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实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实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实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 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等。虽然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组成、 结构和构造有所差异以及工程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侧重的试验项 目,但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里以天然石料的常规试验为例,说明材料的一些基本性 质试验的试验原理和方法。本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饱水率、抗压 强度以及坚固性等六项基本性质。 1.1 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密度可计算材 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李氏瓶 (2)天平 (3)筛子 (4)鼓风烘箱 (5)量筒、干燥器、温度计等。 3.试样制备 将试样研碎,用筛子除去筛余物,放到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0V (cm 3)。将李 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60~90g 试样,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慢慢送到李氏瓶内(不能大 量倾倒,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 3为止。再称取未注入 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送入瓶中试样的质量m (g )。 (3)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转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 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1V (cm 3)。 (4)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中的液面读数1V ,减去未注入前的读数0V ,得到试样的密 实体积V (cm 3)。 5.试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小数后第二位): V m = ρ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 cm 3); m ——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 V ——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 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最后结果,但两个 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 cm 3。 1.2 表观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 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物质量。 2.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 (2)天平 (3)鼓风烘箱 (4)干燥器、直尺等。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与实现算法,并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理论艰深,方法灵活,给学习带来困难; 2)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本身的特性,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及设计大型软件的能力。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 活" ,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

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2) 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 小" 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 (3) 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上机调试程序一个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 环境" 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 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程序的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语法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编好程序,只能说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就是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二、实验要求 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题目的远不如从实际问题中的复杂程度度高,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实验题目: 1) 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密码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现代密码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杨柳编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12月

一、概述 本课程在简要复习数学基础知识之后,探讨了密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不安全的通信媒介如何进行安全通信。也可以理解为关心任何希望限制不诚实者达到目的的问题,把度量和评价一个密码体制(协议)的安全性作为一个重点。就目前来说,密码学的研究领域已从消息加密扩大到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身份识别、抗欺骗协议等。无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密码学的基础,当然包括数学基础。并针对实际的密码体制(协议)强调设计与分析(攻击),对现代密码学的主要研究问题都进行了介绍。 对于密码学这样的课程,同学们一定要从理论、技术、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与思考。密码体制(协议)无疑是我们的学习重点,密码体制(协议)也可以单纯地理解为计算机算法,从而有设计、分析、证明、实现的问题。实现密码体制(协议)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八个字:模型、算法、程序、测试。 二、课程设计步骤 课程设计步骤要求如下: 1.模型 从数学的角度看,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于密码学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还可以认为,数据结构中的存储结构也是模型。于是这一部分的任务就是建立起问题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为算法设计和编码实现打下基础。 2.算法 这一部分对同学们的要求是能看懂书上的常用算法,并对其中的参数可以进行调整和设置,能实现和应用它们。 3.程序 编码实现得到程序。 4. 测试 5.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报告编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开头标明课程设计题目、设计者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完成日期,内容包括:模型、算法、程序、测试四个部分。 四、设计要求 可以只做第7题,不做第7题的要做第1题-第6题。 五、课程设计题目 大整数运算包的设计与实现 1.问题描述 大整数运算是现代密码学算法实现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整数我们指的是二进制位512、1024和2048的数,一般的语言不支持。 2.基本要求 以类库头文件的形式实现。 3.实现提示 在选择了大整数的存储结构之后,主要实现以下运算: ①模加; ②模减; ③模乘; ④模整除; ⑤模取余。这五种运算模拟手算实现。 ⑥幂模:利用“平方-乘法”算法实现。 ⑦GCD:利用欧几里得算法实现。 ⑧乘法逆: 利用扩展的欧几里得算法实现。 ⑨素数判定与生成:概率性素数产生方法产生的数仅仅是伪素数,其缺点在于,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09级实验指导书

说明 一、试验报告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包括预习思考题及试验作业题)。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1.做好试验课前的预习。 2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3试验完毕,清理整理所用仪器设备及环境卫生,填好实验使用登记本,并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实验指导书所列试验方法均以现行国标和规范为依据。 编者:陈高 2012年5月

目录 实验一等强度梁实验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步骤 (2) 四、实验记录 (3) 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原理 (4) 三、实验步骤 (5) 四、实验结果 (6) 五、实验记录表格 (7) 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原理 (8) 三、实验步骤 (9) 四、实验记录表格 (9) 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原理 (10) 三、实验步骤 (12) 四、实验结果处理 (12) 实验五典型桁架结构静载实验 (14) 一、实验目的 (14) 二、实验原理 (14) 三、实验操作步骤简介 (15) 四、实验记录 (16) 实验六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 (18) 一、实验目的 (18) 二、实验仪器 (18)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8) 四、实验报告 (18) 五、思考题 (18)

实验一 等强度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应用应变片组桥,检测应力的方法 2、验证变截面等强度实验 3、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方法 4、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 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2、测量电路原理 通过在试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可以将试件的应变转换为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但是通常这种电阻变化是很小的。为了便于测量,需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再通过电子放大器将信号放大,然后由指示仪或记录仪指示出应变值。这一任务是由电阻应变仪来完成的。而电阻应变仪中电桥的作用是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 3、电桥电路的基本特性 a )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电桥的输出电压U ?与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 R R ?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轴向)应变) (n ε成线性关系; b )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R R ?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n ε对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U ?的影响是线形叠加的,其叠加方式为: 相邻桥臂异号, 相对桥臂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顺序表 实验目的: 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实现在线性表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并符合下列要求: (1)设数据元素为整数,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 (2)从键盘输入10个数据元素,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建立该表。 (3)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找出表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用于比较的字段为整数)。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在学生成绩中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并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元素为学生成绩(含姓名、成绩等字段)。 (2)要求尽可能少地修改第一题的程序来得到此题的新程序,即要符合第一题的所有要求。(这里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实验二链表 实验目的: 熟悉链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链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程序建立存放学生成绩的有序链表并实现相关操作,要求如下: (1)设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元素由学生姓名和学生成绩字段组成,实现这样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 (2)键盘输入10个(或若干个,特殊数据来标记输入数据的结束)数据元素,利用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学生成绩单链表,要求该表为有序表 并带有头结点。(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3)输入关键字值x,打印出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4)输入关键字值x,删除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5)输入关键字值x,并插入到表中,使所在的链表仍为有序表。(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实验三栈的应用 实验目的: 熟悉栈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栈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栈的逻辑特性、顺序和链式存储表示方法和栈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判断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仅有一种括号,小、中或大括号) 是否配对。编写并实现它的算法。 (2)用不同的存储方法,求解上面的问题。 (3)* 若表达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大括号(或中括号),且允许 互相嵌套,但不能交叉,写出判断这样的表达式是否合法的算 法。如 2+3*(4-{5+2}*3)为合法;2+3*(4-{5+2 * 3} 、 2+3*(4-[5+2 * 3)为不合法。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密码学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密码学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班内序号): 2015年 12月 25 日 —————————————————————————— 装 订 线———————————————————————————————— 报告份数:

实验一棋盘密码 一.实验目的 编写实现棋盘密码体制的程序并进行验证 二.实验要求 1.能对明文中出现的26个英文字母(包括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加密。2.从键盘输入密钥并输出棋盘进行验证。 3.能对给定的明文或密文进行正确的加密和解密。 三.实验原理 古代最早的棋盘密码体制是这样的:将26个字母排列在一个5*5的方格里,其中i 和j填在同一个里,每个字母对应一数αβ,其中αβ分别是该字母所在的行、列标号。这样就可以将明文的字母集合转换成密文的数字集合。 四.实验步骤 1.编写实现棋盘密码体制的程序,包括加密和解密。 2.运行程序,输入棋盘密钥。 3.选择加密,并输入明文,根据棋盘验证加密结果是否正确。 4.选择解密,并输入密文,根据棋盘验证解密结果是否正确。 5.流程图: 五.实验结果

实验二仿射密码 一.实验目的 编写实现仿射密码体制的程序并进行验证。 二、实验要求 1 给出仿射密码的的加密程序。 2 要求密钥从键盘输入。 3 掌握仿射密码的密码译制,弄清其加密过程。 三、实验原理 令P = C = Z26 , K = { (a,b) ∈Z26 * Z26 },对任意的(a , b) ∈K,定义:加密:y = e k(x) = (a * x + b) mod 26, 解密:d k(y) = a -1 ( y - b) mod 26 . a , b 为密钥,密钥空间为26 ×26。 在加密的过程中,要使所加密有唯一的解,必须满足a 与26互素。这是由下面的定理得出。 定理:设 a ∈Z m , a 为任意的,b ∈Z m ,同余方程: a * x ≡ b mod m 有唯一解的充要条件是:a 与m 互素。 四、实验流程

建筑构造实训设计指导书

《建筑构造实训》设计指导书 一、首层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任务确定平面形状及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墙体的材料及墙厚、门窗的位置及数量、室内外高差、室外台阶的形式和数量、散水的坡度及尺寸;标注门窗代号、标高、室外的三道尺寸及内部尺寸;绘制指北针、剖面图的剖切符号、采光井上的顶板等。图中粗细实线要准确、尺寸要符合模数。二、地下室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任务确定平面形状及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墙体的材料及墙厚、门窗的位置及数量、采光井的位置和尺寸;标注门窗代号、地面标高、室外的三道尺寸及内部尺寸等。图中粗细实线要准确、尺寸要符合模数。 三、顶层(即二层)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任务确定平面形状及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墙体的材料及墙厚、门窗的位置及数量、雨罩的尺寸;标注门窗代号、楼面标高、室外的三道尺寸及内部尺寸等。图中粗细实线要准确、尺寸要符合模数。 四、屋顶平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顶层平面确定屋顶的形式、首尾定位轴线号、突出屋顶构件的位置、排水方式、雨水管的位置、分水线位置及排水的坡度等;标注尺寸、屋顶的结构标高等。 五、立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各层平面确定立面图的首尾定位轴线、门窗形式、外装修做法;根据屋顶平面确定立面图的檐口形式,如为有组织外排水,立面图就要绘制出雨水管的位置等;标注三道尺寸及标高。 六、剖面图的设计要点 根据在平面图中的剖切位置和剖视方向,确定剖面图的轴线及内容、各层的层高和剖面形式,总高要与立面图一致;剖面图的檐口形式与立面图的檐口形式要一致;标注三道尺寸及一道标高等。七、楼梯的设计要点 楼梯踏步数取决于层高和每个踏步的高度。踏步高150—175㎜、踏步宽250--300㎜。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18步(为防疲劳)且≥3步(为保安全)。 楼梯段的宽取决于人流的股数,人体宽一般为550㎜,故一般 的楼梯段宽≥1100㎜。休息平台的宽≥楼梯段的宽。栏杆扶手的高 一般≥900㎜,栏杆之间的净距≤110㎜。楼梯段的净高≥2200㎜, 休息平台的净高≥2000㎜。注意平面图中每层楼梯的画法。楼梯平 面图的剖切位置选择在本层地面与本层休息平台之间。楼梯平面图 中的上下箭头是以本层地面为起点标注的。 八、外墙详图的设计要点 选择一外墙从最复杂的位置剖切(一般为门窗洞口处)。内容要与各层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一致。檐口形式与屋顶平面图、立面图的檐口形式要一致。标注三道尺寸及一道标高等。外墙详图应绘制的内容有: 除了标注出定位轴线号、墙厚与定位轴线的关系、三道高度上的尺寸、标高和图例外,还应绘制出以下内容: (1)室内外地坪处的结点:室内外地面做法、踢脚、墙裙、勒脚、室内外窗台、室内外装修、散水、室内外台阶、坡道、防潮层等。 (2)楼层处的结点:楼面做法、踢脚、墙裙、室内外窗台、室内外装修、过梁、圈梁、窗帘盒(杆)、顶棚做法等。 (3)屋顶处的结点:屋面做法、室内外装修、过梁、圈梁、窗帘盒(杆)、顶棚做法、女儿墙、挑檐板等。

结构试验指导书2015

试验一静态应变测试工艺及静态应变仪的操作方法 一、试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方法及其粘贴技术; 2.熟悉静态应变仪的操作规程; 3.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测量的基本原理; 4.学会电阻应变仪的半桥测量接线方法。 二、试验设备及仪表 电桥 兆欧表 万用电表 粘结剂 电阻应变片 电烙铁及其它工具 导线若干 Bz-220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标准钢梁(等强度梁) 三、试验内容及原理 1.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1)、外观检查;用放大镜仔细检查应变片结构,检查丝栅有无短路、有无锈蚀斑痕、有无弯折;测试应变片的阻值,检查其阻值是否和提供的电阻应变片阻值相符; (2)、贴片前表面的处理:将欲贴应变片部位表面用砂纸打光,并将其表面打出与等强度梁轴线成450的细纹,然后用药棉沾丙酮将表面擦洗干净,细至药棉上无污迹为止; (3)、画线定位:在贴片处,根据测量方向定位画线(如图2); (4)、在粘贴应变片处滴一小滴502胶(注意应变片正反面),将应

变片贴在预定位置上,用一小块塑料布盖在应变片上,用手轻轻挤压应变片,将多余的胶水挤出(注意不要让胶水粘在手上); (5)、检查贴片质量:先观察应变片下是否有气泡、漏粘现象,检查引出线是否粘在试件上,再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的绝缘度,绝缘度要求大于100MΩ,若不符合要求,则用吹风机烘烤(注意温度不能超过600),若仍不能达到要求,则需要重新贴片; (6)、接线:先贴端子,将应变片的引线、导线分别焊在端子的对应接头上; (7)、在导线的一端进一步检查片子的绝缘度及阻值; (8)、防潮处理:用凡士林把应变片、端子封好; 2. 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原理 静态电阻应变仪的读数ε仪与各桥臂应变片的应变值εi有下列关系: ε仪=ε1-ε2-ε3+ε4 半桥接线与测量 如果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AB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BC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如图3;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精密无感绕线电阻组成,应变仪读出的数值为ε仪=ε1。 四、试验步骤 1. 按要求粘贴应变片(轴线上),测量等强度梁的厚度及各部分尺寸; 2. 按半桥接法接通桥路,预调应变仪,使所接测点读数为零,如果实在不能调零,则记下初始读数。 3. 加载试验:分级加载5N、10N、15N、20N、25N、30N共6级。逐级记取读数。 4. 重复上述步骤3次,取每级荷载下应变的平均值。并在每一次试验后记下残余应变值。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应用密码学实验指导书

《应用加密算法与认证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加密模式(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密码算法的分组链接模式。 2.掌握和理解ECB模式、CBC模式的结构和算法原理。 [实验内容] 1. 分析ECB模式和CBC模式的加密过程。 2. 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过程编程实现。 3. 输入明文:I do like this book 加密算法E:异或⊕,密钥为cryption; 移位,密钥为5 两种填充模式:(1)0 (2)密文挪用 初始化向量IV:goodluck 用两种模式进行加密,输出相应的密文。 [实验步骤] 1. 预习ECB模式和CBC模式加密模式的算法。 2. 写出算法流程,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过程编程实现。 3. 输入指定的明文、密钥或初始化向量,选择相应的填充模式,输出密文,验证结果。 4. 自己选择不同的输入,记录输出结果。 [问题讨论] 1. 总结两种加密模式的特点,错误扩散进行分析; 2. 分析实验中在编辑、编译、运行等各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二加密模式(二) [实验目的] 1.了解密码算法的分组链接模式。

2.掌握和理解CFB模式、OFB模式的结构和算法原理。 [实验内容] 1. 分析CFB模式和OFB模式的加密过程。 2. 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过程编程实现。 3. 输入明文:I do like this book 加密算法E:异或⊕,密钥为cryption; 移位,密钥为5 两种填充模式:(1)0 (2)密文挪用 初始化向量IV:goodluck 输出反馈位数n:8或16 用两种模式进行加密,输出相应的密文。 [实验步骤] 1. 预习CFB模式和OFB模式加密模式的算法。 2. 写出算法流程,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过程编程实现。 3. 输入指定的明文、密钥或初始化向量,选择相应的填充模式,输出密文,验证结果。 4. 自己选择不同的输入,记录输出结果。 [问题讨论] 1. 总结两种加密模式的特点,错误扩散进行分析; 2. 分析实验中在编辑、编译、运行等各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三素性检测 [实验目的] 1.公钥密码算法需要素数,任何合理规模的网络也需要许多这样的素数,了解如何对产生的随机数进行素性检测的方法。 2.掌握和理解Solovag-Strassen算法、Lehmann算法和Rabin-Miller素性检测算法的原理。 [实验内容]

建筑结构试验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

附件2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 先修课程:物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砼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总学时:44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综合性的,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必须的试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一般建筑结构试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结构试验概论 了解结构试验与结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关系及其在结构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结构试验的任务、目的和分类。 (1)结构试验的任务、目的和分类。 (2)各类试验的特点和应用的范围。 (3)结构试验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2.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与试验装置 掌握试验室与现场试验常用的各种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法,能在结构试验设计中选择和设计加载方案,重点掌握重力加载和液压加载方法。对于先进的电液伺服加载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伪静力、模拟地震振动台等试验方法中的应用作一般了解。对环境随机激振方法的概念作一般了解。 3.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掌握数据采集的意义和方法,了解与掌握试验量测设备的原理与使用方法,重点是非电量电测以及各种电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试验观测设计、仪表选择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对常用机械仪表作一般了解。具体如下: (1)结构试验测量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概念。刻度值(最小分度值)、量程(1.25~2.0倍最大测量值)、灵敏度、精度(≤5%,一般以满程相对误差表示)、线性度(以最大偏差与满程输出的百分比表示)、稳定性、重复性、频率响应(常以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表示)); (2)结构试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3)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种类; (4)电阻应变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哪些?

2017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贵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

目录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3) 实验二链表操作 (8) 实验三集合、稀疏矩阵和广义表 (19) 实验四栈和队列 (42) 实验五二叉树操作、图形或网状结构 (55) 实验六查找、排序 (88)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109)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的实现。 2、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建立、插入、删除等)的实现为重点。 3、掌握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要求 1、定义顺序表类型,输入一组整型数据,建立顺序表。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顺序表 struct List{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2、实现该线性表的删除。 3、实现该线性表的插入。 4、实现线性表中数据的显示。 5、实现线性表数据的定位和查找。 6、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算法。 7、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根据实验内容编程,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的运行程序。 2、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四、实验条件 运行Visual c++的微机一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程序进行调试,并将运行结果进行截图、对所得到的的结果分析。 六、实验总结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并将其写入实验报告中。

【附录----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struct List {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初始化线性表 bool InitList(List &L) { L.MaxSize=20;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for(int i=0;i<20&&L.list==NULL;i++) {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 if(L.list==NULL) { cout<<"无法分配内存空间,退出程序"<L.Size+1||pos<1) { cout<<"位置无效"<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密码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五邑大学本科生实验指导书 《密码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密码学基础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总学时:8 任课教师:高伟峰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密码学基础》是计算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密码算法,包括加密和解密、认证理论及算法、安全计算原理及算法,学会进行效率分析和安全性分析。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安全通信的基础,所以实验和理论一样都很重要,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多个密码算法的程序设计实现,更好地掌握密码算法设计的机理和方法,熟悉网络攻击和防范方法。同时,基于密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地位,并引导了解密码学领域及信息安全领域的新进展、新方向。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对本次实验的原理、内容、方案进行充分准备。 2.每次实验必须按要求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大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及算法原理、程序清单、结果分析、总结。 3.实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古典密码学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现简单的古典密码算法,理解密码学的相关概念如明文(plaintext )、密文(ciphertext )、加密密钥(encryption key)、解密密钥(decryption key )、加密算法(encryption algorithm)、解密算法(decryption algorithm)等。 二、实验内容 1)用C\C++语言实现仿射变换(Affine )加/解密算法;2)用C\C++语言实现统计26个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的程序;3)利用仿射变换加/解密程序对一段较长的英文文章进行加密,再利用统计软件对明文和密文中字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并作对比,观察有什么规律。 放射变换: 加密:()26mod ,b am m E c b a +== 解密:()()26mod 1 ,b c a c D m b a -==- 其中a, b 为密钥,25,0≤≤b a ,且gcd(a, 26)=1 实验要求:加/解密程序对任意满足条件的a 、b 都能够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 及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试验室 二O一五年九月

试验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2)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3)梁的中间500mm区段内无腹筋,在支座到加载点区段配有足够的箍筋,以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3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30T荷载传感器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支座到加载点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标出) (1)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1)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1、ε2为跨中受

拉主筋应变测点; (2)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千斤顶 压力传感器 分配梁 2 f 500 2000 图2正截面试验装置图 四、试验步骤 1.加载方法 (1)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10kN; (2)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3)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 2.测试内容 (1)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点依次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2)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和受拉主筋的应变值ε1和ε2,以及混凝土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εcr与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εcu; (3)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跨中挠度,并记录于表中;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并在裂缝旁边用铅笔绘出裂缝的延伸高度,在顶端划一水平线注明相应的荷载级别,试件破坏后,绘出裂缝分布图; (5)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6)绘制M-f变形曲线。 五、注意事项 务必明确这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对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在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特别是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