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科学上册 2.2 细胞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2.2 细胞

一、选择题

1.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细胞这个微观领域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施莱登C.罗伯特·胡克D.沃森2.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调节镜筒升降的是( )

A.①和②B.③和④C.⑤和⑥D.⑦和⑧3.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 )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5×10×15×20×

物镜8×40×10×45×

4.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叶绿体5.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更改目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转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

D.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向右下移动

6.糖拌西红柿时会流出大量的西红柿汁液,原因是( )

A.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高,西红柿细胞失水

B.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高,西红柿细胞吸水

C.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低,西红柿细胞失水

D.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低,西红柿细胞吸水

7.要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别某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好是看它有无( ) A.细胞壁B.大液泡C.规则的形状D.细胞膜

8.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较弱,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9.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视野里观察到的细胞偏向左上方,应如何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

A.向右下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向左下方移动D.向左上方移动10.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

A.细胞膜B.叶绿体C.细胞壁D.液泡

11.下列结构属于动物体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的是( )

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和线粒体D.叶绿体

12.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在西瓜的下列哪种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 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液D.细胞核

1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再调焦

B.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C.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14.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的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B.甲和丙C.乙和丁D.乙和丙

15.在显微镜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 A.装片上B.反光镜上C.目镜上D.物镜上

1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B.⑤→①→②→④

C.⑤→③→②→④D.⑤→④→②→③

17.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18.使用显微镜时,由高倍镜换成低倍镜后,观察到视野的变化是( )

A.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B.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19.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二、选择题

20.小莉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请分析并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小莉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填字母)。

A.调节反光镜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21.下图中,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 ]________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3)甲、乙两细胞的D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4)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需向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

(5)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如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便于观察。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①目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②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③物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④载物台的作用是放置需要观察的物体;⑤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⑥镜座的作用是稳定镜身;⑦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3.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反而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却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物镜的放大倍数。A中放大40倍,B中放大400倍,C中放大150倍,D中放大900倍,D中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4.D

5.A 解析:A项,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转动转换器更换的是物镜,符合题意。B项,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不符合题意。C项,转动反光镜能调节视野亮度,不符合题意。D项,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液体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液体浓度时细胞吸水。用糖拌西红柿时,细胞外的糖分多,糖水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液体浓度,西红柿细胞失水。

7.A 解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部分植物细胞中无叶绿体和液泡。

8.A 解析:因为大光圈透过的光线多,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这样,视野就变得明亮了。

9.D 解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要使位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像需向右下方移动,而实物应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左上方移动。

10.B 解析: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细胞壁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11.B 解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12.C

13.D 解析:A项,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距→观察,故不符合题意。B项,在观察物像时,用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用右手记录,故不符合题意。C项,由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向右下方,故不符合题意。D项,当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符合题意。

14.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目镜和物镜的最佳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

15.D

16.D 解析: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后用高倍物镜观察。在用低倍物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首先要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物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物镜下能看到物像,但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物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物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物像变得清晰。

17.B 解析:A项,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项,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可能都观察得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项,物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若放大倍数过大,则物像未必清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8.A

19.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越暗。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20.(1)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B

解析:(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时,如果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就会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是因为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应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故选B。

21.(1)乙 B、C、D (2)C 细胞核 (3)线粒体 (4)生理盐水 (5)3 细准焦螺旋左上方

解析:(1)由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E是液泡。乙图与甲图相比,除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外,乙图还有细胞壁、液泡。由此可知,甲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2)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已经看到了物像,要想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会向右下方移动。

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二章第3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学生用书B14] 1.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D) A.细胞颜色变化 B.细胞体积增大 C.母细胞一分为二 D.细胞内出现染色体 2.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由单个细胞构成。草履虫细胞分裂后,其结果是(B) A.个体变大 B.个体数目变多 C.个体中出现了两个细胞 D.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3.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顺序为(B) 图2-3-1 A.a→c→b B.b→c→a C.c→a→b D.a→b→c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

(B) A.细胞核B.细胞壁 C.细胞质D.细胞膜 5.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分别属于(B) A.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 6.如图展示了青蛙的发育过程,其中虚线包含以下哪些变化(D) 图2-3-2 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④细胞衰老 A.②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如图表示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C) 图2-3-3 A.①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 B.通过③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细胞

C.③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②表示细胞分裂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B.通过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 C.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D.所有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9.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细胞__,桃的种子长成桃树,发育过程中,细胞数目__增加__,体积__增大__,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变化是细胞__分裂__和__生长__的结果。 10.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为保护面临灭绝的生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科学家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把大熊猫的受精卵移植到适龄雌性大熊猫的体内,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健全的大熊猫胎儿,这是(D) 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发育和生殖的结果 C.细胞生长的结果 D.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11.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B) 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2细胞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 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 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识别动植物细胞;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 【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查阅下课文,最早用工具发现了细胞。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65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它绘制成这张显微图,他把这些小室成为“细胞”,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细胞其实只是细胞壁。 在胡克发现细胞后的两百年间,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物。

2020人教版初一下册科学配套练习册答案

2020人教版初一下册科学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陆地水占 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2.5%_,且绝绝大部分是人 类当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淡水 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 0.0075% 。 2.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 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 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 水量不同。成年人因为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 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 例1 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D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 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 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渔民出海 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 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所以A也错。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 解析:即使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很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升】 基础巩固 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D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 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C )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D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 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所以水具有各种颜色 D.地球表面的3/4是水 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 C ) A.工业生产上 B. 生活用水中 C. 农业生产中 D. 交通运输上 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的是( D )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根本区别:有无生命;有生命的是生物,无生命的是非生物. 2、生物的七大特征: 1.能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最基本的特征); 2.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 3. 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除病毒外由细胞结构); 4.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5.会遗传和变异; 6.能够生长(使生物能长大); 7.可以繁殖后代(使生物不会灭绝) 3、动物与植物: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二、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1)体外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它具有保护的作用。 (2)头部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具有触觉的作用。 眼:着生在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的功能。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味觉的作用。 (3)腹部是肥大的足,是运动的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粘液的作用:可以减小地面摩擦和传递信息 2.蜗牛的生活习性 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是一种农业害虫,因此农民不太喜欢它。 3.蜗牛的生理特征:具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但没有听觉。 第2节细胞 一、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4)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二、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同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2. 2.2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2. 2.2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一中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2.(2018福建龙岩中考)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后,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 A.反光镜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 3.(2018浙江温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图2-2-5 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4.(2018浙江温州四中期中)小科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A B C D 5.(2018北京中考)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D.能观察到细胞壁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7.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如果把口腔上皮细胞放在______中,细胞会因吸水膨胀而破裂。为了更清晰地看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应用______染色。

能力提升全练 1.(2018山东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2-6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2.(2018四川达州中考)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一 二三四 图2-2-7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 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3.( 2018浙江嵊州期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4.(2019浙江宁波质检二)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018年秋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同步练习:专题提升4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

专题提升4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符合甲地在乙地西北方向、丙地在丁地东南方向的是(B) A. B. C. D. 【解析】由图可知,A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方向,丙地在丁地东北方向;B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方向,丙地在丁地东南方向;C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方向,丙地在丁地东南方向;D 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方向,丙地在丁地西北方向。故B正确。 2下列关于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D)

,(第2题)) A. 图①表示盆地地形 B. 图①的比例尺比图②大 C. 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解析】图①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为山地地形;图①的比例尺比图②小,故甲、乙的实地距离大于丙、丁的实地距离;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所以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第3题)) A. 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 甲处的海拔约为388米 C. 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D. 小河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解析】由图可知,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C正确。 4如图所示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沿图中虚线处可能有河流分布且流速较快的是(B) ,(第4题)) A. 虚线甲处 B. 虚线乙处 C. 虚线丙处 D. 虚线丁处 【解析】甲、丙两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乙、丁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处可能形成河流,且乙处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丁处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5如图所示,a、b、c、d四条等高线的数值关系为a>b>c>d,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第5题))

七年级科学细胞教学设计

学科:科学(七年级上) 教学内容:细胞(第1课时) 教材版本:浙教版,第三版 学习任务分析 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是从宏观到微观,前几节已经认识了生物和生物的分类,本节内容是进一步从微观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教学重难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学习者分析 学生听到过细胞,但一般没有实际观察过细胞,对微观的细胞了解甚少,七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生命的奥秘充满了兴趣,有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利用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的发现史 (2)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3)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知道细胞学说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自学、合作学习的方法 (2)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那么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1. 细胞的发现 学生阅读课本后,由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 课件展示:罗伯特·胡克发现的木栓的细胞

提问: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了细胞,但后来知道胡克当时看到的只是木栓的细胞壁,细胞到底是怎样的呢? 2. 细胞的形态 课件展示各种形态的细胞,学生谈观察后的感受。 小结: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展示动物细胞的结构图,介绍各部分结构。 小结:动物细胞的形态是多样的,但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每个结构都有相对应的功能。 提问:细胞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动物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并把结果记下。 实物投影展示几组结果进行交流 交流后得出: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2.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认识了动物细胞,让我们接着来认识植物细胞。 课件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学生观察思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活动:前后两桌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写下讨论结果。 实物投影展示几组讨论结果 归纳得出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结构 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大的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不具有这些结构。 从比较的结果我们看到,植物细胞具有它特有的结构,这些结构分别又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介绍: 细胞壁——保护、支持作用(纤维素组成) 液泡——充满细胞液(吃水果时流出的汁液就是细胞液)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结合植物细胞结构思考回答: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3.4 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第1课时) 同步练习B卷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3.4 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第1课时)同 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8题;共25分) 1. (2分)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2. (2分)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A . 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 . 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 . 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 . 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3. (2分)下列地形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青藏高原 B . 珠江三角洲 C . 舟山群岛 D . 台湾海峡 4. (2分)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A . 石灰岩溶润 B . 雅鲁藏布大峡谷

C . 沧海桑田 D . 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 5. (2分)火山喷发的熔融岩来源于() A . 地壳 B . 地核 C . 地幔的底部 D . 地幔的软流层 6. (2分)日本的圣山——富士山是一座什么类型的火山() A . 死火山 B . 活火山 C . 休眠火山 D . 无法确定 7. (11分)火山: (1)火山组成:一般由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物有________ (如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________ (熔岩流)和________ (火山灰、火山尘等)。 (3)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_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________ 一带。 8. (2分)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 教案

细胞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 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 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识别动植物细胞;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 【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查阅下课文,最早用工具发现了细胞。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65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它绘制成这张显微图,他把这些小室成为“细胞”,后来科学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试卷科学计数法同步测试题

1.5.2科学计数法同步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设有理数A用科学记数法记为A=a×109,则A的整数数位有位. 2.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10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6.36×105亿元的 原数约为________亿元. 3.我国“钓鱼岛”周围海域面积约170 000 km2,该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4.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为7.2×105平方米,即平方米. 5.已知2.73×10n是一个10位数,则n=9,原数是______________. 6.下列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请写出原数: (1)4.02×103=________; (2)8.321×107=________. 二、选择题 7.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A.56.78万B.567 800 C.5.678×104D.56 780 000 8.用科学记数法表示870 000=m×10n,则m,n的值分别是() A.m=87,n=4 B.m=8.7,n=4 C.m=87,n=5 D.m=8.7,n=5 9.据统计,2015年在“情系桃源,好运丹东”的鸭绿江桃花观赏活动中,6天内参与人次达27.8万.用科学记数法将27.8万表示为() A.2.78×106B.27.8×106 C.2.78×105D.27.8×105 10.某条路线的总里程约为1.37×105千米,这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据的原数可表示为( ) A.13 700 000千米B.1 370 000千米 C.137 000千米D.137千米 1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3.102×10n的整数数位是() A.n位B.(n+1)位 C.(n+2)位D.无法确定 12.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根据规划,“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 约为4400000000人,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44×108B.4.4×109 C.4.4×108D.4.4×1010 13.我国是缺水国家,目前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仅约为8.99×105亿立方米,则8.99×105所表示的原数是() A.8 990 B.89 900 C.899 000 D.8 990 000 1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23 000 000,正确的是() A.-1.23×106 B.-123×106 C.-1.23×108 D.-0.123×109 三、解答题 15.比较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 (1)8.93×105与1.02×106;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有答案)

1.4长度的测量 〖课堂练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2、如图16 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木块A 的长度是_______cm 。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4、刻度尺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 ) A .最小刻度 B .准确值 C .估计值 D .量程 5、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 A .2.4微米 B .2.4毫米 C .2.4厘米 D .2.4分米 6、下列各物体的高度接近6厘米的是 ( ) A .围棋子 B .墨水瓶 C .矿泉水瓶 D .课桌 7、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15.47厘米,其中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8、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A .10厘米 B .42分米 C .36000毫米 D .0.45米 9、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 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 10、用刻度尺测得某物长度为7.864米,其中准确程度为 ,估计值 为 ,准确值为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11、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自然科学》课本得宽度,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 (A)14cm (B)14.0cm (C)14.00cm (D)0.140cm 1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 .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厘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14、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认为其中最好的 是…………………………………………………………………………………………( ) A .分米刻度尺; B .厘米刻度尺; C .毫米刻度尺; D .无法确定。 15、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 30.72厘米、30.72厘米、30.74厘米、32.72厘米。其中可能记录出现错误的数据是 。圆柱体的直径是 。 16、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同步练习(含答案)

科学并不神秘(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20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80.0分) 1.下列问题中,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 月亮形态的变化 B.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 地震的发生 D. 校学生会选举产生新一任学生会会长 2.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杜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下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A. “蛟龙号”7062m海深试验成功 B.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 C. 利用机器人扫地 D. 网络给青少年健康带来影响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 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思考 4.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5.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 A. 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B. 事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C. 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D. 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6.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 月亮形态的变化 B.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 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 7.科学无处不在,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科学 发现(发明)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 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 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 C. 悬挂的灯晃动——手表 D. 挤奶女工没有患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 8.科学家要进行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B. 积极思考,发现规律 C. 认真记录,分析论证 D. 总结交流,资源共享 9.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正确的是() A. 牛顿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B. 牛顿通过观察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探究而发现的 C.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D. 伽利略通过探究物体下落而发现的 10.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A. 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 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D. 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1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显微镜的机构及其使用;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作用,能区分动植物细胞;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及其意义。 技能目标: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目标:感受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从而领会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体验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培 养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及其对生物的作用。 难点:显微镜的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区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对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讨论引入 师:国际上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生:米 师:质量的基本单位呢? 生:千克 师: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生:种 师:那构成动物与植物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细胞 二、学习过程 师:细胞很小,小到只有一至几十微米,一毫米等于多少微米呢? 生:1000微米 师:我们的课本中一张纸厚度约为0.1mm,因此一张纸的厚度上就可以排列约100个细胞。(让学生感受一下细胞的小) 师:细胞如此的微小,我们可以凭借肉眼直接观察吗? 生:不可以 师:那需要借助什么仪器? 生:显微镜 师: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哪些方面? 生:形态,结构,大小,颜色…… 师:其实在我们地球上有两个世界,一个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得世界,称为宏观世界,另一个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可以看到,称为微观世界。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1、显微镜的发明过程 A第一台显微镜是1590年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的 B1665年,罗伯特.胡克(英)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C先进的显微镜 2、显微镜的结构 师:观察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是怎样进行的?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同步练习:1.3 科学观察-文档资料

1.3 科学观察 [对应学生用书A本P4—P5] 重点提示 1.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A组 1下列工具中,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遥远星体的是(B) A., B., C., D. 2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错误 ..的是(A) A.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 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 C. 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D. 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3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天观察气 候与生物的关系。下列观察中,不属于 ...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D) A. 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 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 观察天气现象 D.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4下列有关观察的认识,正确的是(C) A. 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B. 到野外游玩时,没有目的的东张西望属于观察 C. 叉开两手指,度量桌子有多长属于观察 D. 无意之中听到一次爆炸声属于观察 5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D) A. 上网搜索资料 B.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 进行人口普查 D. 用放大镜看蚂蚁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B)

2019-2020年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5节 泥石流同步练习科学试卷A卷

2019-2020年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5节泥石流同步练习科学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有关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泥石流的发生是由于强降水,跟人类活动无关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流冲刷成泥石流 ③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④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A.①②B.②C.③④D.①④ 2 . 泥石流发生时往往有一些预兆。下列现象属于泥石流已经在河谷上游的预兆是 A.电闪雷鸣,出现狂风暴雨 B.河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谷中传来闷雷般的声音 C.大地抖动,山坡上出现滚石 D.长时间的大雨,河水突然暴涨 3 . 下列产生泥石流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A.对森林的乱砍滥伐B.暴雨或是持续性的降水 C.陡峭的地形D.山坡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的土和石块 4 . 如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小乐在此山谷模型的B处洒水,将泥沙冲刷至A处,以此模拟泥石流。下列做法不利于形成“泥石流”的是() A.在B处洒更大量的水B.在B处堆积更多泥沙 C.在B处覆盖草皮D.将模型的右侧垫高一增加高度 5 .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集水面积/平 方千米 平均坡度流域落差/米植被覆盖率/% ①5.324.3°537.215.7 ②2.730.1°670.319.6 ③20.040.8° 1 353.713.2 ④4.526.1°384.720.5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姓名: 第二章观察生物 1、我们根据物体是否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将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有严整的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直接摄取食物; 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蜗牛头部有2对触角,期中长触角上端有一对眼,在触角下方有一张口_,壳具有保护、防止水分散失_的作用, 腹足在爬行时能分泌粘液。 4、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种感觉,但没有听觉。 5、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6、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7、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8、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1、(1)握显微镜应握显微镜的哪一部分结构?镜臂 (2)载物台是用来放置装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3)在做实验时要用_压片夹固定载玻片。 (4)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 (5)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时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小。粗准焦螺旋向前调镜筒下降(“上升”或“下降”)。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中长的放大倍数高,物镜则刚好相反。 1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安放:将显微镜放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取放显微镜时,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轻拿轻放。 第二步对光:(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反光镜的使用:光线强的时候用平面镜,光线暗的时候用凹面镜 第三步放片:将“上”字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被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 第四步调焦:(1)眼睛盯住物镜镜头,向外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是不要碰到载玻片。 (2)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轻微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第五步观察:慢慢将载玻片向上移动,所看到物像往下方向移动。慢慢将载玻片向左移动,所看到物像往右方向移动。可发现目镜中的物像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相同、相反),这 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倒像。(正像、倒像)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步骤: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科学上册《1.3 长和体积的测量》同步练习 浙教版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科学上册《1.3 长度和体积的测 量》同步练习浙教版 1、完成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要求写出过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6400千米=()=()米 (2)1.4分米=()=()厘米 (3)5.68立方厘米=()=()升 (4)4×10-8米=()=()微米 2、用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尺的最小刻度值为木板的长度应记为 厘米。(注意估算) cm 3、下列各物体的高度接近6厘米的是() A.围棋子B.墨水瓶C.矿泉水瓶D.课桌 4、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15.47厘米,其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7、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选用下面的哪个尺子更合适:() A.量程是1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B.量程是30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C.量程是10米,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 D.量程是12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8、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 30.72厘米、30.72厘米、30.74厘米、32.72厘米。其中可能记录出现错误的数据是。圆柱体的直径是。 9、一位同学粗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他先走了10步, 测出距离为6米, 于是他就以这样的步幅, 从家到学校共走了520步。那么, 他家离学校多远? 解: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章不考)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