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病情的判断

危重病情的判断

危重病情的判断
危重病情的判断

危重病情是患者疾病状态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虽然危重病情已经引起了几乎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准确地及时发现患者的危重病情,并及时进行救治,以致导致患者的死亡。原因就是,危重病情的判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明了,因此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必要熟练掌握危重病情的判断,以便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更为有效地救治患者。

第一部分:总述

一、危重病情的症状

一般的症状分为微重、重症、轻。危重症状又分成濒死症状和

危重症状。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濒死症状和危重症状呢?

(一)濒死症状

瞳孔散大或不等大、濒死呼吸、血压0/0、室性自博心率。

提示

1、濒死呼吸存在频率问题,每分钟的呼吸在6次以下,或者是每分钟的呼吸在45次以上,均属濒死呼吸。

2、测量血压的时候如果只听到收缩压的搏动,而听不到舒张压的搏动,这样的血压也应该视为0。

(二)危重症状

昏迷、呼吸困难、休克、抽搐、紫绀、苍白、大汗淋漓。

提示

一般的紫绀都由缺氧导致。苍白一般由贫血造成,大部分都是血源性的,尤其是血色素小于5g以下都要视为很危重的。

病人如果导致心脏的骤停。大汗淋漓应该是要排除高热或者运动状态的一些其他的因素,出现的大汗淋漓。这样,每次一身大汗,要丢失2000ml左右的水分。2000ml左右的水分里面肯定带着离子钾、钙、钠,那么电解质紊乱,这也是很危重的。

危重病情判断清楚以后,我们怎么去处理呢?它的处理原则是

什么呢?

二、危重病情判断处理的原则

(一)先救命后治病——确保病人ABC

即先救治病情较重的患者,而不论患者的就诊顺序,确保病人ABC。ABC就是指生命体征,呼吸、循环。

(二)遵守危-重-轻的原则

即谁最危重谁就应该先看,谁最重谁就应该优先诊治,轻的可以在后面放一下,这就是急诊科对于危重病情的治理原则。

(三)危而不显——随时观察及时救治

对于危而不险的一些病人,护士要随时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就诊。

第二部分:分述

一、生命体征的监测

对于护理工作,观察病情最重要的是观察其他的生命体征,而

恰恰生命体征反应出来的问题也是就是病人病情很重的问题。那么

一个生命体征有哪些指标呢?

生命体征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一)意识——丧失及清楚程度

一定要观察患者意识丧失和清楚的程度。有的患者尽管清醒,但却答非所问。这种情况也不能算是清醒。所以,一定清楚患者意识的丧失或清楚的程度。

(二)瞳孔——瞳孔散大及不等大有无对光反射

还你也应该观察患者的瞳孔是否散大或不等大,是否有对光反射。是否有对光反射对于患者的救治和愈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呼吸——频率、节律、幅度

要监测患者呼吸的频率,还要监测其节律是否规则,还要监测其胸廓起伏的幅度是否具有一定深度。

(四)脉搏——频率、节律、强弱

对于脉搏,也要监测其频率和节律,观察其是否规则。另外,还要触摸脉搏的强弱,因为通过这样的感知,我们就能够知道患者的病情危重到什么程度。

(五)血压——平均压、音调强弱

对于血压,则要关注其平均压和血压音调的强度。

二、体温监测

(一)需要引起重视的体温

作为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的体温就是高热,即39℃~41℃和亚低温32℃到34℃。体温一般分成四个等级,即低温、中等温度、高热、超高温。超高温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重视高热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处理,避免超高热,这样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否则如果达到41度以上的超高温,那么很多细胞、组织都要被损害,其可逆性就比较差。亚低温即32℃~34℃,这种体温对于脑复苏、心肺复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再低,就可以引起循环的障碍,出现心律不齐,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二)危重病人与体温的关系

1、体温过高-烦躁、谵妄、幻觉、惊厥。

2、体温过低-寒战、心律失常(AVB、室颤)。

提示

由于体温过低会在严重时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和室颤,因此,进行脑复苏时,患者体温一定不能太低,最低不能超过32℃~34℃。

3、降温时要平稳,严防骤降。密切观察其循环功能,在降温的过程中,还要加强胸部体疗,防止并发症。

提示

观察循环功能,包括脉搏、心律,以及末梢循环等。如果末梢循环状况差,要及时复温。常见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密切注意。

三、循环功能的监测

(一)心律和动脉血压

这是首要观察的内容。其中要观察三个内容:

1、休克指数(HR/SBP)

休克指数是心律和收缩压的比值,其正常值是0.5和±0.02。

休克指数主要用于失血性休克、血容量不足情况的患者。如果休克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则说明失血量

在10%左右以下。如果其值等于1,失血量在20%~30%左右。如果比值是2,其出血量就可以达到50%以上。

提示

因此,通过休克指数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当前出血的情况和失血的情况。

2、心肌耗氧(HR×SBP)

心肌耗氧是心律与收缩压乘积,其正常值小于12000。

如果大于12000,心肌耗氧量变大,说明机体对氧的氧耗增加了。

3、平均血压(DBP+1/3脉压=60-100mmHg)

平均血压是舒张压加上1/3的脉压,它的正常值是60~100mmHg。

如果平均血压小于60mmHg,则其整个循环都差,所以要关注平均血压。

(二)中心静脉压(CVP)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5—12cm水柱。

如果小于5cm水柱,说明右心充盈不佳,也说明血容量不足,这时护士可以增加、加快输液速度,增

加血容量。如果大于15到20cm水柱,则说明右心功能不良,其负荷过大,尤其是前负荷过大。这时就要

减缓输液。

四、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涉及到的监测指标较多,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一)肺泡通气量(VA)

肺泡通气量正常值是70ml/s。一般是5l ml/s ~7l ml/s,这是每分钟的肺泡通气量。

(二)肺泡通气量和血流比(VA/Q)

该指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VQ比值,正常值是0.8%。

比值过大说明灌注不足,即无效通气。比值小说明通气不足,即无效灌注。也就是说输液量太大了,导致通气不足,相对于输液量来说是大的(三)氧和指数(PaO2/氧浓度%)

氧分压除以百分比的吸氧浓度,就是氧和指数。

如果其数值小于300mmHg,说明有肺损伤。一般的肺感染、肺扩张、肺水肿都是属于肺损伤一类。如果氧和指数小于200mmHg,则说明具有急性呼吸紧迫症,这时就引起高度重视。

(四)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多达20项以上,作为护士,至少要掌握以下最重要的四项指标:

1、动脉氧分压(PaO2)

动脉氧分压的正常值是80—100mmHg。

如果小于80mmHg,则可能是低氧状态,如果再小于60mmHg,则可能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状态。

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正常值是35—45mmHg。

如果大于45mmHg,可能由于二氧化碳的堆积所致。经常出现COPD的患者,其二氧化碳分压可以达到70~80 mmHg,也就是说明二氧化碳储留在体内不能排出。

3、净瓶氧饱和度(SpO2)

监测仪通常都配有指套,操作时将其套在手指上,监测患者氧饱和度。正常值是在吸3~5L氧的情况下,值达到94~99%。

4、PH值

正常的PH值是7.35~7.45。

提示

通过以上四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就能够辨别患者是属于呼吸性酸中毒还是代谢性酸中毒。如果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35,则表明是过度通气,若其PH值也高,在7.45以上,则可判定为呼吸性碱中毒。对于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其动脉二氧化碳分一定会大于45mmHg,其PH值应该小于7.35。

所以通过这几项就不难辨别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这样就为医生尽快解决其他问题也提供了依据。

(五)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分成Ⅰ、Ⅱ两型。

Ⅰ型是低氧血症,也就是说如果氧分压小于60mmHg(PaO2<60mmHg),则属于Ⅰ型呼衰。

Ⅱ型呼衰是高碳酸血症,即二氧化碳分压大于或等于60mmHg,或者伴有低氧血症,氧分压小于60mmHg (PaC O2 ≥ 60mmHg或伴有PaO2<60mmHg)。

(六)SpO2和PaO2的对应关系

如表1所示,当净瓶氧饱和度等于90时,其氧分压是57,这说明出现了低氧血症。当净瓶氧饱和度等于91时,动脉氧分压是61,由于大于60,只能说明低氧状态还不是低氧血症。

当净瓶氧饱和度等于96时,氧分压对应是81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是95对应74的情况,也是低氧状态。所以希望病人在吸3—5L氧的情况下,能够达到96,这是这种良好的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值、碳氧血红蛋白。另外,指甲油、血压等也会对净瓶氧饱和度存在一定干扰,所以诊治时一定要排除这些因素。

表1 SpO2和PaO2的对应关系

五、脑功能监测

(一)颅内压

成人平卧位颅内压正常值10~15mmHg。轻度,颅内压15~20mmHg。中度,颅内压20~40mmHg,重度,颅内压大于40mmHg。

(二)影响因素

1、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二氧化碳堆积时,即二氧化碳分压高,脑血流量减少。

2、氧分压(PaO2)

氧分压高,脑血流量增加。

3、体温

体温降低一度,颅内压就下降5.5%~6.7%。

4、血压

颅内压随血压升高而升高。所以,一定要维持最适血压,才能使颅内压稳定在适宜的状态。

(三)观察方法

症状观察法。临床护士一般多用该方法来观察脑功能的问题。主要观察以下指标:

1、脑膜刺激症状:其表现主要是颈项强直。

2、头痛

3、呕吐

4、球结膜水肿。

5、、视神经乳头水肿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间接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如果球结膜水肿,又同时伴有颈强直、头痛、呕吐,则一定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四)Glasgow评分

Glasgow评分是监测脑功能的一个手段,尤其常用于意识状态的评估。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将意识等级评估转化为量化评估,正常值为15分,表示方法为E4V5M6。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1、睁眼反应

用其大写首字母E表示,总分是4分,所以表示为E4。

叫患者睁眼他能够正常睁眼则评分是4分,叫呼唤他睁眼则是3分,刺痛他睁眼是2分,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患者都不反应是1分。

2、言语反应

用其首字母V表示,总分是5分,因此表示为V5。

回答正常的是5分。如果答非所问就是4分。言语不清是3分。只能发音是2分。问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反应则是1分。

3、运动反应

用其首字母M表示,总分是6分,因此表示为M6。

按吩咐动作是6分,刺痛时候能够定位是5分。刺痛的时候能够躲避是4分。刺痛的时候身体屈曲是3分。刺痛时身体过伸是2分。没有反应的是1分。

在Glasgow评分里面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注意事项

1、插管的病人:如果患者插的是气管插管,由于患者不能讲话,此时就只告诉病人睁眼和闭眼。

2、失语患者:由于患者不会说话,一定是要注明。

3、四肢瘫患者:评估运动反应一定是让其伸舌,如伸到左边、右边等。

4、偏瘫患者:评估运动反应选择的是健侧肢体。

5、疼痛刺激方法的具体操作:由于眶上神经最敏感,因此要压该部位。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捏耳垂,痛感也比较强。

意识跟Glasgow评分的相关性又是什么?

提示

如果评分是9~15分,一般来说该患者是嗜睡或者清醒状态。如果是4~8分,则是朦胧或浅昏迷状态。如果小于3分一定是深昏迷状态,因为小于3分肯定都是无反应,所以患者一定是深昏迷的。

六、肾功能监测

(一)尿量异常

1、多尿>2500ml/昼夜。

2、少尿< 400ml/昼夜。

3、无尿< 100ml/昼夜。

4、血容量不足:尿量< 30ml/h。

(二)尿成分异常

1、镜下血尿红细胞(RBC )达到3个/高倍镜。

2、蛋白尿>150mg/日尿量。

3、菌尿脓尿、大量脓细胞或细菌。

(三)尿路刺激征

尿路刺激征也就是泌尿系的感染,一般都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

(四)肾绞痛

肾绞痛一般由泌尿系结石所导致。发作时,患者辗转不安伴叩击痛,这时,在分诊时要查血、尿。观察尿里面是否有红细胞,就可以确诊。

(五)水肿

水肿又分局部水肿和全身水肿。局部水肿一般由肾炎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如下肢肿和眼睑肿。一般,肾病性或者低蛋白血症都可以引起全身水肿。

(六)肾功能衰竭

最早期的监测指标是BUN和肌酐,BUN和肌酐都超过正常范围时,则一定要高度重视患者是否有肾功能早期的衰竭。

七、心律失常的监测

由于很多危重病人都会出现心律的异常。心律失常的监测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即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慢速型心律失常。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有室上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室扑、室颤。

如果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的疾病,这样的心律一定是要高度重视的。对于频发的室早,对于成对的室早,这都非常危险,要尽快及早处理,避免发生室速。室速、室扑、室颤这些快速性的心律失常,都可以用胺碘酮来处理。

(二)慢速型心律失常

慢速型心律失常有窦缓、窦停、房室传导阻滞。

窦缓一般就是心律小于60次,如果小于40次,一定是要高度重视,患者会有晕厥表现,所以像这样的情况,一定叫病人尽快查找原因,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房室传导阻滞一共分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急诊科来说一般都不做处理,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要处理的。三度一定要积极处理。二度以上处理的原则一般尽量装临时起搏器,这样能够保障心律在正常范围,以免生活、工作当中突然出现停搏。

此外,心梗也是一项值得重视的监测内容。

心梗一般分成缺血型、损伤型和坏死型。缺血型心电图ST段是下降的,一般要下降一格,也就是0.1mmV 以上就可以诊断缺血型的心梗了。损伤型主要是ST段抬高。坏死型一般都是出现了坏死型Q波,病理性Q 波都有其范围。如果出现这类心电图,作为护士应高度去重视,及时发现。胸痛的症状也要及时发现,如

果排除了他胸痛,则是心梗。排除心梗最佳的方法就是做心电图,如果通过心电图排除,心肌酶也排除了,要高度重视有没有动脉的夹层还有肺栓塞等,这样胸痛就能够及时抓住重点,能够排除危险的疾病,能够不延误病人的救治。

危重病情的判断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生命体征、呼吸、体温、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脑功能、肾功能、心律失常等七个方面的监测。有时

候单一标准很难将危重病情这一复杂的情况判断准确,而且也不科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一项或少数几项监测指标发现异常时就要提

高警惕,就要对病人采取一定的措施,而不是当病情具有以上七个方面

的所有特征时才采取措施,那样很可能会延误救治,因此,宁可保守一

些,也要在发现出现小的异常时提高警惕,采取措施。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PSS-各种急性中毒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RAPS和REMS评分表 分值 变量0123456 脉搏70-10955-6940-54<40 110-139140-179>179 收缩压90-12970-89 (mmHg)130-149150-179>179 呼吸12-2410-116-9 频率25-3435-49>49 GCS>1311-138-105-7<5 年龄<4545-5455-6465-74>74 >8986-8975-85<75 SpO 2 RAPS和REMS 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 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 ≤7≤1110% 816-1750% ≥14≥24100%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210123 心率(次/min)<4041-5051-100101-110111-130>130 收缩压(mmHg)<7070-8081-100101-199≥200 呼吸频率(次/min)<99-1415-2021-29>30 体温(℃)<3535.1-36.536.6-37.4>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210123 心率(次/min)≤4041-5051-100101-110111-129≥130 收缩压(mmHg)≤7071-8081-100101-199≥200 呼吸频率(次/min)<99-1415-2021-29≥30 体温(℃)<3535.0-38.4≥38.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EWS>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系统 APACHEⅡ(软件) 是目前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也可用于混合病种。临床应用: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适用于ICU、急诊。 数据采集应为病人入ICU或抢救开始后24小时内最差值.;评估前,需要检查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检查。如果暂时缺如,也可以以正常值替代,以得出分值,先行评估。事后修正。 APACHE Ⅱ、Ⅲ评分,分3部分: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临床意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反应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预测死亡率准确性:APACHE Ⅲ >Ⅱ>Ⅰ 局限性:急诊获取相关参数比较困难 注明:PaO2、FiO2(mmHg)填入时以小数为准,比如PaO2为75%,填;FiO2为40%,则填。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用途:(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为潜在危险评分方法,可用于普通病员风险评估(也可使用SAPS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软件) 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常用危重症病情评分方法

常用危重症病情评分方法 一.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结局预测软件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方法 1. 简明损伤程度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everity,AIS -2005版),评价创伤严重程度(解剖学角度) 2. 损伤程度计分法和新损伤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News 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 NISS),评价损伤程度严重程度(解剖学角度) 3. 昏迷程度评价方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 4. 创伤程度评价方法(Trauma Score,TS),评价创伤程度严重程度(解剖学,生理学角度) 5. 修正创伤评价方法(Revised Trauma Score,RTS),评价损伤程度严重程度 6. 小儿损伤程度评分(Paediatric Trauma Score,PTS),评价小儿损伤程度(解剖学,生理学角度) 7. 院前创伤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 8. 腹部创伤指数(Abdominal Trauma Index,ATI),评价腹部创伤程度 9. 贯穿性腹部创伤指数(Penetrating Abdominal Trauma Index,PATI) 10. 肺爆震伤评分(Respiratory Severity Score in Acute Blast Injury) 11. 截肢指数(Limb Salvage Index,LSI) 12. 下肢开放性骨折计分(NISSSA score for grading the severity of an open fracture of the lower extrmity) 13. 骨盆骨折内脏伤计分(Risk of Visceral Injury with Pelvic Fracture) 14. 脏器损伤计分(Organ Injury Scaling,OIS) 15. 预测创伤病人的结局 16. 创伤病人存活概率预测方法(Trauma Injury Severity Score , Surivival Probability,TRISS),预测创伤病人的结局(存活概率)-美国版和中国版 17. 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价方法(A Seve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rauma, Surivival Probability ,ASCOT),预测创伤病人的结局(存活概率, Ps),美国版和中国版

ICU 病人危重程度评分系统

ICU评分系统 一、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四、Murray肺损伤评分 五、SOFA评分 六、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 七、急性肾损伤KDIGO分级 一、APACHE II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评分) A、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如下表所示 B.年龄评分: 年龄≤4445-54 55-64 65-74 ≥75 评分0 2 35 6 C、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如果患者有严重得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病史或免疫抑制,应如下评分: ①非手术或急诊手术后患者—5分; ②择期术后患者—2分。 定义:器官功能不全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必须在此次入院前即有明显表现,并符合下列标准: ●肝脏:活检证实肝硬变,明确得门脉高压,既往由门脉高压造成得上消化道出血;或既 往发生过肝脏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昏迷。 ●心血管系统: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第四级。 ●呼吸系统: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导致得严重活动受限,如不能上楼或从事 家务劳动;或明确得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40mmHg),或呼吸机依赖。 ●肾脏:接受长期透析治疗。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接受得治疗能抑制对感染得耐受性,如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疗、 长期或最近大剂量类固醇治疗,或患有足以抑制对感染耐受性得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AIDS。 APACHE II评分总分=A+B+C 意义:APACHE II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预测住院死亡率越高、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 分) GCS评分= ①+②+③ 气管插管/切开患者GCS评分=①+③+ETT 意义:GCS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致残率与死亡率越高。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ICU意识紊乱评估法(CAM-ICU)就是一种有效与可靠地得谵妄监测工具、 第一步,评估镇静状态(Richmond 躁动镇静量表, RA SS) 如RASS得分-3~+4,进行下一步评估

危重病人判断标准

金堂县淮口中心卫生院2010年培训资料 危重病人判断标准 罗千勇 (西医师) 由于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死亡病人多、医疗纠纷多,迫使我们预测死亡的可能性,这样可以早重视、早抢救、早告知,减少死亡,避免纠纷。 急诊症状学一般症状学是按照定义、机制、病因等顺序叙述。 而急诊症状学首先是处理致命性问题,待病情稳定后,再作全面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 亦就是把危重病情判断在症状学中具体化。 呼吸困难本症要点●极危指征呼吸不规则或浅慢;频率40次/分或9次/分;氧饱和度85%(吸氧浓度35%)。 ●危重表现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呼吸时抬头耸肩,辅助呼吸参与呼吸,语不成句或说话不能;有奇脉,颈静脉怒张。 ●极危疾病严重气道阻塞;张力性气胸;濒死性哮喘;严重肺水肿。 ●重要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CT扫描。 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及呼吸节律异常。 在四大生命指征中,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但常不被重视,其原因可能是量化概念不如血压、心率明显。 在1984年12月及1985年1月,两个月中,在我院急诊室及内科

病房,有5例病人以呼吸窘迫为临终表现,当时有的医师感到费解,因血气分析检查尚未普及。 后来此类病人经检查血气,有的病人PaO2低到12mmol/L。 在1985年组建专职急诊科人员后,我们就提出呼吸急促者要死的警语,以提示对呼吸急促者的重视。 在多年实际工作中体会到: 一、呼吸异常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这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占居全身最大数量,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与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反应最强。 我们曾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4项条件(体温38℃、呼吸22次/分、脉搏90次/分、WBC 1.2×109/)对3组病人进行观察。 ①轻症组(上感、肠炎)30例;②危重症组(呼衰、心衰,均抢救成功)30例;③死亡组30例。 其中符合4项标准的6例,全部在死亡组,呼吸异常31例为最高((3))(见下表)。 表 1.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标准的病例数体温脉搏呼吸白细胞轻症组4 20 0危重组5 77 5死亡组12 19 24 6合计21 28 31 11从表1可说明: ①呼吸异常为四项指标中最高一项;②一旦有呼吸异常则属危重症;对呼吸异常除从解剖及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理解以外,更应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如急性肺损伤、ARDS、呼吸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存在于各科的危重病人中。

危重病情的判断

危重病情是患者疾病状态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虽然危重病情已经引起了几乎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准确地及时发现患者的危重病情,并及时进行救治,以致导致患者的死亡。原因就是,危重病情的判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明了,因此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必要熟练掌握危重病情的判断,以便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更为有效地救治患者。 第一部分:总述 一、危重病情的症状 一般的症状分为微重、重症、轻。危重症状又分成濒死症状和 危重症状。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濒死症状和危重症状呢? (一)濒死症状 瞳孔散大或不等大、濒死呼吸、血压0/0、室性自博心率。 提示 1、濒死呼吸存在频率问题,每分钟的呼吸在6次以下,或者是每分钟的呼吸在45次以上,均属濒死呼吸。 2、测量血压的时候如果只听到收缩压的搏动,而听不到舒张压的搏动,这样的血压也应该视为0。 (二)危重症状 昏迷、呼吸困难、休克、抽搐、紫绀、苍白、大汗淋漓。 提示 一般的紫绀都由缺氧导致。苍白一般由贫血造成,大部分都是血源性的,尤其是血色素小于5g以下都要视为很危重的。 病人如果导致心脏的骤停。大汗淋漓应该是要排除高热或者运动状态的一些其他的因素,出现的大汗淋漓。这样,每次一身大汗,要丢失2000ml左右的水分。2000ml左右的水分里面肯定带着离子钾、钙、钠,那么电解质紊乱,这也是很危重的。

危重病情判断清楚以后,我们怎么去处理呢?它的处理原则是 什么呢? 二、危重病情判断处理的原则 (一)先救命后治病——确保病人ABC 即先救治病情较重的患者,而不论患者的就诊顺序,确保病人ABC。ABC就是指生命体征,呼吸、循环。 (二)遵守危-重-轻的原则 即谁最危重谁就应该先看,谁最重谁就应该优先诊治,轻的可以在后面放一下,这就是急诊科对于危重病情的治理原则。 (三)危而不显——随时观察及时救治 对于危而不险的一些病人,护士要随时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就诊。 第二部分:分述 一、生命体征的监测 对于护理工作,观察病情最重要的是观察其他的生命体征,而 恰恰生命体征反应出来的问题也是就是病人病情很重的问题。那么 一个生命体征有哪些指标呢? 生命体征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一)意识——丧失及清楚程度 一定要观察患者意识丧失和清楚的程度。有的患者尽管清醒,但却答非所问。这种情况也不能算是清醒。所以,一定清楚患者意识的丧失或清楚的程度。 (二)瞳孔——瞳孔散大及不等大有无对光反射 还你也应该观察患者的瞳孔是否散大或不等大,是否有对光反射。是否有对光反射对于患者的救治和愈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呼吸——频率、节律、幅度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入院起就能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做到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时能及时修 改调整治疗计划,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按照我院病情评估制度 制定以下操作规范及程序: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出院前情况评估等。 评估人资质:由本院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软件、《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PPT讲座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72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8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 住院患者评估,我院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填写。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

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效果评估可由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科室日常督促,每月定期考核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职能部门每季度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ICU-病人危重程度评分系统

ICU评分系统 一、APACHE Ⅱ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四、Murray肺损伤评分 五、SOFA评分 六、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 七、急性肾损伤KDIGO分级

一、APACHE II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 A. 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如下表所示 B.年龄评分: 年龄≤44 45-54 55-64 65-74 ≥75 评分0 2 3 5 6 C.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病史或免疫抑制,应如下评分: ①非手术或急诊手术后患者—5分; ②择期术后患者—2分。 定义:器官功能不全和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必须在此次入院前即有明显表现,并符合下列标准: ●肝脏:活检证实肝硬变,明确的门脉高压,既往由门脉高压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或 既往发生过肝脏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昏迷。 ●心血管系统: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第四级。 ●呼吸系统: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导致的严重活动受限,如不能上楼或从 事家务劳动;或明确的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40mmHg),或呼吸机依赖。 ●肾脏:接受长期透析治疗。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接受的治疗能抑制对感染的耐受性,如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 疗、长期或最近大剂量类固醇治疗,或患有足以抑制对感染耐受性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AIDS。 APACHE II评分总分=A+B+C 意义:APACHE II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预测住院死亡率越高。

二、GCS评分(Glasgow 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睁眼 4 - 自发睁眼 3 - 语言吩咐睁眼 2 - 疼痛刺激睁眼 1 - 无睁眼 语言 5 - 正常交谈 4 - 言语错乱 3 - 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 2 - 只能发音 1 - 无发音 运动 6 - 按吩咐动作 5 -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 4 -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 3 -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2 - 异常伸展(去脑状态) 1 - 无反应 昏迷程度以E、V、M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正常人的昏迷指数是满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 轻度昏迷:13分到14分。中度昏迷:9分到12分。重度昏迷:3分到8分。低于3分:因插管气切无法发声的重度昏迷者会有2T 的评分。*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最低3分,最高15分)。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 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PSS-各种急性中毒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RAPS和REMS评分表 分值 变量0123456 脉搏70-10955-6940-54<40 110-139140-179>179 收缩压90-12970-89 (mmHg)130-149150-179>179 呼吸12-2410-116-9 频率25-3435-49>49 GCS>1311-138-105-7<5 年龄<4545-5455-6465-74>74 >8986-8975-85<75 SpO 2 RAPS和REMS 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 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 ≤7≤1110% 816-1750% ≥14≥24100%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210123 心率(次/min)<4041-5051-100101-110111-130>130 收缩压(mmHg)<7070-8081-100101-199≥200 呼吸频率(次/min)<99-1415-2021-29>30 体温(℃)<3535.1-36.536.6-37.4>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210123 心率(次/min)≤4041-5051-100101-110111-129≥130 收缩压(mmHg)≤7071-8081-100101-199≥200 呼吸频率(次/min)<99-1415-2021-29≥30 体温(℃)<3535.0-38.4≥38.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EWS>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急诊、住院、手术、重症治疗、麻醉、输血全程、全面要求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现就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 重点范围 “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 :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 :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 主要采用APACHE评分软件、《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PPT讲座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时限要求 :普通住院患者入院72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 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 住院超过一周病员 第8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 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 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 :1.门诊患者评估 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 2.住院患者评估 :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 采用专用表格 无专用表格的 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作者:刘丹红陈平徐勇勇【摘要】研制病情严重度评价标准在医学临床和医院管理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评价方法,提出了建立危重度评价系统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APACHE 疾病严重度指数评价标准化 Standard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Liu Danhong, Chen Ping, Xu Yongyong, The Hea lth Statistical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Abstract】 Developing a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is significant in cl inical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major methods of severity assessment available worldwide and domestically.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provide their point of view i n establishing such a system. 【Key Words】 APACHE Severity of Illness Index Evaluation standardization 医院信息中对于疾病的基本描述包括两方面,一是疾病种类,一是疾病严重度。疾病的描述也像其他信息一样需要标准化,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关于疾病的种类,我国已经在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标准(GB/T14396),并已逐步推广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疾病信息的收集、交流和相关研究工作。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用轻、中、重或一般、急、危等词语来描述显然过于模糊和主观,所以有必要研制一套科学的病情评价标准。 一、建立病情严重度评价标准的意义 准确描述病情严重度在医学临床和医院管理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判断病人预后:通过评价疾病的严重度,对病人面临的死亡或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做出适时的估计,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治过程和可能的后果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2. 指导临床实践: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临床干预措施,评价病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而且通过病情的动态观察,还可以评价某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比较不同疗法的优劣。 3. 提高医疗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的医疗质量可能是不同的,但即使是同样的医疗水平,危重病人的死亡概率也要高于一般病人,仅用治愈率、病死率等指标度量医疗质量的差别是不合理的,只有对疾病的危重程度有了明确的界定,才能使医疗产出的评价具有可比性。 4. 提高效率评价的可比性:不同严重度的疾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强度不同,在评价医疗服务效率时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而不考虑病人的危重程度,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医院效率的评价必须在病情标准化这个前提下进行。 二、医学临床对于病情的评价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重点

常用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PSS——各种急性中毒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RAPS和REMS评分表 分值 变量0 1 2 3 4 5 6 脉搏70-109 55-69 40-54 <40 110-139 140-179 >179 收缩压90-129 70-89

(mmHg)130-149 150-179 >179 呼吸12-24 10-11 6-9 频率25-34 35-49 >49 GCS >13 11-13 8-10 5-7 <5 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 SpO2>89 86-89 75-85 <75 RAPS和REMS 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 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

≤7 ≤11 10% 8 16-17 50% ≥14 ≥24 100%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评估目的 1、确定病人生理学方面的异常 2、确定纠正这些异常的最佳方法 3、确定潜在的问题。 评估顺序 1、病史—体检—辅助检查? 2、平行进行:主要病史、体检、初期复苏。 一初步评估: 1.病人的危重程度 2.初步治疗前病情允许用多少时间来评估和检查。 初步评估的重点:1.气道通畅性,2.呼吸,3.循环 (注意:三者任一缺失需立即复苏) 气道: 1.评价气道是否通畅 2.心动过速、呼吸增快、出汗、辅助肌应用、矛盾胸腹运动、三凹征、喘鸣音。 (注意:1 气道严重阻塞病人可没有喘鸣音,2 SPO2正常不能排除气道阻塞,3 高碳酸血症和意识清醒程度降低提示失代偿,4 心动过缓提示很快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呼吸: 1.明显的呼吸增快提示病情危重,不论病人是否有呼吸衰竭 2.危重程度靠代偿程度判断 是呼吸受损的较晚指标 4.呼吸急促而氧合正常的病人,应检查是否有呼吸系统以外的病因,如代酸和脓毒症。 循环: 评估重点:组织灌注、血压 (注意:一、血压下降是循环衰竭的晚期指标;二、组织灌注不足的指标:1 清醒程度降低,2 皮肤花斑,肢体末梢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3 尿少,4 酸中毒;三、脉搏、颈静脉压、肢端温度可提示休克类型)。 清醒程度 1、清醒程度降低提示:内环境严重紊乱或有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2、二者均需要紧急支持治疗,并要密切检测瞳孔变化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动脉血气分析 3.电解质、肾功能; 4.凝血功能; 5.指脉氧。

(注意:不可因为检查延误初期复苏。可同时进行) 提示病情可能急剧恶化的临床表现 血压SBP<90 或MAP<70mmHg 心率HR>150 或<50bpm 呼吸R >30 或<8次/min 清醒程度GCS<12 少尿尿量150mmol/l 血k < 或>6mmol/l 血碳酸氢根<18mmol/l 提示病情危重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1 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低血压、肢端发冷、皮肤花斑心动过缓(提示临终状态) 2 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三凹征、呼吸辅助肌应用、低氧饱和度、呼吸过缓(提示临终状态) 3 消化系统 呕血、黑便、黄疸、咖啡样呕吐物 4 泌尿系统 少尿 5 神经系统 清醒程度降低、意识模糊、激越、进攻行为 6 代谢 酸中毒、严重电解质异常(特别是严重高钾和低钠)、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乳酸增高 7 其他出汗 (注意事项:1. 交感神经代偿程度无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可根据交感神经代偿程度评估病情危重程度。注意临终病人代偿耗竭,HR、R可减慢 2.受支持的程度 面罩吸氧2L/min SPO2 92% 面罩吸氧15L/min SPO2 92%)。 二进一步评估 病史: 1.来源:转运人员、记录、家属 2.评估心肺储备:运动耐受力(距离、速度) 3.揭示是否属于难以评估人群:年轻成人、老人、免疫抑制病人、创伤病人(机制)。 体格检查: 目的:确定潜在的病因 注意:应反复体格检查,以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判断危重病的指征

判断危重病的指征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楼宾城教授的经验总结 【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范围很广,包括嗜睡、昏睡、昏迷及精神障碍。严重的意识障碍一般均能意识到病情危重,而对轻度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常认识不足。但一旦发生意识障碍,则意味着病情严重。如老年人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如嗜睡应想到严重感染。如出现症状性精神症状,亦应想到病情严重,我们遇到一例男性40余岁病人,发热,不愿留观,往外跑,经收住院确诊,克雷伯杆菌肺炎、败血病、肝脓疡,经治痊愈。此类病人有脑血管病、肝昏迷、尿毒症、败血病、垂体危象、结核病、酒精戒断、胰性脑病等。我们遇到一例发热老人,仅有清晨4-5点,短暂精神异常,结果是败血病。所以凡躯体性疾病,引起意识或精神异常,即使症状轻微,亦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不应轻易转到精神病院。 【呼吸异常】 呼吸异常包括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及呼吸节律异常。在四大生命指征中,呼吸常不被重视,其原因可能是量化概念不如血压、心率明显。在1984年12月及1985年1月,两个月中,在我院急诊室及内科病房,有5例病人以呼吸窘迫为临终表现,当时有的医师感到费解,因血气分析检查尚未普及。后来此类病人经检查血气,有的病人PaO2低到12mmol/L。在1985年组建专职急诊科人员后,我们就提出“呼吸急促者要死”的警语,以提示对呼吸急促者的重视。在多年实际工作中体会到: 一、呼吸异常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这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占居全身最大数量,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与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反应最强。我们曾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4项条件(体温>38℃、呼吸>22次/分、脉搏>90次/分、WBC>1.2×109/)对3组病人进行观察。①轻症组(上感、肠炎)30例;②危重症组(呼衰、心衰,均抢救成功)30例;③死亡组30例。其中符合4项标准的6例,全部在死亡组,呼吸异常31例为最高((3))(见下表)。 表1. 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标准的病例数 体温脉搏呼吸白细胞 轻症组 4 2 0 0 危重组 5 7 7 5 死亡组12 19 24 6 合计21 28 31 11 从表1可说明:①呼吸异常为四项指标中最高一项;②一旦有呼吸异常则属危重症;对 呼吸异常除从解剖及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理解以外,更应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如急性肺损伤、ARDS、呼吸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存在于各科的危重病人中。 二,最危急的呼吸困难是喉头梗阻:①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失音;②病因: 喉炎、喉头水肿(过敏)、声带息肉、误咽;③处理:气管插管、环夹膜穿刺。我院附近某院的精神病房中,一位病人中午吃馒头突然误咽,立即在环夹膜处插入5根输液排气针,转来我急 诊科,经抢救痊愈。 三,端坐呼吸的诊断与处理: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哮喘、气胸;最常见是心肺疾病约占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