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第一章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在水温为20°C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

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生化需氧量代表了第一类有机物即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碳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2、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

成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CODcr表示,一般写为COD。(了解)优点:较精准的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的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所以COD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3、BOD5/COD的比值可以作为污水是否适宜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故把BOD5/COD的

比值称为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第二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1、氮的存在形式:含氮有机物,无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

危害:硝酸盐在缺氧酸性条件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伸胺R=NH作用,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物质

磷的存在形式:有机磷,无机磷

危害:加速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

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水体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或自净容量。

水体自净过程按机理分为三类:物理净化作用,化学进化作用,生物化学进化作用。3、、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的负荷

量,又称为水体纳污能力。

4、氧垂曲线:污水排水水体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

故称为氧垂曲线。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

势;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

即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

氧垂曲线方程的工程意义:(1)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的最大限量。(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位置以及到达时间,依次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5、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能完成一级处理要求。BOD一般可以去除30%左右。(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

三级处理: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磷和氮等可溶性无机物。

第三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1、格栅的处理对象:用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木屑、果皮、

蔬菜、塑料制品等,用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格栅的分类:

(1)按形状分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2)按栅条的净间距可分为

粗格栅(50~100mm ),保护入流设施用粗格栅 泵房

中格栅(10~40mm ),保护污水提升泵房选用中格栅

细格栅(3~10mm ),各种不同类型水处理设施不同管径的管道对于允许通过杂质大小要

求各异,根据水处理设施或管道不产生堵塞的原则进行格栅间距选择。(污水处理厂前端)

(3)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

★2、沉淀理论 根据悬浮物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分为四种类型:

(1)自由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时,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各自

独立的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干涉沉淀),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使颗粒的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

(3)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

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在聚合力作用下颗粒群结

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4)压缩,区域沉淀的继续,即形成压缩。颗粒之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

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3、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 表示

(m/s,m/h,32

/(.)m m h )。表面负荷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0u 。

q 的范围:初沉池1.5~3.032/(.)m m h ,二沉池生物膜法1.0~2.032/(.)m m h ,

活性污泥法1.0~1.532/(.)m m h 。

4、沉砂池(了解)

(1)平流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以及沉砂斗组成。具有截留无机颗

粒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

(2)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平流沉砂池沉砂中含有15%有机物仍需洗砂再外运的缺点。曝

气装置使池内水做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机会增加,把表面附着有

机物除去,旋流产生的离心力把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甩向外层并下沉,相对密度

较轻的有机物旋至中心部位被带走,使有机物含量低于10%。

(3)钟式沉砂池: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利用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带动转盘叶

片旋转,依靠向心力使重的砂沉入池底部。由吸砂泵通过排砂管装置将沉淀于池底的

沉砂吸排出池外,并使用机物随水流带走。

5、沉淀池:(作用要知道)

按沉淀池的用途和工艺布置不同,可粗略分为:

(1)初次沉淀池。设置在沉砂池之后,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可降低污水的

有机负荷。

(2)二次沉淀池。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

(3)污泥浓缩池。设在污泥处理段,用于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

按沉淀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实质是自然界水体自净的人工模

拟,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经过人工强化的模拟。

2、在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

物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2)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3)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

Mi;(4)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

3、(5分题)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

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活性污泥反应过程。结果得到

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增长。由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

及生物化学等反应过程组成。

(1)初期吸附去除

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污水与回流活性污泥接触后的较短时间内,由于物理吸附和生

物吸附的作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被大量去除,出现很高的BOD 去除率。

活性污泥在表面上富集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其外部覆盖着多糖类的粘质层,当其与

污水接触时,污水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这一现象叫做初期吸附去除作用。

(2)微生物的代谢

有机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微生物对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污

染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物为CO 2和H 2O ),合成代谢,内源代谢,最终去除水中有机

污染物。

4、表示及控制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的两项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

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的部

分的浓度。MLVSS= Ma+Me+Mi ,(其中,活性污泥起作用的是Ma )

5、沉降-浓缩性能两项指标

(1)污泥沉降比SV ,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

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2)污泥容积指数SVI 。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 静沉后每g

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 计。

1min m m /1g g /)

L SV L L SVI L MLSS L ==混合液()30静沉所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积(L )()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 6、每日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量:()W r W e X Q X Q Q X ?=+-

W Q —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污泥量,r X —剩余污泥浓度,

Q —污水流量,e X —排放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污泥龄c θ: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 )与每日排放污泥之比,称为污泥龄c θ,即活性污

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c W r

VX VX X Q X θ==? (d) 剩余污泥量:Xr 值是从二次沉淀池底部流出,回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浓度也同

此值。它是活性污泥特性和二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函数,可以通过下式求其近似值:

6max 10()r X SVI

= 7、BOD-污泥负荷s N ,所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 )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1d )

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

a S QS F N M XV

==, [kgBOD/(kgMLSS ·d)], 其中Q —污水流量3m /d ,a S — 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BOD 的浓度mg/L ,

V —曝气池容积3m ,X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浓度,mg/L 。

负荷值-容积负荷v N :单位曝气池容积(3

m ),在单位时间(1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

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a v QS N V =,kgBOD/(3m 曝气池·d ),v s N N X = 8、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二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也就是

说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是这两项活动的差值:r X aS bX ?=-,r a e S S S =-

X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净增殖量kg/d ,X —曝气池混合液含有的活性污泥量kg 。

r S —活性污泥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BOD )量,kg/d 。

a S —进入曝气池污水含有的有机污染物量,e S —经处理后水中残余的有机污染物量。

a —污泥产率,b-微生物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率

9、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需氧的组成是: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其本身在内源代谢

期的自身氧化。''

2r V O a QS bVX =+

2O —混合液需氧量,kg 2O /d ,Q —污水流量3m /d ,V —曝气池容积,3m , 'a —微生物氧化分解过程需氧率,'b —微生物内源代谢需氧率kg ,

r S —活性污泥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BOD )量,

V X —单位曝气池容积内的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量,kg/3m

10、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

(1) 劳-麦氏对污泥龄提出的新概念:单位重量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的平均停

留时间,易名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以c θ表示之

(2) 单位底物利用率:单位微生物的底物利用率为一常数,以q 表示,表达式为:

()u a

ds dt q X =,其中a X —单位微生物量,()u ds dt —微生物对有机底物的利用速度。 (3) 劳伦斯-麦卡蒂方程是以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c θ,单位底物利用率q ,作为基本参

数,并以第一第二方程式表达; 第一基本方程式:1d c

Yq K θ=-, 其中Y —微生物产率,q —单位有机物底物利用率,d K —衰减系数,1d - 第二基本方程式:()a u S KX S ds dt K S

=+ 其中S —微生物周围有机物浓度,mg/L ;

K —单位微生物量的最高底物利用速度即莫诺方程中的Vmax ;

S K —系数,其值等于q=1/2K 时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又称半速度系数;

a X —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即活性污泥浓度,mg/L ,g/3m 。

11、活性污泥法系统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特征:有机污染物沿池长浓度降低,前段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低,甚至不足,但池末溶解氧

含氧量很充足。

优点:对污水处理效果好,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进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

求高的污水。

缺点:①曝气池容积大,占地多,基建费用高②供氧速度难以与耗氧速度相吻合、适应③对

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差,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

(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点是污水沿曝气池的长度分散的

均衡的进入

优点:①有机污染物负荷以及需氧率得到均衡,缩小耗氧速度与充氧速度的差距

②污水分散注入,提高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③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沿池长逐步降低,出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较低,有利于提高二

沉池的固液分离效果。

(3) 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征:二沉池排出的污泥进入再生池内进行曝气,活性恢复后在进入曝气池与污水混合接触,

降解有机污染物,一般将曝气池的容积的1/4作为再生池。

优点:BOD 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由于回流污泥活性完全恢复,在曝气池内的反应迅速

而充分。

(4)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特征:将活性污泥对有机物降解的吸附于代谢两个过程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

优点:①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时间短,吸附池与曝气池容积之和小

②对于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问题: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的污水。

12、氧化沟

(1)工作原理与特征:

在构造方面的特征:①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②进水装置简单。

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聚凝作用,

将其分为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反硝化,取得脱氮效应。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较好的好氧稳定程度;②可考虑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省去回流装置;③BOD负荷低,

对水温水质水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龄高,污泥产率低。

(2)常用氧化沟:卡罗赛氧化沟,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奥巴勒型氧化沟系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3、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SBR工艺)

特征:①不用设置调节池;②SVI值低,不发生污泥膨胀;③通过对运行方式调节,能脱氮除磷;④应用自控仪表,实现全自动化;⑤运行管理得当,水质优于连续式;⑥采用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的反应器-间歇曝气曝气池,系统组成简单。工作原理: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闲置)五个工序在同一个曝气池内进行、实施,有机污染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连续式推流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是随着

空间降解)。

14、AB法污水处理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主要特征:①全系统分为预处理段,A段,B段等3段,不设初沉池;②A段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B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③A、B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

系统,两端完全分开,每段有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A段:负荷高,产泥率高,主要依靠微生物吸附作用,对负荷、温度、pH值以及毒性有一定适应能力

B段:以生物降解为主,冲击负荷不影响,污泥龄长,曝气池容积可以减小40%,以A段为首要条件。

15、提高dC

dt

的方法:(1)提高

La

K值,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

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2)提高

s

C值,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

16、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

(1)动力效率Ep;(2)氧的利用率E A; (3)氧的转移效率E L。

17、曝气池的长度L和宽度B之间保持的关系:L>=(5~10)B;

当空气扩散装置安设在廊道底部的一侧时,池宽与池深的关系:B=(1~2)H

18、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城市污水一般使用同步陪驯法)

(1)异步陪驯法:先培养后驯化

(2)同步陪驯法: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3)接种法,利用其他取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进行适当培驯。

19、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项目:

(1)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总的和溶解性的BOD、COD,进出水总的和挥发性的SS,进出水的有毒物质;

(2)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污泥沉降比SV%,MLSS,MLVSS,SVI,溶解氧,微生物观察等

(3)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氮、磷、pH、水温等。

20、活性污泥法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1)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的,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

污泥膨胀。

(2)污泥解体,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3)污泥腐化,二沉池中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腐化变黑,产生恶臭。

(4)污泥上浮,不是由于腐败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5)泡沫问题,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

第五章污水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1、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①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②生物食物链长③能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④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②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③能够处理低浓度废水④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2、生物滤池

(1)概念: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

(2)类型: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

3、生物转盘

原理:生物转盘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以及驱动装置所组成。传动装置驱动转盘以较低的线速度在反应槽内转动,转盘交替的和空气与污水接触一段时间后,转盘上附着一层栖息着大量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种属逐渐稳定,新陈代谢功能也逐步发挥出来,达到稳定的程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膜所吸附降解。转盘转动离开污水与空气接触,生物膜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使溶解氧含量达到一定浓度,甚至饱和。

特征:①微生物浓度高;②生物相分级,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非常有利;③污泥龄长,有硝化反硝化功能;④耐冲击负荷;⑤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⑥不需要曝气,污泥也无需回流,节能;⑦不存在产生污泥膨胀的麻烦,便于维护管理;⑧不产生池蝇,不出现泡沫产生噪音,不存在二次污染现象;⑨是完全混合型的。

缺点:受气候影响较大,顶部需要覆盖,有时需要保暖;

所需的场地面积一般较大,建设投资较高

4、生物接触氧化

概念: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也可以说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

特征:

(1)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采用填料,并曝气在池中形成液固气三相共存体系,适合于微生物存活繁殖;②生物膜上微生物丰富,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丝状菌大量生长不但无污泥膨胀之虞反而有利形成密集的生物网,有利于微生物的氧化降解作用;③与生物滤池相比,进行曝气,有利于保持微生物活性,提高氧的利用率,微生物量大大提高;(2)运行方面的特征:①耐水力水质冲击负荷,可间歇运行;②操作简便,易维护,不产生污泥膨胀,不产生滤蝇;③污泥产量少,易沉淀,无需污泥回流

(3)功能方面的特征:具有多种净化功能,不但可用于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要去除对象的污水二级处理,还可用于脱氮工艺,还可用于三级深度处理和自来水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

5、对填料的要求:

(1)、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

(2)、应当有一定的生物膜附着性,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度、亲水性等要求;

(3)、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

(4)、货源充足、价格便宜,便于安装

6、生物流化床

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加强微生物群体降解有机物的功能,提高生物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效率,其关键的技术条件是(1)提高处理设备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2)强化传质作用,加速有机物从污水中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过程。

对第一项条件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扩大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表面积,提高生物膜量,同时提高对污水的的充氧能力。

对第二项条件采取的技术措施,强化生物膜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加快污水与生物膜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六章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1、菌藻共生体系是稳定塘内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则是辅助

性的,它们的活动从不同的途径强化了污水的进化过程。

2、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1)稀释作用;(2)沉淀和絮凝作用;(3)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4)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5)浮游生物作用;(6)水生维管束植物作用。

3、好氧塘、厌氧塘、兼性塘的差异(因水的深度,阳光照射而异)

好氧塘:(1)定义:全塘皆为好氧区;为使阳光能达到塘底,好氧塘的深度较浅。(2)应用:好氧塘多应用于串联在其他稳定塘后做进一步处理,不用于单独处理。

兼性塘:(1)定义:兼性塘的上层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而含有较多溶解氧,为好氧区;中层则溶解氧逐渐减少,为过渡区或兼性区;塘水的下层则为厌氧层;塘的最底层则为厌氧污泥层。(2)应用:如果兼性塘作为第一级,则要求一定的预处理措施(与厌氧塘相同);兼性塘要求BOD:N:P=100:5:1

厌氧塘:(1)定义:有机负荷高,整个塘无好氧区;(2)应用:常置于塘系统的首端,以承担较高的BOD 负荷。

4、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涵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工艺类型: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替流湿地处理系统

第七章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1、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与硝化

含氮化合物在水中的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氨化反应,即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硝化反应,是指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

硝化过程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继之,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2)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

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过程。

2、硝化反应的条件与各项指标

(1)好氧状态:DO≥2mg/L;

(2)消耗废水中的碱度:废水中应有足够的碱度,以维持PH值不变。

(3)污泥龄θC≥(10-15)d。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殖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

(4)BOD5≤20mg/L。

(5)适宜温度是20~30°C。

3、反硝化反应的条件(即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1)溶解氧:DO<0.5mg/L。反硝硝化菌以在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

(2)碳源:BOD5/TN≥3-5,否则需另投加有机碳源,目前反硝化投加有机碳源一般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

(3)在缺氧-好氧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4、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法脱氮工艺)

目前,A/O 工艺是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生物脱氮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系统之首。

1)A/O法的流程:硝化反应器内的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 X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 X-—N还原成N2,不需外加碳源。

2)A/O法的特征:(1)设内循环系统,向前置的反硝化池回流硝化液。(2)反硝化池还原1gNO X—-N产生碱度,可补偿硝化池中氧化1gNH3—N所需碱度的一半,所以对含N浓度不高的废水,不必另行投碱调PH值。(3)反硝化池残留的有机物可在好氧硝化池中进一步去除。

5、生物除磷原理

1)聚磷菌:该菌在好氧环境中竞争能力很差,然而它却能在细胞内贮存聚β羟基丁酸(PHB)和聚磷酸菌(Ploy-P)。

2)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中,它可成为优势菌种,吸收低分子的有机酸,并将贮存于细胞中的聚合磷酸盐中的磷水解释放出来。

3)聚磷酸菌在其后的好氧池中,它将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能从污水中变本加厉地过量地摄取磷,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细胞合成所需磷量,降磷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贮藏在菌体内而形成高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出。所以除磷效果较好。

6、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原理

在首段厌氧池进行磷的释放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浓度下降,但NH3-N浓度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 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因此BOD5浓度继续下降,NO3--N浓度大幅度下降,但磷的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其浓度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NO3--N浓度显著增加,而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率下降。

第八章污泥的处理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111

2222100100V W P C V W P C -===-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2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例题: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到95%时,求污泥体积

12111210010097.51/210010095

P V V V V P --===--(体积减小一半) 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颗粒间的间隙水,约占总水分的70%;毛细水,即颗粒

间毛细管内的水,约占20%;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约占10%。 降低含水率的方法有:

浓缩法:用于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因空隙水所占比例最大,固浓缩是减容的主要方法;

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主要脱除毛细水;

干燥与焚烧法:主要脱除吸附水和内部水。

3、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叫做固体通量,kg/(3m /h )。当浓缩

池运行正常时,池中固体量处于动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进入浓缩池的固体重量,等于排出

浓缩池的固体重量(上清液所含固体重量忽略不计)。

4、厌氧消化理论,1979年,伯力特等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种群,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

段理论,是当前较为公认的理论模式。 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

氨基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氢、二氧化碳和乙酸。由

乙酸形成的CH 4约占总量的2/3,由CO 2还原形成的CH 4约占总量的1/3. 第三阶段,菌种是产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5、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温度因素,甲烷菌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两类,中温甲烷菌(30~36°C ),高温甲

烷菌(50~53°C ),两区之间的温度,反应速度反而减退。

(2)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其中,消化池的投配率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

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3)搅拌和混合

(4)营养与C/N 比

(5)氮的守恒与转化

(6)有毒物质,其中有毒性作用的阴离子是2S -,消化液中过多的H 2S 降低CH 4产率

(7)酸碱度和pH 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6、两级厌氧消化:是根据消化过程沼气产生的规律进行设计,目的是节省污泥加温与搅拌

所需的能量。

7、化学调理法是在污泥中加入混凝剂,助凝剂等化学药剂,使污泥颗粒絮凝,比阻降低,

改善脱水性能。

8、污泥机械脱水方法:真空吸滤法,压滤法和离心法等。

第九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有:

(1)平均日流量(3/m d ),一般用于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公称规模。

(2)设计最大流量(3/,/m h L s )除曝气池外个处理构筑物与厂内连接管渠的设计采用。

2、污水厂的设计步骤可分为:设计前期工作,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

第十二章 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1、用化学法去除废水中的酸或碱,使其pH 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叫做中和

2、中和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含酸或含碱废水所含酸类或碱类的性质,浓度,水量以及变化规律

(2)首先应寻找能就地取材的酸性或碱性材料,并尽可能加以应用。

(3)本地区中和药剂和滤料的供应情况。

(4)接纳废水水体性质,城市下水道能容纳废水的条件,后续处理对pH 的要求等。

3、化学沉淀法,向工业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和其中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

成难溶盐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叫做化学沉淀法。

4、lg[]n M x npH +=-(知道如下大概情况)

此式为一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n ,由此可知,对于同一价数的金属氢氧化物,它们

的斜率相等为平行线,对于价数不同的金属氢氧化物,价数越高,直线越陡,表明n M +离

子浓度随pH 值变化差异比价数低的要大。

5、硫化物共沉法,处理低浓度含汞废水时,由于生成的硫化汞颗粒很小,沉淀物分离困难,

为了提高除汞效果,常投加适量的凝聚剂(如硫酸亚铁)进行共沉,这种方法称硫化物共

沉法

6、碱性氯化法

概念:碱性氯化法是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次氯酸,漂白粉,液氯等氯系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

的方法。

工艺类型:(1)局部氧化法,氰化物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氰酸盐(毒性低,仅为氰的千分

之一)的过程,常称为局部氧化法。(2)完全氧化法,继局部氧化法之后,再将生成的氰酸

根CNO -

进一步氧化生成2N 和2CO ,消除氰酸盐对环境的污染。

7、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

①强氧化剂②在水中溶解度低③在空气中会自行分解,在水中的分解速度随pH 值提高的而

加快,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分解速度快,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速度比较慢。④有毒性和腐蚀性

8、臭氧接触反应设备

影响因素:臭氧投加进入水中后,水为吸收剂,臭氧为吸收质,在气液两相间进行传质,同

时臭氧与水中的杂质进行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吸收,不仅和相间的传质速度有关,还和化学

反应速度有关。

臭氧接触反应设备,根据臭氧化空气与水接触的方式可分为:(1)气泡式臭氧接触反应器,

适用于受化学反应控制的气-液接触反应设备;(2)水磨式臭氧接触反应器,适用于受传质

控制的反应(3)水滴式臭氧接触反应器,适用于受传质控制的反应。

9、臭氧氧化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氧化能力强,对除臭、脱色、杀菌、去除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显著效果②处

理后废水中的臭氧易分解,不产生二次污染③制备臭氧用的空气和电不必贮存和运输,操作

管理较方便④处理过程中一般不产生污泥

(2)缺点:造价高,处理成本高。

10、电解法过程中,随着23.Fe O FeO 的生成,使铁阳极板表面生成一层不溶性钝化膜,这

种钝化膜具有吸附能力,往往使阳极表面粘附着一层棕褐色吸附物,会影响处理效果。消除

方法:(1)定期用钢丝刷清洗极板,(2)定期将阴阳极交换使用;(3)投加食盐电解质。

第十三章 工业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处理

1、气浮法 概念: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

水中密度接近于水中固体或液体污染物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

下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 效果:气浮法去除疏水性物质效果好,去除亲水性物质时需要添加剂 气浮法的添加剂:(1)投加表面活性剂维持泡沫稳定(2)投加混凝剂脱稳(3)投加浮选剂

改变颗粒表面活性。 按照气泡产生的方式分类:电解气浮法,散气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包括溶气真空气浮,加

压溶气气浮) 加压溶气气浮: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再使压力降至常压,把溶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

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该工艺由空气饱和设备,空气释放设备和气浮池等组

成。简图如下:

2、气固比:溶解空气量A 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 的比值A/S 称为气固比。

A a S ==经减压释放的溶解空气总量原水带入的悬浮固体总量

3、吸附

(1)吸附去除的对象:许多工业废水含有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及很难或根本不能用常规的

生物法去除的有机物

(2)吸附能力的大小以吸附量表示q (g/g ),单位重量的吸附剂g 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

g

(3)吸附等温式:①朗谬尔公式,②BET 公式③费兰德利经验公式

(4)吸附量是选择吸附剂和设计吸附设备的重要数据,吸附量的大小,决定吸附剂再生周

期的长短,吸附量越大,再生周期越长,从而再生机的用量及再生费用就越小。(5)吸附速度决定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颗粒外部扩散阶段(膜扩散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颗粒内部扩散阶段,第三阶段是吸附反应阶段。吸附速度与上述三个阶段进行的快慢有关,一般情况下,吸附速度主要由液膜扩散速度和颗粒内部扩散速度来控制。

4、穿透曲线(如图)以通水时间t(或出水量Q)为横

坐标,以出水中吸附质

5、再生,所谓再生,就是在吸附剂本身结构下不发生

或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的

物质,从吸附剂的细孔中除去,以达到能够重复利

用的目的。

6、活性炭吸附法的优点:(1)处理程度高(2)应用范

围广(3)适应性强(4)粒状炭可以重复利用,

被吸附的有机物在再生过程中被烧掉,不产生污泥。(5)可回收有用物质。(6)设备紧凑,管理方便。

第十四章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1、厌氧生物处理法与好氧生物处理法相较具有下列优点

(1)有机物负荷高(2)污泥产量低(3)耗能低

(4)营养物需要量少(5)应用范围广(6)对水温的适应性范围较广

缺点:(1)设备启动时间长,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

(2)处理后出水水质差,往往需要进一步好氧处理(3)厌氧生物对环境敏感

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构造:①进水配水系统,②反应器,③三相分离器,功能是将气体(沼气)、固体(污泥)和液体(废水等)三相进行分离。其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处理效果④气室,收集沼气,送往沼气柜⑤处理水排出系统,功能是均匀配水

特点:①污泥床内生物量多②容积负荷高③设备简单运行方便,无需设初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不需充填填料,也不需在反应区内设搅拌装置,

3、颗粒污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中的污泥形态发生变化,由絮状污泥变为密实、边缘圆滑

的颗粒。

作用:是在污泥床内维持很高的污泥浓度。

形成的假说:①lettinga的晶核假说;②电中和作用;③胞外多聚物架桥作用。

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随着颗粒污泥的逐渐形成,有机负荷可以

逐步提高。

4、两相厌氧法特点:

①能够向产酸菌、乙酸菌、产甲烷菌分别提供各自最佳的生长繁殖条件,在各个反应器内能

够得到最高的反应速度和最佳的运行效果

②进水负荷有大幅度变动时,酸化反应器存在一定缓冲作用,对后续反应器影响能够缓解,

因此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

③负荷率高,反应器容积小,酸化反应器反应进程快,水力停留时间短,COD浓度可去除20%~25%左右,大大减轻产甲烷反应器的负荷。

排水工程(下)考试复习资料全解

1. 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 化学需氧量COD 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 3. 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4. 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 5. 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 6. 自由沉降当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底过程。 7. 成层沉降又称区域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8. 沉淀池表面负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9. 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 q=Q/A 10.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及去除率分析 (1)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做等速流动,水平流速为v,从入到出口的流动时间为t(2)在流入区,颗粒沿截面AB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平流速v(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 去除率η=u/q,仅决定于表面负荷q及颗粒沉速u,而与沉淀时间无关。 11.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平流沉砂池主要缺点是沉砂池中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故需配洗砂机,把排砂经清洗后,有机物含量低于10%,称为清洁砂,再外运,曝气沉砂池可克服这一缺点。 12. 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平流式沉淀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 13. 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14. 沉砂池的作用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15. 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普通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中心传动排泥。进水管设穿孔挡板,变速水流,中心流速最大,沉下的颗粒也是中心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出水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16. 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周边进水,中心出水。流入槽采用环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等宽,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高于普通辐流式2倍,流水槽,可用锯齿堰出水。 17. 竖流沉淀池的特点竖流沉淀池可用圆形或正方形,沉淀区呈圆柱形,污泥斗呈截头倒锥体。污水从中心管自上而下,经反射板折向上流,沉淀水用设在池周的锯齿溢流堰,溢入出水槽。水流速度向上。 18. 浅层沉降原理池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v,颗粒沉速为u,理想状态下L/H=v/u,可见L与v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除去的悬浮颗粒也越小。 19. 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20. 活性污泥的定义及组成定义: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黄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就是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物的残留物(3)由原污水夹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4)由污水夹入的无机物质 21.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1)适应期。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后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2)对数增长期。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增值速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减速增殖期。微生物大量繁殖,营养物质被大量耗用,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度慢,几乎与细胞衰亡速度相等,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趋于稳定。本期末端,由于微生物增殖数抵不上衰亡数时,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内源呼吸期。营养物质继续下降,开始利用体内物质进行内源代谢。多数细菌进行自身代谢二逐步死亡,只有少数细胞继续裂殖,活菌体数大为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综述,决定微生物活体数量和增殖曲线上升、下降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多寡。 22. 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当曝气池内有机营养物质降到一定程度,细菌增殖速度低下或停止,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速增殖期后段,运动性能微弱,动能很低,不能与范德华力相抗衡,并且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菌体相互碰撞,相互结合,形成菌胶团,同时也吸附了微小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 23. 混合液浓度MLSS和MLVSS M L S 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 l s s=m a+m e+m i 24. 污泥沉降比 SV,污泥指数 SVI

排水工程上册考试题库

排水工程上册题库 一、选择题 1. 雨水管300mn管径(钢筋混凝土管)的最小设计坡度是(C )。 A 、0.001 B 、 0.002 C、 0.003 D 、0.004 2. 倒虹管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 B ) m/s。 A、0.8 B 、0.9 C 、1.0 D 、1.2 3.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 C )。 A、直排式合流制 B 、不完全分流制 C完全分流制 D 、截流式合流制 4. 生活污水设计总变化系数K Z表示(D)。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B、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最高时的污水量比值 D、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5. 排水管道跌水水头大于( C )时,应设跌水井。 A、 0.5m B 、 1.0m C、 2.0m D 、 4.0m 6. 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 C )。 A、检查井 B、跌水井 C、水封井 D、事故排放口 7. 地下污水管线布置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小管让大管 B. 刚性结构管让柔性结构管 D. 设计管线让已建管线 C. 有压管让无压管

8、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 C ), 雨水口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连超过( C )。 A、 15m 4 个 B 、20m 4 个 C、 25m 3 个 D 、30m 5 个 9. 某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穿越河道的倒虹管时,采用了下列设计数据,其 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C )。 A、倒虹管的管径为400mm B、倒虹管内流速为1.2m/s C倒虹管的管底距规划河底的垂直距离为0.5m D倒虹管的工作管线为两条 10. 各种不同直径的室外排水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应采取( D )连接方式。 A、水面平接 B、管顶平接 C、管底平接 D A或B 1 1 .排水管道充满度是指( A )。 A、管道内的水深与管径的比值 B、管道直径与水量的比值 C管内水量与管道坡度之比 D 、管道外径与水深之比 12. 污水量的时变化系数是指( A )。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B、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13. 以下关于排水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通常情况下选择排水体制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保护要

201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试题库:第8章 分区给水系统

第8章分区给水系统 一、单项选择 1、在给水区面积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距离输水时,可考虑分区供水。分区供水可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b、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c、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d、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答案:a 2、( )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a、区域给水 b、地区给水 c、分区给水 d、地区分段给水 答案:c 3、分区给水中的并联分区的优点不包括( )。 a、各区用水由同一泵站供水,管理方便 b、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简单 c、设计条件易与实际情况一致 d、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 答案:d 4、分区形式须考虑城市地形和城市发展的因素,当城市狭长发展,地形高差较大,可采用( ),因增加的输水管长度不多,高、低两区的泵站又可以集中管理。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b 5、城市垂直于地形等高线方向延伸时,( )更为适宜。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6、大城市的管网往往由于城市面积大,管线延伸很长,即使地形平坦,也因管网水头损失过大,而须在管网中途设置( ),形成分区给水系统。 a、水泵房 b、高位水箱 c、贮水池 d、加压泵站 答案:d 7、水厂远离高区时,采用( )较好,以免到高区的输水管过长,增加造价。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8、城市居住小区和工矿企业应根据水源。地形和用户水压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区给水形式。如高、多层建筑混合居住小区则应采用( )的给水系统供水。 a、水泵 b、水箱 c、分区 d、分设高、低压区 答案:d 9、水泵加压输水和配水,其管道系统经适当分区可减少供水能量费用。这是通过提高供水能量利用率,即减少()实现的。 a、有效利用的能量 b、消耗的能量 c、未被利用的能量 d、供水总能量 答案:c 10、配水管网分区,应根据用水区地形和水源位置,而采取串联还是并联形式,主要考虑()。 a、避免高区输水管过长 b、便于水源向管网配水 c、便于设置调节构筑物 d、便于设置分区泵站 答案:a 11、配水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应考虑()。 a、节约能量最大的方案 b、节约的能量等于增加的投资方案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Word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 D )。 (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 (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 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应取( B )。 (A)75-85% (B)50-75% (C)75-90% (D)25-50% 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 A )。 (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设计流量 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 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 5、在进行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 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 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C) (A) 吸湿水 (B) 薄膜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 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下列哪种作物?(B) (A) 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 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A) (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筑库取水 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 (A)明沟排水 (B) 暗管排水 (C) 竖井排水 (D) 鼠道排水 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 (A)泥沙淤积 (B)冲刷渠床 (C)与设计相同 (D)水深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六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六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BCDF)。 (A) 灌溉面积 (B) 灌水定额 (C) 灌水次数 (D) 灌水日期 (E) 作物种植比例 (F) 灌溉定额 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AE)。 (A) 毛流量 (B) 损失流量 (C) 净流量 (D) 加大流量 (E) 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 (F)最小流量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A) 气象条件 (B) 土壤条件 (C) 灌溉措施 (D) 耕作措施 (E) 作物生育阶段 (F) 排水措施 4、灌区渠系建筑物中,下面那些是交叉建筑物(BCDE)。 (A) 分水闸 (B) 渡槽 (C) 桥梁 (D) 倒虹吸 (E) 涵洞 (F) 跌水 5、目前常用的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有(ABC)。 (A)田间灌水有效利用率 (B)田间灌溉水储存率 (C)田间灌水均匀度 (D)渠系水利用系数 (E)需水模数 (F)灌水方法 6、在对排水沟进行设计时,主要的设计参数包括(ACD) (A) 底坡(B)日常排水流量(C)糙率 (D)边坡系数(E)水深(F)沟深 7、灌水率常用的单位有(BE) (A) m3/s (B) m3/s.100hm2(C)m2/s/km2 (D) m3/公顷(E) m3/s.104亩(F) mm/d 8、引起渠道护面冻胀破坏的主要客观原因是(BCD)

排水工程试题

XXXXXXXXXX 学院试卷(2011 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排水工程》下册 命题教师: 适用班级:给水排水专业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B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0=20分) 1.写出下列字符含义 BOD ;A 2/O ; MLSS 。 2.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是 。 3.一般来说,微生物群体处在 的活性污泥,其SVI 值较低。 4.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动力效率、氧的转移效率、 。 5.常见的氧化沟系统有: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 、 、 。 6.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的溶解氧一般不低于 mg/L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 mg/L 之间。 7.污泥的运输方法有 、 、 。 8. 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主要因素: 、 、 及温度。 法污水处理工艺,A 段的作用是吸附,B 段的作用是 。 10.含水率为99%的污泥浓缩成含水率为96%,污泥体积减少了 。

11. 氟利昂-253,其最低极限浓度值为100mg/L,但BOD20/COD=0,说明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16分) 1.下列不属于水中固体物质是。 A.有机物 B.胶体 C.溶解物 D.沉淀物 2.关于水体自净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水体自净作用包括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B.氧化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净化的主要作用 C.湖泊、水库等静水体扩散稀释的主要方式是弥散 D.当L计算≥L全混时,α=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类型 B.初沉池中的沉淀属于压缩 C.区域沉淀发生时的悬浮物浓度为50~500mg/L D.初沉池去除的是密度比水大的无机物,沉砂池去除的是污水中的悬浮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D的测定不受水体限制 B.曝气沉砂池中的曝气设备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等作用 C.生活污水中的COD>BOD5,BOD5≥TOC D.生物法主要用于深度处理 5.关于污泥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价于MLVSS同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的比值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相当于微生物的合成反映与每日排出系统的活性污泥量的差值比上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与微生物内源代谢反应的自身氧化率的乘积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兼性稳定塘是城市污水处理最常用的一种稳定塘,它是由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协同完成对

《排水工程》下册全新复习资料

填空要点 1.氮的存在形式:含氮有机物,无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 2.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1)物理: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泡沫(2)生物:大肠菌群数,病毒,细菌总数 3.有机物指标: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理论需氧量(ThOD) 4.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两阶段:碳氧化阶段,硝化阶段 5.水体自净过程:(1)物理净化作用:稀释,混合,沉淀,挥发(2)化学净化作用: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吸附凝聚(3)生物化学净化作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原因) 6.悬浮物的去除:混凝,沉淀,过滤 7.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处理 8.生物处理:脱氮技术,除磷技术(氮以氮气排除,磷以污泥凝聚物排出) 9.格栅(1)按形状分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2)按栅条的净间距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3)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 10、沉砂池(1)平流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以及沉砂斗组成。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2)曝气沉砂池(3)钟式沉砂池 11、沉淀池 按沉淀池的用途和工艺布置不同可分为:(1)初次沉淀池。设置在沉砂池之后,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可降低污水的有机负荷。(2)二次沉淀池。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3)污泥浓缩池。用于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 按沉淀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12.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是原生动物。 13.一般来说,微生物群体处在静止期的活性污泥,其SVI值较低。 14.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动力效率、氧的转移效率、氧的利用效率。 15.常见的氧化沟系统有: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卡罗赛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奥巴勒型氧化沟系统。 16.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的溶解氧一般不低于 2 mg/L;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 mg/L之间。 17.污泥的运输方法有管道、船舶、卡车。 18. 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主要因素:营养物质、溶解氧浓度、 pH值及温度。 19.AB法污水处理工艺,A段的作用是吸附,B段的作用是净化。 10.活性污泥增长过程: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衰亡期 11.同步脱氮除磷技术基本工艺:(1)巴殿甫脱氮除磷工艺(2)A-A-0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亦称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法)(3)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1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颗粒间的间隙水,约占总水分的70%;毛细水,即颗粒间毛细管内的水,约占20%;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约占10%。 降低含水率的方法有:浓缩法:用于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因空隙水所占比例最大,固浓缩是减容的主要方法;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主要脱除毛细水;干燥与焚烧法:主要脱除吸附水和内部水。 名次解释 1.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水体当中的溶解氧逐步被耗去,到达临界点又逐步回升的过程。 2.污泥解体:污泥混入有毒物质,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 3.生物膜法: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4.稳定塘: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5.生物除磷: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将活性污泥交替在厌氧和好氧状态下运行,能使过量积聚磷酸盐的积磷菌占优势生长,使活性污泥含磷量比普通活性污泥高。污泥中积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地摄取磷。经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其结果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可去除污水中更多的磷。 6.污泥龄: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长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7.水体自净: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自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8.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负荷量。 9.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

排水工程(上册)课后答案及例题

第二章习题 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8.2m 3/t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 24×3600 =160×9.5×585×1.824×3600 =18.525L/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 2 3600 =860×60%×25×3.0+860×40%×35×2.58×3600 +860×60%×30%×40+860×40%×85%×60 3600 =2.39+6.59=8.98L/s Q 3 =m·M·k z T×3600 =258×8.2×1.8×103 3600×24 =44.08 L/s Q=Q 1 +Q 2 +Q 3 =18.525+8.98+44.08=72.59 L/s 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 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图上。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排水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第一章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 C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 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生化需氧量代表了第一类有机物即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碳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2、化学需氧量COD :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 成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CODcr表示,一般写为COD。 (了解)优点:较精准的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的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 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所以的误差。 3、BOD5/COD的比值可以作为污水是否适宜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称 为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第二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1、氮的存在形式:含氮有机物,无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危害:硝酸盐在 缺氧酸性条件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伸胺 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物质磷的存在形式:有机磷,无机磷 危害:加速水体富营养化 COD值存在一定 故把BOD 5/COD的 R=NH作用,形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 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水体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或自净容量。 水体自净过程按机理分为三类:物理净化作用,化学进化作用,生物化学进化作用。 3、、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的负荷 量,又称为水体纳污能力。 4、氧垂曲线:污水排水水体后, 故 称为氧垂曲线。 DO 曲线呈悬索状下垂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 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 即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电盘世卜科可If Bi:M7 (中901^ ? DO的奁兌 氧垂曲线方程的工程意义:(1 )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 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的最大限量。(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位置以及到达时间,依次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5、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能完成一级处理 要求。BOD 一般可以去除30%左右。(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

《排水工程》下册考试题

一、单选题(1-7小题每题2分,8-11小题每题4分,共30分) 1.关于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A.有机污染物在池内分配的均匀性,缩小供氧和需氧量的矛盾 B.供气的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C.系统的耐冲击能力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D.曝气池混合液中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 E.可提高二沉池固液分离效果 2.一座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水流量Q=1200m3/d,曝气池进水BOD 5为S =210mg/L, 出水BOD 5 =10mg/L,曝气池中MLSS=3.6g/L,MLVSS=2.7g/L,污泥产率为0.48,污泥衰减系数Kd=0.06d-1,曝气池的污泥龄,则该曝气池的容积V为(c)m3 A.2150 B.1823 C.1641 D.1550 3.设计一曝气池,污水流量为10000 m3/d,曝气池出水BOD 5=20mg/L,进水BOD 5 为S 0=250mg/L,曝气池的容积V=2500 m3, MLSS=4200mg/L,f=0.75,X R =12g/L, Y=0.5,Kd=0.06,则该曝气池每日剩余污泥量的排放量为(c)kg/d A.615.3 B.558.6 C.677.5 D.745.9 4.一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MLSS=3500mg/L,MLVSS=2500mg/L,SV=35%,则该系统 的污泥回流比R为(c),(其中二沉池回流污泥浓度按式X r =计算,其中r 取1.2) A.36.8% B.25.8% C.41.2% D.50.4% 二、专业术语填空(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1.单位质量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降解有机物(以BOD表示)的量称之为(),用Nrs,Nrv表示() 容积的百分比,()%表示 三、工艺简述题(每小题4分,9选6,共24分) 1.A2/O工艺 2.生物接触氧化 3.UASB工艺 四、问答题(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请从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处理水质、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与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 2.请对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为10万吨/天)进行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并画出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并简要评论你所设计的整套工艺有什么特点。 (注:每种处理单元必须确定具体的工艺类型,要求脱氮除磷,污泥要进行处理)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答:城市污水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就组成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至室外居住小区污水管道中去。 2) 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面下的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统称为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一般以重力流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这时就需要设置泵站。 4) 污水厂。供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称污水处理厂。 5) 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称出水口,它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用于收集各生产设备排除的工业废水,并将其排送至车间外部的厂区管道系统中去。 2) 厂区管道系统。敷设在工厂内,用以收集并输送各车间排出的工业废水的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 废水处理站。是回收和处理废水与污泥的场所。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是收集工业、公共或大型建筑的屋面雨水,并将其排入室外的雨水管渠系统中去。 2) 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 3)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 4) 排洪沟。 5) 出水口。 4.排水系统布置的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1、正交式: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

排水工程考试题

排水工程考试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 ,明渠m= 。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2 。 [第三章第2节]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第二章第四节) 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 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 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第1章第1节 (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当Q<5L/S 时,Kz=();Q>1000 , Kz=()——第2章第2节 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第二章第4节P39-40) 7、水面平接是使( 上游管段终端 )与( 下游管段起端 )在指定的( 设计充满度 )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 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 300 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 200 mm ),最小坡度为().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 ,截流式分布 ,平行式分 布 ,分区式分布 ,分散式分布, 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第一章第1节) 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10 )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 5 )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二、名词解释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复习题

一、选择题 楔形橡胶圈接口为承插式柔性接口(其他形式橡胶圈接口:角唇形、圆形、螺栓压盖形、中缺形。) 承插式刚性接口:麻及其填塞、橡胶圈及其填塞、石棉水泥接口、膨胀水泥砂浆接口、铅接口。 承插式铸铁管刚性接口常用填料为麻—石棉水泥、橡胶圈—石棉水泥、麻—膨胀水泥砂浆、麻—铅等几种。压绳下管法(后蹬施力下管法)适用于直径为400~800mm的管道。 木架下管法适用于900mm以内,长3m一下的管子。 水泵底座与基础之间应加垫铁,每组垫铁控制在三块以内,且把最厚的放在下面,把最薄的放在中间。水泵基础平面尺寸的长和宽应比水泵底座相应尺寸加大100~150mm。 建筑物排出管道与室外采用管顶平接,其水流转角不小于90°,若采用排出管跌水连接且跌落差大于0.3m,其水流转角不受限制。 管道冷煨弯是指在常温下进行钢管弯曲加工的方法,适用于管径不大于150mm的管道。 铅接口灌铅的管口必须干燥。 阀门等给水附件井的井底距承口或法兰盘的下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阀门等给水附件井的井壁距承口或法兰盘的外缘的距离,当管径≤400mm时,不应小于250mm。 阀门等给水附件井的井壁距承口或法兰盘的外缘的距离,当管径≥500mm时,不应小于350mm。 安装闸阀、球阀、蝶阀、旋塞阀等阀门时不考虑安装方向。 二、对于截止阀、减压阀、止回阀、吸水底阀、疏水阀等,安装时必须使水流方向与阀门标注方向一致。 三、我国生产的承插式铸铁管分砂型浇注管与离心连续浇注管两种。 四、采用手工电弧焊时,为保证焊接质量,应尽量采用平焊。 五、钢管弯管的弯曲半径根据管径和使用场所不同而定,一般采用1.5~4(倍)DN。 六、当地下构筑物埋深较大时,给水管道可从其上部跨越。施工时,应保证给水管管底与构筑物顶之间 高差不小于0.3m;且使给水管顶与地面之间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七、填空题 对于室外管道试压分段长度一般采用500~1000m;管线转弯多时可采用300~500m;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分段长度应取200m。 采用直接顶进法时,为减小前进阻力,在管段可以安装管尖;为了增加管端接触土的面积,使顶进中不易偏斜,也可以在管端安装管帽。 对于钢管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沟槽或卡箍连接。 热水管道应按设计要求安装管道补偿装置,以弥补管道的热胀冷缩。如采用伸缩器,在安装前应对伸缩器进行预拉。 水泵基础二次灌浆法预留孔洞尺寸一般比直底脚螺栓直径大50mm,比弯钩底脚螺栓的弯钩允许最大尺寸大50mm,洞深应比底脚螺栓买入深度大50~100m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是将钢筋混凝土管内的钢筋预先施加纵向应力与环向应力后,制成的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采用手工电弧焊,管壁厚度δ<6mm时,采用平口焊接;δ=6~12mm时,采用V形焊接;δ>12mm时,采用X形焊接。 依据电焊条与管子间的相对位置分为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焊管时尽量采用平焊。 气焊的操作方法有左向焊法和右向焊法两种。一般宜采用右向焊法。 稳管是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确保施工中管道稳定在设计规定的空间位置上。通常采用对中与对高作业。 埋地钢管外防腐层可采用石油沥青涂料与环氧煤沥青涂料。 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埋地管道产生沿管轴向及垂直轴向的波动变形,其过量变形即引起震害。

排水工程(上)测试题

排水试题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1.2~2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2.7/Q0.11)当Q<5L/S时, Kz=(2.3);Q>1000 ,Kz=(1.3) 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7、水面平接是使(上游管段终端)与(下游管段起端)在指定的(设计充满度)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200 mm),最小坡度为(0.004).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截流式分布,平行式分布,分区式分布,分散式分布,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10)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5)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18、一般来说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中,一般不超过(5)m。 二、名词解释 1、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在城镇(地区)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2、极限强度理论: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3、集水时间t: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 4、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 5、(1)最小设计流速: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2)最小设计坡度: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

排水工程(下)选择题

1.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应满足( A ). A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C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2.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 A )g计算. A. 20~35 B. 5~15 C. 35~50 D. 35~40 3.下列关于沉淀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方式大致为区域沉淀 B. 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上部的沉淀大致为絮凝沉淀 C. 浓缩池开始阶段及二沉池下部为压缩沉淀 D. 二沉池污泥斗中为自由沉淀 4.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消毒加氯量为6~15mg/L,接触时间为( A )min. A. 30 B. 20 C. 10 D. 60 5.下列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正确的是( A )。 A 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B 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C 剩余污泥→预处理→浓缩池→机械脱水→污泥外运 D 城市污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处理出水 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和( A )系统所组成. A.污泥回流 B.污水回流 C.污水处理 D.污泥处理 7.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COD、TOC、TOD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 C )作指标。 A.TOC B.COD C.BOD D.TOD 8.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有机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硝化方法,即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主要最终产物是( A )和甲烷气. A.二氧化碳 B.硫化氢 C.氢气 D.氧气 9.下列关于SVI描述,正确的是( B )

排水工程复习

大道沟系统、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1排水工程 现代城市中用来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污水以及降水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包括管道系统和 污水处理系统。 重要作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消除污水危害;保障人民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保护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排水系统的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即排水体制,不同的排水体制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等的方式也 不相同。城市排水体制一般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排水系统。 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 (1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2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 (1)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2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3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 3、排水体制的选择 体制选择:在新建地区,一般采用分流制; 分流制:初期雨水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截流式合流制:雨天污染的应对措施:设贮水池等暂存雨水,雨后用水泵提升至污水厂; 工业企业:分质分流,清污分流; 大型城市:混合排水系统; 项目建设:近远期结合;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区域排水系统:指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出或处理的系统 优点:1?污水厂数量少,处理设施大型集中化,每单位水的基建和运行管理费用低;2?污水厂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3?水质、水量变化小,有利于运行管理;4?河流等水资源利用与 污水排放的体系合理化,能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缺点:1?当排入大量工业废水时,有可能使污水处理发生困难;2?工程设施规模大,造成运 行管理困难,一旦污水厂运行管理不当,对整个河流影响较大;3?因工程设施规模大,发挥 事业效益慢。 5、排水系统的布置 布置原则: 一般顺序:主干管—干管—支管; 尽可能在路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自流排出。 几种布置形式: (1)正交式适用于地势平坦,略向一边倾斜地区。干管长度短,管径小,污水排出快。 (2)平行式适用于地形向河道坡度较大地区。可避免干管坡度过大。 (3)截流式正交式发展的结果,适于分流制污水排放系统、区域排水系统。减轻对水体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