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进化论Int-Evo-law

互联网进化论Int-Evo-law

互联网进化论Int-Evo-law
互联网进化论Int-Evo-law

互联网进化论

Internet Evolution Law

第二版

2.0

作者:刘锋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更多内容请访问互联网进化论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作者Email: zkyliufeng@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前言:

2007年7月,我们在《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进化问题,2007年12月,在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ISKSS中初步描绘了互联网进化的若干规律,2008年,陆续在互联网周刊,人类功效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正式发表了近5篇论文。2008年11月我们对相关文章进行精简和条理化,形成了世界第一部《互联网进化论》(第二版),英文名《Internet Evolution Law》。,这是对三年以来工作的一次总结。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首先将解决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结局的问题。我们坚信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是21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将对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人体工学,知识管理,人工智能,神经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依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希望听到读者更多有益的批评和指正。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是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第二章用图示的方法描绘出互联网的进化过程,第三章是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第四章是我们在研究中总结的七条互联网进化规律,第五章是互联网进化断代史,我们根据互联网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将互联网的发展划分为八个时期,第六章是互联网进化的时间坐标图,附录是互联网进化论产生的源泉---威客理论的详细介绍.

其中附录-威客理论原理由刘锋,张玲玲,顾基发共同完成。

-----------------------刘锋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威客理论和互联网进化论创始人

第一章互联网进化的十个问题

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反复阐述一个观点。有一只看不见的自然之手不断推动互联网向前进化,最终形成与人类大脑结构非常类似的组织结构。这只自然之手用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完成这一工程,人类主动创新的背后隐含了被动的自然推动。与西方“黑客帝国“,“天网“等科幻小说不同的是,我们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谨慎的证明了互联网进化现象的存在。(<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和分析〉一文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正式发表,《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一文将于2009年上半年在“人类工效学杂志“发表。)

纵观人类进化史,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第一是数百万年前人类语言的出现,它导致大脑容量急剧扩大,使人类从生物界中脱颖而出(引至澳大利亚John.C,Eccles《脑的进化〉)。另一个重大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互联网的诞生同样对人类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信息爆炸将使人类大脑皮层再次膨胀。一个并非玩笑的预言是,未来的几代人中,婴儿的早产率和难产率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提高。人类的这次革命也必然蕴含了科学的新突破点,包括神经学,信息学,知识管理和生命科学都会受到深远影响。

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不是终结,相反它是一个崭新领域的开始,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令我们惊讶的不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预言,而是那只自然之手,不是上帝的力量,相反它是一种能够创造上帝的力量。十几亿年以来,这股力量不断推动着生命的进化,从类鱼的大脑到类爬行动物的大脑,从类哺乳动物的大脑到人类新新大脑皮层的出现,生命的进化看似无序,但隐藏在无序之中的规律也许在等待自省的生命前去发掘。重温一下2007

年7月我们在新浪科技提出的10个互联网进化问题:

1。人类的进化史是不是也是人类各个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

2。互联网是不是向着完全连接人类大脑的方向进化?

3。互联网的边界究竟是机器还是人的大脑?

4。网格最终要把所有的计算机连接成一台超级的虚拟计算机,用威客模式连接所有人的智慧会不会最终形成一个虚拟的超级人脑?

5.BBS的功能:发布新闻,发布供需信息,发布心灵感悟,互动问答,发表评论从BBS中分离形成新的互联网应用是必然现象还是偶然事件?

6。虚拟的超级人脑的形成与BBS功能的演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7。大自然的力量为什么要引导互联网中的机器和连接的人各自向着聚合的方向发展?

8.搜索引擎的内在机理对于虚拟超级人脑,虚拟超级计算机形成强连接起到什么作用?

9。虚拟的超级人脑+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引导互联网进化的目的么?

10。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第二章互联网进化示意图

1。从人类的发展史看,人类的进步就是其若干关键性器官不断延长和连接的历史。

2。从1753年C"M在“苏格兰人”杂志上阐述“电流通信机”开始,人类用216年的时间为互联网的诞生作技术储备

3.1969年互联网诞生,人类第一次实现人类大脑的最初级联网

4。70年代到80年代初,互联网虚拟大脑初具雏形,拥有电子公告牌,电子邮箱,FTP,原始游戏,网络应用软件五大功能。

5。80年代到21世纪初,电子公告牌九个重要功能发布新闻,求购商品,心情感悟描述,互动问答,热点点评,帖子修改权,注册信息,交换物品,资料索引功能一个个分离出去,形成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功能区。

6。从21世纪前十年,电子公告牌及其分离的功能区开始和电子信箱,FTP,网络游戏,网络应用软件进行融合。

7。笔记本电脑,手机,无线互联网的出现不断延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

8。博客,威客,应用软件和电子邮箱等功能开始进一步融合形成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大脑映射区。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信息同步。

9。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文字,图片,平面操作系统为主的二维互联网虚拟世界开始向视频,声音,三维应用系统为主的三维互联网进化。

10。随着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虚拟视觉,虚拟听觉,虚拟感觉,虚拟记忆系统的完善,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类人脑组织的结构,这一结构对于揭开人脑之谜将起到启发作用。

第三章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

1.互联网两个重要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1969年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互联网应用从最初的Ftp、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等简单形态发展到目前的电子商务、博客、维基百科、社会化网络、搜索引擎、即时通讯、视频播放等多种形态。在这些繁杂混乱的现象背后,我们提出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互联网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第二,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将会怎样?从2005年开始,互联网领域陆续涌现出的web2.0、长尾理论、维基经济学、海星组织等概念和理论,从不同方面探讨和描述了互联网的一些发展规律。总体上看,它们是对网络经济的表象和特征的描述,并不能有效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从2005年7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大量分析了互联网领域中的出现的新现象,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有规律进化的思路。

2. 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2.1 互联网进化不断增加了人类大脑的连接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若干关键性器官不断延长和连接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传递信号的锣、鼓、电话线延伸了耳朵,结绳、算盘、数筹、计算机延伸了大脑,公路网、铁路网、飞机航线、海运航线的出现使人类四肢最终通过工具实现联网。

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了电报机专利,该发明在人类的远程通讯史上走出了第一步。1876年, Bell发明了电话,目前仍然有许多互联网网络是基于电话线进行通讯的。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人类大脑的延伸的实现得到质的飞跃。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数据通信[1]。

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组建的ARPANET网最先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互联。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人类大脑的初步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最初的四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由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通过对上述事实的研究,我们初步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它发展的

目标更是为了充分连接人类的大脑。根据这一推论我们进一步观察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看到在实现人类大脑充分联网的过程中,科技进步不断延长人脑与互联网接驳的时间和方式。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人们使用台式机登陆互联网,但台式机和固定网络限制了人们连接互联网的方式和时间。简单地说,当人们离开固定网络时,就不得不中断连接。此后,笔记本式电脑的出现增加了连接互联网的机动性,但当人们的周围没有互联网接口时,笔记本电脑就失去了作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手机的电脑化进程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用通过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等可以随时随地与互联网进行接驳(有通讯信号的地方)。这一切表明互联网的进化使人类大脑与互联网的接驳的时间不断延长。

2.2 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现象的发现

我们在研究互联网的过程中,发现互联网的新闻类,博客类,互动问答类(yahoo answer),维基百科等都与电子公告牌(BBS)这一互联网早期应用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电子公告牌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互联网电子公告牌出现以来,其功能不断分离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众多互联网应用[2],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

新闻类网站,起源于在电子公告牌发布新闻的功能。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电子商务类网站,起源于在电子公告牌发布商品买卖信息的功能,它后来与互联网在线支付系统,物流系统进行了结合,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博客类网站,起源于在电子公告牌中发布个人感想和可共享专业知识的功能。电子公告牌以

时间为顺序聚合这些信息,博客以用户为单位聚合这些信息。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智力互动问答类网站,起源于在电子公告牌中发布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问题的功能,人们通过互联网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例如:

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热点点评类网站(DIGG),起源于在电子公告牌中对热点现象进行点评和讨论的功能。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维基百科类网站,起源于电子公告牌的信息内容修改功能,通常电子公告牌的信息只有其发布者和网站管理员有修改权,维基类网站放开信息内容的修改权,让每个访问者都可以进行修改。举例: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SNS类网站,起源于电子公告牌用户的注册信息汇聚功能,通过聚合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如联系方式,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兴趣爱好等。让有相同爱好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对方。举例: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换客类网站,起源于在电子公告牌中用户相互交换物品和服务的功能,换客类网站的运营不需要第三方支付手段的介入,举例: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www. 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

搜索引擎,起源于电子公告牌的数据和信息索引功能,20世纪90年代WEB技术的发明,使能够聚合众多电子公告牌数据和信息的索引技术最终发展为搜索引擎。

2.3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发现

我们注意到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出来的互联网应用又开始逐渐融合起来形成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现象,如在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等网站,博客与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箱等应用进行结合形成功能强大的个人空间。

虽然,本文在第2.1节中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到这一阶段产生的解决办法是用大脑映射(brain mapping)作为缓冲,即将人脑的功能映射到互联网中[2]。而博客,智力互动问答(如雅虎知识堂),电子邮件等多种应用相结合的个人空间正对应了人类大脑的共享知识区,可交易知识区,问题区和隐私区,如图1所示[2]。

图1 人脑功能在互联网中的映射

我们将电子邮件的通讯功能和博客中的用户访问记录功能也描绘出来,可得到图2左图的形状,而这一图形与人类大脑神经元[3] [7]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如图2右图所示。因此我们将图2左图定义为互联网虚拟神经元。

图2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与人类大脑神经元

如果这些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相互连接在一起,将形成互联网虚拟神经网状结构,如图3所示。这一结构目前在互联网中已经出现,如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的站长天下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的威客地图系统,一方面这些系统给用户提供个人空间,具备撰写博客,发布个人智力作品,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另一方面网站用搜索引擎的方式连接这些个人空

间。互联网虚拟神经网状结构的描绘,是否意味着互联网进化的结果与人类大脑结构是否有关系?

图3 互联网虚拟神经网状结构

2.4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发现

2007年7月我们参加了中国水利部举办的专家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相关部门提出了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我们认为这正是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萌芽。

2007年9月我们对一家风景区景象视频实时采集的互联网项目进行研讨。这个项目是在中国若干著名的风景区内安装摄像头和录音器,将风景区影像和声音传送到互联网服务器中,经过处理,这些信息将呈现在旅游网站,旅馆和交通售票点旁的显示器中供旅游者查看。此后我们还注意到一些互联网视频服务商开始提供监控家庭,办公室,工厂安全的服务。我们认为这些项目代表了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系统的萌芽。种种互联网的发展迹象提示我们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

3.互联网两个重要问题的解答

根据前面的研究,本文认为,互联网起源和进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这一目标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不断引导互联网向前发展,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互联网进化的最终结果是,第一,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第二,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互联网虚拟大脑。

4.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详细剖析

前文提到互联网发展最终结果是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结构非常类似的组织结构。为了证明这一点,本文下面将从互联网虚拟运动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视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图4 互联网虚拟大脑

4.1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感觉可以按照其发生的感觉通道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种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其中躯体感觉又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体位觉、运动觉和震动觉[4]。躯体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受器指的是分布在机体上的用来接收机体外刺激的专门机构[6]。下面我们看一下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系统的发展情况,目前已有机构在

河流、土地、空气中安放传感器,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实时监控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等。这是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系统的萌芽。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我们认为这些被安放在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传感器,将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虚拟大脑传送地球各个方面的感觉信息,供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行处理,如图4中的虚拟感觉系统部分。

4.2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系统

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起源于安放在家庭、工厂、旅游区、交通路口的监视器和视频录制系统,它们将收集到时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互联网进行汇聚。这一应用目前已经相当普及和发达,这些视频音频录制系统将发展为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收集来自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图像和声波(包括无线电波)。这些信息也会传送给互联网虚拟大脑供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行处理,参见图4中的虚拟听觉系统和虚拟视觉系统部分。

4.3 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

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起源于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远程控制打印机、小家电、手术刀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远程设备将更加灵敏和强大,互联网用户将可以通过各自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进而经过互联网的虚拟运动系统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收割机、家用电器、工厂生产设备和仪器等,参见图4中的虚拟运动系统部分。

4.4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大脑皮层是种系发生学上最新的部分,管理一系列庞大的识别和认知过程,该过程与情感行为、运动功能、躯体感觉的感知、整合以及记忆功能有关[6]。神经生物学按功能将人类大脑皮层分为如下功能区[6],如图5所示。

图5 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互联网虚拟神经元将处理虚拟感觉系统、虚拟视觉系统、虚拟听觉系统、虚拟运动系统的信息。根据处理信息的类型和领域的不同,这些虚拟神经元可以进一步划分和聚合成不同的区域。除此之外,互联网用户也会因为不同的兴趣聚合在一起,如新闻社区、学习社区、游戏社区的等等。这些区域同自然界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性划分是类似的。目前互联网用户以博客为单位正在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进行聚合的社区化演变。人们在这些社区内认识朋友,交换个人信息,对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讨论。以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为单位的互联网区域就形成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随着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互联网用户)的增多和互联网社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将不断发育和增厚,如图6所示。

图6 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4.5 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

有证据表明,人类记忆的巩固需要海马到大脑皮层的输入重复达一到三年之久,大脑皮

层的记忆编码在三年后变得相当可靠而无须来自海马输入的进一步强化[5](海马在解剖上被看作是侧脑室颞角的一个内侧凸起[6])。

当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系统和虚拟躯体感觉系统出现并逐渐完善后,它们收集的数据将首先存放在互联网信息处理中心服务器中进行筛选和整理。这些服务器将担当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海马区功能。互联网用户通过各自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从这个中央信息处理中心获得需要的信息,并转移到自己的虚拟神经元以及所在的互联网社区和兴趣小组里,这个过程就实现了记忆信息从互联网虚拟海马区向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的扩散和转移,参见图4中的互联网虚拟海马区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5.互联网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从互联网的进化论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互联网最终将进化成一个非常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组织,那么当前互联网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纵观目前世界互联网发展状况。我们注意到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还仅仅进化到可共享知识区(博客)繁荣的阶段,可交易知识区,问题区,即时通讯软件还没有大范围的与博客进行结合。因此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还处在进化的初级阶段。

互联网的虚拟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随着互联网视频和音频的兴起已经开始发育,人们已经可以把拍摄录制现实世界的景象和声音上传到互联网中,监控器直接把图像和声应传到互联网中供所有互联网用户查看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也处在进化的初级阶段。

安放在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把来自现实世界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传入到互联网中的应用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目前还主要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机构的局域网里。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躯体感觉系统也处在萌芽阶段。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打印机,计算机,医疗设备,但大规模的操控工作设备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运动神经系统也没有发育成熟。

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服务器接受和储存大量的数据,应该说互联网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已经存在,但这个系统十分分散,前文提到互联网虚拟海马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还十分分散和不成熟,因此互联网的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处在进化的萌芽阶段。

总体上看目前互联网还处在进化的初级阶段,离完整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6.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类大脑的对比研究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古已有之,它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5]。

同时人类从受精卵发育成异常复杂的大脑结构时,存在一种叫做靶细胞的组织,没有人类有意识的干预,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沿着复杂但又精确的路径,有序的朝着靶细胞发展。通过这种有方向的发育,大脑的各种组织逐渐清晰成熟[3]。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认为,从Ipv4到Ipv6,电话线到光纤,电子公告牌的功能分离,搜索引擎的崛起,云计算的萌发以及互联网网站之间的兼并,从表面上看是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成果,但事实是整个互联网正在从一个结构分散的,功能不成熟的组织架构向着与成熟人脑结构非常类似的方向进化,如图7所示。

图8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脑模型的图示对比

互联网进化规律所提出的最重要结论就是人脑结构是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我们认为通过比较互联网的结构和人类大脑的结构,我们进一步揭开他们发展的秘密。对比见下表。

表1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生物大脑研究对比

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互联网虚拟大脑和人类大脑对于科学研究非常互补,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用已经了解的人类大脑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注意不是规划),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互联网进化速度异常快速,我们可以对比发现越来越多人脑的秘密,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断言人脑中应存在地址编码系统,搜索引擎系统,希望看到神经学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Leiner, B.M., Cerf, V.G., Clark, D.D., Kahn, R.E., Kleinrock, L., Lynch, D.C., Postel,

J., Roberts, L.G. & Wolff, S. ( 2003) A Brief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Society, Retrieved May 13, 2003, https://www.doczj.com/doc/7313866472.html,/internet/history/brief.shtml

[2]Feng Liu,Lingling Zhang and Jifa Gu,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et--- Witkey Mode in China[J],Jap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Vol. 4 ,No. 4, 2007:32-41

[3]徐科主编,神经生物学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

[4]尹文刚著,神经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2-94

[5]澳大利亚John.C,Eccles著,潘泓译,脑的进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179-181,

194-197

[6] Ben greenstein,Adam greenstein(英)原著,师蔚,王芳茹主译,神经科学彩色图谱[M],西

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2-33,132,318-332

[7]白丽敏李亚东主编,神经解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86-91,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完成版)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璇 5120209158 进化思想源远流长。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和希腊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就早已孕育了朴素的进化思想。我国古代早期的唯物主义者管仲就提出。水是万物本源。《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无独有偶,古希腊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哲学家的著作中,也都含有一些进化思想。众所周知.进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拉马克、达尔文等知名学者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被修正。这些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在进化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最早提出系统进化论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拉马克进化理论。他认为生命具有向上发展的必然趋向.并且强调动物意志、器官用进废退及获得性状遗传在进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代科学进化论的奠基人是英国学者达尔文,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则是科学进化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标志。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原理,他认为进化的动力在自然界内部,并把进化的机制归结为自然的原因。这就科学的说明了生命自然界发展的主要过程。 在过去的近一百五十年期间,较其他自然科学理论而言,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许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在借鉴、使用进化概念。随着生物进化论研究的纵深和发展,进化论还将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影响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总结进化论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得失,重新认识和审视进化学说,将其用于对科学和社会的探索及实践,有着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到生物进化论和社会的关系,不得不说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是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绎而来。它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当中的一种社会理论学说。其核心概念是,由于生存竞争所造成的优胜劣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也是一种同样普遍适用的生存适用法则,并在人类的社会进化和社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达尔文进化论,是达尔文通过深入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种生存的变异过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得出的。在1859年出版了体现以“自然选择”为主导思想的《物种起源》一书。而后来《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思想,被斯宾塞定义的《适者生存》的理论在社会的理论发展中所取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立者赫伯特?斯宾塞把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上,特别是在教育学与不同的阶级斗争方面。斯宾塞远比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时期的观点更有依赖性。他认为无论是对于物质、自然的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同质性都是无条理的,不稳定的。保守主义思想家萨姆纳认为生存竞争是社会生活的核心特征,如果有人在路上倒下,这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的社会道德伦理要求的是关心弱势群体,救死扶伤的一种人道主义的救助美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之处就是,将达尔文的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之间的进化思想移植到社会当中,在社会中广为使用,是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理论的一种误读。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表明了“人是道德的生物",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进化。社会达尔主义的滥用,给社会带来了更深程度的负面影响,产生了恶劣

否定进化论的科学事实

否定进化论的科学事实 【巴斯德的发现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物腐虫生是吾人常有的经验,所以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相信,只要有合宜的环境,生物便可以由无生物自动而发生,这便叫作“自然发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或名“无生源论”(Abiogenesis);但另一些科学相信生物只能由生物而产生,叫作“生源论”(Biogenesis),双方争论非常激烈。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等人的实验证明,在没有暴露含菌空气的瓶子里产生不出生物,于是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论)被推翻,“生源论”被确立;“生命来自生命”,便成为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原则。 进化论者为要贯彻他们的唯物见解,必须说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细胞)必定由无生物而产生,并且猜想或许原始的环境与现在不同;但不管他们在实验室里怎样模拟原始环境,仍然无法从化学品中产生一个最小单位的生物。所以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诺贝尔得奖人华氏(George Wald)说:“现代生物学者大多满意于接受自然发生论之被推翻,但仍不愿接受二者必须择一的创造论,所以脑子里空空一无所是。” 【有害的基因突变】生物是借着基因(Genes)的DNA来遗传其特性;进化论者认为生物由于遗传基因的突变,因之产生许多不同的个体,以供自然环境的选择或淘汰。这是进化论的基本观念。但科学事实告诉我们:(一)突变是罕有的:生物学教科书上说:“某一基因在微生物中的自动突变,在一百万次至十亿次细胞分裂中仅有一次。”(二)而基因的突变

又是有害的:“大多的突变,远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在某一方面有害的,好似失事的效果相同。”(三)突变也是无定向的:“突变与重组系全属机械性,对于生物的需要毫无关系。” 遗传学家的研究结果证明,基因的突变只会使物种机能减弱,易受环境淘汰。也就是说,突变只会使物种退化而非进化,并且对原物种的数量无实质的影响,这个现象适与进化论者的想象相反。 【发现所谓‘退化器官’实则有用】人体中有些器官看来似乎没有用处,例如:盲肠、扁桃腺、副甲状腺、尾椎骨等。进化论者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遗迹,这些器官已往是有用的,后来人类渐渐进化,那些器官就因无用而退化萎缩,成为残余的器官,起头时他们共举出有二百七十七种之多。但是,现今医学已逐步澄清这项误会,从前以为无用的残余器官,其实都在人体上扮演与其它器官同等重要的角色。 盲肠(Appendix)控制肠内一部份的植物纤维,并担任大肠组织的抗菌工作;扁桃腺(Tonsils)提供白血球细胞到咽头去消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副甲状腺(Parathyroid Glands)负责调节钙和磷酸盐在血浆中的平衡作用;至于曾被人误以为是尾巴退化证据的尾椎骨(Coccyx Bone),也在人体内辅助肛门括约肌(Sphincter),帮助大肠排泄。 【不曾见到任何新生的进化器官】进化论者认为进化作用是永不止息的,现在仍在进行中。这样,我们应该在生物体上普遍观察得到新生而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大家了解过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吗?未来我们的 商业模式会是怎么样子?小编为你带来了“未来商业模式” 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未来商业模式的大胆思考 1、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一维的传统产业——二维的互联网产业——三维的智能科技产业。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服务——二等企业做产品——一等企业做平台。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 ——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北上广深” 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6、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共享经济——共产经济。从“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

从社会进化论角度分析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社会生物学 利他行为的生物更可能在进化过程中留下来。 达尔文曾经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任何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即有助于个体持续生存的决定性特质,往往具有向下一代遗传的倾向,而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持续生存价值。例如1只雄鸟有6只小鸟,每只小鸟一半的基因来源于其父亲,加起来,6只小鸟是父亲自身基因的3倍。如果雄鸟牺牲自己来保护小鸟,他特殊的基因库就已经得到了复制。其他亲属拥有该个体不同比例的基因数,也可以对这些亲属做类似分析。帮助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可以增加个体自身在子孙后代中的存活率。这是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则。 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指出,只有相互的或互惠的利他才有生物学基础。根据他的观点,个体给他人帮助的潜在成本可以从获得他人帮助的可能性中得到补偿。但是这一相互帮助的系统受到了潜在“欺骗者”的威胁。他们接受帮助却不回报他人帮助。为了使欺骗最小化,罪恶感天性以及通过社会规则强化相互帮助的倾向经过自然选择而被保留了下来。 进化理论产生了几个具体的假设。 1、动物最愿意帮助那些基因上与它最接近的个体;比起远亲或陌生个体,它们更愿意帮助家庭成员。父母对健康的后代比对不太可能存活的不健康后代更无私。 2、母亲通常比父亲更多的给后代以帮助。其原因是在一些物种中,雄性拥有大量繁殖后代的生物学基础,所以不需要对任何一个后代投入太多,也可以使自己的基因永恒不灭。雌性则只能繁殖出相对较小数量的后代,所以必须帮助每一个后代以保证自己基因的传递。 3、人类也具有天生利他行为的倾向。威克斯勒等人对年幼儿童的观察研究也证明了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如不到1岁的儿童明显地试图安慰受伤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给坐在旁边的人喂食物,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看到父母痛苦的表情时表现出畏缩和痛苦等,在看到另一个儿童受伤时,倾向于表现出与他自己受伤时同样的痛苦。3到5岁的学前儿童在一个小时中会表现出15次帮助他人的行为,包括给小朋友一个玩具,安慰伤心的伙伴或帮助老师。而那些与他人分享、帮助或安慰小伙伴的儿童更受同伴的欢迎。但是,有些行为是儿童不可能观察到的,所以应该认为儿童具有先天性利他行为倾向。

进化“四因说”——重塑进化论

进化“四因说”——重塑进化论 今天,主流进化生物学家依然在为达尔文“背书”。迈尔(2009)宣称,“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过去140年间的争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达尔文的基本范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达尔文竞争的三种主要理论—转型论、拉马克主义和直生论—在1940年遭到了明确的否定,在过去的60年间,再也没有提出过可行的、试图取代达尔文主义的理论”。达氏进化论果真如此完美吗?其实,我们并不能彻底否认转型、获得性遗传以及直生现象的存在。大部分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现代进化论还停留于所谓“现代综合”的阶段,中性学说对进化论的贡献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同,而间断平衡假说也并未超越达氏进化论。最近的表观遗传研究提醒人们需重新审视拉马克主义。进化论的“进化”或“综合”是否已经终结? 一、演化是一种漫长的生命运动——方向、速率和动因 演化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种族为单位的长久的生命运动,而所有运动都可用方向、速率和动因等特性予以刻画。那么,什么是演化的方向、速率和动因呢?图1 达尔文的进化图谱1.演化方向 试问,如果演化没有方向性,为何在大海里的植物都是一些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藻而不会有陆地上的参天大树?

为何主要的分解者都是一些原核的微生物?在宏观上,进化受到地带性生存环境和生物禀赋的生态功能的双重制约,在这种意义上,进化体现出宏观的方向性。但是,在微观的层面上,它又充满着随机性。因此,进化既有随机性,也不完全随机,既有方向性,也不完全定向,因此,是随机性与方向性的对立统一。 像任何运动有前进、后退和静止一样,生命演化可以进步(复杂化),可以退步(简化),也可以相对静止(或围绕某种结构上的平衡点小幅波动)或停滞于简单的组合变化;前进或后退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当然,这些还得限定于一定的判定标准。人类是所谓进步演化的典范(至少从综合智力上来说),寄生虫和洞穴动物等是退步演化的案例(从形态结构上来说),细菌则是原地踏步的例子(从形态和遗传结构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至少在通往人类这一分支上,演化是一种不断扬弃的进步进化,而昆虫和显花植物则是协同式随机演化的天堂。在微生物的世界,它们使用一种类似公共基因库的方式随机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保持着一种古老的简洁性,演化就一直停留于这种无性的状况。图2 从陆生四足哺乳动物到鲸生命的演化既有被随机性所主导的,也有被方向性所主导的,至于孰重孰轻可能取决于生物结构的可塑性。一些可塑性大的动物类群是随机性演化的天堂,如小巧的昆虫(达尔文的钟爱)。在一些大型动物中,可塑

一张图解读工业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新概念层出不穷,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火热之后,工业4.0在2014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15年成为热点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新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它和其他互联网概念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5]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的工业4.0没有明确指出它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但实质上工业4.0依然是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的说,就是无数个行业被互联网浪潮冲击后,互联网开始改造工业制造业了。

我们在2007年发表的互联网进化论论文中提出“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也就是是说,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互联网大脑”,并绘制了下列互联网未来结构图. 2014年我们曾经用这幅图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关系: 1.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 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概述 张增一 在二十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与其它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的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借助了法律程序捍卫己方的论点,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家法律来禁止或捍卫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的一系列事件。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希望引发人们对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予以更多的思考。 一、基要主义的兴起与二十年代的反进化论高潮 作为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督教基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坚持从字面上解释圣经来抗拒现代性是基要主义的出发点和宗旨。在1910—1915年间,阿姆齐·狄克逊(Amzi.C. Dixon)组织出版了12卷本的小册子《基本原理》(The Fundamentals),平均每册的发行量大约25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清教徒的基要主义教义,重申《圣经》的绝对权威,坚持《圣经》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几乎没有涉及到反进化论方面的内容。1 基要主义者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转变到反对进化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据统计,1890年美国在校中学生的人数大约是36万,1910年超过110万,1920年又增加到250万。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其次,德国军国主义的出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一些保守的基督徒误认为是进化论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把伦理道德的丧失和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也归结为进化论带来的必然结果。2第三,约翰·德雷珀(John Dra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1875)和安德鲁·怀特(Andrew D. White)的《基督教国家中科学与神学的战争史》(A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1896)所渲染的“冲突”和“战争”气氛,使美国公众尤其是保守的基督徒相信科学尤其是进化论,是宗教信仰的敌人。3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共同体内围绕着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特别是对自然选择的怀疑,这使得进化论更容易成为创世论者攻击的目标。例如,在1907年出版的《今日进化论》(Darwinism To-day)一书中,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弗农·凯洛格(Vernon Kallogg)将第一章的标题起名为“达尔文学说的灵床”。4谈到20年代的基要主义反进化论运动,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威廉·布莱恩(William J. Bryan)。严格地说,他并不是一个基要主义者,他曾三次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全部落选,还担任过参议员和国务卿。由于他一贯提倡保护农场主、工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反对“强盗—大亨”的资本主义,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平民”。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声

《社会学概论》作业2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小学教育(本)、行政管理专业(专)、汉语言文学(专) 社会学概论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的。 2.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它非农行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3.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 4.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称为超越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5.我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6.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力。 7.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其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8.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9.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11.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12.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的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1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徙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 C双重城市D城乡融合 2.以下那种是本原的社会制度D A政治制度B教育制度

C宗教制度D经济制度 3.社会保险是C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D人身、人寿保险 4.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D A罗斯B默顿 C韦伯D迪尔凯姆 5.二十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五德终始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城市化 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2.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为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合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3.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的未来功能和结构将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也将具备互联网虚拟感觉,虚拟运动,虚拟中枢,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并绘制了一幅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尝试分析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四个概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 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大数据泡沫的疑虑,大数据的前景与目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数据与这些热点的关系。 大数据市场格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据仓库之父”的BillInmon便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之所以在最近走红,主要归结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快速崛起,全球数据量大大提升。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张图片,形象的知道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的关系。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加上传统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而大数据又通过云计算的形式,将这些数据筛选处理分析,提前出有用的信息,这就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

进化论在科学上的种种难题

进化论在科学上的种种难题 一、进化论若干论据分析 (一)胚胎重演论 大多数高中生物学课本中都有一张胚胎发育图 (图六),显示鱼、蝾螈、乌龟、鸡、猪、牛、 兔、人等动物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侧面图, 其原版收藏在伦敦大学的Bodleian 图书馆,它 的作者是十九世纪德国Jena 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海克尔(Ernst Haeckel )。从这张图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动物成年后形态各不相同,但是 由于它们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所以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有一个形态相似的阶段,这就是“胚胎重演论”(Ontogeny recaptulates phylogeny )。可以用“日晷模型”(Hourglass model )来阐述胚胎重演论(图七),其横轴显示进化过程中形态上的差异,纵轴显示胚胎发育时期,就象日晷一样,胚胎早期都是受精卵,胚胎发育成熟后,就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也就是说,不管这些动物发育成熟后形态上的差异有多大,但在胚胎发育的某个阶段,其形态仍旧会重演一个类似鱼的形态。这个理论和模型的价值在于,它提示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残留物种进化的痕迹。这个理论强有力地支持了进化论,并且作为进化论的一个主要证据,出现在大多数国家高中的生物学教科书里。 图六. 海克尔的胚胎发育图—“胚胎 重演论”

直到一九九七年,英国人理察逊(Michael K. Richardson )发现他的研究结果和海克尔的不一样。理察逊供职于伦敦的圣乔治医学院 (St.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的解剖和发育生物学系,为了验证胚胎重演论,理察逊和多家实验室合作,这些实验室分别来自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除了海克尔当年所提到的动物种系外,他们收集更多种系的动物,观察它们在各个胚胎发育期的形态。他们发现,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外形高度近似的时期(There is no highly conserved embryonic stage in the vertebrates )。这篇论文发表在1997年的《解剖学和胚胎学》杂志(Anatomy & Embryology ),其最终的结论如下: “近年来,一直认为所有脊椎动物在某个时期大 小相同。与此论点相反,我们发现,在尾芽期, 脊椎动物胚胎的最长径有十倍以上的差异。我 们的研究严重削弱了海克尔图形的可信性,海克尔图形与其说是显示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 中一个相似时期,不如说是按固定程序设计的胚胎。”(Contrary to recent claims that all vertebrate embryos pass through a stage when they are the same size ,we find a greater than 10-fold variation in greatest length at the tailbud stage. Our survey seriously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Haeckel's drawings , which depicts not a conserved stage for vertebrates , but a stylised amniote embryo.)那么,为什么海克尔和理察逊的研究结论差异如此之大呢?原来,海克尔有意选择形态上比较相近的动物胚胎,比如他用水生的蝾螈代表两栖类,而不用青蛙,因为蝾螈本身更象鱼。又如早期鸡的胚胎其眼球是没有色素的,但海克尔把它涂黑,使得鸡的胚胎和其它动物胚胎更相似。海克尔特别对人的胚胎图作了艺术加工,去掉了人胚胎的内脏部分和腿,就成了一个有尾巴,类似鱼的胚胎(图八)。 这又怎么样呢?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这个谬误所产生的后果,当年它对进化论有多大的支持。R.B.Goldschmidt 在《动物学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 of 图七. 日晷模型 图八. 海克尔对人的胚眙图的艺术加 工

关于进化论的完整论文

动物的进化过程论文 Animal evolution 摘要: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在其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除达尔文本人从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得出的推论外,并没有什么化石证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书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 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先天缺陷,并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但是时至今日,进化论已成为一个公理;一个信仰;甚至一个宗教。不能讨论,更不能批判,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将招致无情的围剿,甚至被贴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标签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程。在当今任何一本生物学杂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了。SCOTT和COLE 在八十年代初,检索了当时的4000多种学术刊物,未发现任何一篇反进化论的论文,在68种与生物起源有关的学术期刊中,也未发现任何一篇是质疑进化论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种期刊数据索

引,也未发现反进化论或非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者自豪地宣称,进化论对神创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进化论的合理性及不言自明性又得到了一次证明。 Summar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has created more than 140 years,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birth, is to be brought up as a hypothesis. In addition to Darwin himself on some plants, animal morphology of inferences derived from outside, and there is no fossil evidence. Darwin 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d fossil in the book titled "geological record of the imperfect". He admitted that at the time of research does no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 species of fossil transitions between types exis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is probably the easiest reason for inspection and destruction against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He sees the evolution of birth defects, and hoped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would be verified. But today, evolution has become an axiom; a belief even a religion. Cannot be discussed, let alone criticism, only unconditional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进化论面对的三大难题

进化论面对三个较大的难题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①“连续进化”还是“跳跃进化”连续进化的话至少能找到进化过程中的证据,中间形态的动物,但找到的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始祖鸟,可是在始祖鸟的同时期却生活着比始祖鸟更进化的鸟类,已具有胸骨【对始祖鸟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它根本不是过渡态,而只是一种已经绝种的鸟类,它和现代的鸟类没有显著的区别。不久以前,在进化学界很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始祖鸟是一种不太会飞的“半鸟”。支援这个观点的最重要证据是始祖鸟没有胸片(胸骨)。(胸骨是在胸腔下的一块骨,飞翔所必须的肌肉附著其上。现在所有的鸟类,不管会不会飞,都有胸骨,蝙蝠也一样。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属於非常特殊的科)】而一旦用到“跳跃进化”这一观点,就会给他的进化论蒙上一层超理性的面纱,所以才会一直坚持“连续进化”的观点,寻找能支持其观点的论据,忽略掉不利的论据 ②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只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进化论解释不了吧 ③“均变”还是“灾变”式进化 灾变论,物种进化过程中,每隔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就会有短期的急剧变化;其时某些物种灭绝,某些新物种出现。也就是说,在大约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一定数量的物种灭绝后,剧变就会发生,物种灭绝为新物提供足够的进化空间(恐龙灭绝不就是嘛) 莱伊尔被誉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的莱伊尔对均变论的形成和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莱伊尔则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思想被发展为“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这种“将今论古”的科学方法对达尔文的影响很大。为了达到科学进化的目的,达尔文自然选择了均变论,对灾变不置与否

2021年浅谈社交化虚拟组织管理

浅谈社交化虚拟组织管理 突然对虚拟组织的管理有一些感悟,记录如下。 一个多月前开始,Best Food in China开始了在多个城市校园招聘,加入者中不乏各地高校的优秀大学生、社团组织干部,这使Best Food in China的社区较以往有了空前的活跃程度,并在不断推进业务的成长。这基于我们搞清了虚拟组织的一个重要特性:社交化。 我之前比较纠结于团队稳定性和人均产值两大指标,这使我们过去的很长时间内把团队维持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对此的依据两组数据:Facebook上市时的人均资本市场价值是300 万美元,其收购的公司人均资本市场价值为700 万美元,几乎达到了人类生产效率的极限。 但是对比一些数字可能更看清它们的业务本质:Facebook 有3200名员工,xx年营业额37亿美元,人均约100万美元;我的前雇主智联招聘投资者之一Dimitri Boylan hotjobs,在200

年左右人均销售额70万美元,加上通货膨胀因素,几乎与Facebook相当。Facebook市值的补充部分于资本市场对于社交网络模式的肯定。 换句话说,Facebook的超高估值很大部分其9亿和5千万注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 回到BFIC业务层面,虚拟组织是介于传统企业和社交网络中间的组织形态。虚拟组织同样遵循社交网络的若干规律,例如“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小世界法则”。 我的一个猜测是人均产值会随组织规模扩大而同比例上升,这个需要更多营业数据产生的曲线来支持观点;此观点可由“梅特卡夫定律”推导,即,网络的价值与网络成员数量的平方倍成正比。 ___得主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将其创办的企业定义为“社会化企业”,并认为社会化企业会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找到一个为穷人创富的第三条道路。我们可以有一个猜测,BFIC 所代表的社交化虚拟组织是否可以代表传统企业和NGO组织之外的第三种组织类型。 有几个社交网络的法则适用于虚拟组织管理,罗列如下: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百科名片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1、产生背景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要点: 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3、影响: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4、有关争论: 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服务——二等企业做产品——一等企业做平台。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7、中国产业链的流向正在逆袭。以前是先生产再消费: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未来一定是先消费再生产:消费者——设计者——生产者。因此,传统经销商这个群体将消失,而能够根据消费者想法而转化成产品的设计师将大量出现。 8、中国广告业态的进化论:媒介为王——技术为王——内容为王——产品为王。传统广告总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响人,比如央视的招投标。后来的互联网广告开始依靠技术实现精准投放,比如按区域、按收入、按时段投放。再后来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好的广告能自发传播,而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应。

第三讲 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三讲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一节斯宾塞和他所处的时代 生平 1820年,斯宾塞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和叔父都是属于英国公益会的新教教徒,在政治上,他们反对英国的国教,满怀政治抱负,主张政治自由,同时也是宪章派的积极支持者;在经济上,他们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的干涉;在个人生活上,他们则主张禁欲主义,向往清谈平和的生活。他们给了斯宾塞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也影响了他的政治信仰和生活态度。 1837年,获得铁路工程师职位。 1850年出版了第一部社会学著作《社会静力学》 所处的时代 斯宾塞生活的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的中叶和下半叶恰恰是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自1851年的维多利亚中期起,英国走上了不断繁荣富裕的道路,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在国外,大英帝国控制着海洋,将世界许多地方划归为自己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扩张,手工业者、农民和技术工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更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中产阶级认为所有这些发展似乎都应归功于个人的节俭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正是他们的训练有素的努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并给英国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认为最好的政府应该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思想遗产 斯宾塞所继承的思想遗产包括:首先他的个人主义来源于马尔萨斯和边沁。从前者的思想中,斯宾塞引申出了适者生存的观点,而从后者的功利主义中斯宾塞获得了个人主义。其次,他的进化论来源于达尔文、赫胥黎和拉马克。斯宾塞完成的主要成就是将主张自由放任的激进个人主义和导源于自然科学的集体主义的有机论进行了综合。 社会影响 被公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所能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斯宾塞的放任自由的思想迎合了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还解决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危机。宣称:功利主义只是在人类发展的一个较晚的阶段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到了斯宾塞的晚年,由于英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以及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由原先的自由放任主义向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的转向,斯宾塞的学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不过,美国却对经济自由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斯宾塞的思想对早期美国社会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适者生存、自由放任的原则,以及他的反对专制主义、主张文明的个人主义的态度,适应了美国人当时的要求,成为自由竞争的新美国最有力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是生物学主义的典范。生物学的类比法成为他考察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与孔德类似,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社会结构,后者涉及社会进化。所以,第一,他将社会比拟为单个的生命有机体,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第二,他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这是其社会学理论的两大支柱。 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与有机体的一致性 2、社会与有机体地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