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场鸟类危害分析

机场鸟类危害分析

机场鸟类危害分析
机场鸟类危害分析

机场鸟类危害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做好机场鸟类危害综合治理工作,努力降低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概率是确保机场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性条件之一。林芝机场自通航以来,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鸟击后果趋于严重化,对于航班起降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鸟害防范工作已经成为机场日常保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林芝航站两届班子对此都有清醒认识并给予了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地要求航站运行保障部完善鸟害防范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从生态调研、鸟害分析入手,制定详尽的鸟害防范方案,不惜投入财力、物力,采取行之有效的鸟害防范措施,将鸟击风险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根据这一指示要求,航站运行保障部四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鸟害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找到了存在的差距。现将林芝机场鸟类危害防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林芝机场鸟害防范管理机构是运行保障部机电场务队,其职责是:运用现有设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鸟害综合治理,防止和杜绝因机场原因导致的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鸟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为当日场务值班员,间接责任人为运行保障部经理。发生一起因机场原因造成的严重鸟击航空器事件,由航站安委会按区局及航站相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二、开展机场生态环境调研分析鸟类活动危害

每个机场都有各自的生态环境特点,鸟类活动也因此呈多样

性。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分析鸟类活动危害,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鸟害防范措施是鸟害防范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林芝机场地处雅江中下游河谷地带,周边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河流交错,沟塘密布,农田分布面积较广,长年气候湿润,十分适于各种鸟类繁衍生息。而飞行区土面区草丛中全年有野兔、老鼠、毛虫、甲虫、飞蛾、蝗虫等动物和昆虫繁殖、活动。综合分析,机场周边环境及飞行场地条件都属鸟类筑巢、繁殖、觅食等活动的理想场所,由此导致机场周边及场内全年有各种鸟类频繁活动,构成了较为严重的鸟击航空器威胁。从机场运行四年来的鸟害防治经验和防治记录来看,在本场活动的主要鸟类为群数量在50-100只的麻雀、乌鸦、鹞子、黄鸭等中小鸟,偶有极少量秃鹫、老鹰等大鸟出现在近进航路和围界周边。具体来讲,乌鸦的活动时间集中在每年1至5月份,群数量保持在5-50只,飞行高度约为0-20米,主要活动包括穿越跑道飞行、在升降带上空盘旋、到场内草丛中集体觅食、在附近桥梁及高大建(构)筑物上筑巢等,;鹞子的活动时间集中在6-11月份,群数量一般在10-30只,飞行高度约为0-40米,主要活动包括在跑道表面捉虫、在防鸟网支架和气象观测设备顶端停留等,其危害不仅包括可能撞击飞机还对气象观测设备采集数据造成了实质影响;麻雀全年出现在场内各个区域,群数量保持在80只以上,主要活动为筑巢和觅食,活动范围遍及全场,活动规律难以准确掌握;黄鸭群数量虽多,但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跑道两端江面及河岸,

且飞行活动较少,尚未构成现实威胁;鹰和秃鹫等大鸟出现频率极低,群数量一般在1-2只,基本上集中在割草作业实施完毕之后的4月底和9月初出现,活动区域分布在近进航路和机场围界周边。下面再来看看林芝机场历年鸟击事件统计表:

林芝机场历年鸟击事件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造成本场鸟击航空器事件的主要鸟类为麻雀,必须将麻雀列为重点治理对象;但是鹞子、乌鸦等中鸟撞击航空器后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也须严加控制其活动范围;而老鹰、秃鹫等大鸟虽然出现次数较少,但因其体型大、体重重,撞击航空器所造成的危害将数倍甚至数百倍于麻雀撞击,潜在的安全隐患最为巨大,必须分时节严密监控其活动。

三、多管齐下多方出击全力做好鸟害防范工作

就鸟害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而言,无论哪个机场不外乎都在采取诸如破坏栖息环境、惊吓、捕捉、枪杀几种手段,林芝机场常用的几种方法是:

1、人工配合机械,终年实施割草作业,破坏鸟类、野兔以及其他等动物的筑巢、藏身环境;

2、在全场范围内喷洒农药、鼠药,毒杀昆虫和老鼠;每年雨季来临前、雨季结束后人工清理飞行区排水沟,将污水、脏物及时清理到飞行区外,破坏鸟类在飞行区内的食物源;

3、捣毁农田内、树木上以及机场各建筑物上的鸟巢,破坏鸟类的栖息、繁衍环境;

4、在鸟类活动频繁的飞行区特定区域内安装防鸟网,捕杀在场内活动的鸟类;

5、有飞行活动的时候,驱鸟车不间断地在巡场道上巡逻,用煤气炮、语音驱鸟系统、烟花弹进行驱鸟;遇有惊吓不走、捕捉不到的鸟类,及时请求公安支援,采取猎杀的办法;

6、结合机场净空检查工作,对航路上的鸟类活动进行监控。

综合采用以上防治鸟害措施后,林芝机场鸟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鸟类对任一防范措施都有适应性和反防范性,比如:对于煤气炮的响声麻雀能够做到充耳不闻;对于捕鸟网的安装,乌鸦能够选择适时绕飞。因此,鸟害防治工作在方法和手段上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四、立足日常工作搜集鸟情信息及时发布航行通告

在鸟情信息搜集方面,场务队主要是通过每天的鸟情巡视情况,在基础台帐中详细记录场内及机场周边出现的鸟的种类、出没时间、飞行高度等信息,并通过对大量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找出鸟类在飞行区及周边区域活动规律,编制《林芝机场鸟情图》,划定防治区域和确定针对不同鸟类的防治措施。对于鸟击

威胁较严重的鸟类活动,除采取防范措施外,及时向塔台报告,以便塔台发布航行通告内容。

五、鸟类危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从事鸟类危害防范工作的人员资质问题。目前,从事鸟害防范工作的人员多为场道专业、水电专业毕业,缺乏相关农林知识,没有能力深入开展生态调研,没有知识区分不同鸟类的不同习性,因此工作质量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缺陷。建议对场务鸟害防治人员加大农林知识的培训,或者从长远打算,招录农林专业毕业的应届生充实鸟害防治队伍。

二是设备老化速度加快,功能日渐降低,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鸟害防范工作要求。比如林芝机场,目前使用的驱鸟车、割草机都是在开航之初采购的设备,随着使用频率增高,老化磨损严重,功能缺失,效率低下,使用效果差强人意。请求加快设备更新换代进度,确保鸟害防范工作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如期开展。

林芝航站运行保障部场务队

2010年11月12日

黄山机场鸟类调查与鸟击防范对策探讨.

收稿日期:2008-02-18;修回日期:2008-02-26 作者简介:唐鑫生(196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E 2mail:xstang@hsu 1edu 1cn 。 黄山机场鸟类调查与鸟击防范对策探讨 唐鑫生1 ,程从应2 ,胡优贵 1 (1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山245041;21黄山机场,黄山245000 摘要: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对黄山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1种,隶属14目 36科,构成鸟击航空器隐患的主要种类有池鹭、赤腹鹰、家鸽、小云雀、家燕和麻雀6种,其次是白鹭、凤头麦鸡、黄 斑苇鳽、山斑鸠、豆雁、鸢、棕背伯劳等。对该区域鸟类的区系成份、居留特点和主要威胁鸟类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鸟击防范对策。 关键词:黄山机场;鸟类;鸟击航空器;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Q958,S76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32(200806-0046-05 黄山机场地处黄山市屯溪区境内,始建于1958 年,经多次扩建,现面积达160多万m 2

,跑道为西北2东南走向,飞行区总长3500m (含进近灯光带。机场北临横江,南有率水河、新安江,附近有戴震公园、茅山茶场、博村林场以及小河、村庄、池塘和农田。机场所在的黄山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4~1618℃,年日照时数1731~1922h,无霜期230d,年降雨量1259~1702mm,年蒸发量1400mm,相对湿度78%。植被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也有针阔混交和山地灌丛草甸,全市植被覆盖率高达7418%,农作物长势旺盛。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却给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增加了难度。为确保机场的飞行安全,最大限度地防范鸟击航空器事故的发生,黄山机场除加大自身工作力度外,还邀请了黄山学院的师生进行鸟类及其相关生物的调查,共同寻求鸟击防范对策。1调查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对黄山机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定点调查,每周调查1~3次。调查地点为飞行区、内水平面、锥形面和机场周边10km 范围内适于鸟类活动的有代表性的区域,选取的区域有横江、率水、新安江、戴震公园、茅山茶场、博村林场和黄山学院南北校区。在飞行区、内水平面和锥形面采用样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飞行区;对于周边有代表性的区域则采取不定期的调查。主要采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借助鸟类(以及翼手类分类和生态资料确认种类[1~6]。在飞行区内有时也使用网具和双筒猎枪捕杀少量种群数量大但非重点保护的鸟类,留作鉴定。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1黄山机场及周边地区鸟类的组成 经调查,黄山机场及周边地区有鸟类111种(其中家鸽为人工饲养,隶属14目36科,其区系成份、居留类型与威胁等级见表1。21111黄山机场鸟类的区系成份和鸟类多样性除家鸽外,110种野生鸟类中东洋界成份62种,占总数的5614%,古北界成份31种,占总数的2812%,东洋古北广布种17种,占总数的1514%。黄山机场的鸟类以东洋界成份为主体,与两栖爬行动物等的区系组成特点 相一致[7]

机场鸟击防范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6882333.html, 机场鸟击防范措施研究 作者:张振飞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3期 摘要:鸟击事件会给航空运输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鸟击的现状及预防措施,主要从机场角度防范鸟击的发生,从地面环境综合治理及空中鸟情监测、空中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为机场防范鸟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鸟击;地面防范措施;空中防范措施 鸟击(bridstrike)又称“鸟撞”,从航空界分析,是指飞行的动物(常指鸟类或蝙蝠)与在空中飞行的航空器发生碰撞[1]。鸟击对于航空运输是重大危害,其不仅严重影响航空旅客及 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且经济损失巨大。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全球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鸟击事件发生的次数呈现上升趋势,机场鸟击防范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鸟击的现状 据统计,2015年我国机场共发生鸟击事件1174起,其中,起飞、初始爬升、进近、着陆等四个低高度阶段共发生鸟击1132起,占飞行阶段鸟击的95.57%,由此得出机场区域为鸟击事故多发区。2015年,全国航空业因鸟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963.2万人民币[2]。 2 机场地面鸟击防范措施 传统的机场鸟击防范,一般采用“预防为主、驱赶为辅、诱捕为次”指导方针[3]。“预防为主”是指对机场区域内草地、水体、昆虫等的控制与管理,其中对草地的管理常用割草作业的方式严格控制草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0~15cm),以减少草籽的产生及破坏昆虫的生存环境,同时减少鸟类在草地上的栖息;对水体的管理一般采取填埋水坑或者及时清除因雨水导致的暂时性积水;“驱赶为辅”一般是指利用架煤气炮驱鸟、播放恐怖语音或者天敌的声音来驱鸟、恐怖眼驱鸟、用于夜间的激光驱鸟等等;“诱捕为次”是指在预防和驱赶效果都不理想的背景下,采用诱捕的方式防范鸟害。 2.1 人工草坪 随着人工草坪(草地)的发展及其稳定性、草坪的维护、外观色泽等方面的改善,人工草坪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型集体性体育赛事场地、公寓、写字楼、停车场、城市公园绿化等[4]。 采用人工草坪部分替代传统草体植被的种植,首先人工草坪能减昆虫在草坪中生存,进而减少鸟类的食物来源;其次人工草坪可以减少因灌溉草地而形成的积水,降低草坪对鸟类的吸引。人工草坪种植简化传统草坪的割草、碾压、灌溉等维护工作,降低人工维护费用,节约机场运营成本。在铺装道面铺设人工草坪可以提高应急车辆在人工草坪通行能力,有利于提高机场整体的安全运营能力。

机场雷达数据的鸟击风险评估

机场雷达数据的鸟击风险评估 鸟击风险评估模型 以鸟击概率(P)和严重程度(S)为自变量,建立鸟击风险(R)评估模型,如式(1)所示。式中,P代表了某飞鸟侵入某跑道的概率,S 代表了该飞鸟与飞行器撞击的严重程度,二者的值划分为非常高(VH)、高(H)、中等(M)、低(L)、非常低(VL)五个等级。表1给出了一个5×5的风险评估矩阵,建立了R与(P,S)之间的函数关系。风险值划分为3个等级,要求机场管理人员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表2提出了分级应对策略建议。 鸟击概率估计 鸟击概率估计模型综合考虑了飞鸟与跑道的相对位置,估计某飞鸟目标侵入某跑道的概率,如图1所示。点A和B为跑道的两端,飞鸟目标(C)与跑道中点(O)之间的距离为L,OC与跑道之间的夹角为θ(0°≤θ≤90°)。 严重程度估计 本部分首先介绍了科学获取专家知识的德尔菲法,进而提出一种双层结构的DAHP模型,基于专家知识进行鸟击严重程度估计。 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为了克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专家预测方法。在预测过程中,专家彼此互不相识、互不往来,这就克服了在专家会议法中经常发生的专家们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权威人物的意见左右其他人的意见等弊病。各位专家能真正充分地发表自己的预测意见。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

代表性,较为可靠。本文基于德尔菲法设计了专家调查问卷。问卷中首先简要介绍了鸟击风险评估和AHP方法的基础知识,然后列出了需要专家填写的DAHP模型中不同层次上的比较矩阵,最后提出了开放性问题,请专家对影响鸟击风险的因素提出增减与合并建议。专家选择是德尔菲法中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兼顾权威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选择的专家包括高等院校的鸟类学家、民航科研院所的航空安全专家以及机场一线的驱鸟人员。专家的数量需要合理设置,数量过少影响各领域的普遍性,数量过多造成操作困难,通常邀请10~20位专家。 2双层结构的DAHP模型 建立双层结构的DAHP模型估计鸟击严重程度。在第一层结构中,考虑飞行器(EA)和鸟(EB)两类因素;在第二层结构中,飞行器因素包含飞行器类型(TA)和飞行器状态(SA)两个子因素,飞鸟因素包含飞鸟数量(NB)和飞鸟重量(MB)两个子因素;见下式。共邀请10名专家填写调查问卷。其中,2名为高等院校的鸟类学家,5名为民航科研院所的航空安全专家,3名为机场一线的驱鸟人员。专家经过3轮问卷的征询、归纳和修改,给出了趋于一致的比较矩阵。在第一层结构中,包含EA和EB的比较矩阵为当鸟群密集运动时,由于雷达分辨力有限,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飞鸟数量。此时,可以通过统计雷达图像中鸟群目标的像素数,大致给出对应的飞鸟数量和种群规模10。最终的鸟击严重程度由下式计算 机场实例 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跑道)的仿真数据和北海福城机场(单跑道)的实测数据,对本文提出的鸟击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测试。 1仿真数据 图2所示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条跑道(R1、R2、R3)的位置与四群飞鸟目标(F1、F2、F3、F4)的运行轨迹,探鸟雷达的覆盖区域为-8,8×-8,8。三条跑道长度分别为2km,8km和8km。表4给出了跑道与飞行器的相关信息,包括跑道端点的坐标与飞行器的型号和状态,3个

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

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 **机场驱鸟工作由场务班组兼任,班组目前共有X人,全日制本科学历X人,大专学历X人,因同时兼任场务、驱鸟和净空管理等多项工作,人员较为紧缺。在艰苦寂寞的工作环境下,班组以团结、协作、创新、奉献为工作理念,吃苦耐劳、创新拼搏、科学管理,为确保飞行区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鸟害防治方面,班组有以下几点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加强管理、拼搏奉献确保安全平稳 一是整章建制、夯实基础。结合《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和工作实际,收集各类鸟样本,编制鸟害防治工作手册、实施细则、机场及周边草虫鸟类图册、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基础台帐,详实记录每日的鸟情,并对巡视记录进行分析与利用,使鸟害防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效能。不断改进鸟害防治工作方式方法和措施,严格落实日常驱鸟巡视制度,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采取大范围调研与重点防范相结合、定点驱赶与动态驱赶相结合、驱鸟与鸟情巡视相结合、人工驱赶与防治设备互补,做到当日航班不结束驱鸟人员不得离开飞行区。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常抓不懈,驱鸟值班人员坚持使用煤气炮、驱鸟网、声波等进行多措

并举的综合驱鸟。每年更换鸟网XXX余张、鸟杆XXX多根,燃放驱鸟礼花弹XXXX多枚,网捕各种鸟类XXXX多只,累计割草面积近XXXX亩,全年驱鸟行驶路程XXXXX公里,全力以赴灭虫驱鸟。 三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确保公平和效率。多年来场务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和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一直保持很好,每一名员工都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是同事群众交口称赞的队伍。 二、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升综合防治水平 场务班组成员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驾驶各种车辆、熟悉机械知识、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了解生态学、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掌握相关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时间,以老带新,传帮带队,每名队员都成了多面手,一专多能,能中有精。不但熟练掌握了各种技能,还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积极对各种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鸟害防治能力。 由于机场小,人力物力有限,机场主要驱鸟设备有粘鸟网XXXX米,驱鸟车一辆、灭虫蚊灯和驱鸟假人若干,主要的驱鸟手段是燃放驱鸟礼花弹。 三、引进雷达鸟情观测新技术 2018年,****开展空防安保新技术试点工作,其中的雷达探测无人机技术同时也可用于鸟类活动轨迹的探测,XX-XX月份,该项目探测统计到以下鸟类活动规律。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解析版)莲藕在我国南方水乡种植广泛,根据生长环境差异分为田藕(种在水田里)和塘藕(种在深水塘里),其中塘藕比田藕的淀粉含量要高。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而叶片宽大,通风易折断,若断处有水渗入,会引起地下茎腐烂。据此完成1~3题。 1.塘藕的淀粉含量比田藕高,是因为水塘比水田 A.水体深,土温低,莲藕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 B.水量大,土壤化肥农药浓度低,莲藕生长速度快 C.土温变化小,莲藕生长环境稳定,养分积累多 D.土层更深厚,莲藕的发育空间大,莲藕生长量大 2.塘藕一般秋季成熟,但挖藕多选择在冬季,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冬季气温低,储运条件好B.临近春节,市场需求大 C.处于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D.冬季湖塘水位低,采挖条件好3.在田藕生长旺季遇到暴风雨来临时,为防止田藕的叶柄和花梗折断,藕农宜采取的措施是 A.向藕田灌水,提高藕田水位B.给藕田放水,降低藕田水位 C.给藕田追肥,提高莲藕的抗风能力D.在藕田上覆盖塑料膜,减风挡雨【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塘藕生长于深水中,处于低温环境下,生长缓慢,成熟需要的时间长,积累的养分多,A项正确;塘藕生长速度不快,且生长速度快也是不利养分积累的,B项错;温差大对养分积累有利,土温变化小不利于养分积累,C项错;生长量大不等于养分含量高,D项错。第2题,题干问的是自然原因,而市场需求大和劳动力充足不属于自然因素,B、C两项错;储运条件好不是主要的原因,A项错,D项正确。第3题,莲藕的叶柄和花梗易遇风折断,在强风来临前及时灌水,可抬高水位,稳定植株,减轻强风对莲藕植株的危害,而放水则相反,故A项正确B项错误;给藕田追肥,可提高莲藕的抗风能力,但不能在短时间实现,C项错;生长旺季的莲藕比较高大且高低差异大,不适合覆盖塑料膜,且覆盖后遇风雨更易造成折断。 【答案】1.A 2.D 3.A

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

机场及xx 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更新时间:2011-1-15 点击数:212 机场及xx 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机场鸟击灾害的根源在于机场生态环境对鸟类的吸引,鸟类生存离不开食物、水、遮蔽和筑巢繁衍场地。 机场周围的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加工场、果园、谷物厂、垃圾场、湖泊、沼泽地及森林、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吸引鸟类的场所。因此要想彻底有效地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研究清楚机场及周边环境吸引鸟类活动的一切因素。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治理。 3.1 食物因素 a. 土壤动物 机场中的草坪、土道面对鸟类的吸引主要表现在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上,而作用程度主要反应在食物链关系上,食物链中,土壤动物被鸟类直接或间接取食。草坪、土道面的土壤和草丛中寄生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昆虫。机场的土壤动物(主要是蚯蚓)和草丛动物(主要是昆虫)是生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经常在雨后出现,常常吸引许多家鸽和野鸡。 b. 植物种子 土道面的开花植物和豆荚类植物等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的食物,一株杂草产生的种子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稗草在一般条件下,一株能分蘖20 多分枝,可达一万粒种子。除了稗草还有三叶草,尤其是到秋季种子成熟脱落,数量繁多。 c.农田 机场旁边常有自然村,距离机场跑道100 米处就很可能有大片农耕地,都种有庄家,特别是一些农民种的小麦,玉米、稻子等谷物都是鸟类觅食的诱因。由于部分机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某些原因,机场附近的大片空地一直被当地农民耕种无

法制止。这些农作物面积较大所以成为了一些鸟类如麻雀等觅食的最佳场所。 3.2 人为因素 此外,还有场区人员活动留下的垃圾、上磨村的街道垃圾堆、食品厂的污水池,垃圾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滋生蚊,蝇(蛆),易吸引鸟类来觅食,成为鸟类觅食的天堂。粮库或是人类在机场附近地区晒粮食,这些因素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觅食。 3.3 水源因素 机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有多个水库、自然保护区、池塘、沟渠和湿地。如水库、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机场附近有一池塘,而且养殖有 三、"四种鱼。这些水体不但很方便鸟类饮水,水体内滋生的软体动物也吸引了鸟类前来觅食。尤其是水鸟和涉禽。而这样无疑就大大增加了机场鸟击灾害发生的几率。 土道面低洼地及滑行道破损处的积水也会滋生水生昆虫,同时也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喝水。特别是大雨过后,机场及其附近的土坑、凹地、人工湖泊、蓄水池都给鸟类前来喝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4 栖息地因素 栖息地的类型不同,直接影响到鸟类的群落特征和活动规律[7]。鸟类具有对栖息地选择的先天偏好性。 尤其是空间异质性(special heterogeneity程度较高的树林,多样性的小生境能容纳更多的鸟类。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机场飞行区内人为活动较少,土道面为鸟类提供了开阔的生境。例如某机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树林 成片的树林是吸引鸟类前来筑巢的巨大诱因,还能给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源。该机场内大型林地数量不多,但机场周围存在大片柳树林并且跑道纵向两旁均有。树木高大,许多上都搭有鸟巢见,供鸟类栖息繁衍。 机场两边土质地区全是草坪,草坪浓密旺盛。每到春天和夏天雨水增加,杂草

机场运营与管理思考题整理

1、机场主要功能: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地上下飞机;提供方便和迅速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2、机场提供的服务:旅客和货物管理(办票、行李、上下飞机);航空保障(为飞机起飞和降落提供技术、安全保障,如空中交通管制、通信、导航、气象、保安及消防);为航空公司提供商务服务保障(如客货运地面服务、飞机加油、机务维修);提供其他附属商业服务(特许经营、租赁公司、餐馆及停车场服务);政府的有关职能(动植物检疫、海关、移民、卫生检疫)。 3、机场管理模式:国和地联合体拥有,国(地)下属机构营运;国和地以及可能的私联合体拥有,公共或私人所有的公司通过管理协议负责营运;国和地联合体拥有,作为一个自主的机场运营;国和地占多数,少数私人股东的联合体拥有,不公开交易股票,作为一个自主的机场运营;同上,但是有部分股票公开交易;私全部或大部分拥有,不公开交易股票,作为一个自主的机场运营;私全部或大部分拥有,部分股票公开交易,作为一个自主的机场运营。中国机场管理体制: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直接管理,地方政府管理,中央和地方实行股份制管理,航空公司也可以投资控股机场。 4组织结构作用和主要形式,我国常用形式 5、机场高峰时间描述:标准繁忙率SBR:第30位高峰小时,普遍认为合理,不能准确反映与实际观察年高峰流量的关系,;绝对高峰小时流量=1.2×标准繁忙率,随机场交通量增加,极端的高峰趋于消失;繁忙小时率BHR(5%繁忙小时),需收集分析很多数据,小机场不能应用;典型高峰小时旅客数TPHP小机场中高峰所占比率明显,机场增大,峰值变平;最忙时刻表小时BTH,对数据有限的小机场是可行的;高峰轮廓小时PPH,很多机场经验值现实该值接近标准繁忙率。 6、航班安排时段分配矛盾处理:旅客(舒适便利可靠)机场(经济高效)航空公司(高效可靠经济)。不依靠政府的干预来解决问题;保证所有经营者机会均等;寻求使有关经营者经济损失最小的航班时刻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公众旅客和贸易集团带来的不便;对宣布实行的限制安排定期评估 7、噪声控制策略:噪声监控系统;社区关系和公众参与计划;土地使用政策;机场设计措施;地面活动和空中活动限制;对机场周边土地产权的干涉;进出场飞机限制;经济途径。 8、检测方法:噪声监测系统由许多位于机场周围的远程传感器/麦克风组成;起落航线PNR 和固定噪声检测终端、移动式噪声检测设备;噪声监测技术和飞机跟踪技术相结合;机场噪声等值线:噪声等值线图是根据噪声的度量指标与度量值在机场及周边图上绘制的的一系列封闭曲线。 9、能见度;侧风;鸟害:对策:减少机场对鸟类的吸引,让鸟类尽量远离机场活动;驱赶机场鸟类的方法主要有听觉威慑法、视觉威慑法、化学试剂和捕捉等。通过风玫瑰图来实现跑道方向要求。 10、机场运行常用评测指标及测定方法:跑道表面的摩阻力,无损探测技术,PCI(铺面状况指数)。 11、离港控制:负责监督停机坪上的地面服务活动。(影响:飞机收费荷载和准时) 12、停机坪服务内容常用设备:飞机引导入位;动力提供;安全措施;牵引设备;故障处理;加油、油罐车、停机坪液压加油系统;机轮和轮胎;地面动力供应、APU、车载动力设备、停机坪电缆;除冰和清洗;机舱的制冷、供暖;其他服务;机上服务;餐食服务、清洁、备货、二次清洁。设备机务保障车辆;地面服务车辆;货物运输车辆;机场道面维护检测车辆(设备);相关保障车辆(设备) 13、地面服务效率控制方法:每月投诉通报;每月定时通报;成本分析。通用服务标准:对航空公司航班正常性进行考核,即航空公司定期客运航班正常率,正常航班为按航班时刻表

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

机场及周边地区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更新时间:2011-1-15 来源:点击数:212 机场及周边地区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机场鸟击灾害的根源在于机场生态环境对鸟类的吸引,鸟类生存离不开食物、水、遮蔽和筑巢繁衍场地。机场周围的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加工场、果园、谷物厂、垃圾场、湖泊、沼泽地及森林、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吸引鸟类的场所。因此要想彻底有效地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研究清楚机场及周边环境吸引鸟类活动的一切因素。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治理。 3.1 食物因素 a. 土壤动物 机场中的草坪、土道面对鸟类的吸引主要表现在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上,而作用程度主要反应在食物链关系上,食物链中,土壤动物被鸟类直接或间接取食。草坪、土道面的土壤和草丛中寄生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昆虫。机场的土壤动物(主要是蚯蚓)和草丛动物(主要是昆虫)是生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经常在雨后出现,常常吸引许多家鸽和野鸡。 b. 植物种子 土道面的开花植物和豆荚类植物等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的食物,一株杂草产生的种子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稗草在一般条件下,一株能分蘖20多分枝,可达一万粒种子。除了稗草还有三叶草,尤其是到秋季种子成熟脱落,数量繁多。 c. 农田 机场旁边常有自然村,距离机场跑道100米处就很可能有大片农耕地,都种有庄家,特别是一些农民种的小麦,玉米、稻子等谷物都是鸟类觅食的诱因。由于部分机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某些原因,机场附近的大片空地一直被当地农民耕种无法制止。这些农作物面积较大所以成为了一些鸟类如麻雀等觅食的最佳场所。 3.2 人为因素 此外,还有场区人员活动留下的垃圾、上磨村的街道垃圾堆、食品厂的污水池,垃圾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滋生蚊,蝇(蛆),易吸引鸟类来觅食,成为鸟类觅食的天堂。粮库或是人类在机场附近地区晒粮食,这些因素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觅食。 3.3 水源因素 机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有多个水库、自然保护区、池塘、沟渠和湿地。如水库、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机场附近有一池塘,而且养殖有三、四种鱼。这些水体不但很方便鸟类饮水,水体内滋生的软体动物也吸引了鸟类前来觅食。尤其是水鸟和涉禽。而这样无疑就大大增加了机场鸟击灾害发生的几率。 土道面低洼地及滑行道破损处的积水也会滋生水生昆虫,同时也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喝水。特别是大雨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鸟类调查及鸟撞防治的对策.

表1不同方位华山松球蚜数量比较 方位针叶长度/cm 球蚜数量头/束 东141214412南121811018西131688北1310114 表2华山松球蚜年发生数量变化 调查时间标准地/块 平均每束 针叶长/cm 球蚜数量 头/束 19972052065131411111 19972072111510194413 19972092111711132711 19972112192011142919 1998201221139152018 19982032121711105018 19982052131310135313 下降。3—5月降雨少,相对湿度在58%~70%之间,有利于该虫的繁殖,往往大量发生。大雨常造成蚜虫大量死亡,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表3。 3防治建议

在秋冬季,可在球蚜虫口密度大的虫源地进行人工清理,抚育间伐,以减少越冬虫口数量。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自控能力。在3—4月 表3华山松球蚜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 日期 月均气温 ℃ 月均相对湿度 % 华山松球蚜数量 头/束199720524126011111 1997206241375 19972072317844413 1997208231783 19972092115852711 1997210191982 19972111714792919 1997212141978 199820114672018 1998202161160

19982031914585018 1998204211467 199820524705313 采用氧化乐果、抗蚜威等化学农药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平均达90%。在该林区有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食蚜蝇syrphus sp.等天敌捕食华山松球蚜,天敌增加的5—9月,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并可人工助迁天敌,增加林内天敌数量,达到自然控制的目的。 致谢:本文得到云南省森防总站冯士明高级工程师,西南林学院司徒英贤教授指导,在此谨表感谢。 (责任编辑王瑞红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鸟类调查及鸟撞防治的对策 邱春荣 (厦门市林业局,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厦门机场及周边活动的常见鸟类共有30科、90种,在整个锥形面内对飞机飞行构成危险的鸟类,主要是白鹭Egretta gar zetta、中白鹭E1intermedia、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家鸽等大型鸟类;根据各种鸟类习性及其栖息生境的特点分析,提出了以鸣枪、放煤气炮等方式驱赶鸟类,改变鸟类栖息生境以降低鸟类的种群数量等防止鸟撞的对策。 关键词:机场;鸟类;鸟撞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86(200301-0026-05 I nvestigation on birds in the area of G aoqi I nternational Airport and contermeasures against bird2

阜阳机场鸟击防范生态措施探讨

阜阳机场鸟击防范生态措施探讨 李永民1,聂传朋1,丁伟伟1,赵志华2,陈乃堂2 (1阜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阜阳236041;2阜阳民用航空局) 摘要:目的 探讨阜阳机场鸟击防范生态措施。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阜阳机场及其周边 地区鸟类和生态环境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机场鸟击事故灾害发生的根源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鸟 击灾害已经成为机场飞行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通过对鸟类群落结构与栖息地的关系分析,指出鸟类食源、水源和隐蔽 场所是影响机场及周边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结论 综合防治是预防机场鸟击事故的根本手段,改造生态环境, 尽量减少吸引鸟类的因素,从而降低鸟类的多样性是防范鸟击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阜阳机场;鸟击;生态防治中图分类号:S441;S9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4692(2011)04-0413-04 Eco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ird strikes at Fuyang Airport LI Yong ?min 1,NIE Chuan ?peng 1,DING Wei ?wei 1,ZHAO Zhi ?hua 2,CHEN Nai ?tang 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236041,Anhui Province ,China; 2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Fuyang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ject of China (No.2009BADA6B06),the Zoology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Center (No.2009SXZX01),and the Special Fund to Prevent Birdstrike from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Fuyang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cological pre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bird hazards in Fuyang Airport and to provide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causes and patterns of bird strike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8to August 2009a study of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DA6B06);阜阳师范学院动物学实践技能实训中心基金(2009SXZX01);阜阳市民用航空局鸟击防范专 项基金作者简介:李永民(1976-),男,硕士,讲师,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Email:lyminron@https://www.doczj.com/doc/726882333.html, 困难,仅对驻太子港中国维和警察营区内鼠密度进行调查和控制。其中垃圾站布放粘鼠板10块,捕鼠3只(捕获率30.0%);食堂布放粘鼠板15块,捕鼠3只(捕获率20.0%);联合国仓库布放粘鼠板15块,捕鼠4只(捕获率26.7%)。鼠类控制以环境整治、药物杀灭、物理防治为主,食堂的主副食仓库、原材料等加防鼠装置,食堂厨余垃圾及时清运,对垃圾站进行日产日清,并投放灭鼠蜡块,布放粘鼠板。垃圾站、维和警察食堂、联合国仓库鼠密度由灭前的30.0%、20.0%和26.7%下降至0、0、1.0%,下降率分别为100%、100%和75.0%。2.6.2 中国维和警察用车辆内蜚蠊控制 维和警察在海地执 勤任务的车辆内,由于携带食品、饮用水以及生活用品,长期以来装甲车成为德国小蠊的孳生地,使用YZ-A 型烟雾杀虫弹对装甲巡逻车辆进行杀灭;执勤回营地后的车辆,按照体积大小,指挥车、装甲车、面包车每车分别投放3、5、7枚杀虫弹,点燃发烟后密闭一夜,蜚蠊下降率均为100%。 3讨论 在赴海地国际人道主义医疗防疫救援行动中所采取的媒介生物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及方法,与国内任何一次的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模式有所不同 [1-2] ,与国际军事行 动中有害生物控制又有所区别[3] ,任何一次的自然灾害处理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得到了WHO 驻海地专家组的充分认可,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为预防虫媒传 染病发生,采取临床检验和媒介种类密度调查相互印证,医疗防疫队员及灾民采取个人防护与集体防护相结合,对灾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招募当地志愿者积极配合,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深入灾民中进行媒介生物的现场处置,在海地形成一种“中国模式”,把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带到了海地;进行群防群治、综合治理,受到WHO 专员和海地卫生部官员的大力赞赏。但是,整个计划也有不足之处,在行动之前,考虑的较为周密,在物资名单中我们携带了足够的抗凝血鼠药、海水淡化装置和蛇药片,带到海地后,这些物资却没有发挥作用。由此提示,灾害后的媒介生物控制,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同时也要分析人文、地域、社会制度和法规的适宜性,应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综合控制方法。参考文献 [1]杨振洲,曹晓梅,刘婕,等.风险分析关键控制点应用于甲型H1N1 流感疫情现场消毒干预模式中的探讨[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64-69. [2]杨振洲,石华,王玉民,等.HACCP 在“5·12”震中区映秀镇媒介生 物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3):221-226. [3]郭金鹏,王萍,岳丽君,等.中国与加蓬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卫生防 病保障特点及对策[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8(2):142-143. 收稿日期:2011-04-25

机场鸟类危害分析

机场鸟类危害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做好机场鸟类危害综合治理工作,努力降低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概率是确保机场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性条件之一。林芝机场自通航以来,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鸟击后果趋于严重化,对于航班起降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鸟害防范工作已经成为机场日常保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林芝航站两届班子对此都有清醒认识并给予了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地要求航站运行保障部完善鸟害防范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从生态调研、鸟害分析入手,制定详尽的鸟害防范方案,不惜投入财力、物力,采取行之有效的鸟害防范措施,将鸟击风险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根据这一指示要求,航站运行保障部四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鸟害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找到了存在的差距。现将林芝机场鸟类危害防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林芝机场鸟害防范管理机构是运行保障部机电场务队,其职责是:运用现有设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鸟害综合治理,防止和杜绝因机场原因导致的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鸟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为当日场务值班员,间接责任人为运行保障部经理。发生一起因机场原因造成的严重鸟击航空器事件,由航站安委会按区局及航站相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二、开展机场生态环境调研分析鸟类活动危害 每个机场都有各自的生态环境特点,鸟类活动也因此呈多样

性。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分析鸟类活动危害,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鸟害防范措施是鸟害防范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林芝机场地处雅江中下游河谷地带,周边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河流交错,沟塘密布,农田分布面积较广,长年气候湿润,十分适于各种鸟类繁衍生息。而飞行区土面区草丛中全年有野兔、老鼠、毛虫、甲虫、飞蛾、蝗虫等动物和昆虫繁殖、活动。综合分析,机场周边环境及飞行场地条件都属鸟类筑巢、繁殖、觅食等活动的理想场所,由此导致机场周边及场内全年有各种鸟类频繁活动,构成了较为严重的鸟击航空器威胁。从机场运行四年来的鸟害防治经验和防治记录来看,在本场活动的主要鸟类为群数量在50-100只的麻雀、乌鸦、鹞子、黄鸭等中小鸟,偶有极少量秃鹫、老鹰等大鸟出现在近进航路和围界周边。具体来讲,乌鸦的活动时间集中在每年1至5月份,群数量保持在5-50只,飞行高度约为0-20米,主要活动包括穿越跑道飞行、在升降带上空盘旋、到场内草丛中集体觅食、在附近桥梁及高大建(构)筑物上筑巢等,;鹞子的活动时间集中在6-11月份,群数量一般在10-30只,飞行高度约为0-40米,主要活动包括在跑道表面捉虫、在防鸟网支架和气象观测设备顶端停留等,其危害不仅包括可能撞击飞机还对气象观测设备采集数据造成了实质影响;麻雀全年出现在场内各个区域,群数量保持在80只以上,主要活动为筑巢和觅食,活动范围遍及全场,活动规律难以准确掌握;黄鸭群数量虽多,但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跑道两端江面及河岸,

重庆江北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专项评估报告

机场鸟击防范第三方评估试点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评估报告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评估时间: 2012年5月8-10日 机场名称: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机场管理机构: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评估组成员: 组长: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机场研究室副主任乐宁宁 组员: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机场研究室工程师卢贤锋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机场研究室工程师张洁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服务中心副研究员赵欣如 民航安徽安全监督管理局机场处处长唐漪 深圳机场集团公司飞行区管理部业务管理部经理何心瑜

机场鸟击防范第三方评估报告----重庆江北机场 目录 一、评估概述 (1) 1.评估目的 (1) 2.评估依据及内容 (1) 3.评估方式 (2) 二、机场概况与总体评价 (3) 1.机场概况 (3) 2.总体评价 (4) 三、突出工作 (5) 1.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台账记录齐备 (5) 2.注重培训交流,引入专业人员 (5) 3.与地方政府有力协调,职责分工明确,措施落实到位 (6) 4.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全面深入,调研结果应用充分 (7) 5.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到位,方法多样 (9) 6.科学应用多种鸟类驱赶措施 (10) 7.鸟情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便捷高效 (12) 8.鸟情和鸟击报告及时、到位 (13)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4) 1.强化各类鸟类防范措施的使用细节 (14) 2.进一步落实鸟击残留物收集和鉴定各项措施 (15) 3.其他建议 (16)

一、评估概述 根据2012年民航工作会议暨安全会议精神,为促进机场管理机构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深入贯彻机场鸟击防范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12年5月8日至10日,受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对重庆江北机场进行了鸟击防范工作第三方评估。 1.评估目的 本次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开展机场鸟击防范第三方评估工作,查找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系统地分析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机场鸟击防范措施,加强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健全鸟击防范工作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鸟击航空器事件。 2.评估依据与内容 评估组主要依据以下规章、规范性文件,对鸟击防范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1)《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 2)《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AC-140-CA-2009-2); 3)《民用机场常见鸟类防范指南》(AC-140-CA-2010-1); 4)《民用机场鸟害防范工作评估手册》(AC-140-CA-2010-2);

飞机场雷达鸟情探测研究

飞机场雷达鸟情探测研究 目录 1.引言 (4) 2. 雷达鸟情的概况 (4) 2.1雷达研究鸟类的起源 (4) 2.2雷达鸟情的综述 (5) 2.3飞鸟的危险因素 (7) 2.3.1飞鸟的飞行特点 (7) 2.3.2飞鸟的雷达截面积 (7) 3. 雷达鸟情警告系统的应用进展 (8) 3.1鸟类危险咨询系统(AHAS) (8) 3.2移动式航海雷达夜间避鸟系统 (9) 3.3终端区域鸟类危险咨询系统(TAHAS) (10) 4. 其他鸟击防范的各种策略 (14) 4.1生态学防治 (14) 4.2飞机上加载驱鸟设备 (14) 5.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内容摘要:鸟撞飞机一直是世界航空业的共同难题。飞鸟的活动对飞机的飞行和起降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甚至可以造成机毁人亡。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半球的大陆,海岸线长,也是飞鸟徒迁的通道之一。因此,驱鸟工作是机场安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先介绍了雷达鸟情的概况,再分别详述了几种雷达系统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其他鸟击防范的策略,并展望了鸟情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雷达系统鸟撞防范驱鸟 Abstract:Bird strike aircraft has been a common challenge for the global aviation industry.The activities of the birds constitute a considerable threat to the aircraft and taking off and landing, and can even cause the plane crash. Chin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 continents, long coastline, the birds only moved to one of the channel. Therefore, the bird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airport security work.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radar bird an overview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n details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al radar systems and other bird strik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outlook of the birds situation detection system trends. Key words:Radar system; Bird strike prevention; Repel birds

关于鸟击防灾与机场生态问题的研究.

关于鸟击防灾与机场生态问题的研究 李方泉陈兆荣马久亮南京训练大队 摘要:机场鸟击灾害的威胁性及发生规律特点,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机场生态系统的构成、吸引鸟类的原因;依据机场生态环境和鸟种的分布特点,积极开展鸟击事件的主动预防;因地制宜地开展机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成为机场鸟击防灾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机场;鸟击;防灾;预测、预报;生态治理。 1引言 鸟击[1](Bird strike)是指航空器在起飞、降落或飞行过程中被鸟类、蝙蝠等飞行物撞击而发生的飞行安全事故或事故征候。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鸟击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影响人们对航空安全的信心,同时也制约了空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击灾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 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起鸟击事故发生在1912年4月3日的美国,以后鸟击事件一直伴随着飞机更新换代而不断发生,早期由于鸟击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60年一架大型旅客运输机在飞行途中,由于机体4台发动机中的3台遭受鸟击,导致飞机坠毁,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72人中,死亡人数达62人,这一事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从此,鸟类学和生态学方面研究受到科研机构专家和航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鸟击事件特点 据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适航信息网和航空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统计[3],我们选用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相关数据,简要分析我国鸟击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2.1鸟击事件发生的季节规律 每年的5月和9月为鸟击事件发生的高峰期,这与鸟类生活、迁徙等习性相关。

春季候鸟迁徙开始,鸟击次数开始增加;夏季是雏鸟学飞、成鸟换羽,鸟类飞翔能力较弱,不能灵活规避障碍物,鸟击事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秋季鸟类的繁衍到全年的最高峰,候鸟迁徙开始,鸟击事件达到全年最高峰。 2.2鸟击事件发生的高度规律 鸟击事件大多发生在100英尺(39.4m)以下,而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鸟击事件多发生在100米以上的中、高度空间。超过90%的鸟击事故发生在700m 以下,其中又有大约75%发生在机场附近空域的300m以下,这与鸟类常在低空活动有关。 2.3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规律 鸟击事件在一天中发生的时间分布较为分散,白天与夜间的鸟击事件概率大致相同。由于夜间活动的鸟类一般都是食肉鸟类,如鸮形目鸟类,其体型、体重比较大,对飞行器的威胁也更大。这与缺少夜间有效的防治手段、对鸟类的活动规律研究不够充分等因素相关。 2.4航空器被撞击部位 发动机、机翼和雷达罩是鸟击最经常发生的部位,其中发动机受鸟击对飞机的安全运行造成的危害最大。尤其是起飞阶段发动机处于最大功率,转速较高,吸气量大,鸟易被吸进发动机,此时造成发动机故障对飞行安全的危害最大。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绝大多数鸟击事故都发生在机场及其附近的空域,主要发生于飞机的起飞、滑跑、爬升、进近和着陆滑行阶段。可见,机场是鸟击防灾的重点区域,这主要是由于机场的生态环境对鸟类有较强的吸引力,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减少机场环境中吸引鸟类的生态因素,才是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 3机场生态系统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时,受到我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这一谚语的启发,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他又受到“一山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