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摘要:

从亚力士多德起,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期内,心理现象大多是由哲学家作为哲学问题加以研究,心理学一直处于哲学的怀抱之中。1825年,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的巨著问世,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1876年,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是有一个短暂的现在。”那么,在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即科学心理学)的过程中,一定有着适当的时代背景和一些心理学家的贡献,促使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关键词:科学心理学;冯特;哲学

正文:

所谓科学心理学其实是相对于从古至今那些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而言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

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人在科技活动领域心理活动规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化的交叉学科。主要由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管理心理学,科技人才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心理学所组成,其中以科学创造心理学为主体,旨在运用创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科学创造心理学研究的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其心理结构;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操作能力)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绪、意志、性格)以及灵感机遇等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心理特点、心理类型和心理方法等。

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起源

(一)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

哲学是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用于解释整个宇宙事态时成为哲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像其它学科一样,早期的心理学泛化于哲学之中。

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笛卡儿(Ren’s Descants)以及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John Loke)等三位思想家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笛卡儿提出先天观念论,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且这种与生俱来的理性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他的心支配身的理念,后经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先天观念论,提倡经验主义。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

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联想主义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并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种理论派别的斗争中,而联想主义的兴起,对现代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科学心理学的科学源头

1 天文学与科学心理学

1.1人差方程式

1796年,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马斯基林(N.Maskelyne)发现他的助手金内布鲁克(D.Kinnebrook)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总是比自己落后十分之八秒,他以为这是金布鲁克粗心所致,因而将其辞退。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注意,他把自己的观察与其他著名天文学家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并非个人的细心或粗心所致,而是导源于个别差异。贝塞尔把人们之间观察时间上的个别差异以公式表示,称之为“人差方程式”。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人差方程又称个人方程式,是发现人与人反应时间差别的开端。这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差别有关。

1.2反应时

1868 年,唐德斯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他确定了三种反应时间,称唐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故又称唐德斯减数法(Donders subtractive method)。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 之后,W.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

2生理学与科学心理学

2.1大脑机能的研究

2.1.1颅相学

佛朗茨·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曾经提出了颅相学。他认为:认得心灵可以依照头颅外形进行分析。这些分区表明了脑的结构和机能特征。另外,人们甚至还可以从颅骨的外形分析出人的心智和个性。颅相学主张额“脑是心理的器官”以及脑的机能定位的观点,刺激了后人对脑的不同部位的机能研究。

2.1.2大脑机能统一说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皮埃尔·弗卢龙(Pierre Flourens)认为: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依照其性质和机能分为几个主要的不同的部分,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构成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机能应该是统一的。为此,弗卢龙做了许多脑部手术实验,证明了脑叶机能综合统一的特点。俘卢龙的观点,在当时成为了脑生理学界的主流观点。他的“切除法”也为其他学者从事大脑机能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2.1.3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法国著名的外科医生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在医学临床中对以为多年不能说话的病人给予关注。在解剖病人的脑部组织时,布洛卡分析发现病人左

脑大脑皮层第三额回的部位,曾经受过明显的损伤。布洛卡分析认为,该区域受损是造成病人不能说话的关键因素。他认为,该区域主管人们说话时肌肉的协调运动,是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的发现被后来的实验所验证。于是,该区域被命名为“布洛卡区”。“布洛卡区”的发现,对弗卢龙的大脑机能统一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重新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大脑机能定位问题的重视。布洛卡创立的临床法,为研究人脑机能提供了方便,因为弗卢龙的切除法是难以用于大脑的活体实验。

2.1.4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

1870年,法国医生古希塔维·弗里奇(Gustav Fritsch)和埃德尔德·希齐格(Eduard Hitzig)联合做了大量的系统的实验,发现,人脑不仅存在运动中枢,而且运动中枢内部还进一步存在更加具体的中枢分区。

1870年,约翰内斯·缪勒(Johanes Muller)提出,大脑存在五个中枢。后来,有人明确找到了视觉中枢,触觉和听觉中枢也相继被发现了。

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有力的推动了对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重要的生理基础——大脑机能的深入研究。

2.2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2.2.1贝尔—马戎第定律

查尔斯·贝尔(Charles Bell)早在1807年就发现,脊神经存在着多种神经。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并且在脊神经根上处于不同的位置,分别是前根和后根。贝尔还预见了缪勒明确规定的神经特殊能,并认为五种感觉各自归因于五种神经。

后来,马戎第(Francois Magendie)在未知情的条件下,单独地在法国开展了同样的工作,其实验设计更加细密周到,因而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这种脊神经生理功能及其神经部位的差异,后来被命名为贝尔—马戎第定律,这条定律开启了神经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里程碑。

2.2.2反射动作研究

1736年,阿斯特律克(J.Astruc)认为动物的感觉通过脊髓或脑反射出来,再通过其他神经而产生运动。19世纪上半叶,马沙尔·荷尔(Marshall Hall)和缪勒分别综合了反射研究的相关成果。荷尔认为,反射仅仅依靠脊髓,常常是无意识的。缪勒则补充认为,部分反射可以通过脑。缪勒的观点在1863年被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van M.Sechnow)所证实。这些研究打通了客观世界与心理世界的联系渠道,为深入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基本思路。

2.2.3神经冲动电性质的发现

1780年,伽伐尼(Luigi Galvani)发现蛙腿肌肉在内外连续被两种不同的金属连接起来时,可以引起肌肉的反复抽搐。183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电磁反应,发明了用于刺激神经的感应电流计。神经冲动电性质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时使用的正电荷、负电荷、极化等概念,至今依然用于解释神经纤维的生物电传导。

2.2.4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研究

1850年,赫尔姆霍兹(Hermann V onHelmholtz)使用自己发明的筋肉测量计,以点刺激蛙的神经,然后测量筋肉伸缩与神经长度的关系。

这项测量工作对心理学研究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它让心理学家明确认识到,人类的心理过程原来是可以进行试验和测量的,认识到过去一直非常神秘的灵魂居然可以时间化,从而引导人们走上了心理学科学化的道路。其次,该

项工作所创立的研究方法,与天文学的反应时测量结合起来,整合出一套更加完善的方法,为新的实验心理学测量人类的反应过程提供了有效工具。

2.2.5神经特殊能学说

早在1811年,贝尔就搜集了前人许多观察资料,对神经的性质和作用做了重要的阐述,对神经与感觉的关系也做了许多描述。

1826年,缪勒用“神经特殊能”这个概念,表达了自己和贝尔的理解,并于1838年对有关问题做了系统的讨论,从此“神经特殊能”学说得以广泛传播。

神经特殊能学说为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制定了一些最基本的法则和方法,对生理学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2.3感觉生理学的研究

感觉生理学研究是神经生理学对大脑机能研究的自然拓展。

在视觉方面,借助视网膜棒状细胞核锥状细胞的发现,人们得知网膜视域特点的分布情况,以及网膜中心和边缘存在着视觉差异,并由此陆续发现了盲点、色盲、色混合、视后像、视觉适应等重要的视觉现象。

在听觉方面,借助耳的核心构造的发现,赫尔姆霍兹提出了“共鸣说”,认为听觉是由声音的不同频率与耳蜗内基底膜上相应的纤维发生了共鸣产生的。

其他感觉的研究也有重要的进展。在皮肤感觉研究上,做到了触觉、压觉、温觉、冷觉等分类,对皮肤触觉的测量,成为以后的心理物理学的开端。当时,还分别发现了味蕾和鼻粘膜上的味觉或嗅觉器官,并对它们的刺激物做了实验分类。

3物理学与科学心理学

3.1韦伯定律

恩斯特·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大胆设定差别阈限的计算公式为K=△I/I,并在后续的所有感觉的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其中,I代表原来的刺激量,△I代表刚能引起感觉差异的刺激增加量,K代表一个常数。根据这个公式,人们可以计算出多种感觉现象的差别阈限。这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这在心理学史上是第一个心理数量法则。

3.2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经过仔细测算得出公式:S=Klg R 其中,S代表感觉强度,R代表刺激强度,K为常数。这个法则的建立,在韦伯定律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人们不仅可以计算出差别阈限常数K,而且对难以把握的感觉强度有了更为精确的计算。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韦伯—费希纳定律。

为了测量刺激量的大小,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三种研究方法,即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发法。这些方法为后来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手段和工具。

二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宣告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界把开始系统的实验研究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因为科学特征中所强调的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标准,只有实验法才可能做到。冯特本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他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和心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受当时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和物理学影响,冯特及其弟子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并由此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学派。但该

学派不久就遭到反对。由于反对者的主张不同,这种反对逐渐演进为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先后形成了一些心理学的经典流派。

三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 冯特的最大贡献是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冯特反对灵魂说,主张无灵魂的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对象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冯特明确指出心理学要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保持学科的独立性。冯特充分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以及心理物理学的成就,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是因为冯特的不懈努力,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冯特创立了新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冯特之前的心理学并不具有科学研究的特征,而更多的是依靠直观的猜测与推断。冯特充分了前人、同时代研究者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做了许多整合的工作,明确的提出了促使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理念。冯特将实验法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心理学研究从此真正步入科学研究的领域,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百多项实验研究任务。其涉及人类心理意识的诸多方面,主要有五个方面:

1 对人类感知觉的研究

2 对反应速度的研究

3 对注意分配和注意广度的研究

4对人类情感的研究

5 对字词联想的研究

通过这些专业的研究,实验心理学取得了科学地位。

3 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冯特不仅创立了科学心理学,而且极大的速进了心理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当时科学心理学研究人才的摇篮。来自各国的学生学成回国后,将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带回各地,使得科学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心理学史(第二版)叶浩生主编(P38~P45,P52~P53)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冉玲(P21~P24,P82~P84,P67~P68)

https://www.doczj.com/doc/7313121160.html,/xxlp/lljs/201112/26939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313121160.html,/question/39493685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313121160.html,/view/1e85f0898*******caaed5fb.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313121160.html,/xgjy/xlyj/xlshuku/xlsk1/115/xlxdl/201008/t2

0100818_664323.htm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现在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点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力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认知功能和动求功能。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哲学思想影响到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对当代的心理学思潮也有重要的影响。受近代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影响最大的是17到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若那笛卡尔迪卡尔有两个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他提出了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第二,他把统一完整的心理与人体分开而陷入二元论的错误,但是笛卡尔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当时对动物和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的研究。它的反射的概念等思想对心理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前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先驱,后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洛克坚决反对底卡尔的天赋观念,在他看来,人的灵魂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同后天经验中获得的。 英国经验主义演变到18到19世纪形成的联想主义的思潮,代表人物有詹姆士.米尔约翰.米尔,贝恩等。它们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

系列活动的解释原则,人的一切复杂的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第二点,生物学和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唉,现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11年,英国人柏尔和法国人马戎弟首次发现了脊髓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差别。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50年,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兹永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这项研究为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克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技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负责感觉。1870年德国生理学家弗利兹与希兹用电刺激法研究大脑功能,发现动物的运动行为。是有大脑额叶的某些区域支配的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大脑机能分区的认识,而且对于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时期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感官生理学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为心理学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觉问题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对于心理学说脱离哲学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27、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单选题】 (20分)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 2、【单选题】 (20分)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3、【单选题】 (20分) 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4、【多选题】 (20分)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全选) 5、【多选题】 (20分) 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行为主义;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第二章 1、【单选题】 (20分)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2、【单选题】 (20分) (自我实现的需要)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3、【单选题】 (20分)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 (20分) 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效价高期望;值高)。

5、【多选题】 (20分) 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交往需要;成就需要;成功恐惧)。 第三章 1、【单选题】 (20分) 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药物性失眠)。 2、【单选题】 (20分) 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β波) 3、【单选题】 (20分) 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 4、【单选题】 (20分) 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5、【多选题】 (20分) 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第四章 1、【单选题】 (20分) 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2、【单选题】 (20分) 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3、【单选题】 (20分)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4、【多选题】 (20分)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好奇。 如果我们把“人类第一次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好奇”这个事件,视作心理学的生命之初,比作人类的受精卵,那么,时至今日,心理学这个“生命体”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岁。 单就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而言,其可追溯到的最早的源头,始于古希腊前哲学时期。那时人们通过神话对宇宙进行描述和解释。其中,对自然事件的传说是未来的物理学,对人性的传说则是未来的心理学。由于产生得早,发展得也早,所以早在公元前6世纪,先人们在思考和探索的内心世界时所产生的痕迹,就已经有了文字的记载:当时,是由一群西方哲学家执笔,时间跨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中世纪,人物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人为代表。对世界产生的好奇,使哲学家们思索整个世界,而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对人本身产生的好奇,使哲学家们思索人的内心世界……当他们把这些思索的痕迹记录下来,其中一部分涉及“对灵魂的功能的思考”——这,就是心理学史中最早的,关于心理研究的文字记载了。 尽管当时这群哲学家并不知道也不会想到,他们所思索的这些,后来竟会脱离于哲学之外,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来的心理学史家们把这一阶段追认为“官能心理学阶段”。 后来,心理学还经历了意识经验心理学和联想主义心理学这两个

阶段,但始终是在哲学的范围内被研究和讨论,还未能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879年12月,时任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了科学心理学脱离哲学,正式独立。 从心理学史上说,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至1879年世界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这段时间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这段时期内,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这些心理学思想,却没有被组织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也因此,这段时期内,心理学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特别是附属于哲学的。美国心理学史家墨菲也说过,在心理学正式成立之前,心理学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就像个流浪儿。 美国心理学史家波林说:“当中心思想已全部产生,某一个提倡者便掌握它们,组织它们,补充那些在他看来是基本的东西,宣传和鼓吹它们,坚持它们,总而言之,就是‘建立’一个学派。” 而冯特,就是这个提倡者。这个有着医学基础并且深入研习生理学的青年,在担任大学生理学讲师的期间,对心理学问题(虽然当时被认为是哲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后来,便一心一意要为之建立一门新的科学。 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他总结了哲学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并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宣称要建立一门新学科——生理心理学,亦即实验心理学。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心理学起源非常早,曾经经历过古代辉煌发展期与近现代教育的摸索到现在教育心理学规范腾飞等阶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教育心理的思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萌发了教育心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已有不少有关教育心理的思想。例如: 1.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有: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2.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有: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篇》) 3.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钻研的论述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思而得之则深。”(郑玄《郑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发于随。”(韩愈《进学解》) 4.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有: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礼记·学记》) “先易后难而渐入。”(《郑玄《郑志》) 5.关于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论述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 “循循善诱。”(《论语·子罕》)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到了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虽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但仍没有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清朝末年至1949年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并在19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我国早期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心理学家还有肖孝嵘(1930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等。 这个时期,中国还翻译介绍了不少西方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学说和方法。如:陆志韦翻译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26年)、宋桂煊翻译了盖茨的《教育心理学》(1936年)、艾伟翻译了《教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 史与发展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和、和,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

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心理学起源和发展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 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论科学心理学是如何诞生的

论科学心理学是如何诞生的 陈睿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00404004) 摘要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WilheI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本文将用论述的方法从科学的涵义、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近代心理学哲学思想的影响和科学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来探讨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揭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必然与必要性。 关键词科学心理学哲学诞生 1 科学的涵义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 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它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和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事件即自然界的事实,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即自然界的规律,人们对这些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就是知识,发现人们未知的事实和对规律的准确反映就是科学。因为科学特征中所强调的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标准,只有实验法才可能做到。而冯特正是了抛弃精神分析所强调的意识问题,以可量化的实验来研究心理学,不同于精神分析学者所强调的质的研究。他运用实验法来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所以科学心理学的科学性是存在的。 1.1 科学哲学与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方法”对各种“存在”追根究底,以增加智慧、减除疑惑的一门学问。早先主要指逻辑经验主义(或称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观察术语和理论术语,“还原论”为基础的统一科学运动,把心理学还原为神经生理学,对心理学运用实验法来进行研究有很大影响。 2 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2.1 天文学与心理学 1796年,格林威治观察站的马斯基林辞退了其助手金内布鲁克,因为他的观察星体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总是比自己的观察纪录慢0。8秒。当然马斯基林肯定以为自己的观察时间是准确的。这件事情引起了德国天文学家贝赛尔的注意,他开始系统对比不同天文工作者的观察时间。发现天文工作者报告星体通过的速度都有差异,而这种误差导源于个别差异。后来提出了人差方程式。以便天文工作者之间的差异能在天文计算中消去。这个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也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如复合实验和反应实验。 2.2生理学与心理学 2.2.1 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2.2.1.1贝尔—马戎第定律的发现 贝尔1807年发现脊髓神经的后根只传导感觉刺激,前根只是传导运动冲动,证明了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是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的。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弗朗西斯·马戎第也独立发现了这个定律,所以这个定律也称为贝尔-马戎第定律。这个定律为神经的单向传导、感觉神经的特殊能说和反射弧概念的理解奠定了科学基础。

心理学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 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2)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受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刺激瓜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 3)在心身关系上提出了"心身交感论"的二元论观点。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儿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以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笛卡儿根据当时的解剖学知识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冯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脑电

C.心理 D.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需要、动机、意志 B.能力和人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1913年产生的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行为主义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6.【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7.【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8.【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9.【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效价高 B.效价低 C.期望值高 D.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 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

色彩心理学的起源档

色彩心理学地起源年月日 人类关于色彩及其对人体影响地研究已有漫长地历史.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色彩进行了广泛地研究.著名医生阿尔韦托.马格诺在中世纪发表地关于颜色地论著,至今仍有非常珍贵地意义. 据说在近代地色彩研究方面,两位伟人牛顿和歌德成为奠基人和倡导者.生活年代相差近百年地物理学家和文学家因色彩而被联系在一起地事实,着实让我有些惊奇. 大科学家牛顿奠定了现代色彩科学研究地基础,他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彩虹般地七原色.而将这七种原色光综合起来就会还原成白色光,这就是牛顿发现地所谓“混色原则”.另外,经过牛顿数次试验而制成地“牛顿色环”至今仍在使用. 大文豪歌德却对牛顿地理论不以为然,甚至加以反驳.他认为所有地颜色都是在黑与白地对立中显现出来地,为此他还著书《色彩论》加以诠释自己地观点.歌德在书中还表达了这样地观点:黄色和蓝色是有着对立性质地色彩.黄色明亮,强烈,是一种暖色;而蓝色昏暗,强度较弱,是一种冷色调.歌德是最早注意到并且表达出色彩与情感地关系地,因此有人甚至将歌德视为现代色彩心理学地开山鼻祖. 我想这更多地是一种象征意义罢了,体现了对歌德有关色彩观点地尊重和敬意. 如果人们能了解各种颜色对人地生理作用,正确合理地选择相关颜色,就可消除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人地肌体功能.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据研究,一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造成地.在我们体内有种腺体中心,分布在脊柱地不同部位.每种颜色都能产生一种电磁波长,这些波长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促使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地心理与肌体,达到医疗作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每一种颜色有其独特地作用,令人产生不同地情感.在装饰、化妆、服装和广告方面合理使用色彩可以取得宜人地效果.除了医疗作用外,颜色还有一定地象征意义和社会属性,对人类生活有着举足轻重地影响. 白色象征真理、光芒、纯洁、贞节、清白和快乐,给人以明快清新地感觉. 红色是一种热烈地颜色,它象征着鲜血、烈火、生命和爱情.其心理作用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加快呼吸并能治疗忧郁症,对人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重大作用. 绿色是希望地象征,给人以宁静地感觉,可以降低眼内压力,减轻视觉疲劳,安定情绪,使人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降低血压. 紫色代表柔和、退让和沉思,给人以宁静、镇定和幻想,可以治疗大脑疾病及精神紊乱. 黄色是色谱中最令人愉快地颜色,它被认为是知识和光明地象征,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和改善大脑功能,激发人地朝气,令人思维敏捷. 橙色是新思想和年轻地象征,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能启发人地思维,可有效地激发人地情绪和促进消化功能.

心理学填空题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和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2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1879 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__实验法___、__调查法观察法 和个案法等。测验法____、__ 、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5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个性心理包括6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结构成分。和______能力、___性格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 。气质客观现实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____ 的反映。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9和想象。、知觉、记忆思维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__需要__、动机、___兴趣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 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_感受器__、____传导神经___和___神经中枢___。、

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2个别特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___ 和____内部感觉_______外部感觉两大类。______ ____________ ,而个体对感觉阈限___绝对__、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4_______________ ,它们在数量上成__绝对感受性反比__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 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___适应__________。,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 ___、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6。__________ 韦伯定律 _________、空间知觉、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7_______ 时间知觉__ 运动知觉____ 和。_____

[0398]《心理学》

1、科学心理学诞生时期,美国心理学始祖詹姆士提出了著名的()学说来解释人的心理。 意识流 经验论 整体论 感知论 2、人格类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阿尔波特 弗洛伊德 卡特尔 荣格 3、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感觉阈限 韦伯分数 情商 智商 4、在睡眠的哪个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5、个性的核心是()。 智力 能力 性格 气质 6、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 后像 普肯耶现象 马赫带 闪光融合 7、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在()以上的记忆。 5分钟 30秒 1分钟 3分钟 8、成年中期个体心理发展任务为()。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9、能够意识到记忆信息的记忆系统是()。 长时记忆 图像记忆 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 10、诗人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性? 不平衡性 方向性 顺序性 差异性 11、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长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12、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 B. 感觉融合 联想 感觉起伏 联觉 13、兴趣属于()。 习惯动机 有意识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 内在动机 14、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强、不平衡 强、平衡、不灵活 强、平衡、灵活 弱 15、科学心理学诞生时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上。 C. 情绪 行为 意识 感觉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心理学三大势力: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 精神分析人物: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3 大脑两半球功能区分 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4 大脑语言中枢 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温而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5 人动力的源泉是需要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6 动机的分类和举例 动机起源角度: 生理性动机,饥饿、渴、睡眠 社会性动机,兴趣、权利动机、交往动机 7 习得性无助及应对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要战胜习得性无助感,请注意: 首先,不要放弃希望,有希望才能不感到无助。 其次,可以通过训练,战胜无助感和抑郁,如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等。 第三,学会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8 动机冲突类型及举例 按性质内容分: 原则性动机冲突:公与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周末想看电影又想去复习功课 按表现形式: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既怕学习辛苦又怕老师批评但必须接受其一 趋避冲突:既想当好学生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9 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刚刚能够辨别出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10 感觉后像、适应、对比 感觉后像: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比是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性质和强度发生变化现象 11 知觉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定义:可以看成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应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2 运动错觉及其举例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及答案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及答案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枕叶、颞叶、额叶和顶叶。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普莱尔、英国的达尔文、中国的陈鹤琴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10.注意的特性是注意的指向和集中。 11.视敏度即视力,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10岁时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12.入小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成年人的水平。13.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1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5、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16、表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17、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18、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9、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现比再认水平高。 20、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 21、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是有效的途径。 2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2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 2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25、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26、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采用的指标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批判性。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一、实验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益发展 需要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独立科学 (二)哲学背景 重视经验主义认识论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三)科学背景 自然科学课程在大学开设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进化论) 生物学、物理学在德国迅速发展 感官生理学的发展达到了世界高峰 二、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一)[德]冯特(1832-1920) 生平及主要著作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8-1862) 《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演讲录》(1863)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 《心理学大纲》(1896) 《语言史与语言心理学》(1901) 《心理学引论》(1911) 《民族心理学》(1900-1920) (二)冯特的心理学的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1、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个体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意识过程(实验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研究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社会心理学) 2、冯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心理学的对象 研究主体直接经验的科学——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 心身关系理论 “我们认为心理过程与身体内特别是脑内一定的 生理过程相联系,这同样是普遍的真理。二者有一致的协调,我们如何认识这一联系呢?如果我们所说的是真实的话,它不应当被认为是原因与结果的联系。 这一联系只能被认为是两种并列存在的因果系列 的平行,由于条件的不可比较性,它们绝不能直接互相干涉,不论在什么地方碰到这一原理,我们都把它叫做身心平行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 借助于实验,个体通过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心理产品分析法(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通过对人类文化产物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历史资料的分析,来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心理学的任务(内容) ——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 心理元素的分析(首要任务)心理元素的分析 心理元素是心理结构的最小单位,包括感觉和感情 两个元素 感觉显示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 感情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 感情三度说(1896) 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心理复合体的结构 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包括记忆表象和 知觉 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感动,包括情绪和意志 意志是人和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命过程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基本规律心理复合体通过 联想和统觉形成 联想的基本方式:融合、同化、复合、相继性联想 统觉是主动把印象提高到意识中心的过程,形成具 有新特征的复合体 心理复合体形成的基本原则:创造性综合、心理关 系、心理对比 (三)冯特学生的应用心理学遗产 [德]埃米尔·克里佩林的早期心理障碍研究 早发性痴呆(精神分裂症) 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症) 犯罪精神病学(“犯罪行为是一种心理疾病”) [美]莱特纳·威特默对临床心理学的贡献 开办世界上第一个心理诊所(1896) 创立《临床心理学》杂志(1907) (四)冯特的历史功绩 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 感知觉的研究(一半以上) 反应速度的研究(六分之一) 注意分配和广度的研究(十分之一) 感情(十分之一) 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莱比锡大学成为培养第一代职业心理学家的最高 学府 为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其他心理学家的贡献 (一)[德]艾宾浩斯(1850-1909) 1、生平与主要著作 《记忆》(1885) 《心理学原理》(1897-1908) 《心理学纲要》(1908) 2、艾宾浩斯的贡献 对记忆的研究 创造“无意义音节”研究记忆 创造测量记忆效果的方法: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 对记忆做了定量分析 对记忆保持与遗忘规律的发现 对联想开展实验研究 首创填充测验测定儿童智力 “7月对于5月就像星期六对于” “大的东西比东西重” “总是比他们的父亲年轻” 艾宾浩斯错觉 3、艾宾浩斯的贡献 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记忆、思维 等) 对记忆进行分析,揭示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二)[德]吉·伊·缪勒(1850-1934) 1、生平与主要著作 《心理物理学基础》(1878) 《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观点与事实》(1904) 《记忆与想象活动的分析》(1911、1913、1917) 《论色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1930) 2、缪勒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对记忆的研究 发现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好 用印象法进行记忆实验 定势和目的对记忆效果影响很大 发明记忆鼓呈现视觉识记材料 对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修订了黑林的色觉理论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理论与方法的修订 (三)缪勒的学生 匹尔捷克(1865-1920)——用对偶法研究记忆 乔斯特(1870-1920)——乔斯特法则 杨施(1883-1940)——首先发现遗觉像 卡茨(1884-1953)——颜色现象学 鲁宾(1886-1951)——视知觉的结构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测量 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背诵次数上升 有意义材料的学习速度快于无意义材料的学习 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记忆越久 分配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一个圆形的底盘,上面有顶盖,盖上有一观察窗。 盘内有一钟表装置,中间有一立轴,轴上套一附有 刺激的圆纸盘,钟表结构跳动时,圆纸盘随之跳动, 每跳动一次,观察窗口即呈现一个刺激。呈现时间 由调节旋钮控制。圆盘上有一方形支架,可随意调 整表面倾斜度。

(发展战略)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 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壹门科学。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壹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壹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和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仍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之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壹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和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仍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壹门基础科学。 发展简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