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光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研究

激光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研究

激光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研究
激光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研究

激光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研究

【摘要】激光作用于生物体会产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效应,激光正是通过这些效应达到医学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简介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概述了激光生物效应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光;生物效应;医学应用

引言

1960年梅曼制造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从而拉开了激光医学的序幕. 1961年红宝石激光器首先被应用于眼科疾病治疗,开创了激光在医学上应用的先河. 随着激光医学的发展以及激光在各个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光热、光化学等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并吸引了一大批相关领域专家的关注和参与. 从相关科学工作者探讨的议题及研究热点可以看出,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仍是当前的研究重点[1-2].

1激光的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

当把激光照到生物样品并相互作用时,除可发生同波段普通光引起的生物效应外,还可引起许多特别的生物效应,如热作用、光化作用、机械作用、电磁作用以及对生物系统的刺激作用等[3]. 根据这些生物效应,激光在医学中可用于研究、诊断和治疗.

1.1热效应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激光的光子作用于生物分子,分子运动加剧,与其他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由光转化为分子的动能后变成热能. 为此将造成蛋白质变性,生物组织表面收缩、脱水、组织内部因水分蒸发而受到破坏,造成组织凝固坏死,当局部温度急剧上升达几百度甚至上千度时,可以造成照射部分碳化或汽化. 在照射生物组织时,不同波长的激光产生热效应的机制也不尽相同[4],红外激光的光子能量小,生物组织吸收后只能增加生物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温度升高,所以它是直接生热;可见光和紫外光的光子能量大,生物组织吸收了光子能量后引起生物分子电子态跃迁,在它从电子激发态回到基态的驰豫过程中释放能量,该能量可能引起光化反应,论文援助Q2315126918.出书专利Q2966910228 也可能转化为热量产生温度升高,所以它们是间接生热. 激光热效应究竟应表现为哪种形式,在激光方面取决于其输出参数、作用时间,在生物组织方面则取决于其光学、热学特性等许多因素[5].

在临床治疗时基本上是用热致凝固、热致汽化、热致碳化、热致燃烧这四种热效应,相对低能量的连续激光如CO2激光或Ar+激光,准连续的激光如铜蒸汽激光或KTP激光,通常产生可控的表浅的部分厚度的热致凝固效应[6];将脉冲染料激光的特异性作用于微血管治疗瘢痕[7],也应用了热致凝固效应;采用脉冲CO2激光或Er:YAG激光进行面部疤痕和皱纹的去除[8],则是利用了使病变皮肤组织汽化的热致汽化效应,从而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波长范围的扩展,半导体激光已经用于软组织切除及组织接合、凝固、和汽化,在医学上获得广泛应用. 论文援助Q2315126918.出书专利Q2966910228有时根据情况,也采用多波长激光在空间、时间上的组合使用,比如在激光美容中,通常用CO2激光(10.6 μm)作大面积去皱后,再用铒激光(2.94 μm)做精细修整,可以产生优于单一波长的医疗效果.

1.2光化学效应当一个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了能量足够大的光子以后,受激跃迁到激发态,在它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但又不返回其原来分子能量状态的弛豫过程中,多出来的能量消耗在它自身的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新键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即为原初光化学反应. 在原初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大多数极不稳定,它们继续进行化学反应直至形成稳定的产物,这种光化反应称为继发光化反应,前后两种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光化反应过程. 这

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光致分解、光致氧化、光致聚合及光致敏化四种主要类型. 光致敏化效应又包括光动力作用和一般光敏化作用.

应用光敏剂进行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其中典型的应用. 光动力学疗法,也称为光化学疗法. 在机体内注射某种光敏物质,由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与光敏物质的亲和力不同,使病变组织内的光敏物质浓度远大于邻近的正常组织. 选择性存积于肿瘤细胞内的光敏剂经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激发后,发生光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分子和自由基等其他活性物质[9],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或通过破坏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循环系统,使肿瘤细胞缺氧或营养匮乏而衰竭,从而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组织,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所以它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浅表肿瘤疗效较好.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原位鳞状细胞癌(Bowen)早有报道[10],现在除了疗效较好的浅表肿瘤,已经用于早期肺癌和食道癌[11],深部的甚至大体积的实体瘤治疗[12]. 随着各国卫生组织的先后批准,PDT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备选治疗方式[13],包括晚期癌的姑息性治疗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根治性治疗[14].

1.3机械效应由激光照射产生的机械作用可分为两部分:激光本身的辐射压力对生物组织产生的压强,即光压,称作一次压强;生物组织吸收强激光造成的热膨胀和相变以及超声波、冲击波、电致伸缩等引起的压强,叫二次压强. 由激光导致的生物细胞的压强的变化可以改变生物细胞、组织的形状,使得生物细胞、组织内部或之间产生机械力,从而对生物细胞、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临床上,利用激光引起的压强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眼科中的压力打孔等.

1.4电磁场效应从电磁学角度看,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强度E和入射激光功率密度I的关系为:E=27.4I. 在一般的激光作用下,电磁场效应不明显,只有当激光强度极大时,才出现明显的电磁场效应.论文援助Q2315126918.出书专利Q2966910228 当聚集Q开关或锁膜脉冲激光器的功率密度为109~1015W/cm2,其电场强度可高达106~1015V/cm[15]. 所以,当激光照射人体组织时,相当于将人体置于强大的电场中. 而人体类似于电介质电容器,电介质中整个分子呈中性,但中性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衡,正负电荷的电中心重合的为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的电中心不重合的为极性分子. 在电场作用下,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分别朝相反方向运动,使分子发生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将重新排列,在重排过程中与周围分子(粒子)发生碰撞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 这种电磁场效应引起或改变生物组织分子及原子的量子化运动,引起生物组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据此可用于多种生物医学作用.

1.5生物刺激效应当低功率激光(low lever laser)照射生物组织时,不对生物组织直接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而是产生某种与超声波、针灸、艾灸等机械的和热的物理因子所获得的生物刺激相类似的效应,称为激光生物刺激效应. 这种生物刺激效应是低功率激光作用的结果,为了解释低功率激光的生物效应,人们提出了种种设想和假说,有生物电场假设、偏振刺激假设、细胞膜受体假设、色素调节设想等数种[16],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理论. 虽然低功率激光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尚不很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但其生物刺激效应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确有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低功率激光对肌体有多种生物刺激效应,涉及到肌体各个部分和器官. 并可激活巨噬细胞活性,激活后可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增强肌体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17-18]. 低能量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在辅助化疗恶性肿瘤时可以缓解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19]. 任明姬等[20]研究了He Ne激光穴位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得出适当剂量照射小鼠神阙穴能活化其巨噬细胞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结论. 此外,低功率激

光照射还对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等系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使其病理状态恢复正常. Grocott Mason等[21]采用60.5 J/cm2的He Ne激光照射大鼠心前区,可使心肌内层、外层的毛细血管开放率增加,从而有可能在血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增加局部心肌组织的血液灌注量,提高心肌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和新陈代谢状况,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 Shefer等[22]实验研究发现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使处于静止状态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并促进它们的增生,从而促进骨骼肌的再生.

2结束语

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各种效应分类没有严格的界限,如在光化学效应中光热效应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激光热作用、光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通常是同时发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和诊断都是综合效应的结果,只不过在特定的条件下,以某一生物效应为主要表现而已. 激光生物效应与激光的特性和组织的特性都有关系,要想利用激光治疗和诊断疾病,首要的任务是认识并理解激光论文援助Q2315126918.出书专利Q2966910228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 经过激光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激光在临床各科的应用逐渐成熟. 但是激光在临床更广泛的应用尚有赖于对激光与生物组织的作用机制深入全面的了解,尚待更深入的理论和精细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Tanzi EL, Lupton JR, Alster TS. Lasers in dermatology: Four decades of progress[J]. J Am Acad Dermatol, 2003,49(1):1-31.

[2]Hamajima S, Hiratsuka K, Kiyama Kishikawa M, et al. Effect of low level laser irradiation on osteoglycin gene expression in osteoblasts[J]. Lasers Surg Med, 2003,18(2):78-82.

[3]向洋. 激光生物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0-61.

[4]罗乐,宗仁鹤,周章武,等. 激光在美容中的应用研究[J]. 量子电子学报,2002,19(4):323-325.

[5]杨继庆,刘鲁伟,文峻,等. 激光生物组织热作用的影响因素[J]. 激光杂志,2005,26(5):94.

[6]杨玉东,张翼,王震,等. 激光和生物组织的光热作用及临床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2002,11(1):65-69.

[7]Alster TS. Laser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keloids, and striae[J]. Dermatol Clin, 1997,15(3):419-429.

[8]唐建民,刘爱琴,黄梅,等. 强激光美容治疗参数[J]. 激光杂志,2000,21(5):61-64.

[9]Weishaupt KR, Gomer CJ, Dougherty TJ.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t oxygen as the cytotoxic agent in photoinactivation of a murine tumor[J]. Cancer Res, 1976,36(7 Pt 1):2326-2329.

[10]Svanberg K, Andersson T, Killander D, et al.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non melanoma malighant lumours of the shin using topical delta amino levulinic acid sensitization and laser irradiation[J]. Br J Dermatol,1994,130:743-751.

[11]吕磊,张正厚,隋丽云,等. 激光在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52-154.

[12]黄正. 光动力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4(2):121-130.

[13]Dougherty TJ, An update on photodynamic therapy application[J]. J Clin Laser Med Surg, 2002,20:3-7.

[14]Prosst RL, Wolfsen HC, Gahlen J.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esophageal diseases: A clinical update[J]. Endoscopy,2003,35:1059-1068.

[15]李忠明,李红贤. 光热效应机理与医学应用[J]. 咸宁师专学报,2002,22(3):33-36.

[16]杨在福,杨景庚,高光煌,等. 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机理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2,11(5):399-394.

[17]Mester E. The biomedical effect of laser application[J]. Lasers Surg Med,1985,5(1):31-39.

[18]Basford JR. Low energy laser therapy: Controversies and new research findings[J]. Lasers Surg Med,1989,9(1):1-5.

[19]Balashova LM, Teplinskaia LE, Zaitseva NS, et al. Heparin inhalations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laser exposure of bloo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J]. Vestn Oftalmol.1999,115:16-18.

[20]任明姬,师永红,辛兰,等. He Ne激光穴位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0,9(2):109-112.

[21]Grocott mason R, Anning P, Evans H, et al. Modul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relaxation in isolated ejection heart by endogenous nitric oxide[J]. Am J Physiol,1994,267:1804-1813.

[22]Shefer G, Barasg I, Oron U, et al. Low energy laser irradiation enhances denovo protein synthesis via its effects on translation regulatory protein in skeletal muscle myoblasts [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3,1593(2 3):131-139.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的发展及其向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免疫学的发展必将在恶性肿瘤的防治、器官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免疫性疾病的防治、生殖的控制,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推动医学的进步。 二、免疫学与生物学 免疫系统对自己与非己的识别,以及对自己成分的免疫耐受和对非已成分的免疫应答,都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能量转换等生命过程的基本特性。 免疫系统的功能受遗传控制。目前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遗传控制还知之甚少。免疫遗传学的研究第一次揭开了机体生理功能系统的遗传控制机制。这对在基因水平研究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都伴随有膜表面标志的变化。在发育的任何阶段发生恶性变的免疫细胞,都具有其固有的、特定的膜标志。这些不同分化阶段的恶性肿瘤细胞是研究细胞恶性变机制的理想模型,对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学具有重要意义。 MHC基因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等位排斥现象的研究、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免疫分子基因的研究、对DNA结合蛋白调节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等都大大地丰富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了对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认识。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单抗的应用给生物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免疫组化技术与分子杂交技术的结合,使得对基因及其表达的研究可达到定量、定性、定位的程度。显然,免疫学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回顾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免疫学每一步重要进展都推动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免疫学在抗感染方面的巨大成功,促进了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应用,有力地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在过去30年中,免疫学的巨大进展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了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用细胞工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基因工程产生的细胞因子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大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药物。这些新型药物主要着重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则副作用较少,因而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传统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以免疫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为主要产品的生物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生物化学》期末题库和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生物化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医学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酶的活性中心 2.Tm值 3.糖异生作用 4.必需脂肪酸 5.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平均含量为( ) A.18%, B.16%C.20% D.15%E.22% 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盐键 B.疏水作用C.氢键 D.二硫键E.肽键, 3.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 A.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E.以上都不对 4.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有( ) A.2种 B.3种C.4种 D.5种E.6种 5.关于酶正确的叙述是( ) A.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B.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C.催化的反应只限于细胞内 D.其本质是含辅酶或辅基的蛋白质 E.能升高反应活化能 6.酶的特异性是指( )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 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 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 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7.正常静息状态下,大部分血糖被哪一器官作为能源供应( ) A.脑 B.肝 C.肾 D.脂肪E.肌肉 8.有关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可以认为( ) A.终产物是乳酸 B.催化反应的酶系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C.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D.不消耗ATP,同时通过底物磷酸化产生ATPE.反应都是可逆的、9.低密度脂蛋白( ) A.在血浆中由 一脂蛋白转变而来 B.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C.胆固醇含量最多 D.它将胆固醇由肝外转运到肝内 E.含量持续高于正常者时,是患动脉硬化的唯一指标 10.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E.甲状旁腺素 11.下列哪种氨基酸不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 ) A.苯丙氨酸 B.赖氨酸C.亮氨酸 D.蛋氨酸E.酪氨酸 12.体内氨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尿素 B.NH4ClC.苯丙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氨酸 13.生物转化中,第二相反应包括( ) A.结合反应 B.羧化反应C.水解反应 D.氧化反应E.还原反应14.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主要在哪种组织中进行( ) A.肝 B.肾 C.脑 D.肌肉E.肺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资料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 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同工酶 在不同组织细胞内存在一组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酶,称同工酶。如乳酸脱氢酶可分为LDHi、LDH2直至LDH。 2.限速酶 是指在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而且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3.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代谢产物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 H=),羟甲基(-CH2 0H)、亚氨甲基(-CH=NH2)、甲酰基(-CHO)等。 4.逆转录 一些病毒分子中,RNA也可以作为模版,指导DNA的合成,这种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与转录过程相反,称为逆转录。 5.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廨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由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组成。 2.血钙中能发挥生理作用的只有钙离子,使血钙降低的激素是降钙素。 3.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器官是肝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_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是由于( )。 A.分子量大小不同 B.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C.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 D.溶液的pH值不同 E.蛋白质的来源不同 2.有关cAM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AMP是环化的二核苷酸 B.cAMP是由ADP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C.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激光医疗

激光医疗 摘要 回顾医学科学的每一步进展,无不是由于各时期的新兴的科学新技术的介入。医学科学进展的标志之一是科学新技术与医学科学相结合衍生出新的边缘学科,比如电子学、核物理学、冷冻学、超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当时的新兴科学陆续与医学科学结合形成了医用电子学、核医学、冷冻医学、超声医学、医用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医学等边缘科学。当代一个最重大的科技新成就激光技术,也已经不仅为研究生命科学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而且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崭新的手段,现在已经形成了又一门新兴的边缘医学科学棗激光医学。 关键字 发展简史特点激光治疗激光医疗仪器 激光医疗的发展简史 基础研究阶段 1960年,美国人Maiman在加里福尼亚休斯研究所研制成红宝石激光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激光新技术的诞生使光学这门古老的学科跨出了划时代的一步,也为光医学跨人激光医学时代创造了物质基础。事实上,这种红宝石激光的第一批应用领域之一便是医学,直至目前,红宝石激光仍然是医学应用领域里常用的一种激光。 1961年,红宝石视网膜凝固机在美国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医用激光机,也是目前眼科常用的激光机。同年,美国的Solon发表了“激光的生理作用”,E icherr 发表了“相干光源产生的光凝固”,Zeret发表了“光脉冲引起的眼损伤”等三篇第一批激光医学方面的文章。 1962年,Bessis小组报导了他们用红宝石激光照射细胞器的研究成果。这是欧州第一篇激光医学方面的论文。同年,美国的Townes、Campbell、Zeret等人又分别发表了用脉冲红宝石激光研究生物效应的三篇论文。 1963年,苏联同行也开始发表激光生物效应方面的文章,这一年发表了很多文章,其中尤其是美国的McGuff发表的“激光生物效应的探讨”、Goldman发表的“激光束对皮肤的作用”和Fine发表的“激光的生物效应”等一批很有价值的论文,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1964年,美国研究基金会在波士顿召开了关于“生物医学的激光”第一届年会,会

现代生物学与医学

现代生物学与医学 医学院邵逸夫医院 黄悦 [摘 要] 本文回顾了生物学和医学发展的历程,展望了现代医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生物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现代生物学技术使现 代医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正遭遇着严峻挑战。 [关键词] 生物学技术, 医学, 现代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其影响之广泛,意义之深远,是以往任何科学技术所不可比拟的。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渗透,各种强有力研究手段的运用,现代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类社会经历了2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已经发展到了高度文明的阶段。伴随着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产生过巴比伦、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文明;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使得欧洲成了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而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正处在现代生物学革命时代。 一、医学的历史发展与生物学技术发展相一致 医学是人类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医学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同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懂得了一些医学卫生知识,这是医学的萌芽,还谈不上科学形态的医学。到了奴隶社会,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才有可能出现专门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产生了医学。古代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等人类文化的摇篮中,产生了经验医学。这也是与当时低水平的生物学发展相一致的。随着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自16世纪开始了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近代实验医学时代。16、17世纪的主要成就在于基础医为。到18、19世纪,医学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临床医学。经过300多年,人们借助于近代科学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的症状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极大地拓展了医学的领域。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生物学技术的渗透,各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的运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大全01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 是指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疾病关系的科学。 细胞学说: 是指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的:所有都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 简答题: 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原核细胞 细胞壁有,主要成分肽聚糖 细胞膜有 细胞器 核糖体70S(50S+30S) 染色体单个DNA组成(环状) 运动简单原纤维和鞭毛 有 转录在细胞核内 翻译在细胞质内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子量可达到上万或更多的 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DNA分子的碱基均位于双链的内侧,通过氢键相连,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曲折的结构。有三种类型:a螺旋结构: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成空心的筒状构象。b折叠片层: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三股螺旋:是胶原的特有构象,由原胶原的三条多肽链共同铰接而成。 第五章1-5节

名词解释 单位膜:细胞膜在光镜下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层为密度高的暗线,中间层为密度低的亮线,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为单位膜。 液态镶嵌模型: 1.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2.磷脂分子脂双层以疏水的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体现了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 能量,分为离子泵、伴随运输(协同运输)。 易化扩散: 进出细胞, 通过膜囊 运输 具有选 Na-K 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活性。由a.b 两个大小亚单位组成,大的a亚单位为该酶的催化部分,其细胞质端有ATP和Na+的结合位点,外端有K+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活动。该酶在Na+、K+、Mg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激活,催化水解A TP,为Na+、K+的对向运输提供能量。 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具有分布的不对称性。 磷脂分子脂双层的疏水尾部相对,其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医学生物学复习提纲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1 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探讨生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生命科学。 2 生命的基本特征 核酸、蛋白质:生命大分子——共同的物质基础; 细胞——相似的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3 生物大分子的概念;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它们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分子中载有生命活动的信息,是在生命有机体中担负各种各样生理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生命大分子是一切生命有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多聚体。 4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分子组成。 核酸: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构成的多聚体。 核苷酸:由磷酸、戊糖和含氮碱基构成。 核酸主要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少量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 5 DNA、RNA的结构和功能。 DNA 结构分为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由3’-5’磷酸二酯键结合成多核苷酸; 二级结构:DNA 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能够指导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进而控制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组成和各种代谢反应的完成。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从而逐代传递遗传信息。RNA:不同核糖核酸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多呈链状,某些通过单键自身回折形成假 DNA 由两条走向相反的互补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均按同一中心轴呈右手螺旋,两链依靠彼此的碱基在双螺旋内侧形成氢键连接。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 个氢键),G—C(3个氢键)。

医学生物学习题附答案

医学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噬液滴的作用属于()? A 、协同运输B、对向运输C、吞饮作用D、吞噬作用E、胞吐作用 2. 以下不参与构成染色体的是()? A 、DNA B、RNA C、组蛋白D、非组蛋白E、脂质 3. 以下关于核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双层膜B、与内质网膜相连续C、分布有多个核孔D、有核纤层支持E、核周间隙联系着核与质 4. 哺乳动物的精子顶体实际上是一种特化的()? A 、线粒体B、鞭毛C、高尔基复合体D、溶酶体E、分泌泡 5. 以下不参与构成细胞表面的是()? A 、细胞外被B、胞质溶胶C、细胞间连接结构D、细胞膜 6. 细胞内rRNA 的合成部位是()? A 、染色体B、中心体C、核纤层D、核膜上E、核仁 7. 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A 、镶嵌蛋白B、外周蛋白C、多糖D、脂类E、金属离子 8. 细胞内含量最高的膜成分是()? A 、细胞膜B、内质网C、线粒体D、高尔基复合体E、溶酶体 9. 微粒体是以下哪种结构经离心形成()? A 、微体B、内质网C、细胞核D、高尔基复合体E、细胞膜 10. 以下与溶酶体关系不大的疾病是()? A 、矽肺B、类风湿关节炎C、痛风D、百日咳E、糖原累积症11.47,XY ,+18核型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A 、多倍体B、单倍体C、单体型D、三体型 12. 身高体重肤色血压智商等性状属于() A 、非遗传性状B、数量性状C、质量性状D、单基因性状 13.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二个正常的女儿,一个血友病A 兼蚕豆病(XR )儿子,其母亲基因型最可能为(H 为血友病基因,a 为蚕豆病基因)()? A 、XHAXha B、XHhXAa C 、HhAa D、XHaXhA 14.14/21易位平衡携带者的核型是() A 、46,XX ,-14,+t(14;21)(q11;q11) B 、45,XX ,-14,-21,+t(14;21)(q11;q11) C 、46,XX ,-21,+t(14;21)(q11;q11) D 、45,XX ,-14,+t(14;21)(q11;q11) 15. 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患者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发育不全 B 、患者体细胞中不可以检查到X 小体 C 、游离型患者,核型形成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精子发生XY 的不分离 D 、嵌合型患者,核型形成原因是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了X 染色单体不分离 16. 如果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4个细胞系,该个体称为() A 、四体型B、四倍体C、嵌合体D、多倍体 17.47,XY (XX ),+21先天愚型的形成多半是由于( ) A 、精子发生时性染色体发生不分离

名词解释激光

名词解释 第一章光与激光的特性 1、激光生物医学是一门关于激光及其在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上的应用的科学。 2、荧光:当一个光量子被吸收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较低的光量子放射出来,所放射 出来的光就是荧光。 3、准弹性光散射(动态光散射):因散射体粒子布朗运动导致的瑞利谱线增宽现象。 4、激光(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即受激辐射的光放 大,是一种因受激辐射而产生光放大作用的光。 5、自发跃迁:在无外界影响情况下而自发回到低能级及跃迁过程。 6、自发辐射跃迁:电子在自发跃迁时由于涉及能级的变化,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其能 量全部转化为光子并向外辐射,则该跃迁过程为自发辐射跃迁,其辐射为自发辐射。7、受激辐射:用光去照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收到外来光子的作用,而且这个外来光子的 能量又刚好等于该原子中电子高、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处于高能级的电子就有可能跃迁到低能级上,并辐射出一个和外来光子位相、频率、偏振方向、传播方向完全一致的光子。 8、受激吸收(共振吸收):当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低能级时,用光去照射原子,使低能级的 电子吸收该光子的能量而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去的过程。(使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激光器的种类和激光的特性参数与测量 1、光参量放大:将一高能量光子,转换成2个低能量子的过程(从可见光到红外)。 ——特点:借助一旋转非线性非晶体,使输出波长可调 2、光强度:光波的能流密度,落在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功率,即光的辐射功率与辐照面积之比,W/m^2 3、光斑面积:光强衰减至中心点的e-1时所处半径得到的面积。 ——80%的激光辐射功率集中在这一面积中。用刀口法测量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 激光是利用受激发射放大原理产生的高相干性、高强度的单色光。产生激光束的光源称激光器,在医学领域里有广泛的用途。激光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包括用激光新技术去研究、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激光已应用于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肿瘤、针灸、理疗等临床各科。它不仅为研究生命科学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而且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崭新的手段。 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分三类: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激光诊断、激光治疗,其中激光治疗又分为:激光手术治疗、弱激光生物刺激作用的非手术治疗和激光的光动力治疗。关键词:激光手术激光理疗激光针灸激光诊断和检测 激光的生物效应 一般认为激光有五个方面的效应: ① 热作用。主要是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范围的激光引起的。弱激光不会直接造成不可逆损伤,可促使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强,从而改善局部的营养状态,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还具有镇痛和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强激光直接造成生物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故可用以清除各种赘生物,如疣、痣、癌等,或凝固出血点、封闭破孔等。 ② 压力作用激光照射到人体上形成一种压力(光压)。如果激光呈大功率脉冲状态,则产生的压力很强。若激光聚焦功率为10W/cm则其压力可达40g/cm。强激光照射到生物组织上时,使组织汽化,产生热膨胀,这时体积剧烈增加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可以大至几百个大气压,破坏性较大。临床上可利用这种压力在眼睛上房角处打孔,以沟通房水,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还可以利用这种冲击波的力量来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和玻璃体出血后形成的机化索条等。

③ 光化学作用。利用激光能量激活体内某些化学反应。其中包括光致分解(吸收光能而导致化学分解的过程)、光致氧化(光作用下,反应物失去电子的过程)、光致聚合(光作用下,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的过程)、光致敏化(在光敏剂的参与下,用特定波长的光作用而产生的化学反应)等四种主要类型。光敏化治疗是以血卟啉衍生物为代表的光动力学疗法,用以破坏癌细胞,需要氧分子参加才能起反应。另一类光敏剂如补骨脂素不需氧分子参加。局部涂补骨酯酊后,再用紫外激光局部照射,可以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等疾病。 ④电磁场作用。高功率激光所产生的强电磁场,可以使生物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⑤ 刺激作用。主要指功率较低的He-Ne激光对机体的作用。可促进神经再生,毛发生长,降低的血细胞回升,使骨痂生长迅速而使骨折愈合,还可抑制细菌生长从而消炎止痛。 以上五种效应中,压力效应和电磁场效应主要为大功率或中等功率激光所具有。而光化学反应和光刺激作用主要由小功率激光引起,热效应则大、中、小三种功率的激光均有。 医用激光器的种类 常用的医用激光器有以下几种:①氦氖激光器。输出波长为6328的红色激光。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廉,寿命长,使用万小时以上。用于消炎、镇痛或作激光光针和理疗。②二氧化碳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m 的远红外激光。特点是输出功率大,用作激光刀进行烧灼、切割和汽化。③氩离子激光器。输出波长为4880和5145的蓝绿色激光。特点是功率大,又在可见光范围。用于光凝固治疗,如眼底病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的光凝固治疗。④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0m的近红外激光。特点是输出功率大,对组织作用深而均匀,对红色组织有亲和力,又可用光导纤维传输。常与内窥镜结合进入腔内治疗肿瘤、息肉、出血等,是最常用的激光器之一。 其他准分子激光器、铜蒸气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 激光手术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蛋白质的特殊功能不包括( ) A.复制功能 B.调节功能 C.收缩及运动功能 D.运输及储存功能E.保护及免疫功能 2.肝脏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 ) A.a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3.下列关于ATP的不正确说法是( ) A.是体内的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B.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 C.可作为间接供能物质 D.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给GDP生成GTP E.不稳定4.与佝偻病的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B.阳光照射充足 C.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D.维生素D摄入不足E.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5.胆红素来源不包括( ) A.细胞色素 B.储铁铁蛋白C.血红蛋白 D.过氧化氢酶E.肌红蛋白6.关于同工酶正确的说明是( ) A.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多聚复合物 B.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的专一性 C.对同一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D.在电泳分离时它们的迁移率相同E.免疫学性质相同 7.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下列变化( )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旁路↑C.血酮体↓ D.血中游离脂肪酸↓,E.糖原合成↑ 8.谷氨酸在蛋白质代谢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 ) A.参与转氨基作用 B.参与其它氨基酸的贮存和利用C.参与尿素的合成D.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E.参与嘌呤的合成 9.不属于胆色素的是( ) A.结合胆红素 B.胆红素C.血红素 D.胆绿素 E.胆素原 10.下列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 A.肝糖原分解 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 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11.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

8.第八章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8章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医学是激光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60年,Maiman 发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Campbell 首先将红宝石激光用于眼科的治疗,从此开始了激光在医学临床的应用。1963年,Goldman 将其应用于皮肤科学。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二氧化碳激光器的作为光学手术刀的出现,逐渐在医学临床的各学科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970年,Nath 发明了光导纤维,到1973年通过内镜技术成功地将激光导入动物的胃肠道,自此实现了无创导入技术的飞速发展。1976年,Hofstetter 首先将激光用于泌尿外科。随着血卟啉及其衍生物在1960年被发现,Diamond 在1972年首先将这种物质用于光动力学治疗。在医学领域中,激光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临床上激光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被各临床学科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在基础医学中的细胞水平的操作和生物学领域中激光技术也占有重要地位。另外,还可以利用激光显微加工技术制造医用微型仪器。再者,利用全息的生物体信息的记录及医疗信息光通信等与信息工程有关的领域,从广义来讲,也属于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本章主要对医学临床,重点是激光对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由于诊断和治疗在本质上都是利用激光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对这些基础进行介绍。在8.1节中归纳介绍了生物体的光学特性、激光对生物体的作用、激光在生物体中的应用特点等内容;然后在8.2节中通过典型的治疗应用实例,介绍了激光在外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眼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领域中的治疗和光动力学治疗等;在8.3节中重点围绕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生物体光谱测量、激光计算机断层摄影(光学CT )、激光显微镜等。在8.4节中,对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的激光装置与激光转播路线的开发动向进行介绍。最后8.5节对激光医学的前景作了展望。 8.1 激光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8.1.1 生物体的光学特性 假设生物体中入射的单色平行光强度为0I ,若生物体是均匀的吸收物质,根据1.5节证明的(1-89)式,入射深度为x 处的光强度I 可用下述关系式表示 ()x a I I 00exp -= (8-1) 其中0a 为吸收系数(参见图8.1)。但是,由于生物体对光是很强的散射体,因此生物体内光的衰减不仅由于吸收,而且取决于散射的影响。在不能忽略散射的条件下,上式可用衰减

激光对生物体的作用及这方面的应用

激光也是一种光,从本质上讲它和普通光源如太阳、白炽灯、火焰等所发出的光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它具有普通光所具有的性质。由于它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又具有波粒二象性。它遵守反射、折射的定律,在传播中会出现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但是,激光又有着和普通光显著不同的特点,如它的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极好,亮度极高等。因此,它与生物体作用时会产生许多特殊的效应,这也是激光可以用来诊治疾病的原因之一。 激光美容的原理是通过组织吸收高能量的激光后所产生的光热反应,使局部温度在数秒内骤然升高到数百度或更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甚至碳化或汽化,与此同时,由于急剧发热,组织的水分突然剧烈丧失,聚焦后,可用以切割或烧灼病变组织。常用于皮肤的激光有二氧化碳激光、红宝石激光、染料激光等。激光美容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操作简便、省时、可同时止血,对于有些大面积斑、痣无须手术切除,自体植皮,可以起到美容和保留原有皮肤功能的双重效果。但是它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在清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伤害,最常见的是遗留表浅疤痕、色素减退或沉着斑。 激光的生物作用机理及生物效应 激光对生物体的作用有五种:热作用、光化作用、机械作用、电磁场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激光和生物体相互作用以后所引起生物组织方面的任何改变都称为“激光的生物效应”。激光与生物体作用后,不仅会引起生物效应,而且激光本身的参数(波长、功率、能量等)也可能会改变。由于激光的生物效应是“五作用”所致,故这“五作用”即为激光生物效应的机理。 一、医用强激光与弱激光 在医学上,由于强、弱激光的生物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临床应用时其目的和方法也不同。在医学领域里,不以激光本身的物理参量(如功率和能量)来衡量激光的强弱,而是以它对生物组织作用后产生生物效应的强弱来区分的。它的定义是:激光照射生物组织后,若直接造成了该生物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则此受照表面处的激光称为强激光;若不会直接造成不可逆损伤者,称为弱激光。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一、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longth polymorphism)。 1.位点多态性:是由于等位基因之间在特定的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组中散在的碱基的不同,包括点突变(转换和颠换),单个碱基的置换、缺失和插入。突变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单个碱基的置换又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据估计,单碱基变异的频率在1/1000-2/1000。SNP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2. 长度多态性:一类为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S),它是由于相同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不同所致,它决定了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长度的多态性。小卫星是由15-65 bp的基本单位***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另一类长度多态性是由于基因的某一片段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如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它们是由重复序列***构成,基本序列只有1-8bp,如(TA)n及(CGG)n等,通常重复10-60次。长度多态性是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它们在基因定位、DNA指纹分析,遗传病的分析和诊断中广泛地应用。 造成基因多态性的原因:1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一座位的基因

医学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l、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2。下列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 ) A.纤维蛋白 B肌红蛋白 C清蛋白 D乳酸脱氢酶 E.胰岛素 3。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 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聚合与解聚 E.酶蛋白与cAMP结合和解离 4。关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Km值不变 B抑制剂结构一般与底物结构不相似 C Vm增高 D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抑制剂的影响 E‘使Km值降低 5.维持删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有( ) A分子中的3.5磷酸二酯键 B.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肽键 D.盐键 Ef主链骨架上磷酸之间的吸引力 6.丙酮酸彻底氧化成CQ、H20和能量,其中P/O比值为( ) A.2.0 B.3.0 C.4.0 D.5.0 E.2.5 7.糖原分子中葡萄糖残基酵解时的限速酶有( ) A、糖原合成酶 B.磷酸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丙酮酸酶 E、葡萄糖磷酸激酶 8.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净得的ATP克分子数和有氧氧化所得ATP克分子数之比为 ( ) A。l:9 B.1:16 C.1:10 D.1:19 E.1:15 9.一分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和能量时( )

A.生成4分子C02 B.生成6分子H20 C生成18个ATP D有5次脱氢,均通过NADH开始的呼吸链生成H20 E.反应均在线粒体内进行 10.直接参与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有( ) A鸟氨酸,赖氨酸 B,天冬氨酸,精氨酸 C谷氨酸,鸟氨酸 D精氨酸,N·乙酰谷氨酸 E.鸟氨酸,N—乙酰谷氨酸 11.下列不是一碳单位的有( ) A。—CH3 B.C02 C.—CH2- D.-CH= E.—CH2OH 12.能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过程有( ) A、糖酵解 B.类脂合成 C氧化磷酸化 D.脂肪酸合成 E、胆固醇合成 13.参加DNA复制的是( ) A、RNA模板 B、四种核糖核苷酸 C、异构酶 D.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E.结合蛋白酶 14、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含蛋白质量为() A、2.00g B、2.50g C、5.00g D、3.50g E、6.25g 15、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磷酸和核糖 C、含氮碱基 D、单核苷酸 E、多核苷酸 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产物浓度 D、反应温度、pH E、激活剂、抑制剂 17、微生素B1严重缺乏症可引起() A、口角炎 B、佝偻病 C、脚气病 D、恶性贫血 E、坏血病 18、糖酵解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磷酸丙糖异构酶 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E、乳酸脱氢酶 19、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 A、H2O、CO2 B、H2O、CO2、能量 C、乙酰COA、FADH2、NADH+H+ D、脂酰COA E、乙酰COA

激光在医学美容上的应用

激光在医学美容上的应用 摘要:激光美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容法。此法可以消除面部皱纹,用适量的激光照射使皮肤变得细嫩、光滑。如去痘、去黑痣、祛斑、除皱、治疗痤疮等。由于激光美容无痛苦且安全可靠,受到人们欢迎。 激光是通过产生高能量,聚焦精确,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单色光,作用于人体组织而在局部产生高热量从而达到去除或破坏目标组织的目的,各种不同波长的脉冲激光可治疗各种血管性皮肤病及色素沉着,以及去纹身、洗眼线、洗眉等。而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激光仪,高能超脉冲CO2激光,铒激光进行除皱、磨皮换肤、治疗打鼾,美白牙齿等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激光外科开辟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激光医疗设备早在20年前已在国外各大医院普及。2005年全球民用激光器产品总销售额大约为586亿美元,其中医疗激光器产品约占1/10(50多亿美元)。美国和德国,激光医疗设备不仅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而且大量出口海外市场,仅CO2激光美容器械和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器2类产品即带来数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日本从1960年代开始激光器研究。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在激光医疗设备研制与生产上急追美国。日本现已生产出ar激光眼底凝固器(治疗视网膜剥离等常见眼病)、外科用CO2激光手术刀、内科用nd、yag激光内窥镜等一系列新型激光医疗设备,不仅能满足国内临床需求,而且已出口至欧美国家市场。 我国的激光医疗器械生产从1990年代初以来,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国产激光医疗设备在国产激光器销售中已上升至第三位,年增长率高达20~~30%。目前全国各大医院均已建立了激光医疗中心,80%的中小型医院成立了激光医疗科室,国内医疗界对激光医疗设备的需求大大增加。可以预料,今后几年国产医用激光器的销售额有望大幅上升,我国激光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期。 激光在医学美容上的应用主要有去痘、去黑痣、祛斑、除皱。 利用复合彩光可以去痘。复合彩光去痘是一种全新的绿色治疗方法,应用独一无二的光热治疗技术,光热能量高效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起效快速,且无任何副作用。复合彩光( LPD )是一种混合光,它是强光源产生的强光通过光栅过滤后产生的。它虽不是激光,但却涵盖了常用激光的所有波长,它虽没有激光的治疗针对性强,效能高,但由于其含盖面广,作用综合,既可除痘,又可嫩肤,还可退皮肤色素,还可改善人的肤色等,而不失为面部美容和面部除痘的重要方法。定期多次接受复合彩光嫩肤治疗对面部皮肤,特别是患痤疮的皮肤,必有裨益。 利用激光可以去黑痣。其原理就在于将激光在瞬间爆发出的巨大能量置于色素组织中,把色素打碎并分解,使其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并掉,而后会随着淋巴循环系统排出体外,由此达到将色素去去掉的目的。激光去痣可以适用的痣的类型很多,比如包括上面提到的三种色素痣、太田痣、鲜红斑痣等,疗效都很明显,并且不容易留疤,风险性小。刚刚用激光去除黑痣后,局部会有一个痂,所以应该注意避免局部感染。头两天尽量不要接触水,以后可以洗脸,但洗后应立刻擦干净,同时注意避免日晒。一般在一周后表面的痂可以自然脱落,不要自己将痂去除,否则容易留下瘢痕。季节选择最好是春秋,夏天天气热,容易出汗,伤口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大分子:组成原生质的有机化合物中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具有信息,称为生物大分子。 10个以下氨基酸分子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寡肽。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低于6000,组成的氨基酸分子少于50-100个的化合物称为多肽,一般不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比多肽更大的称为蛋白质,既有特定且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 在以肽键为主,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 序,即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链上相邻氨基酸残基间主要靠氢键维系的有规律,重复有 序的空间结构。三种基本构象:…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的, 接近球形的空间结构。维系三级结构的主要有疏水键,酯键, 氢键,离子键和二硫键等。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每条多肽链都有其独立的三级结构,成为亚基。亚基间再以 氢键,疏水键和离子键等相连,所以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亚 基集结的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调节,保护,运输,收缩,防御,信息传输,免疫等。酶: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 :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空间结构 正常,但蛋白质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使其更有效的完成生理 功能。 变性(一级结构不变):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 失的过程。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 以右手螺旋的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 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 侧。两条链的每一对碱基互补的原则以氢键相连。 非编码链:DNA双链中能够转录的一条链成为非编码链(或反编码链),方向(3’-5’)。另一条称为编码链(5’-3’)。 核酶:具有酶活性的RNA。 膜相结构:包括细胞膜、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小泡等。 非膜相结构:包括染色质(体)、核糖体、中心体(粒)、微丝、微管、中间纤维核仁、细胞质基质、核基质等。 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2+=) 生物膜:真核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生物膜。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其核物质缺乏双层的核膜包裹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 拟核),缺乏膜相结构的细胞器,细胞体积较小,没有完整的细胞膜。 但质膜外有一层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坚固的细胞壁。

(推荐)《激光生物医学教案》word版

Laser Biological Medicine 激光生物医学教案 任课教师:刘莉 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Course name laser biological medicine ?Teaching aim to know about some medical lasers in common us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on biological medicine ?Teaching fashion special topic lectures ?Main references 1. M.H.Niemz, Laser-tissue interaction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 李正佳、朱长虹,激光生物医学工程 ?Teaching language English Chinese ?Course sort checking ?Teaching period 32 class hours ?Teaching arrangemen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2 class hours Chapter two Interaction mechanisms 8 class hours Chapter three Working principle of some medical lasers 12 class hours Chapter four Medical application of lasers 10 class hours 课程名称激光生物医学 教学目的了解一些常用的医用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主要参考书 1. M.H.Niemz, Laser-tissue interactions——fundamentals and interactions 2. 李正佳、朱长虹,激光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语言双语 考试方式考查课 学时 32学时 ?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及研究发展概况) 第二章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 8学时 (光化学作用,光热作用,光致蚀除,等离子体诱导蚀除) 第三章几种医用激光器工作原理 12学时 , Nd:YAG 基本原理,结构,输出特性) (He-Ne, CO 2 第四章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10学时 (眼科,牙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 第四章激光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2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