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SS-1精脱硫剂新技术在食品CO2装置中的应用

TSS-1精脱硫剂新技术在食品CO2装置中的应用

TSS-1精脱硫剂新技术在食品CO2装置中的应用
TSS-1精脱硫剂新技术在食品CO2装置中的应用

(完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题.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漂移: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现象,称为呼吸漂移。 2、后熟:所谓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 3、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田间生长时,其组织积贮了大量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深刻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 4、热烫:又称烫漂、杀青、预煮。 5、商业无菌:杀菌后食品通常也并非达到完全无菌,只是杀菌后食品中不含致病菌, 残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非致病菌在正常的食品贮藏条件下不能生长繁殖, 这种无菌程度被称为“商业无菌”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部分无菌。 6、指数递减时间 (D 值 :在热力致死速率曲线对数坐标中 c 的数值每跨过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一时间被定义为 D 值,称为指数递减时间。 7、热力致死时间 (TDT 值 :指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 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活菌 (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8、 Z 值:指 TDT 值变化 90%(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9、杀菌值 (F 值 :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10、致死率:L i =1/Fi ,L i 表示在任何温度下处理 1min 所取得的杀菌效果相当于在标准杀菌条件(121.1℃下处理 1min 的杀菌效果的效率值。

11、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RT :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 10-n 或 1/10n (即原来活菌数的 1/10n 所需的时间(min 。 12、非热杀菌(冷杀菌 :是指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 使食品达到特定无菌程度要求的杀菌技术。 13、过冷点:低于冻结点的温度被称为过冷点。 14、初始冻结点:溶液在开始冻结时的温度称为初始冻结点。 15、低共熔点:溶液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冻结, 随着冻结过程 的进行,水分不断地转化为冰结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溶剂达到共同固化,这一状态点被称为低共熔点。 16、 TTT (食品冷链“ 3T ”原则 :指时间 -温度 -品质耐性,表示相对于品质的允许时间与温度 的程度。 17、水分活度:溶液的水蒸气分压 p 与同温度下溶剂 (常以纯水的饱和水蒸汽分压(p0的比:a w =p/p0。 18、平衡水分:是指食品与周围空气处于平衡状态的水分含量, 其数值与食品 水分活性密切相关。 19、给湿过程:湿物料干燥的结果是水分从物料表面向外(周围空气扩散, 这个过程称为给湿过程。 20、导湿过程:食品物料内水分通常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 对流干 燥时 物料中心水分比物料外表面高,存在着水分含量差。外表面上的水分蒸发掉后则从邻层得到补充,而后者则由来自物料内部的水分补充。因此,在物料干燥过程中, 在物料的断面上就会有水分梯度出现,水分沿着梯度扩散的过程就是导湿过程。21、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 班级:食安1201 姓名:刘巧学号:1201070510 摘要: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食品添加剂在安全性方面的危害包括毒性危害、间接危害和引发的过敏反应。其中添加剂对人类的毒性危害,概括起来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三个方面;食品添加剂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有原始刺激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紫斑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接触性皮炎等等。为防范添加剂对于安全方面的危害,需要禁止使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并对那些疑似有害的添加剂,在使用前都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安全性分析,建立起检查和监控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添加剂安全性 一、食品添加剂概念及分类 1.1 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第2 0 1款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制造、包装、加工、制备、处理、装箱、运输或储藏过程中使用的直接或间接的变成食品的一种成分或影响食品性状的任何一种物质[ 1]。而中国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认为食品添加 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2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包括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功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大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防腐剂、护色剂、着色剂、酸

《食品加工与保藏》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小题 2分) 1.指食品加工、制造中最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 2.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3.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4.在121摄氏度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在升高F值的情况下,细菌的耐热性也会升高。 5.指物料在挤压过程中还受到热的作用。 6.指食品被冷却或被冻结,通过降低温度改变食品的特性,从而达到加工或贮藏目的的过程。 7.指一定压力下液态物质有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8.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的过程。 9.采用雾化器将料液分散为液滴,并用热空气干燥雾滴而完成脱水干燥的过程。 10.将食品水分降低到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活动的程度就可有效的保藏食品,在部分食品其水分含量达40%以上,却也能在常温下有较长的保藏期,这就是中湿食品。 二、填空题(共 20分,每小空 1分) 1.气调贮藏法、辐照贮藏法。 2.冷藏、冻藏。 3.迟滞期、急速期、僵直最后期。 4.工业烹饪、热烫、热杀菌。 5.真空冷却法、水冷却法。 6.食品物料、前处理。 7.空气解冻法、微波解冻法。 8.箱式干燥、喷雾干燥、常压干燥、传导干燥。 三、选择题(共 10分,每小题 1分) 1.A 2.A 3.C 4.D 5.C 6.B 7.C 8.D 9.B 10.A 四、简答题(共 30分,每小题 10分) 1.对影响果蔬组织结构的因素有:(1)细胞的膨胀状态;(2)细胞粘着力的变化,细胞黏着力依赖于细胞间果胶质的数量和状态。在果蔬成熟过程中水溶性果胶增加,不溶性果胶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力减

脱硫剂

T102、T103精脱硫剂 已广泛用于合成氨、甲醇、联醇、甲烷化、合成燃料、食品CO2、聚丙烯等生产工艺中精脱硫。EAC-2或EAC-3型活性炭精脱硫剂97年元月已通过化化工部和湖北省联合主持的专家鉴定,分别被化工部化肥催化剂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正式命名为T102和T103型活性炭精脱硫剂,列为国家正式产品。 一、与普通脱硫剂相比,T102及T103精脱硫剂有下列特点: 1.脱硫精度高。普通脱硫剂脱硫精度为出口H2S≤1.0ppm,用于粗脱硫;而EAC精脱硫剂脱硫精度高为出口H2S≤0.03ppm。 2.反应速度快。研究表明,EAC的穿透空速是普通脱硫剂的2~3倍。工业使用时,普通脱硫剂的使用空速为200~500h-1,EAC的使用空速为1000~2000h-1左右。 3.精脱硫剂的工作(穿透)硫容高。研究表明,EAC型精脱硫剂工作硫容为其它常温脱硫剂的3~5倍。 三、反应原理及质量检验标准 1. 反应原理 原料气中的H2S与残存的O2作用生成硫沉积在微孔中。 其反应式为:H2S+1/2O2=S+H2O △H=-434.0KJ/mol

DS-1精脱硫剂 DS-1精脱硫剂是湖北省化学研究院采用全新配方及工艺研制开发出来的新型、高效耐缺氧型精脱硫剂,可在10~150℃的无氧条件下,用于天然气、油田气、液化气、炼厂气、合成气、变换气等多种气体及石脑油、汽油等液态烃的精脱硫,以保证各类气体及油品的总硫和铜片及银片腐蚀达标,保证蒸气转化、低变、甲烷化、甲醇、联醇、合成氨、聚丙烯和羰基合成等含镍、铜、铁及贵金属催化剂的正常使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一、性能特点 (1)特别适用于无O2的气体或液体,在使用过程中不需向脱硫系统补充空气或氧气。目前,国内各种活性炭与氧化铁(精)脱硫剂的硫容在无O2工况下急聚下降,ZnO虽然可以使用,但在低常温下硫容低、价格高。对比试验表明在低常温无O2工况中,DS-1精脱硫剂的硫容比国内最好的脱硫剂产品要高3倍。(2)脱硫精度高,进口H2S 100~15000 mgS/m3时,出口H2S<0.03 mgS/m3。 (3)反应速度快,使用空速500~1500h-1。 (4)耐水性能好,长期水浸不粉化,水煮沸2h不粉化。 (5)使用温度宽,范围广,可在5~150℃下使用。 二、主要物理化学性能(见表1) 三、反应原理 MO+H2S==MS+H2O MO+COS==MS+CO2 四、正常操作使用条件 1.空速:(气相)500~1500h-1 (液相)0.5~3h-1 2、温度:5 ~150℃ 3、压力:常压~3.0MPa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题库(刷题)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围,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间缩短。(对)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对) 3.For 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s (OMF), the magnetic field is always homogeneous. (错)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会高于湿球温度。(对)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晶核,开始结晶。(错)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对)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错)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液属于高渗溶液。(对)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错) 10.Aluminium is widely used for three-piece cans manufacture.(错) 1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分泌的乳汁。(错) 12.pH小于4.7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对) 13.Pulsed light (PL) applications are limited to the surfaces of products. (对) 14.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物料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而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同。(对) 15.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错) 16.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对) 17.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对) 18.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对) 19.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我国的代号为96。(错) 20.The shelf life of packaged foods is controll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food and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the package.(对) 21.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错) 22.Sometimes, the wet-bulb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dry-bulb temperature.(错) 23.Polyester is more commonly used in semi-rigid containers.(对) 24.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错) 25.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常用单位有居里(Ci)、贝克(Bq)和克镭当量。(错) 26.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状态,它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对) 27.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对) 28.Because ultra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UHHP ) process is a novel nonthermal processing, the work of compression during UHHP treatment will not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foods.(错) 29.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升。(对) 30.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湿度需控制在0.70~0.75之间。(错)

T703(原EF-2)型氧化铁常温精脱硫剂使用说明书

T703(原EF-2)型氧化铁常温精脱硫剂使用说明书 一、性能特点及用途: 氧化铁脱硫剂因其硫容大、价格低、可在常温下空气再生等特点而深受用户欢迎。但也存在着强度差、遇水粉化、脱硫精度不高(1ppm)等不足之处,影响了其工业应用。 针对上述情况,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经过几年潜心研究,开发了T703型特种氧化铁常温精脱硫剂,其特点是: 1、脱硫精度高: 进口H 2S100ppm时,出口H 2S≤ 0.03ppm,比普通Fe 3O 4的脱硫精度(<1ppm)高30倍; 2、反应速度快: 使用空速1000-2000h,比普通Fe 2O 3要高3~6倍; 3、工作(穿透)硫容大: 在1和2的条件下,一次性精脱H 2S硫容有O2时为15~20%,是普通Fe

2O 3脱硫剂的3~6倍,见表2,北京化工实验厂对国内8种氧化铁脱硫剂工业测流试验表明,T703型精脱硫剂的工作硫容最高,且遥遥领先,是其它氧化铁的3~5倍。 4、强度好,耐水性好。水煮2h或浸泡30天不粉化,强度不变;12Mpa压力下急骤充压、卸压进行100次冲击试验后,强度也无变化,见表3。 5、适用温度范围厂,5~90℃。 6、可在高CO 2条件下应用。-1 该精脱硫适用于天燃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空气煤气、焦炉气、变换气、CO 2再生气、食品CO 2、合成原料气、沼气、废气等各种气体的精脱硫H 2S,也可与T504水解催化剂配套使用达到H 2S+COS< 0.06ppm,弥补T 101、T102活性炭精脱硫剂的不足,使T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应用更为广泛。 二、脱除原理: Fe 2O 3+H 2S→FeS+FeS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范文

第1章食品添加剂的地位和重要性2 11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2 12食品添加剂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2 13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现状3 131生产发展状况3 132进出口状况4 133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134产业重点发展方向6 135产业发展建议6 136产业发展趋势7 复习题7 第2章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8 21概述8 211前言9 212范围9 213规范性引用文件9 214术语和定义9 21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0 216食品分类系统11 217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11 22如何利用GB 2760查询食品添加剂11 23有关本书附录引用标准的说明12 复习题12 第3章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概述13 31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3 32美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4 33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6 34澳大利亚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7 35加拿大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8 36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8 37印度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20 38联合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20 复习题21 第4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22 41按来源分类22 42按功能分类22 43按安全性分类23 复习题28 第5章与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29 51食品及其安全的基本概念29 511安全、危害和风险的概念29 512食品安全的概念29 513与食品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30 514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32

515中国新资源食品名单34 516中国保健食品原料名单36 517中国食品污染物名单40 51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42 519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剂原料名单(暂行)43 5110食品危害的分类43 52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概述44 53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和亮点45 54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47 55食品安全学原理47 551“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理念47 552风险分析48 553透明性原则48 554法规效应评估49 56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与技术体系49 561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体系49 562食品安全学的技术体系49 复习题50 第6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概论51 61食品添加剂的批准原则51 62CAC制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总原则51 63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规定52 6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 程序53 65食品添加剂风险分析框架53 66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54 67中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54 复习题55 第7章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56 71危害识别56 72危害特征描述56 721限量终点57 722非限量终点57 723危害评估与数据来源58 73暴露量评估58 731用量数据59 732食物消费数据59 733估算摄入量概述60 734国家人均摄入量估算60 735欧盟预算法的摄入量估算60 736丹麦预算法在制定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原则62 737基于个人食物消费数据的摄入量计算63 738随机摄入模型法67 74风险特征描述67

全谷物食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谷物食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谷物制粉及食品加工技术发展过程中,随着滚筒制粉设备等的发展,数个世纪以来人类为了追求谷物食品的口感,一直在努力如何使面粉、大米变得更加精白。精白面粉制作的食品具有良好的质构、口感、风味与外观,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元素与其他营养素的损失。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肥胖与超重发生率的日益增加,直接与肥胖及超重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了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与健康的社会问题。谷物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膳食来源,对人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谷物加工与消费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的谷物营养强化项目试图通过强制性的添加B 族维生素与铁等营养素等以弥补一些在精加工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分。然而,这种营养强化产品还是不能拥有全谷物所有的营养健康成分。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谷中除了膳食纤维外,还包括抗氧化成分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可能通过单个组分或相互结合或协同增效来产生各种保健作用。大多数营养组分构成的“全谷物营养包”的协同增效作用比单个营养素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根据美国全谷物委员会的资料,全谷物的保健作用包括:中风危险降低30%~36%,II 型糖尿病危险降低21%~30%,心脏疾病危险降低25%~28%,同时还有利于体重控制。这些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美国与北欧的大的流行病学与群组研究。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的肥胖成年人比食用精加工谷物者的C-反应蛋白(CRP及)腹部脂肪的比例显著降低。在对这些大量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总结的基础上,美国、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政府与有关组织发布了许多有关全谷物的健康声称。欧美发达国家全谷物的消费正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目前国际上(包括Codex)还没有统一全谷物配料与全谷物食品定义。1999 年,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将)全谷物(Wholegrain)定义为:完整、碾碎、破碎或压片的颖果,基本的组成包括淀粉质胚乳、胚芽与麸皮,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颖果一样。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对全谷物定义与AACC的全谷物定义几乎相同,只是进一步明确了全谷物的种类范围,豆类、油料与薯类不属于全谷物。但是,目前的全谷物定义还存在诸多争议,可操性并不强。明确统一的全谷物食品定义将是世界全谷物食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学界与工业界共同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全谷物的概念。

食品保藏文献综述

低温贮藏保鲜技术 摘要:本文叙述了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动植物性食品低温 贮藏原理。介绍了制冷技术、低温技术、低温贮藏的冷却冷冻保鲜技术发展概况。最后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低温贮藏;速冻;保鲜技术 The Technology of Low-temperature Storage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including the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technology of the animal and vegetative food. Development overviews of some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low temperature technology,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freezing technology to maintain freshness,cool chain.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the 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technolog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Low temperature preserve; Quick freeze; Technology of Maintaining freshness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食品的需求不但追求数量,而且关心质量和花色品种,经济、实惠、方便的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的对象。近年来,低温贮藏食品愈来愈多,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冻鸡、冻鸭、速冻水饺等低温贮藏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1 食品低温贮藏的原因 食品低温贮藏就是利用低温技术将食品温度降低,并维持在低温状态以阻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低温保藏不仅可以用于新鲜物料的贮藏,也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品,半成品的贮藏。因各种物料的特性不一定相同,其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 1.1 植物性食品低温贮藏原理 呼吸作用是植物性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变质过程主要发生了呼吸作用和耐藏性(延缓呼吸作用消耗营养的能力)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须控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要长期贮藏植物性食品,就必须维持它们的活体状态,同时又要减弱它们的呼吸作用。低温是能够减弱果蔬类食品的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1.2 动物性食品低温贮藏 动物性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要解决这个主要问题,需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酶对食品的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水分结晶成冰,使微生物的活力丧失而不能繁殖,酶的反应受到严重抑制,其对食品的作用就微小了,食品就可以较长时间的贮藏。所以动物性食品可以通过低温来维持它的新鲜状态。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1、食物 是指一切天然存在可以直接食用或经初级加工可供食用的物质。 2、食品 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 3、食品工业 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它工业产物的体系。 4、食品工程 运用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技术手段在社会、时间、经济等限制范围内去建立食品工业体系与满足社会某种需求的过程 5、食品加工 现代食品加工是指对可食资源的技术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工业产物的全过程。 6、食品保藏 广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切措施。 狭义: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而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直接措施。 7、食品保鲜 保持食品原有鲜度的措施。 第一章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 1、基础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按习惯常划分为果蔬类,畜禽肉类,水产类,乳、蛋类,粮食类等。 2、初加工产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它既是加工产品,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是原料,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指糖类、面粉、淀粉、蛋白粉、油脂等。 3、辅助原料:是指以赋予食品风味为主,且使用量较少的一类食品原料,包括调味料、香辛料等。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果蔬细胞:一般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等构成:① 原生质体: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础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几部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原生质体来实现的。② 液泡:是指成熟的细胞内形成的充满汁液的泡状物。细胞液除含有90%以上水分外,还含有许多水溶性的糖、有机酸、单宁、植物碱、无机盐、花青素等,使果蔬

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食品安全论述

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食品安全论述 肖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2009011210) 摘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论述了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与解决的相应对策,引导食品添加剂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发展趋势;食品安全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不同,因而其定义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物质[1]。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分别为:(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 (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 (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加工用助剂;(23)其他[2]。许可使用的多达两千多个品种[3]。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防腐剂 防腐剂一般可分为酸性防腐剂、酯性防腐剂、其他化学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其中,酸性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钙或钠盐。酯性防腐剂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包括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类。其他化学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脱氢醋酸、脱氢醋酸钠和富马酸。天然防腐剂即生物防腐剂,主要包括乳酸链球菌素,还有纳他霉素、壳聚糖及溶菌酶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防腐剂之一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其安全性值得考虑,如果过量摄入将会影响肝脏酶对脂肪酸的作用,其次苯甲酸钠中过量的钠对人体血压、心脏、肾功能也会形成影响。特别是对心脏、肝、肾功能弱的人群而言,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摄食是不适合的。另外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惊厥和气喘等病症

食品加工新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硕、博士研究生课程考试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编号:7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新技术专题 任课教师:廖小军教授 开课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学生学号:S1******* 学生姓名:魏恩慧 导师姓名:倪元颖 考试时间:2014年12 月25 日

食品辐照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魏恩慧 1 倪元颖1*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食品辐照技术是一项新型的食品保藏技术,具有安全性、无污染等优点,综述辐照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讨论辐照技术在食品的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长保存期、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品辐照技术特点应用 Food Irradi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Wei Enhui 1 Ni Yuanying 1* (1.National Eng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uit and Vegetable Prpcess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Food irradia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of food preservation with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afety and non-pollution. 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rradiation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The utilizations of the irradiation technology in sterilization,sprout inhibi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substance were also introduced.The problem of the food irradiation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was pointed out. The future of its application was analyzed. Key words:irradiation;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食品保藏技术综述

食品保藏技术综述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传统,与欧美相比,具有发展纯天然,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的独特优势。中国的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天然植物抽提物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因此,在继承现有的基础上仍需采用高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加快发展高质 量的食品添加剂。一日三餐的食品工业发展了,食品添加剂才能得到更多、更快的发展。要重视发展为满足不同人群生产营养强化食品所需要的食品添加剂;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替代进口所需要的食品添加剂要加快发展;要采用生物技术和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扩大应用新领域。 【关键词】食品保藏、保藏方法、保藏原理特点、新鲜食品 一、食品保藏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一)历史 1. 《诗经》“凿冰冲冲,纳于凌阴”,天然冰保藏食品。 2.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井窖、地沟和土窑洞等保藏食品。 3. 19 世纪上半期冷媒的出现使食品保藏技术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 4. 1834 年,英国人发明了以乙醚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冷冻机。 5. 1860 年,法国人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以水为吸收剂的吸收式冷冻机。 6. 1872 年,美国人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冷冻机,人工冷源逐渐代替自然冷源,食品保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7. 20 世界 50 年代,气调贮藏技术开始应用于果蔬、粮食、鲜肉、禽蛋及加工食品的保藏。 8. 50 年代,我国没有水果和蔬菜冷藏库。 9. 1968 年,我国有了第一个水果冷库。 10. 八十年代,迅速发展,引进了气调和调气设备。 11. 近二十年,各种类型的冷库 3 万多座,总容量近600。腌制保藏技术在公元前3000年到前1200年,犹太人、中国人、希腊人低温保藏和烟熏保藏技术;公元前1000年,古罗马人的干藏技术,2000年前,西方人、中国人的罐藏技术《北山酒经》记载。 (二)发展

食品加工保藏期末考试卷

1、为延长果蔬原料贮藏保鲜期,应尽量排除环境中的氧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V) 3、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 冰的结晶。 5、按浓缩的原理,冷冻浓缩、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属于非平衡浓缩。 6、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 7、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 8、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没有发酵作用。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 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10、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 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内分泌的乳汁。 2、pH小于4.7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 4、冷冻干燥可以较好地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热敏性物质,较好的保留原有体积及形态,产品易复水,因此是食品干燥的首选方法。 6、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X)8、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9、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 间缩短。(V) 5、浓缩时,蒸发1公斤水分必需提供1公斤以上的蒸汽才能完成。 6、微波用于食品加热处理的最大缺点是电能消耗大。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 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 8、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均匀 混合的物态体系。 9、维生素E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 1、判断水产原料新鲜度的方法有感 官鉴定法、化学鉴定法及微生物鉴定 法。 3、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 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 升。(V)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 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会高于湿球 温度。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 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晶核,开始 结晶。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 7、某物质在辐射过程中,其G值越 大,说明该物质越耐辐射。 8、采用烟熏方法中的冷熏法熏制食 品时,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物的 温度不超过22℃ 9、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 时间内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状态,它 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 方法。 3、无论对于哪类食品物料的冷藏, 只要控制温度在食品物料的冻结点 之上,温度愈低,冷藏的效果愈好。 (X) 4、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 可以达到灭菌、灭酶的 目的,从而延长保存期。 (X)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 液属于高渗溶液。(V) 10、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数 码的3~7位数字为商品生产商、商 品类别和检查代号。 2、芽孢菌的耐热性要高于一般的微 生物。 6、微波在食品运用过程中除考虑食 品的质量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必须注意泄漏问题。 7、137Csγ辐射源半衰期比60Co长, 因此,在食品辐射保藏中采用较多。 1、果蔬的有氧呼吸与缺氧呼吸释放 的能量相同,产物不同。 4、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 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湿度需控制 在0.70~0.75之间。 5、多效真空蒸发浓缩可以节省蒸发 的蒸汽消耗,且随效数的增加,耗汽 量不断下降,因此效数越多越好。 3、果蔬类在冷藏过程中,冷藏环境 的气体组成可能随果蔬的呼吸作用 而发生变化。 2、超高温瞬时杀菌适应于所有食品 的杀菌。 ??4、在对流干燥过程 中,物料内部的水分梯 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 反;而微波干燥过程中, 物料内部的水分梯度与 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同。 3、当温度低于0℃时,食品物料中的 水分即开始冻结。 7、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 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 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 常用单位有居里(Ci)、贝 克(Bq)和克镭当量。(X)

竞争吸附剂对负载型常温精脱硫剂上活性组分的分散作用与表征_方林霞

第22卷 第2期 许昌学院学报 Vol.22.No.2 2003年3月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Mar.,2003 文章编号:1671-9824(2003)02-0031-04 竞争吸附剂对负载型常温精脱硫剂上活性组分的分散作用与表征 方林霞1,井强山2 (1.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2.浙江大学化学系催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添加竞争吸附剂可以使金属氧化物在载体γ-Al2O3上高 度分散,有利于其与硫化物反应.常温、缺氧条件下精脱H2S穿透硫容可达16.8%.分析了竞争吸附剂的分散作 用机理,采用EP、TE M技术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及脱硫前后的脱硫剂微表面的变化.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精脱硫剂;竞争吸附剂 中图分类号:O647.3 文献标识码:A 硫化氢作为一种有害杂质广泛地存在于天然气、焦炉煤气、半水煤气和石油裂解气中.它易对运输管路、设备等造成腐蚀,不仅会导致催化剂中毒,而且还能影响产品的质量与纯度.含有H2S的天然气、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会生成SO2,形成酸雨,造成土壤板结,污染环境.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化工原料气进行精脱硫(总硫<0.1mgS/m3(标))的要求日益迫切,传统的脱硫方法湿法由于产生大量的碱废液而被限制使用[1],近年来发展的干法脱硫有活性炭法、氧化锌法及氧化铁法等.活性炭脱硫需要有氧的存在;氧化锌脱硫剂属中温脱硫剂,需要在高温或中温(200~600℃)才有较好的脱硫效果[2];氧化铁脱硫剂是近年来常温干法精脱硫剂研究开发的重点,国内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的T703、DS-1氧化铁脱硫剂和西北化工研究院的高温铁锰精脱硫剂都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英国ICI公司研究开发的复合氧化物脱硫剂干气硫容达到18.9%,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据报道性能最好的缺氧脱硫剂. 非负载本体复合氧化物精脱硫剂的应用缺陷是强度低,遇水易粉化.本文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沉淀法使活性氧化物负载于载体上,浸渍金属前驱盐时使用竞争吸附剂,可使金属离子在载体上高分散,得到均匀负载型的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减少了脱硫过程中的扩散阻力,H2S能快速与活性金属氧化物反应而脱除,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容. 1 实验部分 1.1 脱硫剂的制备 谢有畅、赵建宏等对具有大比表面的负载型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3],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不仅是一个晶体自身的分散过程,而且是一个分散到较大表面积载体上的过程.活性组分与载体表面离子或基团会形成表面键.通常表面键作用很强,足以克服这些晶体内部的粘结力,从而使晶体在载体表面高度分散.此外,晶体的单层分散将一个有序的三维晶体变成一个不很有序的二维单层相态,从而导致熵的增加.所以采用适宜的制备工艺结合助剂,应该可以将氧化物或盐类在载体上充分扩散直至单层分布.先将金属组分前驱盐用浸渍法负载于载体γ-Al2O3上,多组分金属用共浸渍法制备;放置过夜后在120℃空气气氛中烘干4小时,然后采用逐步滴加法将沉淀剂加入载体上,放置过夜后120℃烘干,在350℃焙烧4小时得到MxOy/γ-Al2O负载型脱硫剂. 1.2 脱硫剂性能测试 脱硫剂性能测试在微型固定床采用流动法进行.原料气用民用液化气配入氮气和硫化氢,H2S的浓度保持在15~20 gS/m3,以加速脱硫剂失活.水汽饱和实验时,进口气通过浸在恒温水槽里的饱和水汽发生器.尾气用醋酸铅试纸或微量硫分仪检测,最低检测限为0.1mgS/m3. 1.3 脱硫剂的表征 为考察金属氧化物在载体上的分布情况、脱硫剂工作前后的形貌变化,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的H—600STE M/EDX PV900分析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像分辨率1.5nm,二次电子像分辨率3.0n m,X射线能谱仪分辨率Mh Kα优于160Ev,分析感量10-14~10-21g. 收稿日期:2002-12-09 作者简介:方林霞(1971-),女,河南信阳人,应用化学硕士,主要从事工业气体净化研究.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隐患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隐患 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其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引发的事件,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食品安全。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超剂量、超范围、重复使用、隐瞒使用等各种不规范使用甚至违法使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加强立法、完善标准、提高检测水平、采取新工艺、实行分类监管、强化使用者食品安全意识等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影响较大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无不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关。探索行之有效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方法,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食品添加剂对于提高食品质量、改善色香味和口感,保障食 品安全和防腐都起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如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食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等。目前,我国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 314 个品种,涉及16 大类食品、23 个功能类别。据统计,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年产量达200 万t,其中味精、柠檬酸、木糖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特别是“苏丹红、塑化剂、毒豆芽”等恶性事件频发,已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据统计,2010 年全国共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案件 5 305 起,罚款1 980 余万元;2011 年全国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案件5 645 起 这都意味着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如: 1.超剂量使用在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问题中,超剂量使用最为普遍。部分生产企 业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过度追求食品色泽、口感以及保质期,却忽视其对人体的危害,如 面粉中的增白剂超标,冷饮中色素的超量使用。有的厂商为控制成本,使用简陋生产设备, 缺乏计量手段,造成使用剂量不准。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过量使用,也会对人 体造成伤害。比如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亚硝酸铵,如果经常超量使用,在体内会产 生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给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2.超范围使用按标准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不允许超范围使 用,不能把只允许在一种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加入到其他食品中。比如上海的"染色馒头" 事件,就是一些不法厂商用着色剂柠檬黄,把白面染色后代替玉米面做成馒头。柠檬黄通 常可以在冷冻食品、制酒、糖果等食品中正常使用,但却不能加入馒头中欺骗消费者,这 是典型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3.滥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将 2 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和工 艺配制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添加剂,在火锅、汤料、调味品加工中大量使用。生产企业往 往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公开其生产配方和工艺,不标示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含量配比 和成分说明,以致使用者无法判定添加剂的具体成分,给其监管带来极大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