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概念·诊断】

1.细胞通过精准的调控,实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③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④DNA的甲基化修饰不能遗传给后代

⑤基因能否表达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唯一方式

⑥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基因之间的作用可能相互影响

【解析】选②⑥。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种类型,①错误;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②正确;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是表观遗传现象,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③错误;DNA的甲基化修饰能遗传给后代,④错误;基因表达调控包括基因能否表达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⑤错误;不同基因之间的作用可能相互影响,⑥正确。

2.关于表观遗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的甲基化与环境因素无关

B.DNA的甲基化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

C.表观遗传现象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D.DNA的甲基化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解析】选C。环境因素会影响DNA的甲基化,A项错误;DNA的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B 项错误;表观遗传现象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项正确;DNA的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

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解析】选C。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会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故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A正确;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功能会出现差异,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均会发生改

变,B正确;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各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D正确。

4.脊椎动物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周围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甲基化状态

B.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C.肝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D.胰岛B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解析】选D。分析题意可知,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均存在呼吸酶,表明呼吸酶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肝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胰岛B 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处于非甲基化状态,A、B、C错误,D正确。

5.(2019·山东学考真题)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与生物性状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D.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解析】选A。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思维·跃迁】

6.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只能决定一种性状

B.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①②或⑥⑦都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但发生在不同细胞中

D.⑦→⑥→⑤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选C。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A错误;据图无法判断基因1和基因2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因此无法判断它们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①②或⑥⑦都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但发生在不同的细胞中,C正确;⑦→⑥→⑤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7.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B.细胞中的基因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行了表达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体细胞中,核DNA多,mRNA也多

D.细胞出现生理功能上稳定的差异,直接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差异

【解析】选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A项正确;细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行表达,如转录形成tRNA和rRNA的基因,B项错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体细胞中,核DNA不变,mRNA量增多,C项错误;成熟细胞中的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出现生理功能上稳定差异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D项错误。

【拓展·探究】

8.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如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RNA均在细胞核中合成

B.各种RNA的合成均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C.催化RNA合成的酶在细胞核中合成

D.RNA结构一般比较短小

(2)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__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2-3]。但在如今普通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4]。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了解、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文章对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四维目标进行一一阐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各素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教师在各章节教学中进行相关素养的渗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社会责任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物学科涉猎广泛,跟生活中的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社会责任素养即在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种素养。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一生物教师需在生物教学中挖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相关章节作为载体,对珍爱

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如表1所示)。 二、生命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素养即学生通过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观察、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等,形成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具备对更大范围的相关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生命观念素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及进化与适应观,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渗透情况。 三、理性思维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理性思维指的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向、充分的思维依据的基础之上对现象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思维、模型和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演绎和推理思维。诺贝尔奖得主劳厄曾说过:“教育是将已学习过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同样,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学生获得并且永远牢记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更是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四、科学探究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具备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此外还包括团队组织、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注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变革评价方式。 【关键词】培养加强注重引典变革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四大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素养教育的第一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即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于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依照课标的要求,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中难点,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来显示染色体有规律变化,并通过音频、

色彩的辅助,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人机互动的手段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倾注极大热情,形成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还要充分挖掘生物科学的成就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从而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对科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作风)相统一。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1、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 生物课程能力目标中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包含哪些方面的要求?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什么是课程资源?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建设目标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1、学校的人力、物力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课程资源基本满足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需求。 2、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更为完善和优化,形成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运用能力切实增强,并实现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对其它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带动。 3、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各类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等的配置更为完备,使用更为充分,潜在的各类物力资源得到更为积极的挖掘和利用。 4、教材、教辅等教学素材得到科学、灵活地开发、加工和利用,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素材的建设与利用有效支持和保障课堂教学。 5、全省城乡间、区域内、校内外各种有利于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挖掘、整合和利用,初步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6、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等部门对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规划、统筹、管理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利用、共享制度。 二、建设要求 1、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适应课程改革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根据课程要求,认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抓好薄弱学科和新增科目的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所有学科必修模块有专任教师。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选修模块的任课教师可采用校际共享的办法,提高选修模块的开设率和开设质量。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教师可采取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和高等院校或其它相关机构选聘共享的办法予以解决。各级师训部门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程度和对新增内容的掌握程度。教研部门要加强教研培训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高中学校要强化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切实服务课程实施。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篇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伴随着教育模式的需求,国内的教育模式不断在改革,教育也从以前的以知识为本走向了以人为本的时代。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分析 所谓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即通过生命观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帮助人类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引导人类对生命规律实施深度探究,并改善问题解决效率;同时,在生命规律的解释中利用推理、演绎、总结等思维方法完成辩证,实现对生物学难题的解答;核心素养可以察觉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学矛盾,可以依据生物学规律来观察、设计、提问、解决问题,并参与辩论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结合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实践,有效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相联系的矛盾性问题。 二、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高中生问题性生成生物教学策略。 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是思考的源头。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有效的结合生物知识,合理的设计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生物学知识,能够为学

生赋予生命责任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知名的新闻事件,吸引了学生目光,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提供指引后,有助于学生快速的找到探究突破口,对学生掌握分子水平基础上的生物生长特点、功能具有帮助,也有助于为学生树立科学生命观。 2. 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在开展生物学科教学时,教师主要在课堂中讲授生物学科研究相关理论,而课堂中由浅入深,由教师辅助到学生自主实验的探究过程,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开展《走进细胞》一章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借助显微镜,小组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变化情况,学生在小组实验分析过程中,不仅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结合教师课堂中讲授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理论,对洋葱表皮细胞的构成情况作出了相应分析,从而实现了借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知识总结、分析的能力。 3. 利用热门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可过热门的时事与一轮复习当中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在各领域所承担角色和地位,明确自身肩上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联系目前国家实行的二胎政策,结合必修二人类选传病的相关知识点,在引导学生学会传病法传方式和发病本调查

2017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6年7月20日版 (修订稿)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3) (一)设计依据 (3) (二)结构 (4) (三)学分与选课 (4) 四、课程内容 (4) (一)必修课程 (4) 模块1 分子与细胞 (4)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6) (二)选修Ⅰ课程 (8) 模块1 稳态与调节 (8) 模块2 生物与环境 (10) 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 (三)选修Ⅱ课程 (14) 现实生活应用 (14) 职业规划前瞻 (16) 学业发展基础 (19) 五、学业质量标准 (22) (一)学业质量水平 (22) (二)说明 (25) 六、实施建议 (2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 Ⅰ. 教学建议.................................................................................................................. Ⅱ. 评价建议 (27)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 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完整版)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最新整理)

精心整理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要: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阐述,然后分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 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观念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针对核心素养,可以对其进行细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素养。上述三个方面属于一级指标,而每一个一级指标又可以分为四个二级指标。道德品质、

社会责任、国家素养和国际理解组成了社会参与,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和问题解决组成了自主发展,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素养、人文素养组成了文化素养。 三、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效率高低与否,一方面 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生活案例进行创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技能的热情,而情境创设一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教

学效率自然也会随之提升。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相关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引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如“糖类和脂类的组成有哪些元素”“糖类和脂类有何功能”,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讨论结果出来之后,给出往届学生的探讨情况,让学生与之进行对比,学生看到之后,内心会非常迫切地想 讨论,教师从中进行引导,以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构建与完善概念,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表达,也影响到学生的理解。生物学科中也有语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构建与完善概念,

如何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18-11-17T18:21:34.943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作者:刘洋 [导读] 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生物学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代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不够扎实等, 摘要: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生物学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代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不够扎实等,所以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以期能为高中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 生物科学素养 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中生科学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高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为将来的学术研究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探究发现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水平[1]。高中生物是高中生踏入探索生命科学研究大门的第一步,为了学生将来可以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培养其生物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对于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1.当代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1.1思想上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在高中生生物学习过程中,存在有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不够重视的现象。生物在高考中的比分相较于其他学科略低,导致有些高中生对待生物这门学科的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其重要性低于其他科目,所以将学习重心放在了数学、物理等分值略高的科目上;还有些学生觉得生物学科的难度不大,自认为已经背诵了知识点,就是掌握了知识点,即学好了生物这门学科。 1.2说教式教学方法抑制自主思考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的生物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还停留在课堂上的一对多说教式教学,对于许多中学生物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可快速提高学生成绩。但是“填鸭式”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听懂了课堂内容,背会了课本重点,考到了好成绩便是学好了生物这一门学科。 1.3生物学习的自主选择少,课堂方式单一在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中,生物的学习仍然是由理论课与课后刷题组成。然而,日复一日的理论学习与枯燥无味的课后练习使得一些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反感,更不要说主动地进行课外拓展,自然无法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长期处于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少亲身感受实践与理论的联系,缺乏对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接触和感悟,自然无法培养其自身对生物科学研究的热情,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由此观之,高校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少,也是当下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难点。 2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1学生夯实基础,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高中生要想将来在生物科学领域进行更深入地拓展,高中阶段拥有扎实的生物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在兼顾成绩的同时在课堂外开阔自己的眼界,主动学习、接触更深入更前沿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生在日常的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上,主动培养自身的观察意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中生需要培养的科学素养。 2.2 设置问题情境,实现探究性学习科技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人们的好奇心,而这也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说教式的课堂看似实用高效,实则枯燥而不易使学生激发与生俱来的探索热情。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是被动的,并且学生学习能力与老师不相同,难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如果教师能够在这时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并对其进行引导,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者搭建学习环境,比如说组织学生一些常见但并未深入学习的生物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则更易使学生印象深刻,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其洞察力和创新力,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2.3注重生物实践的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中学生的生物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而没有加以实践的话,学生与生物科学研究的距离感会越来越大。生物这门课其实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关联性很强,并不是只重视理论的一门课,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与场所都是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场所,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校园也可以开展实践学习,例如组织生物趣味活动、开设实验课等。注重实践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而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应该把握机会,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激发对生物学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2.4 提供必修和选修课程,改变学生过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人类本能是趋向于控制周围情况并把握主动权,因此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校可以在适当的放手,提供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例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引入大学生的上课方式,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课程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的内容可以是组织一场专题报告,对某种生物现象组织讨论会,或者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性论证。可供选择的空间越大,越有利于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结语: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过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热情,培养其主动探索科学技术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对高中生来说,是尝试迈向生物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我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我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学,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对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产与生活中受益。 核心素养是指在相关学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理解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品质,具备尊重事实、理性思维的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逐步形成的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和教育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对学生的综合体现,即,核心素养=(知识+能力)态度。但核心素养的指向更明确,更具有终身性、动态性、关键性和情景性。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提炼出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遵循高中生物的学科逻辑,按照高中生物课程的独特认知过程,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只有融合高中生物学科逻辑思维,才能有效培养生物核心素养。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应注意:(1)情景化。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关键。高中生物教学中,灌输和死记硬背是不能建立学科逻辑思维的,而应在现实的生物学问题的情景中,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训练学科思维。(2)综合性。培养学科逻辑思维,不是仅仅通过一两次训练就可以形成,而应在科学实验、探究性活动、概念教学等环节中经常性训练。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既可以通过练习检测来测评,也可以在教学中给以显性化体现。(3)系统化。培养学生学科逻辑,既可以训练逻辑思维的技能,也可以训练学科逻辑思维的具体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应用逻辑思维技能,也可以设计证据不足、逻辑不清的错误的例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评价观点、分析证据和辨析逻辑。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学。探究性教学,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它包括独立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自我发展领域由问题解决与创新、自我管理三部分组成。独立自主的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素养的重要的方法,它既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研究的良好习惯,掌握高中生物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培养学生高中生物问题的探究意识和精神,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合作探究教学是在学生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彼此交流与沟通,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智慧的碰撞与交流,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性教学既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本质,也是体现理科属性的重要途径。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108班11080816 唐雅婷 生物科学是一门古老的自然科学,随着综合科学的发展,它正成为一门新兴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科与物理学科、化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完全遵循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原理。伴随着生物科学的便是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正在逐渐成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生物学家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培养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学科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各科知识交叉点 要在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照研究,明确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跨学科综合试题多是在各学科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的,这些试题要求学生对题目展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分析理解、认识描述,是对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内容,使学生对整个中学阶段的知识结构产生立体认识之后才能获得。 二、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几年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未能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为突破,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知识量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开了科学探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报告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 ◆于佳洋 ( 大庆实验中学)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技术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 的责任与担当,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帮助高中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是高中生物学 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以《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尝试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并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 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种:生命观念( 素养一)、理性思维(素养二)、科学研究(素养三)以及社会责任(素养四)。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正确的理性思维,此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能力和态度, 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指向,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认知差异,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教与学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生物知识体系,以此理解相关的生命现象和本质。将生物学的自然现象以及问题作为引导,通过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来提高高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毫无疑问的要将学习指向生物核心素养,把生物核心素养置于教学设计的灵魂地位。 二、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 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本文将以课堂学习过程为重点进行粗浅论述。 对于生物课堂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有:结合视频、图片、数据进行问题讨论;根据现象自主探究;教师演示等。重点在于,高中生物学习课堂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 指向性,因此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形式都应该注重目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下表为以 “DNA 分子的结构”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 下转第157 页)

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人类进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笔者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希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指导学生更积极更健康的生活!例如: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生理和保健;知道传染病传播、预防的相关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急救,了解一些医药常识。争取使每

位学生都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的合格中学生。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 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义务教育的责任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位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初中生物教育要面向每一位适龄的社会主义公民,每一位初中阶段的学生。 (三)因材施教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技行业)什么是生 物科学素养

3、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答:科学素养是指了解且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和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壹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方面得到发展: 壹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包括好奇心、诚实(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合作、创造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科学的世界观体现科学家对科学的壹些基本的信念和态度,主要包括:第壹,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第二,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第三,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第四,科学不能为壹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 (1)科学探究不是仅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所形成的印象可能会深。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有壹些给定选题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性质。在参和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壹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它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摘要:立足高中生物素养的一个核心,四个方面,十二大要素,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为例阐述高中生物教学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1 关于核心素养的阐述 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其主要内容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为核心,从生命观点,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入手,其中生命观点包括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合观四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交流讨论四个要素;理性思维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四个要素;社会责任包括参与相关事务的讨论、注重社会性科学议题、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四个要素共十二个要素为切入点,立德树人,提升全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教学设计 在生物教学中,目标的设定要彰显核心素养,教学活动的设定也要在渗透核心素养,教学反思也要凸显核心素养。 2.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包括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两部分内容。本节将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没有作为细胞代谢的方面来讲述而是作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来分析,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由“问题探讨”入手,从“扩散”迁移到“渗透”,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基于以上教学内容,立足于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素材实行重新改进、整合、编排并精心设计教学。 2.2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 教学导入 实验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把萎焉的玫瑰花放到水里面,过一段时间玫瑰花开始坚挺了,且水没有颜色,然后把坚挺的玫瑰花再放到热水中浸泡,水变红色。通过实验说明有些物质能够进出细胞,有些物质不能进出细胞。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投影出题)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素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物质进出细胞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2 渗透系统模型构建 细心动手实验,自主构建模型 实验探究1: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 (1)实验1: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并回答。(扩散),扩散是分子从浓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向浓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运动的现象。 (2)提出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 实验2:引导学生实验并分析微观上分子穿过半透膜的情况。 实验介绍: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一定浓度的花青素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猪的盐渍肠衣)[1]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内的液面变化。通过学生实验结合观察教材本节渗透现象示意图,讨论该实验:(1)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上升? (2)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照,你觉得本实验能够设置哪些对照实验?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给学生适当的鼓励。

新课标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的终极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要在双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针对生物科学素养所包含的几个层面,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对生物教学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生物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但并非教得越多、越难越好。新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起全新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以生物科学宏观研究为主线,精选和串联生物科学重要知识和观念,不求全面,减少重复,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点。认真研究新教材会发现,初中生物教材选取的是初中学生必需的、能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一些基础的现代化科学知识,以利于以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放在中心位置,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最常用、最基础、学生能接受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摈弃过去那种拼命给学生灌输全、高、深、难的知识和题海战术的做法。 二、加强观察和实验训练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观察常常是满足于新奇的现象,这种出于好奇心的观察,其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性较差。所以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彩图、结构图和示意图等各结构的名称、组成、特点和功能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要求弄清楚实验仪器和各部件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等。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如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等)。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指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在学生做实验前,应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目的、正确选择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等。在学生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操作,正确使用仪器,仔细观察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加强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并要求学生对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实验原理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如叶脉书签的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等。 三、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 加强知识应用是学生真正学好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强知识应用训练最重要的方法是把知识、技能的教学和知识应用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应用。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因素学习生物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体验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如生物特征一节的学习,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马铃薯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实物进行分类: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让学生讨论并说出分类原因。这种把学生熟悉的东西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

生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落实应用---以细胞呼吸课堂内容为例

生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落实应用---以细胞呼吸课堂 内容为例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 目标已经深入了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去完成,我们还 在摸索和探究。现以人教版必须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课堂内容为例,从生 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实际例证的形式来阐述在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上面的探 索和总结,展示我们在核心素养落实应用上面的探究过程,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细胞呼吸 自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提出生物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理念之后,我们一线教师也迅速的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希望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在笔者来看,对于 一线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主要战场,教材是我们主要的武器,因此我们更强调 的是在备课及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重组、编排,在适应学生思 维方式的同时加入新的理念,创建核心素养生物课堂。 一、情境创设,构建生命观念 课标中的第一个核心素养关键词是生命观念。在本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构建 这样抽象的概念呢?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方面 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情境中学生会去观察现象,描述现象,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逐渐形成生命观念去解释其他的现象,形成 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解决实际括问题。[1]比如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设置很 多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利用酒酿的家庭制作方法,进而引入细胞呼吸 的方式和原理。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回应酒酿制作过程,酿酒其实是酵母 菌经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形成酒精,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建立物质与能量观。在分别学习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后,创设原始地球情境,明确进化历史上先 出现无氧呼吸生物,后出现有氧呼吸生物,建立进化与适应观。以酵母菌为情境 主线贯穿整节课,比较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最后探讨酵母菌有氧呼吸 与无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 二、问题引导,模型构建,发展科学思维 问题引导模式教学和模型构建是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问题 的解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科学理性思维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体现。如在 本节课中,针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学习,完全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1)你能尝试写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吗? (2)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发生分解的场所在细胞的什么结构? (3)中间产物丙酮酸转化为CO2和H2O发生在什么场所? (4)中间产物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如何? (5)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把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了吗? (6)无氧呼吸中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 (7)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8)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在知识落实到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再现细胞呼吸的有关过程 及场所,而且能将知识转化成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模型与建模的能力,发展了学 生的科学思维。 三、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