤—⑦段。先是对父亲在信中讲他做梦的迷信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然后读到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父亲竟然能够写出“我”的名字的时候,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从父亲的这个举动中感受到了父亲那份沉重的爱,并开始“忏悔”自己。

11.这道题考查的是阅读文章后的感悟启示。回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我”之所以忏悔,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父亲给“我”取了金翔这个名字,让我的童年感到孤独。加之父亲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让“我”对他更加不满。从父亲年老后的一封来信,“我”才知道了父亲对“我”的那份爱一直融入了金翔这个名字中。因此,“我”会为这么多年来对父爱的不理解而忏悔,为对自己多年来对父亲的不尊敬和仇恨而忏悔。

12.B

13.A

14.B

15.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的原因。

【解析】

12.B.饭:动词,喂。故选B。

13.A.这句话的大意是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因此停顿应该是: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故选A。

14.B.错在“桓公举贤不避亲”,文中没有说宁戚和桓公有亲属关系。故选B。

15.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以,因为;小恶,小毛病;亡,丢弃;大美,大优点;所以,……的原因。

【点睛】

译文:

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

避开。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商调的歌来。桓公听到歌声后,牵起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就命令副车载着他。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宁戚进见齐桓公,告诉如何桓公治理国家的话。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这个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完美,衡量以后用其所长。”于是举荐任用他,并且授予他官职。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桓公掌握住这个原则了,所以才得以称霸。

16.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17.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解析】

1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关于梅花的特点,需要抓住“朵朵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来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是写梅花的颜色比较淡雅,“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写梅花的香气扑鼻。因此,梅花的两个特点就显而易见:花色淡雅,花香清幽。17.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先要把握诗句内容,再来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主要写了梅花花色淡雅,花香清幽的两个特点。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可以看出,作者对梅花这种不随流俗,保持本色,孤高自赏的品格的赞美。

18.白骨精、蜘蛛精、琵琶精、铁扇公主、牛魔王、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等。

19.孙悟空的兵器是东海的“定海神针铁”,也就是如意金箍棒。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沙僧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解析】

18.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等内容。《西游记》中的妖怪比较多,主要有: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中的铁扇公主、牛魔王;盘丝洞的蜘蛛精;太上老君身边两个看管炼丹炉

的仙童化身为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等。

19.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识记能力。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所用的兵器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特别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正是依仗着这条铁棒,大闹天宫,降妖伏魔,既打出了一个令上界天仙惊心胆寒的“齐天大圣”的名头,同时,也确保了一路坎坷危机重重的取经大业顺利完成。应该说,金箍棒在孙悟空的人生履历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而金箍棒的来历是这样的:孙悟空跑到东海龙王那里去寻宝,龙王先后拿出大捍刀、九股叉、画杆方天戟等兵器,但孙悟空总嫌太轻,不中意。当龙王表示再没有什么兵器时,龙婆龙女的适时提醒让孙悟空的寻宝活动“柳暗花明”。金箍棒这时闪亮登场了。原来它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此一神奇处。神奇处二是,平时它静静地躺在海底,默默无闻,这几日却“霞光艳艳,瑞气腾腾”。神奇处三是,金箍棒上镌刻有一行字,唤“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神奇处四是,刚开始它“约百斗来粗,二丈余长”,当悟空希望它更短些更细些时,它能“如意”地变化,最后竟能变成一根绣花针,塞在耳朵里面藏下。

20.①这颗“种子”应是要求我们有一颗热爱国家的心的②这颗“种子”应是要求我们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的③这颗“种子”应是要求我们关爱他人的.

21.能从课堂的上课形式和讲授内容两方面来说,并写清楚你对此的认识即可。语言表达要流畅。

【解析】

20.要求从三个不同角度写出所埋下的“真善美的种子”的标准。“真善美”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真善美”应该有其新的内涵。如“真善美的种子”的“种子”可以理解为热爱国家的、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的、勇于进取的、永不服输的、关爱他人与集体的情怀。

21.题干要求就“好的思政课是怎样的”这方面的话题写一份交流稿。交流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此题一定要注意围绕“思政课”来构思。根据自己课堂学习的经验,从上课形式、讲授内容两方面来说,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增加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特别要指出只要学校、老师、学生都重视思政课,思政课一定会形式翻新,会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22.例文:

成长的味道

成长已从记事开始了,记住的,都是美好的瞬间,花样的童年。你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或是想要得到的最温馨的画面,一定有童年的笑螺号,温暖的草房子,很美。成长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当你大哭着想要回家,却不得不和父母说再见的时候,你心中是否含有伤痛?当幼儿园的阿姨放下正升起的你,去抚摸,去安慰别的小朋友时,你的心中是否用出淡淡的酸楚。

可是,那只是幼儿园,你还只知道哭,刚哭完,就去和刚吵完架的孩子玩去了。那是一种纯真,一种无邪,一种童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成长的迅速,我们进入了小学。没有天真的笑脸,只知道不惹老师生气,只知道怎样考高分争得老师的欢心。一切只是为了三好生,为了报送名额。有些人,为了那些名额,居然心甘情愿把自己最珍贵的那份友谊丢弃。小学生活中,金钱和势力也显得格外重要。老师给的什么“特殊照顾”之类的,取得了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涯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在小学中,我们得到了成长的收获――知识,同时也摒弃了自己的所有――纯真。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长的滋味。

进入初中,我们还在成长,在蜕变。谈笑风生时那份无拘无束少了,换上了那个拘谨的脸庞。在学习的海洋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苦苦挣扎。成长中,我们失去了小学时的玩乐,却得到了许多知识。测试,公益讲座,课外班,名师点评,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水泼不进,倒也显得格外的充实。在反复诵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在反复运算一道解析几何题的时候,在背那些无聊的分子式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成长,究竟是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又遗失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有摒弃了什么?快乐的时候,是谁迎接你的笑脸?孤独无助的时候,谁,照亮了你心中的阴霾?

成长的滋味,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更多的是收获,更多的是体味……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要求,文题中要有“味道”一词,要抓住引导语中“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这句话来选材,写成长过程中的某一种或种种“味道”:憧憬、迷茫、感动、失落、疑惑、精彩、后悔等等。可以写一种“味道”,可以写多种“特别的味道”,一事一味,多事多味,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来表达自己品尝到某“味道”,从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感想评论各种“味道”,写作水平一般的可采用第一种写法,叙述事情谈感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采用第二种写法,品味生活,感想生活。“味道”是品出来的,是

指一种感受,所以要注意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尽量多写心理活动。值得提出的是,可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可以将一种不良的感受,比如“失落”当作良好的感受来写,强调这种感受对人的成长的作用与意义,从酸中品出甜来,这是不错的写法。文章的结尾要有所引申,品“味道”,就是品生活,品人生,考场作文,“明亮的尾巴”还是需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