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浅析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浅析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浅析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浅析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从定义就可以看出,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的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扩大社会需求,进而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缩小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当经济面临衰退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当经济面临增长过快,预计会出现过热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经济稳定增长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当前经济危机情况下,我国出口受阻,内需不足,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危险,因此采用的是扩张型财政政策。从中央财政赤字可以看出,因为财政支出用于投资了,产生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发展。乘数效应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相关变量的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ΔY/Δ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X表示引起国民收入的相关变量。乘数主要分为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楼主所说的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根据政府采取不同的调节手段,一般表现出上面政府支出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转移支付乘数效应和平衡预算乘数效应。1.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的方式拉动总需求,政府支出的多少所带动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就是政府支出乘数效应。2.如果政府通过减税的手段刺激总需求,那么税收水平减少的数量所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就是税收乘数效应。3.如果政府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转移支付增加的数额所带动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就是转移支付乘数由于政府支出乘数大于大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效果,故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4.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水平(主要是税收)和支出同意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所以平衡预算乘数效应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不起作用。

财政政策乘数与政府支出乘数有所不同,主要是前者考虑利率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即剔除掉“挤出效应”的收入部分;而后者则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忽视了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影响。

我国当前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当今复杂的国际及国内的经济形势决定的,对我国的经济状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首先,财政所直接投资的项目和行业的经济将很快明显出现景气,这些项目的类别现在基本已经确定,主要是城市适用住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环境保护、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以及铁路公路建设和通信邮电等。第二,与财政直接投资项目密切相关的项目和经济也将得到带动而会较快增长,这便是所谓的乘数效应或关联效应。第三,整个国民经济将会由于上述经济的活跃而出现景气,加上上半年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生作用,只要不会出现大的外部干扰,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9%是较有把握的。明年上半年、以至明年全年经济也将会因此而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第四,在经济出现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将会获得较多好的投资项目,商业银行的放贷将增加,银根转松,与此相应的是各类物价指数也将可能上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是鉴于前几年中国消除了许多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制度原因和结构原

因,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治理通货膨胀经验,所以新的通货膨胀并不会很严重,但无疑,目前这种通货紧缩的局面将结束。

然而,我国持续的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导致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此效应在各个反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第一,自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后,我国个体经济的投资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了政府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引起了私人投资增长率的下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明显的。第二,扩张性财政政策方向的不一致,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有些政策属于扩张性的,但同时有些政策又是紧缩性的;或者存在政府的扩张财政政策与民争利的情况,是目前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又一独特表现。

所以,既要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又要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弱“挤出效应”。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可以克服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具体措施为:

第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要一致,避免政策本身的内耗和效应的抵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求扩大政府支出(目前表现为发行国债),同时要求政府减税,并且努力增加居民的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要求减少政府支出,同时增加政府的税收。这个基本的政策组合不能颠倒。

第二,政府应努力避免与民争利、与民争投资。应通过经济的持续增长,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来增加政府收入。

第三,增强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期,要增强居民的收入预期。保证政府在扩大支出的同时,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要有灵活性,在经济紧缩时期,增加居民负担的改革项目要暂缓,使他们不断地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长期看,解决供给型挤出效应的最有利措施,同时也是目前刺激需求的最好措施,就是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和范围。这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过产权改革使民间投资渗透到国有企业中去,增加民间投资在国有企业中的比例,使国有投资效率得以提高。民间投资能不能扩大,社会投资效率能否提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成功的关键,也是政府新的宏观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人力1121 1130405116 汤玲玲

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单位:演示单位 报告期间:2011年

目录 一、财务状况总体评述 1.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评价 2.行业标杆单位对比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动分析 2.流动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3.非流动资产结构变动分析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分析 (二)利润表分析 1.利润总额增长及构成情况 2.成本费用分析 3.收入质量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现金流量项目结构与变动分析 2.现金流入流出结构对比分析 3.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三、财务分项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1.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利润率分析 2.成本费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3.收入、成本、利润的协调分析 4.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盈利能力(二)成长性分析 1.资产增长稳定性分析 2.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分析 3.利润增长稳定性分析 4.现金流成长能力分析 (三)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1.现金偿债比率 2.现金收益比率 (四)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五)经营效率分析 1.资产使用效率分析 2.存货、应收账款使用效率分析 3.营运周期分析 4.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协调性分析(六)经营协调性分析 1.长期投融资活动协调性分析 2.营运资金需求变化分析 3.现金收支协调性分析 4.企业经营的动态协调性分析 四、综合评价分析 (一)杜邦分析 (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 (三)财务预警-Z计分模型

一、财务状况总体评述 2006年,演示单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1,659.69万元,去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175,411.19万元,同比增加32.07%;实现利润总额7,644.2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16%;实现净利润6,370.21万元,较同期增加21.11%。 (一)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评价: 【财务综合能力】 财务状况良好,财务综合能力处于同业领先水平,但仍有采取积极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财务综合能力的必要。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请投资者关注其现金收入情况,并留意其是否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与新的利润增长点。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自有资本与债务结构合理,不存在债务风险,但仍有采取积极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偿债能力的必要。 【现金能力】 在现金流量的安全性方面处于同行业中游水平,在改善现金流量方面,投资者应当关注其现金管理状况,了解发生现金不足的具体原因。 【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处于同行业中游水平,但仍有明显不足,公司应当花大力气,充分发掘潜力,使公司发展再上台阶,给股东更大回报。 【成长能力】 成长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有较乐观的发展前景,但公司管理者仍然应当对某些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我国的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所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当前,我国所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或许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 实行上述政策的原因: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 1、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劳动者长不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就业者提高自己的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素质)。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教育上的支出,也扩大了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经过金融危机后,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内的物价还是呈增长趋势,此时可以说是经济过冷,国家财政盈余。人们不愿意花钱消费,都选择了储蓄。所以国家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加快经济的恢复。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2、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 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保证各方面的税率没有太大的波动,人民投资不会有较大的变动,有利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和结算,有利于国家收支平衡。 总结: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防范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乏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棘手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 [摘要]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 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5年带动比率1:5(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

我国政府还加大治理乱收费、规范分配秩序的力度。1998~2003年,我国政府公布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左右。由于收费是一种准税收,减费可以起到与减税等价的效应,同样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投资的能力。 4.结合财政体制完善,强化财政政策作用。2003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由1997年的4227亿元增加到11849,5亿元,年均增长18.7%;相应地,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由1997年的2857亿元增加2003年的8687亿元,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在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设计中,注重发挥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国债投资项目也带动了银行的配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金的运营效益。特别是,1998年通过国家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提高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增强了银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

年度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年度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年度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我局所属企业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形势下,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搞活经济强化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挖潜,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奋力竞争。销售收入实现万元,比去年增加30%以上,并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本年度商品销售收入为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其中,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5.5%,商办工业产品销售万元,比上年减少10%,其它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43%。全年毛利率达到14.82%,比上年提高0.52%。费用水平本年实际为7.7%,比上年升高0.63%。全年实现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商业企业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办工业利润万元,比上年下降28.87%。销售利润率本年为4.83%,比上年下降0.05%。其中,商业企业为4.81%,上升0.3%。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8天,比上年的110天慢了18天。其中,商业企业周转天数为60天,比上年的53天慢了7天。 (二)主要财务情况分析 1.销售收入情况 通过强化竞争意识,调整经营结构,增设经营网点,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了销售收入的提高。如南一百货商店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296.4万元;古都五交公司比上年增加396.2万元。 2.费用水平情况 全局商业的流通费用总额比上年增加144.8万元,费用水平上升0.82%其其中:①运杂费增加13.1万元;②保管费增加4.5万元;③工资总额3.1万元;④福利费增加6.7万元;⑤房屋租赁费增加50.2万元;③低值易耗品摊销增加5.2万元。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发表时间:2013-06-13T16:32:21.327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5月供稿作者:刘琳琳田治威[导读]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刘琳琳田治威(刘琳琳: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085 )(田治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宏观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背景下,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有待改进的方面。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优化[作者简介] 刘琳琳(1981-),女,山东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在读,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田治威(1958-),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研究方向:林业财政政策与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49-02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下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下表2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

我国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货币政策是说一国的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措施总和。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 分析点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是这次会议的一大主题词。在分析明年经济形势时,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同时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新常态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变了,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也在调整,宏观经济目标将会呈现多元化趋势。” 明年经济工作,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会议提出“两个坚持”,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稳中更有进。会议提出,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 分析点二、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 会议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同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长不稳,调结构就缺乏基本前提。”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只有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就业和民生才有保障,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才能正常维持,才能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由弱转稳的趋势,出口、消费、投资均有望实现平稳增长,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将支持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分析点三、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 步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再靠以往大规模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及外部需求,难以继续维持健康增长。 会议提出,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高速过渡必然发生的增长动力切换,也是重要的战略部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王军指出,下一步要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从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分析点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会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XX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XXXX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 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转自:经济参考报 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宏观调控已开始转向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的新框架。 全球经济政策的多重调整与输入性通胀压力 2010年第4季度,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复苏期,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得到有效支撑。但在总体复苏的背后,由于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导国家间的宏观

经济政策出现差异化和不对称性,甚至形成了逆向调节,从而加剧了 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复杂程度,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一)美联储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与过量美元输出 2010年11月3日,美国启动了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政策的影响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美联储以美国中长期关键期限国债为对象连续在8个月内投入6000亿美元。通过对关键期限国债大规模的投入流动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关键期限国债的收益率情况,从而推动市场中长期利率曲线下移,稳定市场对中长期利率的风险预测。第二阶段是美国国内金融市场获得基础货币后,增强了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三阶段是沉淀在美国国内金融系统内部的基础货币开始通过金融、投资和贸易渠道流向国际市场,给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扰动。第四阶段是国际市场上的资金回流阶段。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或者是购买美国国债或其他形式的证券资产回流美国,进而转化成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有效支撑力量。 因此,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改善美国金融市场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基本面,但有害于美元和美国经济的长期利益,并对世界经济输出了通货膨胀。 (二)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纠正与欧洲央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欧元区债务危机是典型的主权债务危机,但导致其集中暴发并大规模蔓延的原因并非仅仅由于危机国家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欧元机制内部的两大失衡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类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美欧的政策资源的失衡。在次贷危机暴发的情况 下,美国政府一方面迅速启动了规模庞大而形式多样的财政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及时推 动美联储扩张资产负债表,推行“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而欧元区国家则难以借助货 币政策的力量来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提供支持,欧洲央行拒绝了欧元区边缘国家提供 国债融资的要求,使得欧元区国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处于政策的跛行地位。第二类失衡是欧元区内部主导国家(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间的权利失衡。主导国家可利用投资、贸易和政府债务等手段向边缘国家转移危机和转嫁风险,并导致边缘国家的经

2017公司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2017 公司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分析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 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 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 2017 公司年度财务分 析报告 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2017 公司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一) ××市商业局企业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年度,我局所属企业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 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形势下, 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以搞活经济强化管理 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挖潜,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 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努力开拓,奋力竞争。销售收入实现 ×××万元,比去年增加 30%以上,并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 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本 年 度 商 品 销 售 收 入 为 ××× 万 元 , 比 上 年 增 加 ××× 万 元 。 其 中 , 商 品 流 通 企 业 销 售 实 现 ××× 万 元 , 比 上 年 增 加 5.5% , 商 办 工 业 产 品 销 售 ××× 万 元 , 比 上 年 减 少 10% , 其 它 企 业 营 业 收 入 实 现 ×××万元,比上年增加 43%。全年毛利率达到 14.82%,比上 年提高 0.52%。费用水平本年实际为 7.7%,比上年升高 0.63%。全年实现利润 ××× 万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4.68% 。 其 中 , 商 业 企 业 利 润 ××× 万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12.5% , 商 办 工 业 利 润 ×××万元,比上年下降 28.87%。销售利润率本年为 4.83%, 比上年下降 0.05%。其中,商业企业为 4.81%,上升 0.3%。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 数为 128 天,比上年的 110 天慢了 18 天。其中,商业企业周转天数为 60 天,比 上年的 53 天慢了 7 天。 (二)主要财务情况分析 1.销售收入情况 通过强化竞争意识,调整经营结构,增设经营网点,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了 销售收入的提高。如南一百货商店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 296.4 万元;古都五交公 司比上年增加 396.2 万元。 2.费用水平情况 全局商业的流通费用总额比上年增加 144.8 万元,费用水平上升 0.82%其其 中: ①运杂费增加 13.1 万元;②保管费增加 4.5 万元;③工资总额 3.1 万元;④福
1 / 12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 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去年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并更加有效地实施。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方面,一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增加赤字、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而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将超过5000亿元。营改增不但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变革,同时承担起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上

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至8月份,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累计减税486亿元,税负下降13.45%。1至8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493亿元。 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能否都实现税负下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金融业尤受关注。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对试点运行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补充政策等,5至8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值税1013.19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08.35亿元,税负下降9.66%。 辖区集中了大量金融企业的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统计分析显示,实施营改增以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呈逐步加大趋势。国家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更多营改增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通过税务机关的宣传与辅导,企业实现进项税额应抵尽抵、增值税链条日趋完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对新税制的进一步适应,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将不断放大出来。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的降税降费政策不仅仅局限于营改增,还包括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取消、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相关政府性基金和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加速支出推动经济增长 适当提高赤字率以及财政支出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呈现出来的另一突出特点。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作者: 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 ) [ 摘要]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2005 年我国实现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本文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财政政策;中国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个国家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宏观经济运行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讲,也就是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紧缩”,表

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应对通货紧缩局面,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膨 胀” ,表现为物价上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发展不均衡。此时应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即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节,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我国自1998 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就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2005 年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现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综述如下。 一、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世界经济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作为亚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亚洲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从当时国内经济情况看,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了我国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出口对

中国财政政策的分析方法

第六篇中国的财政政策与经济进展报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照旧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试图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进展,同时达到政府的某些意图。尽管政府行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实施财政政策也能够起到弥补市场不完善、克服市场失灵的作用,然而它的任何干预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阻碍,尤其会对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及其货币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假如不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实施的财政政策还专门可能会对经济运行起到与其政治意图相反的作用。 本篇首先回忆了1998年以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实施的要紧措施,然后分析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认为1998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

有重大欠缺的。而后,本篇在我们的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财政政策分析方法。首先讨论了货币的性质和政府行为中的货币流程状况,然后在模型中加入政府行为,要紧包括税收、政府支出、发行政府债券等要紧财政政策手段,并联系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考察财政政策对货币经济以及内生性货币供给机制的阻碍。为了简化,我们临时不加入国外部门,只是以一个封闭式的模型为基础考察政府的财政政策,并用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数据对模型实证检验。接下来又从外生货币的角度重新解释了财政的功能,特不是结合90年代以来日本财政重建中的教训对货币经济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现时期调整中国的财政政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第一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效果分析

一、1998年以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背景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首先在泰国爆发,迅速席卷了东南亚诸多国家。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阻碍,我国长期以来投资扩张带来的资本存量过高等深层次矛盾,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约束带来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凸现,内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资增长乏力,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对外贸易受到严峻冲击 亚洲国家(地区)是中国的要紧贸易和投资伙伴,亚洲的经济动荡对中国的对外出口和外资进入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是外贸出口形势恶化。1998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阻碍逐步显现出来。上半年的外贸出口

证券投资综合分析报告

证券投资综合分析报告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当前财政政策分析 1、当前的财政政策 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中国政府强调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主要是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还需要政策支持。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政府采取该财政政策的理由 由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滑,而中国经济处于严重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自然受到严重影响,为保持经济增长,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资,拉动国内投资,通过优惠的财政政策,刺激和鼓励国内消费来启动国内市场。 3、当前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增长在前几个月得到了恢复,并已经能完成保八的目标,国内的消费也得到稳步增长。但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执行,部分行业的产能及生产过剩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钢铁行业,反而随着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出现了新的过剩问题,这使经济危机过后的去产能化的过程变得比预想的要长,短期对经济的贡献,反倒将变成经济长期稳定复苏的障碍;本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在本次经济危机的过程做得更加彻底,但由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使经济危机对部分需要转型的行业反倒起到了一定拯救和支撑作用,使得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弱化了经济调整的力度。 国内消费虽然在一定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有所恢复,但由于人们的普遍购买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经济刺激政策下更多地还是推高了楼市和股市的资产价格,而对实际大众消费没有产生本质的变化。而资产价格的持续走高,政府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当前货币政策分析 1、当前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货币政策围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来制定,需要缜密的统筹和权衡。如何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在各宏观调控目标中进行权衡取舍,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稳健货币政策,考验着央行的调控智慧和平衡艺术,今年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最终版.doc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 (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 政策。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 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 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 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食品价格和房 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 的主要推手。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 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 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 货币政策。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 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 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 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 存在一定的时滞。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 一定的局限性: (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 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

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 1.调整产业结构,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 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 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 通道。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 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 涨。 由于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应对结构性通胀,财税政策因其针对性强和轻重可调节性而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因食品价格上涨过快而形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来增加供给,改善供求关系,平抑价格上涨。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1.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 运的供给,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 面通胀。 1)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 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

财政政策风险防范

财政政策风险防范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1993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 势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进一步加剧。中央政府针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持续数年下降的严酷现实,为抑制这个趋势,并相对应带动经济增长 速度的回升,即时改变了1998年年初所制定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拉动经济 增长方面确实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积极财政政策风险问题也逐步 凸现出来,引起了大家的注重。如何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有效地防范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既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 是财政专家、学者们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从当前对这个 问题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集中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所可能发生 的国债风险方面,很少注重积极财政政策本身所可能发生的风险,这 种研究是片面的,本文将集中研究积极财政政策本身的风险问题,对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含义、表现、成因及风险的防范实行深入的分析 和研究。 一、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实证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是指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或失败的可 能性。其风险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决策风险,二是 政策执行风险。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风险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 是贯穿于政策的全过程。一般来说,导致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原因能 够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确定方面的偏差。确 定的政策目标严重脱离实际,或财政政策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脱节,或财政政策目标本身的模糊性,都会带来相对应的政策风险。(2)在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和未 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存有。(3)财政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水平和水平 也影响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水准。(4)财政政策工具选择上的失当,且 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5)财政政策严重滞后,没有随经济运 行状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对应的调整。(6)财政政策作用的力度过大或

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制度和财政政 策分析 1

经济学基础(2)财政制度 会计基经济学基础(2)财政制度础---第二章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分析 第一节财政制度及作用1,定义:财政制度包括政府的财政收入机构和制度`(一整套税收机构个税收制度)及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开支机构和制度2,职能为政府活动筹集必要的经费,并适当的分配使用这些经费3,当前采用分级管理的财政制度4,分为中央`地方`中央和地方财政 第二节宏观政策目标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一,通货膨胀问题定义: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其本质就是市场上过多的货币和有限的商品与劳务费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或者说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一般以物价指数来衡量物价指数: 说明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比表示

实例:就单个商品来说,一般以某一时断为基期,以该期的价格为基准价格Po 以后第t期的价格为Pi`则该商品的价格指数为Pi/Po*100% 描述通货膨胀的为价格总指数`一般是加权平均数(根据某种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其价格的加权数的大小) 2,三种物价指数A 消费物价指数生活费用或者零售物价指数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费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B 批发物价指数 用来衡量各个时期的生产资料(资本品)与消费资料(消费品)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C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费大价格变化的指标 一般消费指数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关系最密切,因此`多数情况下都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3,依据通货膨胀的增长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A 温和的爬行的增长率低`速度慢`危害较轻 B 加速的奔驰的增长率高`一般都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影响明显 3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转自:经济参考报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复合式通胀管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2008年11月,我国紧急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向市场注入了17.65万亿的流动性,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了过量流动性,诱发了货币性通胀。至2010年末,我国M 2的存量已经达到72 .58万亿,按照年中汇率核算,接近11万亿美元,为当年度现价G D 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2规模88535亿美元的124%。 (二)结构性通胀是复合式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表现 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摘要:转型期财政政策应是一个多目标的政策体系:转型期财政政策必须推动体制转型的进程;必须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体制转型对财政政策选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推动体制转型是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转型中的经济体制构成了影响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持续变化的体制约束。 关键词: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体制转型 转型期财政政策应是一个多目标的政策体系:转型期财政政策必须推动体制转型的进程;必须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体制转型对财政政策选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推动体制转型是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转型中的经济体制构成了影响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持续变化的体制约束。 一、转型期调节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选择 体制转型的顺利展开需要稳定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转型时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是复杂的,不能仅由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周期性波动解释。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进程有关,并且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呈现出阶段性。因此,我国转型时期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的选择也更为复杂。 一般而言,转型初期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经济衰退,与体制转变的进程有密切的联系。对激进转型而言,转型初期的经济大幅衰退几乎不可避免,这种大幅衰退是由经济体制的真空造成的。由于激进转型是经济体制(甚至包括政治体制)在短期内完全彻底重建,因此在利益结构和经济关系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体参与社会分工和资源分配的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财政政策对此无能为力,因为财政关系本身也处在重建过程中。对于渐进转型而言,转型衰退或者可以避免,或者其程度有限,并且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有效调节以恢复增长。针对这种衰退,财政政策应着眼于消除利益冲突,加速推进体制转变进程。在经历了转型初期的经济波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仍在进一步发展转变的情况下,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经济衰退或经济过热开始成为财政政策作用的重点。在此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是为体制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经济发展水平及体制转型进程对财政政策的制约

《西方经济学(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答: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

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