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周敏凯

摘要:贫困问题是世界普遍现象,发达国家主要是基本发展权利为主的相对贫困

问题;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温饱与基本生存问题。发达国家有自己的贫困线标准与“扶

贫”政策,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也制订了一个统一标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

减贫、扶贫工作上成绩显著,近期正在拟定新的贫困线标准计划,将与世界银行贫困线

标准基本接轨。中国的扶贫重点已从“温饱扶贫”向“发展扶贫”转移,显示了中国共

产党与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消除社会贫困现象与遏制贫富差距的决心与魄

力,尽管这还只是第一步。

关键词:全球贫困问题;国际贫困线标准;中国调整贫困线标准计划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8)10-0020-05

作者简介:周敏凯,同济大学国家社科基地首席教授、法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上

海200444)

一、全球贫困问题的基本特点

贫困问题是个全球问题,但是不同的国家贫困问题的性质与特点不尽相同。

贫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是个普遍问题,既有绝对贫困现象又有相对贫困现象。不少发展中国

家存在数量较大的绝对贫困人口,这些人群连最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也不能够满

足;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相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要比绝对人口数量更大,这些人群仅仅满足了最基本

的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勉强维持温饱。

贫困问题在发达国家主要具有相对贫困性质,发达国家的社会贫困者,一般包括“贫困人

口”与“极度贫困人口”两部分,后者是相对更贫困的人群。但也只是富裕社会中的相对贫困

者,主要是那些丧失正常劳动力与基本生存技能而陷入相对困难的人群,他们依赖较完善的“福

利国家政策”,基本上不存在温饱问题。发达国家的所谓“极度贫困”人口,与发展中国家“绝

对贫困”人口的贫困性质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全球贫困问题的性质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解决基本生存

权利与“温饱问题”,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要解决全面的生活水平与生

活质量问题与发展权利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政府扶贫工作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社会财富积累也飞速增加。与此同时,社

会财富分配差距出现不断扩大趋势,贫困问题日益成为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20

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周敏凯: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据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介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2004年为3·21: 1, 2005年为3·22: 1,

2006年扩大到3·28: 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如果把各种福利因素计算在内,我国

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更大。即使在城市,贫富差距也在扩大,全国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

的差距,从1978年的1·6倍扩大到2006年的4·7倍①。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与部分城市贫困者依

然贫困拮据。

新时期,各级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实施的“扶贫帮困”政策不断出台,“扶贫”工作成为各

级政府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显著。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出版的《中国发展报

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从1981年到2004年间,中国贫困率从

64%锐减到10%,减贫人

数占了所有东亚国家的81%。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称赞道:“中国减少贫困的速

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每天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的中国人口比例,从1981年的63·8%减少到了20

年后如今的16·6%。”②

显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贫困问题,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

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与“温饱问题”。

三、全球扶贫政策与贫困线标准的制定

当贫困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普遍问题时,各国政府就开始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各国国情不

同,政府扶贫政策也不尽相同。制定贫困线标准成为各国政府制定“扶贫”政策的前提条件。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更多关注改善贫困者的温饱条件与基本生存状况,因此其贫困线

标准以维持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为基本标准。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政府更多关注贫困者的劳动知识技能的培训,就业机会的创设,获得更

多平等发展机会,贫困线标准则以维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质量与发展权利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为

最基本标准。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标准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并没有更多

关注全球贫困问题,也没有制定统一的贫困线标准。

20世纪60-70年代,美、欧发达国家以福利国家政策为基础,开始承认贫困现象,并着手

制定各国社会救助与贫困线标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球化进程中,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发展

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成为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根源之一,全球共同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这一挑

战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国际组织开始尝试制定统一的国际贫困线标准,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扶

贫援助计划。

1·发达国家贫困线标准的制定

冷战后期国际关系趋向缓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有了长足进展。发达国家开始承认贫

困现象存在,关注内部相对贫困与社会救助标准问题。

(1)欧盟国家贫困线标准制定

20世纪80年代,欧共体组织为了确定成员国的贫困程度与社会保障标准,以便统一劳动力

市场,由欧共体中央统计局于1985年对欧共体各国的贫困率进行测算

比较,以便制定欧共体统

一的贫困线标准。当时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国别贫困率。即各成员国平均家庭消费支出的50%为本国的贫困线标准。1985年欧共

体内贫困率最高的国家是葡萄牙约33%,随后是爱尔兰、西班牙和希腊,贫困率分别在18·4%

到19·5%之间,英国为18·2%,法国和意大利在15%左右,比利时、丹麦、德国和荷兰的贫困

21

②[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中国市场经济进展的又一大步》,《文汇报》2006年3月24日。

陈钊:《为什么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望东方周刊》2008年7月9日。

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周敏凯: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率最低,约占人口的6%到11%之间。

二是欧共体统一贫困率。即以欧共体平均家庭消费支出50%为欧共体统一的贫困线标准,

成员国的贫困率位次基本类同。葡萄牙当年的贫困率仍然最高,达69·5%,西班牙32·4%,爱

尔兰25·6%,希腊20·9%。英国人均GDP较高,但贫富差距大,贫困率高达15·8%,位列第五。

比利时、丹麦、荷兰和德国都在1%到7%之间①。

随着马斯特里克特条约的签订,欧洲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欧盟开始制定新的统一贫困线标

准。

(2)美国贫困线标准制定

与欧洲发达国家起步早、较完善的“福利国家政策”相比较,美国早期社会福利相形见绌,

政府很少承担社会救济的责任。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在1929年的社会福

利开支仅为9000万美元。30年代大萧条危机时期,罗斯福推行新政,政府建立一些救济组织,

政府支出的社会福利开支才上升至466亿美元②,但在危机过后又大幅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战后60年代越战期间,美国经济社会危机严重,约翰逊总统提出“向贫困宣战”的口号。

1965年首次制订全国统一贫困线标准,政府扶贫与社会福利开支开始逐年增加。1965年为383

亿美元, 1968年上升为805亿美元, 1975年为1194亿美元, 1993年为3240亿美元(占GDP的

5%), 1995年为3787亿美元, 2000年为5517亿美元,超过国防开支③。美国政府的贫困线标准的制定,参考当年的物价指数,确定该年的四口之家贫困线标准。

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与测定方法

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与测定方法 马蔚云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内容提要】本文对俄罗斯贫困线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讨论了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与影响因子;其次,考察了俄罗斯贫困线的测定方法与具体实践;再次,分析了俄罗斯贫困线现状;最后,阐述了俄罗斯国内关于贫困线的优化思路。【关键词】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测定方法【作者简介】马蔚云,1966年生,辽宁大学世界经济博士后、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150080) 俄罗斯贫困线制度已经有16年的历史,在贫困居民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贫困线在指标选择、价值评估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俄罗斯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线的制定和测定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一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与影响因子 (一)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 贫困线(чертабедности)是对贫困的度量。在测定贫困线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贫困的理解不同,测定贫困线的标准和方法也很不相同。然而,贫困的量化指标体系仍然有一些共同的量化特征,据此可以归纳出贫困的量化指标体系。在国际上,贫困线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和主观贫困线。 在俄罗斯,绝对贫困线一般称为“最低生活保障”或“最低消费篮子”,

亦称“贫困界线”、“最低消费预算”、“最低生活保障预算”、“最低物质保障预算”、“最低福利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极限”、“最低生活标准”或“最低生活水平”等。按照俄罗斯1997年10月24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最低生活保障法》的解释,是指在社会发展阶段能够保障居民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和维持人的劳动能力和健康所需要的费用。国际上确定绝对贫困线一般有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马丁法和数学模型法。 根据本国国情,俄罗斯在实践中采用标准预算法,即根据人们生存的需要来制定贫困线。标准预算法亦称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必需品法、生物学法或营养构成法,是传统的计算贫困线的方法。俄罗斯在采用这种方法确定贫困线时,以10%的最贫困家庭最低食品、非食品商品与服务的消费、税收和缴费占支出的结构为基准,确定基本生活品的种类和标准。 (二)俄罗斯贫困线的影响因子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贫困线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最小需求和收入。最小需求反映的是社会公认的最低福利水平,收入是可使用的资源。影响到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因子主要有测量单位、指标选择、家庭规模和结构、时间跨度、区域影响和价格指数。俄罗斯也不例外1。 1.测量单位。个人(индивид)、核心家庭(семья)和住户(домохозяйство)是三种可使用的建立贫困线的测量单位,各国在制定贫困线时通常使用住户作为测量单位,个人有时也在进行1该部分的讨论主要受到了王荣党的观点的启发。参见王荣党《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中国贫困现状

中国现在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14.8万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含城市)、线(沿边境贫困带)并存的特征,贫困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按照联合国人均消费1.2美元的贫困标准,我国还有1.5亿贫困人口,大体分布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由散步逐步向某些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域集中。同地理环境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进入21世纪,贫困人口大多数集中在我国山西、山西、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和云南、广西、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率低,生存条件恶劣,一直是中国农村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贫困人口57%的所有收入仍然来自农业,贫困人口对农业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此外,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对贫困的影响仍然很大。2005年,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地区,52%的人口分布在山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人力资本缺乏作为导致贫困的一个原因,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低教育的人口和健康状况不良的人口,贫困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普通人口。 中国扶贫政策可分为三类,即开发式扶贫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惠农政策。中国扶贫政策的突出特点,就是城乡扶贫长期采用双轨制的扶贫方式。开发式扶贫政策主要针对农村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侧重于生产性开发;社会保障政策至今主要以城镇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此外,惠农政策包括医疗、教育,税改等很多政策,主要不是针对贫困人口。而是采取了选择贫困县、贫困村的区域瞄准办法。贫困人口没有能从扶贫开发中同等受益,扶贫开发带来的好处更多地被贫困地区内部的中等甚至高收入家庭享用。部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如信贷扶贫到户贷款的回收率很低。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 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口的分布也表现出零星性的特点。我国贫困人口零星分布还表现为牧区人口、库区人口、高山高寒人口、边界人口、雷区人口、船民人口等等。(4)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5)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

对农村贫困线及贫困发生率的反思上

对农村贫困线及贫困发生率的反思(上) ——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 2013-02-07 09:43:17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内容提要:目前,不同的机构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农村贫困线与贫困发生率,同时,各地在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健词:贫困线,贫困发生率,低保标准,低保覆盖率 一、研究背景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中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

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2011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这个标准与“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工作定位相一致,且与各省份自定扶贫标准的情况也基本一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提出了制定地方扶贫标准的意见,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地方扶贫标准的平均值约2200元。 提高扶贫标准,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阶段、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伴随着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贫困程度明显缓解,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均大幅下降。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2005年提到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脱贫人口占发展中国家脱贫人口的75%。中国的反贫困成就得到了国内外贫困研究学者、国际组织和其他扶贫组织的广泛认可。但是,关于中国当前的贫困程度和规模,特别是对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和贫困发生率的客观性却有很大的争议。 依照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①中国农村贫困线标准是在1985年、1990年、1994年和1997年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分户资料测算制定的,其他年份则按照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更新。该贫困线标准的基本设定方法符合国际规范,首先是确定了最低的营养需求,国家统计局将最低营养需求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其次,根据一定比例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测度是贫困研究的基础,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重要依据。 Sen(1976)指出,贫困测度必须要面对以下两个问题:(1)贫困的识别;(2)利用贫困的信息构造贫困指数。建立在正确选择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贫困测度,才能更好的为反贫困事业做出贡献。 早期的贫困测度中,贫困识别是依据居民收入或支出的高低。(在贫困主体的识别过程中,贫困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是根据当地居民生活的最低保障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各国贫困标准的设置不尽相同。贫困标准(即贫困线制定)上,根据《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1期,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营养标准设定食物贫困线,并用回归计算方法推算出非食品贫困线,再将食品贫困线与非食品贫困线相加得到贫困线。但中国的贫困标准被认为相对较低。)而这种单维贫困测度,以收入或支出作为贫困标准,忽视了个体的脆弱性和贫困的长期性,个体的健康、教育、财产状况以及公共品的可获得性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贫困程度。 杨改兰一案中,13年其家庭总收入为元,在12月的低保户动态评议上,因为家庭收入高于当年农村低保标准,核销了低保资格。这就是以收入为贫困标准的体现。虽然在这一惨案中,我认为低保资格的撤销并不是悲剧造成的主要原因,心理的病态和教育的贫穷才是主要的原因。她的生长环境导致她的心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又缺乏关注和因其缺乏教育而没能及时采取纾解干预手段,种种矛盾叠加,让杨改兰长期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无法纾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贫穷”。 Sen(1999)认为,贫困应当被视为基本能力的剥夺。“能力贫困”意味着人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难以借助于现代教育、信息扩散、知识外溢、社会资本积累等效应来充实自身的经济能力,以致人力资源含量、知识与技能水平极低,在发掘经济机会、参与经济政策决策、增加对自身的投资、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创新性经济活动中获利、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等方面“无能为力”。所以要正确衡量个体的贫困程度,就必须从多个维度来考虑个体被剥夺的状况。

2021年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调查报告

2021年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调查报告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1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 _%;15012021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021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 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 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 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 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 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 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

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 _______镇6个,_______镇6个,_______镇6个,巡检镇4个,_______镇4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此外,_______镇和 _____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 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 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 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 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 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1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 百分点。

2019贵州贫困户标准线

2019贵州贫困户标准线 贵州贫困户的标准 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3050元(2010年2500元不变价)的;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2855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 建卡贫困户的标准 1.四进 一、2016年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农户,预计2016年稳定越过贫困线的年收入为3600元; 二、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户; 三、无房且自己无力修建的农户,只有一套唯一住房且是危房自己无力改造、目前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无力整修的农户; 四、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医疗报销、各类保险和各类救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2.七不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不能评定贫困户: 一、是2017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农户; 二、是2014年以来购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不含因灾重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国家统征拆迁房屋)农户; 三、是家庭拥有或使用享受型轿车、船舶、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农户; 四、是家庭办有或投资企业,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在正常经营正常纳税的农户;

五、是家庭成员中有正式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员、村四职干部(因重大致贫原因的村干部除外)家庭; 六、是举家外出一年及一年以上,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家庭; 七、是其他明显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标准的情形。 建档立卡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农户自愿书面申请; 第二步,村民小组民主评议(第一次公示); 第三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及驻村干部组织入户调查核实; 第四步,农户确认; 第五步,村级民主评议(第二次公示,参加民主评议人员由全体村民代表,在村乡镇(街道)党代表、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驻村工作队或驻村干部,要有会议记录、民主评议人员签到表、影像资料,要逐户评议,获赞成票过半方可纳入。); 第六步,乡镇审核认定(对外公告); 第七步,信息录入更新;第八步,数据比对清洗。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2010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吉林省扶贫标准为2736元。2014年中央扶贫标准为3050元,吉林省扶贫标准为3720元。贫困县标准: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占60%权重(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各占80%与20%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数(占全国比例)占30%权重;人均GDP低的县数、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数占10%权重。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为标准,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为1500元;人均GDP 以2700元为标准;人均财政收入以120元为标准。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总体小康)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1]本合格县比重100%。 省、市、县三级联动包村落户,全省千个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万名以上干部包户,百万名以上党员参与,对全省1500个贫困村、43万户贫困户、84万贫困人口落实包保任务。 我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83.9万人(截至2014年年底)、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总体目标到2018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

目前我国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 第一,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以7.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但中国总体上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解决老年人贫困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九五”以来,根据赣南的实际,我市创新发展思路,提出赣南的希望在“山”,希望在“路”,希望在“非”(非公有制经济),希望在“外”(向外招商引资),希望在“特”,确立了“开放带动、民营突破、城镇辐射、特色兴市、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几年来,全市上下以“缩差距、略高于、站前列、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千方百计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2.77亿元;财政总收入23.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3元。预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市贫困人口的生产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到2001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48元,贫困老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 第二,构建符合市情、县情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是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的重要保障。我们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目前,我们还处于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创新,量力择路。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一是在城镇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将实际收入低于所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最低保障金;在农村,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完善社会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二是扩大“低保”覆盖面,逐步做到“低保”覆盖全部城镇和农村,并随

中国贫困线划分

一夜醒来,将近4000万中国人发现自己被纳入到贫困人口的群落里。 一项由国务院扶贫办正在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将把过去的底线抬高。其政策出发点在于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将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支付能力。目前,扶贫办正向它的26个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在修订之后择日向国务院报批。 如果这个贫困线提高至年收入约1300元的初稿最终得到国务院认可,中国的贫困人口将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人从中国扶贫优惠政策中获益。 2007年,中国的贫困线划定在1067元。而1300元的新标准,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首次达到了日收入1美元的国际标准。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数项政策叠加下,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 上调贫困线 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 其实,中国贫困线过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银行将每人每日1美元定义为最低标准的贫困线,中国距此标准尚有一段距离。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贫困线的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扶贫第一要务是找到目标人群,而寻找目标人群的核心就是确定贫困线。1985年在设定贫困线的时候,人均GDP两三百美元,但是现在增长了近十倍,我们仍然实行很低标准的扶贫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汤敏说。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此后,这项工作便列入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日程中,成为2008年扶贫办的"头等大事"。 "提高扶贫标准,既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又要考虑到现实的财力状况。"国务院扶贫办一位官员告诉本报。 这位官员表示,在方案的初稿中,这条贫困线按照购买力计算达到了每人每日1美元的标准。 中国式扶贫 随着贫困线的提高,中国的贫困人口也会随之浮动。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调整之后,中国的贫困人口估计会在7000万到8000万之间。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320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低收入人口2841万。 新的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数一直被认为是敏感内容,不过有学者认为大可不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成效有目共睹,减少的贫困人口达2亿多人。在这个背景下修订贫困线,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并不会抹杀它过去的成就。 中国的大规模扶贫始于1986年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的建立,这是个由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2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最高扶贫机构,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1986年前的7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5亿,但是这种减少在地区间是不平衡的,一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贫困相对其他地区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觉得需要解决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于是成立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看来,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扶贫办在大的政策、战略制定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大量议事协调机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试析全球贫困问题与中国贫困线标准调整计划 周敏凯 摘要:贫困问题是世界普遍现象,发达国家主要是基本发展权利为主的相对贫困 问题;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温饱与基本生存问题。发达国家有自己的贫困线标准与“扶 贫”政策,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也制订了一个统一标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 减贫、扶贫工作上成绩显著,近期正在拟定新的贫困线标准计划,将与世界银行贫困线 标准基本接轨。中国的扶贫重点已从“温饱扶贫”向“发展扶贫”转移,显示了中国共 产党与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消除社会贫困现象与遏制贫富差距的决心与魄 力,尽管这还只是第一步。 关键词:全球贫困问题;国际贫困线标准;中国调整贫困线标准计划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8)10-0020-05 作者简介:周敏凯,同济大学国家社科基地首席教授、法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上 海200444) 一、全球贫困问题的基本特点

贫困问题是个全球问题,但是不同的国家贫困问题的性质与特点不尽相同。 贫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是个普遍问题,既有绝对贫困现象又有相对贫困现象。不少发展中国 家存在数量较大的绝对贫困人口,这些人群连最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也不能够满 足;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相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要比绝对人口数量更大,这些人群仅仅满足了最基本 的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勉强维持温饱。 贫困问题在发达国家主要具有相对贫困性质,发达国家的社会贫困者,一般包括“贫困人 口”与“极度贫困人口”两部分,后者是相对更贫困的人群。但也只是富裕社会中的相对贫困 者,主要是那些丧失正常劳动力与基本生存技能而陷入相对困难的人群,他们依赖较完善的“福 利国家政策”,基本上不存在温饱问题。发达国家的所谓“极度贫困”人口,与发展中国家“绝 对贫困”人口的贫困性质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全球贫困问题的性质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解决基本生存 权利与“温饱问题”,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要解决全面的生活水平与生

关于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的日趋开放,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正渐渐与强大交轨,而在中华民族步履坚定的迈向万丈光芒时,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却不得忽视她强大的身影背后藏匿的黑洞。关于这个黑洞,这里要研究与调查的是贫困问题。 调查期间,我们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的到下列数据和事例。 一、关于留守儿童 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万,当中有 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顾,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 是独自一人生活,团圆是他们每一个人的梦,而读书对他们来 说,更是一个神圣的理想与渴求,他们的童年,就是在这些痛 苦与希望中挣扎而过。贫穷,给他们幼小的眼睛带来了数不清 的泪水。 二、关于失学人口 失学人口也称流失生,是指学龄岁因种种原因未在校学习,流 失在各级学校之外的人口。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流失现象非 常严重,据相关统计,累计到年,我国共有失学儿童亿,根据 小学入学率的统计资料,仅年一年全国就有万小学学龄儿童没 有入学,在已入学的学生中,还会有的人中途流失。在小 学毕业的学生中有继续升入初中,在这部分人中,又有的学生

辍学,留下来坚持到毕业的学生只有有机会入高中学习,还不 到初中毕业生的。 三、关于艾滋村 从世纪年代到年代中期,血站着一以救死扶伤、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被一些利欲熏心、谋取暴利的人看中,血站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河南省某地正一度曾有个血站成立,仅这个县城就办了个,其中有私营的、卫生医疗部办的,也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办,有技术的、有条件的办,无技术、无条件的也办。 他们死死拽住了贫困人口急于求钱的伤口。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摆脱贫困,纷纷加入了卖血者的行列,卖血被当成了一种有效的致富门路。当时,这个县城一个小型血站登记挂号的卖血者竟达到多人,血站每天接待卖血者达人至人。这一赚钱的方式确实为一些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也带来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浩劫,艾滋病已悄悄的走近了他们。 这些,就是目前人们关注的贫困问题的一些具体表现。贫穷,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在数千万人民的心上,留守儿童、失学儿童、艾滋村,这样的名词,我们早已屡见不鲜,可是除了心疼之外,我们又能怎样,单个的公民单个的心愿是不足以解决他们的问题的。经济大潮之中,迫于生活窘迫,农业收入低,种地所获甚至不能满足温饱,低下的生活水平迫使大批的贫困人口留走于各大城市之间,他们的经济困难,工作时间不定,居无定所,处于生活底层,从事清洁工、保安、建

贫困线相关理论整理

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学术定义 1、贫困线是指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因自然、社会、经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减少或中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会救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给予经济或实物方面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贫困线救济制度。 2、贫困线的实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社会公认标准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 3、贫困线是指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必须消费的最低费用线它是衡量城镇居民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数量界线。 4、所谓“贫困线”是指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 5、所谓贫困线,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人们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用价值量表示)。 6、贫困线是指的绝对贫困线,它是以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的。贫困线首先要估算出食品贫困线,因为贫困阶层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必要的营养。 7、贫困线的划定既有客观的基础——最低要求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又包含了主观的成分——对“必需品”的认定。 界定标准 绝对贫困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接受由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农村贫困线,把它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该贫困线设定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首先,确定一种营养标准,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根据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这一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最后是确定“非食物贫困线”,简单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观地确定食物贫困线在整体贫困线中的比例,也可以参照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来确定这一比例。 发展贫困线 农村的贫困线是建立在生存贫困的观念上的,该贫困线被用来识别处于生存困难的人群,而城市贫困线已经超越了生存贫困的观念,贫困线不仅包括为了保证最低的营养所需要的购买食品支出,还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的基本支出。一定意义上,城市贫困线是建立在发展贫困的观念上的,用它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不仅包括了生存贫困人口,也包括了发展贫困人口。. 标准上调 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3万亿元,增长42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雯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过亿居民人为“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应至少提高

中国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

中国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 据新华社电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昨天在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胡锦涛强调,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 ■解读 更接近国际贫困标准线

更多低收入者享受扶持 提高扶贫标准,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更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政策的扶持,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原副所长杜晓山表示,提高扶贫标准,有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次,体现了中央对贫困问题的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扶持力度。 过去一直说贫困人口减少,但事实上实地了解后会发现,贫困人口和地区存在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诸如入学、医疗等问题,所以以前单纯说贫困人口减少,不够实事求是。 据新华网消息,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释疑 1 标准上调考虑物价及收入状况 2300元是如何制定的? 2300元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根据会议发布内容,2300元是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说,我国1986年制定贫困标准时,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目前,2300元的贫困线应该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民购买力、农村物价上涨、国际贫困标准等因素。 赵树凯认为,2300元的标准与2009年相比,提高92%,幅度较大,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地区的重视,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决心。

农村贫困的界定标准

确定新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要标准有:贫困人口的数量、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和基本生活水平。还包括财政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 (一)农村贫困的界定标准 贫困,是人们生活、收入差距的一个相对概念。在当今世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贫困,也称极度贫困,是指难以生存的问题。世界银行把每人每天的消费支出低于一美元视为绝对贫困。一类是相对贫困,是指当一部分人或一个家庭的收人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生活状况,即不公平的问题。世界银行认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只有(或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1/3,便可视为相对贫困。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缓解和消除贫困,尤其是消除农村的绝对贫困,是关系全局的当务之急。本世纪末,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消除绝对贫困,即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各个国家由于国情、国力和贫困人口的分布不同,对绝对贫困人口的收入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但都以能维持生存、参与生产的最低需要,参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60%以上),作为界定的基本依据。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是指物质生活特别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避风雨),只能维持萎缩性再生产或简单再生产的那一部分绝对贫困的群体。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测算,中国居民维持正常生活的日摄热量应为2400大卡,最低限为2000大卡。我国政府考虑到农村居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100大卡作为最低热量输入量。按此标准,国家统计局计算,1985年全国农村人均最低生活费支出平均为206元。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大,贫困人口分布面广,各地的食物结构、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的不同,以及其他特殊因素,因此,1986年在第一次确定国定贫困县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即:以县为单位,1985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人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作过重大贡献,有较大影响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照顾,放宽到人均年纯收入250、元一300元。这个标准虽然比较低,但它基本符合我们的国情和国力。如果把贫困的标准定得过高,扶持面扩大,就不利于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极贫户的温饱问题。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统计局就此作了说明,与会者对我国制定的贫困标准,均表理解和认同。 我国所称的国定贫困县,实际上是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少数特别贫困县。 我国所称的省定贫困县,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下,或当地省、区、市人民政府认定的低收入县。 我国所称_的贫困地区,是指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集中连片的地带。不仅农民生活困难,而且生产条件恶劣,不改善生存环境,就很难脱贫致富。 按照上述标准推算,1 978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为2.5亿人,1985年为1.25亿人。1986年确定国定贫困县331个,省区自定的贫困县333个。这些贫困县中,有64.8 9/6的县集中分布在18片贫困地 区。 经过多年扶持,到1994年,国定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较快,但一些原比国定贫困县收入略高的省定贫困县,由于扶持力度不够,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县经济水平落在国定贫困县的后头。为了加快改变贫困县的面貌,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重新调整了国定贫困县的标准。即: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按原贫困线为320元)全部纳入国定贫困县,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高于700元的原国定贫困县,原则上退出国定贫困县。调整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定贫困县标准的25个县,退出国定贫困县行列,原定扶贫资金不减,今后也不再增加,走向自立致富;原困难较大的283个省定贫困县,列为国定贫困县;204个中央和省未扶持的贫困县和低收入县,列为省定贫困县扶持。总计,全国列入国定贫困县的有592个县,列入省定贫困县的有254个县。 扶贫对象的界定和调整,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我国从1986年起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从1994年起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扶持对象和制定扶贫开发战略的依据。 (二)贫困人口的分布和特点

国家扶贫线2009年标准

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今日召开或调整扶贫线标准 2011年11月29日08: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9日电 (财经频道黄楠) 国务院扶贫办今日将在北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据悉,本次会议将总结2011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分析当前扶贫形势,并对明年扶贫工作做出部署。而关于是否将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贫困县参选动态调整,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情况等问题,或可在本次会议上得到答案。 扶贫线标准数次上调仍有待提高 扶贫线标准的调整一直是扶贫工作会议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据悉,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年底,调整为1067元。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不过,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仍被视作偏低。对于中国贫困标准长期偏低的原因,有学者分析认为:一是1986年刚开始扶贫时,中国贫困人口规模大而政府财力低,标准定低一点,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扶持的人身上;二是担心调高贫困标准导致贫困人口数量增加,会引起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中国政府越扶贫贫困人口越多。 也有专家表示不必对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太过担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贫困室主任吴国宝曾表示,只要解释和宣传到位,因调高贫困标准而增加贫困人口,不会影响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扶贫成败的评价。

美国贫困线VS中国贫困线 无语了

美国贫困线VS中国贫困线无语了 [世华财讯]今天看到一组数据,说是受经济低迷,收入缩水影响,美国人口普查局根据美国贫困线公布的美国穷人书继续上升,达到4620万人,占据美国的1/6,创有这个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心想美国是天堂,也有穷人?正常吗?中国贫困人口才多少啊,据2009年的数据也才4300万人啊。想想中国还是伟大,养活了这么多人!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请仔细读一读。 美国的食品券 美国穷人的标准 2010年,美国的贫困线划在个人年收入低于1.113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1228万元),或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23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2686万元)。美国贫困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增长,贫困率上升至15.1%,达1993年以来最高值。2010年美国平均家庭收入为4.9445万美元,比2009年的5.0599万美元也出现减少。 但是,根据统计,在住房方面,美国穷人中,46%已购买并拥有自己的房子,平均值在10美元以上,其典型住房一般有三间卧室,一个半卫生间(一个有浴室,一个没有),一个车库,一个阳台。54%的美国穷人住在独立住宅之中;36.4%住在公寓中;9.6%住在汽车房屋中;住房拥挤的只占6%。 在美国被定义为穷人的家庭中:73%拥有小汽车或卡车,30%有2台或以上的汽车,99%有冰箱, 65%有洗衣机,56%有烘干机,33%有洗碗机,73%有电烤箱,97%有彩色电视,55%有2台或以上彩电,63%装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25%有大银幕彩色电视,78%有录像机或DVD,59%有立体音响,25%的家庭有个人电脑,27%使用手机。 这也叫穷人?天啊。 美国穷人的待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