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一、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1.职业经理人概念界定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最早显现在西方十九世纪末。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以后,大量家族制企业开始聘请外来高管治理自己的企业,所谓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此显现了一批以企业经营治理为专门职业的中高层治理人士,即职业经理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和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职业经理人被给予了新的含义,托拉斯、康采恩的治理方式与人力资源状态有着极强的新特点。尽管后来职业经理人的涵义在持续深化,但其差不多本义只有两条:一是职业的,即以契约形式将经营职责与个人回报界定清晰,将业绩作为酬劳的基础,职权益与奖惩机制均透亮化契约化;二是经理人,即企业中的高层治理人士,以专业聪慧猎取超常报偿。

职业经理人的显现,使企业变成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企业所有者,俗称老总,按资本与投资回报率分配;二是职业经理人,俗称金领和高级白领,按聪慧与经营业绩分配;三是宽敞职员,俗称一样白领和全体蓝领,按劳动付出和计时计件产业分配。所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股份、期权等普遍化,使企业所有者概念泛化,不但金领、白领、甚至蓝领都持股,衍化为准全员持股,宽敞职员均既按劳又按资进行分配。但不管如何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的”、“经理人”这两大差不多本义并没有变。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概念和角色显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此前在公有制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企业理论上是全体公民的,人人差不多上所有者,都能够当家做主人,而经营者则是企业官,是人民的公仆。逐步承认并爱护私有企业以后,私有企业几乎差不多上老总(企业所有者)自己经营,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合一,此外职员则属于白领与蓝领,按劳取酬。因此企业只有“老总”“马仔”两大角色。

中国显现职业经理人的概念,除其两大差不多本义以外,实际上有两大明显特点,一是外来的“空降兵”,即是企业引进的人才;二是分配方式上有较大跨过,采纳年薪、期权等相对新颖而高额的酬劳体系。所以其产

生的背景也依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不仅如此,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概念通常特指为外聘总裁、总经理,是职业经理人序列的最高端,即“打工皇帝”、“金领阶层”。

因此,中国职业经理人概念泛指为职业的企业经营治理者,特指为职业总裁(总经理),并以“空降兵”和高收入为表征,其涵义与西方的本义略有差异。

2.职业经理人的显现是势所必定

中国的企业领导从八十年代的有政治背景的改革家,到九个年代的有学术背景的儒

商,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职业经理人(详见《企业研究》2001年4月号本人撰写的《中国“第三代企业家”的崛起》文),是历史的必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连续高速进展,第一是大量的民营私有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包括企业所有者在内,原有企业中层治理人才严峻不习惯企业的进展,高薪引进治理人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大势所趋,市场呼吁金领与高级白领阶层的产生,因此“空降兵”满天飞,“高薪制”层出不穷,终于,形成公布的社会阶层:职业经理人。紧接着推而广之,股份制企业甚至国有企业也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到2003年的今天,职业经理人已是耳熟能详的大众话题,只是学术界对其深入探讨还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的产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标志,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表现,所以,从产生到完善,尚有漫长的道路。

3.中国职业经理人处境尴尬

中国职业经理人产生至今的几年中,可谓是风风雨雨、欲讲还休。总体上讲是教训多过体会,官司多于榜样。究其原卧。有职业经理人方面的咨询题,也有企业老总、董事长方面的缘故,更有诚信机制不完善,成长环境不完备,制约机制不充分,游戏规则不清晰方面的限制。以至于产生创维集团黄宏生与陆强华的对簿公堂;乐百氏何伯权等五位创业者辞别达能;荣事达创始人炼荣轸被外方控股者免职:长虹倪润峰与袁邦伟、赵勇的碰撞;王志东、吴士宏等一个个颇受媒介深究的故事等等。我无意去评点圈内恩怨是非,但中国职业经理人处境尴尬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既然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关手企业规范化和市场经济发育的水准,而目前的状态又差强人意。我们就有必要对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制约因素与应计策略进行探讨,以谋求改善。

二、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的三大制约因素

1.环境:诚信机制

职业经理人机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契约机制,这种契约机制是以诚信为伦理基础的。

契约关系表面上看是法律关系,它在法律基础上订立,通过法律裁定来制约,依靠法律关系来调剂。但伦理的包容性远大于法律,大量的评估系统和定量结论并不能全然依靠法律的力量,而需要依靠更为基础的伦理力量和社会公信机制。

从职业经理人角度来讲,在西方诚信机制完善的背景下,如果职业经理人无法履行职责而导致企业受损、职业经理人不但完全断送了自己的事业前途,使自己个人信誉扫地,信誉档案劣迹斑斑,而且在经济上会受到严格的惩戒,一旦无法偿债,他将不承诺乘坐飞机,不承诺去高档场所消费,不承诺使用私家车,直至还清债务。因此,职业经理人绝对不敢拿个人信誉开玩笑。而在中国,一些职业经理人把企业搞垮了;自己照拿年薪照样挥金如土,更有甚者,骗一笔钞票享受一生,或者换一家企业照样当老总。至于经济制约,几乎是奖赢而不惩亏,真是亏损,也是“要钞票没有,要命一条”。所谓“好人一生平安,坏人一生富有”。这种诚信缺失严峻毒化了社会环境,坚决着社会伦理秩序。

从企业所有者角度来讲,诚信缺失的老总拖欠、克扣职业经理人的工资,违抗自己的承诺,多疑多变、言而无信。这其中许多是法律所不能及的。

人的工作,专门是职业经理人如此富有制造性的工作,讲良心话,许多是无法用法律条款所能定义的;唯有依靠诚信机制,方有优化的社会环境。

2.规范:合作机制

职业经理人到底做些什么?该如何做?能做什么?这是聘任者与被聘者合作规范所决定的,也是最起码的行为默契。遗憾的是,这种基础的规范,在中国目前的职业经理人机制中并不清晰。

合作规范不清晰导致彼此都无所适从。

职业经理人全面投入全程负责,必定导致大权独揽,使老总深感大权旁落,自己被架空了;职业经理人靠近部下深层沟通,必定使老总感到对方收买人心拉帮结派而担忧失控;职业经理人处处小心凡事请示,又被懂得为怕担责任办事无能;职业经理人远离部属、公事公办,则显得号召力不够威信不高或不太敬业。真可谓进进不得,退退不得,虚虚不得,实实不得。更况且两个人怎可能什么都想的一样?职业经理人跟老总想的一样,讲明你也不比我高超,我何苦高薪聘你?职业经理人跟老总想的不一样,到底听谁的?你不是老总,花企业的钞票你所以不心疼。这种两难选择决定没有规范的合作真是凶多吉少。所以这种两难也完全适用于老总一方。

规范的合作机制是明确界定双方的责权益,幸免权力重叠和指令重复,在各自的职权范畴内做两方默契的事。通过目标治理与时期考核求同存异,从而使1+1大于2。

3、心态:文化机制

职业经理人往往能愉快地渡过少至一个月,多至三个月的蜜月期,然后便是磨擦与争斗。蜜月期的愉快在于双方心态上的克制。

老总聘请职业经理人是花钞票又花心思的,这种庞大的投入一定是建立在对对方的仰慕和心仪之上;职业经理人落脚企业将宝贵光阴和声誉押在老总身上也一定由衷喜爱和敬重老总的为人,这便是蜜月期双方克制忍耐待若上宾的心理基础。

然而企业运作是十分具体的,每天有难以数计的大小决策,由于立场、履历、视野、角度、观念等诸多差异,对咨询题的看法确信有许多不一,甚至截然相反,而克制与忍耐总归是有限的,因此心态骤变是早晚的事。

老总如何讲是花钞票请人的,你再厉害也是为老总打工来的,怎能不听从?谁情愿花钞票请个爷回来?因此老总意识抬头了。职业经理人觉得你请我来确信是我更内行,你不听我的高见又为必请我?

因此,越是高薪就期望越高,期望越高便可能败兴越大。心态上的剧变使得相思恩爱到反目成仇能够瞬时完成。

心态的深层背景是文化。不管是占有心态、操纵心态,依旧专家心态、优越感心态,差不多上文化惹的祸。

上述三种机制,从三个角度制约着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成长。

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进展的计策

1、认清角色:别给人当干爹

爹确实是爹,娘确实是娘。这本来是常识,可偏显现个“干爹”,既有点像爹,又不是真爹,苦恼就来了。专门是爹还健在,干爹更难当。

干爹是爹聘请的,一切权力均来自爹的授权。也确实是讲,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来源和权力支持均依靠老总,一旦老总认可,权力能够无限的大,一旦无法得到老总认可,权力即时归零。咨询题是如果都意见一致,实际上等于老总亲自操刀,职业经理人充其量是其助理或办公室主任,如此便失去了外聘的意义;如果意见不一致,副总和中层决不可能站在职业经理人一边,职业经理人就像断了线的木偶,在风中站立。几个回合下来,行政的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权威难以工作,难有业绩,因此人们就认定聘请职业经理人无法物有所值,老总聘请职业经理人是错误决策。

看来从角色上讲,职业经理人最应当明晰的是与老总的关系,否则一切关系都理不顺。

那么,不当干爹当什么呢?差不多上只有进和退两种选择。进则逐步成为后爹,虽无本原血脉,但名正言顺。即与老总确定责权益奖惩关系,在授权框架内主事,通过行使人权和财权确立权威性,以支持权力体系,甚至通过期权与干股,由职业经理人变成企业所有者之一,如此职业经理人虽不是初创人,但增补为老总,成为后爹。所以,这种做法目前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成功机率专门小,中国的老总不管是资产量依旧自我修炼的境域尚难以达到这一水平,更况且以淘金为要紧目标的职业经理人短期行为

心态明显,未必情愿当后爹。那么另一种选择确实是退,成为总管,总管尽管在许多时候当家不做主,但在老总差不多信任的前提之下,只要不触犯“皇亲国戚”依旧能够有所作为的,甚至会有一入之下万人之上的活动空间。

要么当后爹,要么当总管,确实是千万别去当干爹。

2、有限目标:你不是救世主

大多数老总聘请职业经理人是来解决难题的,年薪越高,所需解决的咨询题就越棘手,老总和职员的期望也就越高。

就像病人一辈子病一样,有些病是能够治愈的,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当然众口赞扬,皆大喜悦。咨询题是有些病是不治之症或疑难杂症,需刮骨疗毒或壮士断臂,不但过程痛楚,而且历时长久,专门多情形下老总和职员没有耐心和信心等到治完一个疗程,就让大夫下了课。

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一定要审时度势,界定有限目标和方式方法,对症下药。

方法一:以快速搏取时期性成果来培养老总和职员信心,增强他们忍耐痛楚的承担力,用小胜换取获得大胜的时刻与机会;

方法二:锁定有限目标,哪十白是延缓死亡也是成功。因为现代医学尚难以企业的目标是非个人力量所能达到的。方法只能是保守治疗减少痛楚、延长生命;

方法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如果要以小胜换时刻的成功概率不高,保守治疗也难以奏效,那么只好冒险手术,如此做的话一定要将前因后果反复讲明,让老总和职员都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心理预备,即让病人至亲在手术单上签字认可,再行手术。

没病为必请你,请你一定有病,付出代价越大,妄图回报更大。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打消当救世主的的心态,切忌大包大揽、过度自信、过分承诺,最后期望越高就败兴越大,要明白病人的体质是难以靠大夫去提升的,内因才是变化的按照。

职业经理人要锁定有限目标,选择方式方法,不要去当救世主。

3、理性作为:守住自己的道

记得黄宏与巩汉林有一个“卖钉子”的小品;黄宏以老鞋匠的角色对对方讲:小伙子,要想走好自己的路,就必须守住自己的道。

职业经理人大差不多上“金领”,比老总小一点,又比白领大一点,管着一大批打工的,而自己也是打工的,这就需要把握好在劳资关系中的平稳。

俗语讲,拿人钞票财,替人消灾。职业经理人拿着老总的薪水,替老总干活是天经地义的情况,爱护老总的利益,处处为老总着想,对老总负责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也有原则,一味偏向老总,就容易激化劳资矛盾,使本来就对立的情绪更加对立,如此一来,老总非但不感激你,反而会埋怨你无能,办事不力,甚至有可能将你作为平息民愤的牺牲品以换取劳资和解。

最好的方法是将为人准则与职业准则透亮化。马上自己的为人原则、人一辈子哲学、价值理念、职业要求、职业目标、企业全然利益都公示给劳资双方。只要你为企业全然利益着想,符合职业要求与职业目标,老总一定能够认可你的职业准则,而符合企业全然利益的考虑,也容易得到职员的认同,作为职业经理人,你的职业要求与职业目标职员是能够懂得的,因此职员也会差不多认同你的职业准则。而你的为人准则一旦公示,劳资双方都难以让你去做违抗良心的事,都会从内心敬重你的为人,你便能成为化解劳资矛盾的防风墙和缓冲带。

所以,最令人不屑的是“搅屎棒”式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两边讨好试图做足好人,甚至两边挑拨,越搅越臭,结果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是让老总去服从职员,也不是让职员一味去屈从老总,而是让老总与职员共同去服从具有相对共识的游戏规则。

职业经理人切记:你是来帮忙的,而不是来添乱的;你是来做事的,而不是当走狗或者老好人的。理性行为,守住自己的道。

4、学会妥协:水至清则无鱼

俗语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聪慧难,糊涂更难,由聪慧变糊涂难上加难。知晓可为不可为原则,学会妥协。

中国的各类企业,不管所有制形式如何,不管状态好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职业经理人一定要内方外圆,不能过分书卷气和意气用事,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糊涂时且糊涂。

有些老总惧内,悍妻成了老总心中的魔鬼;有些政府领导不正,安插亲属损公肥私;有些老总起步时有短处在人家手里,故而对一些人言听计从:有些老总骨子里农民意识深厚,喜爱在家乡父老面前摆阔来光宗耀祖;有些老总小商出身疑心甚重,左手不放右手,财务、供应等敏锐环节牢牢把握;有些老总决策方式随意,喜爱朝令夕改;有些老总读书太少,越没有的越想有,不但混来个MBA,而且想方设法找来“枪手”代笔,买来书号出“专著”:有些老总小痞子气难改,脏话连篇装不了斯文;有些老总好面子,经常不懂装懂,戏过得简直到了滑稽的地步……这一切差不多上客观的存在,就像溶入了企业血液里一样,你愣要把有杂质的血抽干,这人也就不存在了。

许多职业经理人眼睛里掺不得沙子,看不惯就要讲,不吐不快。殊不知这种聪慧一定于事无补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经理人一辈子涯。小不忍则乱大谋,要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可不能妥协难成大器。

上述4个方面倾向于职业经理人应对的策略,职业经理人机制还少不了老总和职员的应计策略,其差不多思想是大同小异、一脉相承的。

我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按照其进展进程

与规律,当再经历10年的打磨,但愿这一估量过于保守了。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第1章前言 1.1 现代完井技术发展现状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气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的一项系统工程。完井设计水平的高低和完井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油气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完井均有了较快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除常规井完井技术日益完善外,其他特殊井完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水平井完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深井超深井完井、现代智能完井、膨胀管完井等。国内在完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完井技术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不同储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水平井完井、欠平衡井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从而影响了油气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现代完井技术方面的文献,对各种完井技术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 (1)射孔完井技术; (2)割缝衬管完井技术; (3)砾石充填完井技术; (4)膨胀管完井技术; (5)封隔器完井技术; (6)智能完井技术。 2. 调研国内外最新完井技术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外现代完井技术现状、最新进展、应用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对国内完井技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作初步预测和探讨。

第2章常规完井技术 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单井而言。虽单井属于同一油藏类型,但是所处构造位置不同,所选定的完井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油藏有气顶、底水,若采用裸眼完成,技术套管则应将气顶封隔住,再钻开油层,而不钻开底水层。若采用射孔完成,则应避射气顶和底水。又如油藏有边水,套管射孔完成时,油田开发要充分利用边水驱动作用,避射开油水过渡带。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常规完井方式[1]。 2.1 裸眼完井技术 裸眼完井方式分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复合型完井方式和后期裸眼完井方式三种。 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1)是钻头钻至油层顶界附近后,下套管柱水泥固井。水泥浆上返至预定设计高度后,再从套管中下入直径较小的钻头,钻穿水泥塞,钻开油层至设计井身完井。 复合型完井方式(如图2-2)是指适合于裸眼完井的厚油层,但上部有气顶或顶界邻近又有水层时,可以将技术套管下过油气界面,使其封隔油层的上部,然后裸眼完井,必要时再射开其中的含油段。 后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3)是不更换钻头,直接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然后下套管至油层顶界附近,注水泥固井。固井时,为防止水泥浆损害套管鞋以下的油层,通常在油层段垫砂或者换入低失水、高粘度的钻井液,以防水泥浆下沉。 图2-1 先期裸眼完井示意图 1—表层套管 2—生产套管 3—水泥环 4—裸眼井壁 5—油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初期,我国的

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东道国政局的变动也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很大风险。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迫使中铁在利比亚总额为42亿美元的3个铁路工程搁浅。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发达国家恶意设置的各种壁垒也使我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变量的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与主要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

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著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程度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钢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的2664.9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20年平均每年增长了16.98%。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财政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底就业人数。 一、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主要反映的是财政收入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在这里,我们选择“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底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 年份财政收 入 (亿元) 财政支 出 (亿元) 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 额 (亿元) 年底就 业 人员数 (万人) 进出口总 额 (亿元) 1989 2664.90 2823.78 1260.70 601.50 7074.20 55329 1116.00 1990 2937.10 3083.59 1510.20 686.30 7250.30 64749 5560.10 1991 3149.48 3386.62 1700.60 708.60 8245.70 65491 7225.80 1992 3483.37 3742.20 2026.60 784.00 9704.80 66152 9119.60 1993 4348.95 4642.30 2577.40 921.60 12462.10 66808 11271.00 1994 5218.10 5792.62 3496.20 1221.00 16264.70 67455 20381.90 1995 6242.20 6823.72 4283.00 1577.70 20620.00 68065 23499.90 1996 7407.99 7937.55 4838.90 1926.10 24774.10 68950 24133.80 1997 8651.14 9233.56 5160.30 2090.1 27298.90 69820 26967.20 1998 9875.95 10798.18 5425.10 2162.00 29152.50 70637 26849.70 1999 11444.08 13187.67 5854.02 2210.30 31134.70 71394 29896.20 2000 13395.23 15886.50 6280.00 2253.40 34152.60 72085 39273.20 2001 16386.04 18902.58 6859.60 2366.40 37595.20 73025 42183.60 2002 18903.64 22053.15 7702.80 2475.60 42027.10 73740 51378.20 2003 21715.25 24649.95 8472.20 2622.20 45842.00 74432 70483.50

企业的成长与职业经理人(doc 15)

成长企业与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他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实际上摆在中国企业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关于职业经理人,引进也好还是不引进好,引进以后怎么办,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且现在现实的问题又成为一个理论的问题,一旦任何问题成为理论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所以我今天就是一点思考,非常零散,也不系统,在这我想提一点观点:首先第一点什么是职业经理人?我们怎么样理解职业经理人?这个词我想关于理论探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把概念搞清楚,如果概念搞不清楚,有时候就会做的五花八门,比如说企业中的企业文化,现在已经搞成文化,比如说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就在提升,最后不知道提升什么东西,关于职业经理人,我想职业经理人首先是一个群体,作为这个群体,他是一个稀缺资源,稀缺资源最重要的特点,职业经理人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终身职业的群体,对于这帮人我们怎么看待,我们为什么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实际上我们重视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他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第三职业经理人他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稀缺就是他必须得有职业精神。什么叫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我理解就是有严格的自律,第二是职业道德,我们不用讲了,职业经理人必须有道德,没有道德的职业经理人是不可靠的。第三是职业素养,这些素养包括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然后就是职业能力。 怎样理解职业经理人?这是一个老总的话,他把职业经理人定义为八个字,就是以此

为生,精于此道,就是职业杀手,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发展、提高,这就是职业经理人,职业杀手有什么特点,第一就是靠本事活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能够很职业的解决问题,老板说你把谁给我宰了,保证按期、按质、按量把人头提来,有任务的时候按质、按量去完成任务,没有任务的时候就苦练内功;有一本书叫致吉亚的信,用一个小时就写完了,结果成为世界第六大畅销书,第一是圣经,第二是毛主席语录,第六本书就是这本书。 成长企业与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他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实际上摆在中国企业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关于职业经理人,引进也好还是不引进好,引进以后怎么办,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且现在现实的问题又成为一个理论的问题,一旦任何问题成为理论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所以我今天就是一点思考,非常零散,也不系统,在这我想提一点观点:首先第一点什么是职业经理人?我们怎么样理解职业经理人?这个词我想关于理论探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把概念搞清楚,如果概念搞不清楚,有时候就会做的五花八门,比如说企业中的企业文化,现在已经搞成文化,比如说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就在提升,最后不知道提升什么东西,关于职业经理人,我想职业经理人首先是一个群体,作为这个群体,他是一个稀缺资源,稀缺资源最重要的特点,职业经理人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终身职业的群体,对于这帮人我们怎么看待,我们为什么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实际上我们重视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他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第三职业经理人他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稀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一、引言 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经济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四种形式,因此,财政收入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因此,本文认为财政收入主要受到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影响。 二、预设模型 令财政收入Y(亿元)为被解释变量,总税收收入X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2(亿元)、其他收入X3(亿元)、就业人口总数为X4(万人)为解释变量,据此建立回归模型。 二、数据收集 从《2010中国统计年鉴》得到1990--2009年每年的财政收入、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统计数据如下: 财政收入Y 总税收收入X1 国内生产总值X2 其他收入X3 就业人口总数X4 obs 1990 2937.1 2821.86 18667.8 299.53 64749 1991 3149.48 2990.17 21781.5 240.1 65491 1992 3483.37 3296.91 26923.5 265.15 66152 1993 4348.95 4255.3 35333.9 191.04 66808 1994 5218.1 5126.88 48197.9 280.18 67455 1995 6242.2 6038.04 60793.7 396.19 68065 1996 7407.99 6909.82 71176.6 724.66 68950 1997 8651.14 8234.04 78973 682.3 69820 1998 9875.95 9262.8 84402.3 833.3 70637 1999 11444.08 10682.58 89677.1 925.43 71394 2000 13395.23 12581.51 99214.6 944.98 72085 2001 16386.04 15301.38 109655.2 1218.1 73025 2002 18903.64 17636.45 120332.7 1328.74 73740 2003 21715.25 20017.31 135822.8 1691.93 74432 2004 26396.47 24165.68 159878.3 2148.32 75200 2005 31649.29 28778.54 184937.4 2707.83 75825 2006 38760.2 34804.35 216314.4 3683.85 76400 2007 51321.78 45621.97 265810.3 4457.96 76990 2008 61330.35 54223.79 314045.4 5552.46 77480 2009 68518.3 59521.59 340506.9 7215.72 77995 三、模型建立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陈多钊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农 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 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 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 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 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 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 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 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 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如图1,尤其是2003 年以来,无论是用 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财 政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总仍然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分152配结构不太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顺,财政支农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财政支农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率和效果。

中国各地区的科学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内容摘要:本报告运用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对全国各地区(包括四大区域板块 和各省市区)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在经济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更为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 开始逐渐发挥效力,各地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关键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 一、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于 2006年开始设计“区域科学发展指数”体系,并根据2005年的数据对各地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评价,其具体研究成果参见《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4月)。根据形势和数据的变化,我们对“区域科 学发展指数”体系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并根据2006年的数据测算了最新的“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即为本报告的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 区域科学发展指数,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全面评价全国各地区一 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个定量工具。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具体评价内容包括:(1)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状况(经济增长指数);(2)经济增长的环境友 好和资源节约状况(环境友好指数);(3)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状况(协调发展指数);和(4)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变化状况(潜力增进指数),区域科学发展总指数是对上述四个指数的一个综合。?? 其中经济增长指数具体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速度高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2)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不同,同时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水 平纳入考察范围,旨在反映增长的难度(人均GDP水平指数);(3)评价经济增长除了考察量的方面以外,还要考察增长质量的方面,即增长的效益状况。 为此,还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 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GDP比重指数)。?? 环境友好指数具体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经济增长消耗了多少能源、水,占用了多少土地,即单位GDP的资源消耗(物耗指数);(2)经济增长排放了多少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即单位GDP的污染排 放(污染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具体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各地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否与 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居民收入和GDP协调指数);(2)各地的就业增长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就业增长指数);(3)各地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等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公共服务支出指数);(4)各地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社会保障指数);(5)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是否相协调,以及国内外在GDP增长中的收益是否相协调(收入分配指数)。?? 潜力增进指数具体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科技创新指数);(2)物质资本积累情况(物质资本指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 力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和引进外资大国,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可靠的官方统计数据公布.事实上,近年来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成为受世界瞩目的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2004年,商务部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大陆)2003年度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可视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伴随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不仅作为世

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也将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的地位较低,并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8.5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8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65倍,相当于1990年的3.4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高速增长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迅速扩张,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8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253倍,相当于1990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据商务部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 从国际排名来看,也可以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绩不俗。在基本上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在19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位次稳中有升,投资存量的位次大幅提升,目前流量和存量的排名均在第20名上下(见图1和图2)。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 的统计分析报告.doc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报告 14经济统计1班 陈秋昱 陈翔强 毛翔宇 2016年4月13日

目录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3) 一、引言 (3)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3) 2.1变量的选择 (3) 2.2数据说明 (3) 三、模型建立 (4) 3.1模型数据 (4) 3.2相关分析 (6) 3.3模型建立 (7) 四、模型检验 (7) 五、个别数据的折线图分析 (9) 5.1从业人数与国家财政收入间关系 (9) 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财政收入间关系 (9) 5.3财政收入占GDP的时间变化 (10) 六、从模型中得到的结果 (10) 6.1财政收入对GDP的依存度 (10) 6.2财政收入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依存度 (10) 6.3财政收入对实际利用外资的依存度 (11) 6.4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依存度 (11) 七、结论 (11)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摘要:影响一国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税收收入,三大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本文选取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9个指标,建立了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一、引言 财政作为最为重要的政府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够调节资源配置。因此,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性基金收益等。同时,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还要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9 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利用R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何。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2.1变量的选择 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基本经济指标,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把税收、GDP这两个指标列为影响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本文通过对较多指标的综合分析,企图在众多而复杂的指标当中寻找财政收入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 2.2数据说明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3

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中国职业经理人批判 一、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分析 1.职业经理人概念界定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十九世纪末。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大量家族制企业开始聘请外来高管管理自己的企业,所谓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于是出现了一批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专门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士,即职业经理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和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职业经理人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托拉斯、康采恩的管理方式与人力资源状态有着极强的新特征。尽管后来职业经理人的涵义在不断深化,但其基本本义只有两条:一是职业的,即以契约形式将经营职责与个人回报界定清楚,将业绩作为报酬的基础,职权利与奖惩机制均透明化契约化;二是经理人,即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士,以专业智慧获取超常报偿。 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使企业变成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企业所有者,俗称老板,按资本与投资回报率分配;二是职业经理人,俗称金领和高级白领,按智慧与经营业绩分配;三是广大员工,俗称一般白领和全体蓝领,按劳动付出和计时计件产业分配。当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股份、期权等普遍化,使企业所有者概念泛化,不但金领、白领、甚至蓝领都持股,衍化为准全员持股,广大员工均既按劳又按资进行分配。但不管怎么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的”、“经理人”这两大基本本义并没有变。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概念和角色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此前在公有制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企业理论上是全体公民的,人人都是所有者,都可以当家做主人,而经营者则是企业官,是人民的公仆。逐步承认并保护私有企业以后,私有企业几乎都是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经营,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合一,此外员工则属于白领与蓝领,按劳取酬。于是企业只有“老板”“马仔”两大角色。 中国出现职业经理人的概念,除其两大基本本义以外,实际上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外来的“空降兵”,即是企业引进的人才;二是分配方式上有较大跨越,采用年薪、期权等相对新颖而高额的酬劳体系。当然其产生的背景也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不仅如此,

2019年4月自考《财政学》练习题及答案六(章节考点复习练习)

2019年4月自考《财政学》练习题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A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 3.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B)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4.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D) A.经济体制 B.分配制度及政策 C.价格变动 D.经济发展水平 5.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C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6.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比发展中国家( A )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 7.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 (B ) A.事业收入 B.规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8.作为财政收入核心依据的是( A) A.政治权力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国有资产所有权 D.公共信用权

9.财政收入分析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分类方式是( A ) A.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 B.按照财政收入的级次 C.按照财政收入的经济性质 D.按照财政收入的连续性 10.经国家批准开采或利用矿藏、森木、河流等资源的单位按规定向国家缴纳的管理费属于(C )。 A.规费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D.公产收入 11.国有山林、芦苇等公产的产品收入属于(D )。 A.规费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D.公产收入 12.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依据(C) A.只有政治权利 B.只有资源(资产)的所有权 C.政治权利和资产(财产)所有权 D.人权 13.关于水资源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水资源费属于税收收入 B.水资源费属于非税收入 C.水资源费是中央收入 D.水资源费是地方收入 二、判断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F) 2.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为一定的条件下,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因素是财政分配政策和制度。(T) 3.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的价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剩余产品价值率的提高,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一定会提高。( T) 4.从国际比较看,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居于主要地位。(T) 5.社会主义国家行使财政权力,既凭借政治权力,也凭借财产权力,两者并重。(F) 6.收入规模过大,影响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T ) 7.税收属于分配范畴。(T)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对外投资;区域;发展 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1.1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接近利用外资水平,流量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存量达882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8位。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近3万家,遍及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向东道国缴税总额192亿美元,创造186万个就业岗位。我国企业还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36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52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48万人次。“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1.2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3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1.4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 1.5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存量均超七成。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7.8%。 1.6并购项目亮点突出,但传统采矿领域交易金额大幅下降。 2014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95起,实际交易总额569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24.8亿美元,占并购交易总额的57.1%。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并购亮点突出。同时受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采矿业并购金额虽仍保持首位,但从上年的342.3亿美元大幅下滑到1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7.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