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

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

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

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8T08:43:57.42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绍明[导读] 语文对话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李绍明摘要:“对话”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应成为课堂中师生的主要交往方式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对话”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应成为课堂中师生的主要交往方式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对话性教学呢?

一、何谓对话教学?

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浅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互动”开展教学的活动过程。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进行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策略1、激发学生的兴趣,撩拨对话的激情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主动性。对话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学生、教师、他者(文本,社会以至自然)之间自由进行交流,真实、真诚、自然地倾诉个体生命对世界的体验,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

2、设置恰当的话题,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话题的确立,直接影响对话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话题的设计要做到:⑴话题应少而精,由一、两点散发出去涵盖全篇;注意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⑵话题应有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⑶话题应有跳跃性。即要紧扣课文内容,但答案决非现成,要经过多层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得出答案;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⑷话题应有多元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话题的设置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的浪花,给学生留有发展和拓展的空间,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解决方案、多种结论;⑸话题应有生活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解读、感悟、欣赏、评论文本。同时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生、自然、社会、文化,紧扣时代的脉搏,让对话的话题起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用。设置这样的话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以充沛的感情、极大的兴奋投入到对话中,汲取知识,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体验,通过对话提高自己,通过合作共同发展。

3、开展丰富多样的对话形式。

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要组织教学对话,首先语文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领会编选意图、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用教科书去教”。特别关键的要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找准文本的眼睛,提炼对话的话题。

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向文本提出为什么,敢于向名人说“不”,善于表达“我认为……”,乐于向文本说“这里写的真好”,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批驳、学会欣赏,在生本对话中,学生与作家、编者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没有对作家作品、编者敬畏之情、盲从心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精彩,更个性化,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感悟到更多的文学、语言、篇章的魅力。

三是教师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主体,民主对话的双方,在民主的气氛中,双方自由言说,互相倾听,在对话中分享理解对课文的感悟,分享领略课文精神的愉悦。在这样的气氛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他们情感、智慧的火焰。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深入对话,努力让学生通过对话挖掘出更新颖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创造性因素。

四是学生与学生对话。

语文对话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融,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感到的不仅是民主的愉悦体验,更是智慧、情感共享的愉悦和体验。

五是学生的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对话的高级阶段。它是理性的思考,是思维的整理,体验后的反思,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说法、推理、结论、情感、行为等多作正反比较和对比。发现自己思想、情感的局限、偏见、错误;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内省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悟性从晦暗走向敞亮,个性张扬,充满灵性,智慧四溢。对话教学,虽然也关注结果,但关注的重点却在于过程,关注的是这个过程中学生实践,是要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通过尽可能多的对话实践,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我对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感悟和理解,并从而获得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课前导学学案设计,当然是以基础题为主,如字音、字形、词义、语言运用,兼顾课文质疑和课外拓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主观题的答题方式灵活多样,常用的有打字、手写、录音、拍照等。

课前导学建议以客观题为主,便于学生答题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打下基础。当然,对于资料收集和学生质疑的环节,我们可以常用拍照、录音等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上传答案。教师如果不能一一阅览,只需要通过同学互评或者小组竞赛的形式,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投屏的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随机抽查和个别点评。 传统的课前导学学案,多半采用试卷的形式,让学生手写笔答,对于字词问题,学生还得花不少的时间去查阅工具书,学生不仅学习负担加重,还会觉得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而批改的时候,也需要教师人工阅卷,要在上新课前把它们全部批改出来,教师即使忙得焦头烂额也不一定能完成工作,其状可谓苦不堪言。当然,按时收发作业,也成了课代表的一大难题,光统计未交作业学生的名单,就得费很多的时间,这无形中加重了班干部的工作负担。 有了平板电脑这个得了的教学工具后,这一切都迎刃而解。首先作业形式多样,很多题可以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作业做完了,学习变得轻轻松松又兴趣盎然。其次,答题工具抛开了传统的笔杆,学生可以录音、拍照、录视频等形式做题,这是以前传统课堂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字词、各种资料的查阅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听写、默写也可以用专门的学习软件来进行。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的内容也从课内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让真正“对话”激活语文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浅谈让真正“对话”激活语文课堂 【摘要】笔者发现,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中学和偏远山区的语文课堂中,学校高举着课堂改革的旗帜,但教师执行的仍是知识本位的倾向,强调的是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形式主义的“对话”倾向非常严重,其表现为:一些一线教师简单地理解“对话”,认为只要设计好一连串问答,然后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是“对话”,这就是合作学习。课堂中充斥着“无奈”和“内疚”,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语文课堂俨然一潭死水。如何让真正“对话”激活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亟需思虑且面对的问题。今天,笔者就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设计和善抓教学契机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浅陋想法。 【关键词】 真正“对话” 激活 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指出:如果老师仍然是控制学生、控制课堂、控制教科书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无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简单地应付与完成老师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探究性地学习,那么,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笔者发现,自2004年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的一线教师虽已在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了近十载。但放眼课堂,他们中的有些人“责任心”很重,整天板着脸孔高高在上,耐心百倍地一步一步教,而学生则毕恭毕敬地等待着老师们的“发号施令”,亦步亦趋地一步一步地学。从此,活泼好动的学生被冠以“多动症”,少年老成的学生则是老师们的“宠儿”,而课堂,则完全成了教师的阵地。同时,笔者还发现,形式主义的“对话”倾向非常严重。其表现为:我们的一些一线教师简单地理解“对话”的概念,认为只要设计好一连串问答,然后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是“对话”,这就是合作学习。课堂俨然一潭死水,学习再也没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怡然自得。 那么,什么是对话?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巴赫金与对话理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巴赫金认为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 怎样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对话”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这样写道:对话的基础是民主平等,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对话的前提是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解决;对话的核心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合作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参与对话、组织引导对话。 如何改变现状,让真正地“对话”激活课堂,正是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亟需思虑且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对话”基石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教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 在进入课堂后总喜欢绷着一张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西闫一中“问题讨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随着当今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应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情绪和品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和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推出“问题讨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根据奥多贝乐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个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个神奇的天地,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大限度的兴奋状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坚实的基础。 2.如果没有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探究,也就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我们应该使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其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脑、眼、手、口、耳并用,最终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进而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3.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我们只有不断地设疑,才能激发学生思维,通过不断地设疑,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

高度注意、积极思维,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热情。 二、培养目标 养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培养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互助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风格,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实施因素 1.教师:“问题讨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挖掘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置研讨题、创造探究情境,把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成为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的和谐场所,适时架通学生间及师生间的桥梁,使课堂教学能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2.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思维方法,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对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有浓厚兴趣,并积极思考,渴求得到问题的结论,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言。 3.教学条件:优化组合讨论小组。依据学生的个性、性别、认知水平等因素,组合各讨论小组,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最好配置必要的视听、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堂学习流程 1、课题动机 问题的提出首先要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急于想弄清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老师组织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出全部问题,然后按照由浅到

对话论文“对话”式教学论文:“对话”式教学

对话论文“对话”式教学论文:“对话”式教学 【摘要】“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 【关键词】对话教学 “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首先,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法”截然不同。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

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 这种对话还应当是互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 说到对话式的教学,我不由得想起了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他教授弟子经常采用的就是对话式。他对弟子实施教育,一无固定的课堂,二无固定的教材。或在田头,或在街道,因地制宜,随机施教。他往往让弟子们先去体验,然后再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有所领悟。 这种教学,就是在今天也仍然闪耀着民主作风与对话精神的光芒,值得我们借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这种对话式的教学,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牵引式”、“灌输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强

对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思考 摘要:新课改提倡初中疑问教学要建立在对话教学的基础上,也就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对话式的教学环境。作者以初中语文交流式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交流式教学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开放式教学思 对话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逐步流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每一个教学元素之间的对话教学,下面就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开放式文本对话 在新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传统文本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教材对话。为此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实施开放式的文本对话。一方面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认识文本。充足的时间是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基础,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确保学生拥有足够多的时间思考和反思,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与文本的开放式对话。有句话说:“每一个人的都有自己的思维。”这句简单的言语却深刻彰显出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特点。鉴于此,只要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倾心阅读语文教材,那么学生势必会从语文教材中读出

与众不同的东西,也能够实现与文本更好的对话。教师要注重将文本延伸到除了教材之外的任何文本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他们认为所谓的文本对话无非就是学生和语文教学的对话,但是当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文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语文教学,可以说作为传统文本的语文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文本对话教学的要求。新教育下,教师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文本素材,如多媒体上丰富多彩的文本、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文本、课堂外更加广阔的社会文本和自然文本等,如果教师可以将文本由单纯的教材衍生到更广阔的文本中,那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这种单纯写景的文章是很难吸引初中生的,他们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最表层文理的欣赏上,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真正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并全身心参与到与文本对话中的。教学这篇课文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首与春天有关的一些优美的歌曲,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全身心融入到对春天的憧憬和感受中,紧接着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校园的一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给自己带来的冲击,这种与文本如此贴切接触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文本对话变得更加有效。 二、多样式师生对话

常见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常见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常见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呢?语文目标教学作为改革语文教学的一种尝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是语文教学沿着科学化、标准化目标迈进了一步。 常见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指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直接将本节课的学习容和学习重点指画出来,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的大概容和教学重点。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马上产生兴趣,但是也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有比较高的考验。比如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在上课之初教师就直接说我们本节课要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词的名字叫做《菩萨蛮》。这种导入方式有一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无理感但是确实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2.温故知新法。 所谓温故知新就是教师在教导新的教学容的时候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什么,而是立足于已经学过的容慢慢地引出新的教学容。首先教师会让学生复习一遍之前学到的某些容,然后在学生差不多大概复习完之后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新的教学容也就不会感到太陌生,而是会产生一种比较淡薄的熟悉感。教师此时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始新的教学。比如在教导《“挑战者”号追思》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关于挑战者号

爆炸和一些相关的容,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回忆有关的容,然后问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挑战者号的悲剧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呢?或者说从这篇课文之中你领会到了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能他们的很多思考容和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挑战者”号追思》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3.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学生对一件事情抱有疑问,其注意力相对来说就必然会更加的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因此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来说也会更加的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比如说在教学《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篇课文之中最精彩的是哪个部分呢?有哪些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呢?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困惑之中进行课文学习,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眼见为实帮助学生理解。 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容。比如初中语文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死海被称作死海。学生就很不理解,因为在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并没有与之相关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准备两个杯子和两个普通的生鸡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铁东学校课题组姚子龙 一、导入是一门艺术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每位学生学习的效果,四十五分钟如何分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就是苦求之后心灵火花的迸溅。所以,为了上好每节课,我们老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开头。只有这样上课一开始,学生才能紧紧地被你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就能为顺利轻松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打好基础。 二、导入的思考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否成功不仅决定着本节课的成败,而且影响着学生对本科目的好恶程度。多少年来,我们许多同仁都以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应全力投身于课堂的主体部分,甚至认为一开始就涉及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更直接、更省时。殊不知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厌烦甚至害怕本科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原因有三:一、课间十分钟学生没有休息好,还未完全从上节课的内容中走出来。新的一课又要开始了头脑思维还没有调整过来;二、学生对本科目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有些遗忘,我们直截了当就开始授课,而且直奔主题,缺乏知识的衔接;三:有些篇目

较枯燥,如果没有精彩的导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本无法投入课堂之中,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差。因此,课前导入尤其重要,更需要我们授课者太多的智慧来设计它。 (二)、导入遵循的原则 如何导入,有何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遵循而且必须做到的:一、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二、导语要紧扣教学内容。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三、设计导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具有启发性。精彩适当的导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导语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层累,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等。 四、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而异。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新授课,要采用温故而知新来架桥铺路;讲授课则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其次,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语的设计还要灵活多样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入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所以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发表时间:2013-07-09T15:17:56.59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靳小强[导读] 多煤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语文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靳小强 (永年县第十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1.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家教委颁发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中学语义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2.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2.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2.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2.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3.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巾,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 3.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3.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3.4艺术性原则。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3.5适度运用原则。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满堂灌”),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质疑。 多煤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语文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但不可以包办一切,使用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恰当、适度。 收稿日期:2012-12-07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发表时间:2013-07-08T11:53:22.90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7月上供稿作者:桂姗[导读] 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桂姗 〔摘要〕一直以来,传统教学难以摆脱由教师充当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较被动地“吸收”知识这一状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全面依靠学生。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1 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2 提升语文教学的方法 2.1 掌握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以及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语文教材的多样性,从而使语文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巴班斯基说过:“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高效率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2.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增加学生积极性。语文课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工具课,作为一门最具人性和感染力的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呢?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甚至是超然的态度,觉得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无所谓。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再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实践,尽管这几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把考查的重点放在了阅读和写作上,题型也由过去以客观题为主改为以主观题、问答题为主,作文也改为以话题作文为主,目的都是为了配合新课程的改革,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写、多练,提高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又把引导学生答题的着力点定在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稍有不一,便轻言错误。岂知,这严重磨灭了学生的个性,颠倒了课堂上究竟谁才是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人是个体,各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如果让人人都一样,那么这个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去解读,去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做到层次性和差异性。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会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不断推动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国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2 何静如.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学生人格缺失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3 谢淑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1)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中学__

初中语文“五步对话”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五步对话”教学模式 ——构建初中语文“阳光下的绿色课堂” 前言 2010年5月,在邯郸市教育局“创建新课堂”的大背景下,邯郸市教科所初中语文室推出了“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现结合我县实际对此教学模式适当调整,作为涉县初中语文的推广教学模式,供初中语文教师参考使用。希望初中语文教师,立足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模式或探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群策群力,走出一条涉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阳光大道。 “阳光课堂”的内涵是: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思想品格,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知识与方法的优质高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品质,全面推进教育内涵的发展。 “绿色课堂”的含义:回归语文学习的自然成长状态,消除种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远离打着各种课改名义的功利喧嚣,纠正语文课等于中考习题课的不良倾向,让阅读成为语文的成长主渠道,让积淀成为语文素养形成的主路径,让日记、练笔驱赶作文速成,让背诵、朗读重回语文主阵地,……,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远离公害,回归自然,让我们携手共建阳光下的绿色语文课堂。 一、立体建构“五步对话”语文教学模式。 所谓立体建构,就是从大语文的视角建构语文教学模式,既有高效课堂也有高效阅读,并且通过高效阅读的实践,支撑“阳光课堂”的语文模

式。 “五步对话”教学模式包括: ◆阅读课堂的“五步对话”;即:学习准备(生本对话)——预习检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聚焦文本(师生对话)——探究提升(对话作者)——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作文课堂的“五步对话”;即: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对话生活、对话心灵、对话读者。(其中对话生活包括:和自然对话、和社会对话、和家庭对话、和阅读对话) ◆课外阅读的“五步对话”;对话文本、对话语段、对话句子、对话作者、对话自我。即:读一篇文章,抄一个段落,背一段话语,品两个句子,认识一位作家,书写一段感悟。 二、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 “五步对话”语文教学模式是邯郸市教科所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在广泛研究各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立足“阳光课堂”的基本理念,着眼“高效低负”的教学要求,采纳各地先进经验,在对话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建构而成的。 对话理论追求的是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在以互相关联而又自主、独立、富有意义的对话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和满足。在这种类似伙伴的关系中,只有当教师尊重交往、积极参与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并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建立富有生成性的对话关系。 “每个声音的个性,每个人真正的个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完全的保留。”(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河北教育出版社)在这个众声合唱中,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自己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存在,每个人之间都是完全平等

(整理)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doc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课程分别从五个方面,即: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作用与类型、策略、案例分析、反思进行了介绍。其中,对导入法进行了归类,有情境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新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实验测验导入法等,同时选取了各学科优秀的课堂导入片段二十余个进行案例的讲解与展示。 20世纪上半期有效教学理论产生以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研究者们开始寻找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更优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课堂的导入,它有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后序的有序的有效的展开教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道大门,通过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并且为新课程的学习进行很好和铺垫,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就使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导:引导;入:进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功能:激发兴趣(唤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愿望)、启发思维(开动脑筋开始想问题)、建立联系(建立师生比较好的沟通环境和方式)、明确目标(主旨)、沟通情感(师生生生感情、对课文内容的感情)、凝聚注意(凝聚注意力有效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课堂导入的特征:A趣味性: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通过有趣的导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关注主题和所学的内容);B 激发性:课堂导入要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学生对主题感兴趣了,就激发成功了)。C 主题吻合: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的关系)D 走向明确:课堂导入的各种操作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导入要蕴含教学方向和结果)F 时间控制:课堂导入所用的时间要有所把握,并根据需要可控。 2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的作用与类型 案例:在日历中的方程中是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老师背对日历,学生到讲台前面圈出日历中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和和告诉老师,老师很快说出这三的日期,换两组数试试,老师也能很快地说出答案)这个小游戏创造一种神秘感、一种悬念,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关注主题,投入到相应的学习当中去。 传统方式:教师事先准备小黑板,将某年某月日历写出,或准备几块。教师或准备挂图,将某年某月日历写出。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3744920.html,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作者:陶海晓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已 经深刻地意识到了在传统的知识教育中,知识并不可以和智慧等同,智慧代表了人生的意 义,而知识仅仅固于刻板的理念,显而易知,智慧比知识更加重要,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完成常规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从自主学习 中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掌握文字传达的含义,促进他们语文创新思维的发展,以此构建起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智慧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了很多,例如感知、知识、记忆、计算、分析等等,也可以称作智力。所以,智慧课堂就很容易理解。字面意思上即可以理解为充满了智慧的课堂,便不仅仅等同于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一种融合各种能力与思想,每个人都融于其中的生动有趣的课堂。 一、构建初中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推进,教育成为人们心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在从知识文化迈向智慧文化 的进程中,要孕育一批批一代代有智慧的人,这是社会所需求的。因此,构建初中智慧课堂 也正是响应了时代的潮流,不仅从老师充满智慧的言传身教开始,培养学生的智慧更是重要严峻的任务,构建初中智慧课堂已经迫在眉睫。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们大多过分注 重知识的死板传授,摆脱不了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忽略了学生的知识理解感受,正是这种弊端,需要加快构建初中智慧课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拥有创造力,能够拥有独立 思想、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送。重构语文课堂,让智慧成为课堂的新主 题。 二、初中语文智慧课堂建构策略 (一)优化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可以优化课堂内容,设计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 体手段和拓展课外的知识来丰富整个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兴趣,能够自我的进行理解并愿意学习,而非一味地传授知识。当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进程中的来, 便可以提高语文水平能力,获得智慧。例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过程中,教 师便可以利用投影仪等设备给学生们展示由远至今祖国强大发展的进程和图片,同时也可以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