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探讨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探讨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探讨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探讨

第23卷增刊分析试验室Vol23Suppl2004年12月ChineseIoumalofAnalysisLaboratory2004.12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探讨

张爱芬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郑州450041)

摘要:就铝酸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于300mg/L的特点,探讨用高锰酸钾氧

化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

关键词:高锰酸钾;容量法;铝酸钠溶液:有机物

有机物的积累对氧化铝生产大部分工序是有害的。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铝土矿的高压溶出。一水型铝土矿中有机碳含量一般不超过0.1%,其次,在氧化铝流程中添加的絮凝剂、润滑剂和防洙剂也是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来源之一。由于有机物的组成极其复杂,相关的基础研究又很缺乏,所以截至目前仍把有机物作为一个整体。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有用高锰酸钾一硫酸氧化以有机碳或耗氧置表示;也有草酸钙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高氯酸铈电位滴定法等测定草酸钠含量的。由于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成分复杂。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河南分公司的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没有考虑氯离子干扰问题。本文就铝酸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于300mg/L的特点,探讨用高锰酸钾氧化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

1方法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先将溶液中还原性物质s’、s03”、Sz032。、Fe”等氧化,然后加入过量高锰酸钾溶液加热煮沸氧化有机物,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滴定。根据高锰酸钾溶液实际用量和它的浓度,计算有机碳的含量。

在硫酸溶液中,5C2凸’+2MnO,"+16H+=2Mn”+8H20+IOC02

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较高时(大于300mIg/L)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时,可引起如下反应而影响测定,使结果偏高。2MnO,-+16H++10CI一=2Mn”+8H20+5C12

为了避免氯离子干扰,可改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氧化。4Mn04++3C+2H20=Mn02+3C02+40}I一然后再--354--将溶液调节至酸性,加入草酸钠标准溶液,把二氧化锰和过量的高锰酸钾还原。

Mn02+G0,=-+4H+=Mn”+2C02+2H20

2实验部分

2.1试剂

试验用水及器皿:试验应用不含还原性物质的水。其制各是将lL蒸馏水置于全玻璃蒸馏器中,加入10raL硫酸(1+3)和少量高锰酸钾溶液,蒸馏。弃取100删L初馏液,余下馏出液贮于具塞玻璃细口瓶中。新的玻璃器皿必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

硫酸溶液(1+3)。草酸钠标准溶液0.0100mol/L(1/2NazCA);称取13.409基准草酸钠(105℃~ii0℃烘2h并冷却至室温)于400mL烧杯中,加水70mL~80mL、160mL硫酸(1+3),溶解后,移入2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此溶液稀释10倍。即成0.OlOO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高锰酸钾标准溶液0.OlOOmol/L(1/5l(IIn04):称取6.49高锰酸钾于500mL烧杯中,加水300mL,加热煮沸15min,保温2h,放置5天,用玻璃棉过滤,以煮沸后的水稀释至2000mL。再用煮沸后的冷却水稀释10倍。待标定,标定:吸取10.00mL0.0100Ⅲol几1/2Na2c20。标准溶液,加水至80mL,再加入5硫酸(1+3)酸化,在电炉上加热煮沸2min,取下稍冷(70℃~80℃)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内不褪色),记下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v,同时作空白试验,记下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Vo。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0.0100×10)/(V:-Vo)。氢氧化钠溶液:2509/L

2.2试验方法

第23卷增刊分析试验室Vol23.Suppl2004年12月ChineseJournalofAnalysisLaboratory2004-12

2.2.1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氧化移取2.00mL铝Mn0[+4H++3e=hinOz+2Hz0

酸钠溶液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加因此,应采用在硫酸强酸性介质中滴定无机入10taL硫酸溶液(1+3).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还原性离子。

滴定至微红色(30s内不退色),并记下消耗高锰3.2有机物的氧化及滴定

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v,。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氧化有酸性和碱性2.2.2有机物的氧化移取2.00mL铝酸钠溶液于高锰酸钾法。溶液中氯离子含量低时(小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加入1.0mL氢300mg/L)在酸性介质中氧化,当溶液中氯离子氧化钠溶液(2509/L)及10.00rnL高锰酸钾标准含量高时,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经试验铝酸钠溶液,投入几颗玻璃珠,加热煮沸30min,取下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高达5000mg/L,因此,可采用稍冷,加入10.00mL草酸钠标准溶液,摇匀,再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氧化采用加氧化剂直接在电加入10mL硫酸(1+3),充分摇动,加热至70℃~炉上加热煮沸,经试验,氧化时间对结果有影响,80℃,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这可能是由于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成分复杂,在内不褪色)。记下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该条件下某些有机物只能部分地被氧化,易挥发v。的有机物也不能被测定,因此,试验采用煮沸

3讨论与分析

3.1无机还原性离子的滴定

铝酸钠溶液中有无机还原性离子存在,如S’、SOs”、S203■Fe“等存在,可采用再冷的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氧化滴定消除干扰。经试验,在硫酸强酸性介质中,滴定终点很好观察。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可能是Mn0,-被还原为水和二氧化锰,滴定终点不好观察。

MnO,一+2H20+3e=Mn02+40H30min。氧化后,应将溶液调至酸性,其适宜酸度为0.5mol/L~1.0mol/L,因此,氧化后,应加入10mLHzS04(1+3)。为了使滴定反应能定量快速进行,将溶液加热至70"C~80℃进行滴定,滴定速度不易太快,滴定终点以溶液出现粉红色在30s内不褪色为宜。

3.3试样分析

照试验方法对试样进行分析,并加入草酸钠做回收试验。结果如下。

参考文献[I]GB7892—87森林土壤水化学分析[2]GBll892—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3]氧化铝生产分析规程,郑州铝厂

一355—

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方法探讨

作者:张爱芬

作者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郑州)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巩宝珍.王耀平.郭芳杰.GONG Bao-zhen.WANG Yao-ping.GUO Fang-jie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亚微米石墨滤饼中残留草酸根-山东化工2006,35(4)

建立了用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亚微米石墨滤饼中残留草酸根的方法.经大量样品的实验表明,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沉淀分离,简便可靠.对三种不同C2O2-4含量的样品,分别进行11份测定,平均RSD<5%.本方法可适用于w[C2O2-4]:0.01%~10%样品的分析.

2.期刊论文白小叶.金惠华.姜炳南铅基合金中硒的测定——高锰酸钾容量法-有色矿冶2002,18(1)

高锰酸钾法测定铅基合金中的硒含量.试样用硝酸溶解,在硫酸介质中,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将亚硒酸氧化为硒酸,然后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最后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过量铁(Ⅱ).

3.期刊论文杜玉明.付勇.张正兴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饮用水耗氧量-实用医药杂志2005,22(7)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现已改为<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范中增加了耗氧量测定这个常规检测项目.耗氧量用于间接反应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因此,在军队野战条件饮用水的检测中,耗氧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为探索该项目的实验操作经验,结合工作试用高锰酸钾容量法对68份送检水样做了耗氧量测定.

4.期刊论文易德平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钢中钒含量-一重技术2003,""(3)

定量分析钢中钒的含量,研讨采用硫酸亚铁铵容量法的适用性并通过实验证实该方法良好的稳定性,概要论述了其运用条件及如何消除干扰元素的影响.

5.期刊论文刘涛.李念占.张汝生.Liu Tao.Li Nianzhan.Zhang Rusheng封闭溶样氢醌容量法测定焙烧矿样中的金-黄金2007,28(11)

采用传统的王水分解溶样法处理焙烧矿样中的金,测定结果偏低.通过对焙烧矿样成分的研究,选用浓盐酸对焙烧矿样进行预处理,使Fe2O3等氧化物包裹的金暴露,再用硝酸-氯化钠-氟化氢铵-高锰酸钾溶样体系,于沸水浴中封闭溶解矿样,可使矿样分解完全.利用活性炭吸附柱动态吸附金,最后用氢醌标准溶液滴定金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解决了金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其检出限为0.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3.2 %,是测定焙烧矿样中金的较好方法.

6.会议论文刘世民.徐向群含铬钢中钒的炉前快速分析——硫酸亚铁铵容量法2001

本文以高氯酸溶样(冒烟),加氧化钠除铬,高锰酸钾氧化,最后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终点.本法适用于炉前分析中钒的测定.

7.期刊论文蒋碧仙.潭雪红.JIANG Bi-xian.TAN Xue-hong酸溶、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铬-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11)

试样经硫-磷混合酸、高锰酸钾分解,以硝酸银为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铬全部氧化至六价,加热煮沸破坏过量的氧化剂,加入氯化钠加热煮沸将七价锰还原.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

8.期刊论文冯健雯饲料中钙的快速测定-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37(10)

混合饲料和单一饲料中,钙是重要的营养成分.GB/T 6436-1992方法用高锰酸钾法间接滴定钙的含量(容量法)或用EDTA络合滴定钙(络合法).考虑到容量法测定钙操作繁琐,且高锰酸钾溶液要常标定,滤纸要做空白测定,耗时较长

9.期刊论文王志锋.宋邦才.张军.WANG Zhi-feng.SONG Bang-cai.ZHANG Jun化学分析法精确测定羟基磷灰石中的Ca和P含量-硅酸盐通报2007,26(1)

分别采用改进的EDTA络合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氧化返滴法精确测定了羟基磷灰石(HA)等物质中的钙含量,通过对比实验、精密度实验和加标回收实验对基准碳酸钙、分析纯磷酸三钙、分析纯磷酸氢钙及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中的钙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结果的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及回收率做了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当吻合,改进的EDTA法比高锰酸钾法更快速、简便,能够满足钙磷酸盐中钙含量的准确测定.钙含量测定的最大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57和0.15 %.同时,采用磷钼酸喹啉容量法测定了样品中的磷含量.

10.期刊论文顾树芳.陈海珍.王莉加钙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江苏预防医学2001,12(4)

目前钙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法、EDTA络合量法及高锰酸钾法[1-3].原子吸收法因价格昂贵尚未在基层单位普及,且干扰因素较多;高锰酸钾法自EDTA络合滴定法后也已很少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是EDTA络合容量法.在工作中我们用重量络合法对食品中钙进行了尝试性测定,结果较好,与容量络合法相比,操作更快速方便,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215143263.html,/Conference_5805764.aspx

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15b22ade-c447-498a-8b5b-9e14010569a3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9日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反应剩余的KMnO4加入体积准确而过量的草酸钠予以还原。过量的草酸钠再以KMn04标准溶液回滴,其反应式如下: 此法的最低检出限为L,测定上限为L。 测定方法 一、试剂: 1.(1+3)硫酸 在三份体积的蒸馏水中,徐徐加入比重为的浓硫酸l份。 2.草酸钠溶液 (1)草酸钠贮备液,C(1/2Na2C2O4)= mg/L. 称取在105一110℃烘干l h并冷却后的草酸钠溶于蒸馏水,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定刻度,摇匀待用。 (2)草酸钠标准液,C(1/2Na2C2O4)=L 吸取上述草酸钠贮备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高锰酸钾溶液, C(1/5KMnO4)= mol/L 在台秤上称取高锰酸钾,溶于2000mL蒸馏水中,加热煮沸10—15min,冷却静置过夜(盖上表面皿,以免尘埃入内)。用虹吸(或小心取出)取上层清液,转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中保存。用前需标定。 二、测定步骤 1.水样测定 ①取100mL混合水样(如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0mg/l,则酌情少取,并用水稀释至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②加5mL(1+3)硫酸,混匀, ③用滴定管加入,L高锰酸钾溶液,摇匀,加数粒玻璃珠,在水浴上加热煮沸30min(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沸水浴液面要高于反应溶液的液面. ④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的L草酸钠标准溶液,摇匀。立即用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耗用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V1)。要求回滴用的高锰酸钾量在5mL左右,如滴定耗用体积大大或太小,应更改水样取用量后重做。 2.高锰酸溶液校正系数(K)的测定 将上述已滴定完毕的溶液加热到60-80℃,准确加入的L草酸钠标准溶液,再用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记录耗用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V)。按下式求得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硅含量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硅含量 采用重量法测定硅储量,结果比较准确,但费时,对于大批量的样品测定,无论是使用器皿还是测定速度,都难以满足要求。2001年,国家检疫检验总局批准颁发的行业标准 SN/T1014?1-2001《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量》,简便、快捷、准确,而且同时能进行大批量样品测定,达到了重量法难以达到的目的。 在这一方法中,应注意溶样、过滤、洗涤、中和游离酸四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溶样时,氢氟酸应逐滴加入,边摇边加,使产生的反应热迅速扩散,同时严禁将氢氟酸滴在试样集中的地方,否则将产生浓的黄烟,局部温升超过600摄氏度,使硅形成SiF4挥发损失。 过滤和洗涤环节,要求洗涤次数和洗液用量尽量一致,洗液中虽因KC1的同离子效应防止水解,但因洗液量不一致,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因K2SiF6沉淀水解量不等而造成测定误差。 中和游离酸。应保持速度一致,中和终点颜色深度一致,防止过滴和游离酸因滤纸包容导致的中和不彻底。沸水水解时,应保持中性沸水用量一致,最终达到滴定颜色深度一致。 上述四个步骤,都将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但操作熟练的化验人员测出的测定值重现性较好。因此,作为化验人员,应认真掌握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追求的目标就是快速、准确、操作方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高优质分析仪器的使用普及率,尽量减少人为影响因素,检测水平一定会提高。 硅铁是一种多孔的不均匀体,同一锭模中的不同部位硅含量都有差别。锭模熔坑部合金锭会局部超厚,会出现黄带、疏松、粉化、夹渣等现象,都会使合金中局部硅含量偏低。用组合锭模从同一水口箱浇注的合金锭,其后半部合金比前半部合金的硅含量的测定与取样方式、取样部位关系密切。 部分合金产品会出现局部超厚现象。厚度达150mm以上时,其合金中层粉化层硅含量有的低于60%,而上表层厚度达20mm时,其合金硅含量有的将大于80%,两者相差甚远。因此,“GB2272-87标准”中严格规定,FeSi75系列硅铁锭厚度不得大于100mm,FeSi65锭厚度不得大于80mm,硅的偏析不得大于1%。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

高锰酸钾法测定COD (一)酸性法 1.方法的适用范围 酸性法适用于氯离子含量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当水样的高锰酸钾指数值超过10mg/l时,则酌情分取少量试样,并用水稀释后再进行测定2.仪器 沸水浴装置、250ml锥形瓶、50ml酸式滴定管、定时钟 3.试剂 高锰酸钾贮备液:称取3.2g高锰酸钾溶于1.2L水中,加热煮沸,使体积减少到约1L,在暗处放置过夜,用G-3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后,滤液贮于棕色瓶中保存。使用前用0.1mol/L 的草酸钠标准贮备液标定,求得实际浓度。 高锰酸钾使用液:吸取一定量的上述高锰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并调节至0.01mol/L准备浓度,贮于棕色瓶中。适用当天应进行标定。 (1+3)硫酸。配置时趁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呈微红色。 草酸钠标准贮备液:称取0.6705g在105-110℃烘干1h并冷却的优级纯草酸钠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草酸钠标准使用液:吸取10ml上述草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步骤 分取100ml混匀水样(如高锰酸钾指数高于10mg/l,则酌情少取,并用水稀释至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5ml(1+3)硫酸,混匀。 加入10ml 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摇匀,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沸水浴液面要高于反应溶液的液面。 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0ml 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摇匀。立即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将上述已滴定完毕的溶液加热至约70℃,准确加入10ml草酸钠标准溶液(0.01mol/L),再用0.01 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按下式求得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 K=10/V 式中V——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若水样经稀释时,应同时另取100ml水,同水样操作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5.计算 (1)水样不经稀释 高锰酸盐数(O2,mg/L)=[(10+V1)K-10]*M*8*1000/100 V1——滴定水样时,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ml) K——校正系数 M——草酸钠溶液浓度(mol/L) (水样经稀释 高锰酸盐指数={[10+ V1)K-10]- [(10+V0)K-10]*C}*M*8*1000/V2 式中:V0——空白试验中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V2——分取水样量(ml) C——稀释的水样中含水的比值,例如:10.0ml水样,加90ml水稀释至100ml,则C=0.9

氟硅酸钾容量法

一.原理: 二氧化硅滴定分析方法都是间接测定方法,氟硅酸钾容量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确切的说应该是氟硅酸钾沉淀分离—酸碱碱滴定法。其原理是含硅的样品,经与苛性碱、碳酸钠等共融时 生成可溶性硅酸盐,可溶性硅酸盐在大量氯化钾及F-存在下定量生成氟硅酸钾(K2SiF6)沉淀。氟硅酸钾在沸水中分解析出氢氟酸(HF),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二氧化硅的含量。主要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1) Na2SiO3=+2HCl=H2SiO3=+2NaC l (2) H2SiO3=+3H2F2=H2SiF6+3H2O (3) H2SiF6+2KCl=K2SiF6↓+2HC l (4) K2SiF6+3H2O = 4HF+H2SiO3+2KF (5) HF +NaOH = NaF+H2O (6) 上面(1)是表示含硅样品的分解,也可用HF分解样品。(2)分解后的试样中的硅酸盐在HCl 存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H2SiO3(3)(4)H2SiO3在大量氯化钾及F-存在下生成K2SiF6沉淀(5)K2SiF6沉淀溶解生成HF(6)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HF,间接测定硅含量。 虽然表面看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样品溶解—生成K2SiF6—使K2SiF6溶解析出HF—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硅含量,并不复杂,实际应用时却必须注意一些关键的环节,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二.实践: ⒈试液的制备: 应用氟硅酸钾滴定法,首先必须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可溶性的H2SiO3或SiF4 ⑴样品用碱(NaOH、KOH、Na2CO3、Na2O2)熔融,使硅完全转化为硅酸钠或硅酸钾。一般使用氢氧化钠熔融,具有温度低、速度较快,含氟较高的试样中的硅不致呈SiF4挥发损失,含铝、钛高的样品,应用氢氧化钾。实践过程中证明:如果能使用氢氧化钾熔融的样品尽量使用氢氧化钾,这是因为一方面用它可以提供更多的K+,另一方面制成的试液清澈便于观察。一般样品熔融不加过氧化钠,只有样品不能被氢氧化钾完全分解时,可在加氢氧化钾的同时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助熔. 熔融的容器多用银、镍、铁等坩埚.其中使用镍坩埚的比较多,因为镍坩埚耐用,制备的溶液清澈混入的杂质较少.使用镍坩埚时,新的镍坩埚应先用无水乙醇擦去油污,放入马弗炉650℃灼烧30min取出于空气中冷却,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可更加耐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熔融时应预先在电炉上加热将氢氧化钾中的水分赶尽,再入马弗炉600~650℃熔融5~10min或直至熔融完全。碱熔处理样品普遍用于测定各种样品的含硅量. 熔融物的浸取一般用40~50ml沸水20ml盐酸和10ml硝酸,一般控制体积≤80ml~≥50ml,体积太大会影响氟硅酸钾沉淀,如果单称样品0.1g测定,这样就可以了,若是样品碱熔后,酸化制成的一定体积试液,然后分液测定硅(二氧化硅含量高的样品如硅酸盐等碱熔酸化制成的一定体积试液,然后分液测定硅是不适宜的,因为含硅量高样品在浸取、酸化、稀释到一定体积的试液制备时酸度降低很多,很快会析出硅胶,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即使含量较低的样品,也应在试液制备好后立即分液,否则放置时间过长也会有硅胶析出造成结果误差),则分取的部分试液中应补加20ml盐酸和10ml 硝酸。 ⑵用氟酸处理样品:用氟酸处理样品,一般还要加硝酸共同分解样品,对于硅系列的铁合金,由于硅 及其它主要成分呈单质状态存在,与氟酸加硝酸溶解反应剧烈往往还要冷却,否则会有样品的散失.对 于硅呈化合物状态存在的样品,还需要在加氟酸和硝酸后加热,如果不加热样品分解不完全,但加热温 度超过70℃SiF4↑会挥发损失,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低温蒸发至最后一定剩余10~15ml体积,这样使样品分解完全硅不会损失.1947年Munter做一实验, 低温蒸发至最后氟酸体积大于1ml,氟硅酸就可以存在在溶液中,氟酸处理含硅样品时,低温蒸发至一定程度时,就会生成氟硅酸、氟酸和水的恒沸三元体系,恒沸点是116℃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硅氟酸36%氟酸10%水54%,1ml恒沸混合物含Si66mg换算为硅氟酸(H2SiF6)约0.5g.有人用氟酸处理样品测定矿石的含硅量也取得了满意的测定结果。. ⒉生成氟硅酸钾沉淀的最佳条件::杂质干扰最少是该方法的前题,由氟硅酸钾生成的反应看 到:SiO32-+2K++6F-+6H+=K2SiF6↓+3H2O欲使该反应进行到底,得到完全的氟硅酸钾沉淀,K+、F-、H+的浓度要有足够。

01 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高锰酸钾溶液的含量.doc

实验 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高锰酸钾溶液的含量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紫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UV-16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性/定量测量操作方法; 3、掌握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图谱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方法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用紫外-可见光测量获得的物质电子光谱,它研究由于物质 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以ABS 为纵坐标,波长λ为横坐标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一般紫外光区为波长范围为190-400nm ,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为400-800nm 。 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 同。因此,通过未知化合物的扫描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值,并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在相同溶剂和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可实现对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待测物的浓度。) 或或吸收池的长度(通常; 只和物质性质有关,:物质对光的吸光系数:入射光的强度; 透过光的强度;吸光度;c b a I I A abc I I A cm 4cm 2cm 1:)(::lg 00== 如果固定吸收池的长度,已知物质的吸光度和其浓度成线性关系,这是紫外 可见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采用外标法定量时,首先配制一系列已知准确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测 量它们的吸光度,以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各浓度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到高锰酸钾在该实验条件下的工作曲线。取未知浓度高锰酸钾样品在同样的实验条件测量吸光度,就可以在工作曲线中找到它对应的浓度。 无机化合物电子光谱有电荷迁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二大类。无机盐KMnO 4 在 可见光区具有固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位置,在水溶液中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值λ max

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2017-标准)(1)

V KMnO c 00 .251000.0)5/1(4?= 实验三 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酸性高锰酸钾法 1 实验目的 掌握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方法及计算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滴定操作;了解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主要事项。 2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标准溶液回滴还原,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来计算化学耗氧量(以O 2计。) 3试剂 3.1 硫酸溶液(1+3):将1体积浓硫酸在水浴冷却下缓慢加到3体积蒸馏水中,煮沸,滴加高锰酸钾溶液保持为微红色。 3.2草酸钠标准储备溶液[c(1/2Na 2C 2O 4)=0.1000mol/L]:称取 6.701g 草酸钠(Na 2C 2O 4)溶于少量纯水中,并于1000ml 容量瓶用纯水定容,置暗处保存。 3.3 草酸钠标准使用液[c(1/2Na 2C 2O 4)=0.1000mol/L]:将上述草酸钠标准储备液准确稀释10倍。 3.4 高锰酸钾溶液[c(1/5KMnO 4)=0.1000mol/L]:称取3.3g 高锰酸钾(KMnO 4),溶于少量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煮沸15分钟,静置2周。然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至棕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并按下述方法标定浓度。①吸取25.00草酸钠储备溶液(0.1000mol/L )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75ml 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及2.5ml 硫酸。②迅速至滴定管中加入约24ml 高锰酸钾溶液,待褪色后加热至65℃,再继续滴定呈微红色并保持30秒不褪色。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不低于55℃。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用量。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见式如下:③校正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c(1/5KMnO 4)]为0.1000mol/L 。 式中: c(1/5KMnO 4)——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mol/L ; V ——高锰酸钾溶液的用量,ml 。 3.5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KMnO 4)=0.01000mol/L]:将上述高锰酸钾溶液准确稀释10倍。 4仪器

氟硅酸钾法测定二氧化硅

氟硅酸钾法测定二氧化硅方法的原理、实践、应用详细讨论了氟硅酸钾沉淀生成的条件测定二氧化硅方法的原理干扰及消除、使用实践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介绍两个应用操作规程 氟硅酸钾法测定二氧化硅方法的原理、实践、应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常量硅的测定主要应用重量法,1862年Stolba、1926年Trev ere曾提出过氟硅酸钾使用于测定硅的滴定法,但都因为不稳定未能推广开来.上世纪七 十年代初,国内外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也有许多实验室提出了用于不同样品的操作规程,当时问题较多,七十年代中期氟硅酸钾滴定法国内日见成熟并且得到推广和普及.实 际使用中证明氟硅酸钾滴定法测定硅,是测定常量硅的快、准的方法之一,虽然它使用较多的乙醇,但从总的来看成本不会超过重量法,又能达到快速准确测定硅的目的,所以推 广的非常好非常快,这都是深入研究克服了许多缺点,才能有强有力的生命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它代替了大多数原来是由重量法测定的样品.成为测定常量二氧化硅广 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一.原理: 二氧化硅滴定分析方法都是间接测定方法,氟硅酸钾容量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确切的说应该是氟硅酸钾沉淀分离—酸碱碱滴定法。其原理是含硅的样品,经与苛性碱、碳酸钠等共融时 生成可溶性硅酸盐,可溶性硅酸盐在大量氯化钾及F-存在下定量生成氟硅酸钾(K 2 S iF 6 )沉淀。氟硅酸钾在沸水中分解析出氢氟酸(HF),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二氧化硅的含量。主要反应: SiO 2+2NaOH=Na 2 SiO 3= +H 2 O (1) Na 2SiO 3= +2HCl=H 2 SiO 3= +2NaCl (2) H 2SiO 3= +3H 2 F 2 =H 2 SiF 6 +3H 2 O (3) H 2SiF 6 +2KCl=K 2 SiF 6 ↓+2HCl (4) K 2SiF 6 +3H 2 O = 4HF+H 2 SiO 3 +2KF (5)

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因素论文

学号XXXXXX 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因素分析学院XX学院 专业 200X冶金技术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刘XX职称高级讲师 评阅教师职称 时间 200X年X月X日

指导教师:刘XX 职称:高级讲师学生人数:XX人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XX(、冶金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类型) 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的因素分析(B、Z) 毕业论文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目标、任务、途径、方法、成果形式,应掌握的原始资料(数据)、参考资料(文献)以及设计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纸张不够可加页) 目标:通过文论的写作,掌握氧化铝生产中的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主要因素,明了如何改善和控制这些因素提高氧化铝的产量和质量 任务:通过多种方法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了解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主要因素,掌握这些因素的利弊,并据此找出提高铝酸钠溶液分解的方式。 途径:指导老师的帮助、图书馆、网络、氧化铝厂工人 方法:类比法、叙述法、举例法、推理法 成果形式:以论文的形式展示 应掌握的原始资料: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铝酸钠溶液分解工艺、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各种因素因素、控制和改善这些因素的方法。 参考资料:课本、图书馆藏书、轻冶杂质、网络资料。 设计技术要求: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内容具体详实。 注意事项:叙述有条理,论据要具体,推理要严谨。 教研室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备注:(1)来源:A—教师拟订;B—学生建议;C—企业和社会征集;D—实习单位提供(2)类型: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课题名称(来源、类型): 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因素分析(B、Z) 指导教师:刘XX 学生姓名:XX 学号:XXXXX 专业:冶金技术 开题报告内容:(调研资料的准备,论文的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分工;完成论文 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调研资料的准备:指导老师的指导资料、课本、图书馆藏书、网络资料等。 论文的目的:通过写论文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 论文的要求:课题要具体明了切合实际、资料要完善全面、论述要有条理谨慎。论文的思路:铝酸钠溶液的分解机理,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的主要因素,控制和改善因素的方法。 论文的预期成果:通过此次论文的写作,要懂得和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步骤,掌握收集和筛选资料的方法,了解理论是如何与实际相互 作用的。 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确定范围收集资料(2.11~2.20) 第二阶段确定题目筛选资料(2.21~3.02) 第三阶段完成论文初稿(3.02~3.10) 第四阶段指导老师修改(3.11~3.12) 第五阶段论文定稿(3.13~3.14) 完成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系统的理论知识、足够的材料、老师的指导帮助、 完整的思路、严谨的态度。 (可加页)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备注:(1)来源:A—教师拟订;B—学生建议;C—企业和社会征集;D—实习单位提供(2)类型: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实验1-高锰酸钾的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精)

高锰酸钾的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72型或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 熟悉光谱曲线的绘制方法,能从吸收光谱曲线中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max 3. 掌握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的操作和测定有色物质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选择合适的波长间隔绘制KMnO4的吸收曲线并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 从吸收光谱选定的λmax为测定波长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溶液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 容量瓶, 移液管, 分光光度计, KMnO4(实验用) 四、实验步骤 (一) 标准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基准物KMnO40.2500g,在小烧杯中溶解后全部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每毫升含KMnO4为 0.25mg。 (二) 比色测定(用721型分光光度计) 1. 吸收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上述KMnO4标准溶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标线,摇匀,以蒸馏水为空白,依次选择440,450,460,470,

480,490,500,510,520,525,530,535,540,545,550,560,580,600,620,640,660,680,700nm波长为测定点,依法测出的各点的吸收度A。以测定波长为横坐标,以相应测出的吸光度A i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处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25ml容量瓶,分别加入0.00,1.00,2.00,3.00,4.00,5.00 ml KMnO4标准液,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以第一管蒸馏水为空白,在最大吸收波长处,依次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A,然后以浓度C s(mg/ml)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s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的测定 取待测样品2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按依上法操作,测出相应的A值。 (三) 计算 C样(KMnO4)(μg/ml)= C供? n C样为测样品中KMnO4的浓度(μg/ml) C供为标准曲线中查得的供试液的浓度(μg/ml) n:样品溶液稀释为供试液的倍数 六、思考题 1. 怎样选择测定波长 2. 比色测定的注意事项 (待测样品:取0.09-0.10g KMnO4于250 ml容量瓶中)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2009-11-19 12:52 1 方法提要 在有过量的氟、钾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使硅酸形成氟硅酸钾(K2SiF6)沉淀。经过滤、洗涤及中和沉淀与滤纸上的残余酸后,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沉淀水解,生成定量的氢氟酸,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2 试剂 2.1 氢氧化钠(粒状或片状)。 2.2 氯化钾:研细后贮存备用。 2.3 硝酸(ρ1.42g/mL)。 2.4 盐酸(ρ1.19g/mL)。 2.5 盐酸(1+5)。 2.6 氟化钾溶液(150g/L):将15g氟化钾(KF?2H2O)置于塑料杯中,加50mL水溶解,加入20mL硝酸,以水稀释至100mL,在搅拌下加氯化钾至饱和,放置 30min,用快速滤纸过滤于塑料瓶中。 2.7 氯化钾溶液(50g/L)。 2.8 氯化钾-乙醇溶液(50g/L):将5g氯化钾溶于50mL水中,加50mL95%的乙醇,混匀。 2.9 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将1g酚酞溶于100mL95%的乙醇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 2.10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10.1 配制( =0.15mol/L)

将60g氢氧化钠溶于10L水中,充分混匀,贮存于带胶塞(装有钠石灰干燥管)的塑料桶中或硬质玻璃瓶内。 2.10.2 标定 称取约0.8g(精确至0.0001g)苯二钾酸氢钾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150mL新煮沸过的冷水(该冷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使其溶解。然后加入6滴,7滴酚酞指示剂(10g/L),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按式(3)计算: (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 ),按式(4)计算: (4) 式中: m5??苯二钾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 204.21??苯二钾酸氢钾的分子量;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TSiO2??1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硅的质量,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15.02??1/4二氧化硅分子量。 其值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四位数。 3 仪器 3.1 烘箱。

(完整word版)实验五 高锰酸钾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及含量测定

实践五高锰酸钾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及含量测定 一、实践目的 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3、会依据吸收光谱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会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高锰酸钾样品溶液的含量。 二、实践原理 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在可见光区有吸收,利用此可绘制吸收光谱曲线。通过吸收光谱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因此可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践仪器、药品和试剂 1、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5mL移液管2支;1000mL容量瓶;25mL 容量瓶6个;100mL烧杯。 2、药品和试剂 高锰酸钾对照品(固体);高锰酸钾样品溶液。 四、实践内容 (一) 配制溶液 1、配制标准溶液(125mg/L) 精密称取高锰酸钾对照品0.1250g置100mL烧杯中,溶解后,定量转移 1000mL容量瓶中,用纯化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即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125mg/L)。 2、配制标准系列 分别精密量取1.00、2.00、3.00、4.00和5.00(m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125mg/L),置于25mL容量瓶中,纯化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标准系列中各标准溶液的浓度依次为5.0、10.0、15.0、20.0和25.0(mg/L)。 3、配制样品溶液 精密量取高锰酸钾样品溶液5.00ml,置25mL容量瓶中,纯化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即为高锰酸钾供试品溶液。

(二) 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以纯化水为空白溶液调节仪器基线后,测定标准系列中溶液浓度为 15.0mg/L和高锰酸钾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并从吸收光谱曲线中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比较二者的吸收光谱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 (三) 测定溶液吸光度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λmax处,以纯化水为空白溶液调节基线后,依次将标准系列各标准溶液放入光路中,测其吸光度A值。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高锰酸钾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在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定高锰酸钾供试品溶液吸光度值(A)。从标准曲线中查A值所对应的高锰酸钾供试品溶液的溶度c样。 (四) 岛津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 (1)开机前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如检查样品室内有无挡光物。 (2)分别开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机和计算机电源,从计算机桌面“UVProbe"进人操作程序。 (3)点击“连接”进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检系统,自检过程中,切勿开启样品室门,自检无误后进入主工作程序。 (4)编辑测定方法,输人所需数据。 (5)用纯化水分别清洗2个石英比色杯(手拿磨砂面)3次,再用空白溶液各洗3次,分别装入2/3的空白溶液,用镜头纸将比色杯外壁溶液吸干。 (6)打开样品室门,分别将比色杯放入样品池及参比池中,即置各自光路中。 关好样品室门。进行零点校正。 (7)将样品池中空白溶液更换为供试品溶液,置光路中,关好样品室门、测量吸光度值或吸收光谱曲线。 (8)关闭操作程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计算机电源。清洗比色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检测器预热时必须等待所有指示灯变为绿色,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2)放人比色杯时务必小心轻放,确保比色杯已完全进人光路中。 (3)必须扫描基线,空白溶液即未加样品的溶液,必须与样品溶液一致。(4)扫描过程中切忌打开或试图打开样品室门。

耗氧量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水中耗氧量 (依据标准:GB/)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耗氧量。 本法适用于氯化物质量浓度低于300 mg/L (以Cl -计)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耗氧量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取100 mL 水样时)为 mg/L ,最高可测定耗氧量为L (以O 2计)。 2原理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还原。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表示耗氧量(以O 2计)。 3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可调至100℃)。 锥形瓶:100 mL 。 滴定管。 4试剂 硫酸溶液(1+3):将1体积硫酸(ρ20 = g/ mL)在水浴冷却下缓缓加到3体积纯水中, 煮沸,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保持微红色。 草酸钠标准储备溶液[ c(2 1Na 2C 2O 4)= 0 mol/L :称取 g 草酸钠(Na 2C 2O 4),溶于少量纯水中,并于1000 mL 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置暗处保存。

高锰酸钾溶液c(5 1KMnO 4) = mol/L :称取 g 高锰酸钾(KMnO 4),溶于少量纯水中,并稀释至1 000 mL 。煮沸15 min ,静置2W 。然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至棕色瓶中,置暗处保存并按下述方法标定浓度: 吸取 mL 草酸钠溶液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75 mL 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及 mL 硫酸(ρ20 = g/ mL)。 迅速自滴定管中加入约24 rnL 高锰酸钾溶液,待褪色后加热至65℃,再继续滴定呈微红色并保持30 s 不褪。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不低于55℃。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用量。 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见式(1): V KMn c O 00.251000.0)51(4?= (1) 式中: c (5 1KMnO 4)—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高锰酸钾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校正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c(5 1KMnO 4)]为 0 mol/L 。 高锰酸钾筛准溶液[c(5 1KMnO 4) = 00 mol/L]:将高锰酸钾溶液准确稀释 10倍。 草酸钠标准使用溶液[c ( 2 1Na 2C 2O 4)= 00 mol/L]:将草酸钠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稀释10倍。 5分析步骤

谈高锰酸钾法的滴定条件

谈高锰酸钾法的滴定条件 摘要:使用高锰酸钾法滴定时,必须严格控制溶液酸度、温度、滴定时的速度以及滴定到终点时得滴定量。 关键词:高锰酸钾法滴定条件酸度氧化剂电极电位平衡常数温度速度滴定量催化剂终点 高锰酸钾法是以KMnO4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的氧化还原法,由于高锰酸钾氧化能力较强,可以直接滴定很多还原性物质,也可间接滴定某些非还原性物质,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在高锰酸钾法的滴定中,干扰比较严重,而且溶液不够稳定,受热、日光照射等都易使其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该滴定法时,必须要控制好滴定条件,特别是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一、必须控制好适宜的酸度 高锰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在强酸性溶液中与还原剂作用,其半反应式为: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标准电极电位E0MnO4-/Mn2+=1.51(V) 在微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MnO4-则被还原成MnO2半反应式为: MnO4-+2H2O+3e=MnO2↓+40H- 标准电极电位E。MnO4-/MnO2=0.59(V) 从村准电极电位可以看出:KMnO4在强酸性溶液中其氧化性最强,可以作滴定剂测定物质的含量,但在微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较弱,并且有MnO2褐色沉淀的生成,妨碍了滴定终点的观察,则不能进行滴定分析。 我们知道,所谓“强酸”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明,其中又有相对强弱之分。酸性太强,也不宜于KMnO4法的滴定,前面曾经提过,KMnO4本身不够稳定,在光照下,特别是在强酸条件下,其分解的速度随酸度的增大而加快,即4MnO4-+4H+=302↑+2H2O+4MnO2↓,二氧化锰的生成又对以上反应有催化作用,其结果是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KMnO4的氧化能力强,能和许多还原性物质发生作用,对定量分析干扰较多,酸度过高,其干扰越严重。那么怎样才能尽量地减少干扰并且能让滴定分析反应彻底地进行呢? 反应进行的程度是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K值大小决定的,K值越大,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 1.1 方法提要 试样用硝酸、氢氟酸溶解,加入氟化钾使氟硅酸钾沉淀,过滤洗涤后,将沉淀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氟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1.2 试剂 1.2.1 硝酸 1.2.2 氢氟酸(GR) 1.2.3 5%氯化钾—乙醇溶液称5克氯化钾,溶于100毫升20%的乙醇溶液中。 1.2.4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2mol/L 1.2.5 麝香草酸酚兰—酚红的指示剂:各取0.1g溶于40ml 无水乙醇中,加水50ml。以0.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紫色。稀至200ml体积,摇匀,塑料并保存。 1.3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0.08××样(试样应通过120目筛网),于250ml塑料烧杯中,加入10mlH2O,润湿,加入10ml 浓HNO3,慢慢加入HF 5ml,待反应平静后,加热水室温水浴加热,不断摇动,使试样完全溶解至清澈透明后,取下放冷,加入10mlH2O使体积在40ml 左右加入10gKCl充分搅拌,加少许纸浆,放置1小时后定量滤纸过滤,沉淀用5%KCl—乙醇溶液洗涤烧杯3~4次,滤纸6~7,将沉淀宫同滤纸取下移入原塑料烧杯中,加入10ml乙醇,2ml指示剂,用0.2×××氢氧化钠标准中和至

紫色后,加入150ml 沸水,搅拌至水解完全,用0.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迅速滴定,至黄色变为紫红色终止。 1.4 分析结果的计算 ω(Si )/10-2=46744.010000702.0)(01???-?m v v c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v 1—中和后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 v 0—空白中和后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 积(ml ) m —试样重(g ) 0.00702= 100014?Si 1.5 注意: 1.5.1 样品不易称的过多,否则氟硅酸钾沉淀水解不完全,结果易偏低。 1.5.2 在加入HF 时反应较激烈,应慢慢摇动,待反应平静后水浴加热。 1.5.3 水溶时不易盖表皿,否则结果偏高。 1.5.4 选择氢氟酸时,需要检验标签标出的SiF 6的含量是否属实,如含量过高,会导致空白过大,结果不易测准。 1.5.5 从水解到滴定的过程一定要快,终点不易拉的过长。 1.5.6 操作过程所用器皿一律为塑料制品。

高锰酸钾法练习题

高锰酸钾法练习题 一、填空 1、高锰酸钾法用作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一般都在性溶液中进行,以为指示剂进行滴定。 2、高锰酸钾法在强酸性溶液的半反应式: 3、高锰酸钾法中用调节酸度,而两种酸一般则不宜使用。 4、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的实验条件是:用调节溶液的酸度,用作催化剂,溶液温度控制在℃,指示剂是,终点时溶液 由色变为色。 5、在MnO2含量测定中,Na2C2O4一般应比理论用量多g,以保证反应完全并使剩余的Na2C2O4消耗mL左右的KMnO4标准溶液。 6、标定KMnO4溶液时,溶液温度应保持在75~85℃,温度过高会使部分分解,酸度太低会产生_______,使反应及计量关系不准,在热的酸性溶液中KMnO4滴定过快,会使发生分解。 7、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后,溶液中出现的粉红色不能持久,是由于空气中的气体和灰尘都能与MnO4-缓慢作用,使溶液的粉红色消失。 二、选择 1、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时,控制溶液酸度用的是()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高氯酸 2、KMnO4溶液不稳定的原因是() A.诱导作用 B.还原性杂质的作用 C.自身分解作用 D.空气的氧化作用 3、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钠时,滴定速度()。 A、像酸碱滴定那样快速 B、始终缓慢 C、开始快然后慢 D、开始慢中间逐渐加快最后慢 4、以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的含量,所用的指示剂属于() A、氧化还原指示剂 B、自身指示剂 C、专属指示剂 D、金属指示剂 5、用Na2C2O4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时,滴定刚开始褪色较慢,但之后褪色变快的原因是() A、温度过低 B、反应进行后温度升高 C、Mn2+的催化作用 D、KMnO4的浓度变小 6、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A. 铬黑T B.淀粉 C.自身 D.二苯胺 7、氧化还原滴定中,可以直接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的是() A、Ba2+ B、Zn2+ C、Fe2+ D、Cd2+ 8、某氧化还原指示剂,=0.84V,对应的半反应为Ox+2e- Red,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 A.0.87V~0.81 B.0.74V~0.94V C.0.90V~0.78V D.1.84V~0.16 9、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消耗的KMnO4量相等,则两溶液浓度关系为( )。 A. c(FeSO4)=c(H4CO4) B. 3c(FeSO4)=c(H2C2O4) C. 2c(FeSO4)=c(H4C2O4) D. c(FeSO4)=2c(H2C2O4) 10、用标准的KMnO4溶液测定一定体积溶液中H2O2的含量时,反应需要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应该选用的酸是( ). A. 稀盐酸 B. 浓盐酸 C. 稀硝酸 D. 稀硫酸

第五章 铝酸钠溶液的分析

第五章铝酸钠溶液的分析 第一节铝酸钠浆液概述 铝酸钠浆液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了解铝酸钠浆液的组成和含量,对正确管理氧化铝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铝酸钠浆液主要有如下几种:烧结法溶出后含硅钙渣的铝酸钠浆液,分解过程中含氢氧化铝的铝酸钠浆液。另外,还有经过沉降分离过滤后含少量悬浮物的铝酸钠溶液。 对铝酸钠浆液进行下列测定:液固比、固体含量、细度、浮游物和比重等物理性质,以及全碱、氧化铝、苛性钠、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铁、硫酸根、氧化镓、有机物等化学成分。 对各种浆液中的液固比及固体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矿浆配料的情况;硅钙渣浆液的过滤沉降性能以及种子分解过程中氢氧化铝种子添加量等。细度的测定是为了控制矿浆中矿石磨细的程度,以及控制烧结系统中溶出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和使硅钙渣较易沉降分离。铝酸钠精液中的悬浮物是铝硅酸钠细小颗粒,精液中有过多的悬浮物存在时会随铝酸钠溶液的分解而进入氢氧化铝中,从而使产品质量变坏。因此,必须控制精液中悬浮物的含量。 氧化铝生产中把铝酸钠溶液中的碱分为三种形式:全碱(Na2O T)、碳酸碱(Na2O C)和苛性碱(Na2O K)。它们主要以钠盐形式存在,此外尚有部分以钾盐形式存在。在分析过程中均以氧化钠形式报出结果。 在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是指未化合的NaOH、铝酸钠

[NaOH·Al(OH)3]、硅酸钠(Na 2SiO 3)等,以Na 2O k 表示;以Na 2CO 3形式存在的碱叫做碳酸碱,以Na 2O C 表示;上述二种状态的碱的总和则称为全碱,以Na 2O T 表示。 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成份浓度用每升铝酸钠溶液中所含该成份的克数来表示。 铝酸钠溶液的一个重要特性函数是苛性比值(ak ),计算公式为: 1.645k N ak Ao =? 式中:N k ,A 0 — 分别为铝酸钠溶液中Na 2O k 和Al 2O 3的浓度,克 /升 1.645 — Al 2O 3与Na 2O 分子量的比值,即102/62 苛性比值为1.0的铝酸钠溶液瞬间即分解,ak=1.193的溶液制成后经过几个小时即开始分解,ak=1.4~1.8的铝酸钠溶液在生产条件下相当稳定,ak=3.0以上的铝酸钠溶液经过很长时间都不会分解。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苛性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1~3.5,苛性比值等于1或小于1的铝酸钠溶液是不存在的。 在烧结法中要求保持一定浓度的碳酸碱,碳酸碱含量过低时对硅钙渣的沉降带来不利的后果,但碳酸碱的含量过高,它能与硅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硅酸钠。而硅酸钠进一步与铝酸钠反应生产铝硅酸钠溶液造成溶液中氧化铝的损失。 在这里先对生产中一些技术指标的概念加以简要说明。 固体含量表示在1L 浆液中所含固体重量的克数(g/L )。 液固比表示浆液中液体重量与固体重量之比,即液/固,L/S 。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摘要]用氟硅酸钾容量法代替重量法,测定玻璃和原料中的二氧化硅,简便,能及时指导生产。 [关键词]氟硅酸钾容量法;二氧化硅测定 1、方法原理 试样经碱熔融,将不溶性二氧化硅转为可溶性的硅酸盐。在硝酸介质中与过量的钾离子、氟离子作用,定量地生成氟硅酸钾(K2SiF6)沉淀。沉淀在热水中水解,相应地生成等量氢氟酸。生成的氢氟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借以求出试样中的二氧化硅含量。 SIO32-+6F-+6H+→SiF62-+3H20 SiF6 2-+2K+ →K2SiF6↓ K2SiF6↓+3H20 → 2KF+H2SiO3+4HF HF+NaOH =NaF+H20 2、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0.1 g左右试样于镍坩埚中加2 g左右氢氧化钾,置低温电炉熔融,经常摇动坩埚,在600~650℃继续熔融15-20min,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坩埚内壁,冷却,用热水浸取熔融物于300 ml塑料杯中。盖上表面皿。一次加入15 ml硝酸,再用少量盐酸(1:1)及水冲洗坩埚,熔融物于300 ml塑料杯中。盖上表面皿。控制体积在60 ml左右,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加入固体氯化钾至过饱和,加入10ml氟化钾,用塑料棒搅拌,放置7 min。用涂蜡的玻璃漏斗及快速定性滤纸过滤,用5%氯化钾水溶液洗涤塑料杯2-3次,洗涤滤纸一次,将滤纸及沉淀放回到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 ml的15%氯化钾一乙醇溶液及1 ml 酚酞指示剂。用0.15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未洗净的残余酸,仔细搅拌滤纸,并擦洗杯壁直至试液呈微红色不消失。加入200—250 ml中和过的沸水,立即以0.15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二氧化硅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TSiO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mg/m1 3、条件试样与讨论 3.1 温度对标定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曲线绘制及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电子.

《仪器分析》教案 教学重点吸收工作曲线绘制 教学难点 吸收工作曲线绘制 参考资料仪器分析(第二版) 中国环境出版社 仪器分析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 一、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 1、理论知识 市售的KMnO 4试剂中常含有少量的MnO 2 和其它杂质,高锰酸钾在制备和贮存过程 中,常混入少量的杂质,蒸馏水中常含有微量还原性的物质,它们可与MnO 4 -反应而 析出MnO(OH) 2 沉淀,这些生成物以及光、热、酸、碱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均会促进 的分解,因此KMnO 4 标准溶液不能直接配制。 为了配制较稳定的KMnO 4 溶液,常采用下列措施: (1)称取稍多于理论量的KMnO 4 溶液,溶解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中。 (2)将配制好的KMnO 4 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1h,然后放置2~3 天,使溶液中可能存在的还原性的物质完全氧化。 (3)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除去析出的沉淀。 (4)将过滤后的KMnO 4 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并寸放在暗处,以待标定。如 需要浓度较稀的KMnO 4溶液,可用蒸馏水将KMnO 4 稀释和标定后使用,但不 宜长期贮存。 标定KMnO 4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很多,如Na 2 C 2 O 4 、As 2 O 3 、H 2 C 2 O 4 ·2H 2 O铁丝 等。其中以Na 2C 2 O 4 较为常用,因为它容易提纯,性质稳定,不含结晶水。Na 2 C

(1)温度:在室温下,这个反应的速率缓慢,因此常将溶液加热至70~ 85℃时进行滴定。但温度过高,若高于90℃,会使部分H 2C 2 O 4 发生分解: H 2C 2 O 4 → CO 2 + CO + H 2 O (2)酸度:酸度过低,KMnO 4 易分解为MnO 2 ;酸度过高,会促使H 2 C 2 O 4 分解,一般滴 定开始时的酸度应控制在0.5~1mol/L。 (3)滴定速度:开始滴定时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加入的KMnO 4 溶液来不及与 C 2O 4 -反应,即在热的酸性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 (4)催化剂:开始加入的几滴KMnO 4 溶液褪色较慢,随着滴定产物Mn2+的生成, 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因此,可于滴定前加入几滴MnSO 4 作为催化剂。 (5)指示剂KMnO 4 自身可作为滴定时的的指示剂,但使用浓度 0.002mol/LKMnO 4 溶液作为滴定剂时,应加入二苯胺磺酸钠或1,10-邻二氮非-Fe 指示剂来确定终点。 (6)滴定终点用KMnO 4 溶液滴定至终点后,溶液中出现的分红色不能持久,这 是因为空气中的还原性的气体和灰尘都能使MnO 4 -还原,使溶液的分红色逐渐消失。所以,滴定时溶液中出现的分红色如在0.5~1min内不褪色,就可认为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二、高锰酸钾溶液配制 1、配制过程 (1)KMnO 4标准溶液(0.02mol/L)的配制:称取KMnO 4 1.4g,溶于400ml 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置棕色玻璃瓶,摇匀,暗处放置7~14天,用垂熔玻璃漏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