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 【器具】手电筒,镊子。

?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 【操作步骤】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鼠迹阳性房间。房间数按如下规定计算,即15m2或不足15m2房间算1间,大于15m2房间按每15m2为1间折算。以鼠迹阳性率表示鼠密度。

? 【理解要点】用鼠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时,需要掌握鼠类活动环境的特点,重点在鼠类经常活动的小环境进行检查,室内如厨房、粮食库房、各种橱柜下面和顶部、以及杂物较多的房间角落等。在各种鼠迹中,最容易查获的是鼠粪和鼠咬痕,在监测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两种鼠迹。

? 【数据计算】室内鼠密度的计算见公式(1)

R =Np/Nt×100 (1)

? 式中:

R—鼠迹阳性率;

Np—阳性房间数,单位为间;

Nt—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 【理解要点】在一个15m2房间内只要发现一处鼠迹即定义为阳性房间,无需再检查是否还有其他鼠迹。大于15m2房间的房间在检

查总的鼠迹数后,如果鼠迹数小于折合的房间数,则鼠迹数为阳性房间数,如果鼠迹数大于折合房间数,则全部房间数为阳性房间数。

? 【实例】某城市在创建卫生城市的检查工作中,对某区餐饮行业操作间用鼠迹法进行鼠密度检查。共检查105家餐饮行业的操作

? (二)蝇类密度监测—成蝇目测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成蝇侵害率和密度的监测。

? 【理解要点】成蝇目测法监测适用于有限的空间和目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观测和计数,所以适用于室内监测,其监测指标是成蝇

侵害率,即每百间房间有几间有成蝇。

? 【操作步骤】监测人员目测计数、记录检查标准间数、阳性标准间数。

? 【理解要点】

? 1.成蝇目测法监测适用于室内成蝇侵害率和密度的监测,该方法不需要专用工具,但是实施监测的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技能,熟悉

监测方法。

? 2. 检查的房间小于15平方米时,以15平方米计;大于15平方米时,以15平方米折算。

? 3. 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白天,时段不作强行规定。

? 4. 记录检查的房间数和折合的标准间数、阳性间数。由于目测难以确认蝇种,因此只需记录蝇数。

? 【侵害率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房间成蝇侵害率(2)

? R =Np/Nt×100 (2)

? 式中:

? R—侵害率;

? Np—有蝇房间数,单位为间;?

? Nt—监测房间数,单位为间。

? 【数据处理】将所有监测的房间折合成标准间,用阳性间数除以标准间数即得房间成蝇侵害率。

? 【实例】

(三)蟑螂密度监测—目测法

? 【监测器具】手电筒

? 【操作步骤】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蜚蠊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蜚蠊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

? 【理解要点】

不仅要记录活虫,还要记录活卵鞘和蟑迹?

活卵鞘的识别

蟑迹是指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蟑螂的残尸无论大小均视为一个蟑迹

? 【数据计算】依据公式(3)计算蜚蠊成若虫侵害率

In=Np/Nt ×100 (3)

? 式中:

? In-侵害率;

? Np-有蜚蠊房间数,单位为间;

?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 依据公式(4)计算密度:

D = Nc /Nt (4)

? 式中:

D-密度,单位为只每间;

? Nc-监测到的蜚蠊总数,单位为只;

?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 (四)蚊虫密度监测—幼虫容器指数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积水中蚊虫幼虫(蛹)的监测。

? 【理解要点】适合于室外环境,监测在一定区域内有蚊幼虫(蛹)滋生的小型水体情况。

? 【操作步骤】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发现容器或小型积水数,有幼虫(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 【密度计算】密度计算见公式(5)

I=Np/Nk (5)

? 式中:I-路径指数,单位为阳性处数每千米;

? Np-阳性容器数和阳性小型积水处数,单位为处;

? Nk-监测行走千米数,单位为千米(km)。

? 【理解要点】监测者所走过的路径中发现的阳性容器或小型积水处数。

? 【实例】在某地居民区用路径法监测蚊虫幼虫的滋生情况,3人次共发现有蚊虫孳生的阳性积水处20处,3人共走过的路径累计5km。路径指数:20/5=4处/千米污水型媒介蚊类-淡色库蚊含有机物较多的积水(如污浊的死水、污水、湿耕地及细小器皿)均可孳生,是市区和郊区最常见、为数最多的蚊种。晚上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强。? 容器型媒介蚊类-白纹伊蚊

? 在小型积水(空罐、弃置的轮胎、竹木洞、坑洼等)孳生。日间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不强(约100米)。成蚊胸背和脚部都有白色间条,易于识别。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稻田型媒介蚊类

? 中华按蚊:在稻田、荒田及有水流过的草地孳生。成蚊在午夜比较活跃。

? 三带喙库蚊:在水池、鱼塘、积水草地及水沟孳生。成蚊在晚间活动,天黑后一小时最为活跃,是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 四、填写调查表

? (一)工作表

? 1、是否开展过灭鼠工作:

? ①是,次/年、投药点? 个②否

? 2、是否开展过灭蝇工作:

? ①是,次/年、喷药点? 个②否

? 3、是否开展过灭蚊工作:

? ①是,次/年、喷药点? 个②否

? 4、是否开展过灭蟑螂工作:

? ①是,? 次/年、投药点? 个? ②否

(二).入户调查表

? 1、房屋周围是否有以下病媒生物孳生地(可多选):

①猪圈②鸡/鸭/鹅圈? ③羊/牛/马/驴圈? ④柴草垛? ⑤垃圾投放点⑥水厕/旱厕? ⑦污水沟(管)? ⑧死水池(塘)⑨废品收购站

? 2、厨房面积:? m2,发现蟑螂成若虫? 个,活卵鞘数

只,蟑迹(包括蟑螂粪、死尸、残尸、空卵鞘壳等)数个。

? 3、厨房内有无发现鼠迹:①有②无

? 4、厨房内有无发现苍蝇:①有②无。

? 5、家庭周围(30米范围内)积水容器? 个,其中发现蚊虫幼虫的容器个。

附件列表:

1: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_鼠类.pdf

2: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_蚊虫.pdf

3: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_蝇类.pdf 4: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_蜚蠊.pdf

病媒生物监测记录簿表格

表 1-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夜法 / 粘鼠板法) 调查时间:年月日;诱饵: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街道(乡) 调查生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其他: 室布夹(粘鼠板)总数:;室有效夹(粘鼠板)数: 室外布夹总数:;室外有效夹数: 捕鼠数:;鼠密度:% 注:每个生境填写1表格。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2.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监测时间:年月日 监测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 1.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年月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填表人:审核人:

表2-1. 成蚊(CO2)诱蚊灯法监测记录表 诱蚊灯法□ 监测方法:诱蚊灯法□ CO 2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区)乡镇(街道)气温:℃,风速: m/s,天气:晴□多云□阴□ 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养殖场□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人:_____ __ ___ 审核人:__________

表2-2. 双层叠帐法监测记录表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气温:℃,最高℃,最低℃,相对湿度:%,风速: m/s 天气:晴□阴□雨□ * 请填环境类型序号:1.居民区;2.公园/竹林;3.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4.其他。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表2-3.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记录表 注:a水体类型:每种水体类型填写一条记录;b幼蚊种类存在情况:对应的部分请打“√”,伊蚊请按C要求填写; C 请填写伊蚊种类序号:1. 白纹伊蚊; 2. 埃及伊蚊。 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 China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Vectors Surveillance—Insecticide Resistance 通过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使我们了解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掌握抗药性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选择、使用有效杀虫剂;通过抗药性治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保护杀虫剂的有效性,提高病媒生物的防控效果。 1.监测病媒生物种类 蚊虫(当地优势蚊种或重要媒介蚊种至少一种,一旦选定,就持续监测)、家蝇和德国小蠊。 2.监测生境 每个监测县(区),选择辖区内不同方位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生境采集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移入实验室饲养,进行抗药性测定。不同年度间抗药性监测试虫采集点应相对固定。 3.监测频率和时间 每类病媒生物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抗药性监测。各类试虫应在其活动高峰期采集。 4.待测杀虫剂 选择当地防控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的常用杀虫剂不少于3种。监测必须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统一标定的杀虫剂原药。 5.监测方法 (1)蚊虫抗药性测定 用WHO推荐使用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参考GB/T26347-2010)分别测定 。成蚊用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幼虫测定3龄末至4龄初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 50 断剂量测定其24h死亡率。 1)蚊虫的采集和饲养 在当地有代表性的区域(如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或者某一个特定区域),根据蚊虫的吸血活动、栖息和孳生环境采集蚊虫。按表8-1中列出的项目,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经纬度、采集数量和虫态等信息。试虫采集后,根据蚊虫的孳生习性、成蚊或4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鉴定种类,进行常规饲养。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区域控制指标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不得有 蝇类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3只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5% 防蝇设施合格率≥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不得有蝇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3只室内外蝇类孳生地不得有 防蝇设施全部合格 蚊虫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 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5% 蚊幼(蛹)数/阳性勺≤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1.5只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 蜚蠊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10只,大蠊≦5只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8只蟑迹查获率≤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 蟑迹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3/≦60,≦5/>60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病媒生物监测开展情况

病媒生物性疾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病、黄热病、东方马脑炎、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按照鹤岗市病媒防治工作总体要求及《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围绕“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结合我中心实际,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了2013年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防灭结合的科学防制原则,较好地完成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开展常见重要病媒生物的监测,为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方法,参照《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制定《银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在全县统一方法、统一调查工具、专人、定点、定时进行调查监测工作。坚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汇总,每月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的评估分析,保证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资料的完整性。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认真组织监测,详实记录监测数据,掌握全市重要病媒生物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我县病媒生物防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蚊虫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按照萝北县蚊虫活动规律,监测时间5-10月份,分别设立了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等五类调查点,按照要求每月监测2次,采用诱蚊灯,每处放置一个日落后20min开始,连续诱集12小时。2012年调查捕获蚊虫514

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43只/h。2013年调查捕获蚊虫563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565只/h。 2014年5-7月份调查捕获蚊虫364只,蚊密度半年平均为2.022只/h。 (2)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按照萝北县蝇类活动规律,蝇类密度监测时间5-10月份,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蝇笼43个,捕获蝇虫75只,年平均蝇密度1.74只/笼〃天。2013年布蝇笼40个,捕获蝇虫62只,年平均蝇密度1.55只/笼〃天。2014年5-7月份布蝇笼20个,捕获蝇虫29只,平均蝇密度1.45只/笼〃天。 (3)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蟑螂密度监测为全年监测,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粘蟑纸72个,捕获蟑螂351只,年平均密度4.875只/张〃夜。2013年布粘蟑纸74个,捕获蟑螂326只,年平均密度4.41只/张〃夜。2014年1-7月份布粘蟑纸42个,捕获蟑螂188只,平均密度4.476只/张〃夜。 (4)鼠类监测鼠密度全年监测,采用夹夜法,选择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三类场所,每月监测一次,2012年布放鼠铗7200只,有效铗数7175只,捕鼠247只,年平均鼠密度3.44%。2013年布放鼠铗7400只,有效铗数7351只,捕鼠308只,年平均鼠密度4.19%。2014年上半年布放鼠铗4200只,有效铗数4180只,捕鼠294只,年平均鼠密度7.03%。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模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一项 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我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有效和及时、全面地反应我市病媒生物密度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方案提 供依据,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二)、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三)、为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生境的选择 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县(区),城镇选择居民区、公园,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场、酿造厂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实际情况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城镇居民区应选择居住卫生环境相对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由于夹(笼)夜法也是灭鼠措施,在一定实际内,降低监测点的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方位,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月做统计单位,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少于30天。 3.监测方法采用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择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X6.5CM),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 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 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使用粘 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X20cm 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 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不少于35户。 4.计算:(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夹(笼)总数(只)有效夹(笼)=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无效夹(笼)是指 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 完整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计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 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粘鼠板鼠(板)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繁峙县疾控中心病媒生物 监测方案 为了消除“四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逐步提高县城品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积极配合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做好我县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特制定此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县四种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防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据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联系,为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为我县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四害”制定消杀方案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环境类型以建筑工地,居民区和单位、河湖两岸,公共绿地等。 2、内环境 鼠密度监测4次,采用粉迹法,时间是2、4、9、11月。 环境类型以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食品加工、火车站和汽车站等。

(二)苍蝇密度监测 1、室外。采用目测法。记录公测和垃圾中转站内外坏境以及居民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的成蝇数,密度单位为成蝇数/视野。 2、室内。采用粘蝇条法,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检查记录24/小时后粘捕到的蝇数,密度单位为粘捕蝇数/条。全年5——9月,共5次。环境类型以餐饮、单位食堂、农贸市场等为主,每次检测共在3类场所所悬挂10条粘蝇条。 (三)成蚊密度监测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每灯监测时间10小时,密度为只/小时。全年监测4次,6——9月份。 环境类型以居民区、医院、农民、牲畜棚为主。 (四)蟑螂密度监测 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蟑纸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 环境类型以宾馆、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为主,每次监测共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全年监测9次,每年2、4——10、12月进行。 三、监测总结 将全年监测蚊、蝇、蟑螂、鼠密度汇总上报,为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提供科学依据。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

汉中经济开发区鑫源中学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 一、目的 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垃圾池、食堂设监测点。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特殊行业各类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4.鼠密度统计 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

×100%;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 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 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教师宿舍楼、水房附近。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二次,两次的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 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4.成蚊密度统计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三) 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鑫源中学食堂。 2.监测时间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自查报告

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自查报告 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除害防病、造福人民为出发点,以强化防害设施和集中消杀为着力点,以巩固提升国家级卫生县城成果为落脚点,经过常抓不懈和全镇人民的共同防制,我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效显著,有效的控制和阻断了多种病媒生物疾病传播,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巩固了创卫成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自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夯实工作基础 病媒生物防制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卫生县城检查验收的一项硬指标。我镇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村委及镇直、学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市政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镇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定下发《石庙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 二、全镇动员,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一)全民动员,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一是对城乡居民对房前屋后、室内外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二是按照卫生县城标准,对镇区临时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粮库、

食品加工行业、特殊行业的门店等进行清扫整治,完善防鼠、防蚊蝇设施,并免费为相关单位发放了对应防制药物;三是按照区域划分,落实责任,对城乡结合部、公共地段,永店路、永常路等路段沿线两侧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共清理治理路段70多公里;四是积极开展化学防制集中消杀活动,努力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到卫生县城标准以内。据不完全统计,城区清理垃圾2千多吨,改造疏通沟渠、下水道80多处,铲除杂草44.6万平方米,使城区的孳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从源头上杜绝了有害生物的孳生与繁殖。 (二)、科学化监测,实现高效防制。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国家级卫生县城巩固提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补充监测设备,充实监测团队,并多次派业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班,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在全镇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监测点监测人员按照《石庙镇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范操作,每月月底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及时上报镇办公室,按时完成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全镇病媒生物现状。 (三)、专业化运作,实现科学防制。结组织多个部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附件5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蚊、蝇、鼠等至少各选一种监测方法,重点在居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监测,监测点首选重灾区,每个区、县(县级市)至少按方位设2~4个有代表性的灾民安置点进行监测。 一、蚊虫密度监测 (一)成蚊密度监测 1、诱蚊灯法 将诱蚊灯悬挂于帐篷、临时住所等室外,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米,挂灯位置要远离二氧化碳源(厨房、火堆等)环境,避开强光源,周边5米内没有大的遮挡物,两个诱蚊灯之间相隔至少200米。于日落时开灯,次日日出时,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 蚊虫密度指数=诱蚊灯捕获蚊虫总数/灯数(单位:只/ 灯·夜) 2、人工小时法 每个灾民安置点选4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定点定人,日落后1小时,用电动捕蚊器,室内分别捕蚊15分钟,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可以用电蚊拍代替电动吸蚊器。 蚊虫密度指数=捕蚊数目总和 (单位:只/人工·小时) 3、人诱停落法 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

(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侧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停落指数=捕获雌蚊数/(人数×30min)×60min/h[单位:只(人·小时)] (二)蚊幼密度监测 1、布雷图指数 随机抽样调查5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布雷图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2、幼虫勺捕法 沿着大中型水体(河、湖、池塘、室内积水和建筑工地积水)岸边,每隔5米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计数其中蚊幼(蛹)的数量,计算幼虫密度。该方法用于洪涝灾害后的蚊幼密度调查。 幼虫密度(只/勺)=采集蚊幼(蛹)总数/总勺数。 二、蝇类密度监测 (一)粘蝇条(纸)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10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以12平方米左右为一个房间计算),分别悬挂3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 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 家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鼠类控制效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1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室外环境室外的空地和绿地,如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站,公园,动物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堤坝渠壁,道路两侧的空地或草地,铁道两侧,学校,单位院内,住宅区内空地等。 3.2 防鼠设施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成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3.3 路径指数 累计检查每1000m 路径所发现和鼠迹的处数。 3.4 控制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城镇鼠类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某一水平范围内。 3.5 单位检查的具体场所,如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机关食堂,副食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屠宰场,粮库,饲料厂,医院,机场,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 4检查方法 4.1防鼠设施. 现场检查防鼠设施,不同类型的防鼠设施和判定标准见附录A 4.2室内,室外环境 鼠密度监测方法采用鼠迹法(见GB/T-23798 ) 5鼠密度控制水平 5.1城镇 5.1.1防鼠设施分为以下等级 A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 B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 C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 5.1.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1% B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3% C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5% 5.1.3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 B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 C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5.2单位 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参照附录B 进行评论 6抽样原则 6.1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随机抽样 6.2抽查数量附录C ,上下幅度不超过5% 7评价 本标准将鼠密度控制水平定为ABC 三级,其中,C 级为鼠密度控制的容许水平,只有采用同一方法所有指标同时符合某一级别水平的要求时,方可市委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水平。 附录A A.1 合格防鼠设施的判定 A.1.1 箅子和地漏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2016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全国媒介生物监测工作试行方案

扬州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二零一零年三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骚扰和污染食物等活动,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而且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测预警。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难于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

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亦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形成对我国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的组织、分工和职责 (一) 监测网络 由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和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 (二) 分工和职责 1. 市卫生局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 【器具】手电筒,镊子。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为有效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参照全国四害密度监测办法(草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四害密度监测网疾病控制中心为监测中心 (二)监测中心的具体工作长庆石化服务处实施 (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填写在统一报表上(见附表), 二、鼠密度监测 (一)监测点数量及分布:监测点不得少于11个,一、二、三区各3个,特殊环境5个; (二)监测次数:全年6次,即每两月一次,即2、4、6、8、10、12月监测。 (三)监测时间:监测工作应在当月15日前完成,超过15日按缺测处理。 (四)监测方法:统一使用中号铁夹板,居民区每个监测点布夹100个,特殊行业每个监测点布夹20个。一律放在室内,只调查居民区平房和楼房的第一层,每一自然间放一夹,面积超过25平方米放二夹,晚放晨收。放夹时要求房屋连片,各类房间(厨房、客厅、卧室等)同时放夹,避免随意选择。同一地点半年内不再重复作业,诱饵统一使用生花生米。 (五)结果判断:清晨查夹时,若夹已击发,但无任何鼠迹,视为无效夹,不计入布夹总数;若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等不危及鼠

类生命的部分,定为未捕到鼠,夹上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鼠夹均计入布夹总数。若鼠夹捕到鼠后将鼠取下重新布入,再次捕到的鼠不计入捕到的鼠数之内,但一次捕鼠2只或3只,则应计入捕鼠总数。 三、蚊虫密度监测 (一)小区按地理位置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有代表性的卧室4间(平房或楼房的一、二楼),定人、定时、定工具监测成蚊密度。以只/人工小时为密度单位。 (二)监测次数:全年5次,即3、5、7、9、11月监测。 (三)监测应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时间统一定在日落后一小时开始,用三节电池的电筒照明,采用电动吸蚊器,每房捕捉15分钟。并记录当时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 四、苍蝇密度监测 (一)小区各设监测点一个,首次报表应记录描述周围小环境及附近1000米内的固定孳生地和特殊情况,以后如有变动须及时记载。 (二)监测次数同蚊虫密度监测。 (三)食堂内用2条粘蝇带,店外用1个诱蝇笼,空旷地带用2个诱蝇笼。诱蝇笼高40厘米、直径25厘米;圆锥形蕊高35厘米、顶口直径2厘米。诱饵用糖醋混合物(糖50克、醋50毫升)或腐鱼250克。粘蝇纸25×25厘米。 (四)监测应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监测时间从每日上午8时至次日上午8时。 (五)记录监测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如监测地区采取了杀灭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

榆林市第八小学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 一、目的 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榆林市第八小学绿化带,教室,办公室,厕所等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4.鼠密度统计 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 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 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 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 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榆林市第八小学教室,办公室,厕所等。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笼诱法。每处布放1个诱蝇笼,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捕获蝇类,并对捕获蝇类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监测结果填入《蝇类监测记录表》,并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 4.成蝇密度计算 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 (三)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榆林市第八小学教室,办公室,厕所,水房附近。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每盒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20张粘蟑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 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和厨房,居民区布放在各户的厨房,晚放 晨收。每个标准间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 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对捕获蟑螂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将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 或若虫数填入《蟑螂监测记录表》(附表6),并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报送2015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 方案的报告 xxx: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中心2015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呈报,请审阅!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年xx月xx日 xx疾控中心办公室 xx年xx月xx日印发

2015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监测方案。一、背景 鼠、蚊、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 鼠密度监测 1.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县城区设3个监测点) (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公共绿地、单位、居民院内、湖河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500延长线,如街道辖区内

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湖河,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4月、9月各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2次。 3、监测方法 (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5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 米 (2)室内;采用粉块法,将粉块布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12小时后的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阳性数/块”。 (3)统计和计算:鼠密度(%)==阳性数/粉块总数 4、监测器材: (1)、布粉块板:20×20㎝的方木块60个。 (2)、滑石粉:60袋,规格:1.0㎏/袋。 (3)、医用纱布:规格30X60㎝,40张。 (4)、木棍:规格(25×¢2),30根。 (5)、表格:现场监测记录表,汇总表。 5、布粉块方法: (1)将纱布折成双层,中央放滑石粉300--400g,用细线捆扎,做成粉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