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企业融资有哪些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有哪些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有哪些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有哪些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有哪些困难

一、过度包装或不包装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化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止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二、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

三、急于拿资金,忽视企业内部整理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

四、融资视野狭窄

只看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企业融资的方式很多,不只是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租赁、担保、合作、购并等方式都可以达到融资目的。

五、只认钱,不认人

民营企业急于融资,没有考虑融资后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时除了资金,还应考虑投资方在企业经营、企业发展方面对企业是否有帮助。

六、只想融资,不想让企业走向规范化

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种,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七、只顾扩张,不塑造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企业扩张,没有去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

八、只顾扩张,不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种的经营风险。

九、低估融资难度

误以为仅靠自己的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有些民营企业常常低估融资的难度,对出现在面前的个别资金方期望过大,也往往以为靠企业主或内部管理人员的私人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

十、不愿意花钱请专业的融资顾问

民营企业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把融资简单化,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也有不少人认为融资只需写个商业计划书,图便宜随便找个机构或个人、甚至学生来写,也不管他是否有融资的经验和融资的渠道,只要价格低。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种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突现,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以及非正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但是在上述融资渠道中,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都遇到了种种障碍。 1. 中小民营企业在各大商业银行贷款困难 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从各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极其困难,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从各家商业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1%。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比率更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偏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政府部门受传统思想影响,对民营企业这种私有化的所有制经济保持了一定的戒备心理,使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相关法律一直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中小民营企业得不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法律上的保障,这种偏见影响各大商业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投放贷款。 (2)民营企业实力弱小。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民营企业

的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有限,而且产权不明晰,各大商业银行认为,为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很大。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核异常严格。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负债率较高,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要想获得银行贷款是比较困难的。 (3)民营企业信用缺乏。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也影响到他们从各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民营企业家以及高层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甚至视信用为儿戏,导致了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危机。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需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考察其商业信用,这无疑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2.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 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是企业融资的另一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是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有70%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控股企业,市值达到了90%以上,除去外资企业,我国民营企业上市的数量远远低于30%,市值不及10%。 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的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市场对企业进入的要求很高,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因而难以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虽然我国于2004年5月27日在深圳推出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但是,真正能在“二板市场”募集资金的只是那些极具活力的高科技企业。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而言,通过“二板市场”融资仍然是可望不可及。 3.中小民营企业的非正规融资渠道不畅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摘要:融资难是困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民营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企业、银行、国家三方面对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800万家,以中小企业为主,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GDP的贡献率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比率不到30%。众所周知,如果一个经济体不能持续地把资金配置到回报率最高的产业部门和企业,那么经济的增长就会受阻。 中国的民营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跟中国目前的融资体系不完善有关。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以及非正规融资渠道等进行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小型贷款每笔贷款的单位资金交易成本、审核成本比大额贷款的成本高,而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就是单笔金额要求少但是融资速度要求快,这与银行的贷款成本控制取向是不一致的。同时部分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管理的要求高于对大型国企,特别是对不发达地区的信贷管理的条件更高,能符合这些条件、具有合格资信等级的民营企业为数很少。其次,在中国还缺乏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银行为了减少风险,贷款通常要求有担保或者抵押,但是,民营企业通常缺乏合适的担保和抵押。目前民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只能用于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在直接融资方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上市成本以及上市以后信息公布的成本,对资金需求量相对小的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太高,因此,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无法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多数民营企业难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金,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寻找融资渠道。这些渠道有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吸纳的资金通常占其所有资金的10%。民间融资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其利率远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这无行中加大了民营企业的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继承家业以及劳动的积累,其份额为62.5%,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手段筹措的资金不足2 0 %。因而,民营企业的融资越来越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之所以不容易融到资金,从企业自身原因方面看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财务报表反映失真,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按规定建立帐目,即使有也是比较混乱,漏洞甚多,经不起检查,因此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它们,它们也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融资;二是担保条件限制,不少民营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无法从金融机构那里借到钱;三是信用评价不足,有些民营企业信息不明,信用记录不清楚;四是家庭管理,集中管理。家族企业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尚可,一旦企业上来规模,其决策上的家长制、用人上的唯亲性,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敌。正是上述主观原因使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它们往往只能依靠自我积累、慢慢滚雪球,或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分析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建立,民营企业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正以新的目标,新的组织,新的结构,新的动力步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不可忽视的动力。然而,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纵观国内外市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健运行。 本文将首先描述民营企业融资的几种模式,阐述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原因,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在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融资系统不够完善等方面。当然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现状,既有企业自身因素,也受到当前政策经济环境和政府的影响。本文将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论述在当前融资环境下,企业如何增强自身素质,扩展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现状,融资对策 An Analysis of Privately-run Business’ Financing Status Quo and Strategies Author:Ren Shuang Tutor:Hu Juan Abstract Privately-run busine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on- 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opening up and reform, with t 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being perfected, privately- run busines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constraint of traditional structure and enter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system with new goals, new organization, new structure and new motivation. It turns into the driving force which can not be neglected in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 run business has been affected by numerous factors, especially the difficulty in fund-raising which has become its bottleneck.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iculty in fund-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活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银行高度商业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我国中小企业不仅会遇到由经济运行本身所带来问题,而且还会遇到经济体制制约因素和缺乏基本金融原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针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对策,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从最初的拾遗补缺型角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然而,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庞大数量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其融资环境一直不太理想,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以及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极为重要。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中小企业都具备两个标准: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 所谓融资,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从广义上讲,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如果不了解金融知识,不学习金融知识,作为搞经济的领导干部是不称职的,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也是不称职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开设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二是外源融资,它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包括各种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 以下从不同融资渠道的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进行分析。 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风险投资缺乏,导致内源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目录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1、融资的定义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 1、银行贷款方面 2、直接融资方面 三、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中小企业发展观,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立法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3、建立财政有限补偿机制及各种优惠政策 4、设立专业的中小企业银行 5、以规范管理拓宽民间资本市场,使民间融资合法化 6、加快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 7、中小企业应健全财务体系 8、发展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周潇指导老师:徐尤华 [内容提要]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起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同时也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金融不仅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即规模小,可控资源更为稀缺,又往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于企业本身﹑金融机制﹑政府三个层面的多方面的原因,为此要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融资渠道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1、融资的定义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六个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六个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六个原因:一、担保融资能力不足 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个体经营,私营经营模式的规模小,负债大,固定资产不多等情况,而且信誉普遍不高,这就使银行在给民营企业贷款时产生了很多顾虑。 二、担保成本高 从一些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发现,目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反映担保费用和融资成本较高,多数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担保措施,实际操作难度大。在民营企业取得贷款的成本中不仅要支付银行的利息,还要支付各种抵押登记,办证,评估资产所花的费用,还有按银行要求参加的财产保险费用以及风险保证金的利息等。 三、贷款时间效率低 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多为临时性资金需要,时效性比较强,对其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是现在的金融机构为了加强风险控制,强化了贷款的审批程序,程序繁杂,往往是贷款批准后已经错失了商机。 四、民营企业信用观念薄弱,信息不透明 我国部分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违约率、损

失率相对其他企业客户要高的多,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不少企业将贷款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银行一旦给这样的企业发放贷款就很难到期收回,导致发生在民营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大型企业。目前,银行中的不良贷款有相当数量就来自于民营企业。再有,很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薄弱,财务报表透明度较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途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使其在贷款过程中无法向贷款机构证明其还款能力。因此,民营企业常常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 五、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差 民营企业不像上市公司那样可以上市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民营企业要想直接融资很大一部分要靠私人关系,但这种资源是有限的,而像大的财团在看不到未来的回报时很少会把资金借给你小小的企业,而且现在民间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人们更愿意把钱投入可预见的收益行为中,这就使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行为也不尽人意。 六、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近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民营企业面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明显增加,资金严重短缺,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金融危机的加剧使一些国外投资公司纷纷撤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化。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方法:一、打开动产担保融资之门 在应收账款、存货和设备之类的企业动产融资过程中,经常

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域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但 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最近,笔者就这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放宽民营企业 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融资空间。以xx为例:一是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调查,20xx年全县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6.1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3。20家规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2.6亿元,占银行资金的50。同时,一些优势 民营企业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如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科力电机等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的重点。二是民间资本充分涌流。由于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推动了各种民间资本充分涌流,或用于注册新企业,或用于扩大现有规模,或用于其他创业投资。去年,全县民间投资30.68亿元,新增个体户1536户,私营企业283家,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88.2亿元,实现增加值29.87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由20xx年的10.2上升到54.6;上交税收812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比率由20xx年的15.2上升到

40.56。三是融资渠道不断拓宽。20xx年以来,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建立健全了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以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按担保金额扩大5-10倍的规模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抵押资产相对较少、或难以找到担保单位的难题。同时,科力电机、鑫利公司两家民营企业进入上市准备期,上市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但在调研中也看到,资金紧缺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80的企业资金紧张,90的企业认为银行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一是银行贷款成本高、手续繁、周期长。大的贷款项目需省、市行审批,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年余。审计、评估、保险等中介手续繁琐,费用居高。二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苦于贷款无门。就xx而言,全县民营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其中一部分企业处于成长初期,虽具发展潜力但缺乏担保抵押,银行拒绝贷款。三是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县规模企业虽都与银行发生了信贷关系,但90的企业反映所需贷款与银行信贷支持度存在差距,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资金一方面靠多年的原始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以1-2的高息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三大障碍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近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筹划推出中小创业板、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财政支持担保机构建设、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实际当中往往无法实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问题。 2、金融体系不健全 (1)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国有银行惜贷严重。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及违约率均高于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作为银监会评价银行资产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不良率的高低。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更加谨慎,也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增加,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3)缺乏健全的直接融资渠道。虽然中小企业创业板早在筹划之中,却迟迟没有推出,而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证券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尚未列上议事日程.这类小型资本市场的缺乏,使中小企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 (4)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发展担保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目前政策性担保机构少,多数民营担保机构没有得到财政支持。此外,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协调难,一方面由于征信体系不健全,与银行一样,担保机构也要面对甄别客户信用风险、贷款定价等问题,结果增加了融资环节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苛刻。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

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发表时间:2018-11-21T15:13:21.6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叶潇楚 [导读]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金融体系滞后等多种因素,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总结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为相关部门解决融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金融机构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民营企业已成为工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是相当困难的。融资困难直接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认清形势。积极探讨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困难的原因,对促进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企业本身存在的一定原因 1.1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不科学。民营企业在选择生产产品时,大多跟随大趋势,即市场所赚取的金钱,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市场竞争条件、行业气氛等不太了解。大部分生产前并没有进行产品可行性分析,投资非常盲目。许多民营企业被迫关闭。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实际上经历无数次跌倒再爬起才取得成功。民营企业家在失败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不断学习并迅速成长。银行面对这种情况是为了保证其贷款资产的质量和安全,不得不惜贷。 1.2银行不承认民营企业的抵押品,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一般财力有限,规模小,设备差,固定资产少。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在乡镇地区,其最大的财产往往没有正式的财产证书。他们都建在村里的集体土地上。他们只有“小房产证”,根本不值钱。与此同时,许多民营企业无法购买生产设备和购买土地来建厂。通常是租用设备和租用工厂进行生产。有些民营企业甚至没有资产,没有设备,也没有厂房。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要求民营企业在放贷时使用房地产抵押,这大大限制了民营企业银行贷款。 1.3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报告可信度低。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往往按照民营企业家的要求进行记账。他们有内部和外部账户。甚至私人公司也会向不同部门发送不同的报告。为了使银行相信它是一个好的企业,这样它就可以很容易地借款,送到银行的报告往往是指标很好,产品的毛利率高,应收帐款小,利润总额高。此外,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送交税务部门的报告往往是产品毛利率低、产品成本高、利润很小或者亏损。送到基层政府部门的报告也经常根据上级的“指示”而被夸大。所有这些不可靠的报表给信用评估造成了困难。 1.4银行无法了解民营企业的资产,许多民营企业往往不愿露富。福布斯中国500富富人榜调查小组调查发现,很多老板都避而不谈。有些老板说请你们高抬贵手吧,我的实力远远没有达到500富富人标准,你们不用调查我。在中国拿到500富富人榜是件好事。为什么很多老板都不愿意?虽然这中间的情况和原因是复杂的,但从一个方面来看,在不信任的政策环境下,许多民营企业缺乏长期信贷。由于民营企业是私有的,许多企业主小农意识相当浓,露富意识不强,向有关部门提供的报表难以反映其真正的财富状况。 2现行的金融机制的原因 2.1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对称,融资体制安排和不对称融资体制安排。具体综合银行的各个方面有以下原因: (1)商业化运作机制使银行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其目标,并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商业目的。银行贷款给民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条件,它们往往风险更大,银行的坏账更多。这必然会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客观上限制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资。 (2)现在信贷上采用信贷责任制度,无论是国家的五大银行,还是各种形式的股份制中等银行,以及其他小型银行。民营企业的资产质量不如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高,信贷人员的信用责任制度加大了民营企业借贷的难度。 (3)基层银行和信用社缺乏授权和授信。目前,基层银行和信用社的授权不足,每家银行的贷款授权从10万至200万元不等。工商银行授权的营业所最高限额为200万元,建设银行在150万元,农村合作银行的营业网点最低。经济发达乡镇的最高授权营业网点为30万元,一些经济不发达乡镇的农村合作银行的授权最高为10万。通常需要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达成和解。有时,由于担保和抵押品,在十几次反复之后还不能获得贷款。 2.2目前金融结构的单一化,我国经济从国有经济为主转变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是半边天,民营经济在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为: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大大超过了国有经济。民营企业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支柱。然而,由于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尽管过去几年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存款和贷款的总额没有任何变化。五大国有银行自然偏爱大中型企业,排斥民营企业。倾向。 3政府政策的原因 3.1自21世纪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加突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规定合作银行要求设立民营企业信贷部门,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民营企业可以借贷一定数额的贷款,民营企业的政府信贷担保机构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问题。然而,这些措施迄今收效甚微。原因是这些政策缺乏相应的协调和匹配,民营企业的实际效果和作用不明显。 3.2加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以更好地监管国民经济,政府往往通过信贷措施实现这一目标。当经济过热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措施以防止通货膨胀,并提高银行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同时,国有银行资产不良账率相对较高。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国有银行的信贷需求较高,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降低不良贷款率。国有银行一方面控制内部成本,另一方面在贷款上采用抵押贷款支持的营销方式。对民营企业实行限额贷款和从严贷款的策略,许多民营企业求贷无门,无数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停产。 4融资渠道体系的原因 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中单一融资渠道导致银行贷款增加,当前的融资渠道结构体系阻碍了民营企业融资,完善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的结合。实施多渠道融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方案]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方案]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1页 ========================================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2页 ======================================== I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愈益重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较快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 拓宽,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 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 题,而融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 着民营企业 的发展,现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主要是围绕民营企业融资难的 原因展开探讨,然后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进而又分析了我国民营企 业融资的现状以及融资难对民营企业自身和政府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对融资难

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主要有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融资障碍,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 滞后,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不理想和直接融资制度不健全等。最后结合民营企业自 身的特点、政府政策、金融环境及我国民营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提出了解决融 资问题的对策,并对进一步拓展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进行了探讨。 :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原因分析; 融资对策 ========================================第3页 ======================================== II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reform continues to deepen,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ccess to faster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operating areas is also continuously expanding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方案

目录 毕业论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4)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1) 一、序言 (2)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2) (一)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 (3)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慢 (3) (三)我国中小企业区域性强 (4)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4) (一)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4) (二)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受到金融机构的普遍认同 (5) 1 、利率非市场化和信贷政策歧视 (5) 2、金融体系不健全 (6) 3、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6) (三)我国中小企业缺乏信誉 (6) (四)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7) (五)我国中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 (7) (六)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比较落后 (8)

(七)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8) (八)我国中小企业变化系数大 (9)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0) (一)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0) (二)金融机构采取措施促进中小经济的发展 (11) (三)重建企业信誉 (11) (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2) (五)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3) (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3) (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3) (八)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14) 1、利用高新技术, 提升传统产品竞争力 (14) 2、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中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11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11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每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相当高,如美国、英国、日本的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都超过90%.它们在发展中都或多或少的也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困难。但是,其政府为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帮助其消除这些障碍,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在政策上进行调整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同样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的,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制度和体系建设阶段,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 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 (二)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银行信贷仍然是主要渠道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融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相适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起源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以资金与公司股权相交换方式尤其适合于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目前风险投资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已有200多家;金融租赁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采用租赁方式,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目的,从而缓解了固定投资的资金压力;典当融资以其特有的优势重新拥有了市场,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闲置资产筹措到流动资金,从而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票据融资方式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金额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展很快;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信用等各种非正规也是我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渠道;2004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为中小企业专设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很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三)地区差异明显 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中小企业也成为经济的骨干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快,这些地区的银行都积极对中小企业融资。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些地区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

浅谈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16293467.html, 浅谈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杰男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以民营企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作为出发点,站在不同角度分析了影 响民营企业融资的各种因素,剖析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民营企业现状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最为活跃,国家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的所有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99% ,其每年总产值、实现利润总额等对全国贡献率高达6成以上,为社会提供3/4的就业岗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屏障。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技术含量低,主要的竞争优势仅为地域优势和劳动力廉价等,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组织结构简单,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自我筹资、自我积累。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不尽人意,因为仅凭自身积累、员工借款等而不去依靠外界金融工具的融资,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从间接融资来看,银行贷款是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的重要方法。尽管中央银行制定相关政策,三令五申的要求各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额度,加大资金的市场投放量,但考虑到风险因素,各商业银行还是偏向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放贷款而不愿搭理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这样就形成一个怪现象:对不缺贷款的国有大企业,银行争着想贷款,而对那些真正缺钱的民营小微企业,银行却又很冷漠,即使贷款也是额度小、期限短,市场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从直接融资来看,股票市场对于一般民营企业来讲门槛较高,且存在社会偏见。在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过程中,身为国有企业,即使效益欠佳,也能通过包装等手段轻松获得上市机会。而作为民营企业,即使资信较高且业绩优异,在同等条件下却难以得到同等待遇。在国内证券市场中,民营上市公司的占比不到20%,截至2010年底直接上市的民企占比仅为 6.97%。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民营企业资信等级较低且无法提供足够抵押资产。一般来讲,抵押物可以是建筑物﹑土地﹑机器设备﹑应收账款﹑存货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愿意接受近7成的应收账款

浅议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

浅议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在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 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民营中小企业己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税收收入贡献比例为44%,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民营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初步统计资料显示,全国2014年上半年7.5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倒闭主因为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据调查显示,我国36.01%的中小企业认为自己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融资困境已成为困扰民营中

小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也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关政府部门为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如组建民营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等,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更多的依赖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又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但是无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 (一)内源融资困境 内源融资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是由于民营中小

企业一般资产规模小、存续时间短,相关制度规定不健全,难以得 1. 到外部投资者和银行的信任,外源融资所要求的融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只能依靠业主的出资和企业内部的积累来发展。这种格局客观 上使得民营企业明确了产权,降低了融资风险,有利于形成自我约 束的机制。但是过度依赖内源融资有明显弊端: 第一,内源融资提供的资金不能有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不能满 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内源融资的前提是民营中小企业有较强的自我积累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但是目前我国 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不成熟,规模小、实力弱,自我积累能力不强。 同时,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自我积累意识差。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

关于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探讨

关于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0-10-21T11:18:21.32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陈永强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陈永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鹤壁分行河南鹤壁 458000)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政府政策和社会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融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研究民营企业融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信用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 (一)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因此,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地方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个体私营企业之中,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二)成立以民营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的银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采取有特色的业务种类和业务方式,更贴切地满足当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改革贷款利率政策,鼓励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成立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部。考虑到中小民营企业的高风险特性以及贷款的零售金融特性,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更加灵活的利率政策,实现利率市场化。有了灵活的利率政策,此时就可以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信贷机制,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减少贷款环节。对一些效益好,信用好的客户,可以放宽有关借贷条件,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效率和质量。 二、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同时,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开辟的中小板块市场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三、成立全国性的大型担保机构 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措施,初步缓解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担保难的状况。可以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开办“联保贷款”业务。可以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波动大,资金需求不稳定的特点,开办“循环使用贷款”业务。要真正开展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援助,必须成立实力雄厚的全国性担保公司。甚至可以考虑以政府的信用做最后的保证,同时为防止银行因为无需承担任何风险,而大肆向根本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或者无节制地发放超出企业债务承担能力的过量贷款,或者不履行尽职责任,忽视贷后管理,人为增大贷款风险等情况的发生,政府的担保应采取差额法,即所担保的金额只占贷款金额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剩余部分贷款风险由银行承担,以促使银行履行作为贷款人应当履行的职责,合理选择项目、合理确定额度、尽职贷后管理。 同时,制定相应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财务状况良好的、有市场的企业,不能因其规模达不到要求而不给贷款;对负债率较低,产品技术含量高,确有市场潜力,内部管理严的企业,可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 四、大力发展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与承租方订立合同,购置承租人指定的标的物,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并与出租人约定租赁一定期限后该租赁物即为承租人所有的一种租赁方式。这种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与短期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更相当于中、长期贷款,具有分期付款的性质,可以使企业保持较合理的现金流和融资结构,也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所以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五、培育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要发展健康的融资市场,特别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信用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对此,首先要强化民营企业信用观念,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教育,使民营企业认识到信用对企业的重要性。其次,要完善法律制度,特别是加强执法力度,对有意拖欠贷款的,要坚决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强制执行,并处以严厉的惩罚措施,迫使人们守约,使守约成为最低成本的一种行为。 六、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一)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作为企业的一个员工,不仅有“生理”、“安全”等需求,还有“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员工管理也必须从单纯的考虑“保健”因素,更多的向“激励”因素转变。不能简单的把员工作为一个投入原料就必须有产出的机器。员工有自己的思想,有创造力。一个好的员工,不但能给企业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带动企业文化、气氛的培养。民营老板要想到通过对员工的职业潜能和技能开发等,使员工的工作内容受重视、工作业绩受肯定、工资待遇得到改善和职务职称得到升迁等一整套的规划,帮助员工找到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从而使企业变得能吸引人,更有凝聚力。 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二)在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管理模式。民营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克服人事管理上的家族模式,用现代公司制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设计和管理,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在企业分配制度上,要通过专家进行薪酬激励制度的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