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位移相加代表整个过程的位移,物理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微元法”.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A.在计算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时,若物体的尺寸相对较小,可将物体看做质点

B.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成很多小段,在每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小段做功的代数和相加

C.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D.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

2.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OQ,OP竖直放置,小球a、b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并斜靠在OP、OQ挡板上.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上,使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保证b球不动,使竖直挡板OP向右缓慢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

A.推力F变大

B.弹簧长度变短

C.弹簧长度变长

D.b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3.如图所示,重为G的光滑球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此斜面换成材料和质量相同,但倾角θ稍小一些的斜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B.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C.斜面可能向左滑动

D.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4.如图所示,A、B、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

B .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

C .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

D .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

5.如图所示,bc 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 穿在杆上,靠摩擦力与杆保持相对静止,M 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 ,此时小车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 、m 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 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 时

A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B .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 .横杆对M 弹力增大

D .横杆对M 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6.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 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 ,稳定后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 1;若撤去拉力F ,换成大小仍为F 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 ,稳定后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原长为

1

2

2

I I + B .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 C .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2

F

I I - 7.如图所示,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正一起沿光滑的斜面向下滑动,已知A 的上表面水平,下列对A 、B 两物体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

B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 B .A 对B 一定有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C .A 对B 一定有水平向向左的静摩擦力

D .B 对A 的压力大小应等于B 的重力

8.如图所示,三个物块A 、B 、C 叠放在斜面上,用方向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 作用在B 上,使三个物块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设物块C 对A 的摩擦力为A f ,对B 的摩擦力为B 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斜面光滑, A f 与

B f 方向相同,且A B f f > B .如果斜面光滑, A f 与B f 方向相反,且A B f f >

C .如果斜面粗糙, A f 与B f 方向相同,且A B f f >

D .如果斜面粗糙, A f 与B f 方向相反,且A B f f <

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 与B 间及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 拉物体A ,A 与B 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 ,要使A 与B 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B 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

A .F

B .2F

C .3F

D .4F 10.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质点”运用了( )

A .比值定义法

B .理想实验法

C .建立模型法

D .控制变量法

11.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 →0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

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12.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 .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 .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 .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1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

C.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极限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表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1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Mg+mg

B.Mg+2mg

C.Mg+mg(sinα+sinβ)

D.Mg+mg(cosα+cosβ)

15.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法拉第通过实验得出了欧姆定律

16.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m和M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终相对静止,m、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A.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B.若m、M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C.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D.若m、M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17.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物理规律都是由实验发现或由实验验证了的,下列有关物理实验中涉及的思想或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实验图,该实验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b)图库伦的扭秤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微小量放大法的思想

C.(c)图为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在该实验中伽利略通过减小斜面的倾角,直接验证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d)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

18.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这里运用了类比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19.如图所示,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和B用轻质弹簧连接,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运动.A、B的质量关系为m A>m B,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为使弹簧稳定时的伸长量增大,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仅减小B的质量

B.仅增大A的质量

C.仅将A、B的位置对调

D.仅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20.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个小段,每一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A.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B.在计算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若电荷量分布对计算影响很小,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C.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是,如果把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两个力的合力

D.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一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

2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

C.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D.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22.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在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3.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的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电荷量保持不变)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

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4.一倾角为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其斜面部分光滑,现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 和B叠放在一起,给A、B整体一初速度使其共同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A的上表面水平,则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物块A对B的作用力做正功

C.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cosθ

D.由于B减速运动,则B的机械能减少

25.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两个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B.牛顿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C.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D.法拉第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与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在计算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时,若物体的尺寸相对较小,可将物体看做质点,运用的是理想模型的方法,A错误;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成很多小段,在每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小段做功的代数和相加,运用的是微元法,B正确;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C错误;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运用的是等效法,D错误.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对小球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小球a:,;

对小球b,

A、OP向右缓慢平移,变大,由推力知推力F变小,故A错;

BC、OP向右缓慢平移,变大,由知弹簧弹力逐渐变小,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弹簧形变量减小,即弹簧变长,故B错;C对

D、OP向右缓慢平移,变大,由知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D错;

故选C

3.B

解析:B

【解析】

A、B、以球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N1,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N1 cosθ=mg,N1sinθ=F,解得:F=mg tanθ,,倾角θ减小时,N1变小,F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斜面的压力变小,墙受到的压力变小,故A错误,B正确.C、D、选取球(m)和斜面(M)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N,墙壁的弹力F和地面的静摩擦力f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M+m)g=0,故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水平方向“F=f.倾角θ减小时,静摩擦力f减小,斜面仍将保持静止,故C错误,D错误.故选B.

【点睛】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运用平衡条件列出平衡等式解题.要注意多个物体在一起时,研究对象的选取.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对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墙对A的压力;根据A与墙间的压力情况,判断有无摩擦力;即可分析A的受力情况;再对AB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分析C对B有无摩擦力,再分析B的受力情况.

【详解】

A、B、以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地面光滑,对C没有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墙对A没有压力,因而也没有摩擦力.故A、B错误.

C、对A:受到重力、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C正确.

D、先对A、B整体研究:水平方向上:墙对A没有压力,则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C对B 没有摩擦力.再对B分析:受到重力、A的压力和摩擦力、C的支持力,共四个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灵活研究对象的能力,分析受力时,还要抓住没有弹力,就没有摩擦力,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以小球和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横杆对M的摩擦力、弹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对小球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采用合成法研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细线的拉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详解】

A、B项: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a,得,当a增加到两倍时,tanθ变为两倍,但θ不是两倍。细线的拉力可见,a变为两倍,T不是两倍,故A、B错误;

C、D项:对小球和物块组成的整体,分析受力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M+m)a,

竖直方向:N=(M+m )g 。

则当加速度增加到2a 时,横杆对M 的摩擦力f 增加到原来的2倍。横杆对M 的弹力等于两个物体的总重力,保持不变,故C 错误,D 正确。 故应选:D 。 【点睛】

本题是典型的整体与部分受力分析法的应用,对连接体问题,多数要用到这个方法,建议重点训练掌握熟练;另外在涉及正交分解的时候,一般是在运动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而在垂直运动方向列平衡方程。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以整体法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分别对A 和B 为研究对象,求得弹簧的原长.根据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关系,分析弹簧的形变量关系;由胡克定律求得劲度系数. 【详解】

ACD 、以整体法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两种情况下加速度相等,而且加速度大小为:3F a m

=

. 设弹簧的原长为0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第一种情况:对A :()10k l l ma -= 第二种情况:对B : ()022k l l ma -=

联立解得:12023

l l l +=,12F

k l l =-,故D 正确

B 、第一种情况弹簧的形变量为:()10121

3

l l l l l ?=-=-,第二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为:()102122

3

l l l l l ?=-=

-,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形变量不相等,B 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结合研究.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AB 一起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动,将AB 看成整体,受力分析可知,AB 一起沿斜面向下做加速度为sin g θ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此运动状态出发,判断A 和B 的受力情况即可。

【详解】

ABC 、因为B 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故B 还受A 给的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AB 错误,C 正确;

D 、因B 的加速度由沿竖直向下的分量y a ,故在竖直方向满足N y mg F ma -=,则

N mg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对A 的压力大小应小于B 的重力,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如果斜面光滑,先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m sin A A f g θ,A f 沿斜面向上,即C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A f ,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C 的摩擦力

沿斜面向下,以C 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sin B

A C f f m g θ'=+,且可以看出A

B f f <'且A B f f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C 对B 的摩擦力B f 方向沿斜面向下,即与A f 的方向相反且大于A f ,故AB 都错.

CD 、同理,如果斜面粗糙,先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m sin A A f g θ,即C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A f ,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对C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

下.以C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sin B A C C f f m g f θ'

=++,其中C f 是斜面对C 的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 f '

沿斜面向上,且可以看出A B

f f <',即A B f f <,牛顿第三定律知C 对B 的摩擦力B f 方向沿斜面向下,即与A f 的方向相反且大于A f ,故C 错,D 正确.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灵活的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进而列方程求解;同时也要注意牛顿第三定律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拉A 时,根据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B 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判断B 是否滑动,根据A 与B 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表示F 的大小;隔离对A 分析求出整体的临界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拉力的大小.然后比较即可. 【详解】

设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B=μmg,

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地=μ(m+m)g=2μmg,

当作用力在A上且AB之间的摩擦力最大时,B的加速度为零,此时F=μmg;

当作用力在B上且AB之间的摩擦力最大时,A的加速度达到最大,此时:f AB=m?a A,

此时:a A=μg

A的加速度与B的加速度相等,所以对AB:F- f B地=2ma A

,F= f B地+2ma A=4μmg=4F,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详解】

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化模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知识,对于这些基本知识,注意平时的记忆与积累,同时加强练习,以加深对其的理解.

11.A

解析:A

【解析】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A错误;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所以B选项是正确;

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CD.

12.B

解析:B

【解析】

A项: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错误;

B项: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他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荷量,发现这些电荷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故B 正确;

C项: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想斜面实验,故C错误;

D项: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利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故D错误。

13.A

解析:A

【解析】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影响加速度的量有质量和力,涉及多个变量,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A正确;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B 错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关系,所以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C错误;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D错误.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本题由于斜面光滑,两个木块均加速下滑,分别对两个物体受力分析,求出其对斜面体的压力,再对斜面体受力分析,求出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

【详解】

对木块a受力分析,如图,

受重力和支持力

由几何关系,得到:

N1=mgcosα

故物体a对斜面体的压力为:N1′=mgcosα…①

同理,物体b对斜面体的压力为:N2′=mgcosβ… ②

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

N2′cosα-N1′cosβ=0… ③

F支-Mg-N1′sinβ-N2′sinα=0…④

根据题意有:

α+β=90°…⑤

由①~⑤式解得:

F支=Mg+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体对地的压力等于Mg+mg;

故选:A。

【点睛】

本题关键先对木块a和b受力分析,求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然后对斜面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各个力。也可以直接对三个物体整体受力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可使解题长度大幅缩短,但属于加速度不同连接体问题,难度提高。15.C

解析:C

【解析】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装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A错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错误;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C正确;欧姆通过实验得出的欧姆定律,D错误.

16.D

解析:D

【解析】A、M、N一起匀加速下滑,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受到三个力,M对m的支持力, m的重力,M对m摩擦力,所以一定有μ1≠0,故A错误;

BCD、M、N一起匀速下滑,合力都为零,对m:根据平衡条件知,M对m的支持力等于m的重力,M对m没有摩擦力,故可能μ1≠0,也可能μ1=0;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斜面对M有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μ2≠0;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B

【解析】A:(a)图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实验图,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故A项错误。

B:(b)图是库仑的扭秤实验装置图,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利用了放大法的思想。故B项正确。

C:(c)图为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C项错误。

D:(d)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故D错误。

点睛:知道物理学史,知道物理学家的成就和相应研究中的物理方法。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故A错误;

B.通过?t非常小可知应用了极限思想,故B错误;

C.将自由落体转化为“斜面实验”,将落体运动转化至斜面上,来延长运动的时间,再通过斜面倾角的逐步抬高,得出相同结论,从而合理外推至落体运动(即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实现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的结合,应用了转化法,故C错误。D.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应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伸长量为,加速度相同为,对B受力分析有

,对A受力分析有,两式消去,整理可得

A.减小,减小。故A错误。

B.增大,减小。故B错误。

C.因为,所以,AB位置对调以后的表达式为,又因为

,所以增大。故C正确。

D.的表达式中没有动摩擦因数,因此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无关。故D错误。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此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在计算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若电荷量分布对计算影响很小,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此方法为模型法;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是,如果把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两个力的合力,此方法为等效法;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一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此方法为微元法;故选项D 正确.

考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理想实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定义电场强度时应用了比值法,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和试探电荷的电量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平均速度” “总电阻” “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学习平抛运动时,通过比较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来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规律;

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和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中,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反射光线发生较大的角度变化,从而扩大了形变;

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详解】

图甲:比较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来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规律,用到了比较法;

图乙、丙: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和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中,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反射光线发生较大的角度变化,从而扩大了形变,该方法称为物理变量放大法;

图丁: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所以,乙和丙具有相同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故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方法的应用,要注意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是物理学史的一部分,对该部分的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故A 正确;

B 、普里斯特利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故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故B 正确;

C 、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定性的比较了电荷的变化,并没有精确测量两点电荷的电荷量;故C 错误;

D 、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D 正确; 错误的故选C 。 【点睛】

金属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因此在金属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只有叠加后电场为零时,电荷才不会移动;明确库仑实验的原理。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整体法求出AB 共同的加速度,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隔离对B 分析,求出A 、B 之间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详解】

解:A 、对整体分析,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可将此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再隔离B 分析可得,故B 定会受到A 给B 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物块A 受到B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A 错误;

C 、对整体分析,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可将此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上

的加速度1cos sin cos a a g θθθ==,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2

2sin sin a a g θθ== .隔离对

B 分析,A 对B 的摩擦力1sin cos f ma mg θθ== ,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

B 、D 、先对整体分析,有沿向下加速度为sin g θ.再对B 分析,(把A 对B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看作一个力),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产生的加速度为sin g θ,重力的另一个分力与把A 对B 的作用力平衡,所以B 对A 的合力垂直于斜面方向,不做功,所以B 机械能不变.故B 、D 错误.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多个量关系的重要方法,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实验基础上结合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验证,B错误;C.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C正确;

D.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奥斯特,D错误.

高中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分类汇编.doc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全国卷 I 33. [物理—选修 3–3]( 15 分) (1)( 5 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 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 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 的密度。 (2)( 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 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 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 容积为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 容积为×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106Pa;室温温度为 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i)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i i )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 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全国卷 II 33. [ 物理—选修 3-3] ( 15 分) (1)( 5分)如 p-V 图所示, 1、2、 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 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T1、T2、 T3。用 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 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 T1______T3, N2 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在高考物理复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物理学习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掌握一些重要的 知识点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那么,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2020高考物理知识 点总结的资料,供参考!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力学 (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 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 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 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 的熵就越大。 注:1.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 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 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 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s 内的位移为24m ,第4s 内的位移为1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500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kg B .1003kg C .200kg D .2003kg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 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1233= =F mg F mg , B .1233==F mg F mg , C .121 3== 2F mg F mg , D .1231==2 F mg F mg ,

19.(卷一)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 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 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 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三、牛顿运动定律 20.(卷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 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 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 图(c)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 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B.2s~4s内,力F的大小为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四、曲线与天体 19.(卷二)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 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 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 道上的时刻。()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 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3--4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20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沿x轴负方向,60m/s B.沿x轴正方向,60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20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 ......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 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 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1) V =- a n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答案:①A ②1.970 3.(2020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 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20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20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答案:5,7/9, 6.(2020天津卷).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 、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 .若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解析:当光由光密介质—玻璃进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发生折射或全反射,b 发生全反射说明b 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a 发生折射说明a 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比较可知在玻璃中a 的临界角大于b 的临界角;根据临界角定义有n C 1 sin = 玻璃对 (A ) (B ) (C ) (D )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解析(3)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及解析(3) 一、选择题 1.关于物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质点代替有质量的物体,应用的是模型法 B.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了微元法 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使用的是实验法 2.如图所示,A、B、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 C.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D.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c对b的支持力减小 B.c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c的摩擦力增大 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恒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7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2017年物理各省高考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直线运动力和运动 专题0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03. 机械能和动量 专题04. 电场 专题05. 磁场 专题06. 电磁感应 专题07. 电流和电路 专题08. 选修3-3 专题09. 选修3-4 专题10.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专题11. 力学实验 专题12. 电学实验 专题13. 力与运动计算题 专题14. 电与磁计算题 专题01. 直线运动力和运动 1.【2017·新课标Ⅲ卷】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

【答案】B 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 上的a 、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 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 B .将杆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答案】AB 【解析】设两杆间距离为d ,绳长为l ,Oa 、Ob 段长度分别为l a 和l b ,则b a l l l +=,两部分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绳子中各部分张力相等,F F F b a ==,则βα=。满足mg F =αcos 2, αααsin sin sin l l l d b a =+=,即l d = αsin ,α cos 2mg F =,d 和l 均不变,则sin α为定值,α为定值,cos α为定值,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衣服的位置不变,故A 正确,CD 错误;将杆N 向右移一些,d 增大,则sin α增大,cos α减小,绳子的拉力增大,故B 正确。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 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π 2 α>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 【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OM 绳上拉力F 2,MN 上拉力F 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F 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F 1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F 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 正确,BC 错误。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牛顿运动定律选择题 08年高考全国I理综 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 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 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D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 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 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 A. 2 tan 3 α B. 2 cot .3 α C. tanαD.cotα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 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 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B A.h B.1.5h C.2h D.2.5h 0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 20.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跸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

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 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 速度a=2 sin sin M m g M m θ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D A. 当θ?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sin B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08年高考山东卷理综 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 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08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 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20XX 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磁感应 (全国卷1)17.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54.510-?T 。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 ,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北岸的电势较高 B .河南岸的电势较高 C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 D .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答案】BD 【解析】海水在落潮时自西向东流,该过程可以理解为:自西向东运动的导体棒在切割竖直向下的磁场。根据右手定则,右岸即北岸是正极电势高,南岸电势低,D 对C 错。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51092100105.4--?=???==BLv E V, B 对A 错。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导体棒切割磁场的实际应用题。 (全国卷2)18.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 和下边界d 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统一加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 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 、b 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 、c (位于磁场中)和d 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b F 、c F 和d F ,则 A.d F >c F >b F B.c F b F >d F D.c F

安培力b F ,由于线圈的上下边的距离很短,所以经历很短的变速运动而进入磁场,以后线圈中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在c 处不受安培力,但线圈在重力作用下依然加速,因此从d 处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必然大于b 处,答案D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线圈切割磁感线的竖直运动,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 (新课标卷)21.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 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 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 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1E ,下落距离为0.8R 时电动势大小为2E ,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1E 、2E 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E >2E ,a 端为正 B 、1E >2E ,b 端为正 C 、1E <2E ,a 端为正 D 、1 E <2E ,b 端为正 答案:D 解析:根据E BLv =,1E B =?, 2E B =?1E <2E 。又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从a 到b ,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的,所以选项D 正确。 (北京卷)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下灯泡L 1和L 2分别串联一个带铁芯的电感线圈L 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闭合开关S 后,调整R ,使L 1和L 2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为I。然后,断开S。若t '时刻再闭合S,则在t '前后的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2020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简谐振动 F=-kx{F: 回复力, k: 比例系数, x: 位移,负号表示 F 的方向与 x 始终反向 } 2.单摆周期 T=2π(l/g)1/2{l: 摆长 (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 立条件 : 摆角θ<100;l>>r }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f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 :f 驱动力 =f 固, 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 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 P2〕 7.声波的波速 ( 在空气中 )0 ℃: 332m/s;20 ℃:344m/s;30 ℃:349m/s;( 声波是纵波 ) 8.波发生明显衍射 ( 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 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 方向相同 ) 10.多普勒效应 :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 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 本身 ;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 与波谷相遇处 ;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 , 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 1) 常见的力 1.重力 G=mg(方向竖直向下, g=9.8m/s2 ≈10m/s2,作用点在 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 2.胡克定律 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 (N/m) , x:形变量 (m)} 3.滑动摩擦力 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 (N) } 4.静摩擦力 0≤f静≤ 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 为 最大静摩擦力 ) 5.万有引力 F=Gm1m2/r2(G= 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 的连线上 ) 6.静电力 F=kQ1Q2/r2(k=9.0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7.电场力 F=Eq(E:场强 N/C,q:电量 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 场强方向相同 ) 8.安培力 F=BILsin θ( θ为 B 与 L 的夹角,当 L⊥B时:F=BIL , B//L 时:F=0) 9.洛仑兹力 f=qVBsin θ( θ为 B 与 V 的夹角,当 V⊥B时: f=qVB,V//B 时:f=0) 注: (1)劲度系数 k 由弹簧自身决定 ; (2)摩擦因数μ 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 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 (3)fm 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 fm≈μ FN;

(完整版)高三物理综合大题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大题汇编 1. (16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拴住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线的上端固定,开始时连线带球拉成水平,突然松开后,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当细线转过60°角时的速度恰好为零。问: (1)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多少? (2)A、B两点的电势差U AB为多少? (3)当悬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θ为多少时,小球速度最大?最大为多少? 2. (12分)如图甲所示,一粗糙斜面的倾角为37°,一物块m=5kg在斜面上,用F=50N的力沿斜面向上作用于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g取10N/kg,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F改为水平向右推力F',如图乙,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F'才能使物体沿斜面上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 (18分)如图(甲)所示,弯曲部分AB和CD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四分之一圆弧,中间的BC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细圆管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段的长度L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面相切,其中D、A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速度从A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D点水平飞出。今在A、D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

道A、D两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F。改变BC间距离L,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F-L 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g取10m/s2)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离地高度为0.8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水平距离为2.4m,求小球过D点时速度大小。 (2)求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大小。 4. (18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A的左端,叠放着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在木板A的左端正上方,用长为R=0.8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1.0kg的小球C悬于固定点O点。现将小球C拉至上方使轻绳拉直且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到达O点的正下方时,小球C与B发生碰撞且无机械能损失,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 (1)小球C与小物块B碰撞前瞬间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2)木板长度L至少为多大时,小物块才不会滑出木板。 5. (20分)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上,距边缘为L处有一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木块的尺度比L小得多),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射入木块中未穿出,木块恰好运动到平台边缘未落下,若将子弹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而子弹仍未穿出,求木块的落地点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设子弹打入木块的时间极短。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 功和能 1.(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3J B .3J C .30J D .300J 1.A 解析:生活经验告诉我们:10个鸡蛋大约1斤即0.5kg ,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5 0.0510 m kg = =,鸡蛋大约能抛高度h =0.6m ,则做功约为W=mgh =0.05×10×0.6J=0.3J ,A 正确。 2.(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v/m ·s -1 10

2.BC 解析: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 3.(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3.A 解析: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动能减小,返回舱所受合外力做负功,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缓冲火箭向下喷气而获得向上的反冲力。火箭开始喷气前匀速下降拉力等于重力减去返回舱受到的空气阻力,火箭开始喷气瞬间反冲力直接对返回舱作用因而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4.(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4.ABD 解析: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精品

θ F 2020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相互作用 1(2020安徽第1题).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 、D 错误。摩擦力由mg sin θ增大到(F +mg )sin θ,C 错误。 2(2020海南第4题).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它们的连 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 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 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2 l 得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 码的质量比12 m m 为 A.5 B. 2 C. 52 D.2 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tan 2,sin 5 αα== 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得:1215sin 2 m m α==,选C 3 (广东第16题).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 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 F 1 > F 2> F 3 B. F 3 > F 1> F 2 C. F 2> F 3 > F 1 D. F 3> F 2 > F 1 4(北京理综第18题).“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 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 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 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 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

最新最全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精华)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 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C A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②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m1m2 2 r F=G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 g' =GM/r 2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M 说明:r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 度。 g 02 R

2 g' g R R ——某星体半径 h 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2 (R h)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2 GM r GM GMm mv r GMm mv r 2 2 2 g' = r r r 、v = 、 、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 m ω 2R =m ( 2π /T ) 2 R GM r gR gR 2 = GM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 当 r 增大, v 变小;当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S ,求 v T gT 2 相位 v y 0 t x v 0 t v x v 0 1 2 2 y gt v y gt 1 4 2 2 2 2 4 2 2 S v 0 t g t v t v g t gt 2v 0 1 2 gt v 0 tg tg tg tg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g △ t ,△ p = mgt x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 轴上的 10. 从倾角为 α的斜面 上 A 点以速度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分类汇编及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分类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 A.a=g sin θ,F=(M+m)g(μ+sin θ) B.a=g cos θ,F=(M+m)g cos θ C.a=g tan θ,F=(M+m)g(μ+tan θ) D.a=g cot θ,F=μ(M+m)g 2.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匀质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匀质球B,则 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B对A的压力大小为R r mg R C.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 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mg R 3.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 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 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 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 B .沿x 轴正方向,60m/s C .沿x 轴负方向,30 m/s 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18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1)a n =-V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 答案:①A ②1.970 3.(2018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18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18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A ) (B ) ( C ) (D )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高三物理知识点1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

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F=5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高三物理知识点2 1.超重现象

2020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压轴大题精选汇编(含答案和解析)

历年高考真题物理压轴题精选汇编 第1题 如图12所示,PR是一块长为L=4 m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的匀强电场E,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一个质量为m=0.1 kg,带电量为q=0.5 C的物体,从板的P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碰到板R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点,PC=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2 ,求: (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1和v2 (3)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4)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 图12 第2题 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的木板C,质量m c=5kg,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和B,m A=1kg,m B=4kg,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A、B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以速度6m/s水平向左运动,A、B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当两滑块A、B都与挡板碰撞后,C的速度是 多大? (2)到A、B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的位移为多少?

3(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F 2,测得斜面 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 体固定在地面上) 4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A 、B 和C ,它们的质 量分别为m A =m B =m ,m C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 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A 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B 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 点.若木块A 静止于P 点,木 块C 从Q 点开始以初速度03 2v 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C 停在斜面上的R 点,求P 、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