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5.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7.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总结: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三)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 、选择题 △ ABg A DCB,且AB=DC,贝U / DBC等于( 1.如图,已知 B. / DCB C. / ABC D. / ACB 2 .已知△ ABC^^ DEF, AB=2, AC=4, △ 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长为( E 3.已知△ABC^^ DEF, / A=50° / B=65°DE=18cm,则/ F=_°AB= _______________ cm. 4 .如图,△ 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 AED,则DE与BC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关系是 三、解答题 5 .把△ 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边AB旋转到AD,得到△ ADE,用符号么”表示图中与△ ABC全等的三角 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6 .如图,把△ 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 DEF. 求证:AC// DF。 7 .如图,△ ACF^A ADE, AD=9, AE=4,求DF 的长. (第7 题)

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一、选择题 1 .如果△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 , 5 , 7 , △ 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 , 3x — 2 , 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则x等于( 7 A.- 3 二、填空题 2.如图,已知 B. 3 C. 4 D. 5 要使△ ABC^^ DCB,还需知道的一个条件是 AC=DB, B, D, C, E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 B 3 .已知AC=FD BC=ED 点 △ ACE^ △_____ . 4 .如图△ ABC中,AB=AC现想利用证三角形全等证明/ B=Z C, 则图中所添加的辅助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解答题如图,求证: 如图, 如图, (第4题) “ ssS'还需添加条件 若证三角形全等所用的公理是 A , E ,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FD, BC=DE, AE=FC △ ABC^A FDE (第5 题) (第 6 题) AB=AC, BD=CD 那么/ AB=AC AD = AE CD=BE 求证:/ DAB=Z EAC ,得SSS公理,

最新人教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 第六单元《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第二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 习的,教材的编排是引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来求三角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 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灵活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通过图形的拼摆,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 思考方法,在探索学习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与态度: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 2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破传统的以 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 得到发展。 2、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将所研究的三角形面积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 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 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这样,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对己有知识及其形成过程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 做准备。 2、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如果要想知道它用多少面料,你会算吗?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你们有兴趣吗?(揭示课题)(二)、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线的定义,并能熟练地画出这两种线段 2、能应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全面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二、合作交流,探讨结论 请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的特点。(三条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任意画一个?ABC,用刻度尺画BC的中点D,连结A D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让学的中线的形状也是线段生理解三角形)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用几何语言表达方式:如图在?ABC中,∠BAD=∠ C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ABC中,D是BC ?ABC中BC边上的中线。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范例1 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0∠C=600 求下列角的大小∠BAE ; ∠AEB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教师作好引导 四、巩固练习 请学生课内练习1、2教师分析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做好书本中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举一反三 面积计算

三年级数学举一反三面积计算 专题简析: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解决许多有关面积的问题。 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问题时,生搬硬套公式往往不能奏效,可以添加辅助线或运用割补、转化等解题技巧。因此,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在解题中十分重要。 例题1 把一张长为4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木板,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导航:要使剪成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就要使它的边长最长(如图),那么只能选原来的长方形宽为边长,即正方形的边长是3米。 4米 3米 正方形的面积:3×3=9米。 练习一 1,把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这张正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块长2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切割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铁板的面积是多少?

3,将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那么剪下的另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例题2 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花坛,四周种了一圈绿篱,绿篱总长20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导航:要求正方形花坛的面积,必须知道花坛的边长是多少。根据绿篱总长是20米,可求出花坛的边长为20÷4=5米,所以花坛的面积是:5×5=25平方米。 练 习 二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36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运动场有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在游泳池四周粘上瓷砖,瓷砖总长400米,求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在公园里有两个花圃,它们的周长相等。其中长方形花圃长40米,宽20米,求另一个正方形花圃的面积。 例题3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这个图形无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积,我们可以画一条辅助线,将1 3 24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 圆第4课时 圆的面积(1) (3)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5单元圆 第4课时圆的面积(1)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记得吗? 我们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 【新知探究】 (一)、定义:

1、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 2、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引导学生操作: 师:(拿出一个圆片)我们怎么剪?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直径、半径) 生:(圆的大小由直径或半径决定。)沿直径或半径剪。 师剪第一刀,再问:第二刀怎么剪? 师:我们要把圆通过剪成多份并用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多份。 将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4分、8分、16份,分别罗列排好。请学生观察四组图。 师: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你有什么发现吗? 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 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三)拼摆推导面积公式。 1、拼摆 师: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演示学生的作品。 师: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不变。 课件出示:把圆等分成不同等份时的图形的趋势。 2、推导面积公式 小组讨论:长方形各部份相当于圆的什么?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第3课时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32 18 46 4 5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高9厘米;底1厘米,高18厘米(横着画)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 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全等三角形(第5课时)

2.5.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边边边”公理的内容,能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三角 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 2、继续培养学生画图、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难点:让学生掌握“边边边”公理的内容和运用公理的自觉性; 2、重点:灵活运用“SSS ”识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请问同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得两个三角形,△ABC 与△'''A B C 全等吗?你是如何识别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剪下叠到另一个三角形 上,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只满足一个或两个边、角对应相等条件 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 等。满足三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研 究。 二、实践探索,总结规律 1、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做一做:给你三条线段a 、b 、c ,分别为4cm 、3cm 、4.8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动手画,教师演示并叙述C B A

书写出步骤。 步骤: (1)画一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c(4.8cm).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4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 (3)连结AC、BC. △ABC即为所求作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 换三条线段,再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请你结合画图、对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给定三条线段,如果它们能组成三角形,那么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识别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的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问题2:你能用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解释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吗? (我们已经知道,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三条边就分别对应相等了,这两个三角形不但形状相同,而且大小都一样,即为全等三角形。) 3、问题3、你用这个“SSS”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 4、范例: 例1 如图19。2.2,四边形ABCD中,AD=BC,A B=DC,试说明△ABC ≌△CDA. 解:因为AD=BC,AB=DC, 又因为AC是公共边,由(SSS)全等判别法,可知 △ABC≌△CDA 5、练习: P84 练习1、2 图 24.2.2

(完整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1、把7个边长3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张长60cm,宽40cm的长方形彩纸, (1)剪成边长是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2)如果剪成边长是10cm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如果剪成边长是15cm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小红家准备在客厅铺上方砖,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每块2元) 2dm(每块5元) 4、有一块长25米,宽9米的长方形草坪,中间留了条1米宽的小路,把草坪平均分成2块,求每一块的面积是多少? 9m 25m 5、如图,四周是四块草地,中间是水泥地。 每块草地都是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 (1)、草地的面积共是多少?10m (2)、水泥地的面积是多少? 6、小明想在数学书上贴一些贴画。他的数学书30cm 第一种是边长2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1角钱; 还有一种是边长3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2角钱。 (1)用第一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2)用第二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3)用哪一种贴画比较划算? 7、某学校的礼堂地面铺上彩砖共需820块,每块彩砖的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1)、学校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铺这种彩砖,每平方分米的工料费是5分钱,共需多少钱 8、有一块小麦实验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这块小麦实验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9、有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块玉米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0、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 11、一间礼堂长12米,宽8米。用8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完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1、一个长方形植物园的面积是24公顷,这个植物园的宽是400米,它的长是多少米? 。  11.一个长方形菜地宽27米,比长少17米,给这块长方形菜地围上篱笆,要用多少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第四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明确给出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及三角形概念、表示法、内角和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基于学生在上一节中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并对三角形的角关系也能很好理解.教学中注重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能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会按边对三角形分类并掌握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现实情境引入、认识等腰三角形及按边对三角形分类、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基础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我检测。 第一环节现实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椭圆框内: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 )在上面的三角形中各自的边长有什么关系?有等腰三角形吗? 活动目的: 本活动在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类比想到第二问,体会如何按边来分类,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圆的面积 同步测试D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圆的面积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0分) 1. (1分)填表.(从上到下顺序填写。保留两位小数。) ________ 2. (3分)(2019·翔安) 半径2厘米的圆,直径是________厘米,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3. (2分) (2020五上·芙蓉期末) 把一个木质的平行四边形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________,它的面积________。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4. (1分)(2018·绍兴) 如图,4个大圆与5个小圆排起来一样长,如果大圆的直径是2.5厘米,那么一个小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5. (2分) (2021六上·云浮月考) 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时,圆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 ________平方厘米。

6. (1分)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cm,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7. (2分)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8. (2分) (2019六上·芜湖期末) 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9. (2分)(2016·德江模拟) 半径2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判断对错) 10. (2分)小圆的直径是5厘米,大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大圆和小圆的面积比是2:1。(判断对错) 11. (2分)判断对错. 两个相等的半圆可以拼成一个圆 12. (2分)半径为2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按要求做题。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9六上·龙华) 以O为圆心,画出周长是6.28厘米的圆(标明圆心、半径),并计算出该圆的面积。 四、解决问题。 (共4题;共31分) 14. (5分)什么是周长?用你喜欢的颜色描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15. (5分)学校准备在一块长为15米、宽为12米的长方形空地上建一个圆形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尽可能的大,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 (15分)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1)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分课时练习及答案

A · E C D (第5题) ^ B C D E (第4题) A O 《 B C (第1题) A B F E ) C (第6题) A @ F E D (第7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DCB ,且AB=DC ,则∠DBC 等于( ) A .∠A B .∠DCB C .∠ABC D .∠ACB 2.已知△ABC ≌△DEF ,AB=2,AC=4,△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 二、填空题 3.已知△ABC ≌△DEF ,∠A=50°,∠B=65°,DE=18㎝,则∠F=___°,AB=____㎝. 4.如图,△ABC 绕点A 旋转180°得到△AED ,则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5.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边AB 旋转到AD ,得到△ADE ,用符号“≌”表示图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 6.如图,把△ABC 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 . 求证:AC ∥DF 。 7.如图,△ACF ≌△ADE ,AD =9,AE =4,求DF 的长. .

A ; D B C (第2题) A F E : D B (第3题) A B C (第4题) 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一、选择题 1.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等于() A.7 3 B.3 C.4 D.5 二、填空题 2.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还需知道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 3.已知AC=FD,BC=ED,点B,D,C,E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还需添加条件___,得△ACB≌△FDE. 4.如图△ABC中,AB=AC,现想利用证三角形全等证明∠B=∠C,若证三角形全等所用的公理是SSS公理,则图中所添加的辅助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 5.如图,A,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FD,BC=DE,AE=FC. 求证:△ABC≌△FDE. 6.如图,AB=AC,BD=CD,那么∠B与∠C是否相等为什么 % 7.如图,AB=AC,AD = AE,CD=BE.求证:∠DAB=∠EAC.、 D C E F B A & (第6题) A B ( D D C E B A (第7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优质教案.doc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P91~92例2及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3.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出的?(演示推导过程)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二、互动新授 l.谈话: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佩带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如果要想知道它用多少面料,要怎样解决呢?(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追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猜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2.请每个小组拿出三角形学具,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每组都有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师提出操作要求: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并思考: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这里不让学生回答,而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共16课时)

课题: 11.1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 累计1课时 编写人: 备课组长: 审查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检测) 二、课前预习 1、 阅读教材2——3页 2、填空 (1) 叫做全等形 (2) 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4)“全等”用 表示, 读作 。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3.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οο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三.合作探究 D D B D B E B C

例1.已知如图(1),ABC ?≌DCB ?,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 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例2.如图(2),若BOD ?≌C B COE ∠=∠?,.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若ADO ?≌AEO ?,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 (图1) (图2) ( 图3) 例3.如图(3),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ο105=∠=∠AED ACB ,οο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 三、疑难点拨 1、如图,已知△ABE ≌△ACD , ∠ADE=∠AED,∠B=∠C,指出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五、当堂训练 教材4页的1、2题 六、小结提升 1、你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 2,、教师补充。 展示 点评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七、课堂作业 1、 教材4页1、 2、3 课后反思: 课外练习p4 4 课辅p1 变式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提高

三年级面积提高 一.知识点回顾 通过数学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会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它们的面积。但是有些图形不是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分、补、移、变形等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利用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公式: 复习检测题: 1、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已知长是8分米,求宽是 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正方形的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已知长方形的长是5m, 宽是3m,求正方形的面积? 4、在长是12m,宽是8m的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面积又是多 少?

5、在一个面积长是5米,宽是6米的花布上剪出面积是3平 方分米的手帕多少个? 6、在长是12米,宽10米的教室铺边长是20厘米的地砖,可以铺多少块? 7、小明要为家里客厅铺地砖,地砖的样板如图所示。 小明买小瓷砖需要买200块刚好铺满,如果小明要买大瓷砖需要买多少块? 比较一下,买哪种瓷砖比较划算?

二.例题精讲及反馈演练 例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 分析:本题中图形可以通过分割或添补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40 2030 30 反馈演练1:计算图形的面积: 例2右图为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标准游泳池。它的四周铺设了宽2米的白瓷地砖(阴影部分)。求游泳池面积和地砖面积。 分析:本题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通过相关标准图形相加减求出。 反馈演练2:有一块菜地长16米,宽8米,菜地中间留了宽2米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四块,每一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第2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

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1内容及P92例2,完成教科书P92“做一做”第1~3题和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空间观点和初步的推理水平。 3.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问题。 师:求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其实是求红领巾的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是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 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学情预设】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 师: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自主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 2.分组活动,动手操作。 师:想好了吗?(想好了)我们现在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究之前先听清楚操作要求。(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学生4人一小组,展开操作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分享探究过程和结果。 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学情预设】预设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结合学生的展示,课件演示。 预设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学生上台展示后,课件演示。 预设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推理过程跟前面的基本相同,此时能够直接说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预设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学提示】 展示交流时,教师结合巡视的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1.1 认识三角形(2课时) 教案

1.1 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 2、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合适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简单的几何问题 4、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的性质是本节重点。 2.例3是立体图形,涉及的角之间的关系不易辨认,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1,合作学习: ①请每个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已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或剪)下来,然后把这三个角拼起来,然后观察这三个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②请学生归纳这一结论,教师板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 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应用 ①口答:△ABC中,∠A=45O,∠B=60O,求∠C ②△ABC中,∠A=57O18,,∠B=46O49,。求∠C ③△ABC中,∠A=∠B,∠C=110O,求∠A,∠B ④△ABC中,∠A:∠B:∠C=1:2:3,求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由上题得出图中三角形的形状 ①②得出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锐角三角形 ③得出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钝角三角形 ④得出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一个三角形为Rt△,那么它的其余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外角:①定义: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相邻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由图得:∠ BCE+∠ACB=180O而∠A+∠B+∠ACB=180O∴∠BCE=∠A+∠B 从而得到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外角也并不一定绝对,要会看一个角之是内角还是外角。 5、练习:1)△ABC中,∠ACD=120O∠A=50O ,求∠B、∠ACD

第三课时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

第三课时探索圆的面积公式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首先估算飞标板的面积。因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需要将圆形转化为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而转化的关键是要把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近似三角形),再剪拼。而飞标板表面的图案恰好把圆形等分成了20份,估算这块飞标板的面积,需要将每个小扇形看做小三角形来进行。这种估算的思路,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估算的策略,也可以为后面剪拼活动作铺垫。因此教材设计了估算飞标板面积的活动。教材呈现了两种估算方法:一是先估算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估算飞标板的面积;二是把飞标板剪开,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飞标板的面积。接着是,小组合作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材先后将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再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启发学生推理并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讨论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这里涉及到了数学中的逐步逼近的方法,就是采用某种方法,使一个近似的图形逐步逼近精确图形。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用推导出的圆面积公式计算飞标板的面积。 教学建议: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而“化曲为直”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教材注重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这个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先出示圆形图案的飞标板,让学生说一说不同区域的作用,并解释投中中心分值最大的道理。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到飞标板被平均分成了20份,每份都像一个小三角形。教师提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只是估算飞标板面积”的要求,让学生讨论怎样估算。鼓励学生试着估算,交流学生的估算方法和结果,教师板书。另外,教学飞标板的面积还可以这样求:把飞标板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飞标板的面积。 在估算了飞标板的面积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知道就压缩了探究过程,可以鼓励他们验证这一公式的正确性。教材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即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由此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初步感知: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中渗透极限思想。在操作的基础上,分析原来的圆和拼成后的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要让学生剪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16份、32份进行拼摆,操作体验。二是要重视分析推导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拼成的图形,分析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r),高相当于圆的半径(r),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圆的面积等于“r×r”;再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的面积等于“r×r”。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极限”思想时可能有困难,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等分64份或者更多份的过程,激发学生开展想象。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试一试”用圆面积公式计算飞标板的面积,鼓励学生直接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60、61页。 教学目标: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 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 1、出示P60出示情景图 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同学们从题目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 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一个边长为9d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那么第一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 自己试着算一算。该怎么算呢? 学生计算,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 点名会的学生版演,并讲解。 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 1215 (平方分米) 三角巾的面积:9×9÷2 = 40.5 (平方分米) 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 = 30 (块) 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135÷9×2 = 30 (块) 第二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 这样算的话可以做34块。 140×10=1400 (平方分米) 140÷40.5≈34(块) 可是老师告诉大家,第二块布做不了34块。为什么呢?大家分组讨论交流一下。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P61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出你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 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 1215 (平方分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3课时 圆的面积

第3课时圆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7~49页。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转化能力,因此在本节课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可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飞镖板面积、动手操作、讨论等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可行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感受转化和无限分割等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圆面积的剪拼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下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爱好可真多,咱们看看亮亮喜欢什么? (多媒体显示) 生:是飞镖板! 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飞镖板被平均分成了20份,每份都像一个小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要估算一下飞镖板表面的面积,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生1:把飞镖板的表面看作是由20个小三角形组成,每个小三角形的底约是圆周长的元,高可近似地看作圆的半径。先求出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出20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生2:我们把飞镖板剪开,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约为圆周长的一半,宽可近似地看作圆的半径,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师: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呢? 二、新授 I探究公式。 (1)确定策略。 师:我们知道,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猜测的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来想办法验证一下。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我们是利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 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生:都是通过转化,把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应用旧知类比迁移。这样,既实现了有意识地学法指导,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