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组织外科学—19章

软组织外科学—19章

软组织外科学—19章
软组织外科学—19章

第十九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和传导痛的

介绍及其检查方法(P303——P381)

一、概述

一、压痛点(tender point)

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前者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后者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末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疼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肢的被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9、晚期病例,当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疼痛经久未愈,会致使疼痛反应区或疼痛传导区中受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就形成了继发性压痛点,此时单独针对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进行治疗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先针对远原发性压痛点,以后再针对继发性压痛点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的目的。

二、传导痛

1、“牵涉痛”的发病机制建立在椎管内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基础上。

2、“传导痛”的发病机制却建立在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基础上。

3、裂状肌处于臀部的深部,当一般的急性损伤的外力或慢性劳损的牵拉性刺激作用于臀部时,首当其冲的是局部皮肤、浅层的皮下组织和臀肌,而深层的裂状肌受影响最小,多不易受累。针刺验证明确了常见的裂状肌与坐骨神经干的粘连属继发性病理改变;随着原发性疼痛的治愈,继发性病理变化也可逐渐自行消失。

4、古人的理论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建立在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两种学说的基础上的。

5、压痛点检查是软组织外科学最为重要的基本功,必须完全认识压痛点的性质、分布部位及其传导循行规律,全面掌握和正确使用压痛点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敢于创新。

三、压痛点检查方法

1、头颈背肩臂痛或腰骶臀腿痛不是单独由一个压痛点所引起的,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所组合,形成这一症候群,故需要有一整套概念全面地了解这些压痛点。

2、检查压痛点时可以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立位。

3、检查者在压痛点上滑动按压时,只能利用肩关节的活动起作用,而不能利用指间关节、指掌关节、腕关节或肘关节的活动。

4、检查压痛点的关键在于准。即选准压痛点、压准压痛点。在准的基础上,无须化大力气,可以引出剧痛反应。病人觉得有几十斤重的压力施加于压痛点上,难以忍受时,说明操作者的准起的作用。

5、滑动按压——用拇指末端符合末节指骨顶端的某一着力点,在压痛点上适度压紧,并作小幅度的左右或上下快速度的滑动。

6、应该指出:头颈、躯干前部和四肢的原发性软组织损害是比较少见的,它们的酸、胀、重、麻、痛及其多种不适征象多属躯干后部软组织损害的向外周传导的继发征象或由此而形成的继发性软组织损害的局部征象。

7、临床上缺乏主诉的疼痛,这类压痛点称潜性压痛点;受体内的内部因素(病毒感染和内分泌失调影响)和外界因素(风、寒、暑、湿、劳)的刺激而诱发的,可使潜性压痛点出现主诉疼痛者,这类压痛点称显性压痛点。

8、压痛点四类指标的评估

8—1、高度敏感:剧痛反应的各项指标均属阳性者;

8—2、中度敏感:局部剧痛,、无剧痛反应出现者;

8—3、轻度敏感:局部有可忍受的轻痛而无剧痛反应者;

8—4、不敏感:局部紧压感而无疼痛引出者。

四、系统介绍

1、发病因素分为两种,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头、颈、项背、肩胛、臂部骨骼附着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引起疼痛者,称为原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痛或原发性头颈背肩臂部软组织损害。因腰骶部骨骼附着处软组织损害的疼痛向上传导引起征象者,称为继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痛;如果疼痛经久不愈,会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称为继发性头颈背肩臂部软组织损害而加重征象。

头、项颈、背、肩胛、臂痛压痛点和传导痛

(一)、枕项部压痛点

1、枕外隆凸压痛点:斜方肌上端腱性组织附着、项韧带。

2、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上斜方肌—半棘突(深层),头夹肌—头最长肌(深层)。胸锁乳突肌上端。

3、颞骨乳突压痛点:胸锁乳突肌(浅层)——头夹肌(中层)——头最长肌(深层)。

附着处的发痛部位均在头颅骨后下方和侧下方的上项线和乳突之间的连线上,征象可向上方和前方传导。

颈脊柱适度前凸,可放松项伸肌群,指腹向上和指甲向下。

用右拇指尖深入,沿枕外隆凸的上项线和项平面向外直到乳突的诸肌附着处滑动按压。

4、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咬肌、翼内肌(下颌底偏内缘)。

闪电样阵发性抽痛,传统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为两肌在下颌支附着处的软组织损害;继发性为原发性枕项部骨骼附着的软组织损害向前,或锁骨上窝(含肩外侧)骨骼附着的软组织损害向上的传导痛经久不愈,下颌支和颧弓的肌附着处形成继发性软组织损害。

用示指尖对下颌角,沿下颌底和其两侧上方轻按压两肌肉附着处,再按下颌支外面和颧弓的咬肌附着处。

5、颈椎棘突压痛点:上中斜方肌、小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项半棘肌、项棘肌和棘间肌。

出现项颈痛,向下传导引起肩臂痛和向上传导引起枕颈痛和诸多头脸部征象。

颈2-6棘突端呈分叉状,拇指尖按在颈椎棘突端侧面的软组织附着处,从颈2棘突旁开始向下,由外向内滑动按压,以颈2—颈5棘突压痛点最为明显。

注:颈脊柱可得“咯吱”声感觉,此声多是皮下脂肪因严重无菌性炎症导致组织变性所致。此声过去认为是“颈脊柱的骨与韧带之摩檫音,对这类病例,在皮下局麻下进行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中,仅将病变的皮下脂肪完全切开再作颈脊柱自主性活动时,原有”咯吱“声立刻完全消失。

6、颈椎横突尖压痛点:肩胛提肌(颈1—颈4)、前、中、后斜角肌(颈5—颈7)。

前者产生耳部和面颊部征象,后部产生颈根部征象。

用两示指分别按住颈旁两侧的第一横突尖上,由上而下滑动按压。

7、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

会引起斜颈畸形

拇指按压颈椎棘突和颈椎横突之间的部位,作自上而下的横向滑动按压。按压腰部深层肌骨骼附着处高敏感度的潜性或显性压痛点

8、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多裂肌、回旋肌。

项颈僵和局限痛。

用拇指尖在上斜方肌与颈7横突背侧面之间相对地向内插入,用指尖按住颈7后关节突,自下向上滑动按压直至颈2后关节突。应该注意:颈6—胸2后关节软组织附着处损害是颈背肩臂部酸胀重麻痛的主要发病部位之一,检查时,不要遗忘。

9、颈椎板压痛点:多裂肌、回旋肌。

颈椎各个椎板背面的骨膜受到多裂肌、回旋肌损害的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导致项颈僵和局限痛。

指尖由后向前针对颈2椎板,由上向下滑动按压到颈7椎板。

10、胸骨颈切迹压痛点:锁骨间韧带覆盖。

两侧胸锁乳突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经久不愈,胸骨柄上端可继发损害性病变,出现局限痛。

用拇指尖针对胸骨颈切迹作活动按压。

11、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锁乳突肌内侧(胸骨柄上前方)和外侧头(锁骨内段上缘)

局限痛、乳突痛、颞部痛、偏头痛,极其严重的单侧病例会引出胸大肌痛、乳房痛、沿腹壁直至大腿内侧传导出现吊紧套跳感,抽跳时会出现腹壁索条物;双侧病例会向下引出前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等前胸征象。

先用两示指后用两拇指分别按压胸骨柄上前方,作滑动按压。

12、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三角肌(锁骨外1/3段)胸大肌(锁骨内1/2段前方)

胸大肌痛、乳房痛

用拇指尖沿锁骨内1/2段前方和锁骨外1/3段前方两肌附着处。

13、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前斜角肌

颈根外前方不适或疼痛,上肢的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征象。

胸锁关节痛、耳部征象、“面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枕骨旁痛、太阳穴痛,前胸征象,痛沿上臂、前臂直到手指,引起臂神经刺激征象和血运张障碍。

用拇指尖在第1肋骨斜角肌结节处作滑动按压。

枕项部十三个压痛点小结

1、颅脑征象和眼部征象由颈椎棘突旁的软组织在枕骨附着处、颈椎后关节附着处和颈椎棘突旁及筋膜本身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引起。

2、枕骨旁痛、太阳穴痛、偏头痛由胸锁乳突肌或头夹肌损害以及肩胛提肌损害或锁骨上窝组织(主要是前斜角肌)损害所引起。

3、颅脑征象、耳部征象、口腔征象。

4、面部征象的“三叉神经痛”、“面瘫”,由枕颈部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加肩胛提肌或锁骨上窝软组织在颈椎横突尖的损害性压痛点所共同引起。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

1、胸椎棘突压痛点:胸椎各个棘突端的侧方。

斜方肌、小、大菱形肌、上后锯肌、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

拇指尖自胸1—12的每一个棘突端侧方的肌肉,由棘突旁侧向前内方进行滑动按压。

2、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多裂肌、回旋肌。

拇指尖自胸1后关节,顺次垂直深压每个后关节直至胸12后关节为止。

3、胸椎板压痛点:多裂肌、回旋肌

椎板背面的骨膜受到背部多裂肌、回旋肌损害,背部拉紧感。

拇指尖针对胸1——胸12由上向下逐一滑动按压,区别背伸肌群和多裂肌、回旋肌引起征象只有通过银质针针刺才能鉴别出各层发痛的病变组织。

4、胸椎横突尖压痛点:头半棘肌。

在胸椎后关节压痛点检查的位置上,拇指尖移在上下两个后关节之间并稍偏外移动,即在胸椎横突尖背侧。

拇指尖自胸1——胸12水平顺次逐一按压。很难同伴随发生的胸椎后关节压痛点作鉴别。

5、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

用拇指尖沿椎板上的筋膜和肌腹顺次自胸1—12椎水平逐一深压并作横行滑动按压。

背部五个压痛点小结

1、胸椎棘突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胸椎横突尖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压痛点的五个部位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好发处,以胸5-6、胸8-9或胸11-12椎部位最为敏感。

2、主要出现背痛、背部沉重感、吊紧感、麻木感、冷水浇背感、背挺不起来等征象。

3、每一棘突旁背伸肌群附着处损害的疼痛常会沿所属肋软骨向前胸传导,常误作“肋软骨炎症”。

4、以最多见的左胸5棘突痛可向左侧前胸部骨体外侧第5肋软骨处传导,常诊断为“冠心病”的“心区痛”。

5、疼痛可向前胸部传导,与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以及锁骨上窝等软组织损害一样,也会引起“冠心病”征象。此八处软组织(胸椎棘突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胸椎横突尖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锁骨上窝软组织)损害常一起发生,所以“冠心病”征象更为典型,且有些病例也常会出现心电图检查的阳性体征,临床上误诊为“冠心病”者,为数真不少。

6、疼痛还可向上传导,会引起颈部不适、吊紧感或枕颈痛等所并发的诸种临床表现。

(三)、肩部压痛点

1、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提肌下端,附着处肩胛骨内上角。

枕骨旁痛、太阳穴痛,双侧严重病例,常需用双手托住下颌,支持头部重量,以减轻症状。

双拇指尖分别按住左右两侧肩胛骨上角,作滑动按压。

2、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小菱形肌、大菱形肌。

上背痛,特别是小菱形肌。

左手放置在同侧肩关节前外侧,用右拇指尖按住脊柱缘,第2——5指尖按住腋下,用拇指尖沿脊柱由上往下滑动按压,注意书中术者姿势。

3、冈上肌压痛点:冈上肌

肩胛骨内上方不适或酸痛,严重病例患侧肩臂难忍的下垂沉重感,引起颈背交接处深重不适感或酸痛。

用拇指尖按住冈上窝,垂直骨面滑动按压。

4、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上斜方肌

肩胛沉重、不适和酸痛、颈后外上方痛。

拇指间移向肩胛冈上缘、肩峰内缘和锁骨外段上缘,滑动按压。

5、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冈下肌

肩胛不适和酸痛,肩胛活动发响。

用左手第2——5指端扣住肩胛骨脊柱缘,拇指尖在冈下窝,冈下肌肩胛骨的附着处面积较大,故压痛点(区)面积也较广,检查全部附着处,作滑动按压,以冈下窝中央部位的压痛最为敏感,绝非仅推此点,简单从事。

6、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大圆肌。

用左手的第2—5指端按住脊柱缘,当左拇指尖沿腋缘背面的小圆肌附着处的压痛点、下移到肩胛骨下1/3段的背面,位于大圆肌作滑动按压。

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继发肩胛下肌肩胛下窝附着处损害引发

6—1、所谓“肩关节周围炎”,多伴有同侧背部软组织损害,其原发性病灶均在于肩胛骨骨面三肌附着处而不是整个肩关节,行强刺激推拿,可立即消除所有征象。

6—2、向前传导,类似真正的冠心病的征象,常误作“冠心病”;“肋软骨炎”。6—3、向肩前传导,引出喙突或肱二头肌长头处痛,局部形成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常诊断为“原发性肩胛骨喙突炎”或“原发性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此三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进行推拿会引出喙突痛和肱二头肌长头痛加剧,推拿完毕,疼痛消失。疼痛经久不愈,喙突处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再在此行推拿、针刺、松解手术。

6—4、传导到上臂,引出上臂痛、麻木等征象。

6—5、传导到肘内方或肘外方。若疼痛经久不愈,肘部形成了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则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原发性压痛点上任何治疗仅能减轻肘部

征象而不能根治,针对肘关节内外侧的继发性病变软组织进行治疗。

6—6、严重病例引出上肢征象(前臂、腕、手、指的传导痛),肩胛骨背面压痛点上推拿可加重上肢的传导征象,治疗完毕后,征象随之立刻消失。

7、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三角肌。

肩关节前方痛、外方痛、后方痛或上臂外侧痛。

用拇指尖作滑动按压。

8、肱三头肌长头肩胛盂下唇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

腋窝痛、肩关节前方痛和后方痛、外展功能受限,向下引出上肢传导征象。

拇指尖按住肩胛盂下唇滑动按压。

9、肩胛下肌肩胛下窝压痛点:肩胛下肌

引出腋窝痛或前胸或上肢传导征象,影响肩外展功能。有此敏感性压痛点者必有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的敏感性压痛点群,说明肩胛骨下角肩胛下窝附着处的压痛点仍属继发性传导痛。

用拇指尖向内侧深入并向后按住肩胛下窝滑动按压。

10、肩胛骨喙突压痛点: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胸小肌。极大多数属同侧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骨附着处损害由背面向肩前方的传导痛或上述诸肌肱骨近端附着处的继发性软组织损害性痛。

用右手指尖按住喙突的软组织附着处,固定不动,然后用左手拇指尖针对冈下肌(依次针对大小圆肌)肩胛骨附着处滑动按压,出现:

(1)、肩胛骨背面无压痛点,喙突压痛依旧,喙突处为原发痛。

(2)、肩胛骨背面压痛点明显,喙突压痛消失,肩前方痛全属原发性三肌肩胛骨附着处损害的传导痛。

(3)、肩胛骨背面压痛点明显而喙突压痛点更为突出时,用肩胛骨背面压痛点推拿来鉴别:

推拿后肩前方痛消失者,考虑肩胛骨背面三肌损害的传导影响;

推拿后肩前方痛未减轻者,要考虑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损害向前的传导痛经久不愈,在喙突附着的软组织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可能性。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

(五)、前臂和手部压痛点检查

腰、腰骶、骶尾痛的压痛点和传导痛

(一)、腰椎和腰骶部压痛点

1、腰椎(1—4横突尖)横突尖压痛点:腰背筋膜前叶、腰髂肋肌。

引起腰痛,并发肋弓痛、腹部不适、腹痛、便秘和慢性腹泻交替发生;上腰段的双侧横突尖痛,汇集与胸11、胸12或腰1棘突部,引成传导区的棘突和传导性压痛点;腰2横突间痛向前引起腹痛。

双侧腰痛或单侧腰痛病例可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两拇指或单拇指尖分别按压在两侧腰际,紧靠第12肋骨下缘,位于腰2横突部位,向内上方相对地深入嵌压左右两侧腰2横突尖作滑动按压,依次类推。至于腰突尖,仅属髂腰韧带附着处,是不易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的,由此可知,“髂腰韧带劳损”的诊断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软组织损害并发上腹部与腹内疾患所引起的上腹痛的鉴别

患者在脊柱超伸展位,令病人用手按住上腹部的疼痛部位,术者用两手的指尖针对并滑动按压腰2横突尖,若疼痛消失,腰部压痛剧烈,则此上腹疼痛多属腰椎横突向前的传导痛。

2、第十二肋骨下缘压痛点;下后锯肌、腰髂肌、腰背筋膜前叶。

引起肋弓痛,与腰2横突肌完全一样的症状。

在腰2横突尖腰痛点位置上,拇指尖向上移动,再转动指端,使螺面向上,针对第12肋骨下缘向上作滑动按压。

3、腰椎棘突和骶中嵴压痛点:腰背筋膜后叶、后下剧肌、多裂肌、回旋肌。

引起腰痛、腰骶痛或骶尾痛。单独发病者少见,多与腰部深层肌损害并存。

用拇指尖沿每一个棘突端或骶中嵴端的旁侧,向前和内方向滑动按压。一般以腰4棘突——骶1中嵴的压痛最多。棘突端正中和棘间韧带多无压痛;有压痛者多属两旁腹部软组织损害向中央汇集的传导痛影响。

4、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

腰3——骶2为好发部位,引起腰骶痛,向上、下或向前引起躯干上部、下部或腹部等诸多并发症。

用拇指尖针对腰1椎板由上向下滑动按压直到骶中嵴背面。

5、腰椎后关节压痛点:多裂肌、回旋肌。

腰椎后关节压痛点是腰部深层肌主要的发痛部位。“后关节综合症”的疼痛全属后关节外表附着的多裂肌和回旋肌之无菌性炎症病变所导致。

用拇指尖自椎板向外移,垂直腰椎后关节突,顺次滑动按压。

6、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棘肌、腰背筋膜后叶的下外端。

腰痛、腰骶痛、下肢传导性麻木感或麻痹等。

拇指尖沿着腰三角区外缘的髂嵴开始,向内至髂后上棘内上缘,在向下直至骶髂关节内侧和骶骨末端,作滑动按压。一般以髂后上棘内上缘的髂嵴压痛最剧和常见,但对骶棘肌下外端深层(即前方)的压痛点无法触及,只能用一支银质针探至此肌深部骨骼附着处作测定。。

7、髂嵴压痛点:腹外斜肌(髂嵴外唇)、腹内斜肌(髂嵴中唇)、腹横肌(髂嵴内唇)、腰方肌、背阔肌、缝匠肌。

前三肌肉是腰痛、腰臀痛或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腰肌侧方痛或腰骶部酸痛,实际上是腹肌髂嵴附着处损害的固有征象的临床表现。

以拇指尖沿着整个髂嵴(腰三角区外缘直到髂前上棘),针对诸肌肉作滑动按压,可传导到胸廓外下方的肋骨缘疼痛也不治而愈。

8、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骶棘肌、多裂肌、旋棘肌的肌腹、腰背筋膜后叶的膜腹均在脊柱腰骶椎的后侧。

腰4——骶2的腰部深层肌骨骼损害性疼痛,向前传导,引起下腹部不适、下腹痛、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痛(大腿根部痛)、男女的性功能减退或消失、月经失调、行经不畅等征象。

在骶骨下段的腰部深层肌损害,向前传导,引起肛门或会阴不适、刺痛、麻木。习惯性便秘与慢性腹泻交替发生。

一般以腰4——骶2的腰部深层肌骨骼附着处属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好发部位,其中腰1-3部位深层肌的变性挛缩,常误诊腰椎横突尖或第12肋骨下缘疼痛。

以拇指尖自胸11椎板——骶4背面顺次深压腰部深层肌肉,多以腰4椎板

——骶1骨面的后方压痛最剧,会引出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之征象加重。

(二)、臀、髋、大腿根部、耻骨联合压痛点检查

1、髂胫束压痛点:位于髂胫束与臀大肌和臀中肌筋膜三者的交界处,

出现臀痛或髋外侧痛,常可摸到一拉紧的腱性束条,“关节外弹响髋”就是因此索条变性痉挛,引起股骨大粗隆在变性挛缩的髂胫束深面下滑动时的不协调,发生弹响。。

用两手的2—3指端分别找准左右两侧髂前上棘处,两拇指尖分别按在髂前上棘后方臀部约一横掌处。加以浅压。

2、臀上皮神经压痛点:

臀痛、腰痛或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发痛因素在于病变的脂肪组织,不在于神经支的本身。

拇指端移向臀中肌部位,与髂嵴下2—3横指处,由外向内分别作浅表的滑动按压。

3、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臀大肌、臀中肌。

腰臀痛和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拇指尖在髂后上棘部作浅表的滑动按压。

4、阔筋膜张肌压痛点:阔筋膜张肌。

引起髋外侧痛,向下肢外侧传导,是小腿外侧痛麻的主要发病部位之一。与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一样,患肢不能在坐位上剪脚趾甲的动作。

检查者用腹壁抵柱病人的臀部,将患侧膝关节屈成90度角,放置于检查者的肩上,可保证大腿外展位上的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和裂状肌完全放松;另一拇指尖垂直针对髂前上棘外缘和外后方此肌附着处(特别是臀小肌附着处)。

5、臀小肌压痛点:臀小肌

6、臀中肌压痛点:臀中肌

一般轻症的阔筋膜张肌和臀小肌骨骼附着处损害产生的髋外方痛传导到大腿外方的膝上部为止。重症者,传导到小腿外侧和足b、部,引起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和腓总神经麻痹一现象。

双侧坐骨大切迹的内后缘臀中肌附着处损害时,传导痛与双侧臀大肌内端骨骼附着处损害一样,汇集于尾骶部,引起骶尾痛和肛门会阴部不适感,下垂感

或疼痛等症状。

7、坐骨大切迹后缘、中缘压痛点和坐骨神经裂状肌下口处压痛点:

均会引起臀痛和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前者系原发性病变和远原发性疼痛,后者是继发性病变和疼痛,治愈前者压痛点则后者压痛点自行消失。

前者在臀中部用拇指尖向前向上深压坐骨大切迹的后缘、中缘以及内后缘内中缘的骨面作纵行滑动按压。

后者向下移动约一横指宽处。

8、臀下神经压痛点:在骶髂关节外缘,位于髂后下棘下方。

双侧臀下神经传导痛向内汇集骶尾部,同双侧坐骨大切迹压痛点向内的传导痛一样会引出骶尾痛等临床表现。

用拇指间向内和向前的方向纵性滑动按压。

9、臀上神经压痛点:位于坐骨神经裂状肌下出口处的外上方。即髂胫束压痛点和坐骨神经裂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的连线之中点。

产生臀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拇指尖深压臀上神经部位,横过神经支作滑动按压。

10、尾骶骨背侧压痛点:臀大肌内端下部骨骼附着处,此压痛点原发性压痛点。

引起骶尾痛、臀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引起肛门会阴的不适、下垂感或疼痛,病人因之只能站立多不能就坐。

与坐骨大切迹或双侧臀下神经等继发性压痛点向内汇集与骶尾部的传到

痛有所鉴别。

用拇指尖针对骶尾骨背侧臀大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

11、大腿根部压痛点(含闭孔外肌):也称股内收肌群耻骨支和坐骨支压痛点。11-1、耻骨上支——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压痛点:耻骨肌附着于耻骨上支,长收肌附着于耻骨结节下方和耻骨联合处,股簿肌和内收短肌附着于耻骨下支,内收大肌附着于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及坐骨结节。

注意:内收大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闭孔内肌和提肛肌在坐骨支上的附着处。

引起大腿根部痛、腹股沟痛、下腹痛、痛经等;男女性生殖器痛(阴茎根部或阴蒂的传导痛、性功能减退或消失、性交痛、骶尾痛、会阴不适肛门痛;臀

痛或并发典型或不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沿大腿内侧——膝内方(常误诊为“内侧半月板损伤”)——小腿内方——内踝或前足、姆指的传导痛或麻木感;

鉴别“内侧半月板损伤”方法:拇指尖按压内收肌结节上的内收大肌附着处,引出压痛点,再按压耻骨压痛点,膝内方的压痛消失者,为内收肌群损害向下传导痛影响,反之考虑膝关节内侧其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

大腿不能伸直,但直腿抬高试验受限较轻——急性耻骨上支(耻骨肌)和耻骨结节肌(长收肌)附着处;

直腿抬高试验受限较重,但髋膝能完全伸直——耻骨下支(股簿肌、内收短肌)、坐骨支和坐骨结节肌(内收大肌)附着处。

两拇指尖分别先在左右耻骨上支和耻骨结节处滑动按压,再在左右耻骨下支直至接近坐骨支处滑动按压。

11-2、坐骨支—坐骨结节外侧面压痛点:内收大肌。

引出臀下方痛、坐骨结节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以坐位明显。传统诊断为“腘绳肌劳损”(临床上该处损性病变罕见)。

一手固定患侧大腿制动,另一手拇指尖针对坐骨支外缘和坐骨结节外侧面股内收大肌附着处(含闭孔外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

12、腹直肌和凌锥肌耻骨联合压痛点:腹直肌和凌锥肌

耻骨联合部的疼痛,向上产生下腹痛、腹部或上腹部不适、胃讷不佳等征象;向下产生女性阴蒂和尿道口疼痛或不适感,男性的阴茎根部疼痛、不适感或龟头麻(痛)感。该两处病变常与腹肌髂嵴附着处损害或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等同时并存,决非单独发生的病种。

双侧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经久不愈,两侧向内的传导痛可汇集于耻骨联合上缘,形成继发性腹直肌和棱锥肌附着处病变,引起与原发性两肌耻骨联合上缘附着处损害一样的局限痛和一系列并发症。

用拇指尖针对两侧耻骨联合和耻骨结节的上缘骨面两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

13、耻骨下支和坐骨支的压痛点(耻骨弓压痛点):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

大腿根部软组织痛的严重病例会出现继发性损害。

引起生殖器痛、女性阴道痛和性交痛

手指端在大腿根部针对耻骨下支和坐骨的内侧骨面上述两肌附着处,由内

向外作滑动按压。女性作阴道指检,侧压痛点会更加明确。

14、髂前下棘压痛点:股直肌。

该处压痛点可由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的继发性膑下脂肪垫损害或原发性膑下脂肪垫损害两者所并发的膝盖上方传导症象所掩盖,很难分清,消除三处损害,把髂前下棘股直肌附着处损害的固有症象选择出来。

发生髋前方不适或酸痛、可传导至膝盖上方。

用拇指尖在髂前上棘下方一横指处作深层滑动按压。

(三)、大腿压痛点

1、股骨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下部的外端。

起局限痛外,并发不典型的下肢“反射痛”。

拇指尖针对股骨后臀肌粗隆部位作滑动按压。

2、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压痛点:前侧有股中间肌;内侧有股内侧肌和股中肌;外侧有股外侧肌和股中肌以及后侧的股内收大肌和股二头肌短头。

出现局限痛、麻或并发奇冷感,重者大热天穿皮裤保暖,这些多属于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所继发的传导征象。如果该部分形成继发性软组织损害的压痛点者,再作此处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压痛点治疗。

拇指尖分别作该压痛点自上而下地滑动按压。

3、股骨内上髁压痛点:内收大肌远端、腓肠肌内侧头、胫侧副韧带和内侧膝关节囊。

疼痛常突出于内侧膝关节间隙或其下前方部位,且压痛明显。常误作“内侧半月板病损”,重者疼痛有向下传导,引起小腿内侧痛、内踝痛、前足内侧痛或拇趾痛,后者常误诊为“痛风”。

一手拇指尖针对内侧膝关节间隙或其下前方部按压,引出剧痛后保持压力不变;另一拇指尖针对股骨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按压,引出剧烈的内上髁痛,可使内侧膝关节间隙或其下方部位压痛立即消失。可查得股骨内上髁浅性或显性压痛点。

4、股骨外上髁压痛点:髂胫束远端、腓侧副韧带、腓肠肌外侧头、跖肌和外侧膝关节囊。与股骨外上髁压痛点的描述类同,外上髁附着处多无主诉征象,疼痛也突出于外侧膝关节间隙,压痛明显,常误诊为“外侧半月板病损”。

同“股骨内上髁压痛点”相同征象,发生在外侧。

同“股骨内上髁压痛点”治疗相同。

(四)、膝关节压痛点

1、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压痛点:半月板病损不可能引起疼痛的,半月板软骨组织内不具有感觉神经末梢,即时出现病损也是不可能引起疼痛的。只有当与半月板内外缘紧密连接的滑膜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就会引起膝关节间隙内侧或者外侧间隙的疼痛。

一手使患者小腿屈曲,另一手拇指按压膝关节内或外侧间隙作滑动按压,,引出剧痛。

但此处压痛点不受股骨内上髁或外上髁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的传导影响。

2、髌尖粗面压痛点:髌下脂肪垫前上缘、髌骨的下1/2段边缘。

膑上压痛实为膑尖粗面压痛点向上的传导影响。病人只知道痛在膝前下方,少数病例的膝盖痛并不突出,仅仅表现为腘窝痛或小腿腹、跟腱、跟骨或跟底部的疼痛。此膝前痛常有可能向上方传导,引起股四头肌不适酸胀感;向下传导,引起沿胫骨前方直至足背和第2-4趾骨背面不适、肿胀、酸痛、吊筋感等。但多数病例的膝盖痛向后传导,引起腘窝不适,肿胀、酸痛、吊筋感等,影响走路。腘窝征象向后下方传导,引起腓肠肌不适、酸胀、吊筋感、跟腱痛和后跟痛、跟骨痛等。

原发性为:脂肪垫髌尖粗面附着处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所致。

继发性为:髋外侧阔筋膜张肌和臀中、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损害之原发性疼痛向外下方传导引起的膝外侧痛结合大腿根部软组织耻骨附着处损害的原发性疼痛向下方传导引起的膝内侧痛,两者汇集于髌下脂肪垫上继发单一膝前下方痛(膝前痛)。

日久形成髌尖粗面脂肪垫附着处的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之故。

术者一律站于病人右侧,用右拇指操作患者左右膝盖。用左手的1——2指端按住髌骨上缘,推向下方;再用右手拇指掌面向上,指尖对髌骨下端后方的髌尖粗面,含髌骨的下1/2段边缘,向前下方作横行滑动按压。

(五)、小腿和足部压痛点

1、胫骨粗隆压痛点:髌韧带下端。

引起局限痛,单独软组织损害发病者并不多见。

用拇指尖滑动胫骨粗隆的髌韧带附着处。

2、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内侧骨面附着的全属骨膜;外侧上1/3段骨面附着处有胫骨前肌,下2/5段骨面附着的骨膜。

疼痛反映多属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所继发的传导征象,如果在传导部位已形成继发性软组织损害的压痛点者,针对大腿、膝、小腿、踝、足以及小腿的胫骨内侧或外侧在内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补课,方能治愈。

用拇指尖在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骨面的软组织自上而下作滑动按压。

3、腓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内侧的骨间缘有骨间膜附着,有拇长伸肌;外侧面有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小腿外侧会出现与胫骨内侧或外侧相同压痛点和痛、麻或冷感,也多属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所继发的传导征象。若传导部位形成继发性软组织损害者,再补腓骨干内外侧压痛点治疗。

4、踝前方关节囊压痛点:胫骨下关节面前方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前方的踝关节囊附着处。

引起踝前方痛。

用拇指间针对踝关节前方起自内踝,沿胫骨下关节面上方直至腓骨外踝关节面的关节囊附着处滑动按压。

5、内踝后下方压痛点:胫骨后肌腱在胫骨内踝沟的腱鞘中通过。

内踝后下方痛,称为原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继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内收肌群上下端骨骼附着处),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内侧痛;再向前传导,引起前足内侧、跟底内侧和拇趾的痛、麻感,影响行走。

用拇指尖嵌入内踝沟,自内踝后方、下方直至前方作滑动按压。

6、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在腓骨外踝后下方的总腱鞘中通过。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

内踝后下方和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同时并发时,两者向下的传导痛可以汇集于跟骨底中央部引起跟底痛。常误诊断为“跟骨骨刺痛,只要通过内外踝后

下方软组织按压,可使“跟骨痛”消失。若是髌下脂肪垫损害的传导痛,需对其进行治疗,立即消失跟底痛。单独的内踝后下方或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只能引起跟底内侧痛或外侧痛而不可能引起足底痛,通过单侧治疗,可解除各自的跟底旁侧痛。

7、跗骨窦压痛点:在踝关节外下前的跗骨窦中有一块脂肪垫,附着于窦四周的骨骼和韧带上

踝关节外下前方痛,。重症病例常合并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发展成“痉挛性平*足”。

用拇指尖针对跗骨窦脂肪垫作深入的滑动按压。

8、舟骨粗隆压痛点:胫骨后肌附着于舟骨粗隆。

原发性胫骨后肌舟骨粗隆附着处损害,会引起疼痛。

若系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在舟骨粗隆的传导痛,可在内踝沟压引出剧痛时,使舟骨粗隆压痛消失,若传导痛经久不愈,形成继发性胫骨后肌舟骨粗隆附着处损害。这种疼痛多见于副舟骨畸形,过去根据X光提示骨骼变异而误诊为“副舟骨畸形痛”。

用拇指尖针对舟骨粗隆的胫骨后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

9、跟结节的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即: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腱附着于跟结节,跟腱前方有一脂肪垫粘附。

出现踝后方痛。

用拇指尖沿跟腱后侧直至其跟结节附着处作滑动按压。查得跟结节、跟腱滑囊、跟腱鞘的压痛点;跟腱前脂肪垫检查,在用拇指尖由跟腱前外(内)方指向踝后关节囊深压病变脂肪垫跟腱,查得跟腱前脂肪垫压痛点。

跟腱前脂肪垫损害也常与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并存。

临床常见的严重踝关节痛多属踝前方关节囊附着处损害、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跗骨窦脂肪垫损害和跟腱前脂肪垫损害的组合,可分别诊断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害,一一细查。

10、跟底压痛点;跖腱膜跟骨附着处。误诊断为:“跟骨骨刺痛”。传统概念,压痛部位与骨赘部位同在跟底处而混淆。

跟底痛实属髌下脂肪垫损害向后下的传导痛或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向

下的传导痛汇集于跟底部的临床表现。

令助手用拇指尖按压跟底引出剧痛后,保持压力不变,检查者用拇指尖按压髌尖粗面引出剧烈的髌下脂肪垫痛而使跟底压痛立即消失;如无效者,检查者用双拇指间分别按压内踝沟和外踝后下方总腱鞘引出剧烈的踝痛,就使跟底的压痛立即消失,放松按压,跟底的压痛就立即重显。笔者还未遇到治疗无效的病例。所以跟骨痛纯属上述上下两处软组织损害的传导征象,并非原发性跟底部软组织损害所致与跟骨骨赘无关。

11、跖骨干内外侧压痛点:第1跖骨内侧和第5跖骨外侧附着的是骨膜;第2——4跖骨的内外侧附着的是骨间背侧肌,该处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的机会不多,一般与股骨干内外侧和胫腓骨干内外侧软组织损害同时发生。

用拇指尖对每一跖骨的内侧或外侧作滑动按压。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疼痛终结方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疼痛终结方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 1、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得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明确地提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得发病机制,不就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就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得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后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与这个学说就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得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得临床治痛意义。 1、骨科治疗得三大2、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形成或未知因素引起得疼痛。?急性损伤后遗?2 — 原则:正确复位、确实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及时地进行有系统得)、 2-2、笔者认为急性损伤并非软组织损害得原发因素,而就是未能治愈而后遗下来得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之病理变化,才会引起原发性腰痛、腰骶痛、臀痛、大腿根部痛、头痛、项颈痛、背痛、肩痛、锁骨上窝痛等,包括四肢部位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得损害性疼痛在内。为此,笔者提出,如何治愈软组织得急性损伤,尽可能消除其内在得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得病理基础。?慢性劳损形成 2—3、它与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得区别在于不具备任何明显得外伤史,也无疼痛、淤血肿胀或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征象。早期得软组织牵拉性刺激实质上就是一种最为轻微得、临床上不具备任何征象得损伤。长期下去,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得疼痛。?2—4、损害性软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她发热等炎症以及劳累或内分泌紊乱等内部因素得影响;或轻度外伤、气候改变、寒冷、等外界因素得诱惑,则往往引起疼痛得发作、即当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也就加重;炎症消退时,疼痛也会减轻或消失、 3、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3-1、肌痉挛:人体有生命力得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得张力现象,称为肌肉紧张力,简称肌紧张、肌紧张就是有生命力得骨骼肌得生理现象,并非病理状态。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得疼痛,必然累及所属肌肉或与其相关联得肌群进一步收缩,从而达到减轻疼痛得一种反射性反应、 3-2、肌挛缩:较长时期得肌痉挛,其肌肉与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与新陈代谢障碍,出现病理改变,造成肌孪缩,它就是晚期继发因素得临床表现、?总之,肌痉挛与肌挛缩所引起得病理变化,可以成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臀痛得主要得继发因素、?第十八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臂、腰、骶、臀、腿痛得病理发展过程 1、一侧得腰痛日久可向对侧发展,而单独得腰痛日久可以向下发展,或向上发展,高位得疼痛日久向低位;低位得疼痛日久向高位发展、 2、腰部软组织得负重作用与活动读较颈项部强大,故而临床上原发性腰痛或腰骶痛得发病率远较原发性颈项痛或枕项痛就高得多。?3、上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脊柱颈胸段伸肌群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冈下肌、大圆肌或小圆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得压痛点,下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腰部深层肌腰骶椎附着处、骶棘肌髂后上棘内上缘附着处或阔筋膜张肌、臀中肌与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得压痛点均为常见。?4、传统概念公认得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得诸种临床表现,实际上多由躯干背面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引起得,在上述各个特定部位得压痛点上行强刺激推拿多可立竿见影地显著缓解各别得功能紊乱或失调等临床表现,收到短期或近期得治疗效果。 5、软组织外科学新学说公开提出,极大多数躯干腹面被传统概念公认得、与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或失调有关得诸种临床表现主要就是躯干背面相应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向前传导影响所致。 6、笔者摸索出一种比较可靠得鉴别方法,即对通过体格检查基本上排除有因可查得其她发病疾患后,以强刺激推拿(必要时用银质针针刺)正确地滑动按压(或针刺)这些特定部位得压痛点,而使这些局限痛与相应得功能紊乱或失调得临床表现立即消失或显著改善者,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些临床表现主要由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而来;反之,应考虑来自其她器质性病变、 7、正常神经根或神经干受单纯渐增得慢性机械性压迫刺激就是不应该引起疼痛得。还由于正常得神经组织对上述慢性压迫具有强大得抗压作用,一般不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压迫作用特别强,最多引起不重得麻木或轻度麻

软组织外科学—1

第一章软组织外科学概论 1、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或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性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 2、软组织外科学不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医学上的全新认识,是一个理论体系。 3、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经筋就是骨骼肌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体系。希波克拉底曾说过“能治疼痛者为神医”。 4、科学无禁区,科学无偶像,科学无顶峰。医学史表明,当历史上一种传统的医学理论在实践中碰到危机的时候,往往孕育着一种新的变革。任何事物,唯其不完善,才具有生命力,如果完善了,也就没有生命力了。 软组织外科学的进展 1、发病学进展 椎管内外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损害性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主要发病机制。

2、病理学进展 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畸形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 3、生理学进展 正常的神经根急性受压,与周围神经一样,只会产生从麻木到麻痹的征象,以及受慢性渐增的压迫不易引起神经压迫征象;只有当椎管外神经组织受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才会引起疼痛。 4、诊断学进展 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膜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传导,以达到无痛。 5、征象学进展 并发50多种涉及其它科的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而这些征象只有当A、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骶痛或颈背痛的后期;B、经有关专科检查,完全排除了它们所属的疾病;C、疼痛部位必具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和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其上施行非手术疗法——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压痛点针刺、压痛点药液注射等,均可迅速改善这些征象。 6、预防学进展 练功十八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B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B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B三十二、“肋软骨炎”1、每一个胸椎棘突痛与其旁的背伸肌群附着处损害,有时包括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损害的疼痛,常会沿所属肋骨向前胸传导,在其肋软骨处形成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和主诉痛,而胸椎棘突旁的主诉痛往往不明显,只有当检查时才发现这些潜性压痛点。其上行强刺激推拿,可使肋骨痛立即消失,病人才知道背部有软组织损害的存在。 2、检查阴性,则应改作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压痛点检查,极有可能取得阳性体征。 3、早期采用胸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无效时采用松解手术,可治愈;后期改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镇刺(如果原发性疼痛病灶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则上述治疗也应改在该处)取得非常满意的“以针代刀”的疗效。 4、“肋软骨炎”,其原发病灶纯属相应的胸椎的棘突、椎板、后关节等背伸肌群附着处(或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 5、“肋软骨炎”,的征象仅是由背部(或肩胛骨部)原发病灶向前胸引出的传导影响。 三十三、“肩关节周围炎”

1、“肩周炎”的压痛点分布,发现它的显性压痛点均集中在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潜性压痛点也分布于头颈背部,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完全相同。在治疗方面,针对肩胛骨背面三肌俯着出的显性压痛点进行强刺激推拿,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均取得立竿见影的满意疗效,肩臂痛解除,功能恢复正常,连并发的前胸痛、肩前方同(特别是喙突痛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痛)和患臂传导性麻木、麻刺或麻痹以及功能障碍等,均不治而自行消失,这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又基本一样,所以笔者认为“肩周炎”的本质实际上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如出一撤,全属椎管外颈背部软组织损害(仅不过前者的肩臂征象比较显著突出而已),是无可非议的。 2、其中少数顽固性病例治疗后依然并发肩前方因传导痛经久不愈,导致肩胛骨喙突的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和胸小肌附着处、肱骨大结节上压迹冈上肌附着处、肱骨大结节中压迹冈下肌附着处、肱骨大结节下压迹小园肌附着处、肱骨小结节嵴背阔肌和胸大肌附着处、肱骨小结节嵴肩胛下肌附着处、锁骨外段肩峰内缘肩胛冈斜方肌附着处,有时包括三角肌上下端附着处或肘关节内外侧肌附着处等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当肩胛骨背面三角肌附着处原发性疼痛解除后,这些继发性疼痛就更为突出,还需要根据压痛点分布施行密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疼痛终结方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疼痛终结方法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 1、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明确地提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的发病机制,不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后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和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痛意义。 2、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形成或未知因素引起的疼痛。 急性损伤后遗 2—1、骨科治疗的三大原则:正确复位、确实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及时地进行有系统的)。 2—2、笔者认为急性损伤并非软组织损害的原发因素,而是未能治愈而后遗下来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之病理变化,才会引起原发性腰痛、腰骶痛、臀痛、大腿根部痛、头痛、项颈痛、背痛、肩痛、锁骨上窝痛等,包括四肢部位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损害性疼痛在内。为此,笔者提出,如何治愈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尽可能消除其内在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基础。 慢性劳损形成 2—3、它与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区别在于不具备任何明显的外伤史,也无疼痛、淤血肿胀或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征象。早期的软组织牵拉性刺激实质上是一种最为轻微的、临床上不具备任何征象的损伤。长期下去,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2—4、损害性软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等炎症以及劳累或内分泌紊乱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或轻度外伤、气候改变、寒冷、等外界因素的诱惑,则往往引起疼痛的发作。即当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也就加重;炎症消退时,疼痛也会减轻或消失。 3、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 3—1、肌痉挛:人体有生命力的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张力现象,称为肌肉紧张力,简称肌紧张。肌紧张是有生命力的骨骼肌的生理现象,并非病理状态。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疼痛,必然累及所属肌肉或与其相关联的肌群进一步收缩,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一种反射性反应。 3—2、肌挛缩:较长时期的肌痉挛,其肌肉和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出现病理改变,造成肌孪缩,它是晚期继发因素的临床表现。 总之,肌痉挛和肌挛缩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可以成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臀痛的主要的继发因素。 第十八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臂、腰、骶、臀、腿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1、一侧的腰痛日久可向对侧发展,而单独的腰痛日久可以向下发展,或向上发展,高位的疼痛日久向低位;低位的疼痛日久向高位发展。 2、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读较颈项部强大,故而临床上原发性腰痛或腰骶痛的发病率远较原发性颈项痛或枕项痛就高得多。 3、上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脊柱颈胸段伸肌群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冈下肌、大圆肌或小圆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的压痛点,下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腰部深层肌腰骶椎附着处、骶棘肌髂后上棘内上缘附着处或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的压痛点均为常见。 4、传统概念公认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诸种临床表现,实际上多由躯干背面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在上述各个特定部位的压痛点上行强刺激推拿多可立竿见影地显著缓解各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等临床表现,收到短期或近期的治疗效果。 5、软组织外科学新学说公开提出,极大多数躯干腹面被传统概念公认的、与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或失调有关

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心得

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 理论心得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针推科俞壮武 师从宣蛰人老师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至今已有 五、六年了。在这几年里,我努力地 把“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运用在临床软组织诊治实践 中,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问题,有了不 少的心得和体会。 (一)系统检查,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读宣老的书,要仔细看、反复看、经常看。每次看都会有不 同的感受和收获。 宣老曾反复叮嘱: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和临床 诊治,必须学好辨证法。 宣老反对做一个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压痛点医生。宣老的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 理论,是从 压痛点开始的,但却又有质的区别和升华。 软组织损害区域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整体)。 宣老书中阐述的“无菌性炎 症”、“对应补偿调节”、“系列补偿调节”就是软组织损 害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也是指导我

们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宝。如“上病下治、左病右治”,“治颈肩痛,必查腰臀部”,无不体现了这 一辩证法思想。 (二)先推后针,可推不针,欲针先推拿。 宣老非常重视推拿。 强调推拿不但是治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想掌握针刺技术必须学好推拿。 而要学好推拿,解剖是关键。 宣老曾要求我们初学银质针者,一年内只可在腰臀部针刺,决不允许在颈肩背部针刺。更反复强 调,要求我们在颈肩背部多练习推拿,为针刺打好基础。 (三)以针代刀。 正确理解“宣氏针刺定式”的布针思路和运针的方法。 宣老的“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是从大量的手术松解实践中发掘出来的。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强刺激推拿”和“密集型银质针针刺”均体现了软 组织手术松解的思想。可以说:这“推拿”不是传统的推拿。 这“针刺”更不是传统的针灸。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2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2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2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22010-05-10 1352第十七章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指导下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发病机制1、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明确地提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的发病机制不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后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和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痛意义。2、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形成或未知因素引起的疼痛。急性损伤后遗2-1、骨科治疗的三大原则正确复位、确实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及时地进行有系统的。2-2、笔者认为急性损伤并非软组织损害的原发因素而是未能治愈而后遗下来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之病理变化才会引起原发性腰痛、腰骶痛、臀痛、大腿根部痛、头痛、项颈痛、背痛、肩痛、锁骨上窝痛等包括四肢部位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损害性疼痛在内。为此笔者提出如何治愈软组织的饿急性损伤尽可能消除其内在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基础。慢性劳损形成2-3、它与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区别在于不具备任何明显的外伤史也无疼痛、淤血肿胀或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征象。早期的软组织牵拉性刺激实质上是一种最为轻微的、临床上不具备任何征象的损伤。长期下去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 -4、损害性软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等炎症以及劳累或内分泌的疼痛。2

软组织外科学—19章

第十九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和传导痛的 介绍及其检查方法(P303——P381) 一、概述 一、压痛点(tender point) 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前者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后者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末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疼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肢的被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笔记 关键字:压痛点疼痛耻骨联合临床表现神经末梢传导炎症背面肱骨骶髂关节臀部刺激 摘要:1、双侧严重的臀部(或腰臀部)结合大腿根部软组织的病例,多可以发“不明原因”的“尾骨痛”。可见,“尾骨痛”好似双侧臀部或大腿根部的软组织损害向尾骨汇集一起的传导痛有联系。单在双侧臀部或大腿根部的压痛点上行强刺激推拿后,“尾骨痛”也明显缓解。2、说明双侧臀部软组织损害的原发性疼痛向内侧传导,或双大腿根部的软组织损害的原发性疼痛哪侧传导,汇集于尾骨部的传导痛。十三、“骶髂关节扭伤和半脱位”1、对具有“骶髂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者,均根据压痛点分布施行腰臀部和大腿根部的强刺激推拿和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而获得 第十六章对传统概念主导的许多痛症诊断名称重新认识一、“下腰痛”1、“下腰痛”正名为腰骶痛。 二、“坐骨神经痛”1、真正的椎管内疼痛来源于鞘膜外炎性脂肪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这是真正的病因,与神经根的压迫无关。 三、“腰骶部劳损”1、“下腰痛”的病因全属腰骶部软组织损害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与腰骶部骨性结构的“劳损”并不相干 四、“关节突综合征”1、“滑膜嵌顿”的治疗,是用手法,将关节突拉开,手法整复 原理并非整复,主要是手法相应地拉长了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导致痉挛缩短的腰肌,起到“以松致痛”的作用。 2、软组织外科学告诉人们。 正常的神经组织受到突然的急性机械性压迫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只可能出现麻木到麻痹。 对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的刺激,由于正常神经组织的抗压作用极强,多不会引起压迫征象。 只有神经鞘膜外脂肪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鞘膜外神经末梢才会引起疼痛。 3、“手法”或“背法”有效的治疗原理,在于突然拉长了脊椎旁痉挛缩短的损害性软组织,特别是受累的骨骼肌和筋膜等,达到“以松治痛”的目的,与解除“关节面的持久交锁,形成关节突粘连”无因果关系。 五、“脊柱峡部崩裂性脊柱滑脱”1、骨骼畸形不是疼痛的原法病因,疼痛来源于椎管外损害性病变的软组织 六、“脊柱弯曲畸形代偿性腰痛”1、其实质就是在脊柱侧凸位置上所发生的原发性腰臀部软组织损害,与脊柱侧凸畸形之间似乎不存在因果相连的代偿关系,也就是说,腰臀部软组织损害不一定是脊柱侧凸继发的代偿性“产物”,为此将“脊柱弯曲畸形代偿性腰痛”改称为腰部或腰臀部软组织损害合并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弯曲畸形,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 七、“棘间韧带劳损和髂腰韧带劳损”1、棘间韧带的主诉痛和压痛,多属脊椎两旁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向中间汇集于脊柱棘突部的传导痛,并非真正的原发性“棘间韧带劳损”的疼痛。 这与“尾骨痛”多由两旁臀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向中间汇集于尾骨部的传导痛,以及“跟骨痛”也可由内外两侧踝后下方的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向下方中间汇集于跟底部的传导痛等所引起的情况完全相同。 八、“黄韧带损伤”1、凡有黄韧带损害者,必伴有更为严重的椎管内鞘膜外脂肪损害和更为严重的椎管外腰部深层肌损害

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心得

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心得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心得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针推科俞壮武 师从宣蛰人老师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至今已有五、六年了。在这几年里,我努力地 把“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运用在临床软组织诊治实践中,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问题,有了不 少的心得和体会。 (一)系统检查,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读宣老的书,要仔细看、反复看、经常看。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宣老曾反复叮嘱: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和临床诊治,必须学好辨证法。 宣老反对做一个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压痛点医生。宣老的“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是从 压痛点开始的,但却又有质的区别和升华。 软组织损害区域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整体)。

宣老书中阐述的“无菌性炎 症”、“对应补偿调节”、“系列补偿调节”就是软组织损害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也是指导我 们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宝。如“上病下治、左病右治”,“治颈肩痛,必查腰臀部”,无不体现了这 一辩证法思想。 (二)先推后针,可推不针,欲针先推拿。 宣老非常重视推拿。 强调推拿不但是治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想掌握针刺技术必须学好推拿。 而要学好推拿,解剖是关键。 宣老曾要求我们初学银质针者,一年内只可在腰臀部针刺,决不允许在颈肩背部针刺。更反复强 调,要求我们在颈肩背部多练习推拿,为针刺打好基础。 (三)以针代刀。 正确理解“宣氏针刺定式”的布针思路和运针的方法。 宣老的“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是从大量的手术松解实践中发掘出来的。

软组织外科学—25章

第25章椎管外或椎管内外混合性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 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治疗方法因发病机制未明确,造成所有的疗法只能起到镇痛作用而无助于疾病的根治,疗效难以令人满意。 一、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 要点: 1、正确认识压痛点:掌握好压痛点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全面认识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一系列有规律的敏感压痛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局限痛、传导痛或并发的传导征象。 2、正确掌握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技术操作:选准压痛点,做持续性活动按压,由轻到重;或用拇指尖压准压痛点引出高度疼痛后不动和压力不变,30秒后可使病变部位肌附着处受无菌性炎症刺激的神经末梢因机械性压迫受损引起传导紊乱,使拇指尖压迫的局限痛逐渐缓解,然后再作滑动按压(有间隙性放松,使推拿处受压少血以致皮肤变白的软组织恢复血循环)。在每一个压痛点上操作时间30——60秒,可使压痛显著缓解。两次推拿的间隔时间为3——4天,因为强刺激推拿后压痛点部位的软组织受到比较强烈的机械性按压的刺激,必然形成或多或少的机械性按压的刺激,也常易形成出血。可在1周后在推拿。局部软组织不适感约2——3天方能复原,不影响治疗。

体会: 1、发病机制:痛则不松,不松则痛。 2、病理过程: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就使病痛经久不愈,病程逐渐由急性发展为慢性,肌骨骼附着处的病理变化由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肌肉和筋膜本身由仅有形态上改变的肌痉挛逐渐变为具有性质的肌挛缩,因此临床上也随着不断加重。 3、压痛点强刺激推拿之所以有效,可能由于骨骼附着处病变软组织受到比较强烈的机械性按压的刺激,起到该处神经末梢及其周围具有无菌性炎症反应和炎性粘连的病变软组织的间接松解作用,包括神经末梢的某些破坏作用在内。血肿形成就是这种机械性按压刺激的结果。 3—1、在诊断方面:分清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 3—2、在治疗方法方面:不能遗漏压痛点或者推拿不彻底,否则,会导致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效果出问题。 3—3、在发病部位方面:在肌肉较薄之处,压痛点容易找到,可以进行浅压和滑动按压,效果明显;对某些深部压痛点会,影响推拿操作的效果。 4、在病变程度方面——实践证明 4—1、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严重的急性初发的,对放射性肌痉挛早期继发因素的病例,有相当满意的近远期疗效;进入慢性期的,由于推拿治疗对这种内在的病变因素仅起

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

一、压痛点(tender point) 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压痛点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激痛点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未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压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肢的背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9、晚期病例,当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疼痛经久未愈,会致使疼痛反应区或疼痛传导区中受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就形成了继发性压痛点,此时单独针对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进行治疗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先针对远原发性压痛点,以后再针对继发性压痛点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的目的。

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讲解

生物力学在软组织疼痛中的应用 颈肩腰腿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的病因是由于软组织损害(旧称劳损或损伤)所引起,所以压痛点检查十分重要。根据压痛部位,能了解病变的解剖位置;根据压痛的轻重程度,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因为是软组织损害引起疼痛,一般不需要拍X片;除非治疗效果不佳而疑有骨性病损者,则需拍片,来帮助分析和鉴别诊断。 我们发现压痛点的分布与生物力学有密切关系;某部位损害,出现的频率高,也是与生物力学有关。今提出下列几点以作讨论: 1、软组织疼痛,其压痛点分布,多在肌肉的起点附近,而很少发生在肌肉的止点。如以髋关节为例,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的压痛点,都在靠近髂嵴附近;相反的,股骨大转子、臀肌的止点附近,却没有压痛点,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同样是固定结构,为什么起点附近会发生损害,会有明显的压痛点,而在止点却没有?这就需用生物力学的原理来解释。 人类各部位的关节活动都由相应的肌肉收缩,拉动肌腱而产生,所以肌肉的起点是固定的;但是,肌肉的止点,却是活动的。随着肌肉收缩而产生拉力,传导到肌肉的起点处。两者在在起点附近相交,因而产生最大的张力,这样就可以产生慢性劳损,使软组织发生机械性损害,激发无菌性炎症。但在肌肉的止点部位,情况就不一样,由于止点部位是活动的,随着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起来,止点就逐渐移向肌肉收缩的方向而靠近,因此对肌肉或腱性组织产生对抗的张力发生变化;当肌肉收缩而关节尚未启动的瞬间,止点处具有较大的张力;以后随着关节活动,对抗的反作用力下降,并且缓冲了对抗的张力,这样就不容易产生慢性劳损。由于这样的生物力学的原理,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多分布在肌肉的起点部位,而很少出现在肌肉的止点部位。 2、起点阔三角形肌肉的损害,压痛点多发生在肌肉作用力方向纵轴所经过的直线上。如以肩胛骨部冈下肌为例,次肌劳损在颈肩痛病人中最为常见,发生频率也最高。冈下肌的压痛点几乎是固定的,多发生在肩胛岗与肩胛骨内缘相交角的附近。冈下肌是一块三角形肌肉,位于冈下窝内,起点宽阔,占肩胛骨内缘2/3长度,肌纤维向肩胛冈下方外侧集中,形成肌腱,止于肩关节囊后侧面的肩袖处。肌肉虽为三角形,但是其肌肉作用力的主轴却偏向上部肌肉处,即在肩胛冈下方平行走向的直线上,按照上面所述的力矩分析,即在上部的肌肉起点附近,产生最大的对抗张力,而下部肌肉止点处因方向斜行,对抗的张力小,所以临床上的压痛点几乎固定在肩胛冈与肩胛骨内缘相交角的附近。 在臀部,臀中肌的外形也是三角形的,不过它的作用力的主轴在肌肉中部,所以臀中肌的压痛点大多数集中在中部,少数在前部或后部起点处。 3、软组织疼痛有时反而在某些小肌肉,即协同肌,发生的频率高。例如在下肢的髂腰肌、股四头肌,这些主要功能的大肌肉很少发生损害。在臀部,臀中肌最易发生损害,其次为阔筋膜张肌。 阔筋膜张肌是块小肌肉,但是容易发生损害,其临床表现与臀肌的损害相似,不过病人往往感有大腿外侧的放射痛。如病人申诉这方面的症像,就要注意阔筋膜张肌的检查,而常能获得阳性结果。 阔筋膜张肌的作用是多方面,他有外展大腿功能,尤其与臀大肌共同收缩时,有外旋大腿功能;在直立时有维持骨盆及下肢稳定于挺直位置;所以阔筋膜张肌虽然是块小肌肉,但是在协同作用上,多方面参与髋部活动,这样肌肉容易发生损害是可以想象的。以往对此不够注意,文献中记录阔筋膜张肌损害的比例不高,实际上此处损害在腰腿痛的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肩胛部的冈下肌损害在颈肩病痛中,发病率最高,它也是块协同肌,它联同肩胛下肌、冈上肌、小圆肌,协同维持肱骨头在肩胛盂内的稳定,不使滑动;并且与强有力的三角肌相拮抗,使肩关节外展动作稳定。由于冈下肌作用力的主轴偏向上段肌肉,作用力不平均,所以容易引起损害。 腰椎管内病变引起腰腿痛的初步探讨 腰腿痛系一症候群,病因复杂。根据作者目前的认识,认为大部分典型的腰痛并发坐骨神经痛为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引起。其中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不同的有效的非手术疗法获得缓解。 1、典型病例 例1:朱XX,女,31岁。双腰臀痛半大腿酸痛1年多,左侧为甚。1965年行双臀I手术、双臀II手术,左臀横纹处坐骨神经与双腘窝外侧腓总神经松解术后,仍残留左大腿后上1/3处与双腘窝外侧酸痛难忍。阳性体征:直腿抬高坐45°、右60°,均有臀下方至腘窝的传导痛,但无腰臀部压痛点;后期出现踝反射消失。外

很实用的腰腿痛临床诊断思维

很实用的腰腿痛临床诊断思维 第一步: 快速判断该疼痛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病变 按照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人体疼痛疾病大多是由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所致。这两类损害可以单独或混合存在,临床依据病史特点、物理学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肌电图表现能作出区分。这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1、静息痛与运动痛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多表现为静息痛,若人体长期处于某种体位,尤其是静卧状态,势必加重缺血性损害,最终导致疼痛加剧。这种情况下,躯体只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或行走,使腰部软组织的血供获得改善,疼痛可以逐渐缓解。 腰椎管内病变: 表现为运动痛,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所致的疼痛很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在用力排便、咳嗽时疼痛一般不加重。 椎管内病变: 由于神经根处于激惹状态,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 3、一日疼痛的变化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 腰椎管内病变: 晨起时无痛或轻微疼痛,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 4、下肢疼痛的性质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 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很少传导至足部,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射至腘窝处。 椎管内病变: 由于椎管内窦椎神经或神经根受激惹,出现的多为或仅为腰椎单节段疼痛,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疼痛伴随麻木的机率极高。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 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背根神经或窦椎神经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因此患者主诉腰背部负重后疼痛发作,而且不易自行缓解。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虽然也难以持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般经休息制动后疼痛可自然消失。 6、病程演变特点

执业医师外科学皮肤、软组织外科伤病

第十七章;皮肤、软组织外科伤病 第一节浅表软组织损伤 一、软组织扭伤和挫伤 病因和病理扭伤(twisted wound)和挫伤(contused wound)是因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当钝器作用于体表的面积较大时,其强度虽未足以造成皮肤破裂,但却能使皮肤以下的皮下组织、肌和小血管甚至内脏器官损伤。外力作用于关节,使其发生过度扭转,可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腱损伤,严重者甚至断裂。l临床表现皮肤无裂Vl,受伤处局部肿胀、青紫、疼痛和皮下瘀血,压痛明显。严重者可以发生肌纤维撕裂、深部血肿、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活动障碍。 治疗早期(24小时内)局部一般不宜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无外伤出血,最简便的处理是冷敷,浅、深层血肿可加压包扎,较大的血肿可先穿刺抽血然后加压包扎,以减少组织内出血和瘀血。24小时后可用热敷和理疗,以利炎症消退。四肢关节扭伤者,常需固定伤肢关节2 i周;伴重要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者,需手术修复;损伤严重者,还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l二、软组织刺伤与异物存留{(一)软组织刺伤l病因和病理刺伤(puncture wound)是由锐器戳刺所致的人体损伤。常见的锐器有针、!玻璃、刀、剪、钉子、铁丝和木刺等。损伤特点为皮肤伤口较小,但往往造成深部组织的损伤,l也可伤及重要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因引流不畅,易继发化脓性感染或破伤风等。四肢骨折现场急救时,需行妥善固定,否则骨端活动可引起软组织(肌、神经和血管)的反复刺伤。! 临床表现锐器不同,伤El大小各异。刺伤的伤Vi一般较小,但可能较深,甚至可伤及胸膜、腹膜或伴有骨质的损伤。出血多不严重,在伤道内有血肿形成。l治疗仔细探查伤口的方向、深度。伤口较浅时,清创后可全层缝合。伤口过小而较深,;且有较大血管或其它较重要组织损伤时,应适当扩大切口,予以探查,清除存留的异物、组织碎块,修复或结扎被损伤的血管,彻底冲洗后逐层缝合。必要时,伤El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或其它引流物。对污染较重的伤口,为安全起见,有时在清创后不立即缝合,保持开放24~72&u,-t;!覆盖无菌敷料,引流渗出物,确认无明显感染后,再予缝合,常可达到近似一期愈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二)异物存留{ 1 96 外科学病因和病理异物(foreign body)一般是指从外界进人人体的固体物质。按异物能否透过X线,可分为不透光性异物,如铁屑、弹片及断针等金属物;透过性异物,如木片、玻璃碎片、纱布等。人体对异物的反应,与异物的性质、有无感染及所在组织的特性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机体对非电解金属的反应轻微,对植物性物质反应次之,对动物性物质反应剧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表现。有些病人表现为伤口出血、疼痛或经久不愈的感染;表浅者还可触及异物。如损伤了重要的肌腱、神经和血管,则出现相应症状。 治疗对于急性开放性创伤带人的异物,应力争在清创术时一并取尽,有困难者可在X 线定位下取出,术后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时可先将表浅异物取出,待情况好转后再考虑深部异物取出。对于伤口已愈合者,如果异物的存留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或有剧烈疼痛、化脓性感染或影响功能者,需设法取出。在身体深部的异物,如果是位于非重要部位而且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