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订单利润核算表

订单利润核算表

订单利润核算表

订单利润核算表

报价核算实例

报价核算实例(D/P+CIF+海运) 背景资料 出口商(德国):德国皇家环球贸易有限公司;进口商(中国):中国德宏物资有限公司 双方磋商确定交易详情如下: 1. Product NO.:15001 2. Commodity: FAMOUS-BRAND HANDBAG 3. Quantity: 10000PCS 4. Payment: D/P 5. Price Term: CIF Shanghai 6. Transport: From Hamburg To Shanghai By Sea 在“海关”机构网站查得:该商品的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进口优惠关税税率为10%。 出口商报价 汇率栏: 本币与美元:填写欧元与美元汇率EUR 1=USD 1.2999

本币与合同币别:选择合同币别为EUR,EUR 1= EUR 1 第一步:计算报价之前,先在“My City”的相关机构网站,查询以下固定的国内费用,并将其填入预算表中,包括: 收购价= 国内工厂商品单价×交易数量= 15.8×10000=EUR 158000 出口退税收入= 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 退税率=158000/1.17×0.15=EUR 20256.41 实际采购成本=收购价-出口退税收入 =158000-20256.41=EUR 137743.59 报关费:EUR 9 核销费:EUR 9 出口运费:USD 9502(EUR7309.79) 出口商订舱时选择用1个40尺普通集装箱装 运,在“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海运部机构网站的“航线及运费查询”中可以直接查到,汉堡至上海1个40尺普通集装箱的运费为USD9502。 其他:EUR 3(双方磋商确定申请一份普惠制产地证,不需要申请商检证书) 第二步:出口商把这笔合同的预期盈亏率暂定为15%,投保加成定为110%。接下来,我们再看百科里的CIF对外报价公式:

成本核算及控制订单法及分步法

成本核算与控制--订单法与分步法 一、定单法 (一)定单法的意义 定单法,又称分批法,是以产品订单为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 制造费用,并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根据调查,在澳大利亚家具制作、机器与计算机制造、电器生产、印刷等行业的企业中使用订单法的企业分别为63%、65%、58%、73%。订单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订单。订单是成本计算的行话,有时确实指一份订单,但 有时也指一项合同、一个产品批次等等。 (2)成本计算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它与产品 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会计期间并不一致。 (3)会计期间末没有在制品存货,因而不存在本期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问题。(二)案例 【案例1】北京天法机械加工公司铣磨车间生产若干种零部件,2003年3月2日又新承接了两架机车专 用连接器,编号为2W47,3月8日完成。生产期间直接材料领料3次,金额(元)分别为660、506、238;参与的职工4名,为连接器耗用的工时(小时)分别为5、8、4、10,工资额(元)分别为45、60、21、54。制造费用按预定分摊率和实际直接人工工时进行分配,铣磨车间预计的制造费用总额320,000元,正 常产能下直接人工工时为40,000小时。根据这个案例,我们说明如何使用订单法计算产品的总本和单位成本。 (三)计算过程 在订单法下成本计算是从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开始(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的依据是销售订单)。会计人 员使用一张预先设计的“成本计算单”(图表14-6),紧紧跟随着产品生产的进度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和制造费用,并计算出总成本单位成本。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批次或订单)一张成本计算单。 1.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图表10-8)包括4个主要部分: (1)基本情况,包括产品订单编号、生产部门、开工和完工日期、完工数量等等。 这部分在表头的下方,具有编码的功效。 (2)用来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部分在整个表的中间。 (3)用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部分在表的左下方。 (4)用来记录产成品的发运情况。 2.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 将直接材料归集到成本计算单中需要借助于领料单。不言而喻,在某种产品消耗材 料之前,必须先到仓库领取材料,因此,只要我们将各种不同产品、批次或订单区分清楚,便可以在领料 这个环节计算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所耗费的直接材料成本。换句话说,将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的领料 单汇总起来就是该产品、批次或订单的直接材料成本。领料单的格式如图表14-6,它包括三项基本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领料单编号、订单编号、部门和领料日期。这部分在表头的下 方,具有编码的功效,以保证记录的真实合法。 (2)领取材料记录,包括材料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 (3)负责人签字。 这样,按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依次将领料单记录在成本计算单的直接材料部分。本案例共3张领料单,为简化起见,这里仅详细介绍1张,即图表14-6。这张领料单编号为14873,材料价值共计660元, 请对照图表14-6 和14-8两张图表,便可发现,领料单与成本计算单之间的勾稽关系。 领料单编号 14873 日期 2003年3月2日 订单编号 2B47 部门铣磨车间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 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流程是什么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2.其中材料成本的计算尤为重要,一般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能确定产品成本归属的直接计入产品,不能明确划分成本归属的,根据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分配标准。 一般流程:1、根据生产方式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际运用中,这三种可以相互结合。如果公司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数据管理软件,而且运行良好(虽然绝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仅仅勉强达到数据统计功能,但也对成本核算的细节起到一定帮助)。2、基本资料收集:2.1《BOM表》,即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及材料用量标准。这是实际生产成本分配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2.2车间材料领、用、存明细表,这个不用说了,主要材料的统计,重要性不问可知。关键是要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设定统计表的项目格式。或按订单统计,或按产品品种统计,或根据生产步骤统计,或三者结合。2.3仓库材料进、出、存明细表,这个是为了检验车间领、用存明细表的正确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仓库成品进、销、存明细表,这个是成本报表的重要采用数据《生产成本表》、《销售成本表》。2.4员工工资明细表,人工成本原始资料。关键是要分部门统计,如果有计件工资更好。2.5制造费用明细表,按部分统计,这个要在原始单据在最初入帐时都要按部门记帐。这个是分步法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一。3、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3.1成本报表主表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品销售成本表》,这个做起来不复杂,关键是之前的资料统计要细致,才能计算的相对精确。3.2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亏分析和保本点分析。3.3深入的分析是品 究的人,应该明白我所讲的全面性问题和重要性问题了。希望更多对成本有研究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 (一)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车间部门——相关明细科目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 (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 (5)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成本核算流程及分录明细

成本核算流程及分录 STEP1 成本核算资料的收集 每月3日前,收集以下资料: 1、《生产报表》,由生产统计人员报送财务部。《生产报表》包括: ?《生产订单安排明细表》 ?《完工产品入库明细表》 ?《工时分配明细表》 2、综合管理部提供各类别人员的工资总额和供餐费用。主要分为: ?管理人员工资总额(综合管理部、财务部、市场部、技术部、保安人员)记入管理费用 ?生产部主管(含)以上人员及生产辅助人员工资总额记入制造费用 ?生产部主管以下人员工资总额记入生产成本 ?食堂人员工资和供餐费用记入福利费 3、材料出库单和产成品发货单 ?材料出库单填写要求是: 钢材、外协件、外购件等组成产品的有形部分的材料领用必须填写订单号和项目名称 其他材料,如机物料、气体等可以不用填写订单号和项目名称 材料单价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产成品发货单要求填写订单编号、项目名称、发货数量和客户名称。 STEP2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根据以上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具体如下: 1、直接人工—以生产部主管以下人员工资总额按工时分配到各项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XXB订单—直接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记入生产成本的部分,工资+社保+福利,不含公积金) 2、制造费用—按工时分配到各项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A订单—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XXB订单—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贷: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3、直接材料—按材料出库单领用金额归集到各项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XXB订单—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STEP3生产成本的结转 成本的结转是指将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一次结转法和分次结转法。 一般在本订单项下的所有产品完工后,一次性结转成本;但有时存在跨月生产和分批发货销售情况,则采用分次结转法。具体如下: 1、一次结转法—没有跨月生产或跨月生产没有销售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XXA订单 贷: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 --XXA订单-直接人工 --XXA订单-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2、分次结转法—跨月生产且分批发货销售 会计分录(发生销售当月)— 借:库存商品—XXA订单(销售数量) 贷: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对应销售数量部分) --XXA订单-直接人工(对应销售数量部分) --XXA订单-制造费用(对应销售数量部分) 会计分录(全部完工当月)— 借:库存商品—XXA订单(未结转数量) 贷: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对应未结转数量部分) --XXA订单-直接人工(对应未发货数量部分) --XXA订单-制造费用(对应未结转数量部分)在采用分次结转法时,结转的生产成本的依据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测算,或根据生产管理人员估计的实际投料和加工程度进行测算。

报价和成交核算案例及练习

报价和成交核算 案例:新龙股份向美国CRYSTAL KOBE LTD.的报价进行核算。报价资料: 400打女士短衫,含增值税17%的采购成本是24.88元/件,退税率为9%。国费用包括运杂费860元;商检报关费150元;港区杂费600元;认证费80元;业务费10 00元;其他费用800元。海洋运输费用为2 070美元。海运保险,按CIF 价格加10%投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一切险和战争险,其保险费率合计为0.85%。客户佣金为出口报价的3%,利润为报价的10%,当时的汇率为7.51元兑换1美元。请核算每打CIFC3%NY 价是多少? 正确的价格计算是正确出口报价的前提条件,没有准确的计算,就无确报价。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报价、还价和成交价格的计算方法。 一、出口报价的核算 出口报价=成本 + 费用 + 利润 =利润率 出口各项费用率之和出口各项费用额之和货物实际成本--+1 出口报价的核算一般包括下面几部分容:成本核算、运费核算、保险费核算、出口税收核算、佣金核算、利润核算、报价核算等。 (一)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 ()11?+-+购货成本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增值税率 退税收入=出口退税率增值税率 购货成本?+1 (二)国费用 包装费、报检费、报关费、国运杂费、认证费、业务费、贷款利息(有时,企业由于周转资金短缺,而无法向国供应商采购货物,此时企业会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这样就会出现银行给企业垫款,企业必须向银行支付垫款利息,由于垫款是用于出口商向国供应商购买货物而发生的,所以垫款利息的计算是按照采购总成本来计算的)等。 (三)银行费用的核算 不同的结汇方式,银行收取的费用不同,同一结汇方式,不同银行收取的费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L/C 费率收取1.5%,D/A 费率0.15%,D/P 费率0.17%,T/T 费率0.1%。银行在收取费用时,是按报价总金额来计收,其公式为: 银行费用=报价总金额×银行费率 (四)运费核算 重点是海运费中件杂货班轮运费的基本运费计算,要注意重量吨是按货物毛重来计收。 (五)保险费核算

订单生产流程

订单生产发货流程 面向订单生产 在面向订单生产的方式中,产品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而生产用的物料尚未订购。在此环境中销售量通常较小,而客户则必须等待进货和生产所需的时间。全部交货提前期包括物料采购时间和生产时间。 最终产品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才能确定。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织采购和生产。 特点 1. 产品种类比较多。由于是按单生产,且客户订单的细节要求往 面向订单生产业务过程回顾 往各不相同,就导致了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的产品种类比较多。 2. 需求波动比较大。这种波动包括需求时间和数量上的波动。有的产品,客户可能只下一次订单,后面就再也没有订单了;而有的产品生命周期远远大于设计的生命周期。另外,需求的数量受市场的影响也很不稳定,波动很大。 3. 单个订单对产品的需求数量相对比较小,即“需求少量多样”。 4. 需求变更频繁。产品的生产提前期(Lead Time)相对比较长。因此正所谓的“夜长梦多”,在这个期间内客户变更需求的机会就比较大。这种变更包括:增加或取消订单,交期的提前或延后,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结构或包装方式的变更,甚至原来要A产品,现在改要B产品等。 5. 紧急订单(Rush order)多,插单多;较长的生产提前期往往超出客户的期望。客户通过各种方式(如联系公司高层)提升订单的优先级,以获得期望交期。 6. 产品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生产中多会用到长采购提前期的关键物料和复杂的生产工艺。 管理难点

正是由于生产模式以上的特点,决定了在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管理中会有许多的管理难点。以下简要列出一些计划、采购、工程和财务成本部门的管理难点。 生产及计划管理 ◇物料/能力计划 面向订单生产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计划做得好,既可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又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保持库存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计划做得不好则会造成库存很高,但生产线还是断线,客户交货达不成。由于MTO企业的产品一般比较复杂,加工工艺繁琐,因此手工进行物料和能力计划的难度会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共用物料的数量计算和共用设备或产线产能的分配往往是计划人员最头痛的事情。另外,由于计划不完备导致的频繁的缺料断线,大大吞噬了企业的生产效能和利润。还有就是各加工部门步调不一,使得最后的装配部门经常是“前松后紧”:前半周或前半月没有活干,后半周或后半月加班加点还是干不完。 ◇任务单变更/改制 由于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经常会导致生产任务单要做变更或改制的处理,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经常见到的情况是:仓库的料已经发到产线了,需求取消了;或者是A已经加工到半成品了,客户又不要A而要B了等等。另外这种变更和改制的处理同样增加了生产计划和执行的难度。 ◇车间管理 MTO企业的产品加工工艺一般比较复杂,因此车间的管理难度也较大。在进行派工的时候要兼顾考虑订单的紧急程度,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等等。同时,要做大量的手工的工序汇报,甚至要计算工人的计时计件工资。 ◇物料替代 在安排生产时,对共用料需要考虑物料的替代关系,以合理利用现有库存。有的物料替代是临时性的;而有的物料替代关系是一直有效的。对于隶属于单个客户订单的专用物料,更多要考虑的则是为这张订单采购的物料,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的订单。既要保证合理利用现有库存,又要保证对应每个客户订单的专用物料不会被混用。 ◇外协管理 很多MTO企业都需要进行外协管理。外协的方式有:委外加工,工序委外,和外协采购等。例如一些企业提供给外协供应商毛坯,由外协厂商完成工件的加工;也有的企业把烤漆,电镀等特殊工序委托给专门的烤漆厂和电镀厂来加工;还有的企业只是向外协厂商提供图纸,然后向其下采购订单。委外订单交期的管理,产品质量,发出去的待加工件和收到的已加工件数量的匹配管理等都是委外加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针对每张客户订单的专用外协物料的管理也是委外加工管理的难点。 采购管理

例题——出口价格核算

出口商品价格构成及核算 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出口业务中出口商进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意义,出口商品价格、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怎样填制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单。重点掌握出口商品价格的构成、成本及费用的计算方法,了解出口商品中税收的比重。 一、出口商品价格的构成 出口商品价格的构成为生产成本、费用和利润三大要素。其中: (一)出口商品的成本 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购成本三种类型: 1.生产成本:制造商生产某一产品所需的投入。 2.加工成本:加工商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所需的成本。 3.采购成本:贸易商向供应商采购商品的价格,亦称购货成本。 对出口商来说,需要了解的主要是采购成本,成本占的比重最大,因而成为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出口商品费用 1.直接费用:包装费、仓储费、国内运输费、认证费、港区港杂费、商检费、捐税(出口关税、增值税),出口运费、保险费、佣金 2.间接费用:通讯费、交通费、经营管理费等 3.银行费用:银行利息、通知费、寄单费、电汇费、改证费 国内费用=(1+2+3) 国外费用=出口运费、保险费、佣金(直接费用) (三)预期利润 二、出口报价核算(顺算法) 出口商品价格核算操作要点:出口报价核算有顺算法和逆算法之分,顺算法主要用于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叠加以产生正确的报价;而逆算法则是在进口商还价产生之后,用假定收入(进口商还价)减去实际支出(成本、费用)等于利润的原理来核对进口商还价或(出口报价)是否正确无误,出口商有无销售利润,并作出是否成交的最后决定。 (一)成本核算 首先购货成本中包括了17%的增值税,而增值税的征收及退还均应根据货物本身的价格(即不含税的价格)而不是购货成本,因此: 1. 购货成本 购货成本(含税价)=货价(不含税价)+增值税额 =货价(不含税价)×(1+ 增值税率) 其中:增值税额=货价(不含税价)×增值税率 2. 出口退税

客户订单生产流程

客户订单生产发货流程

面向订单生产 在面向订单生产的方式中,产品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而生产用的物料尚未订购。在此环境中销售量通常较小,而客户则必须等待进货和生产所需的时间。全部交货提前期包括物料采购时间和生产时间。 最终产品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才能确定。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织采购和生产。 特点 1. 产品种类比较多。由于是按单生产,且客户订单的细节要求往 面向订单生产业务过程回顾 往各不相同,就导致了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的产品种类比较多。 2. 需求波动比较大。这种波动包括需求时间和数量上的波动。有的产品,客户可能只下一次订单,后面就再也没有订单了;而有的产品生命周期远远大于设计的生命周期。另外,需求的数量受市场的影响也很不稳定,波动很大。 3. 单个订单对产品的需求数量相对比较小,即“需求少量多样”。 4. 需求变更频繁。产品的生产提前期(Lead Time)相对比较长。因此正所谓的“夜长梦多”,在这个期间内客户变更需求的机会就比较大。这种变更包括:增加或取消订单,交期的提前或延后,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结构或包装方式的变更,甚至原来要A产品,现在改要B产品等。 5. 紧急订单(Rush order)多,插单多;较长的生产提前期往往超出客户的期望。客户通过各种方式(如联系公司高层)提升订单的优先级,以获得期望交期。 6. 产品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生产中多会用到长采购提前期的关键物料和复杂的生产工艺。 管理难点

正是由于生产模式以上的特点,决定了在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管理中会有许多的管理难点。以下简要列出一些计划、采购、工程和财务成本部门的管理难点。 生产及计划管理 ◇物料/能力计划 面向订单生产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计划做得好,既可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又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保持库存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计划做得不好则会造成库存很高,但生产线还是断线,客户交货达不成。由于MTO企业的产品一般比较复杂,加工工艺繁琐,因此手工进行物料和能力计划的难度会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共用物料的数量计算和共用设备或产线产能的分配往往是计划人员最头痛的事情。另外,由于计划不完备导致的频繁的缺料断线,大大吞噬了企业的生产效能和利润。还有就是各加工部门步调不一,使得最后的装配部门经常是“前松后紧”:前半周或前半月没有活干,后半周或后半月加班加点还是干不完。 ◇任务单变更/改制 由于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经常会导致生产任务单要做变更或改制的处理,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经常见到的情况是:仓库的料已经发到产线了,需求取消了;或者是A已经加工到半成品了,客户又不要A而要B了等等。另外这种变更和改制的处理同样增加了生产计划和执行的难度。 ◇车间管理 MTO企业的产品加工工艺一般比较复杂,因此车间的管理难度也较大。在进行派工的时候要兼顾考虑订单的紧急程度,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等等。同时,要做大量的手工的工序汇报,甚至要计算工人的计时计件工资。 ◇物料替代 在安排生产时,对共用料需要考虑物料的替代关系,以合理利用现有库存。有的物料替代是临时性的;而有的物料替代关系是一直有效的。对于隶属于单个客户订单的专用物料,

报价和成交核算案例及练习

报价和成交核算 案例:上海新龙股份有限公司向美国CRYSTAL KOBE LTD.的报价进行核算。报价资料: 400打女士短衫,含增值税17%的采购成本是24.88元/件,退税率为9%。国内费用包括运杂费860元;商检报关费150元;港区杂费600元;认证费80元;业务费10 00元;其他费用800元。海洋运输费用为2 070美元。海运保险,按CIF 价格加10%投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的一切险和战争险,其保险费率合计为0.85%。客户佣金为出口报价的3%,利润为报价的10%,当时的汇率为7.51元兑换1美元。请核算每打CIFC3%NY 价是多少? 正确的价格计算是正确出口报价的前提条件,没有准确的计算,就无法正确报价。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报价、还价和成交价格的计算方法。 一、出口报价的核算 出口报价=成本 + 费用 + 利润 =利润率 出口各项费用率之和出口各项费用额之和货物实际成本--+1 出口报价的核算一般包括下面几部分内容:成本核算、运费核算、保险费核算、出口税收核算、佣金核算、利润核算、报价核算等。 (一)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 ()11?+-+购货成本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增值税率 退税收入=出口退税率增值税率 购货成本?+1 (二)国内费用 包装费、报检费、报关费、国内运杂费、认证费、业务费、贷款利息(有时,企业由于周转资金短缺,而无法向国内供应商采购货物,此时企业会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这样就会出现银行给企业垫款,企业必须向银行支付垫款利息,由于垫款是用于出口商向国内供应商购买货物而发生的,所以垫款利息的计算是按照采购总成本来计算的)等。 (三)银行费用的核算 不同的结汇方式,银行收取的费用不同,同一结汇方式,不同银行收取的费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L/C 费率收取1.5%,D/A 费率0.15%,D/P 费率0.17%,T/T 费率0.1%。银行在收取费用时,是按报价总金额来计收,其公式为: 银行费用=报价总金额×银行费率 (四)运费核算 重点是海运费中件杂货班轮运费的基本运费计算,要注意重量吨是按货物毛重来计收。

外贸报价核算

外贸报价核算

LETTER OF INTENT TO PURCHASE Our company could produce the machine filling, capping and Labeling, except mixing. Could u kindly send me more info( bottle picture, caps picture and size,volume, filling speed, labeling position) for each line? Also, do u need the sealing machine(induction sealing in the bottle mouth)? liquid filling machine, filling machine, filler, filling system, aotu filling machine, water filling machine paste filling, bottle filling, can be used in liquid filling, paste filling, milk filling, medicine filling, cosmetic, medicine filling machine, yougurt filling 货值的10%*1.1*万分之八 Insurance $13.8556 FR Name NO. Model Quantiy FOB price Soft tube 01 DGF-40 1 USD 14,120 automatic filling sealing machine Single-he 02 GFD-7 1 USD 1,245 ad paste filling machine 50-250ml 03 MG-5025 1 USD 380

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的流程: ?在计算出材料领用单价的基础上,先按订单对产品消耗的材料数据按照加工工序及对应的半成品、成品编码进行归集; ?对于各部门,特别是生产性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按照部门及会计项目进行归集,通常情况下,若不同的加工工序恰好能对应不同的费用部门更好,也即是说不同加工工序的每月度费用可以独立计算出来,以供进一步分配使用;否则有必要按加工工序将费用进行归集; ?根据各工序生产统计报表,统计出各订单对应的生产单在各工序的加工工时报表; ?根据各订单及各工序月度工时统计报表,以工序工时为分配标准,将各部门间接费用分摊至对应的各订单该工序的成本表中; ?对上述计算出的各工序各订单的成本数据,进一步以订单为索引汇总该订单对应的各工序的成本,则可计算出各订单对应的生产成本(包括材料及分摊的间接费用在内); ?根据各工序生产完成单,对各订单已完工数据进行统计,然后与各工序该订单投产数量比较,将各工序该订单消耗的原材料数据在已完工与未完工在产品间以月当产量方法进行分配;各工序在制品不负担间接费用或按照原材料分配依据(同一订单加工产品类同,分配基准可相同是合理的)分配。则可计算出各工序该订单的完工半成品的成本; ?如果本司半成品对外销售情况较多(如查本司销售配件单中是否涉及较多),则需要计算各工序的半成品成本,那么下一工序领用上一工序的半成品时,按照存货管理计价的方法进行发出计价,如加权平均法,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包含有上游各工序的半成品成本,即需要按步骤结转计算各工序的半成品成本; ?在上述数据归集的过程中,均同时可以产品型号进行归集,从而计算出各产品的成本;

?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除了上述按照实际计算成本数据,处理有关的财务成本账外,还需要计算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的差异,标准材料成本系以最新的存货单价为基准计算的BOM表成本;同时在上述计算的过程中,计算出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异;生产坏料金额等;标准工时及材料数据来自于开发部或生产工程部; ?内部部门考核,对于生产性部门,可以以内部结算价对其进行考核,各内部单位加工产品转移时,需要开具内部结算单,并进一步计算其部门盈亏。

成本核算流程

一、生产成本核算总体逻辑 三一重工成本核算主要借助SAP R/3 CO模块进行作业成本核算。SAP的生产成本计算基于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订单,与FI、MM、PP模块紧密相连,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成。 作业成本核算原理: 作业成本法依据: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

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所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但是: 1、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将影响到企业各层次的员工,因此,用作业管理思想来整合各层次各部门,获得领导支持和员工参与是必须的; 2、作业成本法有较大的实施成本。 成本核算流程: 1、实物流:目前标准生产工艺、物流、生产订单路线图如流程图CO-01: 流程编号:CO_01 附属车间:模具车间、胶管车间、电子车间 订单主要经过: (1)下料车间(下料中心)、制作车间(机加车间、冷作车间)、装配车间、调试车间、喷漆车间等主要工序。 (2)下料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下料线边库,制作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装配线边库,喷漆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喷漆线边库(或成品库),再直接向装配订单发料,由装配车间办理入库。 2、价值流(资金流) 与标准工艺流程和物流相对应,成本价值流转如流程图CO_02,成本价值流随订单流逐步结转,最终在主机订单完工入库时结转到产成品成本。

流程编号:CO_02 3、资讯流:目前SAP系统里成本核算总体逻辑见流程图CO_03: 流程编号:CO_03 如上图,SAP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以下八个主要步骤: (1)归集订单材料费 包括从线边库向生产订单发料和从采购订单直接向生产订单发料 按实际耗用量 * 标准价计算,结转到订单 (2)通过报工归集订单作业费 包括所有的人工、制造费用,以及下料、冷作工序的辅料 按实际报工工时 * 标准作业价格计算,从成本中心结转到订单 (3)实际作业费用归集及分配 按成本中心归集并分配实际作业费用

(国际贸易)出口报价核算实例

(国际贸易)出口报价核算 实例

出口报价核算 壹、表示方法: 以总价或单价表示,单价包括:计价货币、计价金额、计量单位、贸易术语 二、出口价格构成 (壹)成本: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工成本或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均为含税成本)(二)费用:(1)国内费用:包括仓贮费、包装费、国内运输费、认证费、港口费、商检报关费、捐税、购货利息、运营管理费、银行费用 (2)国外费用:出口运费、出口保险费、佣金 (三)预期利润 三、核算方法 1、成本核算:我国采用出口退税制度,将国内征收的增值税予以退仍,因此核算时应将退税从成本中扣除 如:实际成本=含税成本—退税收入 退税收入=含税成本x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实际成本=采购成本x(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2、运费核算 班轮运费=基本运费+附加运费件杂货和拼箱货采用此种方法 集装箱运费=包箱费率x集装箱数量整箱货采用此种方法 集装箱数量按货物总重量或总体积除以集装箱的有效载货重量或有效容积,取整。壹般20英尺箱有效载货重量为17.5公吨,有效容积为25立方米。40英尺箱有效载货重量24.5公吨,有效容积55立方米。 若壹批货物部分装整箱,部分装拼箱,则上述俩种计算方法混合使用。 3、保险费核算

保险费=保险金额x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CIP(或CIF)X(1+保险加成率) CIF=CFR/[1-(1+保险加成率)x保险费率] CIP=CPT/[1-(1+保险加成率)x保险费率] 4、佣金核算 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5、预期利润核算 利润大小由出口企业自行决定,有的采用固定数表示,有的采用利润率表示。采用利润率表示时要注意利润的计算基数是某壹成本仍是出口价格。 如:某企业某出口产品每件生产成本185美元,出口费用13.5美元,利润率10%,对外报FOB价,则以生产成本为基数计算的利润额为185x10%=18.50美元;以出口成本为基数计算的利润额为(185+13.5)x10%=19.85美元;以FOB出口价格为基数计算的利润额为(185+13.5)/(1-10%)—(185+13.5)=22.06美元; 以出口价格为基数计算的利润时的对外报价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FOB报价:(实际采购成本+各项国内费用之和)/(1-预期利润率) CFR报价:(实际采购成本+各项国内费用之和)+国外运费/(1-预期利润率) CIF报价:CIF=CFR/[1-(1+保险加成率)x保险费率] =[(实际采购成本+各项国内费用之和)+国外运费/(1-预期利润率)]/[1-(1+保险加成率)x保险费率] 出口报价核算实例——报价数量核算 于国际货物运输中,经常使用的是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25立方米,4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55立方米。出口商于做报价核算时,建议按照集

包装行业成本核算流程-分批法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流程 本企业是以销售订单来组织生产,即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按批次来接受并组织生产。应采用订单法(即分批法)进行生产成本核算。以产品订单为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订单,成本计算与生产通知单的签发和住址紧密配合,因此,产品成本核算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成本核算是从销售部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开始(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的依据是销售订单)。会计人员应制作“成本核算单”与生产单号一一对应,紧紧跟随产品生产的进度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并计算出此批产品的总成本。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批次或订单)一张成本计算单。本公司为多步骤连续型生产企业,各个生产步骤按顺序依次进行,每批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间要保持一做,外协单号与生产单号保持一致,并形成相互监管机制,层层把控。下个步骤对上个步骤形成监管,核对准确产品数量,以上个环节的出库数作为本环节的入库数。最终,产成品入库数量与销售部的业务订单核对,是否完成生产任务,如未完成即通过成本核算单追溯各个生产环节,扣除正常报损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通报,并由相应的生产车间来承担损失。 成本计算: 一.原材料成本的归集 原材料分为直接材料和辅助材料。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由采购部按照生产订单按批次采购,由采购部提供调纸单,按天上报会计,做为成本核算凭证。

辅助材料:打包纸、编织袋、垫板、胶、手提绳、尼龙草、胶带、纸箱等,一般是外协加工时直接配料,由仓管按月核算提供领料单和外协单位成品的入库数量,作为成本核算凭证。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单位成本。因为辅助材料用量大,单价低,易损耗,年末,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全年的单位成本,再与每月的单位成本相比对,出入不大时下一年直接按此单位成本执行,核算每批生产单的辅助材料。每年年末要核对一次,如出现生产环节变动或是材料单价的重大波动时,要及时调整材料成本,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性。 二、生产加工成本归集 (1)印刷 原材料随订单直接调入印刷厂,印刷费用由采购按天对应生产单报送成本会计,仓管需将印刷厂的出库单及时交于会计,作为成本核算凭证。 (2)覆膜 核对接受印刷品的准确数量,作为本加工环节的入库数,通过生产部签发的外协单(一式份,生产部一份,采购部一份,承包车间二份,一份留底,一份反馈给财务)作为费用结算单据,生产完成后,在外协单上标明出库数量,加工工艺和加工费用,交由生产部门,由生产经理核对后签字再反馈给财务,作为成本核算凭证和月末承包费用对账凭证。 (3)对裱 对裱车间未承包,分为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流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生产成本核算总体逻辑 三一重工成本核算主要借助SAP R/3 CO模块进行作业成本核算。SAP的生产成本计算基于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订单,与FI、MM、PP模块紧密相连,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成。 作业成本核算原理: 作业成本法依据: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所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但是: 1、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将影响到企业各层次的员工,因此,用作业管理思 想来整合各层次各部门,获得领导支持和员工参与是必须的; 2、作业成本法有较大的实施成本。 成本核算流程: 1、实物流:目前标准生产工艺、物流、生产订单路线图如流程图CO-01:

流程编号:CO_01 附属 车间:模具车间、胶管车间、电子车间 订单主要经过: (1)下料车间(下料中心)、制作车间(机加车间、冷作车间)、装配车间、调试车间、喷漆车间等主要工序。 (2)下料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下料线边库,制作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装配线边库,喷漆车间订单完工时进入喷漆线边库(或成品库),再直接向装配订单发料,由装配车间办理入库。 2、价值流(资金流) 与标准工艺流程和物流相对应,成本价值流转如流程图CO_02,成本价值 流随订单流逐步结转,最终在主机订单完工入库时结转到产成品成本。 3、资讯流:目前SAP 系统里成本核算总体逻辑见流程图CO_03: 如上图,SAP 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以下八个主要步骤: (1)归集订单材料费 包括从线边库向生产订单发料和从采购订单直接向生产订单发料 按实际耗用量 * 标准价计算,结转到订单 (2)通过报工归集订单作业费 包括所有的人工、制造费用,以及下料、冷作工序的辅料

成本核算与控制--订单法与分步法

成本核算与控制 --订单法与分步法 一、定单法 (一) 定单法的意义 定单法,又称分批法,是以产品订单为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 制造费用,并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 订单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 1) 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订单。订单是成本计算的行话,有时确实指一份订单,但有时也指一项合同、 一个产品批次 (2) 成本计算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它与产品 生产周期基本一 致,但与会计期间并不一致。 ( 3) 会计期间末没有在制品存货,因而不存在本期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问题。 二) 案例 【案例 1】北京天法机械加工公司铳磨车间生产若干种零部件, 用连接器,编号为 2W47 3 月8 日完成。生产期间直接材料领料 5、8、4、10, 工资额(元)分别为 45 、60、21、 54 。制造费用按 预定分摊率和实际直接人工工时进行分配,铳磨车间预计的制造费用总额 常产能下直接人工工时为 40,000 小时。根据这个案例,我们说明如何使用订单法计算产品的总本和单位成 本。 (三) 计算过程 在订单法下成本计算是从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开始 (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的依据是销售订单) 。会计人 员使用一张预先设计的“成本计算单” (图表 14-6 ),紧紧跟随着产品生产的进度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和制造费用,并计算出总成本单位成本。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批次或订单)一张成本计算单。 1 ?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图表 10-8 )包括 4 个主要部分: ( 1) 基本情况,包括产品订单编号、生产部门、开工和完工日期、完工数量等等。 这部分在表头的下方,具有编码的 功效。 (2) 用来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部分在整个表的中间。 ( 3) 用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部分在表的左下方。 (4) 用来记录产成品的发运情况。 2 ?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 将直接材料归集到成本计算单中需要借助于领料单。不言而喻,在某种产品消耗材 料之前,必须先到仓库领取 材料,因 此,只要我们将各种不同产品、批次或订单区分清楚,便可以在领料 这个环节计算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所耗费的直接材料成 本。换句话说,将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的领料 单汇总起来就是该产品、批次或订单的直接材料成本。领料单的格式如图表 14-6 ,它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 基本情况,包括领料单编号、订单编号、部门和领料日期。这部分在表头的下 方,具有编码的功效,以保证记录 的真实合法。 ( 2) 领取材料记录,包括材料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 2003 年 3月 2 日又新承接了两架机车专 3 次,金额(元)分别为 660 、 506 、 238 ; 参与的职工 4 名,为连接器耗用的工时(小时)分别为 320,000 元,正

利润表计算公式-营业外收入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收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的: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因为: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