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

齐王纳谏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

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

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

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

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

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

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

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

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研读课文

1.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

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

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

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6.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四)拓展延伸

1.写法借鉴: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

2.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

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在劝谏齐王之前,写了妻、妾和客那一部分?【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也就是妻、妾和大臣那一部分。“伴君如伴虎”这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变过的真理,如果开门见山地进谏,邹忌很可能不会达成自己进谏的目的反而招来灾祸。他是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最后用“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2.请你结合《战国策》品析这篇文章的特色。【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文章生动地刻画了邹忌与徐公的比美,很有风趣地描写了邹忌与妻、妾、客不同的三问三答,揭示了一个人容易受蒙蔽的原因,找到了向齐威王进行讽谏的理由和依据,塑造了邹忌这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事物的鲜明形象,也反映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战国策》的文章,每每语言简炼,笔锋犀利,对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生动,还善于借用各种故事,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本文也具有这些写作特点。本文的艺术技巧,更突出的是在三百多字的短文中运用了六次排比,每次排比都是三层照应,每层照应又运用灵活多变的句法,“文似看山不喜平”,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印象,如:叙述邹忌分析各人称赞他美的不同原因,一是妻

的偏私,二是妾的畏惧,三是客人的有求于他。邹忌分析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一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二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三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真题和教案 参考(最新)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名臣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

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 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政修明。 第四段:燕、、、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研读课文 1.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 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涂黑。(共 分,每小题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联袂.(è)比较.(ǎ)逮.捕(à)忍俊不禁.(ì) B.提.防(í)干涸.(é)绯.红(ē)载.歌载.舞(ǎ) C.符.合(ú)坎.坷(ǎ)倔.强(é)谆谆教诲(ū) D.强.迫(á)酝酿.(à)字帖.(ē)峰回路转.(ǎ) .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一些消费者只关注商品外包装而忽视其内在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 .这么多树根在土地里触类旁通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养料。 .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开发任何一款新产品,都要事先把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搞清楚。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个工作越往后越艰难,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 .对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曹刿论战》选自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填空。(共分) .背诵、默写。(分)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岳阳楼记》中“古仁人”是这样回答“何时而乐”的问题的:“,。” 三、综合性学习。(共分) 每年的月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让同学了解“”,学校学生会举办了“进校园”的宣传周活动。作为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两则材料是从某网站的“专题”中提取的,请你概括出它们的 ...主要信息。(分) 材料一消费者维权现状调查统计表 维权的态度或形式自认倒霉私了求助消协或运用法律手段其他 投票人数 所占比例 材料二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PPT播放) 百草园:美丽的景;有趣的事;善良的人;留恋而神往的感情。 三味书屋:古朴的景;难忘的事;严厉而可亲的人;亲切温馨的情感。 2.请学生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分别加形容词 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二)整体感知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文中的故事 (2)初步感知先生形象 (三)深入研读 1.通过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明确:严格……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明确:仁慈…… (3)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明确:沉浸于书中,对书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和作者情感 (1)学生赛读,生生互评;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探讨

(1)学生就重点词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 如:“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讨论明确: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探究 结合全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作何解? 不限制固定答案,请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布置课下作业:在课下以“我和鲁迅比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自己童年趣事的小文章,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的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 答辩题目解析: 1.结合你所报考的学科,请谈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关系,并说说你将如何执行。【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结构、课程功能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和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实施时应注意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一种传递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 新课标和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会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更多采用讨论式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其次,在教学环境上不断更新。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定期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总结力和表达力,寓教于乐。 最后,开展多样性的校园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学习效果。 2.请谈谈你最不能接受教师哪种行为。【结构化问题类】

2019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

2019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 一、考题回顾 初中语文《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他们吗?(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这些名人、名家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他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他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请同学们齐读前言。(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环节一:读书名言 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读书名言,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搜集的情况。看看谁是“搜集小达人”。 2.老师这还有一组名言,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领悟。(指名学生读)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3.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读书经验 1.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真题

初中语文《行路难》 一、考题回顾 1.题目:行路难 2.内容: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此诗。

(2)学习本诗以乐写哀情得艺术特点。 (3)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 一、考题回顾 1.题目:苏州园林 2.内容: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领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根据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 1.概括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2.在品读课文的提问式引导过渡环节,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 1.题目:《天净沙.秋思》 2.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秋思”;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土地的誓言》

一、考题回顾 1.题目:少年正是读书时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3)十分钟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1.说一说你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你还能提供哪些活动形式?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他们吗?(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这些名人、名家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他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他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请同学们齐读前言。(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环节一:读书名言 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读书名言,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搜集的情况。看看谁是“搜集小达人”。 2.老师这还有一组名言,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领悟。(指名学生读)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3.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读书经验 1.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环节三: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班里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三)展示交流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读书调查问卷,分组完成调查报告,小组长汇报调查结果。 总结:看来,我们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一起来集思广益,看看如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培训阅读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书籍类别、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2.辩论:网上阅读利弊 组织辩论: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请各小组之间拿出一个意见,一会儿我们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 总结: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四)评价反思 大家在刚才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其他的同学,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我们刚才的分享,其实不难发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方式更加的多元化,而且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规划我们的读书计划,开始我们的读书之旅吧!课下作业是制

2020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2020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 批)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初中语文《未选择的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 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 人生之路的思考。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 (1)这首诗是写什么,引起了你哪些思考?学生讨论。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独立自主的选择。

(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白杨》等。 (三)深入研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1)伫立(思索)。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决定(选择)。 (3)选择后的惆怅。 (4)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行路难 一、考题回顾 1.题目:行路难 2.内容: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此诗。 (2)学习本诗以乐写哀情得艺术特点。 (3)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板书标题)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三)深入研读 1.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PPT播放) 百草园:美丽的景;有趣的事;善良的人;留恋而神往的感情。 三味书屋:古朴的景;难忘的事;严厉而可亲的人;亲切温馨的情感。 2.请学生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分别加形容词 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二)整体感知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文中的故事 (2)初步感知先生形象 (三)深入研读 1.通过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明确:严格……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明确:仁慈…… (3)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明确:沉浸于书中,对书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和作者情感 (1)学生赛读,生生互评;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探讨 (1)学生就重点词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 如:“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最后一课》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赏析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讲课课程与学生有适当互动 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教师的... ...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的是都德的《最后一课》,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沉淀出了无限的爱国文化。师:爱国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 师:爱国是鲁迅“零台无计逃神矣,我以我血祭轩辕”的义愤填膺; 师:爱国是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师: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课》,同样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爱国主义。 师: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同问题一:结合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问题二:思考课文围绕最后一课,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你们的阅读吧。 师: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生字词整理到了我们的多媒体上。师:哪位同学勇敢的展示自己?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师: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 师: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我又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 师:那这个字应该读为? 师:郝叟,大家一定要将它和显赫的赫分清。来,我们一起在黑板写一写。 师:赤加耳刀就是郝;赤加赤就是赫。 师:解决了生字词,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围绕“最后一课”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呢?师:哦,你说作者先给我们写了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见闻,我们可以叫它“课前”(板书); 师:接下来呢?嗯,进入教室,见到了韩麦尔先生。也就是“上课”(板书);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测试试题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作者:————————————————————————————————日期: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涂黑。(共 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联袂.(mèi)比较.(jiǎo)逮.捕(dài)忍俊不禁.(jìn) B.提.防(tí)干涸.(hé)绯.红(fēi)载.歌载.舞(zǎi) C.符.合(fú)坎.坷(kǎn)倔.强(jué)谆谆教诲(zhūn) D.强.迫(qiáng)酝酿.(niàng)字帖.(tiē)峰回路转.(zhuǎn) 2.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些消费者只关注商品外包装而忽视其内在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 ....。 B.这么多树根在土地里触类旁通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养料。 C.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开发任何一款新产品,都要事先把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搞清楚。 D.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个工作越往后越艰难,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 3.对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曹刿论战》选自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填空。(共5分) 4.背诵、默写。(5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 (2),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4)《岳阳楼记》中“古仁人”是这样回答“何时而乐”的问题的:“,。”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让同学了解“3.15”,学校学生会举办了“3.15进校园”的宣传周活动。作为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5.下面两则材料是从某网站的“3.15专题”中提取的,请你概括出它们的 ...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消费者维权现状调查统计表 维权的态度或形式自认倒霉私了求助消协或运用法律手段其他 投票人数30981 9857 7575 146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邹忌讽 齐王纳谏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 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 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 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 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 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 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

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 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研读课文 1.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2017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三批) 初中语文结构化面试试题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体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 ③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④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三)鉴言 1.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明确:本文骈句散句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性文字运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3.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多处“妙点”值得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几处“妙点”吗? (1)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2)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 (3)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4)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气势。 (5)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四)拓展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年下半年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1.《隆中对》让给学生梳理隆中对对策的思路。 2.《故都的秋》描写秋雨的片段,组织活动分析语言特色 3.七年级下《音乐巨人贝多芬》,归纳人物形象特点,朗读第四段,体会作者情感。一定要朗读。 4.《黄河颂》 5.《华南虎》诗歌语言的赏析诗歌的教学 6. 蜡烛西蒙诺夫答辩时让谈谈作者 7.《秋兴》八首分析感情 8. 《雷电颂》 9. 陈太丘与友期行 10. 《看云识天气》第二段归纳光彩的类型和特点 11.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人物描写 12. 盲孩子的影子体会语言美 13. 《金色花》、《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4. 隆中对亮答 15. 邓稼先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7. 《皇帝的新装》要求:朗读分析皇帝心里活动体会作者感情 18.芦苇荡 19. 《金色花》 20. 再塑生命的人理解铺垫得表达效果 21. 端木的土地的誓言,朗读,体会感情,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板书设计。答辩,写作背景 22.《济南的冬天》 23. 口语交际“回首成长的烦恼,当小记者采访成年人。梳理采访提纲,对比成年人的烦恼和学生的烦恼,形成作文。(口语交际活动设计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进行采访) 口语交际,采访,成长的烦恼,要求朗读话题,提示。讲采访的技巧 24.女娲造人的渲染手法怎么说 25. 写作课,主题“书包”。老师引导学生写作,体裁不限。 26. 《端午的鸭蛋》,具体的不清楚,讲的是鸭蛋的特点。 27. 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写500 字作文理解记叙文的6 个要素 28. 论语十二章(节选) 朗读解释内容 29. 芦花荡,分析心理描写作用 30. 课文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重点是要朗读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再就是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11)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体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 ③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④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三)鉴言 1.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明确:本文骈句散句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性文字运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3.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多处“妙点”值得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几处“妙点”吗? (1)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2)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 (3)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4)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气势。 (5)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四)拓展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背诵课文;搜集描写岳阳楼景观的诗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体会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是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2.你是否有教学经验? 【参考答案】

2020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示范-初中语文

真题示范 初中语文(内部资料) 试讲真题: 1.阅读课教学 2.综合性学习 3.写作教学 【解析】 今天这节课是教师资格的真题示范。试讲真题包括阅读课教学、综合性学习写作教学,今天上午的重点是阅读课教学。 阅读课教学(一) 试讲真题《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基本要求:

1.能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3.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解析】 1.整体呈现:会给出《苏州园林》的题目,文章片段,基本要求,第一时间看基本要求。 2.真题:《苏州园林》 (1)先看基本要求: ①能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至少两次,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可以在最后讲完了文章的语言美再次朗读,多次朗读。 ②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边讲边写。最佳的时间分配是8.5,即 1.5+5/6+1+1。 ③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岳阳楼记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岳阳楼 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 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体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 ③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④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 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 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三)鉴言 1.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明确:本文骈句散句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 的叙述性文字运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 “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 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 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 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 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3.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多处“妙点”值得品味。 你能列出其中的几处“妙点”吗? (1)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2)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 (3)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4)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 强了语言气势。 (5)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 结合,美不胜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