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看一看1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一比看一看1

准备课

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 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了解学校生活,培养初步观察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在数1~10 各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在数数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以感受老师、同学之间的亲切友好,并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是小学生教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从现在起老师和同学们就要一起在这个校园里生活了,别人也不叫你们小朋友了,给你们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什么呀?

学生:叫小学生

教师:对了。学校和幼儿园里有很大的区别了,你发现有哪些不同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学生甲: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围圆圈坐的,坐的是小凳子。我们小学生一人一把椅子和桌子。

教师:对,坐法不一样,小朋友们围成圈坐可以一起做游戏,我们小学生在学校要学很多知识,所以这样坐才能认真听课。

学生乙:幼儿园好玩的东西要多得多,像跷跷板呀,摇摇船呀,教室里还有好多玩具,而小学好玩的东西就要少多了。

教师:好玩的东西少了,什么多了呢?学生丙:书和本子多了。

教师:对,说得真好!同学们上学后。要学很多的知识,书和本子可以帮助我们学很多的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书本。

学生丁: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背书包,而小学生要背书包。

教师:这个变化也挺大,小学生就要背着书包上学了。

二、探究新知

(一)口头数数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数学课要和很多数字打交道你们会从1 数到10 吗?数数看。

学生:同桌同学互相唱数。

教师:指明同学数数,同时指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回答,想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再请不会数的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二)看图数数出示教学主题图。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看完图后引导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发言。

学生甲:校园近处有几棵小树,有2 个小学生在浇花,有几个小学生在打乒乓球?

学生乙:有几个小学生在踢足球。有几个小学生在打乒乓球,还有几个小学生在做飞机模型

学生丙:有教室、围墙,围墙上有小彩旗,还有国旗,国旗前面是足球场?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大家能用刚才学到的数字来更准确得介绍一下我们美丽得的校园吗?

学生甲:我向大家介绍图中有1 面国旗,还有1 个小朋友正背着书包上学,围墙上有1 盏灯。学生乙:我向大家介绍图中有2 个学生提着2 把水壶在浇花,4 个同学在打乒乓球。?

出示课本第4 页图片,同学们一起结合手指和图片数一数图

出示图片,让学生练习数数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同学们数的很好。看来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能干。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到数字,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甲:我叫×××,今年7 岁,家中有5 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我们家买有1 套房子,家中有2 台电视机,1 个冰箱????

教师:他介绍得清楚吗?同学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学生:介绍得非常清楚,我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教师:这个同学一口气说了多少个数呀?

学生:不知道。

教师:下一个同学介绍时,大家可要注意了。看哪个同学在介绍的过程中还能说出比他更多的数。再抽几个学生介绍后,要求同桌学生相互介绍。

教师: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从此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了。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找朋友歌》。同学们可以一边唱一边跳。引导学生边唱边跳: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大家觉得学习数学有趣吗?

学生:有趣。教师:我们一起努力,学好数学,大家有信心吗?学生:有!

教师:好。请同学们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这节有趣的数学课,还介绍一下你通过这节课认识的新学校和新朋友。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 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3.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4.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老师出示课本5-6 页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高矮”、“长短”等字。

二、探究新知

1.高矮的比较

(1)比一比两人的高矮。

师: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小华和小明两个人,谁比谁长得高一些?请小华和小明上来,由另一位小朋友做裁判,比一比谁长得高。

师:总结比身高应该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比。

(2)小组活动。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在反馈时,得到 3 种方法,

A、两两相比;

B、一个人和3 个人依次相比;

C、站一排相比。

2. 长短的比较老师拿出不同长度的2 支笔。

教师:谁能比出这2 支笔的长短?教师:大家觉得他比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主要应说到:比较的时候,2 支笔的一端要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教师小结:跟高矮的比较一样,在比较的时候,一端要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3. 大小的比较多媒体出示不同大小的2 个皮球。教师:谁大谁小?有什么办法可以比出来?老师拿出不同大小的2 个皮球。

教师小结:在桌面上一比,小球没有大球高,也没有大球宽。

4.多少的比较(1)多媒体出示教科书上第6 页“多少的比较”第一幅图(苹果和梨)。什么多?什么少?你是怎么看出苹果多,梨子少的?

(2)花盆的个数和小树的棵数怎么比的呢?教师强调::一个花盆放一棵树,刚好放完,所以花盆的个数与小树的棵数同样多。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教科书第6 页“课堂活动”,先思考,再回答。说说比的方法。

2.综合练习(1)比一比,哪条线长?哪条线短?

2)把3 块同样的糖分别放入3 个水杯中,溶化后哪杯最甜?

3.开放练习(1)同桌的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文具,比一比它们的长短、大小和多少。小学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7314289315.html,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进行高矮、长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较?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教师作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高矮、长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较。知道了比较高矮和长短可以把他们一端对齐,另一端长的就高、长;反之就矮、短。注意比较长短和高矮,要在同一个起点。比较大小可以把几个物体放在一起观察看看谁大谁小。多少的比较,我们可以通过数数进行判断,如果数量小就少,数量大就多。

1-5 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 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能认、读、写1~5 的数,会用1~5 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视频展示台,15 个小圆片。学生每人准备5 根小棒,5 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丁丁上学的图中找到那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些数。在上课之前,我们请同学们准备了多少根小棒和多少个小圆片呢?学生:5 根小棒和5 个小圆片。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 到5 的数。板书课题:1~5 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演示奏国歌、升国旗的情景,最后定格为例1 的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

学生:在升国旗。

教师:大家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哪些数?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图中有5 个小朋友在升国旗,国旗上有5 颗五角星。

教师:只能在图中找到数字5 吗?能不能找到别的数?比如国旗上的大五角星有几颗?小五角星又有几颗?启发学生更深入、细致地找图中的数,

如: 学生甲:我明白了。国旗上有1 颗大五角星,周围有4 颗小五角星,一共有5 颗五角星。学生乙:有1 个同学站在升旗台上,2 个同学在奏乐,2 个同学在敬礼,一共有5 个同学。学生丙:升旗的人中有3 个是男同学,2 个女同学,一共有5 个同学。

教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就从图中找出了1,2,3,4,5 这5 个数,真了不起。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能从图中找出1~5 的数,你们会用小圆片摆一摆,并数出1~5 的数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来摆一摆、数一数。先抽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摆一个数,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一个说数一个摆小圆片,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摆小圆片学生说出相应的数。也可以让学生用5 个小圆片摆一个美丽的图案,最好能在图案中找到1~5 这5 个数。

学生的图案可以摆成:

学生甲:我摆的小熊图。第1 排有1 个小圆片,第2 排有2 个小圆片,有3 个蓝色的小圆片,第2,3 排一共有4 个小圆片,一共是5 个小圆片。

学生乙:我摆的梅花图。中间有1 个小圆片,再用2 个小圆片对着中间的小圆片摆,3 个小圆片是红色

的,四周有4 个小圆片,一共是5 个小圆片。最后教师说数学生任意摆学具,如教师说3,学生可以摆3 个小圆片,也可以摆3 根小棒,也可以伸出3 个手指头,也可以拿出3 本书。在整个拼摆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3.教学例3

教师:通过刚才的拼摆,同学们知道3 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3 可以表示3 个小圆片、3 根小棒、3 颗糖、3 本书、3 个学生????

教师:3 可以表示这么多的东西,那么1,2,4,5 又可以表示些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生活中的1,2,3,4,5 又可以表示些什么呢?比如说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哪些用1,2,3,4,5 表示的数?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后,再把自己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抽几个学生回答。学生乙:1 张桌子坐2 个同学,4 张桌子排成1 排。教师:1,2,3,4,5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些什么?学生相互说后,再抽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学生听。

4.教学例4

教师: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 5 个数。教师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1,2,3,4,5,写完一个引导学生书写一遍,并讲明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会写这5 个数了吗?

学生:会写了。教师:请大家翻开书,看一看例4,谁来说一说题中要求我们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我们先用手比一比,再画一画小圆,然后读一读这个数,最后写出这个数。教师:同学们会做吗?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抽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写数“1”。教师:同学们会写吗?学生:会。

教师:好。大家先给自己的小手和小嘴分一分工,然后再按书上的要求写一写。学生书写时,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写完后,抽几个同学的课本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然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个同学写得最好,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教师:书上有这样几句话,1 添上1 是2,2 添上1 是3

你能用手指演示来说明这几句话的意思吗?学生演示。(略)

教师:你从中发现什么?指导学生说出:我发现我们学的这几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

5.教学例5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这么一小会儿就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再看老师手上的小棒。出示小棒。教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1,2,3,4,5,一共5 根。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你们手上的小棒,看是不是也是5 根啊?

学生:是。

教师:很好,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把这5 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分一分,能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分小棒。

教师: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抽学生边展示边介绍分的方法。教师:小朋友们的分法可真多,现在大家能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把书上的表补充完整吗?

学生:能。学生完成后抽一名学生的表来展示。

教师:大家从这个表中可以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5 根小棒可以分成2 根与3 根,1 根与4 根,3 根与2 根,4 根与1 根。

教师:根据刚才分小棒以及填表我们知道了5 是可以分成1 与4,2 与3,3 与2,4 与1,那么最后一个式子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3 题,并分组讨论。

2.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第1 题做游戏。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生回答。

0 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 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2-- 1.知道1 个也没有就用0 表示,能认、读、写0,知道0 能表示起点。2.让学生经历认识0 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体验。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4 个完全一样的纸盒,一个纸盒里放3 颗糖,另一个纸盒里放2 颗,第3 个纸盒里放1 颗,第4 个纸盒里1 颗也不放,还要准备视频展示台和断头尺。学生准备5 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生:1,2,3,4,5。教师拿出4 个纸盒放在讲台上。教师:这是几个纸盒?学生:4 个。

教师:这4 个纸盒装的什么东西呢?我们请4 个同学打开看一看。抽4 个同学打开纸盒。教师:装的什么?学生甲:糖。教师:有多少颗?学生甲:3 颗。学生乙:我这个盒子里是 2 颗。学生丙:我这个盒子里是1 颗。教师:不管是3 颗、2 颗还是1 颗,你们的盒子里都有糖。(问学生丁)你的盒子里呢?学生丁:我的盒子里一颗也没有。教师:一颗也没有,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0”。板书:0 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我知道左边的小朋友手里拿着2 个气球,他把这两个气球放飞以后,就1 个也没有了。

教师:这个小朋友手中拿着2 个气球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可以用数字2 来表示。教师:全部放飞以后呢?

学生:1 个也没有,就用0 表示。教师:这和我们前面的糖果盒一样,1 个也没有,就用0 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0”,并告诉学生0 的读法,引导学生读两遍。

教师:下面按要求拿小圆片。请同学拿出5 个小圆片来,看小圆片说1 个数;再去掉1 个小圆片,看着剩下的小圆片再说1 个数;再去掉1 个小圆片,看着剩下的小圆片再说1 个数????这样连续做5 次。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边拿小圆片边说数。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拿小圆片的过程。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0 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说了这么多用0 表示的例子,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10,11 页第1,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你能在这把尺子中找到你学过的数吗?指导学生找出尺子上的0,1,2,3,4,5。教师:直尺上的0 排在哪里?-

学生:排在1 的前面。

教师:这把尺子是从0 开始排的,所以0 在尺子上也表示起点。它是我们学过的最小的数,比1 还要小。你能说出直尺上的哪个数最大吗?

学生:5 最大。

教师:5 后面还有数吗?

学生:还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因为这是一把断头的尺子,后面的数被折断了。

教师:能想到这一点,真不错。

先独立完成第4 题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教师:从上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看或从右往左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从上往下看,小方格一个一个的在增多;从左往右看,小方格一个比一个多?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真不错。

3.教学例3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0,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数。要把0 写好,首先我们看一看0 像什么呀?学生:0 像一个鸡蛋。

教师:所以我们在写0 的时候,要像画鸡蛋一样,两头小,中间大。教师边说边在“田”字格里书写示范,然后请学生在书上书写,边写边读。写完以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大家评议。

二、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呀?0 表示什么呢?写0 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相关文档更多>>高考各科考试大纲解读,考前最后冲剌指导,各科三轮复习资料

比较

一、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二、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2、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师: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

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 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蜜蜂3。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三)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2)11页1,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小狗和小毛的数量,在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3页4

2、卡片游戏,11页2

3、开放练习,13页5

4、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最新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0、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b) 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 认真观察,d) 小组讨论,e) 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半期复习要点 姓名班级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四种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1)没有括号的,先,后;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往按顺序计算。 (2)有小括号时,应先算的,再算的。 3、我会用数学语言描述下面的算式: (a+b)-c a加b的和减c。(a+b)×c a+b×c (a+b)÷c a×b-c a÷(b×c) 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读写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位和计数单位不同: 数位是指把计算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 计数单位是指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这些一、十、百、千、万、十万……就叫做这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3、一个整数,从右数起,第()位是千位,第()位是十万位,第()位是 千亿位。 4、一个整数,从个位向左数,第5位是()位,第7位是()位,第10位是()位。 5、48907006这个数读作:,8在()位上,表示有个 ;6在()位上,表示有个。 6、万以上数的读法: (1)、先分级。

(2)、从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3)、每级末尾的0都,每级中间或前面不管有几个0,都。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从高位写起。 (2)、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8、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1)、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最高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9、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1)、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 (2)、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10、用万或亿作单位取近似数: (1)、以“万”为单位取近似数,就要看万位后面的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再添上“万”字或把个级变成四个0。如:5239100≈万 (2)、以“亿”为单位,,就要看亿位后面的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再添上“亿”字或把万级和个级变成八个0。如: 22529980100≈亿 11、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如身份证号码是一个 位数字,其中左起的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是出生年月日,15~16位是派出所编号,第17位是性别码(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第18位是校验码。某人身份证号码为:501502************,这个人的性别为,出生日期为年月日。 12、计算器上: (1)、开机键是,按一下这个键,就接通电源,还可以。 (2)、OFF是键;C.CE是键。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1、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小结:加法算式里,加数、加数、和这3个数中,任意知道其中两个数,我们就能求出第三个数。 【拓展题】在一个加法算式里,加数、加数、和加起来等于36,和是(),你能确定两个加数分别是多少吗? 2、用例举法完成下面各题。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 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测试题 姓名: ___班级: ___总分: ___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 3 个千万, 7 个十万,8 个百和 6 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 10 个十万是(), 100 个万是(),()个十万是 1 亿。 3、368+()=68+()486+328+114=328+(+ )857-298=857-300○() 697-203=697-200○() 4、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98 670+() =963 319-() =156 6、如果29□63029 万,那么□里可填() 7、因为 21570=35,所以 2150700=()() 8、把下面的数由大到小排列起来 50550 500500 5050500 5005005 ()﹥()﹥()﹥() 9、在同一平面内,()叫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 10、黑板的两条对边互相(),两条邻边互相()。 1/ 9

1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过两点可以做()条()直线。 12、根据 213-198=15, 48015=32 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1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 280,差比减数少20,那么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4、根据 90036=25,写出一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 算式: () 15、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缩小 5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4 倍,要使积不变,那么另一个因数应该()。 16、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17、根据 10142=4242 42202=8484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26101=() 17202=() 18、()里最大可以填几?() 41﹤ 247 29()﹥ 209 85()﹤ 530 5() 356850 万2() 526330万 34() 24834 万 19、一个锐角与一个直角的和一定是一个()角,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一个()角。 20、如果相邻两个同学相隔 2 米排成长 18 米一排的队伍做操,那么一共有()个同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角的边越长那么角就越大。 () 2、直线总比线段长。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让学生们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共要多少钱。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数的认识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 【教学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2直观了解100以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的数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对,20以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教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的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来在这里20以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的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 教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教师: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教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从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过在数小棒以前,老师有一个问题,20以后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数到20以后就是21,2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了。 教师继续追问:10根10根地数呢?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执教者:左姝 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 减数= 差+ 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 积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姓名: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数位顺序表 二.计数单位有: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怎么样读万以上的数? 1.读数要先分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为一级。 2.读数要从高位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四.怎么样写万以上的数? 写数要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五.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六.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1.用“万”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4个0后,再加上一个“万”字。例如:250000=25万。 2.用“亿”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8个0后,再加上一个“亿”字。例如:1400000000=14亿。 七.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万位,看万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2.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亿位,看亿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八.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从左往右排序,1~6位为地区代码,7~14位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第17位用奇数表示男性,用偶数表示女性,那么“440624************”是一个女性的身份证号码,这个人生于1978年2月29日。 九.电子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一、加减法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3.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求两个数的积用乘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商用除法计算。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验算用减法,减法验算用加法)。 二.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 )+c=a+(b+c) 三.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1:523-(217+183)=523-217-183 注意○2: 437-122-137=437-137-122 在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再思考用什么方法。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b) 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 认真观察,d) 小组讨论,e) 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0个千是( ),10个万是( ),(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是一千万。 2.867005036是由( )个亿,( )个万( )个一组成。读作( )。 3.用1,3,5,7,9五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是( ),组成最小的数是( )。 4.从个位起,第七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5.按规律写数。 五万、十万、十五万、( )、( )、( )。 一千零七十万、一千零八十万、一千零九十万、( )、( )、( )。 6.一个数的百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7.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九位数小( ),比最大的七位数多( )。 8.8030000=( )万 76000000000=( )亿 9.3994900≈( )万 7990100000≈( )亿 10.699800,701000和710000这三个数,( )更接近70万。 11.67□980≈67万,□中可以填( ),99□8000000≈100亿,□中可以填( )。 二、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一个数的近似数,要么比它本身大,要么比它本身小。( ) 2.万位上的“5”表示五万,亿位上的“5”表示五亿。 ( ) 3.近似数一般是与准确数非常接近的数。( ) 4.6390000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是6万。( ) 三、读一读,并填一填。 2013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766000000(读作: )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749000000人次,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3000亿元;2013年上半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45143200人次,约是( )万人次。 四、写出下面横线上各数。 1.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千米。写作( ) 2.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八千一百五十七万五千人次。写作( ) 3.蜻蜓的眼睛是由二万多只小眼组成的。写作( ) 五、下面是2013年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请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西师大版小学生一年级试卷。全套试卷共20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单元使用(2份) 3. 第三单元使用(2份) 4. 第四单元使用(2份) 5. 第五单元使用(2份) 6. 第六单元使用(2份) 7. 第七单元使用(2份) 8. 第八单元使用(2份) 9.期中检测卷(2份) 10.期末检测卷(2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每空1分,8题4分,9题3分,12和13每空5分,共60分。) 1、看图写数。 ()() ( ) 2、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4、(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2)百位上是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5、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6、在○里填">"、"<"或"="。 28○27 81○91 91○89 36○63 70○69 67○76 7、 (1)和3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69和71中间的数是( )。 8、写出5个十位上是4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5个个位上是“3”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面各数。 十四( ) 三十八( ) 七十( ) 四十( ) 六十五( ) 十七( ) 11、 10个一是( ) 4个十和8个一是( ) 10个十是( ) 9个一和6个十是( ) 3个十是( ) 7个十和1个一是( ) 12、个位是0的两位数有()。 十位是6的两位数有()。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 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

(元) 2 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 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 (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一填:(20分) 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3、最小的两位数是()。 4、13和15中间的数是()。 5、与10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8.差是()。 7、1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8、比11少2的数是().比9多1的数是()。 9、20是有()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个一。 10、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 16 、19、14、11、18、12 ()<()<()<()<()<() 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 10 - 8= 2 + 7= 6 + 4= 7 - 7= 5 + 5= 7 + 0= 9 - 8= 9 - 7= 6 + 4 -3= 10-7+2= 7-3+3= 8+2-6= 三、在()填上合适的数。(6分) 3 +()=13 7 +()=16 9+()=12 8 -()=6 9 - ()=3 3 +()=10 四、比一比.填一填。(8分) 1. □□□□ 比O少()个( 多()个( )比()少()个 五、在○+”或“-”。(8分) 1= 10 7 3=4 4 9 9= 0 6 3= 9 2 3= 5 8 6分) 9+3-8 10 10-2-3 11 16-8+8 4 13-3+1 8 8+2 16 12-2-2 5 七、用3 、 11、 8 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八、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8分) 1、十五写作:15。() 2、10个一是11. () 3、6表示6个一。() 4、12里面有1个一和2个十。() 5、0+0=0 0-0=0 () 6、十六写作106 () 7、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8、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九、列式计算。(12分) 1、7加7是多少? 2、比13多3的数是多少? 3、9比15少几? 4、8比3多多少? 5、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多少? 6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5.差是多少? 十、解决问题。( 16 分) 1、妈妈买了12个苹果.小华吃了4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 2 、树上的小鸟.第一次飞走8只.第二次飞走7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一、大数与小数的认识 1、我会填。 (1)6023050037读作( ),二千五百三十二万六千写作( )。 (2)一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6,千位上的数是2,十位上的数是3,其余各位 都是0,这个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3)如果8□650≈8万,□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如果9□001 3521≈10亿,□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七十万六千 70600 7060000 七万六千 七亿六千万 (2)2800540 2800450 4280050 5280040 2840050 3、用0、0、0、0、1、3、5、8、9九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九位数。 (1)约等于10亿的最小九位数( )。 (2)约等于9亿的最大九位数( )。 4、按要求完成问题。 (1)你能用“元”作单位表示出下面的单价吗? 提示:10角=1元,1角是10角的101,也就是10 1元,还可以表示为0.1元。同理,100分是1元,1分是100分的1001,也就是100 1元,还可以表示为0.01元。 (2)像0.1、0.01、0.8、2.4…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分母是10、100、1000… 这样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出来,你能涂色表示出下面的小数吗? (3)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

0.58 3.5 41.48 200.17 2.0017 3.1415926 (提示: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几写几。) (4)你能写出下面的小数吗? 三百点七一五点零六零点零零八零点零一四(提示: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圆点,小数部分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5)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有什么关系? 8.00元和8元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会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这个性质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根据上面的性质,你能把下面的数改成三位小数吗? 0.9 30.4 5.4000 8.18 14 2017 5、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提示: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右边第一位,依次类推,比较出大小。) 6、我会算。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分) 3+9=5+9=4+7=4+2= 6+9=12-10=8+8= 18-3= 5+7=2+8=4+3=0+10= 14-4-3=4+0+6=8+9-3= 16-10+4=3+9+5= 二、填空(32分)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8()()11()()。 5、比11大比15小的数有()()()。 6“<”、“>”或“=”. 911+ 14+ 6-+7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 8. =<9 9 4+()=11 ()-()=5 7+4=()+() 5+6=()+3 三、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16分 1、☆☆☆☆★☆☆☆☆☆☆☆☆☆☆☆☆☆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8个☆的右边有()个☆

2、苹果比梨多( )个,桃比苹果少( )个,梨比桃多( )个. 去掉( )个苹果,去掉( )个梨,三种水果的个数就同样多. 3、把不同类的用“〇”圈起来。 四、按要求做一做。(6分) 1)一共有( )个物体,其中 有( )个。 2)从左边数 排第( ),从右数排( )。 3)把从左数的第6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的第3个物体涂成红色。 五、试试你的眼力如何!(5分)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2、数一数,填一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