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扫盲练习

高二化学扫盲练习

高二化学扫盲练习
高二化学扫盲练习

高二上化学扫盲练习

本卷所有题均为判断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热化学、电化学)

1.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2.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反应热ΔH=2×283.0 kJ·mol-1

3.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CO2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4.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5.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6.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则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

7.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8.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符号为H。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

9.焓变不等于反应热,化学变化中存在焓变,有些物理变化中也存在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热,用ΔH表示,单位常用kJ·mol-1。

10.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1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缓慢氧化、铝热反应等。12.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等。13.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14.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1

15.描述燃烧热时,产物应为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g)、H→H2O(l)、S→SO2(g)。

16.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可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17.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18.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可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19.根据两极发生的反应类型可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上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20.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通电时,电子的流向为负极→阴极→电解质→阳极→正极

21.反应热包括中和热、燃烧热、溶解热

22.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量热计

23.溶解热指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一克的溶质溶解在大体积的溶剂时所发出或吸收的热量。

24.测定稀氢氧化钠和稀氢氟酸的中和热,测定值小于57.3

自主核对 1.× 2.√ 3.× 4.√ 5.× 6.√7.× 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 21.√ 22.√ 23.× 2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活化分子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

2.温度越高,活化分子百分数越高,浓度越大

3.压强越大,活化分子浓度越大

4.压强越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

5.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6.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固定的,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就不再进行

8.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9.在定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10.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11.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1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反应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百分数是一定的

15.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和意义都不一定相同

16.5 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1 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17.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速率成正比

18.正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19.对于某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20.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1.在恒容条件下,有两个平衡体系:A(g) ?2B(g);2A(g) ?B(g),都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变小

22.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23.在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颜色变浅

24.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5.对于2SO2(g)+O2(g) ?2SO3(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26.对于C(s)+CO2(g) ?2CO(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7.对于2SO2(g)+O2(g) ?2SO3(g)和I2(g)+H2(g)===2HI(g)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均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8.对于I2(g)+H2(g) ?2HI(g)反应,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均能缩短达到平衡所用时间,但HI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9.对于C(s)+H2O(g) ?CO(g)+H2(g)反应,其平衡常数K=c(CO)·c(H2)c(C)·c(H2O)

30.H2(g)+I2(g) ?2HI(g)平衡常数为K1,HI(g) ?1

2H2(g)+

1

2I2(g)平衡常数为K2,则K1·K2=1

31.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化学平衡常数越小,说明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小,即该反应进行的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32.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

33.K=c(CO2)·c(H2)

c(CO)·c(H2O)

,温度升高,K增大,则CO2(g)+H2(g) ?CO(g)+H2O(g)ΔH>0

34.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35.N2(g)+3H2(g)===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α(H2)均增大

36.合成氨的最适宜条件为:N2与H2的体积比为1:2.8;控制温度在700K;压强为107—108Pa;催化剂为铁触媒。

37.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38.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过程是自发的,其逆过程就是非自发的

39.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40.状态相同时,物质的量越大,熵值越大

41.对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以下催化剂的催化效果:MnO2>Fe3+>Cu2+

42.合成氨反应中入塔气体氮气、氢气、氨气体积比为6:18:1,出口气体积比为9:27:8,则氢气的转化率为50%

43.提供活化能的方法有加热、光照、超声波、核辐射、外加磁场等

44.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4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46.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时,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47.只有使用催化剂,才会出现化学反应速率变化但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48.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者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都减小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2.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3.1.0×10-3 mol·L-1盐酸的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

4.25 ℃时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5.分别和等物质的量的HCl和硫酸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6.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7.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冰醋酸,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小

8.在室温下,CH3COOH分子可以完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pH=8的溶液中

9.强电解质溶液中没有分子,只有离子

10.pH=6的溶液呈酸性

11.只要是纯水,肯定呈中性

12.纯水的pH=7

13.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14.pH=0,溶液中c(H+)=0 mol·L-1

15.某溶液中滴入酚酞呈无色,溶液呈酸性

1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能用水浸湿,否则一定会产生误差

17.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18.两种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19.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pH和K W均增大

20.NaHS水溶液中只存在HS-的电离和水解两种平衡

21.在饱和氨水中加入同浓度的氨水,平衡正向移动

22.HA比HB更难电离,则NaA比NaB水解能力更强

23.HA-比HB-更难电离,则NaHA溶液的pH一定比NaHB溶液的大

24.常温下,pH=1的CH3COOH溶液与pH=2的CH3COOH溶液相比,两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c(H+)是10∶1 25.常温下,pH=2与pH=3的CH3COOH溶液,前者的c(CH3COOH)是后者的10倍

26.强电解质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电离平衡

27.改变条件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增强

28.只有pH=7的溶液中才存在c(H+)=c(OH-)

29.将NH4Cl溶于D2O中,生成物是NH3·D2O和H+

30.常温下,pH=7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4+)=c(Cl-)>c(OH-)=c(H+)

31.中和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

32.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和NaHS,前者的pH大

33.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增大

34.25 ℃时,将pH=3的HA和pH=11的BOH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NaA溶液的pH>7

35.将Al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得到Al2O3和Na2SO3

36.在NaHSO4溶液中,c(H+)=c(OH-)+c(SO42-)

37.常温下,向10 mL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溶液至pH=7,所得溶液的总体积≤20 mL 38.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H+]相同

39.CH3COONa和CH3COOH以任意比例混合,都有c(Na+)+c(H+)=c(CH3COO-)+c(OH-)

40.同[NH4+]的溶液:①NH4Al(SO4)2②NH4Cl③NH3·H2O ④CH3COONH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③41.溶液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②NH4Cl ③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①>③42.常温下,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盐酸和CH3COOH,中和NaOH的能力盐酸强

43.将纯水加热,K W变大,pH变小,酸性变强

44.0.1 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体,c(OH-)/c(NH3·H2O)比值变大

45.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到终点时,c(Na+)=c(CH3COO-)

46.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若x=10y,且a+b=14,则pH>7

47.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48.NH4HSO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c(SO42-)>c(NH4+)>c(OH-)

49.某温度下,Ba(OH)2溶液中,K W=10-12 mol2·L-2,向pH=8的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4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7

50.任意稀盐酸中c(H+)的精确计算式可以表示为c(H+)=c(Cl-)+K W/c(H+)

51.将pH=3的盐酸和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3

52.室温时,向等体积pH=a的盐酸和pH=b的CH3COOH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b

5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c(CH3COOH)+c(CH3COO-)

54.常温下,NaB溶液的pH=8,c(Na+)-c(B-)=9.9×10-7 mol·L-1

55.在一定条件下,某溶液的pH=7,则c(H+)一定为1×10-7 mol·L-1,其溶质不可能为NaOH

56.常温下,浓度均为0.2 mol·L-1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来的温度,c(CO32-)均增大

57.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有c(Na+)>c(B-)>c(A-)>c(OH -)>c(HA)>c(HB)>c(H+)

58.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其浓度:c(CH3COONa)>c(C6H5ONa)>c(Na2CO3)>c(NaOH) 59.一定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相同

60.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存在溶解的BaSO4分子

61.盐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自主核对 1.× 2.× 3.× 4.√ 5.× 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 60.×(完全电离) 61.×

原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1.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纺锤形。n s能级各有1个轨道,n p能级各有3个轨道,n d能级各有5个轨道,n f 能级各有7个轨道。

2.钠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其中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按电子排布特点把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分成5个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

ⅠA族和ⅡA族元素位于s区,ⅢA~ⅦA族和0族元素位于p区,ⅢB~ⅦB族和Ⅷ族元素位于d区,ⅠB族和ⅡB族元素位于ds区。4.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一般地,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弱。

5.电负性是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为相对标准,得出各元素的电负性。

6.按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只能与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如有H2、HCl,不可能有H3、H2Cl,这表明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的特征。多原子分子的键角一定,表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的特征。

7.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一般σ键比π键稳定。

8.CO2、BeCl2中的C、Be原子采用sp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形;CH2O、BF3中的C、B原子采用sp2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CH4、NH3、H2O中的C、N、O原子采用sp3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是四面体形。

9.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10.配位键就是“电子对给予-接受键”。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1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后,试管中首先出现蓝色沉淀,氨水过量后沉淀逐渐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Cu(NH3)4]2++2OH-。

12.一般来说,无共价键的分子(稀有气体)和只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如H2、P4等)属于非极性分子;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若分子空间结构对称,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则属于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H4等)。

13.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N、O、F)之间的作用力叫做氢键。氢键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氢键的存在使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使H2O的沸点高于H2S的沸点。

14.分子空间结构不对称,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属于极性分子,如HCl、H2O、NH3、H2O2等。

15.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果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自主核对 1.√ 2.√ 3.√ 4.×(正确为: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一般地,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 5.√ 6.√7.√8.√9.×(正确为: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10.√11.√12.√13.√14.√15.×(正确为:非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果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高二化学下学期卤代烃的性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下学期卤代烃的性质综合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 A.CH2Cl2 https://www.doczj.com/doc/732714213.html,l2F2 C. D. 2.研究表明,将水煮沸3分钟能将自来水中所含的挥发性卤代烃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内。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消除卤代烃原理可能是使卤代烃挥发 B.与烷烃、烯烃一样属于烃类物质 C.CH3CH2CH2Br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共热,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有CH3CH2CH2OH D.挥发性卤代烃可能是氯气与水中含有的微量有机物反应而生成的 3.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为气体的是( ) A.甲苯 B.溴乙烷 C.四氯化碳 D.2-甲基丙烷 4.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5.如图装置可用于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乙烯的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 D.乙烯难溶于水,故此装置②可以省去

6.已知有机物A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得产物C和溶液D,C与乙烯的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可 生成高聚物在溶液D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为( ) A. B. C.CH3CH2CH2Cl D. 7.在结构简式为R-CH2-CH2-X的卤代烃中化学键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8.某卤代烷烃C5H11Cl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烯烃,则该卤代烷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A.CH3CH2CH2CH2CH2Cl B. C. D. 9.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以得到两种烯烃的是( ) A.1-氯丁烷 B.氯乙烷 C.2-氯丁烷 D.2-甲基-2-溴丙烷 10.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溴乙烷(CH3CH2Br)分子中,溴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溴离子 B.在卤代烃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C.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卤代烃 D.卤代烃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 11.下列卤代烃,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只能得到一种单烯烃的是( )

高二化学练习题

高二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 1、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x=1,2,3, 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e是ClO3-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kJ·mol-1 C.a,b,c,d,e中c最稳定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H=-116kJ·mol-1 2、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0 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己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3、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大于57.3 kJ·mol -1(中和热),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 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硫酸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4、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B.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焓变△H=+91 kJ·mol﹣1 D.反应中将气体A换为固体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放出热量大于91kJ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2.5O2(g)═2CO2(g)+H2O(l)△H= ﹣1 300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5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650 kJ的热量 B.当1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气体时,放出多于1300 kJ的热量 C.当2 N A个碳氧双键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热量 D.当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热量 6、“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 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7、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 CO2(g)+N2(g) △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图1)及能量变化过程(图2)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H1=△H+△H2B.由图2可知△H =-226 kJ/mol C.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2+ D.由图2可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8、关于下列四幅图中相应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根据电流计(G)指针的偏转方向可比较Zn2+、Cu2+的氧化性强弱 B.图2中根据导气管中液面的变化可以判断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 C.图3中若改用环形铜棒不会影响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高二化学练习——杂化轨道

班级座号姓名 石光中学2019届高二化学练习——杂化轨道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轨道杂化理论的是() A.美国的路易斯 B.英国的海特勒 C.美国的鲍林 D.法国的洪特 2.S轨道与p轨道杂化的类型不可能有( ) A.sp B.sp2C.sp3D.sp4 3.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B.C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C.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3杂化轨道 D.C原子有1个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4.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5.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和1个C=C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 B.每个C原子的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C.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D. C一个乙烯分子中含4个σ键,2个π键 6.下列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https://www.doczj.com/doc/732714213.html,l4 B.CH4 C.BF3 D.CO2 7.下列含碳化合物中,碳原子发生了sp杂化的是() A.CH4 B.CH2=CH2 C.CH≡CH D. 8.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O原子发生sp杂化 B.O原子与H、Cl都形成σ键 C.该分子为直线型分子 D.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O︰Cl 9.对SO2与CO2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轨道 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D.SO2为V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 10.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D.C2H2与C2H4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乙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量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尼龙、棉花、天然橡胶、ABS 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 3-甲基-2-乙基戊烷 B 、 (CH 3)3CCH 2CH( C 2H 5)CH 3 2,2-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 邻甲基苯酚 D 、 2-甲基-3-戊炔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OH 和OH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因此是同系物关系 B .和 均是芳香烃,既是芳香烃又是芳香族化合物 C .分子式为C 4H 8的有机物可能存在4个C —C 单键 D .分子式为C 2H 6O 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有C-H 键和C-O 键的振动吸收,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有机物结构简式一定为C 2H 5-OH 4、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甲苯与硝酸作用可得到2,4,6-三硝基甲苯,而苯与硝酸作用得到硝基苯 B 、甲苯可以是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而甲烷不能 C 、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 、苯酚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5、利用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 可生产S -诱抗素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H 3 CH 3-CH -CH -CH 3 CH 2 CH 3 2 CH 3 3 CH 3-CH -C C -CH 3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高二化学选修前三章知识点总结

学大教育高二化学(选修4)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二化学(下)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下)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CH CH B.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A.乙烯的结构简式: 22 CH ClCH Cl的名称:二氯乙烷 D.的名称:3?甲基?1?丁烯C. 22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体、合成树脂作基体的复合材料 B.飞机机身的复合材料大多是以金属为增强体、纤维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C.制造网球拍用的复合材料是在合成树脂的基体中加入了碳纤维作增强体 D.航天飞机机身使用的隔热陶瓷瓦是由纤维和陶瓷复合而成的材料制成的 3.柳胺酚(X)水解得到Y和Z,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和Z发生缩聚反应生成X B.Y的结构简式为 C.镍催化作用下,1mol Z最多消耗67.2L H2 D.X、Y、Z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4.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5.下列对如图所示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化合物均是芳香烃 B.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与溴水反应 C.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D.两种化合物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6.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有关其同分异构体数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有3种 B.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5种 C.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有4种 D.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6种 7.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 A.①④⑥ B.⑤②③ C.⑥②③ D.②④⑤ 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对下列有机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在人体内水解转化为葡萄糖,为人类提供能量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1. 在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A. 在量筒的上端 B. 在滴定管上端 C. 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 在托盘天平刻度尺 的右边 2.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 25ml量筒 B. 25ml酸式滴定管 C. 25ml碱式滴定管 D. 有刻度的 50ml烧杯 3. 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一定偏 低的是() A.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俯视读出的读数 B. 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测碱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标准盐酸滴定碱液,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C. 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温度太高使一部分硫酸铜发 生分解,所测出的结晶水的含量 D. 做中和热测定时,在大小烧杯之间没有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所测出的中和热数值 4. 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放下列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混合时,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NaOH反应时,HCL的中和热小于CH3COOH的中和热 B. 与NaOH 反应时,HCL的中和热大于CH3COOH的中和热 C. 与NaOH反应时, H2SO4的中和热大于HCL的中和热 D. 与H2SO4反应时,Ba(OH)2 的中和热等于NaOH的中和热的2倍 5. 下列关于等体积、等pH的NaOH和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溶液中OH-的浓度相同B. 需要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和 C. 温度升高10℃,两溶液的pH 仍相等 D.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6. 下列有关中和 滴定的操作: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⑥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⑥③①②⑤④ B. ⑤①②⑥④③ C. ⑤④③②①⑥ D. ③①②④⑤⑥ 7. 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0.1mol?L-1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取出部分 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 体体积为() A. 大于10.0mL B. 小于10.0mL C. 等于10.0mL D. 等于11.0mL 8. 已知次碘酸(HIO)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它与盐酸发生反应将生成() A. HI B. IOCl C. HClO D. ICl 9. 有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除水的电离平衡外,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盐酸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B.醋酸溶液中,CH 3C O OH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检测不出C H 3 CO OH 分子 C.一定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v(电离)= v(结合)=0 D.氨水溶液中,当c(NH)=c(OH-)时,表示氨水已达到电离平衡E.氢碘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I = H++I-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0.1 m ol/L一元碱BO H溶液的p H=10,可推知溶液存在 B O H===B++O H- B.醋酸溶于水并达到电离平衡后,加水稀释,则溶液中的c(O H-)减小 C.PH=3的醋酸加水稀释后,CH 3 C OO H电离程度增大,醋酸电离常数不变 D.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纯水中的电离程度 知识点 1.已知室温时,0.1m o l·L-1某一元酸H 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pH=4 B.此溶液中,H A约有0.1%发生电离 C.加水稀释,H A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 A的电离平衡常数增大D.由H 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2.下列事实中一定不能证明CH 3 C OO H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某C H 3C OON a溶液的p H=8②用C H 3 CO OH溶液做导电实验, 灯泡很暗 ③等pH、等体积的盐酸、C H 3CO OH溶液和足量锌反应,C H 3 CO O H放出 的氢气较多 ④0.1 m ol·L-1C H 3CO OH溶液的p H=2.1⑤CH 3 C OO Na和H 3 PO 4 反应, 生成CH 3 C OO H ⑥0.1 m ol·L-1的C H 3 C OO H溶液稀释100倍,pH<3 A.②B.②⑤C.①③⑤ D.③④⑤⑥知识点 7.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熔点也相当高,刚玉坩埚可用于熔融 K H SO 4 B.CO 2是大量使用的灭火剂,但着火的镁条在CO 2 中继续燃烧说明 它也可以助燃 C.人血清中的血浆铜蓝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151000,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三氯化铁易形成水合晶体,加热FeC l 3·6H 2 O晶体,可获得纯净的 F e Cl 3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mL 18.4 mo l·L-1硫酸与足量C u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0.92 N A B.2L0.5 mo l·L-1醋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 N A C.2.0g H 218O 与D 2 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D.密闭容器中2m ol N O 与1m ol O 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 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除水的电离平衡外,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盐酸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B.醋酸溶液中,CH 3C O OH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检测不出C H 3 CO OH 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v(电离)=v(结合)=0 D.氨水溶液中,当c(NH+)=c(O H-)时,表示氨水已达到电离平衡

(完整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原电池》练习题 选择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在 AgCl 悬浊液中加入 KI 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 ↓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O2+ 2H2O + 4e- ==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 == Cu D.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 2e- == Fe2+ 2.常温时,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pH一定或可能等于7 的情况共有 ①pH=2盐酸和 pH=12 NaOH溶液②pH=2醋酸和 pH=12 NaOH溶液 ③pH=2盐酸和 pH=12氨水④pH=2某酸和 pH=12 NaOH溶液 ⑤pH=2盐酸和 pH=12某碱溶液⑥pH=2硫酸和 pH=12 NaOH溶液 ⑦pH=2盐酸和 pH=12 Ba(OH)2溶液⑧pH=2硫酸和 pH=12 Ba(OH)2溶液 A.5 种B.6种C.7种D.8种 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含大量 Fe3+的溶液中: NH4+、 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 Na+、 K+、AlO 2—、CO32— + )=10— 13+3+2—— C.在 c(H mol/L 的溶液中: NH 4、 Al、SO4、 NO3 —— D.在 pH=1 的溶液中: K +、Fe2+、Cl、NO3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 、 NaZ 溶液,其 pH 依次为 7、8、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HX 、 HY 、HZ 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 HY >HX B.HX 是强酸, HY 、HZ 是弱酸,且 HY 的酸性强于 HZ C.X -、Y -、Z-三种酸根均能水解,且水解程度Z->Y ->X - D.三种盐溶液中X -、 Y -、Z-的浓度大小顺序为c(Z-)>c(Y - )>c(X - ) 5.一定温度下,将 a mol PCl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PCl3(g)+Cl 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 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 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 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p1>p2B.PCl5的分解率增大C.p1>p2D. Cl2的体积分数增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i:28 S:32Cl:35.5Na:23Al:27Cu:64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 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A.1B.8C.13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 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 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 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3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 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 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1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doczj.com/doc/732714213.html,l 4可由CH 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CO 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乙烷和己烷 B 、CH 3COOH 、 C 3H 6O 2 C 、 和 D 、HCHO 、CH 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 1淀粉和纤维素 ○2硝基乙烷 C 2H 5NO 2和甘氨酸NH 2CH 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 4二甲苯和苯乙烯 ○52—戊烯和环戊烷 A .○1○2 B .○2○3○4 C .○1○3○5 D .○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9.某化合物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 2和7.2 g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OH CH 2OH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练习题1(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第四节有机合成 第一课时 [基础题] 1.下列变化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 B.乙醇和浓硫酸共热 C.乙炔使溴水褪色 D.苯酚与浓溴水混合 2.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A.取代、加成、水解 B.消去、加成、取代 C.水解、消去、加成 D.消去、水解、取代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引进卤原子的反应是 A.消去反应 B.酯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取代反应 4.下面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A.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 H2O B.CH3CH2OH 浓硫酸 170℃CH2=CH2↑+H2O C.2CH3CH2OH 浓硫酸 140℃CH3CH2OCH2CH3 + H2O D. 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 5.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其合成线路几各步反应的转化率 浓H2SO4

如下: 则该合成路线的总产率是 A. 58.5% B.93.0% C.76% D.68.4% 6.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可能经历如下步骤: ②① CH 3 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OH | CH3—C—OH | OC2H5 ③ ④⑥ ⑤ 若将上面①~⑥反应按加成、消去、取代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A.加成反应:③⑥ B.消去反应:④⑤ C.取代反应:①② D.取代反应:④⑥ 7.武兹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增碳反应,可简单地表示为:2R—X + 2Na →R—R + 2NaX,现用CH3CH2Br和C3H7Br和Na一起反应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A.CH3CH2CH2CH3 B.(CH3)2CHCH(CH3)2 C.CH3CH2CH2CH2CH3 D.(CH3CH2)2CHCH3 8.从原料和环境方面的考虑,对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提出一个原子节约的要求,即尽可能不采用那些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来说没有必要的原料。现有下列3种合成苯酚的反应路线: 其中符合原子节约要求的生产过程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