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10. 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齿轮传动强度计算中所用的载荷,通常取沿齿面接触线单位长度上所受的载荷进行计算。沿齿面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平均载荷p(单位为N/mm)为,即: F n 为轮齿所受的公称法向载荷。 实际传动中由于原动机、工作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制造误差的影响,载荷会有所增大,且沿接触线分布不均匀。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最大载荷为: K 为载荷系数,其值为:K =K A K v K α K β 式中:K A ─使用系数 K α─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 v ─动载系数 K β─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1、KA--使用系数 使用系数KA 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外部因素引起的附加动载荷影响的系数。 这种动载荷取决于原动机和工作机的特性,质量比,联轴器类型以及运行状态等。KA 的使用值应针对设计对象,通过实践确定。表10-2 2、Kv--动载系数 动载系数Kv 是考虑齿轮副本身的啮合误差(基节误差、齿形误差、轮齿受载变形等)所引起的啮入、啮出冲击和振动而产生内部附加动载荷影响的系数。 影响动载系数Kv 的主要因素: 1)基节误差和齿形误差 由于制造及装配的误差,轮齿受载后弹性变形的影响,使啮合轮齿的法向齿距Pb1与Pb2不相等,因而轮齿就不能正确的啮合传动,瞬时传动比就不是定值,从动齿轮在运转中就会产生角加速度,于是引起了动载荷或冲击。 L F p n =L KF Kp p n ca ==

2)轮齿变形和刚度大小的变化 对于直齿轮传动,轮齿在啮合过程中,不论是由双对齿啮合过 渡到单对齿啮合,或是由单对齿啮合过渡到双对齿啮合的期间,由 于啮合齿对的刚度变化,也要引起动载荷。为了计及动载荷的影响, 引入了动载系数Kv。 3)齿轮转速的高低及变化 齿轮的制造精度及圆周速度对轮齿啮合过程中产生动载荷的大小影响很大。 减小动载荷的措施: 1)提高制造精度,以减小基节误差和齿形误差,减小齿轮直径以 降低圆周速度; 2)对轮齿进行修缘,以减小轮齿的啮入、啮出冲击; 对轮齿进行齿顶修缘,即把齿顶的小部分齿廓曲线(分度圆压 力角α=20°的渐开线)修正成α>20°的渐开线。因Pb2>Pb1,则 后一对轮齿在未进入啮合区时就开始接触,从而产生动载荷。为此 将从动轮2进行齿顶修缘,图中从动轮2的虚线齿廓即为修缘后的齿廓,实线齿廓则为未经修缘的齿廓。 由图明显地看出,修缘后的轮齿齿顶处的法节P'b2Pb1时,对修缘了的轮齿,在开始啮合阶段(如图),相啮合的轮齿的法节差就 小一些,啮合时产生的动载荷也就小一些。 若Pb1>Pb2,则在后一对齿已进入啮合区时,其主动齿齿根与 从动齿齿顶还未啮合。要待前一对齿离开正确啮合区一段距离以后, 后一对齿才能开始啮合,在此期间,仍不免要产生动载荷。若将主 动轮1也进行齿顶修缘,即可减小这种载荷。 高速齿轮传动或齿面经硬化的齿轮,轮齿应进行修缘。但应注意,若修缘量过大,不仅重合度减小过多,而且动载荷也不一定就相应减小,故轮齿的修缘量应定得适当。3)增大轴和轴承的刚度,以减小系统的变形。 3、K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a是考虑同时啮合的各对轮齿间载荷分配不均匀影响的系数。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准则 为了保证在预定寿命内齿轮不发生轮齿断裂失效,应进行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准则为:齿根弯曲应力σF 小于或等于许用弯曲应力[σ F ],即 σF ≤[σF ] 轮齿弯曲强度计算公式 轮齿弯曲强度的验算公式 计算弯曲强度时,仍假定全部载荷仅由一对轮齿承担。显然,当载荷作用于齿顶时,齿根所受的弯曲力矩最大。 图 11-8 齿根危险截面 计算时将轮齿看作悬臂梁(如图11-8所示)。其危险截面可用切线法确定,即作与轮齿对称中心线成夹角并与齿根圆角相切的斜线,而认为两切点连线是危险截面位置(轮齿折断的实际情况与此基本相符)。危险截面处齿厚为。 法向力Fn 与轮齿对称中心线的垂线的夹角为 ,Fn 可分解为 使齿根产生弯曲应力,则产生压缩应力。因后者较小故通常略去不计。 齿根危险截面的弯曲力矩为 式中:K 为载荷系数;为弯曲力臂。 危险截面的弯曲截面系数W 为 故危险截面的弯曲应力为 3030F s F α1F 2F F h F σ

令 式中称为齿形系数....。因和均与模数成正比,故值只与齿形中的尺寸比例有关而与模数无关,对标准齿轮仅决定于齿数。由此可得轮齿弯曲强度的验算公式 Mpa (a) 通常两齿轮的齿形系数和并不相同,两齿轮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和[] 也不相同,因此应分别验算两个齿轮的弯曲强度。 轮齿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引入齿宽系数,可得轮齿弯曲强度设计公式为 mm (b) 上式中的负号用于内啮合传动。内齿轮的齿形系数可参阅有关书籍。 式(a )和(b)中为小齿轮齿数;的单位为N ·mm ;b 和m 的单位为mm ; 和[]的单位为MPa 。 式(b)中的应代入和中的较大者。 算得的模数应圆整为标准模数。 传递动力的齿轮,其模数不宜小于1.5mm 。 26( )cos ()cos F F F F h m Y s m αα=F Y F h F s F Y 1 112122[]F F F F KTY KTY bd m bm z σσ= =≤1F Y 2F Y 1F σ2F σa b a ψ=m ≥1z 1T F σF σ[]F F Y σ11[]F F Y σ2 2[]F F Y σ

圆柱齿轮受力分析

轮齿的受力分析 1. 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 图为直齿圆柱齿轮受力情况,转矩T1由主动齿轮传给从动齿轮。若忽略齿面间的摩擦力,轮齿间法向力Fn的方向始终沿啮合线。法向力Fn在节点处可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切于分度圆的圆周力Ft 和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力Fr 。 式中:T1-主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N·mm),,Pl为主动齿轮传递的功率(Kw),n1为主动齿轮的转速(r/min); d1-主动齿轮分度圆直径(mm); α-分度圆压力角(o)。 对于角度变位齿轮传动应以节圆直径d`和啮合角α`分别代替式(9.44)中的d1 和α。 作用于主、从动轮上的各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动轮所受的圆周力是驱动力,其方向与从动轮转向相同;主动轮所受的圆周力是阻力,其方向与从动轮转向相反。径向力分别指向各轮中心(外啮合)。 2. 斜齿轮受力分析 图示为斜齿圆柱齿轮受力情况。一般计算,可忽略摩擦力,并将作用于齿面上的分布力用作用于齿宽中点的法向力Fn 代替。法向力Fn 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即圆周力Ft 、径向力Fr 及轴向力Fa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αn-法向压力角(°); αt-端面压力角;(°) β-分度圆螺旋角(°); 作用于主、从动轮上的各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圆周力Ft 和径向力Fr 方向的判断与直齿轮相同。轴向力Fa 的方向应沿轴线,指向该齿轮的受力齿面。通常用左右手法则判断:对于主动轮,左旋时用左手(右旋时用右手),四指顺着齿轮转动方向握住主动轮轴线,则拇指伸直的方向即为轴向力Fa1 的方向。 2 计算载荷和载荷系数 名义载荷上述所求得的各力是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求得的载荷。 计算载荷由于原动机及工作机的性能、齿轮制造及安装误差、齿轮及其支撑件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作用于齿轮上的载荷要比名义载荷大。因此,在计算齿轮传动的强度时,用载荷系数K对名义载荷进行修正,名义载荷与载荷系数的乘积称为计算载荷。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4.5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失效 齿轮传动就装置形式来说,有开式、半开式及闭式之分;就使用情况来说有低速、高速及轻载、重载之别;就齿轮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不同,轮齿有较脆(如经整体淬火、齿面硬度较高的钢齿轮或铸铁齿轮)或较韧(如经调质、常化的优质钢材及合金钢齿轮),齿面有较硬(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大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硬齿面齿轮)或较软(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小于或等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软齿面齿轮)的差别等。由于上述条件的不同,齿轮传动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失效形式。一般地说,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的失效,而轮齿的失效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就较为常见的轮齿折断和工作面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等略作介绍,其余的轮齿失效形式请参看有关标准。至于齿轮的其它部分(如齿圈、轮辐、轮毂等),除了对齿轮的质量大小需加严格限制外,通常只需按经验设计,所定的尺寸对强度及刚度均较富裕,实践中也极少失效。 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有多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因为在轮齿受载时,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再加上齿根过渡部分的截面突变及加工刀痕等引起的应力集中作用,当轮齿重复受载后,齿根处就会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疲劳折断(见图1 图2 图3)。此外,在轮齿受到突然过载时,也可能出现过载折断或剪断;在轮齿受到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也会在正常载荷作用下发生折断。在斜齿圆柱齿轮(简称斜齿轮)传动中,轮齿工作面上的接触线为一斜线(参看),轮齿受载后,如有载荷集中时,就会发生局部折断。 若制造或安装不良或轴的弯曲变形过大,轮齿局部受载过大时,即使是直齿圆柱齿轮(简称直齿轮),也会发生局部折断。 为了提高齿轮的抗折断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1)用增加齿根过渡圆角半径及消除加工刀痕的方法来减小齿根应力集中;2)增大轴及支承的刚性,使轮齿接触线上受载较为均匀;3)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使齿芯材料具有足够的韧性;4)采用喷丸、滚压等工艺措施对齿根表层进行强化处理。 齿面磨损 在齿轮传动中,齿面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磨损形式。例如当啮合齿面间落入磨料性物质(如砂粒、铁屑等)时,齿面即被逐渐磨损而至报废。这种磨损称为磨粒磨损(见图4、图5、图6)。它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

例题10-3试设计一减速器中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n1=960r/min,齿数比u=3.2,由电动机驱动,工作寿命15年(设每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解]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用标准直齿锥齿轮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20°。 (2)齿轮精度和材料与例题10-1同。 (3)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uz1=3.224=76.8,取z2=77。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9)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1) =1.3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9.948 选取齿宽系数=0.3。 查得区域系数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 由图 由式( ,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取和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 1 3.630m/s ②当量齿轮的齿宽系数 0.342.832mm 2) ①由表查得使用系数 ②根据级精度(降低了一级精度) ④由表 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3)由式(10-12),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为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7)试算模数,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 ②计算 由分锥角 由图 由图 由图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图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由式(10-14)得 因为大齿轮的大于小齿轮,所以取 2)试算模数。 =1.840mm

直齿圆柱齿轮设计步骤知识讲解

直齿圆柱齿轮设计 1.齿轮传动设计参数的选择 齿轮传动设计参数的选择: 1)压力角α的选择 2)小齿轮齿数Z1的选择 3)齿宽系数φd的选择 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 精度选择 压力角α的选择 由《机械原理》可知,增大压力角α,齿轮的齿厚及节点处的齿廓曲率半径亦皆随之增加,有利于提高齿轮传动的弯曲强度及接触强度。我国对一般用途的齿轮传动规定的压力角为α=20o。为增强航空有齿轮传动的弯曲强度及接触强度,我国航空齿轮传动标准还规定了α=25o的标准压力角。但增大压力角并不一定都对传动有利。对重合度接近2的高速齿轮传动,推荐采用齿顶高系数为1~1.2,压力角为16 o~18 o的齿轮,这样做可增加齿轮的柔性,降低噪声和动载荷。 小齿轮齿数Z 1 的选择 若保持齿轮传动的中心距α不变,增加齿数,除能增大重合度、改善传动的平稳性外,还可减小模数,降低齿高,因而减少金属切削量,节省制造费用。另外,降低齿高还能减小滑动速度,减少磨损及减小胶合的可能性。但模数小了,齿厚随之减薄,则要降低齿轮的弯曲强度。不过在一定的齿数范围内,尤其是当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齿面接触强度时,以齿数多一些为好。 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 一些为好,小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 1 =20~40。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亦选用过多的齿 数,一般可取z 1 =17~20。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o的标准支持圆柱齿轮,应取z 1≥17。Z 2 =u·z 1 。 齿宽系数φ d 的选择

由齿轮的强度公式可知,轮齿越宽,承载能力也愈高,因而轮齿不宜过窄;但增 大齿宽又会使齿面上的载荷分布更趋不均匀,故齿宽系数应取得适合。圆柱齿轮齿宽系数的荐用值列于下表。对于标准圆柱齿轮减速器,齿宽系数取为 所以对于外捏合齿轮传动φ a 的值规定为0.2,0.25,0.30,0.40,0.50,0.60,0.80,1.0,1.2。运用设计计算公式时,对于标准减速器,可先选定再用上式计 算出相应的φ d 值 表:圆柱齿轮的齿宽系数φ d 装置状况两支撑相对小齿轮作对 称布置两支撑相对小齿轮作不对 称布置 小齿轮作悬臂布 置 φd0.9~1.4(1.2~1.9)0.7~1.15(1.1~1.65)0.4~0.6 注:1)大、小齿轮皆为硬齿面时φ d 应取表中偏下限的数值;若皆为软齿面或仅大齿轮为 软齿面时φ d 可取表中偏上限的数值; 2)括号内的数值用于人自齿轮,此时b为人字齿轮的总宽度; 3)金属切削机床的齿轮传动,若传递的功率不大时,φ d 可小到0.2; 4)非金属齿轮可取φ d ≈0.5~1.2。 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 齿轮的许用应力[σ]按下式计算 式中参数说明请直接点击 疲劳安全系数S 对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由于点蚀破坏发生后只引起噪声、振动增大,并 不立即导致不能继续工作的后果,故可取S=S H =1。但是,如果一旦发生断齿,就 会引起严重的事故,因此在进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时取S=S F =1.25~1.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3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受力分析 进行齿轮的强度计算时,首先要知道齿轮上所受的力,这就需要对齿轮传动作受力分析。当然,对齿轮传动进行力分析也是计算安装齿轮的轴及轴承时所必需的。 齿轮传动一般均加以润滑,啮合轮齿间的摩擦力通常很小,计算轮齿受力时,可不予考虑。 垂直于齿面,为了计算方便,将法向 沿啮合线作用在齿面上的法向载荷F n 在节点P处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即圆周力F t与径向力F r, 。由此载荷F n 得 F t=2T1/d1; F r=F t tanα ; F F t/cosα (a) n=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N·mm; 式中:T 1 —小齿轮的节圆直径,对标准齿轮即为分度圆直径,mm; d 1 α—啮合角,对标准齿轮,α=20°。 (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轮齿在受载时,齿根所受的弯矩 最大 ,因此齿根处的弯曲疲劳强度 最弱。当轮齿在齿顶处啮合时,处于 双对齿啮合区,此时弯矩的力臂虽然 最大,但力并不是最大,因此弯矩并 不是最大。根据分析,齿根所受的最 大弯矩发生在轮齿啮合点位于单对齿 啮合区最高点。因此,齿根弯曲强度 也应按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最高 点来计算。由于这种算法比较复杂, 通常只用于高精度的齿轮传动(如6 级精度以上的齿轮传动)。 对于制造精度较低的齿轮传动 (如7,8,9级精度),由于制造误 差大,实际上多由在齿顶处啮合的轮 齿分担较多的载荷,为便于计算,通 常按全部载荷作用于齿顶来计算齿根 的弯曲强度。当然,采用这样的算 法,齿轮的弯曲强度比较富余。

右边动画所示为齿轮轮齿啮合时 的受载情况。动画演示为齿顶受载 时,轮齿根部的应力图。 下一页

齿轮传动的载荷和应力

1. 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1)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圆周力: 径向力: 法向力: o d1——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m oα——分度圆压力角 o T1——小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N.m) o P1为小齿轮所传递的功率(KW) o n1为小齿轮转速(rpm) 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主动轮上的圆周力是阻力,其方向与它的回转方向相反;从动轮上的圆周力是驱动力,其方向与它的回转方向相同;两轮所受的径向力分别指向各自的轮心。 齿面上的总法向力方向则为啮合点的法向方向,对于渐开线齿廓即为通过啮合点与基圆相切的啮合线方向。 (2)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圆周力: 径向力: 轴向力: 法向力: ?αt——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αn——法向分度圆压力角; ?β——分度圆螺旋角; ?βt——基圆螺旋角。 (3)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法向力Fn集中作用在齿宽节线中点处,则Fn可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三个分力。

圆周力: 径向力: 轴向力: dm1——小齿轮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mm;δ1——小锥齿轮分度圆锥角 圆周力和径向力的方向判别与直齿圆柱齿轮判别方法相同,轴向力方向分别指向各自的大端。由于锥齿轮传动两轴的空间交角为90°,因此存在以下关系:;。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4)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齿轮承受载荷常表现为其传递的力矩或圆周力。由上述力的分析计算所得出的圆周力为齿轮传动的名义圆周力。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齿轮实际承受的圆周力要大于名义圆周力。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圆周力Ftc为: Ftc也称为计算载荷。 1)KA——使用系数。2)KV——动载系数。3) KHα和KFα——齿间载荷分配系数。4) KHβ和KFβ——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2. 齿轮传动应力分析 齿轮传动工作过程中,相啮合的轮齿受到法向力Fn的作用,主要产生两种应力: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 (1) 齿面接触应力σH 齿轮传动工作中,渐开线齿面理论上为线接触,考虑齿轮的弹性变形,实际上为很小的面接触。在接触面上,产生齿面接触应力。对于相啮合齿轮上的一对特定轮齿,工作齿廓上的各对应接触部位仅仅在接触的瞬间产生接触应力,过此瞬间脱离接触之后,该部位的接触应力随即消失。因此,不论轮齿承受稳定载荷或不稳定载荷,传动运动方式如何,齿面接触应力总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变应力。 齿面接触应力的数值,与载荷大小、接触点的变形、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可按弹性力学理论和轮齿表面的具体情况予以确定;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次数,与齿轮的预期工作寿命及转速等因素有关。 (2) 齿根弯曲应力σF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8-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齿轮传动承载能力计算依据 轮辐、轮缘、轮毂等设计时,由经验公式确定尺寸。若设计新齿,可参《工程手册》20、22篇,用有限元法进行设计。 轮齿的强度计算: 1.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应用材料力学弯曲强度公式W M b = σ进行计算。数学模型:将轮齿看成悬臂梁,对齿根进行计算,针对齿根折断失效。

险截面上,γcos ca p --产生剪应力τ,γsin ca p 产生压应力σc ,γcos .h p M ca =产生弯曲应力σF 。分析表明,σF 起主要作用,若只用σF 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误差很小(<5%),在工程计算允许范围内,所以危险剖面上只考虑σF 。 单位齿宽(b=1)时齿根危险截面的理论弯曲应力为 2 20cos .66 *1cos .S h p S h p W M ca ca F γγσ=== 令α cos ,,b KF L KF p m K S m K h t n ca S h = ===,代入上式,得 ()αγαγσcos cos 6.cos cos ..622 0S h t S h t F K K bm KF m K b m K KF == 令 αγc o s c o s 62 S h Fa K K Y = Fa Y --齿形系数,表示齿轮齿形对σF 的影响。Fa Y 的大小只与轮齿形状有关(z 、h *a 、c *、

α)而与模数无关,其值查表10-5。 齿根危险截面理论弯曲应力为 bm Y KF Fa t F = 0σ 实际计算时,应计入载荷系数及齿根危险剖面处的齿根过渡曲线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影响。 bm Y Y KF Sa Fa t F = σ 式中:Sa Y --考虑齿根过渡曲线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其影响因素同Fa Y ,其值可查表10-5。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公式 []F Fa Sa Sa Fa t F Y Y bmd KT bm Y Y KF σσ≤== 1 1 2 MPa 令1 d b d = φ,d φ--齿宽系数。 将111,mz d d b d ==φ代入上式 设计公式 [])(.23 211mm Y Y z KT m F Sa Fa d σφ≥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songli2010-01-21 14:06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为了便于分析计算,通常取沿齿面接触线单位长度上所受的载荷进行计算。沿齿面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平均载荷p(单 位为N/mm)为 p=Fn/L 式中:Fn——作用于齿面接触线上的法向载荷,N; L——沿齿面的接触线长,mm。 法向载荷Fn为公称载荷,在实际传动中,由于原动机及工作机性能的影响,以及齿轮的制造误差,特别是基节误差和 齿形误差的影响,会使法向载荷增大。此外,在同时啮合的齿 对间,载荷的分配并不是均匀的,即使在一对齿上,载荷也不 可能沿接触线均匀分布。因此在计算齿轮传动的强度时,应按 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最大载荷,即计算载荷pca(单位为N/mm) 进行计算。即Pca=Kp=KFn/L

式中,K为载荷系数;Fn、L的意义和单位同前。 计算齿轮强度用的载荷系数K,包括使用系数KA、动载系数Kv、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α及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即K= KAKvKαKβ (一)使用系数KA 使用系数KA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外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 荷影响的系数。这种附加载荷取决于原动机和从动机械的特性、质量比、联轴器类型以及运行状态等。KA的实用值应针对设计对象,通过实践确定。表10-2所列的KA值可供参考。

(二)动载系数鬈, 齿轮传动不可避免地会有制造及装配的误差,轮齿受载后还要产生弹性变形。这些误差及变形实际上将使啮合轮齿的法节pb1与ph2不相等(参看图10-6和10-7),因而轮齿就不能正确地啮合传动,瞬时传动比就不是定值,从动齿轮在运转中就会产生角加速度,于是引起了动载荷或冲击。对于直齿轮传动,轮齿在啮合过程中,不论是由双对齿啮合过渡到单对齿啮合,或是由单对齿啮合过渡到双对齿啮合的期间,由于啮合齿对的刚度变化,也要引起动载荷。为了计及动载荷的影响,引入了动载系数KA。

(完整版)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docx

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级齿数 1)选用直齿圆柱齿轮齿条传动。 2)速度不高,故选用 7 级精度( GB10095-88)。 3)材料选择。由表 10-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 ),硬度为 280HBS ,齿条 材料为 45 钢(调质)硬度为 240HBS 。 4)选小齿轮齿数 Z 1 =24,大齿轮齿数 Z 2 = ∞。 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 3 K t T 1 u + 1 Z E d 1t ≥ 2.32 √ ?( ) 2 φd u [ σ ] H (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 K t =1.3。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预设齿轮模数 m=8mm,直径 d=160mm ) T 1 = 95.5 ×105 P 1 = 95.5 ×105 ×0.2424 n 1 7.96 = 2.908 ×105 N ?mm 3) 由表 10-7 选齿宽系数 φ = 0.5。 d 1 4)由表 10-6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Z E = 189.8MPa 2 。 5)由图 10-21d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σ = 600MPa;齿 Hlim1 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σ = 550MPa 。 Hlim2 6)由式 10-13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 1 = 60n 1 jL h = 60 × ( 2× 0.08× 200 × ) = × 4 7.96 ×1 × 4 6.113 10 7)由图 10-19 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 HN1 = 1.7。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由式( 10-12)得 [ σH ] 1 = K HN1 σHlim1 ×600MPa = 1020MPa = 1.7 S (2) 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 ,代入 [σ ] 。 t1 H 1

齿轮传动的强度设计计算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中,由于赫兹应力是齿面间应力的主要指标,故把赫兹应力作为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基础,并用来评价接触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核算时,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用于总体设计和非重要齿轮计算时,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重要齿轮校核时可采用精确计算方法。 分析计算表明,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总是相等的。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一般出现在小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节点和大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三个特征点之一。实际使用和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正确。因此,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中,常采用节点的接触应力分析齿轮的接触强度。强度条件为:大、小齿轮在节点处的计算接触应力均不大于其相应的许用接触应力,即: ⑴圆柱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两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应力 在载荷作用下,两曲面零件表面理论上为线接触或点接触,考虑到弹性变形,实际为很小的面接触。两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面尺寸和接触应力可按赫兹公式计算。 两圆柱体接触,接触面为矩形(2axb),最大接触应力σHmax位于接触面宽中线处。计算公式为: 接触面半宽:

最大接触应力: ?F——接触面所受到的载荷

?ρ——综合曲率半径,(正号用于外接触,负号用于内接触) ?E1、E2——两接触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μ1、μ2——两接触体材料的泊松比 2)齿轮啮合时的接触应力 两渐开线圆柱齿轮在任意一处啮合点时接触应力状况,都可以转化为以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ρ1、ρ2为半径的两圆柱体的接触应力。在整个啮合过程中的最大接触应力即为各啮合点接触应力的最大值。节点附近处的ρ虽然不是最小值,但节点处一般只有一对轮齿啮合,点蚀也往往先在节点附近的齿根表面出现,因此,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通常以节点为最大接触应力计算点。 参数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 节点处的载荷为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齿轮齿条传动设计计算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级齿数 1) 选用直齿圆柱齿轮齿条传动。 2) 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10095-88)。 3) 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 ,齿条材料 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 4) 选小齿轮齿数Z 1=24,大齿轮齿数Z 2=∞。 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 d 1t ≥2.32√K t T 1d u +1(Z E [H ])23 (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 试选载荷系数K t =。 2)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预设齿轮模数m=8mm,直径d=160mm ) T 1=95.5×105P 1n 1=95.5×105×0.24247.96 =2.908×105N?mm 3) 由表10-7选齿宽系数φd =0.5。 4)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 =189.8MPa 12 。 5)由图10-21d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1=600MPa ;齿条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2=550MPa 。 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 1=60n 1jL h =60×7.96×1×(2×0.08×200×4)=6.113×104 7)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1.7。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 [σH ]1=K HN1σHlim1S =1.7×600MPa =1020MPa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载荷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图 9-8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若略去齿面间的摩擦力,轮齿节点处的法向力F n 可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切于分度圆上的圆周力F t 和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力F r 。 (1)各力的大小 图 9 - 8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 圆周力 (9-1) 径向力 (9-2)

法向力 (9-3) 其中转矩 (9-4) 式中:T1 ,T2 是主、从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N.mm ;d1 ,d2 是主、从动齿轮分度圆直径, mm ;为分度圆压力角;P是额定功率, kW ;n1 ,n2 是主动齿轮、从动轮的转速, r/min 。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各对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 (2)各力的方向 主动轮圆周力的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从动轮圆周力的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同;径向力F r 分别指向各自轮心 ( 外啮合齿轮传动 ) 。 9.4.2 计算载荷 前面齿轮力分析中的F n 、F t 和F r 及F a 均是作用在轮齿上的名义载荷。原动机和工作机性能的不同有可能产生振动和冲击;轮齿在啮合过程中会产生动载荷;制造安装误差或受载后轮齿的弹性变形以及轴、轴承、箱体的变形,会使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而同时啮合的各轮齿间载荷分配不均等,因此接触线单位长度的载荷会比由名义载荷计算的大。所以须将名义载荷修正为计算载荷。进行齿轮的强度计算时,按计算载荷进行计算。

(9-4) 计算载荷(9 - 5) 载荷系数 (9- 6) 式中:K是载荷系数;K A 是使用系数;K v 是动载系数; 是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是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1 .使用系数K A 使用系数K A 是考虑由于齿轮外部因素引起附加动载荷影响的系数。其取决于原动机和工作机的工作特性、轴和联轴器系统的质量和刚度以及运行状态。其值可按表 9 - 3选取。 表 9-3使用系数K A 工作 机的 工作 特性 工作机器 原动机的工作特性及其示例电动 机、均 匀运转 的蒸气 机、燃 气轮机 (小 的,启 蒸气 机、燃 气轮机 液压装 置电动 机(经 常启动 启动转 多 缸 内 燃 机 单缸 内燃 机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4.5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失效 齿轮传动就装置形式来说,有开式、半开式及闭式之分;就使用情况来说有低速、高速及轻载、重载之别;就齿轮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不同,轮齿有较脆(如经整体淬火、齿面硬度较高的钢齿轮或铸铁齿轮)或较韧(如经调质、常化的优质钢材及合金钢齿轮),齿面有较硬(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大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硬齿面齿轮)或较软(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小于或等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软齿面齿轮)的差别等。由于上述条件的不同,齿轮传动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失效形式。一般地说,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的失效,而轮齿的失效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就较为常见的轮齿折断和工作面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等略作介绍,其余的轮齿失效形式请参看有关标准。至于齿轮的其它部分(如齿圈、轮辐、轮毂等),除了对齿轮的质量大小需加严格限制外,通常只需按经验设计,所定的尺寸对强度及刚度均较富裕,实践中也极少失效。 审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有多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因为在轮齿受载时,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再加上齿根过渡部分的截面突变及加工刀痕等引起的应力集中作用,当轮齿重复受载后,齿根处就会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疲劳折断(见图1图2图3)。此外,在轮齿受到突然过载时,也可能出现过载折断或剪断;在轮齿受到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也会在正常载荷作用下发生折断。在斜齿圆柱齿轮(简称斜齿轮)传动中,轮齿工作面上的接触线为一斜线(参看),轮齿受载后,如有载荷集中时,就会发生局部折断。 若制造或安装不良或轴的弯曲变形过大,轮齿局部受载过大时,即使是直齿圆柱齿轮(简称直齿轮),也会发生局部折断。 为了提高齿轮的抗折断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1)用增加齿根过 渡圆角半径及消除加工刀痕的方法来减小齿根应力集中;2)增大轴及 支承的刚性,使轮齿接触线上受载较为均匀;3)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 法使齿芯材料具有足够的韧性;4)采用喷丸、滚压等工艺措施对齿根表层进行强化处理。 审齿面磨损 在齿轮传动中,齿面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磨损形式。例如当啮合齿面间落入磨料性物质(如砂粒、铁屑等)时,齿面即被逐渐磨损而至报废。这种磨损称为磨粒磨损(见图4、图5、图6 )。它是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改用闭式齿轮传动是避免齿面磨粒磨损最有效的方法。

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 2班 学号:1 指导教师:迎春 目录 1. 题目 (1) 2. 传动方案的分析 (2) 3. 电动机选择,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2) 4.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5) 5. 轴的设计计算 (16) 6. 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26) 7. 键联接的选择和校核 (27) 8. 联轴器的选择 (28) 9. 减速器的润滑、密封和润滑牌号的选择........................ 28 10. 减速器箱体设计及附件的选择和说明........................................................................ 29 11. 设计总结 (31) 12. 参考文献 (31)

题目:设计一带式输送机使用的 V 带传动或链传动及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3. 工作寿命 10年,每年 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 16小时 4. 制作条件及生产批量 : 一般机械厂制造,可加工 7~8级齿轮;加工条件:小批量生产。生产 30台 6. 部件:1. 电动机, 2.V 带传动或链传动 ,3. 减速器 ,4. 联轴器 ,5. 输送带 6. 输送带鼓轮 7. 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振动,室内工作; 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5%; 两班制工作, 3年大修,使用期限 10年。 (卷筒支承及卷筒与运输带间的摩擦影响在运输带工作拉力 F 中已考虑。 8. 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装配图 1张 (A0或 A1 ; 2、零件图 1~2张; 3、设计说明书一份。 §2传动方案的分析

齿轮受力分析

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大小计算:见教科书公式 2、作用点:分度圆上齿宽中部 3、方向判断:分以下几种情况 a) 直齿轮: 画受力分析图,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对于主动轮,径向力指向圆心,周向力方向与外加转矩方向相反,外加转矩方向与转动方向一致,主动轮判断完毕后和它配合的从动轮的受力方向自然就知道了,因为二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简单地说,就是无论主动轮还是从动轮,其所受径向力指向各自的圆心,主动轮所受周向力是来自于从动轮的阻力,故其方向与主动轮的转向相反,从动轮所受的周向力来自于主动轮,是使从动轮转动的动力,与其转动方向相同。直齿轮传动没有轴向力。 b) 斜齿轮: 斜齿轮传动同样受径向力、周向力,其方向的判断与直齿轮相同,所不同的是斜齿轮传动有轴向力的作用。其方向的判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画受力分析图,比较麻烦,另一种是用左右手法则判断,使用左右手法则时,通常用于主动轮上,即左旋齿轮用左手,右旋齿轮用右手,四指方向指向外加转矩方向,则大拇指方向即为轴向力方向 (注意:是用于主动轮上) c) 圆锥齿轮传动: 圆锥齿轮传动同样受径向力、周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径向力和周向力的方向判断也与直齿轮一样,其轴向力的作用方向小端指向大端。 d) 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也受径向力、周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径向力和周向力的方向判断仍然与直齿轮一样,其轴向力作用方向的判断和斜齿轮完全一样,一种是画受力分析图,另一种是用左右手法则判断,即在主动轮上,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四指方向指向外加转矩方向,则大拇指方向即为轴向力方向,蜗杆传动中蜗杆是主动件 在蜗杆传动中,蜗轮的周向力为蜗杆的轴向力,蜗轮的轴向力为蜗杆的周向力,二者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相同点: 以上几种传动中,主动轮的外加转矩方向均与其转动方向一致,周向力方向与其转动方向(或外加转矩方向)相反,径向力均指向各自的圆心。 这里要特别注意: 一对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其旋向相反,即一个斜齿轮是左旋的,与其配合的另一个斜齿轮一定是右旋的,反之亦然。而一对互相啮合的蜗轮蜗杆传动其旋向一定是相同的,即蜗杆如果是左旋的,那么与其配合的蜗轮也一定是左旋的,反之亦然。 齿轮(包括蜗轮蜗杆)旋向的判断方法: 首先使齿轮的轴线方向与站立方向一致,则表示旋向的斜线向右上方的为右旋,向左上方的为左旋。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齿面接触线上的法向载荷n F 为名公称载荷(未计及载荷波动,载荷沿齿宽方向的不均匀性和轮齿齿廓曲线误差等),则沿齿面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计算载荷为: L FK P n a =c 其中载荷系数 αK K K K K V A = 1. 使用系数A K 考虑了轮齿啮合时,外部因素引起的附加动载荷对传动的影响。它与原动机与工作机的类型与特征。联轴器类型有关。 2. 动载荷系数V K 考虑齿轮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及弹性变形等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动载荷的影响。 (1) 影响因素有如下两点: $ 轮齿的制作精度21b b P ≠P $ 圆周速度v (2) 减小v K 措施有如下三点: $ 提高轮齿制造安装精度。 $ 减小v(即减小齿轮直径d)。 $ 齿顶修缘。 @修缘要适当,过大则重合度下降过大。一般高速齿轮和硬齿面齿轮应进行修缘,但修缘量与修缘的曲线曲线确定则比较复杂。

3.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 K 考虑轴的弯曲扭转变形及制造和装配误差而引起的沿齿宽方向载荷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1) 影响因素有如下四点: #支承情况:对称布置,βK 小;非对称布置,β K 较大;悬臂布置,β K 大。 #齿轮宽度b :b 越大,载荷分布越不均匀,β K 越大。 #齿面硬度:硬度越高,越容易偏载,而齿面较软时可以变形退让。 # 制造安装精度:精度越高,K 越小。 (2) 减小β K 措施有如下四点: #提高制造安装精度。 #提高支承刚度,尽量避免悬臂布置。 #采用鼓形齿。 #螺旋角修形,即沿小齿轮齿宽进行修形,以补偿由于轴的弯曲和扭转变形引起的啮合线位置的改变。 (3) βK 有如下两种: #β H K :用于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与精度等级,齿面硬度, 支承布置有关,d φ为齿宽系数,d b d =φ #βF K :用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按β H K 和h b 的比值选取。b 为齿宽,h 为齿高。 4、齿间载荷分配系数α K

齿轮传动计算

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试设计如图所示带式输送机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的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电动机的型号为Y132M-4(额定功率P =7.5kW ,满载转速n 1=1 440 r/min ),高速级齿数比u h =5.2,低速级齿数比u l =3.7,单向传动,工作机载荷有轻微冲击,每天工作15小时,预期使用寿命10年。 [解] Ⅰ、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1.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精度等级及齿数 (1)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高速级齿轮选择常用材料及热处理,7级精度。 (2)小齿轮:40Cr (调质),齿面硬度280HBS ;大齿轮:45钢(调质),齿面硬度240HBS 。硬度相差40HBS 。 (3)选择小齿轮齿数z 1=31,大齿轮齿数z 2=uz 1=5.2×31=161.2,可取z 2=161,(传动比误差<0.124﹪)。 (4)选取螺旋角,初取β=14°。 (5)当量齿数:z v1=z 1/cos 3β =31/cos 314°=33.9,z v2=z 2/cos 3β =161/cos 314°=176.2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式(8-18) 32 H β H E αd 11 ][12??? ? ??±?≥σZ Z Z u u εKT d φ 1)确定计算参数 (1)试选载荷系数K t =1.9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 1 mm N 10974.41440 5.71055.91055.9461161 ??=??=?=n P T (3)由表8-12,选取齿宽系数φ d =1.0 (4)由表8-9,查得弹性系数Z E =189.8MPa (5)由图8-19,查得节点区域系数Z H =2.43 1—电动机,2—高速级联轴器,3—减速器,4—高速级齿轮传动,5—低速级齿轮传动,6—低速级联轴器,7—输送机滚筒 带式输送机传动简图

齿轮传动的方向及受力分析

高淳县“人才强教”工程公开课齿轮传动的方向及受力分析 教师:孙长云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高淳县“人才强教”工程公开课教案

教学环节与主要说明教学活动复习一、齿轮传动的受力说明: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主动轮给从动轮一个作用力,作 用力的方向垂直于从动轮的齿面,即法向力。 复习二、各种齿轮传动的受力分解: 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可以分解成径向力和周向力; 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可以分解成径向力、周向力和轴向力; 3、对于锥齿轮传动:可以分解成径向力、周向力和轴向力; 4、对于蜗杆传动:可以分解成径向力、周向力和轴向力; 教师:作图 说明 学生:分析 讨论 教师:适当 提问 学生:回答图11

复习三、各种齿轮传动受力分析比较 齿轮传动类型分力关系 分力判定方法 径向力(F r)周向力(F t)轴向力(F a)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F t1=- F t2 F r1=- F r2 由接触点 指向轮心 对主动轮来 说是阻力,其 方向与主动 轮的运动方 向相反; 对从动轮来 说是动力,其 方向与从动 轮运动方向 相同 无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F t1=- F t2 F r1=- F r2 F a1=- F a2 主动轮的左 (右)手定则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F t1=- F t2 F r1=- F a2 F a1=- F r2 由接触点指 向大端或 F r1=- F a2 F a1=- F r2 蜗杆蜗轮传动F t1=- F a2 F r1=- F r2 F a1=- F t2 F t1=- F a2 F a1=- F t2 复习四、综合举例讲解 2008单招机电第57题:题57图所示为一机械传动方案,Ⅰ轴为输入轴,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已知:Z1=Z2=Z3=30,Z4= Z12=20,Z5= Z8=40,Z6=Z7= Z9= Z11=60,Z10=80,Z1、Z2和Z3为直齿圆锥齿轮,Z4、Z6为斜齿轮,Z12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分析该传动方案,回答下列问题:(第1~6小题每空1分,第7、8小题每空2分)。 (1)图中Z1、Z2和Z3构成机构。Z2所受的周向力(垂直纸面向里、垂直纸面向外)。 (2)齿轮Z1和Z2的啮合条件为和。(3)如图所示状态下,螺母的移动方向为,齿条的运动方向为。 (4)该传动系统中,齿条向左运动的速度有种。齿条快速运动时,教师:总结 提示 学生:归纳 填表 教师:分析 说明学生:解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