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

【转载】发布者:日期:2011-04-03

1941年英国Whenfield和Dikson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并制成了纤维,在我国商品名为涤纶。涤纶于1946年在英国工业化生产,1953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71年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尼龙,成为第一大合成纤维。由于涤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保型性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异性能,由其织成的衣物经久耐穿,电绝缘性好,易洗快干,具有“洗可穿”的美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但是涤纶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在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其最高吸湿率为0.7%,由于其吸湿性差,抗静电性不好,涤纶织物透气性不好,染色性差,抗起毛起球性差。

针对涤纶使用性能的缺陷,其改性研究主要有:一是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在涤纶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物理共混改性;二是化学改性方法,运用化学接枝或嵌段的方法改变涤纶的分子链结构,改善涤纶的服用性能。

1 涤纶的染色改性

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虽然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但是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内部,致使染色困难,色泽单调,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花色品种的开发。由于涤纶的结晶度高,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涤纶染色时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从分子结构上考虑,提高分子链的疏松程度,将有助于染料分子的进入。改善染色性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与分子体积庞大的化台物共聚;(2)与具有可塑化效应的化合物混合纺丝;(3)导入具有醚键那样的和分散性染料亲和性好的基团。采用共聚方法改性制得的涤纶树脂熔点低,结晶度低,纤维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方法是将涤纶染色改性剂,如简苯二甲酸二甲脂-5-磺酸钠(俗称三单体,英文缩写SIPM)与涤纶共聚,共聚后的涤纶分子链中引入了磺酸基团,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所染织物色彩鲜艳,染料吸尽率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共聚聚酯切片又能增加抗静电、抗起毛球及吸湿性能,是近年来改善涤纶染色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日本尤尼吉卡公司用4份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盐单元的阳离子可染聚酯与1份乙二醇/聚乙二醇/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对苯二甲酸的嵌段共聚物共混纺丝,可制成具有高染色深度

的超细纤维;在纺丝前或纺丝过程中,加人阳离子活性剂和少量变性剂与BAET共聚。使其成为无规线型聚合体后,其可纺性变好。这种改性涤纶不但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且还兼有抗起球性并提高了缩皱回复性。

另外在阳离子可染纤维推出的同时.一种以1,4丁二醇代替乙二醇作为第二单体的改性涤纶(PBT)也加入了差别化涤纶的行列。以丁二醇代替乙二醇不仅使分子链的柔性大大增加,而且纤维的染色性能也大为改善,达到常压沸染。但由于1,4丁二醇的原料价格远高于乙二醇,而使PBT纤维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因此目前主要是在常规PET中把l,4丁二醇作为第三单体加入,这样不仅使纤维的价格有所下降,而且其染色性能得到改善,热稳定性要大大优于阳离子可染纤维。

2 涤纶的抗起球改性

涤纶织物容易起球的原因与纤维性状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纤维间抱合力小、纤维的强度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故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脱落。在实际穿用和洗涤过程中。纤维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令人讨厌的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主要有:(1)组成织物的纤维;(2)纺织工艺参数;(3)染整加工;(4)服用条件。已经采用的抗起球措施有:(1)降低聚酯的分子量,使纤维的耐摩擦牢度、抗弯曲疲劳性与强度下降,使纤维在织物表面形成的小球较易脱落;(2)改变纤维断面形状。异形截面纤维,如“T”形或“Y”形,在弯曲时易折断,纤维缠结成簇较圆形纤维困难;(3)降低纤维的伸长率、增加短纤维长度、短纤纱的捻度,或用后整理加工等方法来获得抗起球效果,如将PET纤维浸入180~240℃的碱金属甲醇溶液中进行处理;(4)利用混纺的方法提高抗起球性,如将l:1的棉和PET混纺制得抗起球纤维。

AKZO Nobel NV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较高抗起球性能的聚酯纤维和纱线。生产时将聚乙烯醇嵌段共聚物作为分离相均匀地加入到聚酯混合物中,这种配方特殊的聚合物中至少含有90%摩尔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盐,聚合物是在聚酯混合物发生共聚以后加入的,它所占的重量比是1%~7%,当聚合物与聚酯混合物混合均匀后采用普通纺丝方法可制得具有抗起球特性的涤纶纤维。

3 抗静电、防污和吸湿改性涤纶纤维

涤纶的另一严重缺点是吸水性差,容易被油类所圬染,在低湿度的场合下易带静电荷。抗静电纤维的制造方法有:(1)用耐久性抗静电剂涂于织物上;(2)将耐热性抗静电剂分散在聚酯熔体中,纺丝织成织物;(3)将聚酯分子链进行共聚改性,将共聚物熔融纺丝,改善聚酯纤维的抗静电性能。通常所采用的可反应和可溶性的抗静电添加剂有甘醇醚类和二羧酸酰胺类和西佛碱类化舍物。

改善高聚物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和吸湿性能,通常通过共聚等方法在聚合物中引入亲水基团,提高其吸湿性能,降低比电阻。例如在PET的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聚乙醇(PEG),经过共同缩聚而制得PET—PEG嵌段共聚物,以此作为改性剂加入到PET中混合纺丝,用以改进涤纶产品的抗静电性和吸湿性。

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钟纺、帝人、东丽、可乐丽等公司都进行了导电纤维系列研究。东丽公司开发的高白度导电复合纤维,可乐丽公司开发了由炭黑和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的具有永久导电性能的合成共轭纤维,还开发了用于军装和工作服的白色抗静电聚酯长丝,用其织成的织物不仅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还具有优良的手感、染色性、强度、抗洗涤性和耐化学性。由ICI纤维公司开发的Epirtopic纤维是一种独特的导电纤维,其应用非常广泛,其芯是聚酯,皮层是聚酯和间苯二酸酯的共聚物,在生产时,它浸渍于黑炭粒中。

国内导电纤维的研究起步较晚,浙江大学、浙江省冶金研究所与杭州孔雀化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镀复合导电涤纶,它用普通PET作为基体,在其表面镀上一层聚丙烯腈,再在聚丙烯腈上镀上复合导电的Cu2S,制得具有与普通PET物理性能基本相同的导电纤维,该纤维的导电性能耐久,由其纺成的38支纱的电阻可小于100Ω.cm-1。

导电纤维用途广泛,其中最早用于地毯,是当前用量最大的领域,其它方面主要用于抗静电、除尘工作服,一般衣料及产业材料等领域。抗静电除尘工作服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等危险品工作场地、半导体、电子工业、精密仪器、医药卫生等领域,其用途和市场正在不断地扩大。

国内近年来对吸水纤维进行了研究开发,如北京服装大学开发的PBT/PET中空微孔复合纤维,显示出优异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天津石化公司涤纶厂与北京服装大学共同开发的高吸水中空涤纶短纤能快速地吸收、传递、释放水分,并纺制出近l0t 2.5dtex的高吸水短纤,与纺织厂家联合开发出高吸湿面料,制作的运动服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东华大学研制成功的高吸水聚酯纤维的吸水率与棉花相似,为20.5%,吸湿率为2%,是普通涤纶的5倍。帝人公司将聚酯纤维内部配合重量平均分子量10万以上的聚烷撑氧为O.1wt%~15wt%,而且聚烷撑二醇衍生物接枝于纤维表面,吸湿耐洗,极大地改善了聚酯纤维的吸湿性。

抗静电、防污和吸湿性三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改善聚酯的亲水性,就能使这三种性能相应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涤纶的染色性能。

4 阻燃改性涤纶纤维

涤纶的阻燃改性有共混改性和共聚改性两种方法。共混改性是在聚酯切片合成过程中添加共混阻燃剂制备阻燃切片或在纺丝时添加阻燃剂与聚酯熔体共混成阻燃纤维;共聚改性是在合成聚酯过程中加入共聚型阻燃剂作单体通过共聚方法制备阻燃聚酯。

按生产工艺过程对阻燃方法进行分类,可归纳为以下5种:

(1)在酯交换或缩聚阶段加入反应型阻燃剂进行共缩聚;(2)在熔融纺丝前向熔体中加入添加型阻燃剂;(3)普通聚酯与含有阻燃成分的聚酯进行复合纺丝;(4)在聚酯纤维或织物上与反应型阻燃剂进行接枝共聚;(5)对聚酯纤维织物进行阻燃后处理。

可用于聚酯纤维的添加型阻燃剂比较多,添加阻燃剂也是聚酯纤维最初的阻燃改性方法。阻燃剂主要有卤素阻燃剂和磷系阻燃剂。在卤素阻燃剂中又以溴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为最好,且可与通过锑类化合物(如三氧化二锑)与其形成协效作用来提高其阻燃效果。在磷系阻燃剂中各种有机磷酸酯、无机磷酸酯以及氧化磷等阻燃剂都可以用于聚酯纤维阻燃改性。其中芳香族磷酸酯热分解稳定性好,加入到聚酯熔体中对聚酯的热降解影响较小,从而不会影响纺丝工艺和纤维的性能。目前,添加型阻燃剂在一些小的聚酯纤维生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酯纤维用反应型阻燃剂是指分子中含有阻燃元素(磷、氯、溴、氟)及活性基团(羧基、羟基以及酸酐等)的小分子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将逐渐取代添加型阻燃剂。通常加入较低含量(3%~8%)的阻燃剂就可以使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可用于聚酯纤维的反应型阻燃剂包括卤素和磷系阻燃剂。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是磷系共聚型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对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且燃烧过程中无毒性气体的生成。属于环保友好型阻燃体系。在酯交换或缩聚阶段加入反应型阻燃剂进行共缩聚,由于共聚阻燃单体通过共缩聚反应固定在共聚酯链上,成为构成大分子链上的一个组分,因此此种方法对PET纺丝性能影响较小,代表了纤维用阻燃聚酯发展的主流。如在合成阻燃聚酯时,添加4wt%~5wt%2一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阻燃剂制成的聚酯纤维切片,氧指数可达到32%~33%;反应活性好,能够得到高分子量的无毒无味、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和耐水性的聚酯切片。

5 结语

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涤纶纤维的改性研究将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改性后的涤纶织物以及涤纶混纺织物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民用、装饰、工业用涤纶的比例将会有进一步变化。涤纶织物本身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加上改性后所赋予织物的鲜艳色泽、良好的手感、抗起毛起球性以及吸湿抗静电性,将极大地推动聚酯纤维工业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品种较多,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类。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化学改性主要以增加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的非结晶部分,提高这一部分的分子间活动性能,即在聚酯纤维的大分子链中引入不对称的第三单体或极性基团。因此出现了不同改性纤维,如CDP,ECDP和ADP纤维。 CDP纤维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通常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包括α-—磺酸基—1,3—苯二甲酸,4—磺酸基—1,3—苯二甲酸和5—磺酸基—1,3—苯二甲酸。目前,CDP纤维多数采用间位第三单体,有时也用对位第三单体或同时加入此两种单体。CDP纤维根据所用改性剂的不同又分为高压型(高温型)即CDP纤维和常压型(低温型、易染型)即ECDP纤维。前者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团及酸度较小的磷酸基团化合物,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但染色必须在110~130℃。后者除采用上述相同的第三单体外,还应加入第四单体如脂肪族二羧酸、二醇等改变纤维的非结晶区和扩大其分子活动性,同时降低玻璃化温度,因此可用阳离子染料在常压沸染下染色。 涤纶改性纤维除上述酸改性外,还有阴离子染料可染型(anionicdyeable polyester)简称ADP纤维,ADP纤维主要是在聚酯大分子链中引入碱性极性基团,疏松纤维内部结构,从而可使酸性染料上染。 分散阳离子染料: 具有阴离子性特性。因此很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染色。与阴离子染料相容性好,可一浴法染色。 染料的溶解:用适量的50℃以下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染色:用冰醋酸调节pH=4-4.5,30分钟升温至120℃,保温30分钟。 可染阳离子染料: 部分阳离子染料也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的染色:如:阳离子金黄X-GL、红X-2GL,红X-GRL、翠蓝X-GB、蓝X-BL、黑FDLT等。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 维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是在涤纶大分子上引入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亲和力的磺酸基或磷酸基团,分高压型(CDP)和常压型(ECDP)两种。 CDP纤维所加入抑第三单体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其染色温度为120℃左右;ECDP纤维除第三单体外,还加入第四单体,常见的有脂肪或芳香二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或芳香二元醇及其衍生物以及羧酸类化合物等,其染色温度为100℃;ECDP纤维还分醚型和酯型两种,酯型的耐热性比醚型的好。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主要特点是可用阳离子染料常压沸染,这既克服了常规涤纶必须用高温高压或载体染色的不足,又可使毛/涤、涤/腈等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较为容易,而且染色的色泽比较鲜艳。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可用于生产各类仿毛产品,短纤或长丝广泛用于生产多类混纺的精、粗纺呢绒,毛线、毛毯以及仿毛花呢等织物。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的缺点是强力较低,耐酸碱性较差,尤其对强碱很敏感,在强碱作用下水解速度比常规涤纶高 2~3倍。但可利用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碱减量处理,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吸湿性,进而提高其穿着舒适性。 另外,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耐热性也较差,故在织物的定形后处理中,温度要适当降低,一般CDP为170℃,ECDP为160℃较好。 实务: 目前坊间染染改性涤纶纤维很多,主要以保特瓶回收后加工处理,为环保尽力; Recycle标志。 现场染色加工与传统腈纶差异不大,差在批次的稳定度,纱的饱和值及起始上色温度、最大上色的温度点。 因此现场染色时每批纱务必要先做纱的饱和值(对比性)及起始上色温度、最大上色的温度点(Step-dyeing)控管,决定缓染剂使用量及持温控管点,否则问题层出不穷。

涤纶-TPU涂层织物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涤纶-TPU涂层织物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周长城李忠东王兆军鞠国良 总后建筑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涤纶织物表面惰性是制约涤纶-TPU涂层织物复合牢度的重要因素,纤维及织物表面改性是改善涂层与织物界面结合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分析涤纶-TPU涂层织物界面结合强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涤纶织物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以及涂层织物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 涤纶;热塑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界面 TS101.923A1672-2191 (2011 )04-0053-05 2011-02-22 周长城(198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TPU涂层织物的研究。 jgszcc@163.com

?54?

?55?

@@[1]沃尔特?冯.涂层和层压纺织品[M].顾振亚,牛家嵘, 田俊莹,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如馨.涤纶织物涂胶复合工艺研究[C]//第六届全国 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青岛,2002:15-19. @@[3]张翠玲,赵国,宋立丹,等.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J].涤纶工业,2007,20(6): 5-8.@@[4]别图霍夫.涤纶织物[M].张中岳,译.北京:中国工业 出版社,1964. @@[5]徐正宁.涤纶工业丝及其车用帘子布的现状与发展[J]. 合成纤维工业,2003,26(4): 1-4. @@[6]赵艳敏.涤纶纱线染色中低聚物的危害及去除剂的研 制与应用[J].宁波化工,2007(1): 10-13. @@[7]李忠东.防霉变可压延TPU材料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 [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9. @@[8]程贞娟.改性涤纶仿真丝织物的碱处理[J].纺织学报, 1997,18(1): 34-39. @@[9] 白秀娥,秦志忠,张巧莲,等.改性涤纶碱胺同浴碱处 理[J].合成纤维,2003(9): 10-12. @@[10] Matthew D P, William C Q, Martin J B, et al. Modi 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Dacron) via denier reduction: effects on material tensile strength, weight, and protein binding capability[J]. Journal of Applied Biomaterials, 1995, 6: 289-299. @@[11]马丕波,徐卫林,黄丽,等.电晕处理对涤纶纱线上浆 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9,30(4): 74-82. @@[12] Eniko F, Andra S T, Erika K. Surface change of co rona-discharge-treated polyethylene film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0, 76:1 529-1 540.@@[13]唐晓亮,任忠夫,李驰,等.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 纶织物[J].纺织学报,2007,28(8): 63-65, 74. @@[14] Marcel Simora, Jozef Rahel, Mirko Cerna. Atmospher ic-pressure plasma treatment of polyester nonwoven fabrics for electroless plating[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3, 172(1): 1-6 @@[15] Watanabe Hirosuke, Makino Shoji, Kuroda Toshimas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adhesive treated polyester fiber cord: US, 6528113[P]. 2003. @@[16] Langer Heimo J, McKllip William J. Bonding of rub ber to reinforcing elements: US, 4187349[P]. 1980.@@[17] Zavisza Daniel M. Adhesion of textile cords to rubber using a butadiene-styrene vinylpyridine rubber latex and an aldehyde condensale-glyoxal reaction products mixture: US, 4263190[P]. 1981. @@[ 18] Solomon Thomas S. Preparation of cord for bonding to rubber: CA, 1241787[P]. 1988. @@[19]陈铁均,唐威.涤纶帘帆布浸胶胶液:CN,1352333[P]. 2002. @@[20]袁爱春,胡祖明,刘兆峰,等.一种改进涤纶帘子线与 橡胶粘合的浸胶配方及制备方法:CN,100999868[P]. 2007. @@[21]宋月贤,郑元锁,王有道,等.涤纶织物与橡胶的粘合 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32(1):104-106. @@[22]王沛喜.涤纶帘子布浸渍用胶粘剂[J].中国胶粘剂, 2005,14(1): 12-16. @@[23]许其军,姚峻,程辉,等.涤纶浸胶用封闭异氰酸酯的 性能及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02(6):37-39. @@[24]狄剑锋.表面处理对涤纶润湿性及可染性的影响[J]. 纺织学报,2005,26(4): 49-53.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2012-06-25 来源: 张翠玲,赵国樑,,宋立丹,王甜甜点击次数:294 关键字: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应用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对等离子体处理方法的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紫外光接枝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阐述了碱处理的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形性好,耐热和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对弱酸、碱等稳定[1],等等。由于以上种种优点,在纺织及其他工、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聚酯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结构中又没有高极性基团, 因此亲水性较差[2],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舒适性、可染性等。另外,由于涤纶对人体安全、无毒、低的吸水性,对人体的体液具有高抗渗透性[3], 近年来,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文献报道:涤纶的低亲水性结构使其血液相容性很差,这也是生物材料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使涤纶的应用更广泛,扬长避短,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涤纶的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是指在不改变材料及其制品本体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抗静电性、染色性、耐老化性、生物相容性等[4]。 目前,对涤纶的表面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紫外光引发接枝法、湿法化学法、离子束照射法[5]、光化学法[6]等改性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结构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7]。低温等离子体在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美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有应用该技术处理加工的聚酯纤维(商品名Refresca)投放市场[8]。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Plasma-initiatedGraftedPolymerization);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的变化;等离子体聚合沉积成膜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方面,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九州国立大学的 YoungJinKim等人利用氧气等离子体引发,接枝丙烯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涤纶的表面结构达到改变其血液相容性的效果[9]。 天津工业大学的张晓林、马小光通过丙烯酸微波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接枝改性来达到提高其染色性能的目的[10]。西南交通大学的潘长江等人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方法在涤纶表面接枝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使涤纶的抗凝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11]。 Shizuoka大学聚合物化学实验室的N. NAGAKI等人利用Ar等离子引发涤纶表面改性,通过XPS光谱发现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表面改性后亲水性显著改善[12]。在单纯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中, 日本静冈大学的NORIHIRO INAGAKI等人[13214]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证实等离子体对于涤纶表面改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涤纶表面的N/C比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其接触角也发生显著变化。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瑢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进行处理,表面张力评价的解析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涤纶表面被引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极性基团,最终使得涤纶的亲水性增强[15]。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等离子体沉积成膜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技术。西南交通大学的王进、潘长江等人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2D)技术,对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表面平均粗糙度从58. 9nm降低到11. 2nm。细菌黏附实验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等5种细菌的黏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6]。中科院物理所的陈光良等人 [17],以及北京印刷学院的张跃飞等人[18]分别以CH4 为碳源,Ar为稀释气体,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涤纶上沉积了阻隔性能优良的碳氢膜,镀碳氢膜涤纶的阻隔性能都有提高。目前,利用等离子体处理的技术较成熟,在美国已实现了工业化。而在我国,等离子体改性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距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而涤纶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工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2紫外光表面接枝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责任公司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722278088.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 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7综合评价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项目提出缘由 (8)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 2.3.1顺应我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2.1推动我国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升级的需要 (9) 2.2.2满足当前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市场需求的需要 (9) 2.3.4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0) 2.3.5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0) 2.3.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1)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1) 2.4.1政策可行性 (11) 2.4.2市场可行性 (12) 2.4.3技术可行性 (13) 2.4.4管理可行性 (13) 2.5可行性分析结论 (14)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15) 3.1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5) 3.2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6) 3.4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6)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 【转载】发布者:日期:2011-04-03 1941年英国Whenfield和Dikson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并制成了纤维,在我国商品名为涤纶。涤纶于1946年在英国工业化生产,1953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71年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尼龙,成为第一大合成纤维。由于涤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保型性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异性能,由其织成的衣物经久耐穿,电绝缘性好,易洗快干,具有“洗可穿”的美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但是涤纶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在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其最高吸湿率为0.7%,由于其吸湿性差,抗静电性不好,涤纶织物透气性不好,染色性差,抗起毛起球性差。 针对涤纶使用性能的缺陷,其改性研究主要有:一是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在涤纶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物理共混改性;二是化学改性方法,运用化学接枝或嵌段的方法改变涤纶的分子链结构,改善涤纶的服用性能。 1 涤纶的染色改性 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虽然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但是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内部,致使染色困难,色泽单调,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花色品种的开发。由于涤纶的结晶度高,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涤纶染色时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从分子结构上考虑,提高分子链的疏松程度,将有助于染料分子的进入。改善染色性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与分子体积庞大的化台物共聚;(2)与具有可塑化效应的化合物混合纺丝;(3)导入具有醚键那样的和分散性染料亲和性好的基团。采用共聚方法改性制得的涤纶树脂熔点低,结晶度低,纤维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方法是将涤纶染色改性剂,如简苯二甲酸二甲脂-5-磺酸钠(俗称三单体,英文缩写SIPM)与涤纶共聚,共聚后的涤纶分子链中引入了磺酸基团,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所染织物色彩鲜艳,染料吸尽率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共聚聚酯切片又能增加抗静电、抗起毛球及吸湿性能,是近年来改善涤纶染色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日本尤尼吉卡公司用4份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盐单元的阳离子可染聚酯与1份乙二醇/聚乙二醇/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对苯二甲酸的嵌段共聚物共混纺丝,可制成具有高染色深度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是在涤纶大分子上引入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亲和力的磺酸基或磷酸基团,分高压型(CDP)和常压型(ECDP)两种。 CDP纤维所加入抑第三单体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其染色温度为120℃左右;ECDP纤维除第三单体外,还加入第四单体,常见的有脂肪或芳香二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或芳香二元醇及其衍生物以及羧酸类化合物等,其染色温度为100℃;ECDP纤维还分醚型和酯型两种,酯型的耐热性比醚型的好。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主要特点是可用阳离子染料常压沸染,这既克服了常规涤纶必须用高温高压或载体染色的不足,又可使毛/涤、涤/腈等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较为容易,而且染色的色泽比较鲜艳。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可用于生产各类仿毛产品,短纤或长丝广泛用于生产多类混纺的精、粗纺呢绒,毛线、毛毯以及仿毛花呢等织物。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的缺点是强力较低,耐酸碱性较差,尤其对强碱很敏感,在强碱作用下水解速度比常规涤纶高2~3倍。但可利用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碱减量处理,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吸湿性,进而提高其穿着舒适性。 另外,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耐热性也较差,故在织物的定形后处理中,温度要适当降低,一般CDP为170℃,ECDP为160℃较好。 实务: 目前坊间染染改性涤纶纤维很多,主要以保特瓶回收后加工处理,为环保尽力;Recycle 标志。 现场染色加工与传统腈纶差异不大,差在批次的稳定度,纱的饱和值及起始上色温度、最大上色的温度点。 因此现场染色时每批纱务必要先做纱的饱和值(对比性)及起始上色温度、最大上色的温度点(Step-dyeing)控管,决定缓染剂使用量及持温控管点,否则问题层出不穷。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收稿日期:2007-05-25。 作者简介:张翠玲(1982-),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研究生,从事生物相容材料研究开发工作。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张翠玲1 ,赵国樑2 ,宋立丹1 ,王甜甜 1 (1.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2.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应用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对等离子体处理方法的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紫外光接枝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阐述了碱处理的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 中图分类号:TQ342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261(2007)06-0005-03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形 性好,耐热和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对弱酸、碱等稳定 [1] ,等等。由于以上种 种优点,在纺织及其他工、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聚酯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结构中又没有高极性基团,因此亲水性较差 [2] ,这就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舒适性、可染性等。另外,由于涤纶对人体安全、无毒、低的吸水性,对人体的体液具有高抗渗透性 [3] ,近年来,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文献报道:涤纶的低亲水性结构使其血液相容性很差,这也是生物材料领 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使涤纶的应用更广泛,扬长避短,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涤纶的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是指在不改变材料及其制品本体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抗静电性、染色性、耐老化性、生物相容性等 [4] 。 目前,对涤纶的表面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紫外光引发接枝法、湿法化学法、离子束照射法 [5] 、光化学法 [6] 等改性方法。 1 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结构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 [7] 。低温等离子体在纤维改性方面 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美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有应用该技术处理加工的聚酯纤维(商品名Re fresca)投放市场 [8] 。 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P las m a-i n itiated G rafted Poly m erization);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的变化;等离子体聚合沉积成膜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方面,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九州国立大学的Young Jin K i m 等人利用氧气等离子体引发,接枝丙烯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涤纶的表面结构达到改变其血液相容性的效果 [9] 。天津工 业大学的张晓林、马小光通过丙烯酸微波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接枝改性来达到提高其染色性能的目的 [10] 。西南交通大学的潘长江等人利用等离子体 表面接枝方法在涤纶表面接枝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 ),使涤纶的抗凝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11] 。Sh izuoka 大学聚合物化学实验室的N.I N A - GAK I 等人利用A r 等离子引发涤纶表面改性,通过XPS 光谱发现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表面改性后亲水性显著改善 [12] 。 在单纯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中,日本静冈大学的NOR I H I R O I N AGAK I 等人 [13-14] 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证实等离子体对于涤 纶表面改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涤纶表面的N /C 比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其接触角也发生显著变化。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瑢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进行处理,表面张力评价的解析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分析表明,涤纶表面被引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极性基团,最终使得涤纶的亲水性增强 [15] 。 第20卷第6期 2007-11 聚酯工业 Polyester Industry V o.l 20No .6 Nov .2007

概述改性涤纶阳离子

阳离子涤纶丝 阳离子涤纶丝介绍: 阳离子涤纶丝-全称:cationic dyed polyester叫阳离子可染涤纶,属于变性/改性涤纶,可以在110度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阳离子纱是属于改性涤纶,化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弹性聚酯),缩写:PBT,在工厂也有用CD表示的.因为普通的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存在吸湿低,染色性能差,容易积聚静电,易起毛等缺点,因此通常用磺酸盐做改性剂改性成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改性涤纶,或在纺丝前或纺织过程中加入阳离子活性剂来制备改性涤纶,这样的纱叫阳离子纱,这种纱就不需要像通常的涤纶那样高温染色(130-135℃),常温就可以染色了。 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虽然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但是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内部,致使染色困难,色泽单调,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花色品种的开发。由于涤纶的结晶度高,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涤纶染色时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从分子结构上考虑,提高分子链的疏松程度,将有助于染料分子的进入。改善染色性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与分子体积庞大的化台物共聚; (2)与具有可塑化效应的化合物混合纺丝; (3)导入具有醚键那样的和分散性染料亲和性好的基团。 采用共聚方法改性制得的涤纶树脂熔点低,结晶度低,纤维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方法是将涤纶染色改性剂,如简苯二甲酸二甲脂-5-磺酸钠(俗称三单体,英文缩写SIPM)与涤纶共聚,共聚后的涤纶分子链中引入了磺酸基团,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所染织物色彩鲜艳,染料吸尽率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共聚聚酯切片又能增加抗静电、抗起毛球及吸湿性能,是近年来改善涤纶染色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日本尤尼吉卡公司用4份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盐单元的阳离子可染聚酯与1份乙二醇/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22278088.html, XXX有限责任公司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722278088.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7综合评价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项目提出缘由 (8)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 2.3.1顺应我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2.1推动我国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升级的需要 (9) 2.2.2满足当前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市场需求的需要 (9) 2.3.4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0) 2.3.5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0) 2.3.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1)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1) 2.4.1政策可行性 (11) 2.4.2市场可行性 (12) 2.4.3技术可行性 (13) 2.4.4管理可行性 (13) 2.5可行性分析结论 (14)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15) 3.1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5) 3.2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6)

聚酯纤维的改性

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20-20学年第学期) 题目: 研究生: 提交日期:年月日研究生签名: 学院 学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浅谈服装材料中涤纶的性能及改进 任慧中 摘要:合成纤维是我国服装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聚酯纤维(涤纶)又是化纤用量最大的一种。本文分析了涤纶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并对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使涤纶更加舒适,应用更加广泛。最后,本文对合成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纤维;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改性 Analysis The Property Of Dacr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Clothing Materials RENHuiZhong Abstract:Synthetic fiber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was used materials. However, the polyester (PET) is the largest about fiber. The property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and was made a further improvement about hygroscopic、flammability and antistatic in this paper, which was became more comfortable and wider in application.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fiber was expect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Keywords:polyester fiber;hygroscopicity;flammability; anti-static electricity; improvement 1 前言 当前,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质量、数量和效益在逐年攀升。同时,服装消费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但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推动了纺织产业链向科技创新、文化增值、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这必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图1-1),2010年我国化纤产量为3089.7万吨,2014年为4432.67万吨。可见我国的化纤用量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聚酯纤维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周向阳1,贾德民2,严志云1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摘要: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介绍了聚酯阻燃的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硅系阻燃剂和复配技术。指出了今后聚酯阻燃改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阻燃;涤纶;阻燃剂;纳米技术 中图分类号:TQ342 Progress i n F l a m e R etardant T echnol ogy for Po l yester F i bers ZHOU X iang yang1,JI A De m in2,YAN Zh i yun1 (1Co ll e ge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 lEng ineeri n g,Zhongka iUn i v ersity o fAg riculture and Eng ineeri n g, Guang zhou510225,Guangdong,Ch i n a;2Co llege ofM ateri a ls Science and Tec hno l o gy, South Ch i n a Un i v ersity of Techno l o gy,Guangzhou51064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 is paper revie w s on the fla m e retardan tm odificati o n techn i q ues for po lyester fi b ers.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 f halogen and phosphorus conta i n i n g fla m e retarders for fla m e retardant po l y ester fibers had been summ arized and ana l y zed.The nove l techno l o g i e s such as nanotechno l o gy,m icrocapsu l e s,silicone fla m e retar der processi n g and built techno logy w ere i n troduced.The develop i n g orienta ti o n of the fla m e retardantm odificati o n for po l y ester fi b er w as po i n ted ou.t K ey words:fla m e retardation;po l y ester fi b er;fl a m e retarder;nanotechno l o gy 聚酯(PET)纤维是各种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合成纤维,被誉为是21世纪的纤维之王。它以其高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腐蚀等优异的性能,在服装、地毯及装饰织物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聚酯纤维属于熔融性可燃纤维,对聚酯纤维进行阻燃化处理,降低聚酯织物在火灾中的危险性,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聚酯的阻燃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酯的阻燃技术已比较成熟,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外已经有许多产品成功商业化。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工业化产品不多,但也取得了很大研究进展。1 聚酯纤维阻燃化方法及途径 聚酯的阻燃通过原丝的阻燃改性或表面处理改性来实现。具体方法可归纳为如下五种途径: (1)阻燃单体共聚 在合成聚酯的单体二元酸或二元醇分子中引入阻燃元素:卤素、磷或硫,然后合成聚酯。该法的优点是阻燃性能持久且耐洗涤,缺点是工艺稍复杂,共聚型阻燃剂开发成本高,对聚酯的性能影响比较大。 (2)共混阻燃改性 此法是将普通聚酯与阻燃剂共混造粒后纺丝,由于不涉及聚合生产工艺的改变,所以简单易行,操作费用低,但纤维的阻燃耐久性比共聚改性方法 收稿日期:2010 12 14

纤维的定义及划分

纤维的定义及划分 锦纶定义: 锦纶是合成纤维nylon的中国名称,翻译名称又叫“耐纶”、“尼龙”,学名为polyamide fibre,即聚酰胺纤维。由于锦州化纤厂是我国首家合成polyamide fibre的工厂,因此把它定名为“锦纶”。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品种,由于性能优良,原料资源丰富,一直被广泛使用。 锦纶的性能: 强力、耐磨性好,居所有纤维之首。它的耐磨性是棉纤维的10倍,是干态粘胶纤维的10倍,是湿态纤维的140倍。因此,其耐用性极佳。 锦纶织物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极好,但小外力下易变形,故其织物在穿用过程中易变皱折。通风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 锦纶织物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属较好品种,因此用锦纶制作的服装比涤纶服装穿着舒适些。 有良好的耐蛀、耐腐蚀性能。 耐热耐光性都不够好,熨烫温度应控制在140℃以下。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须注意洗涤、保养的条件,以免损伤织物。 锦纶织物属轻型织物,在合成纤维织物中仅列于丙纶、腈纶织物之后,因此,适合制作登山服、冬季服装等。 锦纶的大类品种: 锦纶纤维面料可分为纯纺、混纺和交织物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包含许多品种。 1. 锦纶纯纺织物 以锦纶丝为原料织成的各种织物,如锦纶塔夫绸、锦纶绉等。因用锦纶长丝织成,故有手感滑爽、坚牢耐用、价格适中的特点,也存在织物易皱且不易恢复的缺点。锦纶塔夫绸多用于做轻便服装、羽绒服或雨衣布,而锦纶绉则适合做夏季衣裙、春秋两用衫等。 2.锦纶混纺及交织物 采用锦纶长丝或短纤维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纺或交织而获得的织物,兼具每种纤维的特点和长处。如粘/锦华达呢,采用15%的锦纶与85%的粘胶混纺成纱制得,具有经密比纬密大一倍,呢身质地厚实,坚韧耐穿的特点,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湿强下降,穿时易下垂。此外,还有粘/锦凡立丁、粘/锦/毛花呢等品种,都是一些常用面料。 涤纶 涤纶的定义: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的性能: 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涤纶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张榕1,朱新生1,2*,周舜华2,濮江2,路建美3 (1.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2.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吴江215228; 3.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023) 摘要:综述了聚酯纤维阻燃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卤系和磷系阻燃剂及其对聚酯的阻燃改性作用,以及聚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指出:磷系共聚阻燃改性技术辅以其它反应性单体、纳米添加剂等有利于改善涤纶的抗熔滴性和炭化阻燃作用。 关键词:阻燃;涤纶;阻燃剂;抗熔滴性 中图分类号:TQ34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54(2006)08-0009-04 0前言 涤纶是各种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一种合成纤维[1],其纤维纺织品大量用于衣料、窗帘、幕布、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及各种特殊材料。涤纶的极限氧指数(LOI)在21左右,随着纤维织物的广泛应用,其火灾的潜在危险也日益突出。涤纶的阻燃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涤纶的阻燃技术已比较成熟,已经有许多商业化的阻燃涤纶,如日本东洋纺公司的Heim、意大利SniaViscosa公司的WistelFR和德国HoechstCelanese公司的TreviraCS等。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阻燃涤纶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1阻燃涤纶改性方法 按生产过程和阻燃剂的引入方式,涤纶的阻燃改性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种:(1)在酯交换或缩聚阶段加入反应型阻燃剂进行共缩聚;(2)在熔融纺丝前向熔体中加入添加型阻燃剂;(3)以普通聚酯与含有阻燃成分的聚酯进行复合纺丝;(4)反应型阻燃剂在涤纶或织物上进行接枝共聚;(5)涤纶织物进行阻燃后处理[2]。第(1)至(3)种方法属原丝的阻燃改性,第(4)和(5)种方法属表面处理改性。 共聚阻燃改性方法是在聚酯的合成阶段将阻燃单体与聚酯组分进行缩聚而合成的阻燃聚酯,进而纺制成阻燃纤维。由于阻燃单体固定在聚酯大分子链上,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溶解或渗析现象,因而这种阻燃涤纶具有相对的永久性,毒性较低。国外已工业化的阻燃涤纶品种,主要是采用这种阻燃改性方法。 共混阻燃改性不改变聚酯生产工艺,品种更换灵活,适用面较广。但是,共混阻燃改性需要解决其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和毒性等问题。 复合纺丝阻燃改性多采用皮-芯型结构,是以共聚型或共混型阻燃聚酯为芯,普通聚酯为皮层复合纺制而成。对于那些耐水解性差,如部分膦共聚改性阻燃聚酯特别适合这种纺丝方法。接枝阻燃改性是用紫外线、高能电子束辐射或化学引发剂使乙烯基型的阻燃单体与聚酯发生接枝共聚,是获得有效而持久的阻燃改性方法。但复合纺和后接枝共聚 收稿日期:2006-01-26 作者简介:张榕(1983 ̄),女,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酸性染料可染改性涤纶研究的进展

Vol.32 No.7Jul.2010 染 整 技 术 18 收稿日期:2010-05-05 作者简介:王钱(1983-),男,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改性涤纶的酸性染料上染 王 钱1 汪少朋2 武志云1 酸性染料可染改性涤纶研究的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涤纶酸性染料可染(ADP)改性的两种方法:共混改性和共聚改性,叙述了其研究和发展状况,指出了制备ADP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涤纶;改性;酸性染料可染 中图分类号:TS 1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10)07-0018-03 (1.内蒙古工业大学 轻工与纺织学院 内蒙古 010051 2.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2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穿着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穿着舒适,还要求服装颜色鲜艳,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因此化学纤维只有通过改性才能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需求[1]。涤纶纤维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它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酸性染料结合的官能团,致使染色困难。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成本较高,对环境也造成污染。而酸性染料价格低廉、色谱齐全、色泽鲜艳[2],且酸性染料可染涤纶(ADP)能与羊毛等同浴染色,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制备ADP成为许多科学工作者多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3]。 几十年来,为纺制阴离子染料可染型(ADP)涤 纶,国外有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也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采用共聚法在涤纶纤维中引进带叔胺基的化合物,由于热稳定性差,效果不佳,未能获得工业应用;采用接枝法虽可制取ADP涤纶,但由于接枝后的纤维,拉伸性能差,也未能工业化;直至1972年,日本东洋纺公司采用叔胺基涤纶于PET共混纺丝研制成功后,才开发了ADP涤纶长丝——商品名“Cerece”。用其制成的织物,染色后色彩鲜艳,但不足的是其色牢度差,同时还需采用高温(130℃)高压染色,仍不够理想。由于上述原因,所以ADP涤纶尚未获得广泛应用[4]。 鉴于涤纶纤维缺乏与酸性染料亲和的基团,并且结构紧密,不利于染料的扩散,所以为了使涤纶具有对酸性染料的亲和性能,就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疏松纤维的内部结构;(2)在涤纶大分子链中引进碱性的极性基团。2.1 共混改性 1 酸性染料可染改性涤纶的发展概况 2 酸性染料可染改性涤纶的研究现状

涤纶面料

涤纶面料=低档面料? 很多消费者经常会向我们的市场销售人员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面料是涤纶成分的,为什么还卖这么贵?”,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误区,认为涤纶面料就是低档的,实际上很多高档涤纶面料比其他成分的面料还要贵,甚至超过丝绸、毛类面料。那么应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以下我们抛开品牌和设计的因素单从面料的价值分析。 一,原材料 我们所说的涤纶有个学名叫聚酯纤维,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化学纤维。市场上普通的涤纶面料有手感硬板、不活络、蜡状感(就是常说的化纤感很强)、吸湿性差、穿着舒适性差、静电大等缺点。为改变普通涤纶的这些缺点,现在的高档面料采用差别化改性涤纶。涤纶纤维改性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1,改变大分子结构,如加入亲水基团; 2,改变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如异型截面、沟槽、超细等。 通过以上改性,再根据面料的使用风格,可开发出各种高档涤纶纤维,如超细、高弹、超收缩、多组混合等。日本、韩国在化纤差别化开发方面做得最好,如东丽、旭化成、帝人等公司都有世界领先的合成技术。我司有大部分涤纶面料都来自日本、韩国或者采用日本纤维和技术。改性涤纶虽然成分还是涤纶,但性能远远优于普通涤纶。 二,纺纱、织造 利用高档差别化纤维,根据最终织物风格,利用复合假捻、混纤交捻、网络丝等多种手段以及复合织物、高密织物等织造方式开发出各种高档面料。最终的面料已看不出普通化纤的特点,但具有棉的吸湿、丝的飘逸、化纤的抗皱等优点,又有柔软悬垂等独特风格。外观细腻典雅、雍容华贵。 三,印染后整 使用高级染化料和先进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色泽鲜亮,花型精确度高,有的普通涤纶面料从外观上看和高档涤纶面料区别不大,但手感、悬垂性、弹性都不可相比。经整烫、加工后衣服上身的效果完全不同。 我司所用涤纶面料大部分采用以上高档涤纶原料和先进工艺,价格比普通涤纶面料贵两倍到三倍以上甚至更多。所以,针对消费者的疑问,可以从以上角度来解释,另外还可从时尚度、设计元素、品牌价值等方面加以补充。 以上是我们要学习的,请仔细阅读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