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中下游气候分析-以芜湖市和南京市为例

长江中下游气候分析-以芜湖市和南京市为例

长江中下游气候分析-以芜湖市和南京市为例
长江中下游气候分析-以芜湖市和南京市为例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长江中下游气候分析-以芜湖市和南京市为例

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尹成臻

学号0711097

指导教师査良松职称教授

论文字数6000

完成日期2011年 3 月22 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 tract----------------------------------------------------------------------2 1引言---------------------------------------------------------------------------------------------3 2芜湖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3 2.1芜湖市气候概况--------------------------------------------------3 2.2芜湖市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3 2.3芜湖市近50年来的年降水变化特征---------------------------------4 2.4芜湖市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4 2.5芜湖市近50年来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5 3南京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5 3.1南京市气候概况--------------------------------------------------5 3.2南京市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5 3.3南京市近50年来的年降水变化特征---------------------------------6 3.4南京市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6 3.5南京市近50年来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6 4总结---------------------------------------------------------------------------------------------7 参考文献-----------------------------------------------------------------------------------------8

长江中下游气候分析-以南京市与芜湖市为例

尹成臻,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正日益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球气候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对于人类自身的影响也是非常的显著,因而研究和分析全球的气候变化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人口聚集区,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也处于我国的领先地位,同时还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城市群。该地区的气候变化非常的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芜湖市和南京市,这两个城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为例,从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日照时数变化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来分析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近50年来; 长江中下游地区

Climate of the Yangtze River - the city of Nanjing and

Wuhu case

Yin Chengzhen,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bstract:Since the the 1980s,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Global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for the impact of human beings is also very significant,and therefo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given importance.Y angtze River is China's populated areas, the high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level of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China, is also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Climate change in the region is very representative,this will be the Y angtze River in Wuhu and Nanjing,two cities in the past 50 years of climate variation,for example,from the temperature change,precipitation, sunshine duration changes and relative humidity variation,to analyze the entire Y angtze River region of climate change.

Key words: global climate change;characteristic analysis;the past 50 years; Yangtze River region

1 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球气候的变化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气候的变化可以对人类和其他的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控制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研究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的密集区之一,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的基地,同时对于气候的变化也比较敏感与强烈,因此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该地区的气候变化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会以安徽省芜湖市与江苏省南京市两个城市为例,来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2 芜湖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是安徽改革开放的窗口前沿。近年来,城市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能源和物资消耗也相应增加,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城市化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显著。解放以来,芜湖市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很快,已从1949年市区面积只有7平方公里、人口仅14万的小城市发展为现今面积为720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的中等城市。这种城市化必然对芜湖气候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芜湖市气候变化的分析,该方面尤为重要。

2.1 芜湖市气候概况芜湖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严寒。根据多年统计资料显示,芜湖市的年均气温约为16.3℃,年温差为25℃左右;年降水量1175.2mm,无霜期为245d,春夏季梅雨期大概为25d。

2.2 芜湖市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图1表明芜湖市近5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为16. 3℃。50年来芜湖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比较迅速,最大升幅可达1.6℃。尤其是1996年以后,气温一直较历史平均值偏高,199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年平均气温为17.6℃。通过图1我们也可以发现芜湖市的气温前期呈递减后期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气温上升的速度偏快。

2.3芜湖市近50年来的年降水变化特征芜湖市近50年的年均降水量为1175.2mm,其中,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69年,为1627.2mm,最小值是1978年的240.0mm。图2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由图2可以看出,芜湖市冬季降水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夏季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冬季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蒸发量降低,使得城市上空的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使得降水量增加。

图2芜湖市冬季(a)、夏季(b)、年平均(c)降水量的变化曲线

2.4芜湖市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近五十年来,芜湖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是1961h。全年中夏季的日照时数最多,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其中7月和8月份日照时数最长,2月的日照时数最少。通过图3,我们可以看出,近50年,芜湖市的日照时数总体上是呈下降的趋势的。这反映了芜湖市的大气透明度的降低,大气污染的排放,云量的增多使得日照时间减少,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2.5芜湖市近50年来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通过图4我们可以看出,芜湖市的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夏季、冬季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均随时间呈现春下降的趋势,但是年平均下降的幅度最大。并且未来的夏季、冬季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将继续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年平均和夏季相对湿度下降趋势强于冬季。年相对湿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干岛效应”,城市地面大多是不透水层,降水会被迅速的排走,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很少;其次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导致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但是气温却在升高,故而使得城市的年相对湿度下降。

图4芜湖市年冬季(a)、夏季(b)、年平均(c)相对湿度变化曲线

3南京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古城。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作为中国最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南京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城市化水平很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南京的气候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以南京市为例,来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

3.1南京市气候概况南京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处在亚热带季风区域,湿度大,夏季受欧亚大陆低气压影响,雨水充沛,较为炎热,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大,比较寒冷,干燥,是典型的内丘陵气候,与武汉、重庆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火炉”。

3.2南京市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从下面的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近50年的时间里,南京市的夏季与冬季的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并且全国的平均气温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其中冬季的气温上升尤为明显,而夏季的气温上升不明显,这说明在南京气候变暖中,冬季的贡献率最大。对比全国平均气温于南京市冬夏平均气温,我们可以发现,南京市冬季、夏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的变化速率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冬季和夏季差距最大。

表1 近50年南京市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对比表

3.3南京市近50年的年降水变化特征降水的变化主要包括有降水量的变化以及降水日数的变化。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近50年以来,南京市的夏季、冬季和全年的降水量都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年降水的日数却是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夏季和冬季的降水日数变化不是很明显)。这就说明了南京市的夏季、冬季和全年的降水强度是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主要由于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增多,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加,从而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表2 近50年南京市降水速率变化表

3.4南京市近50年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通过表3可以发现,近50年来南京市的夏季、冬季以及全年的日照时数都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尤其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表现的最明显:大约每十年减少66.31个小时。经过分析,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气的污染物逐渐增多,使得城市热岛现象日趋的明显,在城市的上空形成了上升的气流,携带到大气中的污染微粒增多,从而降低了大气的透明度,增加了城市上空的云量,最终导致年日照时数的减少。

表3 近50年来南京市日照时数变化速率表

3.5近50年来南京市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通过表5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南京市的夏季、冬季和全年的平均湿度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即说明南京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干了。南京市的“干岛效应”越来越强烈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区的不断扩建,高楼大厦的大量增加,下垫面由原来的土壤变为水泥地,大气的降水迅速输入水道,白天建筑材料接收辐射能量后升温迅速,市区气温很快的升高,但是城市园林和绿地比重的减少又会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向大气输送的水期减少,从而使得城市的相对湿度减少,就形成了城市“干岛效应”。

表4近50年来南京市相对湿度变化速率表

4结语

芜湖和南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两座城市发展速度非常的迅速,城市化进程日益的加快,人类的活动对于这两座城市的气候变化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的气候变化尤为显著。

近50年来芜湖市气候变化的总体呈暖干趋势。芜湖市年均温升温趋势:0.05℃/10a,气温变暖主要发生在冬、春季,1990年代气温上升急剧。芜湖市年均降水量存在微降的趋势(-1.2mm/10a),夏季降水减少去是明显。但是不论是气温还是降水的变率在1990年代都有明显的增大,说明芜湖市发生极端气候的可能性增大。芜湖市年、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的大气候背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芜湖市近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产生的“热岛效应”。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聚集地,极端气候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日益显现。未来应当加大对局地城市气候变化的研究,以预防和减少极端气候带来的各类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

近50年来南京夏季、冬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总体在升高,但是其上升的速率要低于全国的平均速率,尤其是夏季(增温速率比全国平均低0.11℃/10a)和冬季(增温速率比全国平均低0.13℃/10a),这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对流层偏强的北风异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增多,云量增加,日照时数减少所造成。未来南京市夏季、冬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仍然将继续升高,冬季将会比较的明显。并且近50年来南京市的降水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未来南京的冬季降水量将会继续增加,夏季和全年的降水量具有随机性。近50年来南京的日照时数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在减小,而且年日照时数会继续减少的,夏季会继续变干。南京市的气候变化无不与近年来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大幅加快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人口聚集地,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活动对于该地区的影响十分显著,因而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也是相当的具有研究价值。其中城市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性质,从来影响了城市的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工业化增加了城市上空中的颗粒物,污染了大气,使得城市上空的云量增加减少了城市年日照时数,并且排放的温室气体也会使得气温上升和降水量发生变化。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既离不开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也与当地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唐国利,任国玉,近百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J].气候与

环境研究,2005,10(4)281-288.

[2]张丹梅.近50年阜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1)27-29.

[3]王修兰.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4]郭志梅,缪启龙,李雄.中国北方地区进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448-454.

[5]施能,屠其璞,等.中国近一百年来4个年代际变化气候变化特征[J].气候学报,1995,53(4)431-439.

[6]王绍武,叶谨林.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J].大气科学,1995,19(5):545-553.

[7]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唐国利,丁一汇.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J].大气科学,2006,30(1):56-68.

[9]林学椿.近四十年我国气候趋势[J].气象,1990,16(2):16-21

[10]林学椿,于淑秋.北京地区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39-45.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一、项目开发宏观环境分析 天津市经济逐步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工业经济进一步向好,投资、消费等内部需求持续升温,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关因素明显得到改善,经济发展基础逐步得到加强,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天津工业园区交通便利,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天津工业园区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两公里距离。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园区距离港口三十公里。同时,津滨高速、京津塘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在天津工业园区内。 二、可行性分析及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房地产业与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轻钢结构建筑行业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开采、提炼、加工、到应用于所需行业中,已日趋成熟。轻钢结构具有轻巧、节材、节能、降低工程投资、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可以实现快速安装与二次使用,并具有抗震、抗风、隔音、隔热等优点,因此,轻钢结构已经在建筑领域迅速崛起,同时,我国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发展理

念。 为了加快钢结构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Nvidia 经过反复考察,拟在天津工业园区建立一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亿元,征地45950平方米(位于天津工业园区3区内)。 三、可行性分析 有投资就有风险,项目投入运营后,公司将更加完善现有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制度,保证各项目高效运营和管理,为促进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加强企业宣传力度,只有让客户了解企业经营模式,产品质量,才能让客户信任本企业。其次,加大业务员招揽力度,加大业务员队伍的建设。还要树立质量意识,要做到每个产品都是客户放心的产品。最好,要加强企业管理,做到增收减支,抓质量,抓安全,促工期,确保万无一失,赢得广大客户的好评。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证明该项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它具有前景好,市场好,用途广,利润高等诸多的有点,因此,应该抓住当期有利时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筹措资金,拟建该项目,迅速占领市场,打出品牌效应。该项目是可行的,必要的。 四、融资概算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必须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并以此来吸引其他投资

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和实践表明,积极有效的环境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在环境治理能力,环境治理机制仍面临挑战。需要从国外经验中学习,在环保法例的执行,运用市场手段和公众参与方面,提高环境管理措施,促进环境治理。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治理;问题对策 目前,与工业化和生产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将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污染治理,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主要污染物控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环保投资显著增加;国家环境保护区,流域和取得的成果。但是,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的,环境污染相当一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愈演愈烈。在中国,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环保,同时也为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在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4 年工业SO2排放量为1.89×107吨,生活SO2排放量为3.64×106吨;全年烟尘总1.1×107吨;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82×1010吨。随着大量污染物的肆意排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酸雨面积的扩大(其覆盖面积已占我国30%以上国土面积),使我国成为了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重酸雨污染区。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给大气带来更多的尾气。然而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2013年的1月,4次“雾霾”笼罩我国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环境问题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绊脚石,也是阻碍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环境治理相关法律体不健全 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能满足环

南京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要点道路南京政监督网

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要点 —道路整治工程类 南京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道路整治工程类建设项目除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外,还应执行以下规定: 一、基本要求 (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应履行工程质量第一责任,应配备专业配套的项目管理机构(或委托项目代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应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项目质量安全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一年以上同类工程管理经验。 (二)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应履行设计质量责任,在工程现场派驻设计代表;设计项目负责人须经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并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设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三项以上同类工程设计经验。 (三)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应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理责任,建立项目监理部,并在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总监理工程师须经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并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市政工程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一年以上同类工程管理经验。 (四)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应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施工项目部,并在质量

安全监督机构备案;项目经理须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并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市政工程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质检员、安全员应具备市政工程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一年以上同类工程管理经验。 (五)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明确质量安全监督人员,制定监督工作计划,开展监督巡查工作,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置。 (六)人员变更 项目监理部和施工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变更人员的资格不得降低,且变更不得超过2人次,并按规定程序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七)在岗履职 建设单位应每天对施工、监理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在岗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对不到岗履职的人员责令相关单位更换,并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查处;施工、监理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应在岗履职,离岗超过2天的,应向建设单位书面请假,并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二、开工条件 (一)开工条件审查 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环境条件、施工准备、民主整治等开工条件进行审查,并填写开工条件审查表(见附件1),结果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投资环境各因素分析(1)

投资环境各因素分析: 一、政治法律: 1、政局稳定,是投资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2、治安状况直接关系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也是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3、守法经营是投资者的义务,进入市场前必须对一国法律框架、实施细则熟知于心, 二、自然资源 1、地理 地理因素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条件、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2、人口因素 3、气候 气候主要研究气温、日照、降雨量、风暴以及台风等。 三、经济状况: 1、经济发展水平 2、市场的完善和开放程度 (1)市场体系完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已发育齐全,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规范的市场体系。 (2)市场的开放程度—允许外国投资者不受限制地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度。在对一国市场的利用方面不存在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的差别待遇 3、基础设施状况 (1)能源,包括基础能源和水力、电力、热力等供应系统和供应状况 (2)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3)通讯设施,包括邮政、广播、电视、电话、电传等方面的设施 (4)原材料供应系统 (5)金融和信息服务; (6)城市生活设施状况,如住房、娱乐、饮食等 (7)文教、卫生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 4、经济和物价的稳定程度 (1)经济增长速度是否持续稳定(2)物价的稳定程度(3)国家债务规模的大小5、经济政策 (1)贸易和关税政策(2)经济开发政策(包括a.工业化政策、b.产业和地区开发政策)(3)外汇与外资政策 四、社会文化 1、物质文化 2、制度文化 3、精神文化 4、投资活动受制于投资人的文化背景 5、受益人的文化背景。 投资者风险及合理避险

(1)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当代环境现状分析与环境保护热点话题 内容提要 一. 环境保护常用基本名词术语 二.环境问题知多少? 三.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 四.我们的环境权利与责任 五.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 环境保护常用基本名词术语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合,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通俗地说,环境就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2.什么是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主要的、狭义的)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健康和生命有影响的问题。 * (广义的)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 自然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引起。如: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难现象。 人为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通常主要讨论此问题)。 一般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受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如:滥伐森林、滥采草原、滥挖矿藏等); 第二类是指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污染、酸雨、生活和工业垃圾等)。 3、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

投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投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1 成本 1.1劳动力成本及劳动力资源 1.1.1 太湖最低工资标准:全日制用工工资36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工资3.90元/小时。 1.1.2 太湖县是安徽省职业技术培训模范县,现有正规职业技术学校6所,每年毕业人数1.2万,每年可培训技术人才超过3万。 1.1.3 太湖县总人口57万,青壮年劳动力23万,常年外出务工13万人。太湖县新、老城常居人口8万,流动人口3万。 1.2 用地成本及政策 1.2.1 投资强度: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入园企业投资项目行业类别确定投资强度,要求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80万元,即入园企业投资金额每亩用地不得低于80万元。 1.2.2 土地条件:开发区向入区企业提供“六通一平”(供水、排水、电、路、电信、电视信号、场地平整)土地。

1.2.3 地价: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地价 200~999 5.6万/亩 1000~XX 4万/亩 ≥XX 3万/亩 1.2.4 税收奖励: 企业投产后三年内某一年度税收(增值税、所得税)达3万元/亩(含)以上的,开发区按供地面积3万元/亩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达2(含)~3万元的,按供地面积1.5万元/亩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两项奖励不重复计算。 1.2.5 一事一议:

凡进入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含)以上、年纳税额达5万元/亩(含)以上的工业大项目,本着“一事一议”的原则,为项目入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1.3 水电成本 1.3.1 电力供应及价格:太湖电力充足,无停电日,新城有11万伏变电所一个,3.5万伏变电所2个,4万千瓦发电站一座,中小型水电发电站12座。生活用电0.56元/千瓦时,工业用电0.60元/千瓦时。 1.3.2 水供应及价格:太湖县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目前日用水量2万吨。生活用水1.30元/吨,工业用水1.70元/吨。 1.4 财政支持政策 年纳税额 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 企业所得税县所得部分 土地使用税(从应征年度开始)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互动探究] 1。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项目策划投资环境可行性分析报告

羊西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项目用地:成都标准总件厂的厂房用地 项目位置:成都市羊西线三环路内侧羊犀立交桥下 项目开发背景:成都标准总件厂的厂房位于三环路内侧立交桥下,因成都标准总件厂立即生产厂区迁移至不处,其土地可用于商业开发。(二)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 成都舜法国联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三)研究工作依据 依照政府有关部门政策规划(《羊西线规划情况》,《高新西区规划情况》),依照托付书和上述文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编写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投资环境和市场研究 (一)市场宏观背景 1.全国投资环境 国家信息中心在刚刚公布的2003年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投资将接着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可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GDP增长有望达到8%。据介绍,房地产投资回落幅度不大。可能2003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在25%左右,比2002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可不能专门大。要紧缘故是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环境接着改善。在市场准入方面,2003年国家将接着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舞、同意、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在融资体制方面,将逐步建立适应民间投资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企业投资国家鼓舞进展的行业,可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对个人的实业投资可全额或部分抵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加强规范化治理和正确的引导和服务。我国政府将接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2. 200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开发投资接着高速增长 200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736.42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5.8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9%。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接着保持强劲进展势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6.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0%,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25.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增幅分不为29.2%、55.9%、45.6%,中、西部地区增幅高于东部,其中12个地区增幅超过50%。 今年上半年,商品住宅开发完成投资2856.79亿元,同比增长28.0%,占商品房投资的67.8%(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227.66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商品住宅投资的比重为8.8%);办公楼投资完成177.21亿元,同比增长27.9%,所占比重为4.6%;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458.57亿元,同比增长50.0%,所占比重为12.0%。东、中、西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分不为24.7%、47.7%、 34.5%。中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投资略高于东、西部地区。 销售情况良好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概论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 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 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 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2010年长江南京段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 新建江宁滨江、禄口街道、江宁街道铜井等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正式投入运行,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6.3万吨/日。继续对城区主要河湖实施生态引水补水,累计引水总量达到3.8亿立方米,对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大力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20.4亿元,重点实施一湖一河地区雨污分流及河道清水工程,敷设约170公里污水管道,新建3座污水提升泵站,对57平方公里的片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锁金村等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全市投入800多万元,完成了11条黑臭河道治理工程,里圩河、清江东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对10个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不断巩固水源保护区整治成果,夹江、浦口等水源地保护区内及上下游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清江油库启动搬迁,一批砂场、码头被关停。2010年全市铺设DN75自来水管线150公里,解决了12万多户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 声环境状况 2010年,建成区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4.7分贝,与上年同期持平。控制在55分贝标准以下属较安静区域的覆盖面积比为54.8%,较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三区两县区域环境噪声53.0分贝,较上年下降0.1分贝。噪声声源的构成仍以社会噪声为主。 建成区交通噪声布点监测路段168个,监测路段长174.8公里,平均车流量为2393辆/小时,交通噪声均值为68.5分贝,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达标路段(低于70分贝)占总监测路段的82.6%,较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三区两县交通噪声均值为 68.3分贝,与上年同期持平。 全市声环境质量继续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5.7%,较上年上升6.2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核准夜间施工许可,2010年全市累计核准夜间施工总量为6812天次,较2009年同期减少1334天次。进一步加大建设工地施工噪声扰民的查处,全年共查处施工噪声违法案件308件。中、高考期间,继续开展“绿色护考”行动,重点巡查各类工地800余处,受理施工噪声投诉576件,制止考场周边活动3起,查处违法案件12件,制止噪声扰民350余起,维护了考生们享有安静的环境权益。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课程:投资经济学 班级:09投资1班 报告人:詹翔,刘云鹏,吴学东,胡仁林 檀静,陈继文,杨之欣,徐广现 杨齐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首先,谢谢各位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听我们小组做报告! 我们这份《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由小组成员詹翔、刘云鹏、胡仁林、吴学东、杨之欣、檀静、杨齐、陈继文、徐广现共同完成,我们分别负责了报告中的不同部分。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国家先后批准海南省成立了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保税区、亚龙湾国家级旅游渡假区。 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央“四万亿”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海南省提出了2009年至2011年的3年规划,重点项目一共有101项,3年计划投资746亿元,除了2009年计划投资173亿元外,2010年及2011年海南将分别投资249亿元和324亿元。这是海南省积极拉动内需,加强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的结果,巨大的基建投资为海南的投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政府投资主导的同时,也需要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这为各类相关企业在今后几年里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这正是我们选取海南岛做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的原因。 我们的报告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我们将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基本设施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几个宏观方面做分析。第二个部分为海南岛投资环境评价,我们将采用体制评估法对海南岛投资环境作评价。 一,投资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拟投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政局稳定和政策联系性、社会安定性等 构成的社会和政治的综合条件。 近来,关于海南旅游政策最火热的无外乎离岛免税政策,所谓离岛免税政策,是指对乘飞机离岛(不包括离境)旅客实行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在离岛免税店内付款,在机场隔离区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离岛免税店是指具有实施离岛免税政策资格并实行特许经营的免税商店。今年4月20日,期待已久的离岛免税政策即将落地海南。这是继今年1月1日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在海南开展试点以来,海南旅游购物优惠政策的又一重大突破。至此,海南已基本完成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开展离境退税试点”和“探索离岛免税政策可行性”,实现了旅游购物退免税政策的“两级跳”。“双响炮”的打响,标志着海南向着打造国际购物中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2009年海南省最早提出这两项政策构想开始,政策的实现经历了两年多时间。这一过程不仅是海南在发展旅游购物上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进展。 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系列政策支持中,离岛免税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这项政策是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具体步骤,含金量高,影响面广,可以直接带动海南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伐。 同时,离岛免税政策在我国是一项对外开放的重大尝试。目前在世界上,类似政策只有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实施。海南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国家赋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是我国对外开放又一项重大尝试和重要创新。海南要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离岛免税政策不仅仅是旅游购物,更重要的是增强海南旅游的吸引力,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离岛免税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海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从地球反射出来的热量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部分地阻挡或吸收了。这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大约占所造成温室效应的50%。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甲烷增加了145%,一氧化二氮增加了15%。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摄氏度。据联合国《1996-1997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5%-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 地球变温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一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这还有许多未确定的部分,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海平面将不断上升。目前这一变化已初见端倪。本世纪海平面已上升了25厘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60厘米。 海平面升高60厘米,意味着美国将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纽约长岛的海岸线只需海水升高30厘米便要向后退缩30米。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对许多生活在大陆上的居民而言影响还不算很大,但对于大洋中由珊湖礁组成的岛屿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国将不存”。 日本学者不破敬一郎主编的《地球环境手册》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对体弱的老人和婴儿抗暑热能力产生影响,并且气候变暖可能会扩大疟疾等热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和传播媒介昆虫等的栖息域。还有随着气候变暖而加重的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因一般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 通常,传播痢疾的蚊子在17摄氏度以下只能生存几天,目前全球有58%的人可以避免受到痢疾的侵害,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如果气温再上升2至5度,那么全球将有60%的人口生活在痢疾感染区域。 下面是一个病源菌借气候上升之便蠢蠢欲动的典型例子:从80年代开始,

基于GIS的南京市环境质量模糊评价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环境科学081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评阅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二零一二年五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经有病日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通过对南京市环境质量数据的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GIS方法对南京市环境质量现状做了综合评价,完成环境质量专题区划图,直观地反映了南京地区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研究环境质量“很好”和“一般”的地区占整个区域面积的比例,并将其与南京市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总体比较。运用基于GIS的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定性、定量与定位相结合的特点,评价结果直观清晰。最后分析了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环境质量,模糊评价,GIS,南京

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rough the Nanjing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data analysi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he method of GIS curr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Nanjing city ma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matic map, can reflect the gene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in Nanjing are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good" and" general" area occupies whole area ratio, 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Nanjing city state of the overall comparison. Application of GIS based fuzzy evaluation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positioning with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learly.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anjing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IS, Nanjing, research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一、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1.经济增长水平 江西省经济较发达,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194.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1.2%和25.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55.0:32.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5152.2亿元,增长16.1%,占GDP的比重达54.6%。另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实现生产总值5554.6亿元,占全省的58.9%。 2.物价水平 与全国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江西省总体物价水平较低。2010年江西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6.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3%,其中冶金工业上涨31.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35.0%。另外,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8%,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5%。 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江西省2000年以前投资率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更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水平。但是从2000年开始,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2001年首次超过30%,2002年上升为37.7%,2003年实现48.8%,2007年更达到了60.3%,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93项,完成投资369亿元;2008年是117项,完成523亿元;2009年153项,完成投资800亿元。其中,江西铜业30万吨铜冶炼、蓝恒达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国电黄金埠电厂2台65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井冈山一号工程等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赛维多晶硅片项目、九江红鹰直升机项目、赣州出口加工区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各个领域,对推动江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统计,江西省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56.7亿元,增长3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0.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投资5046.2亿元,增长38.1%,工业投资5002.1亿元,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3478.5亿元,增长26.1%。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178.6亿元,增长24.1%;非国有投资6596.9亿元,增长35.0%,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 综述 (2) 环境空气状况 (3) 水环境状况 (6) 饮用水水源地 (6) 长江南京段 (6) 秦淮河 (7) 滁河 (8) 玄武湖 (8) 金川河 (9) 固城湖 (9) 石臼湖 (9) 农村地表水 (9) 湖泊营养化 (9)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 (9) 措施与行动 (10) 声环境状况 (10) 辐射环境状况 (11) 措施与行动 (12) 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12) 措施与行动 (12)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13) 措施与行动 (13)

综述 2011年,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大局,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开展“蓝天清水”工程;以环保创模复查为主线,全面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市和生态区县建设;以关停整治污染企业为突破口,努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治污设施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污染减排;以解决环境污染扰民问题为着力点,努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全力保障全市环境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社会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达到159.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全市把污染减排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十二五”减排工作计划,以责任状形式把“十二五”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全年共实施减排项目170个,工业污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3.0%的情况下,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含粉尘)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减少了3.86%、4.26%、6.3%和15.9%,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开门红。深化生态系列创建工作,其中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浦口生态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溧水生态县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全市共建成生态镇8个、生态村50个、绿色社区24个、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区20条。城区10条黑臭河道新技术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高淳、江宁农村连片整治成效显著,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持续加大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全年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4万人次,检查企业1.3万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100多件次,较去年翻了一番。第一批污染企业关停整治行动打出了声势,173家污染企业基本关停、搬迁、整治到位,减少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3000吨和7500吨。先后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涉铅企业、突出环境问题等多项专项督查,省、市挂牌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达到31件和53件,有力整治了违法排污企业,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通过带案下访、领导包案,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100多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9起,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2011年南京公众环境满意率为70.9%,同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投资环境总体评价报告

投资环境定量评价与创新对策研究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只有高储蓄及高投资才会带来较长时期的经济高增长;力只有与外力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力不仅仅意味着要自我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设法吸引外力并利用好外力,也就是说要设法吸引外资。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弄清楚投资环境的现状,其次要寻求投资环境创新的对策。为使国外各类投资者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的投资环境,必须尽快地建立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一现实需要,投资环境的现状评价与创新对策的研究就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容。 一、投资环境与投资环境评价 (一)投资环境的涵 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有机综合。投资环境又称投资气候,泛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业热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关系着资本职能能否充分发挥,资本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值。 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和受资者各有着不同的期望,投资者所追求的是不低于国际资本平均利率的利润、市场和安全感,而受资者或地区,则希望因此而得到区域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国际市场,以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投资者和受资者是矛盾的统一体,而联系两者的关键因素就是地区投资环境。因此,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理想投资环境,对投资双方都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是十分复杂的。 投资环境又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其中投资硬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又包括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和生活条件。投资软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其中经济

内蒙古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内蒙古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一、面积、人口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21公里。 土地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1866.6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状况看,林牧用地是全区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两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草场资源内蒙古天然草场面积辽阔,是国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 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 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 800万公顷,约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60%。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 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芝雀麦、披碱草、野燕麦、黄花苜蓿、山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沛,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内蒙古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口性强,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放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内蒙古最西部的荒漠牧草稀疏且产量低,但气候温和,牧草具有带刺、含盐、灰分高的特点,很适宜发展骆驼。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内蒙古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毛皮肉等畜产品在国内外也占有重要地位。据1985年内蒙古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一)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一)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新制度主义的进路分析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的失败,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环境问题的出路在于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绿色市场机制与可持续的政府政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制度失败,制度创新 一、环境问题与制度 (一)制度的重要性 儿时尚未走四方的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最初认识是来自李白那壮丽的诗篇。尤其是那句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每读及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但当我亲临黄河古老的堤岸,看到的却只是一条缓缓流淌的隘窄水带,心头不禁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愁怅,就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终归故乡,而昔日的田园已是一片荒凉。我想如果李白复生,一定会比我更加忧伤,那曾给他激荡诗情的壮美山川如今已被践踏得满目疮痍。他最衷爱的黄河断流了,曾给他无限遐想的瀑布消失了,山秃了,水臭了,天灰了,还有酸雨,荒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正一步步将我们曾美丽的家园变成坟墓。更可悲的是,这种威胁不是来自人类的敌对势力,也不是来自自然条件的自然转变,而是来自我们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狂妄与无知。痛定思痛,广大有识之士做为社会的良知开始尝试拷问人类那贪婪的灵魂,试图找出环境问题1]的根源并纠正之。伴随着人们的努力,环境问题的众多病因被逐渐地发现,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伦理因素、历史因素等等。这些因素无疑都是存在的,它们的发现对“治疗”环境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本文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主要的,因为现代法治社会是“通过法律控制的社会”,这些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只有有限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源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而人的不合理行为之所以产生,根源于我们的制度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规范人类行为之职责。因此,本文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2]的失败。 法律制度之所以重要,并成为现代社会的最主要控制工具,在于制度首要的并且始终具备的一项功能:即“塑造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提供并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和扩散信息,”促成“社会共识或一般性的认识基础,减少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帮助人们估计其他人可能的行为进而矫正自己的行为。”3]制度通过提供与行为有关的信息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一种好的制度应劝人行善,抑人为恶;一种坏的制度效果可能恰恰相反,会使好人做不成好事,让坏人为所欲为。在一个社会中,当人们的行为普遍偏颇乃至错误时,我们首先应追问的是这个社会的制度是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适当的激励与正确的引导,而不应去追问行为人的道德伦理水平或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没有不合理的行为,只有不合理的制度。对于当今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也一样,我们不应只停留在研究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经济、技术、习俗,伦理等因素,而应着重研究我们的制度是否为人们的环境行为提供了适当的激励及正确的引导。而问题恰恰在于此,我们的制度没有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有利于环境的激励,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危害环境的行为。这正是我国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本文将尝试着从制度的角度来找寻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及其对策。 (二)环境的外部性与制度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而常用的概念,但人们在阐述和使用这一概念时常常忽略其制度内涵。事实上外部性与制度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外部性本身是现有制度安排下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外部性还指引着制度变迁的正确方向。在考虑了制度因素之后,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外部性的含义,即指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之下有些成本或收益对于决策单位是外在的一种事实。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之分,正外部性指存在外在收益的情况,负外部性指存在外在成本的情况。由于决策单位在做出行为决策时,总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在有外部性时,决策单位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出现了偏差,其结果必将是社会利益的损失。这些损失常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