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服务与用户》备考资料

第一章

1、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存在三种状态:接受状态、记录状态、传递状态

2、信息用户概念:(广义)具有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和条件的所有社会组织及成员;

(狭义)指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文化等各种活动中一切需求与利用信息的个体或团体。前者称为个体用户,后者称为团体用户。

3、信息服务的本质: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以充分发挥信息的社会作用、沟通用户的信息联系和有效组织用户信息活动为目标,以‘信息运动’各环节为内容的一种社会服务。具有以下特性:社会性、知识性、关联性、时效性、指向性(针对性)、伴随性、共用性、控制性、中介性、服务性。

4、在社会综合因素作用下,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

(2)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发展。

(3)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证服务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一大主流。

(4)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5)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知识化和集成化发展。

5、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户类型研究、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社会因素对用户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用户获取信息的研究、用户吸收信息的机理研究、用户信息培训研究、用户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

1、S-C-U规范:事实上信息的作用和利用可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存在着从信息源到用户的定向流动(包括信息开发、加工、组织、传递),即“源”、“流”、“用”构成了信息服务业的基本环节和业务。据此理论界将其归纳为S-C-U规范。

2、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求互动技术互动经济互动。

3、传统产业的划分上,20世纪中期人们普遍采用的是克拉克的“三分法’。

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知识生产与分配之后,于1962年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创立了“知识产业论”。

波拉特的“四分法”。

符合我国情况的分类方法,较有代表性的一是粗分法、二是细节法。(30-31页)。

4、市场化管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信息服务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即从社会的宏观经济和部门的微观经济出发,实现信息服务业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5、双轨制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

第三章

1、用户研究中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分析方法的区别在于用户是否直接参与。

直接调查法调查面广、调查资料具有详细、可靠、具体的特点,但使用不太方便。包括调查表法、询问法、实地考察法、信息反馈法、实验法、网络日志跟踪法、情景训练与讨论。间接调查法调查可靠、使用灵活。包括伯恩交往观察法、用户资料与信息服务业务资料分析。调查方法的其他常用分类:按调查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分为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专家调查。

2、伯恩交往观察法:伯恩1962年称为“交往观察”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文献调查分析法,

其调查内容包括论文后的引文出处、书目中列出的文献、图书馆外借记录、参加咨询的提问和答复、文摘。

第四章

1、人类信息需求与其他需求的关系

人们要想满足五方面的需求就得从事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其活动被视为中介,人们又必须获取各种信息。这说明,人对信息的需求是由总体需求引发的,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2、信息需求的内在机理:

需求状态

被唤起的需求状态被认识到的需求状态

表达出来的需求状态

用户信息需求状态图

(1)客观信息需求与主观信息需求完全吻合,即用户的客观信息需求被主体充分意识,可准确无遗漏地认识其信息需求状态;

(2)主观信息需求包括客观信息需求的一部分,即用户虽然准确认识到部分信息需求,但未能对客观信息需求产生全面认识;

(3)主观信息需求与客观信息需求存在差异,即用户意识到的信息需求不尽是客观上真正需求的信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错觉导致的主观需求;

(4)客观信息需求的主体部分未被用户认识,即用户未对客观信息需求产生实质性反应,其信息需求以潜在的形式出现。

3、用户信息需求具有的特点:客观性、相关性、指导性、层次性。

4、用户的信息需求类型(133页的图)

5、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

特别依赖于文献信息;所需信息的时间跨度大;要求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信息;所需信息具有一定的政治评价与选择标准;所需信息的学科范围不断扩大。

6、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周期性、集中性、可预见性、阶段性

7、整个4.4节的内容都要看(142-147页)

8、用户信息需求的规律(147-152页)

第五章

1、用户获取信息是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目的

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归纳为三类:用户不依赖于任何信息服务系统获取信息;用户借助于信息人员提供的服务获取信息;用户通过“技术”直接使用信息查询设备获取信息。2、用户获取信息的障碍(要求理解):

(课件版本)

用户本身障碍:用户心理与生理障碍;用户语言障碍

信息源障碍:信息老化引发的障碍;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引发的障碍;信息分布的分散性社会的信息意识与素质障碍:社会制度障碍;社会的信息工作障碍;社会经济、文化及文化发展水平方面的障碍

(教材版本)

用户所在部门组织结构的障碍、信息源障碍、信息载体方面的障碍、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障碍、社会的信息意识与素质障碍、社会的信息工作障碍

3、时滞:信息利用率与使用价值之间的时差称为价值利用中的时滞(171页的变化曲线图)

4、用户对信息的吸收取决于:用户对信息的关心程度;用户对信息的理解程度;用户对信息的影响程度;用户对信息效益的期望程度;用户与信息创造者工作性质的相似程度;用户实际工作对信息的需要程度

5、用户使用信息的机理可归纳为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吸收信息、扩充知识、指导行为、创造新信息等过程,其中心环节是对信息的吸收。

6、信息对用户有如下几种作用:引起用户思维;改变用户的知识结构;帮助用户决策;指导用户行为;是用户进行各种创造活动的源泉。

图信息对用户的作用

7、布鲁克斯基本方程(176页)

第七章

1、用户信息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三者关系:认知过程是信息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可以促进或阻碍信息行为的发生;意志过程是信息行为得以实现的关键。意志过程是建立在对信息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反过来促进认知过程的深入和发展,使信息行为更有目的性和意向性;情感过程影响着意志过程,同时意志对情感起着支配调节作用,使情感跟从理智,使用户有意识地去实现既定目标

2、用户的信息意识是专指信息使用者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映,它使信息用户能够从客观信息现实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信息行为,使信息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3、人类信息行为的主要特征(227页用户的信息心理---行为图):

信息行为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

信息行为由信息心理活动决定,因而可以利用心理学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心理---行为规律;

信息行为始终伴随着人的主体工作而发生,研究信息行为应与研究主体工作行为相结合;

信息行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主动行为,对人的信息行为可以从总体上控制和优化。

第八章

1、信息服务业务按服务所提供的信息加工深度区分:

(1)一次服务---向用户提供原始文献或其他信息;

(2)二次服务---将原始信息搜集、整理、加工或反映其线索的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中间产物,向用户提供查找文献信息的线索;

(3)三次服务---对原始信息进行研究,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研究结果,它包括“综述文献”服务、“文献评介”服务等。

2、信息保障服务:根据用户所从事的某一工作或业务活动的需求,跟踪其业务工作或活动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和公式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信息获取、传递工具的专门化服务,以确保用户工作或业务活动的进行。

信息保障服务的组织方法:

(1)项目服务法:是围绕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开展进行全方位信息保障的一种方法;

(2)用户跟踪法:是围绕用户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工作和业务信息需求进行的长期稳定的信息保障的方法;

(3)综合保障法:项目服务法与用户跟踪法的结合;

(4)系统组织法:是围绕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用户及其项目承担的需要,进行信息的系统搜集、开发与组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技术建立科学研究与开发信息保障的专门系统,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的系统性工作。

3、定题信息服务(261页简称SDI服务):是信息工作机构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对某领域的信息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文献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业务。

4、查新信息服务: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通过检索查新,搜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必要的调查研究,对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所有课题成果的新颖性进行审查鉴定得出结论,并提出查新报告的一种服务形式。

第九章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

第十章

知识服务的含义: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提供。知识服务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第十一章

信息集成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以技术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以机构合作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第十四章

信息服务用户的基本权益:用户对信息服务的利用权、通过服务获取效益的权力、用户秘密保护权利

[例题1][题目:可见教材P82-83]某高校图书馆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某系学生借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现已知该系4个年级共179人,按6人合住一间房间,分住在30个房间内。在统计一年平均借书量的过程中,抽出5个房间统计每人的借书量,数据归入表3-1中。表3-1 某系学生一年内借书量调查

3.求抽样极限误差

由于置信概率是95%,其相对应的概率度t 为1.96,因此抽样极限误差

4.因此该系学生的年平均借书量范围是(3

5.4-3.8,35.4+3.8)册,即该系学生在一年内的平均借书量约为31-39册(当置信概率为95%时)。

[例题2][题目]某图书馆要求专家用户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习惯,对该馆未来文献类型的利用情况进行预测,主要在印刷型文献、光盘型电子文献和网络型电子文献中进行选择评价,并按其重要性进行评分。其评分标准为:重要性排第一位的文献类型给3分,第二位的给2分,第三位的给1分。对第三轮做回答的专家用户有60人,其中认为光盘型电子文献排第一位的有17人,第二位的有20人,第三位的有23人;认为网络型电子文献排第一位的有19人,第二位的有18人,第三位的有23人;认为印刷型文献排第一位的有24人,第二位的有22人,第三位的有14人。

要求:1)用相应表格把专家用户的评分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来;

2)计算各类型文献的综合评分;

3)根据综合评分大小,将各文献类型按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

4)对排名为第一的文献类型而言,专家用户意见的一致性程度是多少?

[解答]1)专家用户文献收藏类型的预测表 8

.393.196.1≈?==u t a

2)各类型文献的综合评分为

光盘型电子文献的综合评分

网络型电子文献的综合评分

印刷型文献的综合评分

3)根据综合评分反映,对于该图书馆而言,未来文献信息类型的利用情况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印刷型文献、网络型电子文献、光盘型电子文献。

4)对于印刷型文献,专家用户意见的一致性程度为:

我国信息服务的相关政策: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延长服务时间,其中,书刊阅览服务时间每周应达到70小时以上;假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网上资源的服务应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

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的流通阅览,积极推广纸质文献开架借阅、电子资源上网服务。

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辅导;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文献信息定题检索、课题成果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

)

114(231202173分=?+?+?=()分

116231182193=?+?+?=()

130141222243=?+?+?=40%100%60)(24≈?÷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教育读者遵守规章制度,爱护文献资料和图书馆设施。

对违犯规章制度,损坏、盗窃文献资料或设备者,按照校纪、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2、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3、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指南:

第一条为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规范和促进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数字图书馆服务是指一个物理的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或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化的虚拟图书馆服务。

第三条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应在充分考虑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和积极的服务效果。

第四条制定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监督与评估等。

第五条服务对象:

1.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有不同的服务对象。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社会普遍开放,对所有人群提供均等服务。

3.考虑到服务的优先级和服务相关限定,可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划分级别,对部分人群提供跨界服务和有偿服务。

第六条服务方式:

1.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应立足于公益性,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广域网范围的免费服务。

2.收费的服务,应依据有关政策,明确收费细目和收费标准。

第七条服务策略:

1.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提供在线、近线和离线等各种方式的服务。

2.公布服务内容及其相关要求,进行积极宣传和推广,并根据服务对象和社会需求的

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不断加以发展。

3.科学规划服务的各种途径,包括单馆多馆、总馆分馆等方式,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服务对象。

4.培养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深刻领会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员工。

5.通过技术创新,适时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字图书馆领域,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6.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7.开展前瞻性的研究,推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发展和开拓丰富多样的服务。

第八条服务内容:

1.根据服务对象、馆藏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供基于互联网、卫星或移动通信、镜像等多种方式的服务,以便最大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最有效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2.服务包括但不局限于资源获取、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技术服务、保存服务等,具体

说明如下:

1)资源获取:利用本馆馆藏、资源导航、代查代检、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方式向服务对象提供文献;

2)信息服务:通过多种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的帮助服务,包括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情报服务等;

3)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培训、授课、讲座等活动,提高服务对象利用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的技能和自我学习的技能;

4)技术服务: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资源整合、个性化服务工具、学习和培训工具等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5)保存服务:对所拥有和使用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保存,保障资源的长期存储和永久使用。

第九条服务承诺:

1.明确服务时间,数字图书馆原则上应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

2.公布服务联系方式,包括在线服务、电话、邮件等,确保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及时的、高质量的服务。

3.体现人文关怀,营造人性化、个性化、无障碍的服务环境。

4.建立沟通渠道,广泛收集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适时改进和提高服务工作。

5.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和服务对象签署服务协议的方式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保证。

6.做好保密工作,保证服务对象个人信息的安全。

第十条服务监督与评估:

1.对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研究、统计分析。

2.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投资方评价、成员单位评价、最终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等。

3.建立符合国内外惯例、发展特点和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统计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保证服务统计与评估活动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4.鼓励将评估结果公布于众,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

第十一条本指南由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制定、解释和修改,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批准发布。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社会保障学汇总题目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B.社会福利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分)道试题,每题单选题:(共74参考答案:D 年1935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美国颁布了第一部( .《社会保险法》 A 4、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保险法》 B为标志的。 C.《社会保障法》 A.德国 D.《社会救助法》 B.法国 C 参考答案: C.奥地利 )是西方最早以年颁发的( 16012、英国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D.比利时》.《国民救助法 A 参考答案:A B .《济贫法》5、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补充救助法》 C D .《国民保险法》 A.发展经济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3 B.创造社会稳定()。.社会公平 C. A 社会保险.促进效率 D 多选题:(共6题每题3分) 1参考答案:C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 现在()。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6 )。( A.公平性 B A.美国.社会性 C B.英国.互济性 D.法制规范性 C.德国 E D .法国.发展性 参考答案:C A B C D E 参考答案: 2 、郑功成教授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以 下必备要素()。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7公平性特征。() A.依法建立 B.突出以人为本 A .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C.具有经济福利性 B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C D.属于社会化行为 .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D 参考答案: A B C D C 参考答案: 5、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 3、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 为()。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含答案

《社会保障学》 期末考试试卷一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 )中世纪的济贫立法。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智利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就是(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 )。 A.无过失补偿原则 B.个人不缴费原则 C.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 D.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4、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5、从各国实践来瞧,最为普遍的养老保险费用的分摊方式为( )。 A.由雇主、雇员与国家三方共同负担 B.由雇主与雇员双方分担 C.由雇主与国家分担 D.完全由雇员个人负担 6.工伤鉴定就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 )。 A.特殊条件 B.前提条件 C.重要条件 D.唯一条件 7、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就是(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C.个人缴费 D.企业缴费 8.社会救助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 )。 A.最高生活需要 B.最低生活需要 C.基本生活需要 D.一般生活需要 9、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就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军人保障 10.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救助者与受助者的地位( )。 A.就是完全平等的 B.就是不完全平等的 C.救助者地位更高 D.受助者地位更高

二、多选: 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就是( ABCD )。 A.调节功能 B.互助功能 C.稳定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E.资本积累功能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 ABCDE )。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 D.普遍性原则 E.互济性与法制性原则 3.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包括( ABCDE )。 A.性质上就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B.保障水平就是极端低下型 C.保障效果就是不良型 D.保障项目就是极端有限型 E.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共性包括( ABCDE )。 A.都就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B.都进行风险转移 C.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D.充足的基金就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 E.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5.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 ABCD )。 A.国家财政拨款 B.雇主与个人缴费 C.发行福利彩票与社会捐赠 D.基金运营收益 三、判断: 1.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优抚三大部分。( ×) 2.社会保障的总目标就是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3.所有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筹集均采取国家、企业与个人三方分担的原则。( X ) 4、我国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工资总额的6%缴纳,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2%缴纳。( √ ) 5.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保障项目众多,待遇标准也较高。( √ )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力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有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 2.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争取的结果。 思想理论依据:(1)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其个人利益,使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3)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英国:最早社会保障立法《济贫法》;1911《国民保险法》。 3.美国:1935罗斯福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传统型):美国、德国、日本。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实行自治管理。 2.“福利国家”型(全民福利):英国、瑞典(福利国家橱窗)。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3.“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障):苏联。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4.“强制储蓄”型(强制自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智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社会保障学试题

社会保障学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24题,共24分) 1、反映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给付过程中费用补偿的公平性问题,既是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也是评估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水平的标准的原则是()(1分) A:补偿不究过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2、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1分) A:有责任补偿原则 B:雇员责任补偿原则 C:无过失补偿原则 D:有限过失补偿原则 3、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都作为商品存在于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消费者有较大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实行这种医疗制度的最为典型的国家是()(1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我国最早的补充医疗保险实践出现于()(1分)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5、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商业行为,是否投保及投保几份完全由投保人自主决定,别人无权干涉。它贯彻()(1分) A:国家意志原则 B:最大利润原则 C:买卖自由原则 D:最大效用原则 6、“统帐结合”的实质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以及()(1分) A: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B:社会保险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C:社会互济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

D:社会保险与家庭保障结合起来 7、《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分) A:6个月的失业保险 B:12个月的失业保险 C:14个月的失业保险 D:18个月的失业保险 8、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是()(1分)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9、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做法是()(1分) A:由企业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B:由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C: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D: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国家全部负担 10、虽然现代养老保险和福利以及社会服务制度是在承认所有老年人都对社会有贡献的前提下实行的,但是在社会保障或社会待遇的实际操作上,也会区别考虑老年人的()(1分) A:历史贡献 B:实际贡献 C:特殊贡献 D:一般贡献 11、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1分)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2、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1分) A:建国后至1954年期间 B:建国后至1955年期间 C:建国后至1956年期间 D:建国后至1957年期间 1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应该()(1分) A:继续发伤残津贴,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B:继续发伤残津贴,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C: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教材: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保障学概论 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2、社会保障的含义。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 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社会立法 3、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平性互助性储蓄性 4、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社会保障的公平功能(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调节投融资功能 平衡需求功能 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 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5、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6、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2、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 第二章社会救助制度 1、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术语 1、社会保障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国家或政府为满则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强制性的社会立法建立的社会制度。 2、社会救助 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3、社会保险 国家通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对劳动者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而进行的以维持基本生活为目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团体以改善生活为目的而向全体公民提供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5、社会优抚 国家以优待和抚恤为目的,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二、简答论述题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人身)有什么不同? 答:两者区别主要保险在以下方面: 1)属性不同,前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政性行为;后者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性行为。 2)对象不同,前者保障对象为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后者为全体公民。 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方面不同,前者是基本对等,义务是为社会提供劳动;后者为等价交换,义务是投保数额。 4)立法范畴不同,前者属于劳动法范畴;后者属于经济法范畴。 5)管理体制不同,前者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后者属于金融体制。

2、社会保障主要项目之间有何不同? 答:社会保障主要项目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之间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 1)社会稳定功能; 2)保障功能; 3)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4、比较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 答: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主要有统筹分担式、预提分担式和部分积累式,三者优缺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剖析

A .征收社会保险税 B .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第一单元( 1、2、3、4章,5 章 1、2节) 一、单选: 1. 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 D )学 科。 2.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3.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4.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 1601 年 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 《伊丽莎白济贫法》 B ?《济贫法修正案》 C. 《日志》 D .《基督慈善的典范》 5. 19 世纪 80 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 德 B .英 C .法 D .美 6.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 国家保障制 B .国家一一单位保障制 C. 城镇单位保障制 D .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 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 ,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 .亚当?斯密 B .萨缪尔森 C .帕累托 D .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 .经济学 B .政治学 C .社会学 D .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 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 普遍保障。 2019年12月 22 日 A .经济 B .基础 C .管理 D .社会 A .公平性 B .福利性 C .储蓄性 D .多样性 A .经济因素 B ?道德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政治因素 10. A .初次分配 B .再分配 C .第三次分配 D .第四次分配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 .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不以营利为目的 11.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学概论简答题

社会保障概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及其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2.社保制度特征:公平性、社会化、强制性、福利性、多样性、刚性。 3.社保制度功能:保障、稳定、调节。 原则: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 4.现代社保制度萌芽于19世纪的英国,正式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全世界形成了以福利国家型、投保资助型、个人储蓄型、国家保险型四大类社会保障模式。思想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国家干预主义思想。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构成:A国家财政支持项目: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B国家法律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险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保险。C商业保险有益补充:单位投保、个人投保、互助保险。 三支柱:国家、企业、个人。 6.财政体制的变迁。健全→功能财政(资源、收入、经济,职能是配置、分配、稳定) 财政支出的变迁:①购买性支出②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式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经济发展支出下降,国防支出下降,科教文卫支出上升,社会性支出上升,以及其他支出。首要原则是公平。7.税收包括A微观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B宏观效应:调节、税收乘数即税收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8.财政政策的变化:扩张型、中性型、紧缩型。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执行时期:亚洲经济危机、2008年至今。 9.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①社保制度完善,则社会稳定,会促进经济增长。②经济增长,能够使社会保障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10.社保制度对储蓄的影响:①挤出效应(良好的社保制度下)②挤入效应,导致提前退休。两种效应是并存的,主要看其力量大小。 11.社保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有助于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刺激劳动力生产的积极性,容易增加劳动力的惰性,降低劳动供给。②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质量得到提高,需求下降,则成本增加。③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诱导流动,但容易导致循环累积。12.社保制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①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丰富和健全了资本市场的内容,同时也刺激了资本的运行,增大了资本存量,健全和夯实了资本市场的基础,丰富了大家的投资选择。②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的英系那个: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其保值增值提供了载体。 二、养老保险制度 1.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2.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其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低层次也是最基本的一层。 3.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 4.筹资模式:①现收现付制。特点: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校而费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优点:短平快,成本低,缺点:没有积累经济储蓄费率波动大,劳动者代际之间矛盾激化。②完全积累制。特点: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优点:预防老龄化冲击,使资金收取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权利义务关系紧密。缺点:固定的费率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个体养老责任凸显。③部分积累制。(我国的创举)特点:费率具有弹性,可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优点:满足一定时期养老保险金支出,又有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实践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5.企业年金制度 特征:一是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制,二是为受益人建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账户积累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及投资运营的收益构成,三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内,将可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四是市场化管理和运作。 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效应,金融创新突破。 6.我国养老保险资源框架:核心是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是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储蓄、财政补贴、养老救助体系。 7.工龄: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工龄为常人的1.3-1.6倍。缴费年限为15年,未满15年需要①补缴②将缴纳的钱一次性偿还给员工续保,达到15年以后,每多缴一年,政府多补贴1% 养老金=个人+企业+政府(地方、中央)+养老基金分红 基数:缴费截止期上一年度职工日/年平均工资 养老金=基数*2% 专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思路 1.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使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或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特征:地域化和地区化。 老龄化测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总人口>1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总人口>7% 2.月计薪日21.75天,月工作日20.83天 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规模庞大,发展速度快,经济基础薄弱,地区 发展不均衡,高龄化特征显著。 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保体系的挑战:①对养老方式的挑战②对医疗保险的 挑战,总体养老金水平偏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工资)③养老金支 付能力的挑战 5.应对思路: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完善退休制度,大力发展 老龄产业。 专题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析 1.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单方负责,封闭运行,先收现付,制 度分立。 2.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成就:单位化向社会化发展,单一的责任制向责任共担 发展,单一层次保障到多层次保障发展,覆盖面持续扩大。 问题:分散决策与分割管理,转制成本的控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配套措施不足。 总结:包含问题很多且复杂,养老保险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通过自己的专业 视角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三、医疗保险制度 1.医疗保险: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运用 资金,保证人们公平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2.特点①普遍性②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③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 长④涉及关系非常复杂⑤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稳定性和被动型。 3.相关概念 A疾病风险具有典型的群体性和社会性 B基本医疗保险△! 定义: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根据经济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等综 合因素,在国家或地区基本健康保障范围内,为全体参保人员提供基础性, 必不可少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C社会医疗保险特征:直接成本补偿 D统账结合 4.世界各国现行医保模式简析 (一)国家或政府型英、俄 优点:保障水平高,可从宏观角度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缺点:财政压力大, 相关医疗机构缺乏活力 (二)社会保险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优:强制缴费,责任明确,互助效果显著。缺:减少公民现实支出,受外界 经济波动影响,强制缴费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形式。 (三)市场或私营型美国橱窗保障 优:灵活,效率水平高,保障模式透明。缺:公平不足,效率有余,医疗成 本支付压力大。 (四)储蓄型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账户联通体系。 优:家庭为单位强制储蓄,避免社会相关风气的代际转移。缺:对相关社会 成员的排斥作用明显。 5.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累积制、混合制。 支付方式:按人头支付,按单元支付,总额预付制,按病种支付,按以 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偿付,按服务项目付费。 6.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分析: ①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②医疗保障救助标准提升③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建立 ④药品采购,降低药品流通价格⑤基层医疗设施得到改善⑥公共卫生均等化 程度显著提升齐公立试点改革初见成效。 7.中国特色医保道路解析“七个一” 一个本质,公益化;一个方向,为人民服务;一个方针,三方面工作,预防 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一个体制,医药要分开,盈利和非盈利 分开;一个保障,强化财政扶持,加大投入;一个重点,基本医疗保险;一 个目标,方便,有效,共享。 框架:一个本质,公益化;四大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体系,保障 体系,药品流通体系;八个环节,管理,投资,运营,监管,人才,信息, 法律,价格形式。 8.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从后付制向预付制,管理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兴 起:健康维护组织,优先医疗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 四、失业保险制度基本理论 1.失业:在市场经济下,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并有求职要求的劳动之 未能找到或丧失就业岗位的社会现象。 特征:劳动年龄人口16周岁——退休,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积极的就业意 愿,在一定时期内,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周工作累计不超过7个小时),非 本人意愿。 类型:摩擦性: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周期性: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 下行期;技术性: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季节性:自然环境影响; 结构性:复合型失业,经济社会结构紊乱。 2.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使劳动者因失业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 是,在法定的期限内获取失业保险金给付的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 度。 类型: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补助制度,双重性的失业 保险制度。 原则:强制性,统一性,公平与效率兼顾,适时调整,适当积累,适度。 目标:(一)与失业者个人有直接关系的目标:对非自愿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提 供现金补偿,维持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水平,为失业者提供寻找工作的时间。 (二)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目标:争取实现反经济循环的效果,改变失业 的社会成本的分布,改变劳动力的使用,保留熟练工人,鼓励雇主稳定雇用。 功能:维持劳动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为劳动者既有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 了条件,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下岗与失业的区别:劳动合同是否保留;管理单位不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下岗职工坐在单位的托管机构;待遇水平不同,失业保险,下岗职工有托管 单位办理社会保险 体面就业:稳定的收入和保障;社会尊重和社会认同;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 社会福利制度 内容:职业福利、津贴 历史演变:剩余型福利、制度性福利、发展型福利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特征分析:典型的混合制度、典型的就业关联制度、典型 的城镇福利制度、典型的收入补差制度 改革趋势(一个转型三个结合):补差型到适度普查型、居民社区结合福利机 构、政府主导结合社会参与、法制化加专业化加标准化 对象:是否具有生活来源、特殊人群与弱势群体、贫困地区 弱势群体 特征(三低一高)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低下、政治影响力低下、心里敏感 性高 代表性人群:贫困者、失业者、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 社会扶助:强化政府职能、强化非政府组织的辅助功能、强化社区只能 低保制度 基础认识:保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选择性救助制度、动态化管 理体系、低水平收入补差制度、权力与义务相结合 延伸认识:积极效应(覆盖面广。救助水平逐年攀升。与其他制度协调不断 上升)存在问题(标签效应、稳定语气和制度依赖、获取稀缺资源的投机行 为、强制执行与变通操作、成本扩张) 社区功能:社会整合(调整协调不同因素的矛盾纠纷以形成凝聚力)、社会控 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乘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社会化(掌握技能学习知识) 社区管理模式:自治性管理模式、行政导向性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结合:社区扶助/、非营利性组织形成主体、社区教育、 财政基础、社区文化 贫困特点:贫困人口在持续增加、贫困状况在持续恶化、贫困差距持续扩大、 贫困全球化趋势 我国贫困测评指标:生存环境、生存质量、生存效果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A 1、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 A、社会保险型 B、强制性储蓄型 C、福利国家型 D、国家保险型 B 2、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 A、劳保医疗 B、公费医疗 C、合作医疗 D、自费医疗 A 3、社会救助是()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 C、慈善事业的一种 D、社会保险的核心 A 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现金援助 B、实物援助 C、劳务服务 D、以工代赈 A 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 A、绝对贫困 B、小康水平 C、勉强度日 D、富裕 A 6、社会保障之所以被称为“减震器”,是因为它具有()功能。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互助功能 C 7、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 A、教育事业 B、医疗卫生事 C、残疾人福利 D、城市住房事业 D 8、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D 9、()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C 1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新加坡 C 1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A 1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 )。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B.低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或略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D.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19春东财《社会保障概论B》在线作业三(随机)

(单选题)1: 认为劳动力市场会自动均衡,即使出现偏离也是暂时的,因此失业是暂时的失业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的失业理论 B: 阿瑟奥肯的失业法则 C: 古典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D: 凯恩思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标准解题: (单选题)2: ()是西方福利的代表,将社会保障概括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标准解题: (单选题)3: 工伤保险待遇要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 A: 优厚 B: 补偿少 C: 相当 D: 条件苛刻 标准解题: (单选题)4: 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覆盖范围一般为() A: 全体国民 B: 全体劳动者 C: 部分劳动者 D: 上市公司职工 标准解题: (单选题)5: 尽管各国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不一,但都与当地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是遵循了()原则 A: 生存权保障原则 B: 普遍性原则 C: “保底”原则 D: 法制化原则 标准解题: (单选题)6: 工伤鉴定主要是鉴定() A: 劳动者是否具有待遇享受资格 B: 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 C: 工伤事故责任归属 D: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标准解题:

(单选题)7: 社会保险制度在()最先产生。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标准解题: (单选题)8: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二阶段的开始标志为() A: 1986年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暂行规定》 B: 1991年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C: 1993年《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D: 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标准解题: (单选题)9: 在保障水平上,养老保险遵循()设计原则 A: 积极援助 B: 广覆盖 C: 适应经济发展和刚性增常规律相协调 D: 权利义务结合 标准解题: (单选题)10: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筹资方式在部分国家开始复兴。 A: 现收现付 B: 积累制 C: 征税方式 D: 征费方式 标准解题: (多选题)11: 医疗保险具有的特征为() A: 医疗风险的发生频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 B: 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 C: 医疗保险因涉及面广而更具复杂性 D: 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机制来实现的 E: 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标准解题: (多选题)12: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 A: 责任分担原则 B: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C: 公平原则 D: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标准解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