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资料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资料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资料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资料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精神病患者家庭是社会关怀中的主力军之一,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和更多的关心,使他们降低了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

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

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

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2次/天

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1次/天

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

理发1次/周

散步,看电视,听音乐1次/天

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的原因

停药或减药,最多见;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的先兆

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有效、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预防复发的训练

复发标记防复发训练

首先出现的征象

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感到嫉妒2用思想日记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合理3变得多疑 3花时间放松自己

4没有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的征象

1.感到恐惧和焦虑 1.拜访朋友和社区医生

2.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 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4.变得重负荷健忘

晚期出现的征兆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精神病患者康复

孩儿们,都该回来了吧,都该收心了吧。再次提醒大家,初期答辩还有10-15天。需要内容: 1、封面 2、目录 3、选题背景(为什么选这个题) 4、课题简介(所做课题是什么解释清楚) 5、基地分析 6、设计理念(设计分析,怎样做这个设计,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精神病患者康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精神病患者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成为一个亟待应对的社会问题。本文先从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新闻入手,通过分析案例,得出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的事实,随后引出精神病患者康复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并从精神病社区康复的意义,家属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社区康复实际工作中的注意点三方面给予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康复社区康复服务 一、案例及其分析 4月21日凌晨时分,4名中学生翻墙外出玩耍,在曲靖市陆良县街头发现一名精神病患者后,竟以“打着玩”为由,用竹棍、石块等对其进行近两个小时的殴打,最终导致20岁的女孩钱金芬创伤性休克死亡。记者昨日从陆良县公安局获悉,因涉嫌故意伤害罪,4名中学生已被刑事拘留。(《春城晚报》4月26日) 除了谴责4名肇事青少年的暴行,反思未成年人心智教育的得失,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精神病患者这样“行走于社会边缘的人”,我们如何给予他们应得的权利?残暴悖逆的背后,凸显的是道德的沦丧与教育的失范,而在其背后,掩饰不住的却是精神病患者面临的社会困境。精神病患者屡屡伤人以及被伤害的现象,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决不等同于忙不迭地将精神病患者送进精神病医院,精神病患者本身有病症的轻重之分,但其无意识下的行为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也是一个亟待应对的社会问题。 对于精神病患者,社会虽然并没有彻底取消他们的容留空间,却往往在歧视与漠视中表露出人类根深蒂固的集体潜意识——把精神病患者当做生活不能自理乃至有害的群体,这种偏见很容易造成对其应享权利的抹杀。就社会学而言,个人化是社会制度安排的结果,一部分人权利得不到保障,也就是制度设计失当的结果。如果我们始终把精神病患者当成异类,那么无形中就扩散成一种社会性病理,受害者将是包括精神病患者在内的所有人。换个角度来说,当精神病患者脱离了整个社会制度设计的框架,被视为对社会“零贡献”的群体,很容易引发社会“占有与剥夺他人资源”的排斥感,由此而导致的“精神病患者属社会废物”的极端心理将有可能埋下危险的种子。以殴打精神病患者取乐的少年,是否也是缘于我们的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漠视,间接纵容了少年们的歧视心态与暴行而终酿惨祸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内容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内容 1、一般情况。 入院方式;是自行步入或是强制入院,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是儿童、成人或老年人,仪表是整洁或不修边幅,面部表情是正常、淡漠、焦虑或忧愁。 2、病史情况。 是否有过自杀、冲动或噎食等意外风险经历,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 3、精神检查。 意识是否清晰,感知觉是否有异常,有无幻觉或妄想,情绪是稳定或激惹。自知力是否存在,对住院是否安心。 4、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测量是否正常,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自杀自残痕迹,辅助检查是否有异常。 5、心理社会情况。 性格特征;是否敏感、多疑,生长经历、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种类与相关因素 1、自杀的风险评估。 抑郁症病人的自责、自罪、精神分裂症的猜疑、幻觉妄想,近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支持系统欠缺,长期疾病困扰都是导致自杀的原因。 2、跌倒/坠床的评估。 年老体弱、步态不稳、躯体疾病如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低血压头晕,服用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都是导致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 3、噎食的风险评估。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进食过快、过急,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易导致噎食。 4、逃跑的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感觉失去自由,容易产生出走的冲动,视机外逃。 5、冲动的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躁狂发作时,出现突然伤人动作。 6、压疮的风险评估。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木僵状态的病人容易发生褥疮。

精神病患者风险管理对策及护理措施 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对有风险倾向的病人要有风险标示,认真交接班,在晨会上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哪些病人有那方面的风险迹象,作到人人心中有数。 2、尊重病人的权力,实行风险告知制。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特别是一些特殊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导尿、鼻饲饮食等治疗时,正确的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其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要耐心解答病人及的各种问题,避免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纠纷。对病人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均告知家属并让家属签字。 3、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并经常开展学习,熟练掌握风险应急预案的处置流程。 4、加强重点病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对有可能造成病人危险的物品一律不准带入病房,如:水果刀、火机、绳线条等。 5、有自杀风险的病人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安慰、鼓励、支持,做好安全检查,确保环境安全。病人的活动都在护理人员的视线之内。对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提出和建立,使得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备受关注。护患间的沟通是一种治疗,尤其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士所用文字、谈话方式等都可成为整体护理的工具,以帮助患者康复,护患间有效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本文总结了临床中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供精神科护理同仁参考。 1 精神科护理有效沟通的原则 1.1 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尊重患者、把护患关系摆对是沟通的重要原则之一。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实现自我的需求。马斯洛的这一阶梯理论,不仅适用于健康人同样适合于患不同疾病的患者。无论他处于何种状况也是需要尊重的,拥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护士把患者视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就会自觉尊重患者的权利,设法满足他的合理需求,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帮助他更好的进行治疗,促进康复。反之,如果护士只注重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就会把患者仅仅当作护理操作的对象,完成任务了事。 1.2 宽容和接纳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的异常,以及精神症状的支配,他们不再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其言行举止往往荒谬怪异,让人无法理解;或焦虑、忧郁、沉默不语,或狂躁、兴奋、蛮不

讲理,甚至打骂护士,这时通常的一些交流技巧可能是不实用的,但作为精神科护士,决不能拒绝患者,而要用爱心、宽容接纳患者,从患者的无理中看到合理的一面,理解同情患者,尽职和真诚的努力帮助患者走出“迷茫”。 1.3 协助患者维持希望,稳定情绪护士要对患者负责,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对他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通过沟通技巧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病态体验,同情、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感受,营造一种能够让患者倾诉心中焦虑不安或恐惧的氛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应只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地说教,以免阻断护患间沟通。 1.4 坦诚相待,一视同仁护士对每位患者都要坦诚、平等对待。与患者的沟通要针对治疗目标,不能添加个人喜好。交往要有度,尤其对异性患者既要有利于沟通,又要防止患者产生非分之想,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私人友谊、给予特殊关照。 2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技巧 2.1 重视语言沟通沟通前,熟悉病情;沟通时尊重患者,灵活运用交谈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接触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熟知病史、治疗和护理等有关情况。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个人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或工作情况等。在接触患者时尊重患者,形成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沟通的效果。精神病患者因病常敏感多疑,因此对患者羞于启齿的言行遭遇不提及、不议论,不可任意谈论病情表现或不良预后。与患者交谈时,侧重于帮助患者明

精神病患者入院须知

精神障碍患者入院须知 为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本科室各项诊疗活动,现特向患者及监护人作出以下说明: 1、大部分精神障碍至今病因不明,经过住院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好转;然而,也有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治疗,症状仍难以控制或无法完全控制,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 2、医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难以逆转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粒细胞减少、以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的不良反应;在电抽搐治疗时可能产生骨折、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3、精神疾病患者因受到精神症状影响,可能会有突发的消极自杀、冲动伤人等行为,出于安全考虑,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必要的约束、隔离、陪护等保护性措施时,患者可能会因不合作而致扭伤、挫伤、骨折等意外情况。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自伤、伤人甚至死亡或致他人死亡等意外情况。 4、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其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责任并未转移。患者若伤害他人,损坏公私财物,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监护人应当提供患者或本人的真实信息,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6、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提出陪护或转院建议时,监护人应积极配合做好患者的陪护或转院工作。患者住院期间如需生活照顾,陪护人员由监护人自行解决。 7、精神疾病的治疗目标是让患者回归社会。经医师评估,患者可以出院时,监护人应在接到院方通知后的7天内来院办理出院手续。 8、患者的监护人主动要求出院,但医师评估认为不具备出院条件的,监护人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承担患者出院后的一切责任。 9、探望者不得将伤害性物品如:利器、绳索、火种等带入病室。携带食品探视,应主动办理登记并征得医护人员同意。擅自带入而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10、监护人在会客时若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师或护士反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1、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擅自离院的情况。院方将立即寻找并通知监护人,监护人应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后立即通知院方并协助将其送回。自愿住院患者在其住院期间擅自离院的,视作自动出院。 12、法定监护人或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应按规定及时交纳住院费用。如发生欠费,接院方通知后,监护人应及时来院缴纳相关费用或办理结账出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提出与建立,使得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备受关注。护患间的沟通就是一种治疗,尤其就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士所用文字、谈话方式等都可成为整体护理的工具,以帮助患者康复,护患间有效沟通就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本文总结了临床中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供精神科护理同仁参考。 1 精神科护理有效沟通的原则 1、1 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护患之间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尊重患者、把护患关系摆对就是沟通的重要原则之一。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实现自我的需求。马斯洛的这一阶梯理论,不仅适用于健康人同样适合于患不同疾病的患者。无论她处于何种状况也就是需要尊重的,拥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护士把患者视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就会自觉尊重患者的权利,设法满足她的合理需求,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帮助她更好的进行治疗,促进康复。反之,如果护士只注重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就会把患者仅仅当作护理操作的对象,完成任务了事。 1、2 宽容与接纳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的异常,以及精神症状的支配,她们不再就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其言行举止往往荒谬怪异,让人无法理解;或焦虑、忧郁、沉默不语,或狂躁、兴奋、蛮不讲理,

甚至打骂护士,这时通常的一些交流技巧可能就是不实用的,但作为精神科护士,决不能拒绝患者,而要用爱心、宽容接纳患者,从患者的无理中瞧到合理的一面,理解同情患者,尽职与真诚的努力帮助患者走出“迷茫”。 1、3 协助患者维持希望,稳定情绪护士要对患者负责,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对她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通过沟通技巧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病态体验,同情、理解与接受她们的感受,营造一种能够让患者倾诉心中焦虑不安或恐惧的氛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应只就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地说教,以免阻断护患间沟通。 1、4 坦诚相待,一视同仁护士对每位患者都要坦诚、平等对待。与患者的沟通要针对治疗目标,不能添加个人喜好。交往要有度,尤其对异性患者既要有利于沟通,又要防止患者产生非分之想,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私人友谊、给予特殊关照。 2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技巧 2、1 重视语言沟通沟通前,熟悉病情;沟通时尊重患者,灵活运用交谈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接触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熟知病史、治疗与护理等有关情况。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个人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或工作情况等。在接触患者时尊重患者,形成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沟通的效果。精神病患者因病常敏感多疑,因此对患者羞于启齿的言行遭遇不提及、不议论,不可任意谈论病情表现或不良预后。与患者交谈时,侧重于帮助患者明确自己的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此常引起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是精神科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经常与其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及时作好心理护理,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参加各种工疗和娱疗,护理人员必须在其身边不离视线,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放松警惕。非凡应把已有防自杀医嘱和新入院患者作为严防目标。仔细询问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中有自杀或自杀未遂者有参考价值,近期内有亲朋、同事、邻居的自杀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启示作用。 4加强服药监护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对于服药而不见疗效者,应及时提醒医生检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了解药物去向。试体温时,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应做到手不离表,严防吞咬体温表。洗澡时要严防故意烫伤。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教育家属探视时除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外,还必须对带入病房的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保护带要严格交接班,严禁将医疗器械如针头、注射器遗忘在病房内。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墙壁和暖气,病人身体各处等有无药物或其他异物,各种危险物品是否放回原处加锁等。加强环境的安全,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洗漱间、浴池、仓库的门均应随时关门上锁,办公室不得让病人随便出入,以防意外。室内的电源、电路要设在墙壁内或较高处,并经常检查是否安全。 7提高安全护理和质量意识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如无非凡情况不应随便擅自离岗,安全班必须跟病人在一起,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向其解释保护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合作。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会观察分析,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8自杀的发生时间以午夜之后发生频率最高,且成功机会最多因此时夜深人静,值班人员少且又处于疲惫状态;其他在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非凡注重防范。因此,要加强巡视,下夜班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上班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不能在病房中躺、仰、卧、睡,以防病人趁此空隙进行自杀活动。 9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由于自知力的恢复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而使患者产生悲观、忧郁和自卑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并向患者和家人宣传精神病有关知识及防治原则,积极开展自杀防范科普宣传,加强自杀猜测、预告和积极防治措施,提高对自杀有关的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治疗水平,非凡是对抑郁症和物质滥用的识别和治疗水平。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

精神病患者出院指导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指导 精神病患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和更多的关心,使他们降低了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服药指导 每日按照出院医嘱给患者摆药,督促服用药物,每次服药要在餐后,检查病人是否真正服用药物,防止病人藏药,吐药。并按照出院医嘱进行查体。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1次/天 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 1次/天 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 理发1次/月 散步,看电视,听音乐1次/天 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行停药或减药;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的先兆 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自知力动摇;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有效、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复发标记与预防复发应对 复发标记防复发应对 首先出现的征象 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思维变得欠合理 2 按时服用药物 3变得多疑 3尽量放松自己 4不能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的征象 1.感到恐惧和焦虑 1.拜访朋友咨询社区医生 2.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 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沟通】重性精神病患者沟通

【关键字】沟通 重性精神病患者沟通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精神疾病分为精神病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患者)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病)。 重性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主动求医,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或配合。有的患者还隐瞒病情或不主动暴露自己的症状。因此,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有其特殊性,分两个层次:一是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二是与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根据病种及疾病的不同时期,确定沟通的东西:①患者在发病期,无行为能力时,需与家属进行沟通。②患者在部分缓解期,有限定行为能力,则需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③患者在完全缓解期,自知力恢复,有行为能力,则需与患者进行沟通。 一、患方需求 1.患者家属的要求 (1)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获得同情、尊重和理解,保护其隐私。 (2)精神病患者家属需要获得知识,识别精神疾病,使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3)当患者家属接受了患者患有精神病的现实后,希望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希望选择医术高明的医师和良好的治疗环境,明确诊断,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4)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生选用的药物治疗副作用少,且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生育能力。 (5)患者住院时,家属希望医院住院环境好,病房安排有利于患者康复,希望住院设施、条件适合患者,患者间不会互相干扰。在确保病区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开放管理,患者有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 (6)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疗费用合理,不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 (7)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院提供疗效确切的维持治疗方案及恢复后痊愈康复的相关指导。 2.患者的需求 由于重性精神病的性质和特征,疾病发作期患者不会主动求医,拒绝医治,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和冲动行为,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或配合治疗。经治疗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后才能逐步表达他们的需求。 (1)精神病患者经急性期治疗,症状控制病情稳定后,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不被歧视,希望医务人员主动关心他的病情,保护他的隐私。 (2)进入疾病恢复期,患者需要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情况,疾病对其今后工作、生活有无影响,如何进行药物维持治疗,服药后的药物副作用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自己如何面对所处的家庭、社会和人际环境,怎样进行精神康复,恢复社会功能。 (3)完全缓解期的患者需要医务人员的指导、帮助,使患者能适应环境,获得科学的维持治疗,塑造良好的个性。 (4)未婚或未育患者,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指导,在婚姻和生育方面提出科学的医学建议。 二、沟通目的与要点 1.重性精神疾病发病期,医患沟通的东西主要是家属,医患沟通的目的及要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社102 刘婧仪09 摘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康复进行了介入研究。小组工作在巩固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心理和社会支持,对其社会性功能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路程大大缩短,为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康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小组工作;社会性康复\ 引言精神病是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导致患者在感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传统的住院治疗将病患同社会完全割裂隔绝,这避免了患者治疗期间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也造成了患者社会性功能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功能的衰退。使得患者无法重新回到社会只能栖身医院,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即住院越久的病人越无法离开医院,成为习惯性住院病患。 如何有效的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提供社会支持,有条件的建立病患同社会接触的渠道,促使病患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对病患认知、行为、心理方面的矫治和其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工作与精神病患者社会性康复 1.传统治疗无法实现患者的社会性康复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导致患者在感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为方式。精神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的不同和患病程度的轻重而有很大的差别,严重的患者往往采取封闭式的入院治疗。相对于国外技巧训练、同辈支持、职业服务、社区资源发展四位一体的精神病康复模式来说,在我国,精神病患的康复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医疗单位或其他专业机构来进行,方法也局限于传统的集中住院、封闭管理、药物治疗。这样是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治愈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却往往无法实现患者社会性的康复。所谓社会性康复是指患者社会性功能: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方面的康复。这种康复,无法在封闭住院的治疗方式下得到。首先,住院治疗的封闭环境割裂了患者同社会的联系,使患者失去了接触社会的机会,无法与社会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能力,自我感觉迷茫、焦虑和受到歧视,产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障碍。其次,住院治疗的命令式管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交流的自主性,使其在封闭环境内部的人际交往明显受到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所以,不管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还是对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疗和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跟随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轻松,不要让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紧张与焦虑,另外在小事上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尽量多陪伴他们,与其交谈,尊重并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鼓励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树立康复信心。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都思想不能集中,也不会记得按时服药。家属们要督促患者及时定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治疗,如发现病情严重迹象,要送医诊治。对于神分裂症患者们的护理自然离不开精心的生活照顾,主要是饮食与起居方面,清洁卫生,帮他们准备每日食物,并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利于康复。 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班。平时要加强巡视,病人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同时要经常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反应及逃离医院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住院的现实和认识治疗的意义。 有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禁止住单人房间。安置于重病室,有专人巡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心理的沟通。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同时要了解病人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

一般在凌晨、清晨、午睡或工作忙乱时及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容易发生意外。这些时间护士要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携带的物品,防止病人留存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分裂症在摧残着患者的意志和身体,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护理措施,尽量减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XXX区卫生局的精神,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落实我社区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在辖区范围内初步建立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业务培训,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二)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09年启动本项目,将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做到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占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的3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2009年项目在本辖区范围开始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精神病患者的筛查:慢病管理科通过走访及查阅XX市重性精神病人出入院记录。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2、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并进行危机干预。 4、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制:加强与民政、公安、宣传、残联等多个部门沟通和协作,共同管理精神病人,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使精神患者的监护、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规范化治疗管理水平。 (二)职责与任务 由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我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人群情况调查、线索收集、病情评估、告知服务内容、预约登记、人员筛查、数据统计报告,并开展督促服药、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 四、项目考核与评估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对慢病管理科督导检查。督导内容主要有项目工作进度、辖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居民档案及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等。 (二)考核指标 1、重性精神病管理率≥40%以上;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精神病患者家庭就是社会关怀中得主力军之一,给病 人一个良好得生活坏境与更多得关心,使她们降低了对家庭、她人与社会得潜在危害,提高了她们得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就是精神康复工作得主要目得,也就是患者家屈最为期盼得、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得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得控制而同步恢复,她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而、细致得家庭护理,帮助她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支持系统就是患者获得得支持系统中最直接得、最重要得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得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2次/天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1次/天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理发1次/周散步,瞧电视,听音乐1次/天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得原因

停药或减药,最多见;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得先兆 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 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得 “预警症状”;有效、便利得求助策略;保持良好得社会角 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预防复发得训练 防复发训练 首先出现得征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得征象 2、感到人们都与自己作对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4、变得重负荷健忘 晚期出现得征兆 复发标记 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感到嫉妒 2用思想日记使自己得思维变得合理 3变得多疑 3花时间放松自己 4没有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1、感到恐惧与焦虑 1、拜访朋友与社区医生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

作者:宋新勤贾金鼎王继红'【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方法对16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自制心理需求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8例(75.74%)不满意医院的统一着装;120例(71%)希望护理人员的形象整洁大方,举止文雅,亲切周到;100%的患者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能向护士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护士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等;119例(70.41%)感到住院生活单调、无聊、寂寞、不习惯、不自由等;患者最不满意护士态度不冷静,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尊重患者。结论掌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和尊重患者,密切护患关系,建立良性互动模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而精神病医院在管理上多采取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模式,患者的活动范围和场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为了解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对169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心理需求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69例精神病患者为2002年12月~2003年8月在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封闭式管理病房首次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2)疗效达显著进步或临床痊愈。(3)无严重躯体疾病及智力障碍。(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调查问卷内容。其中精神分裂症126例,心境障碍43例(躁狂发作13例,抑郁发作30例);年龄16~55a,病程2mo~10a。 1.2 方法采用自制的心理需求自评问卷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每项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五个等级进行评价;每项末均设有患者建议栏:"你最希望的是什么样?"和"你最不好的感受是什么?",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内容包括患者对着装的要求、护理人员形象和态度、治疗效果、护患沟通、医院环境和娱乐生活等主要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感受。 2 结果128例(75.74%)的患者不满意(含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医院的统一着装,认为式样不美观,又带有精神病医院标志,担心会染上传染病而不乐意穿;156例(92.30%)十分满意和满意,其中120例(71%)希望护理人员的形象整洁大方,举止文雅,亲切周到;治疗效果:158例(93.49%)十分满意和满意;护患沟通:126例(74.56%)十分满意和满意;医院环境和娱乐生活:119例(70.41%)的患者感到住院生活单调、无聊、寂寞、不习惯、不自由等; 100%的患者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能向护士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护士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等;患者最不满意护士态度不冷静,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尊重患者。[!--empirenews.page--] 3 讨论不断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是我们每一个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目标和责任。本调查显示,医院应进一步改进住院患者服装样式,在不影响对患者组织管理的前提下,标记应艺术化,并加强对患者服装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举止优雅、态度和蔼、尊重并理解患者是我们每一个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让患者100%的满意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最高目标。努力与患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1]。渴望得到尊重是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较高的个体需求,患者除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外,更需要医护人员对他的重视和尊重[2]。有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问卷中写道:"我是被家里人骗进医院的,看到病房锁着门,当时认为这是牢房,故而害怕,但是接待我的护士面带微笑,亲切地和我交谈,关心我的生活、饮食习惯,帮我更衣、洗头、剪指甲,顿时使我的恐惧心理消失了大半,我也很愿意和她讲讲心里话……"患者其实对我们护理人员的要求并不高,评价也非常客观,从她们反映的一些最受感动的事情看,往往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到的平凡小事,如:喂饭、喂水、剪指甲、盖被子等。然而患者却从细微之处体会到护士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增强了住院的安全感。因此护士要通过自己美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良好的情绪、优质的服务去影响患者,用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

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习行为的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性活动和家庭生活技能两部分。 (1)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免过份脱离社会现实。 (2)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在社区康复中,应训练精神病残疾者重新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该、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三)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 工作行为训练指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 (1)简单劳动作业:又称“工疗”,一般集体进行,工种较简单易做的,如贴信封、糊纸袋、拆纱团、参加病房卫生工作,帮助开膳等。 (2)工艺制作活动:内容包括 ①各种编织:织毛衣、织网袋、编篮筐等; ②各种美术品: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 ③布制或木制玩具,各种模型制作,书籍装订、园艺种植等。上述活动根据不同病程及病人要求指导参加训练。参加训练的病人,可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1.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外,还应填写此表。在随访中发现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变更。 2.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职责的人。 3.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电话:填写患者监护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 4.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 5.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症状。 6.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7.既往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接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情况填写。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若未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填写“0”,住过院的填写次数。 8.目前诊断情况:填写患者目前所患精神疾病的诊断名称,并填写确诊医院名称和日期。 9.临床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 10.危险行为: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11.经济状况:指患者经济状况。贫困指低保户。 12.专科医生意见:是指建档时由家属提供或患者原治疗医疗机构提供的精神专科医生的意见。如没有相关信息则填写“不详”。

精神疾病患者入院须知

精神疾病患者入院须知 住院号/门诊号: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 一、入院手续 护送人凭主治医师签发的《住院证》和本人签章的《××××××医院精神疾病患者入院须知》,依照约定预交住院医疗费用和赔偿保证金后,方可办理患者入院手续。护送人不签章的患者不得入院,但另有约定或者发生紧急情况的除外。 二、本院告知 1、维护公民精神健康的各种精神病诊疗措施多具有一定的人身损害作用,可以造成难以防范和避免的并发症、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伤残或者死亡等不良后果。 2、住院患者可能发生难以防范和避免的毁物、逃跑、伤人、杀人、自(他)伤、自(他)杀等不良后果。 3、护送人有请求和接受精神医疗、选择精神医疗机构和医师、请求陪护、知情同意和自动出院等权利,应当遵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医疗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精神医疗纠纷,可以要求封存有争议的病历、药物及医疗器械和复印法定病历资料。 4、护送人应当遵守本院入、出院、探视、陪护和安全管理等制度,履行医嘱陪护的义务,在接到交费通知之日起七日内交纳费用,不得直接送交患者贵重物品、现金、食品和烟酒,不得送交诸如各种锐器、钝器、皮带、绳索、火材、打火机等威胁患者及他人人身安全的物品;不得擅自购买和使用药物。 5、医务人员应当向护送人如实告知病情、诊疗措施和诊疗护理风险。各种精神病诊疗护理措施在护送人签字表示知情同意后方可实施,护送人不签字表示不同意的不得实施,但常规诊疗措施或者发生紧急情况的除外。 三、护送人有下列行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1、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交款义务造成中止或延误治疗损害患者健康的; 2、不履行知情同意的签章义务造成延误治疗损害患者健康的; 3、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陪护义务造成不良结果的; 4、违反安全管理制度,擅自送交违禁物品造成不良结果的; 5、患者因精神病理因素造成不良结果的; 四、护送人定义 本须知所称护送人,又称监护人,指成年精神疾病患者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未成年患者的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和诊疗费用、提供经济担保并交纳赔偿保证金的其他亲属、朋友、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视为护送人。 五、法律效力 本须知由护送人签章后生效,具有住院精神医疗服务合同的同等效力。护送人签章视其已知本须知,同意入院并愿意承担监护及其他法律责任。 患者护送人(签章): 年月日 全州县人民医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试题及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分,40空共计60分) 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2、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为其建立(),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级。 4、根据患者的()、()、()、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5、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 周内随访。 6、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或(),还是伴有()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时随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